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治理综合利用”试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496
颗粒名称: 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治理综合利用”试验
分类号: D63
页数: 1
摘要: 中出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0年9月 开始在古安地区吉泰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完成占泰盆地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会同江 西省科委、吉安地区行署于1983年初选择泰和县灌溪乡的「烟洲3062亩荒丘、荒地,进行红壤丘陵开发 治理综合利用的试验,经过3年时间,改变T当地生态.收到了明显的效益。使一个昔日宜林而少林,多 雨而缺水,资源丰富而经营单一,地多人少而贫穷落着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 果与粮,畜牧水产相促进,加工流通更兴旺”的富饶地方「开发前的1982年与开发后的1987年比较,土 地利用率由10.9%增加到80.3%,提高69.4 [卡分点;由7户
关键词: 行政机关 施政纪要

内容

中出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0年9月 开始在古安地区吉泰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完成占泰盆地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会同江 西省科委、吉安地区行署于1983年初选择泰和县灌溪乡的「烟洲3062亩荒丘、荒地,进行红壤丘陵开发 治理综合利用的试验,经过3年时间,改变T当地生态.收到了明显的效益。使一个昔日宜林而少林,多 雨而缺水,资源丰富而经营单一,地多人少而贫穷落着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 果与粮,畜牧水产相促进,加工流通更兴旺”的富饶地方「开发前的1982年与开发后的1987年比较,土 地利用率由10.9%增加到80.3%,提高69.4 [卡分点;由7户农民、31人,11个劳动力,增加到50户农 民,206人.101个劳动力;总产值由5828元增加到18丿亍余元.纯收入由3733元增加到12.65万元,增长 30倍;人均纯收入由120.44元增加到641.20元.增长4. 1倍。千烟洲不仅在经济上取得显著效益,而 且环境质量大为提高.丿1:发前的F烟洲只有13. 2市疏林,通过几年人工造林、种草、拦堤蓄水,森林覆 盖率已经提高到61.3% , 土壤侵蚀模数为开发治理前的21.3% ,水土流失已基本控制3 1985年列入江 西省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试点之一,先肩进千咽洲參观考察的国内外有关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达1000多 人次。他们认为千烟洲的开发治理经验,走出了南方山丘一条富山富民的新路子,可供南方荒山丘陵区 进行开发治理时借鉴,称之为“千烟洲模式” O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