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23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
分类号: D262.6
页数: 5
摘要: 地区机构中共占安地委纪律检杳委员会始建设 1951年2月。此时未设立专职纪检机构,纪检工作由地委直接负责,纪委书记由地委第一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书记1人。查处党员违纪的工作由党委组织部门履行。
关键词: 党的纪律 纪律检查

内容

地区机构中共占安地委纪律检杳委员会始建设 1951年2月。此时未设立专职纪检机构,纪检工作由地委直接负责,纪委书记由地委第一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书记1人。查处党员违纪的工作由党委组织部门履行。
  1953年地委纪委仃专职干部4人;1955年怎编9人1956年10丿J,地委纪委改名为中共吉安地方监察委员会,设常委5人,专职副书记1人,配备专职干部5人,定编7人;办事机构设监察处,配正、副处长各1人,秘书1人,监察员3人。
  1959年:7 Jj,中共吉安地方监察委员会改名为中共吉安地委监察委员会,配专职书记1人,正、副处长(主任)2人,干事3人”1964年,地委监委有12名专职]:部,呢专职正、副书记各1人,专职委员1人, 正副处长(主任)4人,干事5人。
  1964年2月冲共吉安地委监察委员会改名为中共江西省委监察委驻吉安地委监察组,原人员不变,编制13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专职成员1人,正副处氏2人,正副主任2人,监察员5 Ao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省委监委驻吉安地委监察组受冲击而陷入瘫痪。
  1979年7月,地委成比纪律检查组,同年1()月改名为中共吉安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3年2月定编27人,内设办公室、纪律检查科、案件审理科、信访科。
  1983年8月,改名为中共吉安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副地级机构° 1984年地区纪委由5位委员组成,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内设办公室、第二办公室、纪律检查科、案件审理科、来信来访科。1985 年1月改设办公室、干部处、纪律检查处、案件审理处、信访处o 1988年6月,撤销干部处,组建调研室。 1990年组建教育室。1991年5月地区纪委内设处改室。
  1993年5月30日,中共吉安地区纪律检查委负会与吉安地区监察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地区纪委由9名委员组成,设书记1人,副再记3人,,合署后内设12个室:办公室、监察综合室、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信访室、案件审理來、执法监察窒、干部宰、宣传教育窒、调查研究室、举报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室(与地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编制、经费单列)「1999年6 月,信访室与举报中心合并,成立信访举报室;宣传教育室与调查研究室合并,成立宣教调研室;新设第三纪检监察室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管理-4? 2000年,地区纪委、监察局定编69人,实有68人。
  历任地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名录:中共吉安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2〜1956. 10)书记朱继先(兼,1952.8 - 1956. 10)中共吉安地方监察委员会(1956. 10〜1959.7)书记梁建国(1956. 10 - 1959.7)中共吉安地委监察委员会( 1959.7〜1964.2)书记梁建国(1959.7 - 1960.8)郑焕民(I960. 8 〜1964.2)中共江西省委监委驻吉安地委监察组(1964. 2〜1966.6)组氏郑焕民(1964. 2〜1966.6)中共書安地委纪律检査组(1979.7〜1979. 10)组氏张冰彬(1979.7 - 1979. 10)昇i安地委纪律检査委员会(1979. 1()〜1983.8)书记张冰彬(1979. 10 - 1983.8)中共吉安地区纪律检杳委员会(1983.8 - 2000. 8 )沁张冰彬( 1983.8 - 1983.11 )孙振国(1983. 11 〜1987.5 ) 徐紫凤(1987.7 〜1990. 10)刘育椿(1990. 10 〜1991.4)黄木华(1991.4 〜1992.8) 刘育椿(1992.8 - 2000. 8 )中共占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2000.8〜)15 记毛野德(2000.8 - 2002.3) 刘屹烈(女,2000.3 - 2006. 11) 李玄(女,2006. 11〜)基层纪检机构1951年2月至6月,全区12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县(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一般由4至7人组成,配专职干部1至2人,书记由县(市)委第-书记兼任。县辖区委成立纪检小组。设党委的厂'、矿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未配专职干部,日常丄作由党委组织部门管理0 1953年全区各县 (市)、厂、矿有石职纪检干部26人。
  1954年经地委纪娄向省'娄纪委请示同总,在全区厂、矿乍间党支部和农村电点党支部及设党支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设立支部纪律检查委员.是全省最早在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的地区。同年,全区1162 个党支部有408个设立了纪检委员。
  1955年8月,全区13个县(市)委纪委先后改名为监察委员会,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 全区有々职监察干部538人「“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金区各级监察机构陷于瘫痪「1979年6月前,全区各县(市)纪委相继恢复。同年1()月,贯彻省委纪检工作会议精神后,全区地直及县以I:厂、矿、事业单位、农村人民公社及毎个党支部也先后恢复了纪检机构或纪检委员“1984年,地区机关党委和行署各委、丿」成立了党委设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经委、农业局、粮食局、林业局、农牧渔业局、文化广播电视局、教育局、卩.牛: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纪检组;计委、劳动人事局、财政局、工商局设纪检委员O1988年]1月,地区纪委、地区监察局联合下文,撤销行署各部门纪检组.组建行政监察科,设纪委的单位保留纪委.另增设行政监察科’到1990年5月,地肚54个单位成“『纪委,18个单位派驻了纪检组。
  1991年.经调整、充实.全区专职纪检十部増加到687人。各县(市)纪委内设的科改空。
  1993年6月21 ,各县(市)纪委与监察局合署办公,-直至今。
  纪检职责党的纪检机关根据党卓赋予的任务和职责,通过抓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案件检杳和审理、来信来访、党内监督等工作,以端止党风严肃党纪.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地区纪委的主要职能是:协助地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检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保护党员的民匸权利,制定党风党纪教育规划.作出维护党纪的决农;检杳和处理地区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及J [:他党内法规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诉和申诉;研究和探讨有关纪律检查工作中的理论问题,指导全区的纪律检查工作;协助地委推荐、审核、管理全区的纪检干部。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1951〜1955年.人纪检初建时期,匸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第…、第二次纪检工作会议精神,向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下基层调查情况,分析党员[:部执行纪律的情况,每年选择有代表性、倾向性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处理和通报。
  1956〜1966年半年,改名为监委(监察组)时期,卞要通过上党课、不定期在党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党员干部进行较为系统的党性、党风教育。同时抓住典型案件,或党内通报、或公开处理,并组织党员讨论,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1963年,全区各级党的监察组织在党内通报典型案件90多件,其中地委监察组通报39件,对党员F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1966年卜秤年〜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党的纪检监察工作被迫中断”1978〜1982年,全区纪检组织处在陆续恢复、不断完善健全时期,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这个时期的教育活动主要有:会同党委宣传、组织部门,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淸除林彪、江背反革命集团极左路线的余毒和影响;组织党员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规定》,对照、查摆在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思想I:的正本清源、行动匕的拨乱反正,严肃党纪,端正党风。
  1983〜1988年,主要是学习中央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学习中纪委关于纠 I匸党员1:部在建房、分房「I'的不用之风的公丿P信;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1989〜1993年,主要抓了廉政建设教育,重点是抓了对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及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教育。通过I:党课、办学习班、短训班尊形式进行,并组织广大纪检干部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践, 在釦J'l'服务.任服务中刖全区纪检机关在企业和农村分别建立了47个和28个联系点,工作内容: 一是协助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政组织的决议、规定,共同探讨企业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二是剖析、整顿巧损企业。全区纪检机关剖析、整顿非正常丐损企业53家,帮助分析U损原因、整顿领导班子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解决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问题,使这些企业都实现Z扭' j或减打;匚是以•* -:个仃利F "为标准.止确对待利I处理L j改革开放中有争议的人和事,坚决支持勇于改革而右过失的同忑,为大胆改革人员澄清是非218起;四是制定政策界限或为经济服务的意见、规定,供在改革探索中试行;五是组织一定力量参加党委、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决策、指导和实施。
  1994〜2()0()年8月,主要是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地区纪委与13个县(市)纪委购置了 10部反腐倡廉录像片,建立/交换站,在全区和地直单位巡冋播放,观看人数达14500余人;在吉安电视台、《井冈山报》及各县(市)有线电视台开辟反腐倡廉号栏肖目.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撰写稿件,谈心得体会, 全区纪检监察「部共撰写调研文章198篇,其中41篇被省级刊物采用,向新闻媒体投稿1045篇,其中被国家级刊物采用18篇,被省、级刊物采用125篇,被地级媒体采用194篇;在全区组织反腐倡廉知识竞赛, 副科级以上十部9791人参加;中纪委《党风廉政教育纲要》F达后,又在全区播放获中纪委“卫士奖”的 16部党风廉政教育录像片,组织党员F部参加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和江西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答题活动,全区12万党员十:部参加,9个县(市)和单位获优胜组织奖;全区先后总结推广了 50个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吉安县纪委卩部刘仁据被评为全国优秀纪检干部;剖析了 23个典型案例, 发出案例通报25个1999年6丿],地区纪§井冈山培训中心(省纪委取名为方竹宾馆)竣工开业后,在这里举办了 13期纪检干部培训班,提髙了纪检干部的整体素质。
  案件审理查处金区纪检机关围绕党在备卜时期的屮心任务,坚持实事求是、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手续齐备的基本要求,及时查处J'各类违纪案件。
  1951〜1958年共处分党员3473人,其中开除党籍1045人,留党察看549人,撤销职务224人。就其犯错误性质而言,大致有:反革命分子及各种坏分子.历史I川叛变,隐瞒政治历史问题,破坏国家计划、政策、法令,破坏党的团结统•,弄虚作假欺骗隐瞒.强迫命令、违法乱纪,贪污盗窃、铺张浪费、腐化、堕落,官僚主义严重失职,丧失阶级立场,压制民主、打击报复,泄露机密等。1957年和1959年,由于反右派扩大化和党内错误地开展“反右倾”,造成了严重的误伤,后來均予甄别平反。就其处分的对象看,腐化、堕落者居多1951年至1958年依年次因腐化堕落被处分的党员占各种处分的23.63%、 11.68% .17.77% ,16.29% ,23.28% 35.27% ,27.58%和16.39% 再就各种处分占受处分党员的比例看,以开除党籍者居多,依年次为 32.72% ,26. 77%、36. 36%、45. 45%、42. 38%、26. 62% ,26. 82% 和 33.60%。这足以表明,全区各级纪检机关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从严治党的原则,并且把防治党员的腐化变质作为从严治党的重点来抓,以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1959〜1966年上半年(其中1961年缺统计资料).全区纪委共受理各类控诉、申诉案件18088件, 办结案件16236件,办结率达90%,共处分党员5128人,其中开除党籍的占27% ,留党察看的占21.7%, 严重警告的占27. 7% 01966年下半年起,因“文化犬革命”冲击,案件查处丄作屮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工作迅速恢复。
  1979〜198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拨乱反正的进程中,以主要精力抓好历次政治运动屮冤假错案的复查和平反,同时抓好各种现行案件的审理处分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共受理案件1544 件,处分党员1529人。复查历史案件2302件,其中部分平反和全部平反的1191件,维持原来处分不变的1111件。另外,审理了与“两案”有关的案件467件。
  1983 - 1992年,全区共查处案件2731件,办结1782件,共处分党员2235人,其中经济犯罪案件 692件,办结561件,处分党员208人(其中县级干部8人),追回赃款49.37万元。另复查历史陈案1444 件。
  1993〜2000年8月,全区共杳处案件6405件,给予党纪处分的3289人,给子政纪处分的2588人, 双重处分的186人,其中县级干部18人,科级干部144人,收缴违纪金额2861万元,挽冋国家和集体经济损失2亿多元。
  受理来信来访地区纪委从1951年设立后,就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并逐步加强,接待信访工作由幵初的指定人受理发展到组建专门科室受理,并按照“归口处理”的原则及时处理,做到了件件右着落, 事事有回音。群众对党的信访工作的认识逐年提高,有力地加强了党内外的监督。
  1953〜1958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件5347件;1959〜1965年(缺1960 J961 J964年统计资料)共受理信访件9368件,办结7158件。
  1966〜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信访工作中断。
  1979〜1981年,共受理信访件12354件,接待来访5030人次“其中申诉来信5102件,申诉来访2021次;控告来信5231件,控告来访1931人次;不属纪检范围的来信来访共3568件,、1982〜1987年,全区共受理信访24024件(次),其中地区纪委受理693件(次)。
  1988年初,地区纪委按照中纪委1985年提出的县级纪委信访工作二年达标规划的要求,对全区各县(市)信访工作及达标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到1988年底,全区14个县(市)已全部达到中纪委的要求。当年,地区纪委又提出了突破单一的信访渠道,多方面地掌握党风党纪信息,先后组织四个调查组. 下到各县(市)和地直单位了解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使信访量逐年减少,重信重访、越级信访逐年下降, 当年受理信访件3270件,办结3128件。
  1989〜2000年8月,全区共受理来信来访41882件。1991年,在全区285个乡镇场中,有280个配备了专职纪检信访员,3470个村委中有3302个配备了纪检信息员,县、乡、村三级形成了纪检信访网络。 1995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做好信访达标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员468 人,1996年和2000年两次由省评定为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三年达标地区。党内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对各级党的组织及党员干部的监俘.其内容卞:要是了解和掌握党的组织及党员干部贵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主集中制及党员的党性傥风傥纪等方面的情况。其主要形式和途径是:参加或列席同级党组织的委员(常委)会议,参加或检查党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 党员领导干部评议会等。对党员的检举、控告和反映,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员调查审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检举、控告和反映,在报告党委的同时,进行初步核实,经核实确有严重问题需要处理的,由纪委依照有关程序,按干部管理权限F以立案查处,1984年,地区纪委给地委的《关F为实现仝区党风根本好转而努力的请7J<报告》,提出了具体规划和措施。经地委批准后.地委两次组织县(市)委、纪委和地直单位党委、纪委负责同志共250人,对全区内14个县(市)和104个地直单位进行了党风大检查,1986年,地区纪委又组织166人对全区党风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全区有12个县(市)的党风有了明显好转。从1988年开始,纪委历年都参加了对县(市) 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考评1994年至1995年,先后建立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礼金实行登记制度》、《党政机关县(处)级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L 1997年,地区纪委为全面了解、掌握、监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实行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给每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1999年,地区纪委代地委起草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的意见》。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