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31台600千伏安,90%移民用匕照明电,80%移民解决J'生产加工用电: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新修水库101座,水渠155.4公里,水陂水坝74座,排灌站10座,抗旱井17 口,防洪堤13.7公里,改造 低产田5660亩,使移民农田灌溉面积新增10245亩.提髙二晚水稻种植而积6997亩,移民耕地旱涝保收 面积提高到70%。文教卫牛.等公益事业有所发展,新建小学教学楼18栋3920平方米,新建医疗所1所 60平方米,解决2396人移民子女就学问题和移民就医问题 通过多年来移民A力更生和国家扶持,移 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表22-1-16 1997 -2000年吉安地区境内新安江、富春江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情况一览 单位:厅兀项目 投资 项目 投资人畜饮水 145.27 农田水利 847.86地方交通 456.02 危房处理 0.20生产生活用电 151.48 文教卫生 47.90其他 175.43 介11- 1824.16生产开发1991年以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电部《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的报告》,将水库移民工作由 过去单纯安置补偿救济生活的传统做法,改为积极创业,扶助生产,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吉安地区各 级移民机构帮助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等多种经营,提高移民自身 发展能力'万安水库移民生产开发万安县确、厂了“一水二改三种四养五加」的移民开发路Q—是抓好水 利建设,提高移民耕地的旱涝保收面积;二是采取工程和生物种植措施改造低产田;三是推广杂交稻良 种和果树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四是推广良种猪和人水血养龟为主的养殖业;E是以移民户小作坊为主的 加工业,并确定了以移民戸自力更生为主、家庭经济为主、种植业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制定了库区为林 果渔亜点丿F发区,外迁安置区为粮牧果等商品区的两个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基础设施建设、种植 业、养殖业、兴办移民企业、社会公益事业和科技培训等6个方面入F,加快移民经济的发展。
1986年,万安县选定五丰乡云洲坪作为开发性移民试点区。该村有耕地面积3399亩,人均9亩多, 有600多亩旱地和600多亩山地没有开垦,200多亩水面闲置。由于水利设施差,耕作粗放,经济收入不 高 经实地考察,涧田乡上西村82 "420人移民搬迁到云洲坪作为开发性移民试点。具体规划:毎户种 植1亩柑橘、2亩大豆、3亩花生、4亩油茶、5亩松杉林.联合经营200亩水面,发展莲藕和渔业工产;逐步 办起蜜饯厂、草席厂、板鸭厂等。实行一种二养三加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同时.投资8万元兴建一 座电力排灌站,改善灌溉条件;投资3. 5万兀兴建云洲坪码头,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扶助移民办起了一个 村办砖瓦厂,就地解决基建用瓦;借周转金3600元扶助3个移民户办企业,通过开发建设试点,移民安 置9开发并重,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与多种经营相结合,开发性扶持移民.帮助移民以户为单位发展 种、养业,以副促农.出现了一批养鸡、养鸭、食用菌专业户。在开发农副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和第 三产业,开辟了建筑、建材、修理、造纸等14个大项目,解决移民的剩余劳动力,补充经济收入。是年创 办“库区开发服务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30万元,员工30余人,营业项目有住宿、餐饮、会议、教学、商品 销售等,主要负责库区移民开发服务、技术培训等O1987年,成比万安县移民开发总公司,隶属万安县移民办,负责管理移民企业.加强对全县移民开发 的领导和移民经费的管理.提高移民开发经费的使用效益"1988年,万安县投资266万元,扶助移民推广红花草种植面积6108亩,为移民添置瓦窑12个,扶助 移民种柑橘4万多株,扶助各乡办农贸市场和电力事业等。1989年.万安县立足于基础建设,以改变牛:产条件;立足「多种经营,发展庭院经济;立足于口力更 生,恢复和提高牛.产、生活水平。在改变生产条件方面,重点抓安置点的水利建设。万安县对全县420 多个移民点的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制定新修、维修规划,共规划项目362项“当年完成土方2.95 万方,混凝上129方.同时,扶助全迁移民推广红花草和杂交水稻种植各1.8万多亩,柑橘良种苗木5 )] 多株。韶口乡大塘村东坑移民点完成杂交水稻制种任务56亩,平均亩产220斤,最高的达450斤,人均 增收5()0兀,是年冬,又推广甘蓝型油菜新品种40多亩,还利用房前屋肩,种植杲树1万多株:1992年至1993年,万安县选拔部分移民参加江西农村致富技术附授大学学习2年共计选拔237 名移民参加1学习,全部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是年,先后创办万安果品厂、移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移民 科技服务中心。万安果品厂总投资75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40万元,员工80余人,该厂占地面积2万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主营蜜饯、饮料、罐头等系列产品。移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固定 资产380丿j兀,流动资金100万元,员工15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22人,有职称的技术人员26人。移民 科技服务中心拥有固定资产228万兀,总面积53360平方米,员工20余人,有牛:猪养殖场775平方米.水 产养殖池12 I I 20亩,朋拿、纽架尔优质脐橙生产园地20亩,兼作育苗母木园,其任务是建立种养示范基 地,培育良种母猪、优质果苗和鱼种鱼苗,培训移民种养技术骨干,为全县移民开发性生产搞好服务。万 安水库蓄水后,万安县库区相继发展坝拦、网拦养鱼和网箱养鱼。
1994年,选拔43名移民子女在江西农大经贸学院进行1年的培训,使他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外出 务1995年,万安县开始通过聘请农业殳家、技术人员、种养能手等多种途径対移民进行实用技术短期 培训。
1997年,万安县通过实践探索,认为浅水拦坝养鱼和网箱养血比较适介万安县库区实情.开始在全县 推广,涧田乡发动生产劳力完成坝拦2处,面积460亩,并在围堰内建筑精养鱼池.岸边建猪栏,形成水边 养猪,水血养鸭、鹅冰中养鱼的、'/:体养殖「该乡良富村移民江徳海与人介伙在杨梅坑库区内拦坝养& 44 亩,年投放鱼苗15000余尾,并在库区内种植果树260株,利用坝拦水面养鸭、鹅200多羽,实现年收入2. 5 万丿-人均纯收入达2600多兀、沙坪镇利用该镇氏桥库区内养殖水|ftf 6()00余市的水质浮游生物多、营养 卩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移民发展网箱养鱼,当年发展移民养鱼户59户,占总户数 的63% ,投放养鱼网箱2360只。同时,在电站浅淹区大面积试种特早熟稻“上村早选”取得成功。
1998年,万安县开展人均耕地面积在0.8亩以下移民户的开荒造地工作。县政府下达库区各乡、镇 开荒造地任务1200亩,并规定:开荒可以打破村、组界限,解决没有地块开垦的问题;县移民办投资投劳 协助解决机械化作业和资金紧缺问题;统筹规划,规范作业,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集中连片开发的由县移 民办统一解决灌溉问题;乡、镇政府及时颁发]丿J安库区移民新造耕地经营权证》.解决移民后顾之忧问 题。通过建立“谁开发谁受益”和开发有补助有奖励的奖励机制,突出以开发水田为重点,以扶持贫困村 为豆点,以人均耕地面积在0. 3亩以下的移民户为屯点,采取将任务分解到村到组到户,抓点示范,以点 带面等描施,年底完成开荒造地面积2177.6由,超出计划80. 14%。同时,与农业部门配合,发展移民种 植特早•熟稻“ I:村早选”2200亩,收获粮食8()多万公斤;并积极组织移民实施挖穴整地工作,推广以官溪 蜜柚为亜点的果业开发,共完成整地面积1300多亩;为进一步利用库区大水面资源,万安县分别投资 8.5万兀发展库区养鹅,投资16万元发展网箱养鱼.使网箱养鱼达500多箱。沙坪镇长桥村刘声齐等人 的人放大养式小体积网箱养龟毎箱纯收入达300〜400元。拦坝养鱼得到进一步发展:移民点以水利 设施、交通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30多万元,完成水利设施80多项,土右方 25000多方米,百嘉竹园毛衣坑水库、布耐水库、枫头舍背下广坑水库均完工验收。完成交通设施项H 15项,投资11万元的沙坪墟镇中学公路桥、投资4. 5万元的武术龙尾墟镇至上船码头混凝土路面工程、 投资0.6万元的窑头镇上罗至锅口机耕道均已投入使用。到1998年底,国家累计投资698.1万元,修建 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548项;水陂堰坝101座,涵洞渡槽1070米,渠道2352米,购置抽水机及碾米机652 套。国家投资103.2万元.修建电灌站9座156 F瓦。国家投资24. 1万元采取开沟排水等工程措施改造低产田24058亩。国家投资448.6万元,架设高、低用输电线路753公里,配备变压器95台"万安库 区移民点基础设施条件明显好转"是年,万安县编制上报《厅安水库万安县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五年规划 (1998〜2002)》,计划安排项冃资金年均310万元.扶持资金从万安电站发电量中提取0. 005元/千瓦 时,规划从1999年开始实施"1999年,万安库区转入后期扶持阶段5月,省移民办下达《万安库区万安县一九九九年移民后期 扶持生产开发项目计划》,安排项目资金350万兀.计划扶持项目267项.翌年7月,省移民办下达 (2000年度万安水库万安县移民后期扶持牛.产开发项冃计划》.安排项目资金62()万元,扶持项H 430 项。两年来,万安县针对移民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全力做好遗留问题处理,改善和增加库区移民的牛.存 容量。在库区开展大规模的开荒造田,新造耕地2202亩,库区人平新增耕地0.3亩,缓解了库区80%移 民吃粮问题。为外迁安置区内移民补助耕地和山场,共为81个移民点712户移民补划耕地459亩,为 41个移民点552户移民增划山场1558亩,妥善解决了安置区移民耕地和山场不足的问题。对移民建房 补助,共为130户移民解决了住房问题,完成r 68户移民危房的改造 架设照明线路12. 1公电.安装变 压器2台,打水井100 口,解决了 126户移民的“饮水难、用电难”问题 扶助162个贫困移民子女入学, 科技培训移民1215人次,对移民进行智力扶持和技能扶持,提高移民素质,拓宽移民增收渠道 修建水 利工程403项,其中土方万方以匕受益面积500市以I:的专项匚程12项,新增灌溉面积3600亩,新增 旱涝保收面积1260亩,增加复种面积3800亩,每年增产粮食76万公斤,人均增加26公斤 修建道路 269公里,解决了 153个移民彳j:路难”问题,同时.发挥资源优势鳥|亍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 业。在安置区,在确保移民口粮、种子粮、饲料粮的前提引导移民逐年递减粮食作物面积,积极发展 经济作物,改良和提高果业品位,积极发展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形成以'窑头、仃嘉的以药材、西瓜、食 用菌为产业的经济作物带和以韶口、高陂、潞田为龙头的果业带”在库区,发展网箱养鱼252户,3260 箱,年增收32万元,新增坝拦养鱼112处,面积1850亩.通过后期扶持和移民口力更移民农副产品 商品率提高了 26%,有力促进了移民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22-1-17 1999 -2000年万安县移民后期扶持国家扶持资金一览 单位:万元年 基础 设施 种植业 养殖业 第二、第三 产业 公益事业 技术培训 特困扶持 遗留问题 处理 总计1999 208.63 32. 17 32.70 14.5 7.0 15.0 40.0 350.02000 203.3 80.6 114. 1 27.2 46.5 29.3 65.8 52.9 619.7表22-1-18 2000年底万安县万安水库移民生产开发主要成果一览项目 单位 数量 项目 单位 数量水利工程 项 2951 果 树 亩 10254电灌站 座/千瓦 9/156 经济林 亩 5400抽水灌溉碾米设备 套 805 经济作物 亩 2798水 井 口 4096 粮食作物 亩 2800低产田改造 亩 27523 家 禽 羽 38500公 路 公里 865.9 家 畜 头 7260桥 座 28 库汉养鱼 亩 17833涵 洞 道 654 网箱养龟 亩 3780照明线路 公里 783.7 精养成鱼 亩 960开荒造田 亩 4379.66 特种养殖 亩 125学校修建 所 31 增划山场 所 31科技培训 人次 3055 补划耕地 亩 2202新安江、富春江水库迁赣移民生产开发1991至200()年8月,国家投人840. 35万元,扶持移民发 展生产项目611个。发展种植业面积17031亩,其中:粮食作物550亩,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5106亩,各 类果树9547万元,毛竹、杉树等用材林1828亩,产值1622.7万元,利润357.9万元,移民人均增收125 元「各类养殖业有长足发展,共帮助移民养猪5890头,养牛500头,养羊85头,养鸡32700只,鸭112320 只,养鱼等水产515亩,甲鱼、珍珠等特种养殖185亩,产值达1034.4万元,利润229.6万元,移民人均增 收80元。新建移民碾米榨油饲料加工房36个,缓解移民“加工难”的矛盾。兴办或扶持各类加工企业 39个,安排2016人次移民劳动就业。安福县向阳村移民利用仅有的30亩耕地和289亩旱地,围绕市 场,注重科技投入,发展支柱产业搭建100多亩大棚蔬菜基地,发展反季节蔬菜,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 村,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2380元"峡江县马埠镇胡家移民组发展林果业200亩,经济作物100亩,水面 20亩,形成以甲鱼养殖为主,山上有林、田中有瓜、水中有鱼的综合开发局面,2000年底,人均纯收入达 2100 元。
至2000年底,移尺人均纯收入达973. 5元,/产牛:活条件有f明显改善,经济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安 置区呈现出安居乐业、瓜果飘香的景象、表22-1-19 1991 -2000年吉安地区境内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生产开发国家投资一览 单位:万元项目 投资 项目 投资粮食作物 26.77 养 鱼 43.97经济作物 156.15 家 畜 124.96果 树 189.35 家 禽 54.92林 业 33.42 其 他 35.25加工业 175.56 合 计 840.35表22-1-20 1990 - 2000年末吉安地区境内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扶持前后基本情况一览项目 年份、 人丨丨 (人) 户数 (户) 人均口粮 (公斤) 人均耕地 (亩) 均入丿 收元 人纯— 人均生活 支出 (元) 人均住房 面积 (平方米) 人平砖瓦 房面积 (平方米)1990 24536 5062 309.2 1.() 561.4 505.8 12.2 3. 132000 28625 6296 410 1.27 973.5 926 12.0 4.75第七节收容遣送民国时期,万安和永新分别设有难民救济会和湘赣省灾民收容所,对灾民和难民实施救助,对无劳 动能力和6岁以下小孩实行粮食救助,有劳动能力的H工赈组介绍做工,有家可UI者遣送冋家。
新中国建立初期,占安市和万安县分别设有Q门机构,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采取救济、安置、教育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置,对匕述人员收容遣送冋乡3 1951年,接收圣恩堂、栖留所、老人堂等慈善机构收养 的乞丐124名,每人每天发给大米1.5斤(含菜、柴金),并禁止他们上街乞讨。同时,组织冇劳动能力的 收容对象,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用劳动所得.改善自身牛活「1953年.上述人员归并吉安市生产教养 院。1954年,对盲目流入市内的167名外地人员,经教育后,发给路费遣送回家。是年,支拨遣送费440 万元(旧币)o 1958年,万安县设、'/:外流人i I收容站,确定民政、公安部门负责收容遣送工作,是年该站 收容外流人口 6814人,遣送回原籍6078人,就地安用736人。此后2年,收容人员骤减,1961年仅为 133 人。
1959年,外流人员(多数为广东、湖南农民)大量流入吉安市,仅八一、超美两个砖瓦厂,就用了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