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水库移民搬迁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796
颗粒名称: 万安水库移民搬迁安置
分类号: D63-3
页数: 1
摘要: 1986年,海拔89米以下高程的第二批移民7500人搬迁。笔年底,移民搬迁任务完成。为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万安县规定了 4条硬性 措施:一是确保安置:任务的丿帧利完成;二足安置点要修筑简易公路;三是确保移民人均耕地有1 ?山于措施到位,1万移民顺利搬迁。1988年,96米以下高程的第四批移民1万人进行搬迁、万安县采取放开找点的办法,同时抓紧解 决全迁户“一水(水利)、二改、三种(种植业)、四养(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加速了安置规 划的实施,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1993年5月26日,万安水电站库区96米高程全面蓄水。万安水电站蓄水后,库区内乡的建制不变,涧田乡址迁往益富,武术乡址迁往龙尾,棉津乡址迁往 路口。
关键词: 行政管理 水库移民

内容

万女电站库区按海拔96米初期高程运行,淹没到Jl*、武术、涧田、顺峰、 弹前、沙坪和棉津7个乡的37个行政村、309个村小组,岛搬迁移民5654户33176人,其中农村31688 人,吁镇14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6% “搬迁与安置 万安水电站曾丄批次移民。1958年万安水电站第次上马,县委决定从淹没区武术 迁出100户船江迁出50户,良口迁出100户,涧田迁出50户共计300八,约1400人,分别迁往韶口、百 嘉、潞田落户。当时,由迁出公社带队,统一安排移民生活,统一组织生产,住房由接收单位社员先腾出: 后万安水电站停建,已迁出的移民,除涧田迁往潞田楼下村的30户移民和武术迁往韶口龙丘的2户移 民外,大部分已返回原籍安家。后因水电站两起两落,移民工作也几经周折,直至1984年底,第一次移 民搬迁任务基本完成。
  1986年,海拔89米以下高程的第二批移民7500人搬迁。由于移民安置区基本解决了用水问题,适 龄儿童能够入学接受教育,同时冇计划、右豆点地进行各项公共工产、生活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 件,搬迁工作进展顺利。笔年底,移民搬迁任务完成
  1987年,91米以下高程的第三批次移民1万人搬迁。为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万安县规定了 4条硬性 措施:一是确保安置:任务的丿帧利完成;二足安置点要修筑简易公路;三是确保移民人均耕地有1 • 5亩, 好、中、差搭配,耕地要有开发潜力和灌溉水源;四是要有建房地盘,移民的建房地盘不受乡界、村界、组 界限制。山于措施到位,1万移民顺利搬迁。
  1988年,96米以下高程的第四批移民1万人进行搬迁、万安县采取放开找点的办法,同时抓紧解 决全迁户“一水(水利)、二改(改造低产田)、三种(种植业)、四养(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加速了安置规 划的实施,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
  1993年5月26日,万安水电站库区96米高程全面蓄水。当年从库区第五批次迁出人口 3400 多人。
  补偿与调整1987年,国家物价上涨幅度较k,移民补偿经费偏低,移民安置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 题集中暴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是上地纠纷。按为时补偿标准,安置点所在的村小组划出1亩土地补 助250元,扣除乡、村应得部分,村小组只得200元,移民只能得到一些高排田、冷水田、望天丘、粮食产 量很低。此问题嗣后逐步得到解决"
  万安水电站蓄水后,库区内乡的建制不变,涧田乡址迁往益富,武术乡址迁往龙尾,棉津乡址迁往 路口。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