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扶贫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8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扶贫效益
分类号: D63-3
页数: 3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匸严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丿F后,老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 民牛: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flI是,由F老区大都属尸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呈础薄弱,科技教 育落后,经济的发展一般滞后,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态,这就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 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开发老区,建设老区,扶持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也就成j‘ J:页十分重要而 艰乜的战略任……
关键词: 行政管理 扶贫建设

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匸严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丿F后,老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 民牛: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flI是,由F老区大都属尸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呈础薄弱,科技教 育落后,经济的发展一般滞后,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态,这就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 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开发老区,建设老区,扶持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也就成j‘ J:页十分重要而 艰乜的战略任务。扶贫丿「•发是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民实行的一系列“多子、少取、放活”政策中-项最 基本政策,是消除农村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性决策。新中国建f初期,老区建设匸要是发放/ I〔产补助fill •:活救济,帮助老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n 1953年以后,贡点扶助发展较慢的老区乡村发展牛.产,繁荣经济。1966年.全区扶助呈复油茶ll|4.8丿j 亩,购买耕牛4166头、农具9万件、抽水机25台、小板车500辆,兴修水利13处,修建小段公路6条190 余公里.兴建小水电站2座,兴办工厂12个,新(修)建房屋2. 62万间.
  1973年恢复对老区的扶助,重点扶助老区边远山区穷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至1979年,仝区扶助 兴办小型水电站19座,修建公路9条、小型桥梁16座,购买拖拉机18台,修水库5座,疏通小河道2条。
  1980年起,使用国家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进-步支援老区建设「1983年6月,全省第 四次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匸作会议后,组织人员全面清理评价4年扶助的建设项目o 1980〜1983年,全 地区4年累计完成建设项目资金281()万元 包括:种植业资金1012丿j元,新种竹木37万亩(其中油茶 19万余亩,茶叶4万余亩,柑橘3.5万余亩);养殖业资金391万元,扶助饲养耕牛和种牛7200头、牛猪 2.1万头,使6丿j多门老区优扶对象和社会困难户直接受益,解决了温饱;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 乡、镇企业762个,使用资金356万兀,到1982年底,扶助的乡镇企业项目完成产值676万元,实现利润 158万兀;基本建设资金952万兀,用于治理水上流失血积31丿j亩以及农田水利、电力及交通建设等,改 善了当地农业工产和群众生活基本条件;使用资金99万元,扶助修建乡村中小学校58所、卫生院25所, 解决了一些边远山区儿竜上学难和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办科技培训班28期,培训2577人次。印发科技 资料3.6万份,购置培训仪器、设备191件。
  1985〜1990年,国家和省増加老区建设投入,加快老区商品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老区贫困县、乡 使用发展资金和国家专项贴息贷款,新种茶、桑、橘、松、杉、落叶果等林木34万亩;垦复改造、抚育油茶、 茶叶、果园等24万甫;养牛8333头、猪23万头傢禽2566万羽、色5600万尾.修建鱼池4700亩;兴办为 种养业配套服务为主的乡镇企业834个、县办企业25个--比地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开 始形成,遂川县的板鸭、羽绒生产系列,泰和县的乌鸡系列产品,永新县的蚕桑和鸡毛加工产品等,都具 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统筹安排在吉安地区实施 建设了向吉铁路、105国道吉安地区段、井冈山电站等大型基建项目和一批农田水利、小水电等项目,另 外还支援吉安老区兴建小水库27座、库容216万立方米,排灌站59座、装机1. 1万「瓦,其他小水利工 程496处;完成改水工程209处冰土保持工程180万由;兴办小水电站27座,装机2. 6万余千瓦,架设 输电线路42条,总长259公里;修建乡村公路106条,总长359公里,桥梁96座,总长1440米。以工代 赈完成大小项目63项,建筑公路和道路73.5公里.修建大小桥梁27座,总长540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15万由.治理水土流失血积18丿j亩,为4. 2丿j人和1. 1万头牲畜解决了饮水问题。
  1994 -2000年,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地区老建办采取扶贫资金“捆起来”使用的做法,共 投入扶贫资金4.8亿元.其中,种植业1.7亿兀、养殖业0.81亿余兀、农田建设0.2亿余元、县办工业 0.4亿元、乡镇企业0.8亿元、电力建设0.2亿余元、交通建设0.3亿元、文卫科技0. 1亿余兀、其他0.2 亿余兀"扶持贫困乡、村种植业281丿j由.养殖业其中家畜62万头傢禽25万羽、养鱼568万尾。农田 基本建设项目1127个,修建排灌站483座,维修水库63座.兴修饮水匸程234个.改造低产出、低产园、 低产水面380万亩,人工造林550多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0.5万亩,解决7 38.6万人和29万牲畜 的饮水困难。全市有65.5万贫困人口达到人均0.5由以上基本农田的标准。扶持交通建设项目499 个.修建乡村公路5133公里,架设桥梁299座 扶持电力建设项目792个,兴建小型水电站295座,装机 容量达35579匸瓦,架设输电线路355条3098公里,使90%以上的行政村用匕了电。扶持文教卫生项 目762个,兴建和改造乡村屮、小学校226所.兴建乡村卫I院62所,举办农函大分校1所,辅导站13 所。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地区的学生上学难,群众行路难、就医难的问题。在这期间,全区共举办各种类 型培训班1680期,培训农民20万人次,有3046名农民获得助理技术员以上职称。每年选派50多名农 村青年到地区农校学习,每年纟II织贫困户7000余人参加农函大学习;90%以上的贫困户劳动力掌握f 1〜2门实用技术。建“健全了科技网络。积极组织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开展旱床育秧、抛秧、低成本养 猪、氨化养牛、果树栽培、网箱养鱼等新技术培训,引进水稻良种34个,蔬菜品种24个,食用菌品种13个。
  1995 -2000年,吉安地区老建办连续6年被省老建办评为“全省扶贫丿|:发丁作先进单位”。1996 年,地委书记王林森出席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在会I:介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进经验"
  1997年2月,在永新、遂川、宁冈3个国定贫困县建立广'卫星逆程传输信息接收系统网络”项目,每 天可接收扶贫信息250万个汉字,把扶贫信息、信息资料送给贫困户。在贫困乡配备了科技副乡长,在 贫困县、乡普遍建立了科技示范乡、科技示范村和科技不范户的尔范推广网络,用典型引导群众,用示范 带动群众。至2000年底,全区共建立了示范乡109个,示范村364个,不范户8.9万户,使科学技术渗透 到千家万户,巩固和完善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红带,村组为基础的专兼结合、干群结合的科技服务 体系。
  2000年底,全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已建成半宙以匕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占总贫困人口的 87. 3%,建成一亩林果园或经济作物的贫困户占85%,转移一个劳动力的贫困户占68. 6%,有一项养殖 业或家庭副业的贫困户占92. 6%全区列入“八L”扶贫攻坚计划登记造册的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75 万下降到2000年底的13万人,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也从1994年的557元提高到2000年的1348元, 增加了 791元。其中,有不少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口.走上了致富道路.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