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成立井冈山地区革委会编制委员会.1978年7月改名为井冈山地区行政公署编委会, 1979年8月改名为吉安地区行署编委,12月又改称人安地区编委„ 1980年2月,与人事局合署办公, 1984年7月改称地区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1985年3月只改称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至今。1989年12 月,编委办公室与地区人事局合署办公.1995年12月,编委办升为正县级单位n 1997年列行政编制7 人,内设两个科(一科、二科),挂靠地区人事局:第二节编制管理地区党政群机构调整及编制1949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成工中共苕安地方委员会和吉安分区行政督察住 员公署。吉安地委成立后,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社会部等部I' J。占安专署成 '诟.设置 秘书室、民政科、建设科、财政科、工商科、粮食科(同年底改名为粮食局)、公安处等工作部门 同年8 月,专署增设税务局。1949年10月至1950年,先厉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占安地方工作委 员会、吉安专区民主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总工会吉安分区办潯处「至1950年1月,吉安专区地级党政群 机关共有临时编制355名(其中干部174人,工勤人员181人),其中地委人员编制63名(含工勤人员17 人),专署人员编制292名(含工勤人员164人)1956年4月,省政府批复《吉安专区党政群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方案》,专区级党政群机关编制共计635 名,其中地委150名冲级人民法院24名,吉安检察分院18名,专署415名,群团28名(见表22/-1)。
表22-4-1 1956年4月省政府批复《吉安专区党政群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方案》机 构 编制数 机 构 编制数地委 150 正、副秘书长 3正、副书记 4 秘书室 27正、副秘书长 3 政法办公室 7办公室(含机要科5人) 28 文教办公室(含业务文化F校2人) 16组织部 14 工业交通办公室 1()宣传部(含专职教员等18人) 27 财粮贸办公室 28统一战线工作部 6 农林水办公室 16文化教育部 9 对资改造办公室 3财贸工作部 10 计划委员会 6工业交通部 9 机要交通局 28农村工作部 14 公安处(含民警大队165人) 221监察委员会 7 监察处(含派驻永新县监察室3人) 17巡视员 15 机动员额 29直属党(团)委 4 群众团体 28中级人民法院 24 青年团地方工作委员会 15续表机 构 编制数 机 构 编制数省人民检察院吉安分院 18 省妇联办事处 10专署 415 省工会联介会办事处 另定正、副专员 4 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办事处 3?h: 1-专署各办公电、地委各部设£任、部长各1 A,副主任、副部长各1 ~4人;2. 办公室以卜";M设科、处;3. 匕述编制(监察委员会除外)均包括匸勤人员1957年2丿]进行党政机构改英,根据省政府批转省编委《关于1957年在我省进行精简机构、紧缩编 制匸作的初步总见》,吉安专靑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专直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由 1956年底的696名,减为522名,减少174名,精简率为25%。地委机构调整:将文化教育部与宣传部合 并,成立宣传教育部,增设妇女运动委员会(与妇联合署办公)、青年运动委员会(与团委合署办公)、职 匚运动委员会('-J I:会合署办公)飞署机构调整:撤销对资改造办公室、机要交通局;将计划委员会改 为汁划统计办公卒;增设人事处、粮食局、税务l. 'j ‘ '样众团体机构调整:撤销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办事 处.成立专区科学技术协会.机构设置见表22*-2表227-2 1957年专区级党政群机构设置情况机 构 机 构地委 人事处办公室 政法办公室组织部 文教办公室宣传教育部 计划统计办公室统一战线工作部 工业交通办公室财政贸易工作部 财粮贸办公室工业交通1:作部 农林水办公室农村工作部 公安处监察委员会 监察处妇女运动委负会(与妇联介‘普办公) 粮食局青年运动委4团委合署办公) 税务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与工会合署办公) 人民团体直属机关党委 青年工作委员会中级人民法院 民主妇女联合办事处 1 检察院分院 工会办事处专署 科学技术协会秘书室 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专直党政机构攵作了几次较大调整。1958〜1960年,地委撤销工业 交通工作部,分别设立工业工作部和交通工作部;专署撤销工业交通办公室、计划统计办公室、政法办公 室、财粮贸办公室、农林水办公室、财政金融处、丁业管理处、冶金处、燃料处、文化教育处、监察处,成立商业处、农业处、水利电力处、卫生处、轻工业管理处、交通管理处、民政福利处、重工业处、水产处、农机 处、教育处、文化处(和教育处合署办公)、体育运动委员会(与教育处合署办公)、财政局、税务局(与财 政局合署办公)。专直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由1959年的486名,精简为I960年的454名,减少32名, 精简率为6.58% . 1961年至1962年,机构调整.编制粘简.全区党政群行政编制由上年的9206名减为 6045名,其中专直级由418名减为350名,减少68名,精简率为16.3% ,机构调整情况如F:地委撤销 农工部、工交工作部。专署撤销劳动处、工业处、交通处、农机处,合并成立丄业交通处;撤销文化教育 处、卫生处、体委、科委,合并成立文教卫生处;统计处从计委划出单设;农 k水利处划分为农业处和水利 电力处;1963年,原中共吉安地委监察委员会改为中共江西省监察委员会驻吉安地委监察组,同时,恢 复地委农工部。乍署人事监察处分开设立人事处和监察处,编委复与人事处合署办公;卫生工作从文教 卫生处划出,分别设立卫生处、文教处,并恢复科f-「作委员会.1964年,地委增设了工交政治部、财贸 政治部、讲师团;直属机关总支委改为中共占安地委直属机关委员会。专•署工作机构:经济计划委又复 名为计委;在工业交通处的基础匕,成* J'经委;恢复体委,打文教处合■署办公“1964年至"文化大革 命”开始的儿年间,地委、专署工作机构变动不大 至1966年5月,地委、专署各工作部门相继受到冲击 而瘫痪。
1968年1月30 ||,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任式成工了吉安专区革命委员会.党政合署办公,实行 “ 一元化”领导。专区革委会成立时,下设办公室、政治部、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和保卫部,部室又分别设 若干组,分别负责原地委、专署部分部I' J和群团组织的丄作职能。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陆续恢复或成立的机构大致有:1969年成立轻化工业局、财政金融局、商业 局、物资局、粮食局;1970 - 1971年设立交通邮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卫生局;建工局更名为井 冈山地区基本建设局” 1971年1月,井冈山专区改为井冈山地区,革委会也随之更名。名义上成立了中 共井冈山地委,但与革委会合署办公,未单独设工工作部门"在1972年和1973年5月先后恢复了地委 党校和直属机关党委■“文化大革命”后儿年,地革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了一些委、办、局。原专员公署 部分局也恢复了职能,成立了部门革委会o 1972 ~ 1973年,恢复或成立了民政局、外事办公室、上山下 乡办、编委、计委、交通局、财政局、税务局、文教局,体委由军管复归到地方管理;1973年,地区中级人民 法院恢复运行;1975年成丄了劳动局、环保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治部、抓促部均被撤销,,井冈山地委与革委会分歼办公。1978年7月地革 委被撤销,同时成立了井冈山地区行政公署“地革委的工作机构也改为行署工作机构o 1979年7月井 冈山地区改名为吉安地区。地委与行署分开办公后,地委的匸作机构设置情况如21977年,重新设立 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办、工交政治部、対台办、血属机关党委"1979年,统战办复名为统战部,撤 销地委组织部纪检科.改为地委纪律检査委员会1981年,设立地区档案处,与地区档案馆合署办公;设 也地委政策研究室;撤销地委政法领导小组.成&地委政法委员会1978年,行署工作机构设有:办公 室泯政局、计生委、人防办、南昌办事处、上山下乡办、编委、计委、公安处、工业局、轻化工业局、交通局、 国防工办、电业局(企业化管理)、税务局、财政局、商业局、供销合作社、行署财贸办公室、粮食局、物资 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局、社队企业局、农林垦殖局、行署农林办公室、水利水电局、畜牧水产局、农机 管理局、文教局、广播爭业管理局、工生局、科委、环保办,1979年,成立经委、对外经济贸易局o 1980年 2月,撤销地委组织部人事科,成立人事局;同年成芷了侨务办和老建办,(I[老建办设在民政局;计委统计 科划出成立统计局;地区司法局也于该年成立°另外,地区电业局改名为地区电力匚业局;地区人行健 行、中行、农行等银行系统相继改为省垂讥管理(但邮电、电力、银行等部门从未使用过行政编制)1981 年12月,行署各局除粮食、税务、工商、物价、建工、电力、气象、邮电等局外,其余均改称处。1981年地直 单位行政编制共825名,1982年共有878名1983年机构改革,地委、行署工作机构均作了较大调整,调整后,地委工作机构设置8个;行署工作 机构设置24个;群团组织设置6个;具体见表224-3。表22=-3 1983年地区党政群机构、人员编制情况机构 行政编制 机构 行政编制 人数 说明 人数 说明地委 151 含正副书记、巡视员、正副秘 书长、对台办、党史办、保密办 编制,占总编制14.5% 工商局 23 办公室 24 含老干部管理 财政局 30 含控购办组织部 32 税务局 35 宣传部 25 含民族宗教事务 商业局 (保留供销社名义) 54 统战部 12 粮食局 65 农村政研室 14 外贸局 10 政法委员会 3 农牧渔业局 55 纪检委 27 林业局 40 地直党委 8 水利电力局 36 机动编制 6 教育局 (体委并入两块 牌子一套人员) 35 其中体委10人省人大吉安地区联 络处办公室 3 占总编制0.3% 卫生局 26 含爱卫会办公室行署 823 占总编制79. 1% 文化广电局 26 办公室 89 含正副专员、督察员、秘书长; 农业、财贸、外侨、地名办编制 审计局 15 计委 35 含标准、计量、建材和职工编 制管理等工作 机动编 15 经委 74 人民团体 63 占总编制6. 1%科委 17 工会办事处 17 计生委 16 团地委 14 城建环保局 25 妇联办事处 14 民政局 22 含“双退”办、老区建设办 科协 8 劳动人事局 (编委办合署) 45 其中编委办3名 文联 7 统计局 20 社联 3 物价局 15 机动编 1985年1月,吉安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改名为吉安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3月,吉安 地区编制委员会改名为吉安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4月.撤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设立地区文化局(编 制12名)、地区广播电视局(编制14名)。5月,设立吉安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为行署的一级常设 工作部门.定行政编制10人。9月,恢复地、县(市)档案局.地、县(市)档案局性质上仍既是党委机构, 又是政府机构,工作归行署和县(市)人民政府领导,为行署和县(市)人民政府的直属局。12月,将地区 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定为正县级机构,地区老建办是地委、行署领导全区老建工作的权威办 事机构。设立地区电子工业局、机械工业局及轻化建材工业局,建制不升格。1986年元月,将南昌办事 处定为县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由行署办公室管辖(该处筹建于60年代,由原地区物资局经营 管理),编制39名。1988年2月,设立江西省苕安地区行政公署驻深圳市办事处(编制5名)、江西省吉安地区行政公署驻嘉兴市办事处(未定编),均为副县级行政机构。3月.设立吉安地区监察局。8月,设 立江西省吉安地区行政公署驻海口市办事处、驻上海市办事处、驻厦门市办事处,均为副县级行政机构, 各定事业编制5名。9月,将与吉安地区农牧渔业局合署办公的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局划出,单独设立吉 安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局。11月,设立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农村工作办公室1989年3月,恢复地区行署 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并成立地区旅游局、行署接待处(四块牌子一套人员),为副县级单位,原行署 办公室内设立的外事侨务科同时撤销,将吉安地区五讲卩L]矣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改名为古安地区精神文 明建设活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卒;同时成立吉安地K社会治安综會治理办公室、吉安地区社会文化活动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三块牌子•套人员),办公室为正县级.作为行署的一个直属工作部门。6月,撤销 吉安地区劳动人事局,成古安地区人事局、劳动局12月,设也吉安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吉 安地区人事局合署办公"1990年1月,将行署驻深圳、嘉兴、海口、上海、厦门5市办事处均定为副县级事业单位。2月,将地 区经委的机械、电子、轻工、化匸、纺织管理职能单独划出.设皿安地区机械电子工业局、吉安地区轻工 纺织工业局、吉安地区化工建材「.业局,均为副县级行政机构.'J 11 I地区经委。撤销吉安地区建筑材料 工业局。将原定为事业单位的吉安地区煤炭冶金工业局改为行政机构,仍为副县级,归口地区经委。3 月,设立江西省工商联合会吉安地区办事处,与吉安地委统战部经济联络科合署办公。4月,恢复地委政 法委员会,设立地委政法委员会办公室,为止县级机构5丿J .设>'/■_古安地区残疾人工作办公宅,为副县 级单位,由地区民政局代管。在地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的基础1:成工吉安地区保密局(两块牌子一套人 员) 1991年2月,地区商业局与地区供销社分设,恢复吉安地区供销合作社。3月,设立吉安地区国营垦殖场管理局,为副县级行政单位。设&吉安地区行政公署驻北京联络处,暂定为副县级出业单位,归 口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5月,设立吉安地区移民办公室。1992年8月,设立吉安地区国有资 产管理局o 1994年4月,设立吉安地区行政公署法制局。8月,设立吉安地区教育督导室、吉安地区地 方税务局。11月,设立地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
1995年12月,根据I:级文件精神,地委、行署实施机构改革■经过改革和调整.1997年地委机构共 设置工作部门6个(未含川口机构),行署机构共设置工作部「J 39个(未含归并和驻外机构,具体见表 22/-5),地直党政机构共设置工作部门45个,比改革前•精简32. 8%。省核定吉安地区地直党政机关行 政编制1000名(不含政法系统),比改革前编制1126名减少126塔,精简率11.2%。后來省追加行政编 制9名.共计1009名地区人人、政协联络处已分别更名为地区人大、政协工作委员会,仍为省人大、政 协在地区的派出工作机构,各设•个处级办公室。1997年地直党政群机构编制(见表22^-4) 一苴沿用 至2000年撤地设市止"表22_4" 1997年吉安地区地直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实有人数一览类目 机构 个数 人员编制 实有 人数 超缺编人数 内设科室 个数 与行政编 制数比 与行政事业 编制比 合计 行政 事业 总计 75 2150 1396 754 2013 超614 缺141 393一、党政群机关 70 1608 1009 599 1493 超481 缺119 326(一)中共地委 10 324 218 106 294 超76 缺30 65(二)人大工委 1 15 9 6 13 超4 缺2 3(三)行署 45 1158 741 417 1090 超346 缺72 230(四)政协工委 1 13 7 6 10 超3 缺3 3(五)民主党派 1 4 3 1 3 持平 缺1 1(六)群众团体 12 94 31 63 83 超52 缺11 24二、政法部门 5 542 387 155 520 超133 缺22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