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富春江水库迁赣移民搬迁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797
颗粒名称: 新安江、富春江水库迁赣移民搬迁安置
分类号: D63-3
页数: 1
摘要: 浙江省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库区包括浙江省遂安、淳安、 建德3县和安徽省歙县,需迁移人口 29万人,其中部分移民迁往古安地区。搬迁与安置1968年8丿],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派协到江西洽谈新安江、富春江库区移民安置问题, 要求江西省帮助安置10万人 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接收,并将安置点定在抚州、上饶、吉安、九江4个地区,计划2?迁出县的运输经费,由安置县统一结算。活等基础设施落后,饮水、灌溉、上学、就医非常困难,遗留问题较多,生活一直较为贫 困,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移民的生活水平与当地和浙江原籍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移民生活不稳 定,后经过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扶持移民生活n 稳走
关键词: 行政管理 水库移民

内容

浙江省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库区包括浙江省遂安、淳安、 建德3县和安徽省歙县,需迁移人口 29万人,其中部分移民迁往古安地区。搬迁与安置1968年8丿],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派协到江西洽谈新安江、富春江库区移民安置问题, 要求江西省帮助安置10万人 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接收,并将安置点定在抚州、上饶、吉安(井冈 山)、九江4个地区,计划2〜3年完成。
  1969年2丿]至1971年,井冈山专区共接收來自浙江省淳安等县的新安江、富春江库区移民1.6万 余人,以单独建队和分散插队的安置方式,分别安置在吉安、新干、安福、永丰、峡江、万安6县34个乡 (镇场).93个行政村,142个村小组(含插花组)"移民迁往途径主要有:(1)经浙赣两省革委会协商并 经国务院批准,从1969〜1971年有计划、有组织迁入;(2)经迁移县和安置县双方认可,移民自己选择, 落实安置地点迁入;(3)移民自发迁入安家落户、补偿与调整 浙江新安r.佯江迁赣移民的安比经费按人均500兀拨给,其中扶助集体生产的经 费标准为70元,此款以40兀作为划拨土地、山林、青苗等补偿,交给安置队用于扩大再生产,如水利、加 工、造林等;以30元作为移民队农出基本建设,购买耕牛、添置农具等。行政经费按每人5元计算,迁 移、安置县各用1/2。迁出县的运输经费,由安置县统一结算。安置地区社员帮助移民在转运途中搬运 物资,经济上给子集体少量补贴,总额掌握在每户移民1元内,列入运输费中开支。
  移民运输起运点山迁出地区解决;火车运输右到达安置点的运输,5000人以下的,由县、专区运输部 门和组织社会车辆「3其他运输JJ.11-如拖拉机等解;k;5000人以|:的.先由专区、县安排,不足部分由省里 研究解决。
  移民新建队原带种子不足,由当地划出土地的牛产队根据划土地的多少拨给种子,新建队按价付 款,粮食指标由县解决。
  移民建房用圆钉,平均每人1公斤 安賈地共划拨土地27210由,人均1.7亩,划拨山地1534.7亩, 人均0.95亩。由于补偿标准低,扣除耕地、山地、宅基地划拨费和口粮、搬迁、运输、生活费,人均建房费 只有260元左右.因而,移民只能建f:打垒土房,人均住房面积16. 1平方米。
  各级政府在安置工作」:尽了很大努力,移民工产有一定发展,生活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由于移民 安置区大多处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生产资料贋乏.土地贫瘠,移民80%的耕地是低产田,60%的耕地 只能种一季水稻,如新干县洋峰分场移民种植的水稻.十次有九次被水涝淹没,每年要播种插秧两次以 上,五年就有一年颗粒无收°移民人均粮食产hl低,部分移民的口粮要先靠政府冋供,年人均收入也只 有几十元,生产牛•活等基础设施落后,饮水、灌溉、上学、就医非常困难,遗留问题较多,生活一直较为贫 困,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移民的生活水平与当地和浙江原籍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移民生活不稳 定,后经过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扶持移民生活n 稳走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