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编纂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977
颗粒名称: 县级编纂机构
分类号: D63-3
页数: 1
摘要: 唐代之前,地方在多为个人著述,未曾设也县级修志机构.南朝宋,境内安福县人王孚所修《安成 记》为江西最早地方志之-O从宋代丿I:始逐渐形成地方击“官书官修”的局面。1956年12月23 H,峡江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1981年]1月,吉水县率先 成立县志领导小组.至1985年底,全区14个县(市)全部成立县(市)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单独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归属关系尚未明确。4名正式编制1989年底已出版《吉水县志》、《莲花县志》2部县志。各修志机构在编纂新县志的同时,还有重点 有计划地指导有关部门编纂廿}版一批乡镇志、部门志、厂矿志、专业志、山水志等多种类型的志书。
关键词: 地方志 地方志编篡

内容

唐代之前,地方在多为个人著述,未曾设也县级修志机构.南朝宋,境内安福县人王孚所修《安成 记》为江西最早地方志之-O从宋代丿I:始逐渐形成地方击“官书官修”的局面。宋代,境内县级编纂机构 不多,仅有新「、永丰、泰和、安福、遂川、万安、永新等县编纂了县志。北宋至和初年(1054)永丰县令段 缝主修《永丰县志》,这是今吉安地区最早的官修县志"此后,南宋隆兴元年(H63)永丰县令苏升主修 《永-I'-县志》.南宋淳熙四年(H77)泰和县令陈秀实主修《西忐;》,淳熙十四年左右永新县令柴必胜重 修《永新县志》,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新涂县令百修《新涂县志》、泰和县令主修《泰和县志》、安 福县令主修《安福县志》、万安县令主修《万安县志》、永新县令主修《永新县志》;南宋淳祐七年(1247)新 涂县令高斯从二修《新涂县志》,这几次修志所成立的志局是境内设立最早的县级编纂机构。明代境内 各县修志相继不断,其中吉安县2部、新泠县2部、峡江县2部、吉水县3部、永丰县3部、遂川县2部、万 安县7部漆和县6部、安福县3部、永新县3部、宁冈县3部,大多数是由知县担任主修的临时机构纂 修,也右部分是私修。
  清朝,是全国纂修地方志的全盛时期,吉安也不例外,大部分县都编修过几次县志,并成立修志机 构「般都由知县担任主修,当地有学问的绅七任总纂 其间,编修7部县志的县有泰和县、永新县;编 修6部县志的县有安福县、遂川县;编修5部县志的县有吉安县、吉水县、永丰县;编修4部县志的县有新 涂县、峡江县、宁冈县、莲花县、万安县.
  民国时期,因战乱频仍,志廿的数lit和质啟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其间,吉安县、宁冈县、新涂县、泰和 县、永新县、莲花县、峡江县先后成立志局或文献委员会纂修县志。
  新中国建龙后,走泽东、周恩来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50年代积极倡导修志,境内有不少县 成立修志机构编修县志。1956年12月23 H,峡江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5()〜6()年代成立了修志机 构的县还有安福县、泰和县、新干县、吉水县、永新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各地先后出现盛 世修志的热潮,境内各县(市)相继成立县(市)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1981年]1月,吉水县率先 成立县志领导小组(后改为县志编纂委员会).至1985年底,全区14个县(市)全部成立县(市)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境内县级修志机构在归属匕大体分两类:(1 )单独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F设办公室,归属政府领导。(2)单独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归属关系尚未明确。这些机 构属常设机构,一般配备1〜4名正式编制1989年底已出版《吉水县志》、《莲花县志》2部县志。至 1995年,全区14个县(市)的新编县(市)志任务全部完成。各修志机构在编纂新县志的同时,还有重点 有计划地指导有关部门编纂廿}版一批乡镇志、部门志、厂矿志、专业志、山水志等多种类型的志书。在 1993年,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奖活动中.(新干县志》获一等奖。有的县级修志机构在完成 第一届修志任务后和党史办、档案局介并.冇的合并到政府办公室,大部分县(市)志机构保留,其工作重 心转移到续修县(市)志和编纂年鉴工作。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