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799
颗粒名称: 设施建设
分类号: D63-3
页数: 1
摘要: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根据移民安置规划,有汁划地帮助移民安置区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 生产生活条件,为移民安置区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万安水库移民设施建设1978年万安水电站复匚建没后,国家投资帮助库区建设公共设施.发展公 益事业。万安县库区农村移民5654户33176人.根据“方便牛:产,有利团结.成建制搬迁”的原则,安置 在787个移民点。县政府按照的办法:凡是移民的建房山场,在本县范围内不分乡界、村界、组界,要优 先保证移民建房。
关键词: 行政管理 水库移民

内容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根据移民安置规划,有汁划地帮助移民安置区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 生产生活条件,为移民安置区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万安水库移民设施建设1978年万安水电站复匚建没后,国家投资帮助库区建设公共设施.发展公 益事业。万安县库区农村移民5654户33176人.根据“方便牛:产,有利团结.成建制搬迁”的原则,安置 在787个移民点。县政府按照的办法:凡是移民的建房山场,在本县范围内不分乡界、村界、组界,要优 先保证移民建房。建房过程中,万安县实行以户建房,按淹没房屋面积补偿,发款到户,提供“三材”指 标,让移民群众自己负责建房,县、乡移民机构协助监督,检金质量,竣「.验收结账。至1998年,全县农 村建房94.4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9.8平方米,改造移民危房129栋,2.9万多平方米。
  按照“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制订方案、实地察看、具体定界、登记造册、集中连片、好坏搭配、计算补 偿、办好交接”的工作方法和原则,至1998年为移民征划水田3. 6万多亩,旱地1248.9亩,山场7. 7万余 亩,鱼塘2416.8亩。新修或维修乡、村公路89. 1公里,简易公路235公里,桥梁40座624米。
  1984年,开始实施“饮水「.程”,按房屋发证数量,扶持每户挖一口饮水井,至1998年共挖饮水井 4774 口,并支持部分移民点接通自来水,受益人口 128人。同时,实施“照明接电工程”,架设高压线路 148公里,低压线路605公里。
  1985年,开始吁镇复建选址和“三通一平”工作。
  1987年,开始复建坏镇,棉津、武术、涧田3个新址基本建成,吁镇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电讯线路、库
  周交通等专项改建同时进行“
  1988年,涧田、武术、棉津3个老土于镇63个行政、事业、企业、集体单位大部分已搬到新址办公。移 民点新修、维修简易公路、电灌站、公路桥梁、重点水利工程以及其他项丨I 20余项。万安县棉津水文站 于是年6月全部拆迁。
  1990年底,绝大多数移民已迁新居,开始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涧田、武术、棉津3个坏镇复建任务基 本完成,韶口乡梅岗吁镇先后建成梅岗饭店、梅岗信用社、梅岗药店、梅岗农贸市场等单位有的开始了营 业。部分半商半农的移民门,先后在梅岗建了房冷,初步形成梅岗坪镇的格局。
  1990年起,万安县移民1 :作重点转向恢复和发展移民经济,大力建设移民安置区生产/活基础设 施,发展公益事业,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并选送移民到各类农校函授脱产培训,为库区移民生 产和/上活的发展捉供基础"
  1991年,涧田、武术、棉津、沙坪、弹前和枫头乡的电视差转台及县电视台开始改建。
  1996年,万安县颁布移民山林经营权证和丿f-发许可证6413份,维护了移民进行房前屋后开发的山 场资源权益,
  至1998年底,国家累计投入前期搬迁补偿资金近1.6亿兀(见表22-1-15),万安库区移民搬迁安置 补偿任务基本完成,移民恢复乞产并得到初步发展。库区和安置区农村移民人均拥有耕地1.59亩,人均拥有山场2. 9亩,每个移民点都新开了水井.投资230万元修建窑头、五丰两座变电站,使万安县用h 万安水电站的电,为万安县进入全国第二批电气化达标县奠定了基础”投资261.4万元,修建2米宽库 周便道240公里,机耕道293. 5公(|!.,1米宽人行便道63. 4公里。85%的移民点通了电.移民点基本实 现“三通”。墟镇迁建址调拨土地805亩,其中:水田470亩,水面3 |i|,|l| 土 332亩。墟镇受淹房屋面积 7815平方米,搬迁人I I 1488人,新址拆迁房屋面积6074. 2平方米,新建居民住房4898平方米,新建机 关单位住房9丿j平方米,新建房屋砖混结构在总面积的85%以匚泥木结构房屋面积由原来的42%降至 8%,质量明显好于建库前。建设高、低压输电线路24. 9公里.水塔(池)7座,铺设输水管道3436米,砌 筑排水沟284()米,完成挡护「.程砌筑量1-66万立方米。新建街道5.76万平方米,其中混凝土路面 2.33万平方米,公路桥4座氏165米,复建农贸市场4个2500平方米,修建墟镇防护堤947米。4个吁 镇全部建成。
  住项设施建设完成f 16个库周便道24()公里,修复和扩建了狮形至武术、良口至涧田、昆仑至大岩、 麻溪至路口、长桥至増命等5条机耕道,同时完成了码子坳、大坑、枫树潭、望远形、稍坑、蜜橘坑等16个 库汉填筑工程,购置J-21条农用船,完成麻溪、沿江、皂口、稍坑、龙尾、昆仑、高桥、良口、云岭脑等11处 人渡码头的修建,缓解了库周交通难的矛盾"电视差转台和电视台改建完毕,均已正常运行。对库底卫 生及有害场所清理4.4 Jj平方米,完成对万良阁、朝阳庙等5()处文物占迹的测量记录1 h处理。
  公益事业得到发展 投诜145丿j兀,新住村小2所.改造学校81所,总建筑面积3. 7万多平方米,安 置移民的村小学都补助了办学经费,适龄儿笊:命部入学。投资65万兀,新建梅岗卫生院500平方米,改 造乡级卫生院10所700平方米 投资57万兀,扶助8个敬老院改造危房面积2400平方米,资助68名 移民孤寡老人进敬老院。定改善.但随着人【1的自然増长,人均供产资源占有址逐步减少,安置区落后的生产生活 条件并未有根本性好转,“饮水难、用电难、彳J路难、灌溉难、上学难、就医难、买卖难、加工难”等七难八难问 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移民经济的发展o 1990年,国家对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等中央直属老水库移民的遗 留问题给予了重视,决左从1991年开始实施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后期扶持。
  1991年,《苗安地区境内新安江、富舂江K库移尺遗留问题处理实施规划>(1991〜1994年)编制完 成。是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规划(1991〜1994年),共投入库区建设基金24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 资106. 16万兀。至1995年,规划实施结束
  1996年,开始编制《吉安地区境内新安江、富存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实施规划(1997〜2000 年)》,国家投入项口资金3084万元.从1997年开始实施,计划5年实施完毕,至2000年底,国家累计投 资2853.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824. 16万兀
  从1991〜2000年,吉安地区各级移民机构根据“大困大扶,小困小扶,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温饱 第一、移民K接受益的原则.匝点建设移民安比区基础设施,着力解决移民“饮水难、用电难、灌溉难”等 问题,完成基础设施项□ 733个。新开饮水井21 口,手压井1367 口,机井3 口,管道饮水工程8项,60% 的移民基本解决饮水间题、,新修简易公路219. 7公里.机耕道238. 2公里,便道27公里,桥涵60座, 50%移民村组已通简易公路,80%,移民村小纽.通机耕道。新架高压线路36. 1公里,低压线路91.8公里,变压器31台600千伏安,90%移民用匕照明电,80%移民解决J'生产加工用电: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新修水库101座,水渠155.4公里,水陂水坝74座,排灌站10座,抗旱井17 口,防洪堤13.7公里,改造 低产田5660亩,使移民农田灌溉面积新增10245亩.提髙二晚水稻种植而积6997亩,移民耕地旱涝保收 面积提高到70%。文教卫牛.等公益事业有所发展,新建小学教学楼18栋3920平方米,新建医疗所1所 60平方米,解决2396人移民子女就学问题和移民就医问题 通过多年来移民A力更生和国家扶持,移 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