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改革中的民兵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3270
颗粒名称: 调整改革中的民兵组织
分类号: E
页数: 3
摘要: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区民兵建设开始进入了 ?个新的发展时期。1977年,普遍对民兵进行了 整顿清理,结合揭批“四人帮”,清理民兵队伍.纯洁组织,进一步搞好“:落实”。在新形势下,按“八五”规划要求,注帀民兵动态管理,健全民兵基层组织建 设。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3号文件精神,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 军队 民兵

内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区民兵建设开始进入了 •个新的发展时期。1977年,普遍对民兵进行了 整顿清理,结合揭批“四人帮”,清理民兵队伍.纯洁组织,进一步搞好“:落实”。为了贯彻执行中共屮 央(1981 ) 11号文件,中其苫安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从军分区机关和各县(市) 人武部抽调99名现役|:部和专武F部准新T县进行『民兵组织调整试点。试点结束后,于6 JJ 21 || A开各县(市)委廿记兼人武部第一政委和人武部部长、政委会议,部署了全区民兵调整工作。会后,下 发了中共吉安地委、地区行政公署、军分区《关尸贯彻执行中央(1981)11号文件的意见》。为了指导各 县(市)进行民兵组织调整工作,军分区先后组织14个工作组,深入到全区13个县(市),抽查f 51个公 社、4个厂矿、61个大队的民兵组织调整情况。经过调整,民兵组织缩小「组建范围,圧缩了民兵年龄, 简化了组织层次,减少『数量,取消了民兵师团机构。将过去的普通、基十、武装基干民兵改为普通民兵 和基干民兵两种,免除『机关、学校、科研单位flI城市肌人少、分散的单位纟]1建民兵的任务.突岀T农 村和工矿企业为重点,严格了政治、身体条件,优先保留经过基础训练的民兵和退伍军人以及年纪轻、文 化高、家庭劳动力充裕的青年为基千民兵,全区民兵在原有数扯上减少f 64. 1% ,对一部分年老体弱的 民兵干部进行了更换 经过调整,全区民兵连(营)氏35岁以卜的仃3212人.占整个民兵干部的 84.5%
  1982年下半年,军分区在峡江县侶开现场会,恢复『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制度o 1984年3月,全区 实行农村人民公社、大队、主产队改为乡(镇)、村、村民小组的行政体制"为此,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依 照新的行政体制编组民兵"
  1985年11丿全区尺兵、预备役1:作又•次进行了凋整改革,民兵总数由原占人口总数的10.4% , 减少到2. 24%,,"业技术民兵分布由原來的少数县(市〉,发展到所有县(市),都建有82迫击炮、高机、 侦察、通信、工兵、防化等专业技术分队。1986年8月,军分区在整组、兵役登记工作中,贯彻了江西省军 区九江彭泽试点经验,禺绕民兵、预备役工作如何适应战略转变这个总课题,进行改革,搞好民兵组织训 练装备调整,制足了吉安地区《•九八八年至•九九O年民兵发展规划1, 1987年上半年,各县(市)人 武部将部分比较集中的基干民兵连、排,组建成民兵应急分队。1990年,全区实行民兵整组,兵役登记, 动员潜力调查“ •条龙”,摸清命区适龄公民和动员潜力等情况,使民兵I:作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虬1991 年,军分区认真抓好民兵组织建设:一址认真抓「新的〈民兵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广 泛开展《条例》宣传,使《民兵丄作条例》深入人心,增强了各级民兵的依法意识。二是重视抓了民兵工 作“三落实”调查试点o采取点面结合,在全区铺开调查试点工作的同时,重点对永丰县民兵工作“三落 实”情况作了调查,并在地处山区的鹿冈乡进彳J「试点匸作川开了现场会,探索出了基层建设新路子。 做法得到了省军区的肯定,鹿冈乡试点经验在南京军区召开的民兵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r•介绍 三是认貞抓了民兵组织调整工作o及时调整了全区“八五”期间基干民兵组训发展规划;突出抓了基层 组织整顿和干部队伍、活动制度、连队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使民兵组织整顿和干部队伍,活动制度进一步 健全落实,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民兵基层建设有较大发展。同时结合民兵整组,圆满完成了兵役登记和 部分动员潜力调杳工作"四是做好参加省'城市民兵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准备工作。组织力量对城市民兵 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杳,总结的经验材料被省军区采用两份”
  199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2巧文件粘神和《民兵工作条例》,军分区党委常委和机关采取分片 挂点的方式,建立了抓基层责任制。上半年先晴组织5个组对14个县(⑺的民兵基层建设状况进行调 査分析,并在永新县9个基层人武部和民兵连(营)进行了为时3个月的规范化建设试点。制定了《吉安 地区民兵基层建设规范》和各种应急预案,规范J’民兵取层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标准,使民兵基层建设逐 步走1:标准化、系统化、制度化轨道° 1993年初,军分区就民兵基层建设召开r 2次专工作组,对吉安市的2个工厂、2个乡、2个公司、2条街道进行调查,将所掌握的情况向南京军区驻军分 区工作组汇报,得到好评。在新形势下,按“八五”规划要求,注帀民兵动态管理,健全民兵基层组织建 设。建立健全了基层民兵连(营)政治教育、干部会议、战备值勤、集结点验、请示报告等制度。全区 80%民兵连实现了“五有”(有连部、有连旗、有民兵之家、有劳武基地、有资料盒)85%以上的基层武装 部有“二室”(有办公室和资料室)o井冈山市民兵通信连“.二落实”训练试点,经省军区考核验收,获总 分第一名,为全区民兵通信连“三落实”达标摸索出路? 1994年,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匸作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2)13号文件精神,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一围绕深化企 业民兵工作改革,按照“稳定机构、完善制度、搞好纳人、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在全面调查分析,抓好吉 安市试点的基础上,于6月份召丿F 了全区企业民兵工作座谈会,研究提出了加强新形势F企业民兵工作 8条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民兵丄作发展.二是适応农村民兵大流量、多流向等情况.强化民兵动态管 理,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一条管理教育与服务相结台、异地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人武部管理与地方 有关部门联合管理相结合、平时管理与战时动员准备「.作相结合的路子,基本做到J'联得匚召得回。 通过动态管理,1993年度征兵,全区有3000多名适龄青年按时返乡报名应征。三是适应战备需要,重点 抓了应急分队的组织调整。本着便于稳定、便于领导、便于执行任务、反应快速的要求,以企业民兵为骨 「,以105国道沿线为重点,结合民兵整组认真调整「应急分队的布局和规模 全区形成了地区有一个 营,县(市)有一个连,105国道各开发小区有一个排的民兵应急分队,建有人武部的企业有一个排的民 兵综合治理小分队,每个乡镇有一个排的民兵突击队民兵应总分队在完成急难险币:任务中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1995年,全区为抓好以“四队”为骨干的民兵组织,按照“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要求,已建 县(市)民兵应急分队、企业民兵综合治理小分队、乡镇民兵突击队、105国道经济开发区民兵应急小分 队共318个,9793人。装备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基本配齐6丿]份,军分区集训了全区民兵应急分队排 K ,各县(市)普遍组织了应急分队复训,经考核,成绩都在良好以上。结介民兵整组,在地区邮电局和 广播电台组建了民兵电子对抗排,在永新县组建了民兵军械修理排,初步摸索了民兵科技分队组织建设 的方法o 1996年,军分区抓好以地、县民兵应急分队为重点的“四队”建设,及时调整J'地、县应急分队 布局和组建规模,大多数县(市)民兵应急分队落实厂六个•”。加大厂民兵高技术分队建设力度,在 巩固民兵短波通信侦察干扰分队、军械修理分队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新干县民兵防化分队匚结合民兵 整组,着重加强了民兵动态管理,基层普遍落实对外出民兵进彳r -次登记核对,-次通信联络,搞好一次 家访。以乡镇、厂矿为单位召开民兵建制会,到位率在90%以I'..对专武]:部进行厂讲政治、顾大局、 忆足岗位建功立业”教育,结合整组对民兵连(营)长进行了一次考察调整,10月份,军分区对金区新任 职专武干部进行了集训.为基层民兵工作培养了骨1'-0
  1997年,军分区领导按照重点建设、走精兵之路的要求,抓了民兵应怎分队建设.住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确定r“以地、县两级应急分队为轴心,在京九铁路沿线、105国道沿线、赣江沿线小城镇组建民兵 应急分队”的工作思路,通过抓健全组织、抓装备配备、抓技能训练等方法.11前,“二线”22个民兵分队 C全部组建完毕,落实了“六个一”的装具,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应急能力,''乍分区于6月初组织全区部分 应急分队进行了 12个课目的军事训练成果汇报表演,受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一致好评 参加省军区 组织的民兵应急分队汇报表演取得了两个优胜奖、两个表演奖的好成绩"1998年,军分区根据省军区民 兵工作调整改革论证会的要求重点抓了吉安市城市民兵工作调整改革试点,提出「符合吉安市实际的 调整改革丄作思路,研究完善了民兵工作运行机制"制定/ 4个民兵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压缩调整 了民兵组织,将吉安市原有的3个营、35个连压缩为1个营、24个连,基|:民兵总数山原来的3565人减 为2858人,使在位率由原来的不足60%增加到现在的90%以匕。在5个街道辖区内适合组建基干民兵 组织的22个单位组建相应的民兵组织,新建了电子对抗、光缆维修等专业对口分队试点的做法得到 上级的肯定,为全区展开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积累了经验o 1999年,军分区积极贯彻调整改革的指导思 想,认真落实民兵组织发展-JL II"规划,按照“立足平时、着眼战时”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了民兵编组方 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精干高效的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和对J 1专业分队,使民兵组织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卜秸到巩固发展,更好地适应了“战场”和“市场”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2业队伍不断壮大1995年军分区根据匕级加强民兵专业队伍建设冇 关要求,在吉安市组建了 20人的电子对抗专业分队.根据省“德兴会议”精神,下工夫抓了民兵髙技术 含扯&业分队组建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后,在民兵匸作调整改革中,探索了民兵对「I号业分队组建路 子,使这支队伍逐步壮大。全区现已发展到16个连、41个排,共2250人;二是专业范围逐步拓宽。组 建初期,只在邮电系统建有单一的电子对抗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拓宽了渠道,组建范围拓展到 金融、电信、卫牛.、公路、交通等8个行业系统、83个企事业单位,已形成邮电通讯、电子对抗、工程抢修、 汽车运输、医疗救护、计算机等12种对[1。三是对新的组训方法进行T初步探索。军分区在部分县 (市)进行了民兵对L1专业分队补差训练试点,各县(市)选择1〜2种对口专业组织进行了补差和接口 训练.在组训方式、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时机等方面作了积极探讨。四是素质结构有了提高。现有 民兵对口专业分队2250人中,初级职称以I: 1305人,占58%;高中级职称248人;高中以上文化1662 人.占74%;大专以上文化444人;党团员133()人;转退军人364人“从兵员的文化程度、军政素质、技 术层次、科技含h t来看,比原有的民兵业分队都冇明显提高o 2000年,军分区按照“三多三少”的要 求,继续以牛:产比较稳定的国有企业、城郊和交通、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为重点,从民兵可能担负的任务 出发,对民兵组织作了进一步调整,保留了 22个沿“三线”的重点乡镇和23个基础较好、生产稳定的企 事业单位的民兵建制,撤销了 2家倒闭企业的民兵组织,压缩f 6个停产、半停产企业民兵组织;在新 兴产业、民营企业和乡、村企业中.进一步拓展组建了 7个民兵连、民兵576人。按照“同步建设、同步发 展、同步准备”的原则,以提高民兵“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了 民兵工作调整改革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