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2174
颗粒名称: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管理
分类号: TG315.1+3
页数: 2
摘要: 开业考核发证清光绪三十三年以前,计量器具均由官府设厂制造,其后允许私人制造度量衡器具,但必须申请地方官呈报农工商部注册发照,开始营业。考核合格的48人,不合格的9人,撤销其工商营业证。同年,区内查获3名丰城流动秤担持有假冒的检定印记。1963年,吉安专区计量所发出《关于加强流动秤担管理的通知》规定:专营或兼营的流动秤担,须向当地计量检定机构申请登记,发给计量器具修造登记证。否则,不准在境内制造、修理;秤商、秤担或衡器社只能修、造衡器,不得冒充检定机关及伪造鉴定印记。如有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留、停止营业或移送公安机关的处理。是年,各县(市)计量站查获来自浙江永康等地无证流动秤担15个。
关键词: 量具制造 器具管理

内容

开业考核发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前,计量器具均由官府设厂制造,其后允许私人制造度量衡器具,但必须申请地方官呈报农工商部注册发照,开始营业。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颁布的《度量衡器具营业条例》规定,以制造、修理度量衡器具为业者,必须事先呈报当地县政府转报省度量衡检定所批准,领有全国度量衡局颁发的度量衡营业许可证方可营业。
  1951年,吉安专员公署发布《吉安区度量衡器整理暂行办法》,规定凡经营、制造、修理度量衡器业务者,应将所有度量衡器送请当地度量衡检定机构检定合格鑒印后,方得出售。当时全区经审核合格允许继续制造计量器具的有6家,秤店有15家、制秤工41人,每月生产大小木杆秤1530支。1955年全区 13个县(市)都有制造度量衡器店。共有木杆秤制造店26家,制秤工38人;量器制造店2家,从业人员 5人。1957年,全区有计量器具制造的地方国营厂1家,合作社(组)9家,个体户18家共有职工81人。 1962年,吉安地区计量管理所发出《关于对计量器具制造和修理业进行技术考核登记的通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次全区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登记、考核和发证工作。技术考核内容:(1) 口试制秤方法;(2)实际操作;(3)制造和修理计量器具2件,作为样品。鉴定是否符合检定规程要求。参加考核的有13个县(市)25个单位,共57人。考核合格的48人,不合格的9人,撤销其工商营业证。自 1963年以后,计量器具制造人员的考核由各县(市)进行,考核合格的报地区计量所备案发证。198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地区计量所开展了对全区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体户的考核工作,考核的内容:(1)生产设施;(2)出厂检定条件;(3)人员的技术状况;(4)有关技术文件和计量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并发给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共有:集体企业14户,生产人员285人;个体工商户135户,生产人员276人。
  1981年,地区标准计量所发出《关于加强对生产经销计量器具质量管理的通知》规定:生产计量器具的企业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凡生产的计量器具必须实行国家检定,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新产品须经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准投入生产。
  1988年5 ~8月,根据国家颁布的《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管理办法》,吉安地区标准计量局对全区135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1)生产设施;(2)人员的技术状况;(3)有关技术文件和计量规章制度。经过考核,89家合格,发给了生产许可证。
  对流动秤担的管理江西省商业厅1955年5月16日《关于度量衡器具修理检定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规定:工商联及其他机关群众团体和秤商、秤担不得假造冒用检定印,如有伪造冒用检定印者,以违反市场管理,投机倒把论处。秤商、秤担只能制造,送经检定合格后,才能发货。同年,区内查获3名丰城流动秤担持有假冒的检定印记。
  1963年,吉安专区计量所发出《关于加强流动秤担管理的通知》规定:专营或兼营的流动秤担,须向当地计量检定机构申请登记,发给计量器具修造登记证。否则,不准在境内制造、修理;秤商、秤担或衡器社只能修、造衡器,不得冒充检定机关及伪造鉴定印记。各县工矿企业、合作社、粮食等部门有关度量衡问题,须与行政区计量检定所(站)联系办理。如接受秤担修理、制造,必须查看是否持有修、造登记机关或政府机关、计量检定机关的介绍信。如有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留、停止营业或移送公安机关的处理。是年,各县(市)计量站查获来自浙江永康等地无证流动秤担15个。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