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
唯一号: | 140320020210003382 |
颗粒名称: | 第二章 佛教 |
分类号: | I059.9 |
页数: | 1 |
摘要: | 二国吴赤乌兀年.僧人卩寻啰尊者携西域宝境驻扎庐陵(今吉安)城西弥陀山筑宝安寺,是为佛 教传入境内之始。到建兴二年,又有庐陵南塔寺、东山禅寺,泰和崇福寺、絮桐院,永新松林寺、尊 胜寺,永丰隐居寺出现。这些佛寺的肇建,也下了日后广泛传播佛教的初基。隋唐五代是境内佛教传播的兴盛阶段.各地寺院林立,僧徒济济,高僧荟萃。永新的禾山大智院,中唐时 便有西域僧人译经,内藏佛分舍利和唐太宗的赐物,寺内有“径可丈余”的大锅,可供千名僧徒就餐。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受到保护,佛事活动不断。“文化大革命”期间,境内的 佛教寺庙或圮废,或被学校、居民占用.法器、佛像被毁,佛事活动被禁,僧尼星散各地。 |
关键词: | 宗教 佛教 |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