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478
颗粒名称: 大搞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分类号: D63
页数: 1
摘要: M女区把夬搞以兴修水利为中,L?的农田基本建设作为 发展农业个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和农业学大寨的重要内容,采取国家扶助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常抓不懈。每年秋季利用农事空隙时间,组织群众和专业队伍打前哨战,冬春两季利 用空闲时间大搞农川展本建设的群众运动,从1949年至1956年,全区兴修各类水利工程3000多座,增 加灌溉面积2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0多万亩。在贯彻执行总路线和农业学大寨中,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出现r三次兴修水利和大搞农田基 本建设的高潮:第?
关键词: 行政机关 施政纪要

内容

M女区把夬搞以兴修水利为中,L?的农田基本建设作为 发展农业个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和农业学大寨的重要内容,采取国家扶助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常抓不懈。每年秋季(8丿]至9月)利用农事空隙时间,组织群众和专业队伍打前哨战,冬春两季利 用空闲时间大搞农川展本建设的群众运动,从1949年至1956年,全区兴修各类水利工程3000多座,增 加灌溉面积2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0多万亩。
  在贯彻执行总路线和农业学大寨中,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出现r三次兴修水利和大搞农田基 本建设的高潮:第•次是1958年至1959年,全[〈60多万人I:阵,以高昂的斗志和愚公移山的干劲投入 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千亩以上的水利工程79座,其他小型工程145座,增加灌溉面积25万多 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多亩;第二次是1963年至1964年,续建中型水利工程12座。同时,对第一次兴 建的一些水利工程进行配套、整修.加固保安.共完成土石方1260多万方,增加受益面积11.3万多亩; 第二次是1969年至1970年.以主攻“八j头上一i I塘”为主要内容。对于水利设施较差的丘陵、山区, 充分利IIJJ £有利地形,大搞“八字头上一门塘”.增加蓄水量,消灭望天丘;对冷浆田、锈水田集中的山区, 重点搞)F沟排水,实行排灌分家,降低地K水位和山洪直接冲刷,将一季田改为双季田;对水利设施比较 好的丘陵和山区,发动群众修渠开沟,实现排灌分家.改善和疏通渠道.消灭串灌漫灌,搞好小丘并大丘, 修筑机耕道,进行土地平整,建设稳产高产川 全区集中7 68.6万劳动力上阵,搞大兵团作战,完成中 小型水利工程2135座,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3700万方。以后又连续苦战了两年。从1969年至 1972年底,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3亿多方,平均每年达1300万方,国家投资1.17亿兀,兴建 大中小型蓄水工程39348座,引水工程10826座,机械排灌站装机42024匹马力,电力排灌装机15856千 瓦,水轮泉站485座。有效灌溉面积达4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5%,旱涝保收面积260多万亩,占耕 地面积的42% °建成田园化的稳产高产农田130多万亩 同时,还兴修了大小坏堤168条,共566公 里,保护人口 48.6万,保护农田88.6万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有185座水利工程未完成配套任务, 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1973年以后,井冈山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攻目标是集中力量,力争 现有的水利工程全面完成配套扫尾、保安加固,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18万亩;开沟排水,建设山水不进 田,肥水不出田的“三保田”(即保水保土保肥),把70多万亩一晚田全部改造过来;按照水电部提出的 要求和“六条标准”大搞田园化,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