第三节 教办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338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办事业
分类号: I059.9
页数: 1
摘要: 在吉安市的教办事业有:红十字会吉安分会在匕新码头天主堂左侧。民国初年.国际红十字会委托吉安教会介绍平信徒胡若瑟创办。抗日战争前,该地因管理不善而停办。禾埠桥农场抗H战争胜利后,市天主教会同市基督教各教派联合创办的小型农场。孤老院仓口天主堂内,抗日战争前办,曾收容了十几个鳏寡老人,他们的生活、医疗,直至身后安葬事宜,悉由教会负责。抗口战争期间因老人尽故,该院停办。真源小学(二部)1947年开办,在仓口犬主堂内设6个班.有教师10人,学生240多人。1950 年由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吉安市文山三小。抗日战争后,仁慈堂改办真源小学,设6个班.有教师25人,学生300人。
关键词: 宗教 天主教

内容

在吉安市的教办事业有:红十字会吉安分会在匕新码头天主堂左侧。民国初年.国际红十字会委托吉安教会介绍平信徒胡若瑟创办。抗日战争前,该地因管理不善而停办。
  禾埠桥农场抗H战争胜利后,市天主教会同市基督教各教派联合创办的小型农场。不久停办。
  孤老院仓口天主堂内,抗日战争前办,曾收容了十几个鳏寡老人,他们的生活、医疗,直至身后安葬事宜,悉由教会负责。抗口战争期间因老人尽故,该院停办。
  真源小学(二部)1947年开办,在仓口犬主堂内设6个班.有教师10人,学生240多人。1950 年由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吉安市文山三小。
  仁慈堂堂内原办真源小学(一部),堂内还有西药房、育婴堂、医院(育婴堂后迁上新码头天主教堂,医院迁北门天主教堂)。抗日战争后,仁慈堂改办真源小学,设6个班.有教师25人,学生300人。 1953年,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真源小学(三部)在上新码头教堂内。设6个班,有教师10人,学生200人。1950年由人民政府接办"眼科诊所1948年在上新码头天主堂内创办。由经过培训的亚纳会修女任静宜、黄瑞英担任医务和管理工作。因当时该所医术比较先进,药品质量较好,疗效显著,求医者颇多。1953年,并入吉安市中医医院。
  小型印刷所在仓口天主堂内,1948年创办。有石印机1部.一号大圆盘机1台.铅字架2畐0,对内印刷教会赡礼单、经文选集、教义宣传品及小学牛名册、成绩单等。1950年该厂并入吉安地区印刷厂。
  北门天主堂医院俗称法国医院。原办在仁慈堂,1930年迁来并经扩大,后聘请医科院校毕业、医学基础较好的萧光普、王登墀、李宗沆、章吟华、胡文魁、王维笃等医师主持医务工作。院内设内、外、妇幼和产科,病床200余张,其中有40张病床用以照顾贫苦教徒和无依无靠的穷人免费住院治疗。1939 年3月17日,日本匕机狂炸吉安城,造成很多市民受伤,医院病房爆满,走廊亦设床救治,这批伤民多数给予免费治疗。1951年5月,天主堂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现为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永丰县天主教曾办方济小学1所,峡江县曾办教会学校1所,永新县曾办天主堂小学1所。
  泰和县天主教在1933年,先后办养老院、育婴院、三德小学和圣保禄医院。
  万安县天主教在1924年创办维新小学;1935年创办私立明星小学.1941年因经费困难停办。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