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培训是一种传统的职业培训方式”旧社会培养技术工人以及许多行业培养从业人员要依靠学 徒制,这种学徒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学徒r.往(k成为剥削的对象.新中I si建;/:后,废除门日的学徒制, 建立了新型的师徒关系。直至1958年,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个体经营的企 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建立起第一个新的学徒培训制度。规定学徒的 年龄应在16周岁以上,学习期限为2 ~3年。吉安地区的学徒培训是在牛:产现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 式,分为入厂教育、签订师徒合同、边干边学、出师考核竽4个阶段,把青年培养成熟练技术工人"“文化 大革命”中批判技术(业务)挂帅,师徒合同自行废除.学徒工不经过考核到期即转正,学徒培训处于停 顿1981年国家劳动总局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后,全面恢复了学徒培训制度并 实行了学徒期满后进行全面考核,合格后才能转正、定级的做法。自1983年起,全区实行了学徒工文 化、技术考核成绩不介格的要延氏学习期限,进行补考.补老不合格者,调离技术岗位。
在职L人的培训大都是按计•划有秩序进行fl先是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批失业人员要求重新就 业的人员进行转业培训o 1951年起,根据《江西省职工业余教育暂行实施办法》精神,全区陆续成立了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加强了对职工教育的领导 各仃业、企业对原右匸人中―•大批文肓、半文盲.进行 了识字教育。以扫除职工中现有文盲为重点,举办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提禹职I'.文化、技术水平。至 1953年,全区职工业余学校(班)培训职1124344人次,冇5595名工人摘掉了文盲帽P.
从1953年起,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各地在继续抓紧打盲的同时,进-步发展『职工业余初屮和业 余中等教育。1956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后,右力地推动了全区职工教育的发 展,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1958年起,金区对中等以上业余学校采取了积极发展,力求止规, 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职工教育以初等和中等教育为主,初步建立了山切盲、初等」I '等到大专的职工 教育体系「据统II-J954年到1958年,参加职工教育培训的41660人次,具中打肓教疗6190人
1959年到1966年区内职工教育处在调整的阶段,各地进行了半工半读试点。在此期间,职工教育 工作虽然有了提髙,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职工教育出现了一此 起伏.这阶段,参加业余教育的45785人次,其中打除文i'i 6841人,
从新中国建立至1966年这17年间,全区职工共参丿川业余教育的111789人次,其中扫除文打 18626 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教育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区迅速恢复和加强了在职工人的技术(业务)培训。认真抓了在职 工人的脱(半)产轮训工作及学徒培训工作,不断改进培训方法.1981年,地、县(市)陆续成立了职工教 育委员会 进•步加强了职工教育的领导,规划在“八7l”期间把青壮年职匸普遍轮训一次0 1982年, 全区对1968年至1982年初、高中毕业而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3级匚以下的青壮年职丄,进行了文化、 技术补课。为了检查这一大面积的补课质量,1983年在全区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试、考核。参加考 试、考核的青壮年工人20537人,其中合格的人数占参加考试、考核的80%。接着,金区陆续对考试、考 核不合格者进行了再补习、补考。同时,对一些技术复杂的工种和关键乞产岗位的存壮年职工,进行了 各个技术级别的达标培训,经过考试、考核结果.达标率为80%以I .,全区各行各业的第•线工人的素质 普遍得到了提高。
1984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进…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后,为了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的 领导和管理,地、县(市)劳动行政部门,各产业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都建立和健全了职匚教育机构。地 区劳动人事局成立『职工教育科,充实了人员。多数大冲型企业,厂、矿单位设立了职「.培训中心和职 工业余学校,有的述办起了职工夜大、函大、电大。小型企业也办起『职匸业余培训班”全区职工教育 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1985年,组织了全区经委系统职工最后一次补课统考。从此,全区 职工教育出现了全员培训蓬勃发展的新局面o 1986年,命区各产业部门和厂、矿企审业单位,转A J'以 中级工培训为主的阶段,把原来的按技术等级八级制“应知”、“应会”的培训,改为按初、屮、高级3个层 次进行培训。1987年全区着重抓了班组反,生产(业务)骨干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同时,积极开展 了本等级培训、升级培训以及高级工的培训。在一此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工人岗位达标培训试点,取 得了不少经验。1988年在吉安造纸厂开展了技师培训的试点,全区各企业按照岗位的需要,实行定向、 定岗、定级培训,是职匚培训工作中带有方向性的改革.使企业生产纟戈的初、中、高级技丄结构比例更 为合理。据统计,1978年至1989年参加“双补”和职业技术培训的134347人次。
1990年起,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地、县(市)政府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 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督促用人 单位建立职工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本企业、本单位的职工进行职业培训。统筹安排本地各类职业 技术教育的布局.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评估体系。 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和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职业培训管理办法,实行了办学机构登记制 度、培训许可证制度、教师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学员“双证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5()个技术复杂1.种 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等,使全区职业技术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以法治教,科学管理的 轨道。进一步深化了劳动制度改革,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职业教育与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进--步建立j'培训、考核、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广大职工参加职业教育, 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不断提高自身在岗丁-作能力的积极性。90年代全区的职工培训丄作重点是,以工 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以中级技术(业务)培训为重点,有计划的开展高级技术(业务)培训.使全区形 成一支以中级技术工人为主体,高级技术工人适量,初、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结构比较 合理的,具有较肉文化技术素质的工人队伍据统计,1990年至2000年,全区参加职业技术(业务)培训 的工人4088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