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524
颗粒名称: “实验区”改革
分类号: D63
页数: 2
摘要: 二是 坚持国有经济“放小”与民营经济“壮大”并举,放胆调整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 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具规模的社保体系为促进 吉安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区改革,有一个从近期目标不断向远期目标推进的历史进程,它既有赖于区内各项具体改革目 标的实现,又与全国、全省宏观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由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创新事业 的探索性,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上的局限性,由于老区经济滞后于发达地区的历史惯性,也由 于我们一些工作的不到位,吉安实验区改革的成效尚不尽如人意,离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还相差甚远。
关键词: 行政机关 施政纪要

内容

吉安地委、行署在认貞研究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的决定》的部署过程屮,于1993年底向省委、省政时请示:将吉安地区列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实验区,以便南与赣南改革试验区、北'-jH九门也走廊相对接,从而走出一条在腹地老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J-o 1994年初,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批转吉 安地委、行署〈关于要求将吉安地区列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验区的请示〉的通知》(赣发 U99411号),原则同意吉安地委、行署的《请尔》,“实验区”改革,主要是在以下10个方面进行改革探 索: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探索建、7:现代企业制的仃效途径;完善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农村经 济向农工贸技一体化方向发展新路子;放胆发展非国有经济,探索经济成分多样化的实现途径;培育和 发展市场体系,探索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很产要素的有效形式;改革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探索土地有偿使 用的有效办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探索乡村城市化的有效路子;转变政府职能,探索以间接调控为主 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改革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也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多层次、乡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探索提高外向 型经济比重的实现形式。
  按照“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实验区“改范确定泰和县和永丰县为改革实验的重点县,率先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股份合作,建立土地右尝使用制度,改革城镇住房制度,发展“三民”(民企、民 资、民营)经济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地区在推进“实验区”改革过程中,做到了“大胆试,大胆闯”,尤其是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出现了若干个省内之先:最先以竞拍形式拍卖地属国有企 业——1994年把吉安汽车大修厂推向市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价拍卖,由江西乌石山铁矿以 200万元竞价夺标;最先以股份制形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以吉安市路桥开发公司、江西电 视机厂、国有9480厂等7家企业为主要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江西吉安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募集股金 6000万元,所募资金修建了吉安市赣江第二公路大桥;最先开展客运线路、车牌号码、电话号码、闲置资 产和“三物”(罚没物、赃物、无主物)等“五项”拍卖活动——1995年,地区交通局组织了对吉安一泰和、 吉安一安福两条客运线路的公开拍卖试点,地区交警支队组织拍卖车牌1351块,拍卖金额113.79万元; 最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五荒”(荒山、荒坡、荒地、荒滩、荒水)资源的拍卖——1995年,相继有安福县、 吉安市、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等开展了“五荒”拍卖试点,全区共拍卖“五荒”土地5300多亩, 成交金额210多万元;最先在国有企业试行破产重组——1995年,对吉安鹭洲柴油机厂开展破产重组, 一石激起千层浪。
  1999年,地委、行署下发《关于贯彻十五届四中会议精神,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推进实验区改 革的实施意见》(吉发[1999] 21号),对区内的“实验区”改革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一是坚持因企制宜全面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相当一批企业通过改革走出了困境。在全省较早和较大范围推行了股份制和股 份合作制,并率先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全区90%以上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 的改革探索。通过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存量10.5亿元,使相当一批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 坚持国有经济“放小”与民营经济“壮大”并举,放胆调整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 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国有商业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销额中的比重,由1994年的36. 59%下降到 1998年的25.77%,下降了 10个百分点;国有工业在全区工业现价总值中的比重由1994年的60. 73% 下降到1998年的51.59%,下降了 9个百分点;个体经营经济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由1994年的13%上 升到1998年的24%,上升11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三是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化服务 体系,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区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依托、带动千家万户的基础,培植和壮大具有 区域特色的产业。到1999年,已建成千亩以上特色种植基地240个,千头以上生猪,万羽以上珍禽养殖 基地204个,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45%。四是坚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向乡村城市 化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全区城市化水平由1993年的15. 2%上升到1998年的23. 2%,提高了 8个百 分点。近几年,全区县城以外建制镇由23个发展到73个;乡镇建城区面积由40.75平方公里增加到 64.05平方公里。五是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覆盖范围较广泛、 项目较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职工和离退休人员214633人;参加失业保险职 工158000人;参加大病医疗保险职工55206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571个。初具规模的社保体系为促进 吉安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省委“大胆试”、“大胆闯”的要求积极推进的实验区 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1998年与1993年比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57.46亿增至136亿,年 均增长13.9% ,比前16年年均高出4.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5.02亿增至11.69亿,年均增长18.42% ,比 前16年年均高出3.7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1886.41元增至3810元,年均增长15.1% ;农民人均 纯收入由849.88元增至2116元,年均增长20.01% ,比前16年年均高出7.23个百分点。
  实验区改革,有一个从近期目标不断向远期目标推进的历史进程,它既有赖于区内各项具体改革目 标的实现,又与全国、全省宏观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由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创新事业 的探索性,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上的局限性,由于老区经济滞后于发达地区的历史惯性,也由 于我们一些工作的不到位,吉安实验区改革的成效尚不尽如人意,离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还相差甚远。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