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层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825
颗粒名称: 城乡基层组织
分类号: D63-3
页数: 3
摘要: 保甲组织 民国时期,沿用清代保甲制o 1929年6月,江西省筹办地方自治,县以下分设区、乡、闾、 邻4级自治组织;1931年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卜令:江西实行保甲制、自治组织停办o 1947年,因户口 增减及调整乡镇区域,以致保甲组织所辖范围多丄-J规定不合,在江西省政府的要求S,江西省(吉安)第 三行政区所辖各县复查户整编保甲,是年,共编2780个保.29536个甲。此后,保甲组织未变动,直 至……
关键词: 行政管理 政权建设

内容

保甲组织 民国时期,沿用清代保甲制o 1929年6月,江西省筹办地方自治,县以下分设区、乡、闾、 邻4级自治组织;1931年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卜令:江西实行保甲制、自治组织停办o 1947年,因户口 增减及调整乡镇区域,以致保甲组织所辖范围多丄-J规定不合,在江西省政府的要求S,江西省(吉安)第 三行政区所辖各县复查户整编保甲,是年,共编2780个保.29536个甲。此后,保甲组织未变动,直 至江西省解放;村农会、合作社新中国建立初期,吉安专区各地相继废除保甲制度,成立村农会亦称村政府(即行 政村),设村长。村农会下辖若干自然村。取消甲、闾,改设选区,设主任。后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 来,吉安专区辖区内先后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基层组织也急剧经济 化.绝大多数农民均被组织到合作社中,土地、牛%车具入社。
  生产大队1958年下半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占安◎区农村村级组织改为生产大队,国营垦殖场下设分场。大队和分场成立管理委员会(简称“大队、分场委员会”),设主任(亦称大队长、场长)、副主 任、文书、会计以及掌财税、治安、工业、农业、政治的委员,下设若干生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大 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由革命委员会行使一切权力"至1978年下半年,取消大队革命委员会,恢复管理 委员会。生产大队体制持续到1984年政社分设,建立村民委员会时结束“
  村民委员会1984年,吉安地区在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同时,基本上按原生产大队的规模建 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基本匕为原工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建立之初, 在村委会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o 1986年,全区各地结合村级整党、整顿村委会班子, 建立健全了村委会下属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社会福利、公共卫生等工作委员会;制定了村委会各项规 章制度、村规民约和干部岗位责任制;清理财务账目,解决村委会财务混乱等问题;落实村委会干部报 酬.对村委会干部实行固定与误工补贴相结合的办法o 1987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为全区村委会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地也强化了村级组织管理。
  1990年9〜10月,省民政厅,吉安地区民政局,中共永丰县委、县人民政府组成联合工作组,在永丰 县富溪乡龙潭、罗富、浪田3个村开展了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试点活动。工作 组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精神,本着严格执法、注重探索、分类指导、便于推广的方针,指导各村民主选 举村委会领导班子;建立健全村委会组织,村委会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民政福利、科教文卫等4个 委员会及互助储金会和红白事理事会两个配套组织;完善规章制度,主要有《村委会办公制度》、《学习制 度》、《值班制度》;建立健全村民小组;成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举办和管理集体经济,筹措、管好农业发 展基金,开展社会化服务;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并选定适合各村特点的经济发展启动项目。试点后,省民 政厅向全省推广试点经验"是年12月,省民政厅确定永丰县为全省村民自治示范县。
  1993年4月,地区民政局与地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 加强全区基层群众P治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贯彻“两法”的目标和任务。是年,全区确立并抓了 167个示范村,30个示范乡(镇)的村民口治工作,2210个村委会依法进行了换届选举,占全区村委会总 数的70. 2%,地区培训乡(镇)十部771人次,各县(市)对村委会干部也进行了培训。
  1995年,全区各地继续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永丰县制定了示范县实施方案,万安、永丰、吉安县和吉 安、井冈山市制定了示范乡(镇)的工作方案,吉安县的东固、吉安市的天玉、安福县的章庄、峡江县的砚 溪、万安县的武术等乡镇,丿I:展了村民自治不范匸作.并依法进行了换届选举。
  1996年上半年,为了切实贯彻《村委会组织法I试行)》和《江西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根据 省政府赣府发(1995)66号文件精神,全区进仃『第: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辖13个县(市)共有3129 个村依法进行了换届选举,共选出村委会主任3101人.副主任和村委委员12891人。
  1998年,根据省政府召开的省二十;欠民政工作会以上提出的要求,地区民政局制定了开展村民自治 不范活动三年规划。全区的村民口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 经过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音成效。1999年5月,地区民政局对全区村民自治 示范乡(镇)检查验收后,经报请地区行署批准同意.侖名了 23个乡镇为全区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全区3 个乡镇为村民自治示范合格单位,并颁发了匾牌「1999年7月,永丰县村民自治示范县通过了省民政厅 检查验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被命名为全件村民自治模范县,并获匾牌。同年下半年,全区 256个乡镇3131个村委会按“海选”方式,依法进行了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有3128个村按时完 成了选举任务,健全了下属工作委员会,产生「各村4、组组长。次年,经有关程序,全区又有16个乡镇 被命名为全区村民自治模范乡镇,4个乡镇为全区村民自治示范合格单位,同时被授予匾牌;峡江县被命 名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并获匾牌。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衣杠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的精 神,1998年5月以后,全区各地农村普遍推行了村务公开,全区3131个村委会在各村人口集中或村民 过往频繁地设置了永久性固定公开栏3609块.定期公开了政务、村务和财务,给了村民一个明白,还了 干部一个清白。居民委员会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后,吉安专区时辖吉安市卄始在街道中建工居民委员会组织。次年,吉安市设有30个居 委会。1958年后,因人民公社化的影响,各城镇相继建立人民公社,市镇居委会数量有所变化。“文化大 革命”期间,居委会工作受到影响。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召斤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全区各地建制 镇数量有所增加,吉安市城区范围也在扩大,居委会的数量有所增加,1992年,全区有居委会128个。
  1992年,经吉安行署批准,吉安市文山街道办事处氏征路、吉安县值夏街道、峡江县巴邱镇二街、泰 和县澄江镇澄江4个居委会被评为“企区先进居委会”,
  1993年5月中旬至8月初,吉安地区民政局和吉安市民政局、北门街道办事处联合组成工作组,在 吉安市弓箭街居委会开展贯彻《居委会组织法》和居民自治试点工作,实行民主选举,充实了居委会班 子,健全了居委会的组织机构体系和规章制度,选举产T J' 26名居民代表,初步形成了大家议、大家管、 大家办的民主工作作风。试点后,在全区全面实行了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当时.全区132个居委会有 112个进行了换届选举。换届选举结束后,各县(市)建立健全了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并全部 解决了居委会在职干部的报酬,占安市/水、峡江、半等县解决了居委会十部退养问题。是年,全区 104个居委会有办公用房。
  1995年,全区开展了居委会情况调查和升级达标活动 同年10月底,召开了全区居委会换届选举 工作会议,全区149个居委会有146个居委会完成「换届选举匸作。在此基础上,全区评出基层政权建 设先进单位和个人106个,推荐报请省政府表彰33个』、:「|洁安市北门街道办事处县前街居委会主任郭 发英被推荐评为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
  1996年及以后的儿年中,全区继续开展f升级达标活动,并进彳r了以居委会为主战场的社K建设探 索工作。经地区民政局检杳验收,1995〜1996年度评出 级居委会4个;1997〜1998年度评出-•级居 委会14个;1999〜2000年度评出一级居委会28个。
  1998年.为尽快改变全区居委会建设相対滞斥的现状,充分发挥居委会在城(市)镇两个文明建设 中的作用,地区行署办公室向各县(市)政府和行署各部门转发了地区民政局《关]:进-步加强居民委员 会建设》的通知,对解决好居委会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貝体要求。吉安市全面解决了居委会干 部工资待遇问题,居委会干部工资全部由市财政负担1999年底全区共有居委会187个.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