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境内财政收入,80%上解朝廷,20%地方留存主要用于支付官吏俸禄。
民国时期,区内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权行使、行政、公务员生活补贴、保安等,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救济的资金所占比例较小。据1989年10月出版的《永新县财政志》载:1942〜1949年,该县公务员生活补贴、行政支出、保安警察支出三项行政费占财政总支岀的92.67% o 区内苏维埃政府财政支出多用于发展经济和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增强红军力量,以巩固红色政权。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财政支出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其他支出四类。1950〜2000年,全区经济建设支出365905. 1万元,占总支出的25. 6% ;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463508.2万元,占总支出的32.5% ;行政管理费支出273932. 6万元,占总支出的19. 2%。
第一节财政总支出民国以前财政支出唐、宋、元、明时期,境内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上解朝廷,地方财政支出按定额提留,主要用于地方官吏俸禄、军饷、庙坛春秋祭祀、科举公费、孤贫粮布银等项目,很少用于经济建设。
清代,财政依然由朝廷统管,无省、府、县财政之分,财政支出沿袭旧制,但后期军费增加较多。晚清时期,知县项下开支有:俸薪银,门子、皂隶、轿扇夫、马夫、民夫、看监禁、库子、斗级工食银和置办器械银等;县丞和典史项下开支有:俸薪银,门子、皂隶、马夫、民夫工食银等;此外还有教谕、训导、祭祀、蠲赈、 驿铺等开支。
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江西赋役经制全书》载,府、县各衙门年支给经费如下。
知府项下:俸银105两;门子2名,马夫11名,步快16名,轿伞扇夫7名,皂隶16名,库子4名,共56 名,每名工食银5.9两,共330.4两,合计435.4两。
府通判项下:俸银60两;门子2名,步快10名,皂隶10名,轿伞扇夫7名,共29名,每名工食银5.9 两,共171.1两,合计231.1两。
府照幕项下:俸银31.52两;门子、皂隶、马夫等6名,工食银共36两,合计67. 52两。
知县项下:俸银45两;门子2名,皂隶13名,马快8名,件作2名,学习件作2名,民壮15名,看监禁卒7名,轿夫7名,库子4名,斗级4名,共64名,每名工食银除学习件作为2.95两外,其余均为5.9两, 共371.7两;另置备器械银30两,合计446.7两。
县丞项下:俸银40两;门子、皂隶、马夫等6名,工食银共36两,合计76两。
儒学项下:教谕及训导各1名,共俸银80两;斋夫、门子等5名,工食银共50.4两,合计130.4两。
巡检项下:俸银31.52两;皂隶2名,共工食银12两,合计43.52两。
此外,各县年度支付廩生、香烛、孤贫粮布等400 -500两,遇闰年加23两。
其间境内财政开支,据清光绪元年(1875)《吉安府志》载:自同治元年(1862)起,境内每一地丁征银 1两5钱,具体开支如下:上解司库正耗银1两1钱,随解津贴军饷银1钱,上解占80%;余下3钱留地方开支,其中2钱4分为经征州县官吏火耗解兑办公等费,5分为知府办公经费,1分为藩司办公经费,留地第二章财政支出方开支占20%。漕米每石征银1两9钱,具体开支如下:上解道库价银1两3钱,提取津贴军饷银2钱, 上解道库与提取军饷约占80% ;余下4钱留地方开支,其中3钱3分为经征州县官吏火耗解兑办公等费,5分为知府办公经费,2分为粮道办公经费,留地方开支约占20%。
吉安府属各县均有驿站。清朝时,除雍正三至五年(1725 ~ 1727)外,吉安府各县驿站共有走递人夫420人,差马115匹,马夫35人,铺司兵274人,全年驿站开支共计银两9705两6钱。若遇闰年,还需增加驿站开支808两8钱。
民国时期财政支出 1933年,各县正式开始编制预算。财政支出项目有:自治费(即区署、保甲经费)、公安费、财务费、 教育费、建设费、卫生费、杂项支出和预备费。
1935年,始有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制度的明确规定,并在法律上确定了县一级财政。
1935 ~ 1937年,增加救恤费支出。
1938年分普通支出和非常支出,非常支出包括:人民自卫队经费、交通费、防空费、抢救宣传费、杂项支出和预备费等。
1944 ~ 1945年的支出项目主要有:行政、教育文化、经济及建设、卫生、社会救济、保安、财务、补助及协助、公务员生活补助、公务团警公粮、其他支出及预备金等。
1947 - 1949年,财政支出分普通岁出经常门、岁出临时门、事业支出三大类,普通支岀经常门包括: 政权行使、行政、教育、经济建设、卫生、社会救济、保安及警察、财务、债务、公务人员退休及抚恤、补助及协助、公务员生活补助、其他支出及预备金等14项;岁出临时门包括:政权行使、行政、教育及文化、经济及建设、卫生、社会救济、保安及警察、财务及其他支出等9项;事业支出包括:建设基金支出和投资及维持支出两项。
表15-2-1 1945年境内岁出预算单位:国币元县名预算数县名预算数吉安 95241866 遂川 48248946吉水 42817054 万安 26360904峡江 19848979 安福 33869029新筮 25330488 永新 31568839永丰 40949076 莲花 29242359泰和 45169703 宁冈 17034733注:抄自民国三十五年江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的《江西统计》(藏江西省图书馆)。
新中国建立后财政总支出新中国建立后,吉安财政支出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经济建设支出,包括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业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支出、工交商事业费支出、城镇青年就业支出、城市维护支出以及简易建筑费支出等。
第二类:社会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包括优抚、救济、福利、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及计划生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
第三类: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行政、公安、安全、司法、检察、法院等行政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
第四类:其他支出,凡不属于上述三大类中的其余各项支出,均列入此类。
境内的财政支岀,除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某些年度财政收入下降而有所减少外,其余大多数年份都是逐年增长的。全区财政支出,1950年为159.1万元,2000年为170400万元,增长1070倍。1950〜2000年,累计总支出1425199. 3万元,其中1950〜1980年支出141841.8万元,占累计总支出的9.9% ;1981〜2000年支出1283357. 5万元,占累计总支岀90. 1% ,后者相当于前者的9 倍(见表15-2-2) ₒ表15-2-2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财政总支出情况单位:万元时期预算数决算数决算数为比上期比上期备注预算数(%) 增减额增减(%) 恢复时期 1368.5 1368.5 100 “一五”时期 6509.2 6317.4 97. 1 807.3 176.9 按年平均计算“二五”时期 17883.7 1 力 32.1 99.2 11414.7 180.7 调整时期 9781.5 9506.7 97.2 -377.5 -10.7 按年平均计算“三五”时期 25701.2 23444.9 91.2 1520.1 48 按年平均计算“四五”时期 37012 34154.3 92.3 10709.4 45.7 “五五”时期 53993.2 49317.9 91.3 15163.6 44.4 “六五”时期 82446.6 78907.6 95.7 29589.7 60 “七五”时期 190793.2 184100.2 96.5 105192.6 133.3 “八五”时期 361372 347312.7 96. 1 163212.5 88.7 “九五”时期 733920 673037 91.7 325724.3 93.8 总计 1521201.1 1425199.3 93.7 第二节经济建设支出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支出1947〜1949年的支出项目中有经济建设项目,其用途是支付电话费、电讯班、市区建设管理处、建设委员会的各项经费,以及数额极小的农业推广费。据1993年10月出版的 《吉安市财政志》记载:“1945年列经济建设支出50.43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0.73% ;1946年列经济建设支出101.56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0.17% ;1947年列经济建设支岀622.4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 0.41%。”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战争,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微乎其微。据《中国财政简史》记载: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其债务费与军务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由1927年的 89.5%±升到1936年的116.6%;八年抗战时期(1937 ~ 1945),其军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由1937的 66.4%上升到1945年的87.3%。
苏维埃政府经济建设支出支持农业生产费从1931年起,苏区财政对遭受水、旱灾或白匪摧残的按其灾害和损失程度,给予减或免土地税的照顾。对因改良种子、改良耕作所增加的农业收入免土地税;对开垦荒土收获的农产品,中、贫农免土地税3年;富农视收获情况,酌情减税或免税1年。1932年,吉安县开垦荒地达6700 亩。永新沙市3房村仅1931年就开垦荒地120余亩。1932年5月,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发展生产以革命竞赛方式发动个人与个人、乡与乡、区与区、县与县之间开展各种生产比赛,特别好的, 政府可酌情奖励,由财政开支。同时,帮助建立合作社,解决劳力、耕牛、种子、肥料、农具、工资和水利等实际问题;采取贷款、投资办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33年3月21日,湘赣省苏维埃《发展春耕运动工作决议》规定:“有些缺乏耕牛种子和资本的贫农中农家庭(耕牛农具肥料种子,开荒水利等用途),可以几个或十多家(愈多愈好)组成一组配合向国家银行借贷之……借款时须由区以上苏维埃政府或群众团体保证和得到银行的许可”。苏维埃政府支持群众发展经济作物,对种植棉花的田地免征土地税,在干燥地方及沙坝园地种棉,所需种子由政府购买,免费发给农民。
发展公营经济费苏区财政在支持军需工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建立和发展地方工业。1930年11月 24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出秘字第三号《紧急通知》,要求各县设立兵工厂,制造土枪土炮炸弹,以增强红军战斗力。1932年5月,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省政府必须以大的力量,帮助建立被服厂、兵工厂,对于奖励、帮助各地生产的发展,建立小规模的生产合作社,必须有计划的充分进行”。 1933年12月28日,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经济建设决议案提出,“苏维埃还需尽可能的举办各种国有工厂,首先在公略开设棉布纺织厂、博生开办夏布编织厂、博生草鞋厂、博生、胜利、永丰每县设立一个石灰厂"o 1933年12月,湘赣全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经济建设问题决议》要求,“发展苏区生产,使生产适应战争的供应,苏维埃对军事工业兵工厂、被服厂、缝织厂以及纸厂、铁厂, 应以最大力量,促进其发展”,“湘赣苏区尚蕴藏各种矿产(金、铁、煤……),应迅速设法利用私人投资或以国有企业合作社形式尽量开采”。苏区财政大力支持各种合作社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支持各县组织石灰合作社烧石灰,恢复铁锅生产,组织纸业合作社、煤炭合作社,并着手整顿国有煤炭厂,使苏区经济得到大发展。1927年10月起,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先后建立红军修械所、红军被服厂、红军军械处。永新先后建立军械厂、被服厂、石印局、造纸厂和织毛巾、袜子等慰劳红军的织布厂。湘赣省军区还在永新建了军区被服厂、军区兵工厂。1930年后,莲花县建立了兵工厂、两个铁厂、两个铸造厂、两个造纸厂,还办了磁厂、被服厂、机械厂。1933年11月,安福县把生产合作社基金扩了 1/3股金,创办了熬盐、樟脑、石灰厂等。遂川、宁冈、万安、吉安等县公营经济也都有很大发展。
发展公营商业费苏区的公营商业主要是公卖处、商铺、药店、饭店和股份公司等。1928年5月,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井冈山茨坪开办公卖处;同年5月、6月,在永新塘边开办公卖处;同年7月, 大陇区工农兵政府在宁冈大陇的红色坏场开设公营商店,宁冈茅坪滩头村也办有公营商店。1931年下半年,永新和安福县办起了工农饭店。
发展对外贸易费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保证苏区的军需供给,发展苏区经济,苏区财政积极支持对外贸易。省有贸易总局,各县有分局,边区有采办处,在边区建立了几个新坏场给白区商人来买卖,苏区卖出的“谷、糯米、豌豆、黄豆、茶油、麻、纸、樟脑、竹木、棉花等,买进的大部分是盐与洋(煤)油”。 (《全苏大会湘赣代表访问记》,原载1934年《红色中华》) 扶持合作社经济费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宣告:“政府帮助贫困农民组织生产合作社、贩卖合作社、信贷合作社,改良农田水利,增进农村生产”。1931年,苏区政府提出要使每个乡至少要有一个粮食合作社,一个消费合作社,要使每一个区有一个信用合作社,并要在重要生产部门(造纸、 制铁、采磚砂、织布、刨烟等)组织生产合作社。省建立了总社;兴国、万泰、胜利、公略、博生、龙岗、杨殷、 长胜、乐安、路口、赣县等县建立了县的总社,湘赣省也组织建立各种合作社。至1933年2月,湘赣省有 1000多个消费合作社,普遍到各个乡村。1933年底,江西省在发展合作社运动上已有粮食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社员25万。
支持金融事业费1927年,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纲提出:“没收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及一切反革命派财产交当地苏维埃,作工农银行基金,无利息的借款与工农。” 1931年,湘赣省在永新县建立湘赣省工农银行,省苏维埃政府财政拨出银洋40000元为基金。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留下的疮伤需要医治,加上抗美援朝又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在1965年以前,吉安地区投入经济建设的资金,只有11600.1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33.2%,其中基本建设没有一分钱。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也逐步增加。1950 ~ 2000年,经济建设累计支出365905.1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5. 6% ₀其中2000年支出44183万元,相当于1958年 1331.1万元的33.2倍,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5.9% (见表15-2-3)。表 15-2-31950-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经济建设支出情况单位:万元基本挖潜科技三增拨流工交商城镇就城市地质简易支农占同期比上期时期合计建设改造项费用动资金事业费业支岀维护费勘探费建设费支出财政支增减备注出的% (%) 恢复时期 170* 170 12.4 “一五”时期 472.7 25.6 0.2 20.6 426.3 7.5 73.7 按年平均计算“二五”时期 8090 3623.1 1082.5 468.8 2915.6 45.6 161.1 调整时期 2867.4 230.3 11.2 101 105.1 2419.8 30.2 -40.9 按年平均计算“三五”时期 10977.9 6149.2 205.2 99.9 694.4 211 1003.6 188.2 2426.4 46.8 129.7 按年平均计算“四五”时期 15276.9 5474.9 1446.3 600.4 975.6 158.8 938.4 451.8 5230.7 44.7 39.2 “五五”时期 19698 248.2 3206.4 367.8 1223.3 220.7 835.6 889.8 42 12664.2 39.9 2& 9 “六五”时期 20944 443.8 2767.6 241.5 240.9 819.4 7力 2220.3 13433.5 26.5 6.3 “七五”时期 39124.1 240.5 446& 2 571.1 2831.1 570.1 5075.9 297.7 25069.5 21.3 86.8 “八五”时期 77929.1 2001 13694.2 1154.6 6577.8 276.3 10177.1 15&4 169.5 43720.2 22.4 99.2 “九五”时期 170355 24477 19387 1554 9736 22884 257 652 91408 25.3 118.6 总计 365905.1 39034.6 49053.9 4589.3 3134.2 21648.7 4502 42481.6 415.4 1161.2 199884.2 25.7 注:恢复时期决算未反映细数,此为估计数,用“ *”标明。以下表相同。 基本建设支出1968年以前,地区财政没有基建支出,全在省财政中反映。1968〜2000年,全区基本建设支岀39034. 6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2.8% ;其中,“九五”时期支出24477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 3.6% ,占33年来基本建设累计支出的62.7%,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投资最多的5年(见表15-24)。
表15-2" 1968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基本建设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同期财政支出% 比上期增减(%) 备注 1968 〜1970 6149.2 36.2 --- “四五”时期 5474.9 16 46.5 按年平均数计算 “五五”时期 248.2 0.5 -95.4 “六五”时期 443.8 0.6 78.8 “七五”时期 240.5 0. 1 -45.8 “八五”时期 2001 0.6 732 “九五”时期 24477 3.6 1123.2 合计 39034.6 2.8 发展工交商企业支出从1953年开始,吉安财政先后设置了工交商事业费、城市青年就业费、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简易建筑费和地质勘探费支出。48年间,全区用于支持工交商企业的投资达84504. 7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5.9%O其中,工交商事业费支出2164& 7 万元,占发展工交商企业支出的25.4% ;城市青年就业费支出4502万元,占5. 3% ;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49053.9万元,占57. 7%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589. 3万元,占6% ;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出3134. 2万元, 占3.7% ;简易建筑费支出1161.2万元,占1.3% ;地质勘探费支出415.4万元,占0.4% (表15-2-5)。
表15-2-5 1953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发展工交商企业支出情况单位:万元累计比上期其中时期支出增减工交商城镇挖潜科技流动简易地质 (%) 就业改造资金建筑勘探 “一五”时期 25.8 0.2 25.6 “二五”时期 4705.6 18138.8 1082.5 3623.1 调整时期 342.5 -92.7 11.2 101 230.3 “三五”时期 2214.1 546.5 211 1003.6 205.2 99.9 694.4 “四五”时期 4119.5 86. 1 158.8 938.4 1446.3 600.4 975.6 “五五”时期 5895.8 43. 1 220.7 835.6 3206.4 367.8 1223.3 42 “六五”时期 4846.4 -17.8 819.4 777 2767.6 241.5 240.9 “七五”时期 8738.2 80.3 2831.1 570.1 446& 2 571.1 297.7 “八五”时期 22030.8 152. 1 6577.8 276.3 13694.2 1154.6 169.5 15& 4“九五”时期 31586 43.4 9736 19387 1554 652 257 合计 84504.7 21648.7 4502 49053.9 4589.3 3134.2 1161.2 415.4 从“七五”开始,全区用于支持工交商企业的投资增加较多,“七五”时期比“六五”时期增长80.3%, “八五”时期比“七五”时期增长1.52倍,“九五”时期又比“八五”时期增长45.6% ₀ 1986〜2000年,用于支持工交商企业投资共62355万元,占1953 ~ 2000年此项支出的73.9% ₀这一时期由工交商企业提供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国有企业所得税也大幅度增长。据统计,“七五”到“九五”期间产品税收A45814.9万元,增值税收入260567.4万元,营业税收入172853.4万元,国有企业所得税收入54389万元,此四项收入合计533624.7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57%。
支援农业支出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各项农业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吉安地区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的支出不断增加,其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1950 ~ 2000年,全区支农支出累计199884.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4%。其中: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87619.1万元,占支农支出的43.7% ;支援农业生产支出90092. 9万元,占支农支出的45%;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22172. 2万元,占支农支出的11.3% (表 15-2-6) ₀表15-2-6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支农支出情况单位:万元时期累计占同期财政比上期其中支出支出(%) 增减(%) 农林水气支援农业生产支援不发达地区恢复时期 170* 12.4 170* “一五”时期 426.3 6.7 50.4 426.3 “二五”时期 2915.6 16.4 583.9 1971.6 944 调整时期 2419.8 25.5 38.3 2280.4 139.4 “三五”时期 2426.4 10.3 -39.8 1671.4 755 “四五”时期 5230.7 15.3 115.6 2755.2 2475.5 1 “五五”时期 12664.2 25.7 142.1 8074.9 4589.3 “六五”时期 13433.5 17 6.1 7463.9 5969.6 “七五”时期 25069.5 13.6 86.6 9334.7 13913.7 1821.1 “八五”时期 43720.2 12.6 74.4 17616.7 23939.4 2164.1 “九五”时期 91408 13.6 109.1 35854 37367 18187 合计 199884.2 14 87619.1 90092.9 22172.2注:"一五”、调整、“三五”时期,均以年平均支出计算。用“*”标明,以下表相同。
城市维护建设支出1955年以前,城市维护费称市政建设支出,1956年改称城市公用事业支出。 1963年起,将工商业附加税、公用事业附加和城市房地产税,作为城市维护费的固定来源,1968年改称城市公用事业和城市维护支出。1969年改称城市维护费,支出范围有:道路、桥涵、给水排水、公共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堤坝、供气、供热、城市交通管理、消防、路灯等公共设施的维护;公共厕所、清扫垃圾、街道洒水、扫雪等公共环境卫生补助;园林、苗圃、公共绿化地、风景绿化地等园林绿化设施的维护费;城市其他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费。
1973年税制改革后,城市维护费的来源为:(1)城市公用事业附加;(2)从工商税收入中提取1%和随同工商所得税征收的1%附加;(3)国家预算拨款。
1985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数额为计征依据,分别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其税率为: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为7%,在县城、镇的为5%,不在市区、县城、镇的为1%。原征收各种附加的规定同时废止。
1950 ~ 2000年,全区城市维护建设累计支出42481.6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3%。其中:1950 ~ 1980年支出2124.3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5% ,占此项总支出的5% ; 1981 -2000年支出40357.3 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3.1%,相当于前31年的19倍,占此项总支出的95% (见表15-2-7) ₒ表15-2-7 1953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城市维护建设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比上期增减(%) 备注 “一五”时期 20.6 “二五”时期 468.8 21.76 调整时期 105.1 -62.7 按年平均支出计算“三五”时期 188.2 7.4 按年平均支出计算“四五”时期 451.8 140. 1 “五五”时期 889.8 96.9 “六五”时期 2220.3 149.5 “七五”时期 5075.9 128.6 “八五”时期 10177.1 100.5 “九五”时期 22884 124.9 合计 42481.6 第三节文教卫生事业支出民国以前清朝,文教卫生事业费只设教育经费一项。据1989年10月出版的《永新县财政志》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实留县支给银1663. 24两,其中儒学项下俸食银共130.4两,县学廩生廩粮银34两,两项共 164.4两,只占留县支给银9.9%。其中,教谕和训导各俸银80两,斋夫3名工食银36两,门子2名工食银14.4两。县学廩生17名廩粮银34两。当时的财政支出中,除教育以外,其余文化、科学、体育、卫生等事业,还未列入支出项目。
吉安府的教育支出数无考。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文教卫生事业支出民国初期,文教卫生事业费也只设教育经费,1932年才增加文化经费,1935年增设卫生费。据《吉安市财政志》记载:1932〜1936年,吉安县教育费支出10. 27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14.4% ;1945〜1947年,全县文教卫生费累计支出7301.43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3.3%。
吉安地区支出数额无考。
苏维埃政府文教卫生事业支出教育事业费1927年9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政纲》提出,“实行普及教育,提高革命文化”, 对学龄儿童“实行免费的、强迫的、普遍的和工艺的教育,以培植全体男女儿童”,对学龄前的儿童建立养育院、幼稚园等。在群众教育方面,“努力增进工人农民及一般平民的知识和娱乐,开办校外的教育机关 (如图书馆、平民医院、阅报室、科学讲话、电影、新剧等)”。1930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在城市及农村中普遍设立劳动学校,儿童、青年、工农失学的一律免费入学。1932年12月18日,中共湘赣省委的 《苏维埃问题的决议案》要求:苏维埃文化教育工作,要以提高群众参加战争的热情,加强群众的阶级教育,为其主要行政方针,加紧识字运动,减少不识字群众的数目,以消灭文盲,普遍设立列宁学校、实施免费教育,凡7岁到12岁的男女儿童得强迫其入学校。设立女子半日学校,工农夜校,吸收广大劳动妇女读书,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在工厂作坊附近,设立工人学校,使工人有充分享受教育的机会。并明确教育经费由苏维埃政府负担。
1932年12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对各级学校的办公费规定为:列宁学校每月不得超过8元,红色初小学校每个学期不超过2元;教职员生活费、衣服、医药等费每月共大洋5元,按月支给。1934年3月15 日,根据江西省苏维埃教育会议决定:小学经费万泰县自己负担80% ,公略县自己负担60% ,永丰县自己负担30%。
文化体育事业费苏区各机关、团体、工厂、学校与区、乡均有俱乐部、文体组织,在县、区、乡镇俱乐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省、县均有图书馆、文化委员会,每周举办读书、讲演和研究会,除纪念节日和欢送红军外,每半月表演一次新剧,注重对粉碎敌人进攻的鼓动工作。1931 年4月,莲花县苏维埃《今后文化工作的任务》中要求普遍设立拳术俱乐部,普遍组织新剧团,建立通俗讲演所和露天讲演所。1933年11月6日,永新县《文化教育建设议案》要求“提倡群众的赤色体育”。 所有有领导、有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所需经费均由苏维埃政府财政开支。
卫生事业费苏区卫生医疗机构始建于红军部队。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红军在井冈山小井、东固、永新、延福、宁冈、遂川下院、岳王仙等地设有红军医院,经费由军费开支。当时也为工农群众治病。 后来各根据地建有后方医院。1932年初,在永丰潭头开办江西第一红色医院,在公略县设有1个疗养所。万泰县有药业合作社7个,内设公共看病所5个,另设医院1个。永丰有药业合作社7个。地方医院经费由地方苏维埃政府财政负担。
新中国建立后新中国建立初期,文教卫生事业支出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等4项支出。1954年体育经费从教育经费中划出,增列体育事业费;1956年又增列科学事业费;1970年又增列计划生育支出。至此,文教卫生事业费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和其他文教事业支岀。
1950 ~ 2000年,全区文教卫生事业累计支出463508. 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32.5%。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支出15370. 3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4. 7%; 1950 - 1980年支出42823. 4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8.3%; 1981〜2000年支出420684. 8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32. 8% ₒ 2000年支出55245万元,是1953年464.4万元的119倍,占当年财政支出32.4% (见表15-2-8)。
表15-2-8 1950-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文教卫生事业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同期财政支出(%) 比上期增减(%) 备注恢复时期 710* 51.9 累计支出为估计数“一五”时期 2379 37.7 101 按年平均数计算 “二五”时期 4743.1 26.7 99.4 调整时期 2951.6 31 3.7 按年平均数计算 “三五”时期 5765.7 24.6 17.2 按年平均数计算 “四五”时期 9604.6 28.1 66.6 “五五”时期 16669.4 33.8 73.6 “六五”时期 30674.3 38.9 84 “七五”时期 56040.1 30.4 82.7 “八五”时期 112642.4 32.4 101 “九五”时期 221328 32.9 96.5 合计 463508.2 32.5 教育事业费1950〜2000年,全区教育支出达315197. 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2.1%,占文教卫生事业费的68%。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其增长幅度也随之扩大,2000年支出39801万元,是1953年379. 5 万元的105倍,占当年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的72% (见表15-2-9) o表15-2-9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教育事业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占同期占文教卫生比上期增减(%) 备注 (万元) 财政支出(%) 事业费支出(%) 恢复时期 390* 28.5 54.9 累计支出为估计数“一五”时期 1938.4 30.7 81.5 19& 2 按年平均数计算 “二五”时期 3491.5 19.7 73.6 80. 1 调整时期 2150.6 22.6 72.9 2.7 按年平均数计算 “三五”时期 3846.5 16.4 66.7 7.3 按年平均数计算 “四五”时期 6196.3 18.1 64.5 61.1 “五五”时期 10322.8 20.9 61.9 66.6 “六五”时期 18600.4 23.6 60.6 80.2 “七五”时期 36435 19.8 65 95.9 “八五”时期 76258.1 21.9 67.7 109.3 “九五”时期 155568 23.1 70.3 104 合计 315197.6 22.1 68 卫生事业费卫生事业费包括卫生、医疗、防治防疫和卫生教育等机构、人员、设备、器材及部分药品费,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公费医疗费。
吉安地区的公费医疗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6月至1952年6月,公费医疗只限于供给制待遇的国家工作人员;第二阶段是1952年7月至1983年12月,公费医疗范围扩大到全体国家工作人员;第三阶段是1984 ~ 2000年,各级卫生、财政部门对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医疗预防费用逐步实行单位、医疗单位、患者个人三方面分担办法。
1950 - 2000年,全区卫生经费累计支出93468. 1万元,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20. 2% ₒ 2000年支岀 9749万元,相当于1953年支出75.4万元的129.3倍,占当年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的17.6% (表15-2-10)。
表15-2-10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卫生事业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 比上期增减(%) 备注恢复时期 106* 14.9 累计支出为估计数“一五”时期 376.1 15.8 113 按年平均数计算 “二五”时期 691. 1 14.6 83.8 调整时期 624.7 21.2 50.7 按年平均数计算 “三五”时期 1441 25 3& 4 按年平均数计算 “四五”时期 2321.2 24.2 61.1 “五五”时期 4247.5 25.5 83 “六五”时期 5729.4 18.7 34.9 “七五”时期 12059.2 21.5 110.5 “八五”时期 23400.9 20.8 94.1 “九五”时期 ■ 42471 19.2 81.5 合计 93468.1 20.2 其他文教事业费其他文教事业费包括文化、科学、体育、广播电视和计划生育等,这些事业费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逐年增长。各个时期,各项经费开支情况如下: 科学事业费于1956年开始单列,1958年开支2. 8万元,2000年支出484万元,相当于1958年的 172.8倍。到2000年止累计支出4179.3万元,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0. 9% ₒ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支出94.5万元,占本项支出2.2% ; 1956〜1980年支岀307万元,占本项支出的7.4%; 1981 -2000 年支岀3872.3万元,占本项支出的92.6%,相当于前24年的12.6倍。
体育事业费于1954年单列,2000年支岀252万元,相当于1954年0. 8万元的330倍。到2000年止累计支岀3464. 2万元,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0.7%。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支出148.2万元,占本项支出4. 3% ;1954〜1980年支出340.6万元,占本项支出9. 8% ;1981 ~ 2000年支出3123. 6万元,占本项支出的90. 2%,相当于前26年的9.17倍。
文化事业费于1953年从教育事业费中划出单列,2000年支岀1074万元,相当于1953年5.9万元的182倍。到2000年,累计支出11826.7万元,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的2. 6% ₒ其中:“文化大革命” 时期支出875.9万元,占本项支出7. 4%; 1953〜1980年支出2137. 1万元,占本项支出18%; 1981 ~ 2000年支出9689.6万元,占本项支出82%,相当于前28年的4.5倍。
广播电视支出从1953年列人预算,2000年支岀1064万元,相当于1953年0. 9万元的1182倍。到 2000年止,累计支出9269. 6万元,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2%。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支出303.2万元,占本项支出的3. 3%; 1953 ~ 1980年支岀664. 1万元,占本项支出7. 2% ; 1981 ~ 2000年支出 8605. 5万元,占本项支出的92. 8%,相当于前28年的近13倍。
计划生育支出从1964年开始列支,2000年支出1864万元,相当于1964年1.7万元的1086倍。到 2000年止,累计支出13806. 2万元,占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3% ₀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支岀143.5 万元,占本项支出1. 0% ; 1964〜1980年支出529. 3万元,占本项支出3. 8% ; 1981 ~ 2000年支出 13276.9万元,占本项支出的96.2%,相当于前17年的24. 9倍(见表15-2-11)。
表15-2-11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文教卫生支出情况单位:万元时期合计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其他文教支岀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岀恢复时期 710* 390* 106* 214* “一五”时期 2379 45 1938.4 376.1 6.5 5.9 7.1 “二五”时期 4743.1 42.4 391. 1 3491.5 691.1 23.2 32.2 71.6 调整时期 2951.6 27.6 111.9 2150.6 624.7 15.1 15.2 6.5 “三五”时期 5765.7 40.9 304.7 3846.5 1441 36.5 69.3 26.8 “四五”时期 9604.6 53.6 571.2 6196.3 2321.2 111.7 233.9 116.7 “五五”时期 16669.4 142.5 713.2 10322.8 4247.5 147.6 307.6 379.3 408.9 “六五”时期 30674.3 277.8 1211.1 18600.4 5729.4 358. 1 578.6 1151.8 2767.1 “七五”时期 56040.1 570.1 1602.6 36435 12059.2 444.9 1212.7 1440 2275.6 “八五”时期 112642.4 1072.4 2601.9 76258.1 23400.9 859.6 2521.2 3497.1 2431.2 “九五”时期 221328 1952 4274 155568 42471 1461 4293 7188 4121 总计 463508.2 4179.3 11826.7 315197.6 9346& 1 3464.2 9269.6 13806.2 12296.5第四节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民国以前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是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性质的支出。据1989年10月出版的《永新县财政志》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留县支给银1663.2两之中,用于孤贫布粮银504两,占总支岀30.3% ₒ . 吉安府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无考。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民国建立后,省财政预算分设抚恤费和救济费,县财政预算设救济费。1940年起,省、县预算均设保育及救济支出和公务员退休及抚恤费支出。1942年起,改为社会救济支出。
据1993年10月出版的《吉安市财政志》记载:1945〜1947年,吉安县的社会救济支出共1454. 53 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0.87%。各年度的比重分别为0.76% ,0.22% ,0.84%。其用途为:列为社会福利支出的游民习艺所、县仓管理委员会、救济院、援济会、济良所经费和孤贫口粮;列为民众组训费支出的县农会、县教育会、县妇女会、县总工会、县渔会等单位的各项经费。
吉安地区的社会救济支出数额无考。
苏维埃政府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抚恤费1931年11月,中央苏维埃颁发《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指示各县切实执行。1932年12月,中共湘赣省委在《苏维埃问题的决议案》中要求为巩固和扩大红军,必须全部执行红军优待条例及抚恤条例。《条例》规定:红军因伤病在休养所期间,一切费用由政府供给,在红军服务5年以上、年龄满45岁的,可退职休养,国家补助其终身生活费,本人不愿退伍,继续服务的,应予特别优待。国家设立残废院,凡因战争或在红军中服务而致残废的入院休养,一切生活费用由政府供给。 不愿居残废院的,按年给终身优恤费,由各县苏维埃政府按当地生活情形酌定,每年至少50元大洋。对牺牲或残废红军的子女弟妹幼小,由政府设立革命纪念学校专门教育他们,并供给他们生活费,直到年满18岁,由政府介绍职业为止。对父母妻子由政府给以相当的津贴。另外,县苏维埃政府在财力物力上帮助红军家属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如将没收的豪绅地主的财产谷米衣服物品等分给他们,合作社商品减价百分之五优待红军家属,对无劳动力的家属概行免纳土地税,子女入列宁小学读书,由学校供给课本、纸和笔墨,组织群众捐献和慰劳等。
社会福利救济费1930年,赣西南苏区建立了济难会。同年,吉安儒行区的济难会,对遭到白色势力烧杀的避难群众各给以二元大洋,后来又改为对后方群众给每人每天两百文伙食费,前方作斗争的也由济难会每人发两百文伙食费。济难会后改称革命互济会。1931年9月,赣西南苏区普遍建立互济会。 至1932年2月,湘赣省互济会会员发展到10万,莲花县有5240人。湘赣省还成立了省革命互济会和社会保险局,负责组织救济困难群众。救济会资金,一是工农群众自愿捐助,二是向富农派捐,三是向资本家募捐,四是苏维埃政府资助。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多方筹划建立救济农民和贫民失业基金,用于建设各种公众卫生事业,如免费的普通医院、养老院、育婴院及病院,以养育并医治老弱、儿童残疾病患者。同时财政还在筹款中把取之于敌的罚没财物一部分分给贫困劳苦群众。
新中国建立后新中国建立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在财政预算中,1950年设社会支出, 1953年起改设社会福利支出,1954年起分设优抚支出和社会救济支出,以后经过多次修订,至1990年止,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设置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其中分设抚恤事业费,离休、退休、退职费,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和其他民政事业费等。区内是1953年才列入财政预算。
1953〜2000年,全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83525.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8%O其中2000 年支出14536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8.5%,比1953年131.4万元增长100. 6倍。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支出3328.6万元,占本类支出的4 %; 1953〜1980年支出10277.7万元,占本类支岀12.3%; 1981〜2000年支出73247. 8万元,占本类支出的87.7%,相当于前28年7.1倍(见表15-2-12) ₀表15-2-12 1953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同期财政支出(%) 比上期增减(%) 备注 “一五”时期 1073.3 17 按年平均数计算“二五”时期 1050.1 5.9 -2.2 调整时期 1174 12.3 86.3 按年平均数计算“三五”时期 1440.6 6. 1 -26.4 按年平均数计算“四五”时期 1888 5.5 31. 1 “五五”时期 3651.7 7.4 93.4 “六五”时期 5134.3 6.5 40.6 “七五”时期 9734.7 5.3 89.6 “八五”时期 15661.8 4.5 60.9 “九五”时期 42717 6.3 172.7 合计 83525.5 5.9 从“五五”时期开始,抚恤救济费支出增加较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五五”开始,救灾经费增加较多,“五五”时期支出97& 2万元,比上期增长4. 4倍;“六五”时期支出1393. 4万元,比上期增长 42. 4% ;“七五”时期支出2544.1万元,比上期增长82. 6% ; “八五”时期支出4817. 9万元,比上期增长 89. 3% ;“九五”时期支岀6648万元,又比上期增长38%。二是从“六五”时期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休、退休、退职费单列,计6310.9万元。三是从1998年开始,增列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6410万元。
抚恤事业费从1954年开始,吉安地区列支抚恤事业费。2000年支出2359万元,相当于1954年 68.2万元的34. 6倍。至2000年止,累计支出23595.3万元,占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28. 5% ₀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支出1650. 5万元,占本项支出2% ;1954〜1980年支出4940. 2万元,占本项支岀 21%;1981〜2000年支出18655.1万元,占本项支出的79% ,相当于前27年的3. 8倍(见表15-2-13)。
表15-2-13 1953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抚恤事业费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比上期增减(%) 备注 “一五”时期 502.6 “二五”时期 545.9 &6 调整时期 586.3 78.9 按年平均数计算“三五”时期 723.6 -26 按年平均数计算“四五”时期 926.9 2& 1 “五五”时期 1654.9 78.5 “六五”时期 1750.2 5.8 “七五”时期 3637.4 107.8 “八五”时期 4682.5 28.7 “九五”时期 8585 83.3 合计 23595.3 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吉安地区从1953年列入支出预算。2000年支出1232万元,相当于1953年131.4万元的9. 4倍。至2000年止,累计支出15623.9万元,占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18. 7% ₒ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支出1497万元,占本项支出9. 6% ;1953 - 1980年支出4178.2万元,占本项支出 26.7% ;1981〜2000年支出11445. 7万元,占本项支出73. 3%,相当于前28年的2.7倍(表15-2-14)。
表15-2-14 1953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比上期增减(%) 备注 “一五”时期 570.7 “二五”时期 504.2 -11.7 调整时期 587.7 94.3 按年平均数计算“三五”时期 717 -26.8 按年平均数计算“四五”时期 780 8.8 “五五”时期 1018.6 30.6 “六五”时期 1373.2 34.8 “七五”时期 2197.7 60 “八五”时期 3080.8 40.2 “九五”时期 4794 55.6 合计 15623.9 自然灾害救济费新中国建立后,吉安地区先后于1954、1959、1962、1973、1978年发生了比较大的洪涝灾害,小的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为了帮助灾区人民防灾救灾、生产自救,使灾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地区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自然灾害救济。地区财政从1973年开始,将自然灾害救济从社会福利救济费中划岀来单独列支。2000年支出1070万元,为1973年56. 7万元的18. 9倍。至 2000年止,累计支出16562.7万元,占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20%。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支出 181.1万元,占本项支出1.1%;1973 - 1980年支出1159.3万元,占本项支出7.4% ; 1981 ~ 2000年支出15403.4万元,占本项支出的92. 6%,相当于前8年的13. 3倍(见表15-2-15)。
表15-2-15 1971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自然灾害救济费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比上期增减(%) 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比上期增减(%)“四五”时期 181.1 “七五”时期 2544.1 82.6 “五五”时期 978.2 440.1 “八五”时期 4817.9 89.4 “六五”时期 1393.4 42.4 “九五”时期 6648 38 合计 16562.7 离休、退休、退职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从1981年开始,吉安地区将离休、退休、退职费从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费中划出单独列支。2000年支出1132万元,是1981年104.8万元的10.8倍。至2000年止,累计支出6310.9万元,占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的7. 6%。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休、 退休者逐年增加,此项支出也逐年增长:“七五”时期支出98& 5万元,,比“六五”时期587万元增长 70. 1% ;“八五”时期支出1488.4万元,比“七五”时期增长49%;¹¹九五”时期支出3237万元,又比“八五”时期增长117.5%。
为了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扶持他们尽快再就业,从1998年开始,增列“社会保障补助支出"ₒ 1998 - 2000年,累计支出16410万元,占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的19. 6% ₒ其中: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10110万元,占本项支出的61.6%;用于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4787万元, 占本项支出的29.2% ;用于社会保险机构经费支出728万元,占本项支出的4.4% ;用于城镇职工就业补贴支出274万元,占本项支出的1.7%。
1998 ~ 2000年,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情况如下:1998年支出3482万元,占本项总支出21.2%; 1999 年支出4973万元,占本项总支出30.3%,比上年增长42. 8%;2000年支出7955万元,占本项总支岀 48. 5% ,比上年增长60%。
第五节行政管理费支出民国以前清代的行政支出,主要是府、县官吏俸禄。据1989年10月岀版的《永新县财政志》载:同治十三年 (1874)留县支给银1663. 2两,其中用于县衙官吏俸禄达968. 1两,占县财政支出的58. 3%,其中俸银、 工食银达80& 1两,占此项支出的83. 5% ₒ其中:知县项下俸银426两;县丞项下俸银76两;典史项下俸银67.5两;儒学项下俸银130.4两;巡检(属司检法一类)项下俸食银108.2两;各种祭祀银160两。
吉安府行政管理费支出数额无考。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民国时期,行政费支岀比重较大。据1989年10月出版的《永新县财政志》载:1945年县财政预算总支出32568839元,其中公务员生活补助费支出一项达25683940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9%; 1942 - 1949年财政总支出177692779. 6万元,其中公务员生活补助费占87. 55% ,行政支出占4. 81%,保安警察支出占0. 31%,上述三项行政费占财政总支出的92.67%。
吉安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数额无考。
苏维埃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的供给与标准。苏区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工资,只有少量伙食费和零用钱。困难时,少量的伙食费和零用钱也不能保证。1930年以前,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伙食费1角至1 角5分,每月零用钱2元。1930年11月17日,江西省苏维埃在吉安发出《迅速集中经济节省费用应付阶级决战》的紧急通令,规定只发伙食费,不发零用钱——伙食费城市物价较贵,规定每天大洋1毛5 分。乡村每天大洋1毛,城市客饭每天1毛,乡村客饭每天8分。同年11月20日,又发出《紧急通知》降低标准,决定地方苏维埃和各革命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天伙食费3分。当时,中央到地方各级苏维埃工作人员,只有少量技术人员有薪饷。1931年11月,苏维埃中央对各级苏维埃工作人员领取生活费的人数有限制性规定:乡苏维埃工作人员以不脱产为原则,每乡领取生活费的最多不超过3人,在狭小或偏僻的乡或经济困难时,只允许1人领生活费,其他人不发或只补贴一部分生活费;城市苏维埃工作人员领生活费的不超过19人,经济困难或小城市只允许9人领生活费;区苏维埃工作人员领生活费不超过 15人,经济困难时不超过7人;县一级领生活费的工作人员不超过25人,经济困难时不超过15人;省一级的工作人员领生活费的不超过90人。1933年,因为土地税收谷子,公债也可用谷子抵款,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伙食费采取每人每月发50斤谷子与另发4分油盐菜钱的办法。1933年9月起,吉安水东苏区机关工作人员的供给标准,执行苏维埃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统一规定每人每月发谷子50斤,油盐菜钱5 分。乡以下干部仍是自带干粮办公。
苏维埃政府公用经费标准。井冈山根据地对公用经费规定:乡一级政府每月20元至40元,区一级政府原定每月60元,后改为每月不得超过50元,县一级政府的经费略高于区一级。县、区、乡政府的办公费总数不得超过当地打土豪筹款总数的5%。1933年6月3日,永新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关于 《财政问题决议》规定,政府公用经费包括经常费、临时费和特别费三部分。(1)经常费十项:职员伙食费、职员零用费、办公费、购置费、书报费、会议费(代表会另外)、宣传费、应酬费、杂费、邮费。经常费支出,每月大区不得超过140元,小区不得超过110元;大乡不得超过70元,小乡不得超过30元。超过规定数目时,须报县苏维埃批准后始得开支。(2)临时费五项:医药费、各种纪念会用费、临时交通费、招待费、其他。临时费支出每月乡以10元、区以20元为限,超过规定数目时,须报告县苏维埃批准后始得开支。(3)特别费七项:修理费、文化教育费、印刷费、党费、补助会议费、儿童团少先队用费、其他。
新中国建立后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供给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转变,吉安各个时期或各个年度之间有较大不同。 1951 - 1958年,划分为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司法支出三部分;1981年起,划分为行政支出和公安支出两部分;1983年起,划分为行政支出、公安和安全支出、司检法支出三部分。
2000年,吉安行政管理支出35659万元,为1953年372万元的95. 8倍,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1%。 1950 - 2000年累计支出273932. 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9.2%。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支出 9411.7万元,占本类支出的3.4% ;1950〜1980年支出25966.6万元,占本类支出的9.5% ;1981 -2000 年支出247966万元,占本类支出的90.5%,相当于前31年的9.5倍(见表15-2-16)。
表15-2-16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行政管理费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财政支出% 比上期增减(%) 备注恢复时期 470* 34.3 累计支出为估计数“一五”时期 2346. 6 37.1 199.5 按年平均计算 “二五”时期 3660.8 20.6 56 调整时期 2059 21.7 -6.3 按年平均计算 “三五”时期 3657.1 15.6 6.6 按年平均计算 “四五”时期 5754.6 16.8 57.4 “五五”时期 8018.5 16.3 39.3 “六五”时期 13741.9 17.4 71.4 “七五”时期 27358. 1 14.9 99.1 “八五”时期 64271 18.5 135 “九五”时期 142595 21.2 121.9 合计 273932.6 19.2 行政机关经费支出行政机关经费包括党、政、群、工、青、妇等机关经费。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行政机关经费累计支出198552.9万元,占行政管理支出的72.5% ₒ其中,2000年支出22182万元,占当年行政管理支出62. 2%,相当于1953年354.9万元的62.5倍(见表15-2-17) ₒ表15-2-17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行政机关经费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行政支出(%) 比上期增减(%) 备注恢复时期 470* 100 累计支出为估计数“一五”时期 2251.8 96 187.4 按年平均计算 “二五”时期 3623.1 99 60.9 调整时期 2059 100 -5.3 按年平均计算 “三五”时期 3657.1 100 6.6 按年平均计算续表时期累计支出(万元) 占行政支岀(%) 比上期增减(%) 备注“四五”时期 5754.6 100 57.4 “五五”时期 8018.5 100 39.3 “六五”时期 11516.2 83.8 43.6 “七五”时期 21581.1 7& 9 87.4 "八五”时期 50202.5 78.1 132.6 “九五”时期 89419 62.7 78. 1 合计 198552.9 72.5 公安、安全及司检法支出公安、安全及司检法支出包括公安、安全、司法、检察、武警、法院等部门的支出。自1983年开始,区内此项经费单独列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为增加人员、改善设备、提高办案效率,此项经费也快速增长,占本类支岀的比重也逐年增加。2000 年,吉安地区支出13477万元,占同期本类支出的37. 3% (见表15-2-18)。
表15-2-18 1981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公安、安全及司检法支出情况时期累计支出占本类比上期时期累计支出占本类比上期 (万元) 支出% 增减(%) (万元) 支出% 增减(%)“六五”时期 2225.7 16.2 “八五”时期 14068.5 21.9 143.5“七五”时期 5777 21.1 159.6 “九五”时期 53176 37.3 278 合计 75247.2 27.5 第六节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苏维埃政府军事经费支出红军军需供给是苏区军事经费支岀的主要部分。红军的军需供给:伙食费由当地苏维埃政府供给; 被服除缴获、没收外,由被服厂供给,但材料常不够;枪支和子弹除兵工厂自造一部分外,主要从战场缴获。红军和地方办了些医院,但药品购买非常困难。
红军给养方面:每人每日伙食费大洋1角5分。“……红军费(废)除了发饷制度,实行经济公开,多时每月每人可发4〜5元的零用钱,作洗衣、剃头、军鞋之用;若钱少则少发甚至不发”(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年9月1日)。红军的伙食钱1933年6,7,8,9四个月每人每天只发 1〜2分,甚至有时没有。红军实行官兵待遇平等,从军长到士兵生活待遇都一样。
红军部队军事公用经费在苏区初期没有统一标准,只能量入为出。数量较大的战争缴获和筹款还要向上级解缴。1932年苏维埃中央对红军公用经费支出虽有一个大致标准,但由于战争环境下,资金来源没有保证。当时规定的红军部队和各项公用经费供给与标准是:(1)马匹费。每日每匹马大洋1角。 (2)办公费。步兵连每月大洋20元,各部队的担架队、运输队每月各大洋15元,师卫生队每月大洋22 元,步兵团或独立营部无线电大队及军团军医队、师军医处每月大洋各25元,团部、师政治部和军团经理部每月各大洋30元(独立师部政治部同),军部、军政治部等每月各大洋40元。(3)擦枪费。山炮每尊每月大洋3元,迫击炮每尊每月大洋5角,机关枪每挺每月大洋5角,步马枪、手花机关枪,每支每月大洋5分,驳壳枪及各种手枪,每支每月大洋3分。(4)杂支费。包括送信费、向导费、侦察费、架桥费、官兵回籍费、休养费、葬埋费、医药费等,以及购买交通工具,岀差人员津贴伙食,购置教育用品,印刷军事政治书籍、宣传品,无线电队夜间值班点心费,雕刻印章,购买马灯、马鞍、绳索、扁担、医务器具、军乐器具,修械器具、营舍、马厩、操场,缝制各种旗帜袖章,担架床和其他零星杂支等。军一级每月大洋1200 元,师一级每月大洋800元。(5)特别费。各级部队每月特别费总数不作规定。
除俘虏费、新兵费、开办费等项按规定开支外,其他因特别需要或经批准用的,用后向上级机关报销。俘虏、新兵、开办等费用标准:(1)俘虏费:俘虏敌人,无论遣送回籍或留在红军中工作,每名各发大洋3元。(2)新兵费:入伍新兵,每名各发大洋1元。(3)开办费:新成立的军部、军政治部等机构,最多不得超过大洋20元。新成立的师部、师政治部,最多不得超过大洋15元。其余新成立的各伙食单位开办费,均不得超过大洋10元。(4)负伤费:无论指挥员、战斗员,重伤每名发大洋6元,轻伤每名发大洋4 元(敌兵同)。(5)赔偿费:因红军影响使群众受到损害时,由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和政治与经理机关临时按照实际情形,决定数目赔偿。(6)残废抚恤:因参加革命战争或因公受伤致成残废,每年发给抚恤金大洋50元,至其本人老死为止。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前,对红军费用标准作了调整。(1)办公费:步兵连、机枪连、迫炮连、工兵连及团的特务队(4个排组织的运输队在外),师的警备连及侦察连、通信连、无线电分队、卫生队、运输队等每月大洋8元。团运输队及卫生队每月大洋6元。步兵营部(包括重机枪排)每月大洋8元(未附有重机枪排的营部则减少3元)。步兵团部(包括政治部供给处在内)25元。师部(政治部、供给部、 卫生部在内)每月大洋30元。军部每月30元。供给部16元(卫生部同)。政治部30元。(2)杂费:全团每月大洋600元。兵工厂、被服厂、卫生材料厂每月各大洋200元,草鞋厂、织布厂、通讯材料厂、粮秣厂每月各大洋50元。
新中国建立后专项支出价格补贴支出1985年4月1日起,粮食取消统购,改按合同定购,合同定购内的粮食,按倒三七 (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比例计价,其加价款列财政支出预算。4月起,将由财政委托粮食部门按商品粮人口发放肉价补贴改由单位按职工人数发放,其补贴仍列入财政支出预算。
1985 -2000年,吉安地区共支出价格补贴87010. 5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1228725. 4万元的 7.1 %,实行价格补贴(明补)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平抑市场物价、改善人民生活起到良好作用。
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支出1982 - 2000年,全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支出累计3442. 4万元,占排污费收入3162.5万元的108.8%,年平均支出181.2万元。2000年支出544万元,与19年平均数相比,增长 200. 2%。
教育费附加支出从1986年7月1日起,开始征收教育费附加,用于新建和维修中小学教室、教学楼、教工宿舍、厨房以及添置教学仪器、图书和课桌椅等。1990 ~2000年止,累计支出10505.7万元,占教育费附加收入9509. 8万元的110.4%,年平均支岀955万元。2000年支出1345万元,与八年平均支出相比,增长40. 8% ₒ 城市水资源建设资金支出从1991年开始,由城建部门征收水资源费,进行城市水资源建设。到 2000年,累计支出229. 5万元,占城市水资源费收入292.1万元的78.6%,年平均支出23万元。2000年支出41万元,与10年平均支出相比,增长78.1%₀ 预算调节基金支出为了适当集中一部分财力,强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缓减财政困难,从1989年开始,从预算外资金中征收国家预算调节基金,用于解决不可预料的财政支出。1989 - 1996年,全区征集的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属于地、县(市)级的累计收入2693. 3万元,平均每年312万元,全部用于解决预料不到的财政支出。随着国家财政情况好转,从1997年开始停征(表15-2-19) ₒ表15-2-19 1981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专项支出分项支出情况单位:万元时期累计其中支出价格补贴环境保护教育费附加水资源费预调基金 “六五”时期 5440.9 535& 8 82.1 “七五”时期 41866.6 40369.4 443.5 443.7 610 “八五”时期 38692.9 31986.3 913.8 3642 92.5 205& 3“九五”时期 17881 9296 2003 6420 137 25 合计 103881.4 87010.5 3442.4 10505.7 229.5 2693.3 其他支出其他支出主要项目有:兵役征集费、民兵事业费、人民防空经费、税务费、统计经费、财政事业费、审计经费、行政机关事业费、党派团体事业费、工商事业费、纪检监察事业费、农业税征收费、公债(国债)推销费、劳动教养费、监守所修建费以及地方外事费等,其支出项目繁杂,时有时无,经常变化, 没有规律。1950 - 2000年止,全区累计支出134446. 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 4%,年平均支出2636 万元。2000年支岀15225万元,与新中国建立后年平均支出数相比,增长4. 8倍。其中,民兵事业费支出774.4万元,占总数的0.6%;人防经费支出460. 1万元,占总数的0. 4% ;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81557. 2万元,占总数的60.6% ;其他杂项支岀51654. 8万元,占总数的38.4% (见表15-2-20)。
表15-2-20 1950 ~2000年吉安地区分时期其他支出情况单位:万元时期累计支出比上期其中增减% 民兵事业费人防经费其他部门事业费杂项支出恢复时期 18.5 18.5 “一五”时期 45.8 48.5 45.8 “二五”时期 18& 1 310.7 18&1 调整时期 454.7 141.7 454.7 “三五”时期 1603.6 252.7 1603.6 “四五”时期 1630.2 1.7 146.2 1484 “五五”时期 1280.3 -21.5 8. 1 280.8 991.4 “六五”时期 2972.2 132. 1 32.4 30.1 2909.7 “七五”时期 9976.6 235.7 123 3 9850.6 “八五”时期 38115.5 282 211.9 22345.2 15558.4“九五”时期 78161 105.1 399 59212 18550 合计 134446.5 774.4 460.1 81557.2 51654.8第七节预算外资金支出从1984年开始,吉安地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随着预算外资金收入增加,预算外资金支出也相应增加。2000年支出66191万元,比1984年支出6979.4万元增长& 48倍。到2000年止,全区累计支出543252.4万元,占同期预算外收入574000.5..万元的94.6% ₒ 17年间,全区预算外资金支出,相当于同期财政预算内总支出1244363. 3万元的43.6%,弥补了预算内资金不足,减轻了财政预算支出负担, 对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支出 1989 - 1992年,吉安地区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支出227& 8万元,为同期预算外资金收入2852.4 万元的79.9% ₒ其余1984〜1988年和1993 - 1997年的支出,全在事业行政单位管理的支出中反映。
事业、行政单位管理的预算外支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事业、行政单位被撤并,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其支出无法统计。1980年后,事业、行政单位对外有偿服务范围扩大,支出也相应增加。从1984年开始,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984〜2000年,吉安地区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支出473440. 4万元(包括1984 - 1988年和 1993 ~ 1997年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支出),为同期预算外收入500157.5万元的94.7% ,占预算外总支出的87. 1%,是预算外支出的主体(见表15-2-21)。
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支出从1984年起,吉安地区将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支出纳入管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不列入管理范围。由于1984 ~ 1988年和1993〜1997年无法单独统计,而列在事业、 行政单位管理的预算外支出中反映,仅1989 - 1992年累计支出67533. 2万元,为同期预算外收入 70990.6 万元的 95.1%。
表15-2-21 1984 ~ 2000年吉安地区预算外资金支出情况单位:万元年份累计支出比上年增减(%) 财政部门管理的事业、行政单位企业及主管部门预算外支出管理的预算外支出管理的预算外支出1984 6979.4 6979.4 1985 10346.6 4& 2 10346.6 1986 12164.9 17.6 12164.9 1987 16701.6 37.3 16701.6 1988 19994.9 19.7 19994.9 1989 24927.2 24.7 521.7 8793.9 15611.6 1990 26080.8 4.6 496.6 9746.4 15837.8 1991 29948 14.8 57& 5 12231.7 17137.8 1992 33113 10.6 682 13485 18946 1993 18353 -44.6 18353 1994 19825 8 19825 1995 27157 37 27157 1996 54903 102.2 54903 1997 62381 13.6 62381 1998 56234 -9.9 56234 1999 57952 3. 1 57952 2000 66191 14.2 66191 合计 543252.4 2278.8 473440.4 67533.2 表15-2-22 1950- 2000年吉安地区年财政收支及结余情况单位:万元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年终滚存结余年份及时期决算数为比上年比上年决算数为比上年比上年其中预算数决算数预算数增减数增减预算数决算数预算数增减数增减合计结转支出净结余 (%) (%) (%) (%) 三年恢复时期 668.2 668.2 100 1368.5 1368.5 100 1950 112 112 100 159. 1 159.1 100 1951 260.6 260.6 100 148.6 132.7 323.2 323.2 100 164. 1 103. 1 1952 295.6 295.6 100 35 13.4 886.2 886.2 100 563 174.2 “一五”时期 325& 7 3202.7 98.3 6509.2 6317.4 97. 1 330.2 330.21953 354.7 365.2 103 69.6 23.5 1069.9 1030.8 96.4 144.6 16.3 83 83 1954 27& 4 295.2 106 -70 -19.2 952.2 1007.9 105.9 -22.9 -2.2 69. 1 69. 11955 702.8 654. 1 93.1 358.9 121.6 1108.5 1042 94 34. 1 3.4 52.8 52.8 1956 1043.6 1007.1 96.5 353 54 1684.9 1631.5 96.8 589.5 56.6 39.6 39.6 1957 879.2 881.1 100.2 -126 -12.5 1693.7 1605.2 94.8 -26.3 -1.6 85.7 85.7 “二五”时期 18251.7 18315 100.3 17833.7 17732.1 99.4 993.8 993.81958 1727.6 1774.3 102.7 893.2 101.4 3030.5 2698.8 89. 1 1093.6 68.1 412.3 412.31959 4767.7 4936.8 103.5 3162.5 178.2 4699.7 5230.8 111.3 2532 93.8 368.7 368.71960 5617.2 5291.2 94.2 354.4 7.2 5570.9 5227 93.8 -3.8 -0.1 1.2 1.2 1961 2938.1 3104.1 105.7 -2187. 1 -41.3 2152.1 2254.1 104.7 -2972.9 -56.9 106.9 106.91962 3201.1 3208.6 100.2 104.5 3.4 2380.5 2321.4 97.5 67.3 3 104.7 104.7三年调整时期 10016 10699.2 106.8 9781.5 9506.7 97.2 392.6 101.8 290.8 1963 3341.8 3451.5 103.3 242.9 7.6 3085.6 3025.1 98 703.7 30.3 111.9 111.9 1964 3511.3 3517.1 100.2 65.6 1.9 3529.5 3435.9 97.3 410.8 13.6 97.9 63.1 34.8 1965 3162.9 3730.6 117.9 213.5 6 3166.4 3045.7 96.2 -390.2 -11.4 182.8 38.7 144.1“三五”时期 21586 20403.5 94.5 25701.2 23444.9 91.2 1870.1 616. 1 1254 1966 3861.7 3976.1 103 245.5 6.6 3263.6 3280.5 100.5 234.8 7.7 224.9 43.9 181 1 续表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年终滚存结余年份及时期决算数为比上年比上年决算数为比上年比上年其中预算数决算数预算数增减数增减预算数决算数预算数增减数增减合计结转支出净结余 (%) (%) (%) (%) 1967 4017.4 3419.5 85.1 -556.6 -14 3308.2 3198.4 96.7 -82.1 -2.5 58.1 56.6 1.5 1968 3989.1 3467.6 86.9 4& 1 1.4 3187.3 3023.7 94.9 -174.7 -5.5 353.7 353.7 1969 4920 4625.5 94 1157.9 33.4 7175.7 6311.3 88 3287.6 108.7 457.9 457.9 1970 4797.8 4914.8 102.4 289.3 6.3 8136.4 7631 93.8 1319.7 20.9 775.5 515.6 259.9 “四五”时期 2803& 8 25322.4 90.3 37012 34154. 3 92.3 5073.1 2918.8 2154.3 1971 4804.6 4811.5 100.1 -103.3 -2.1 8409.1 7971.3 94.8 340.3 4.5 980.5 394.4 586.1 1972 6804 6452 94.8 1640.5 34.1 7886.3 7487 94.9 -484.3 -6.1 808.2 406.2 402 1973 4918.7 5223.9 106.2 -1228. 1 -19 6086.4 5805.7 95.4 -1681.3 -22.5 955.9 412.4 543.5 1974 5895 4367.3 74. 1 -856.6 -16.4 7212.2 6331.5 87.8 525.8 9.1 1210.1 867.5 342.6 1975 5616.5 4467.7 79.5 100.4 2.3 7418 6558.8 8& 4 227.3 3.6 1118.4 838.3 280.1 “五五”时期 30543.3 31024.2 101.6 53993.2 49317.9 91.3 7824.6 4418.6 3406 1976 5699.5 4102.1 72 -365.6 -8.2 8108.7 7094.7 87.5 535.9 8.2 1300 986.5 313.5 1977 4166.8 4351.5 104.4 249.4 6.1 8719.8 7804.5 89.5 709.8 10 1092.3 678.5 413.8 1978 6041 6663.5 110.3 2312 53.1 10587.9 9786.7 92.4 1982.2 25.4 2135 1028 1107 1979 6762.8 7380.3 107.7 716.8 10.8 12519.1 11477.3 91.7 1690.6 17.3 1821.4 701.7 1119.7 1980 7873.2 8526.8 108.3 1246.5 16.9 14057.7 13154.7 93.6 1677.4 14.6 1475.9 1023.9 452 “六五”时期 50749.7 51731.5 101.9 82446.6 78907.6 95.7 3150.4 3592.6 -442.2 1981 8626.5 9095.1 105.4 568.3 6.7 12200.9 11468.5 94 -1686.2 -12.8 923.7 767 156.7 1982 8986.4 9174.5 102.1 79.4 0.9 14424.6 13562.1 94 2093.6 18.3 1004.4 892.6 111.8 1983 9320 9555.1 102.5 380.6 4.2 14737 13963.6 94.8 401.5 3 394.7 657.2 -262.5 1984 10710.3 10745.6 100.3 1190.5 12.5 16030.7 15637.9 97.6 1674.3 12 198.2 483.3 -285.1 1985 13106.5 13161.2 100.4 2415.6 22.5 25053.4 24275.5 96.9 8637.6 55.2 629.4 792.5 -163.1续表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年终滚存结余年份及时期决算数为比上年比上年决算数为比上年比上年其中预算数决算数预算数增减数增减预算数决算数预算数增减数增减合计结转支出净结余 (%) (%) (%) (%) “七五”时期 107267.2 110823.2 103.3 190793.2 184100.2 96.5 6109 7488.6 -1379.61986 14215.4 14406.9 101.3 1245.7 9.5 28787.7 28069.9 97.5 3794.4 15.6 918.6 1073.9 -155.3 1987 17801.5 17961.3 100.9 3554.4 24.7 32622.6 31323.7 96 3253.8 11.6 1414.6 1461.6 -47 1988 22513.3 22616.6 100.5 4655.3 25.9 38925 36996.8 95 5673.1 18.1 1783.5 2109.4 -325.9 1989 24368 26223.7 107.6 3607.1 15.9 44310 42957.6 95.9 5960.8 16.1 787.6 1217.3 -429.7 1990 28369 29614.7 104.4 3391 12.9 46147.9 44752.2 97 1794.6 4.2 1204.7 1626.4 -421.7 “八五”时期 227580.8 266650.2 117.2 361372 347312.7 96.1 17115.8 16838.7 277. 1 1991 28790 30223.3 105 608.6 2. 1 51249.2 49827.8 97.2 5075.6 11.3 2371.7 2735.7 -364 1992 31987 36065.4 112.8 5482.1 19.3 61725.9 59987.9 97.2 10160. 1 20.4 1642 2000.9 -35& 9 1993 38699 50157.5 129.6 14092.1 39.1 69620.9 67810 97.4 7822.1 13 2263.1 2143.1 120 1994 59257.8 67328 113.6 17170.3 34.2 83355 78963 94.7 11153 16.4 5155 4897 258 1995 68847 82876 120.4 15548 23.1 95421 90724 95.1 11761 14.9 5684 5062 622 “九五”时期 558905 558520 99.9 733920 673037 91.7 57445 65207 -7762 1996 91114 95358 104.7 12482 15. 1 114449 108913 95.2 18189 20 6649 5853 796 1997 108038 106271 98.4 10913 11.4 123028 118142 96 9229 8.5 8402 6629 1773 1998 115178 116934 101.5 10663 10 140087 130459 93. 1 12317 10.4 10817 9906 911 1999 121686 117432 96.5 498 0.4 161418 145123 89.9 14664 11.2 15520 16588 -1068 2000 122889 122525 99.7 5093 4.3 194938 170400 87.4 25277 17.4 16057 26231 -10174 总计 1056865.4 1097361.1 103.8 1521201.1 1425199.3 93.7 100304.6 101182.2 -877.6 表15—2—23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财政收支分类情况单位:万元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年份及时期合计工商税收农业税企业收入其他收入合计经济建设抚恤救济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其他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三年恢复时期 668.2 668.2* 1368.5 170* 710* 470* 18.5* 1950 112 112* 159.1 20* 30* 100* 9.1* 1951 260.6 260.6* 323.2 50* 150* 120* 3.2* 1952 295.6 295.6* 886.2 100* 530* 250* 6.2* “一五”时期 3202.7 1702.4 1026.7 64.7 408.9 6317.4 472.7 1073.3 2379 2346.6 45.8 1953 365.2 263.1 11.1 0.2 90.8 1030.8 32.5 131.4 464.4 372 30.5 1954 295.2 207.6 1.7 85.9 1007.9 27.1 141.4 439.1 399.7 0.6 1955 654.1 338 270.8 0.3 45 1042 43.2 193.7 379 422.9 3.2 1956 1007.1 426.5 449.5 26.4 104.7 1631.5 151.4 323.8 519.5 631.2 5.6 1957 881.1 467.2 293.6 37.8 82.5 1605.2 218.5 283 577 520.8 5.9 “二五”时期 18315 7884.6 5505.3 4377.7 547.4 17732.1 8090 1050. 1 4743.1 3660.8 188.1 1958 1774.3 903.7 555 200.2 115.4 269& 8 1331.1 201.7 637.5 521.5 7 1959 4936.8 1575.3 1455.8 1882.1 23.6 5230.8 3041.1 177.3 1035.5 939.9 37 1960 5291.2 2039.5 1373.5 1637.1 241.1 5227 3043.1 189 1221.5 747.9 25.5 1961 3104. 1 1544.4 1119 376.7 64 2254.1 331.3 198.4 933 767.3 24.1 1962 3208.6 1821.7 1002 281.6 103.3 2321.4 343.4 283.7 915.6 684.2 94.5 三年调整时期 10699.2 6236.4 3486.1 848.6 128. 1 9506.7 2867.4 1174 2951.6 2059 454.7 1963 3451.5 2009.9 1056.3 332 53.3 3025.1 990. 1 356 877.3 678.9 122.8 1964 3517.1 2009 1209.6 261.3 37.2 3435.9 1054.7 492.6 1002 687.2 199.4 1965 3730.6 2217.5 1220.2 255.3 37.6 3045.7 822.6 325.4 1072.3 692.9 132.5 “三五”时期 20403.5 10121 7082.5 3092.7 107.3 23444.9 10977.9 1440.6 5765.7 3657.1 1603.6续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年份及时期合计工商税收农业税企业收入其他收入合计经济建设抚恤救济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其他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 1966 3976.1 2064.4 1433.8 448.6 29.3 3280.5 883.2 304.3 1241.4 734.9 116.7 1967 3419.5 1953 1347.2 108.2 11.1 319& 4 712.4 306.4 1393.7 704.8 81.1 1968 3467.6 1882.6 1414.2 158.3 12.5 3023.7 763 241.7 1124.1 767.2 127.7 1969 4625.5 1934 1429.7 1223.2 38.6 6311.3 3739.4 280.6 977.4 667.6 646.3 1970 4914.8 2287 1457.6 1154.4 15.8 7631 4879.9 307.6 1029.1 782.6 631.8 “四五”时期 25322.4 16688.4 7217.6 1353.5 62.9 34154.3 15276.9 1888 9604.6 5754.6 1630.21971 4811.5 2827.3 1455.5 518. 1 10.6 7971.3 4241.8 315.1 1421 962.3 1031.11972 6452 3044.9 1412.6 1989.7 4.8 7487 4109.6 321.5 1724.8 1042.3 28& 8 1973 5223.9 3507.1 1457.5 238.8 20.5 5805.7 2152.7 420.9 1920.1 1175.1 136.9 1974 4367.3 3434.6 1452.4 -526.9 7.2 6331.5 2313.4 423.3 2239.8 1262.7 92.3 1975 4467.7 3874.5 1439.6 -866.2 19.8 6558.8 2459.4 407.2 2298.9 1312.2 81. 1 “五五”时期 31024.2 23813 7185.3 -157.5 183.4 49317.9 19698 3651.7 16669.4 8018.5 1280.31976 4102.1 3677 1403.1 -998.8 20.8 7094.7 2522.3 522.8 2520.1 1415.9 113.6 1977 4351.5 4196.2 1462.8 -1338.9 31.4 7804.5 2941.1 563.7 2665.8 1363.1 270.8 1978 6663.5 4819 1443 365.2 36.3 9786.7 4190.9 541.8 3155 1582.4 316.6 1979 7380.3 5366.9 1424.1 560.9 28.4 11477.3 4841.2 1087.6 3704.3 1591.8 252.4 1980 8526.8 5753.9 1452.3 1254.1 66.5 13154.7 5202.5 935.8 4624.2 2065.3 326.9 “六五”时期 51732.5 36546.8 7924.1 5108.3 2153.3 78907.6 20944 5134.3 30674.3 13741.9 8413.11981 9095.1 6401 1432.2 1196.2 65.7 11468.5 3413.7 727.6 4747.1 2254.3 325.8 1982 9174.5 6549 1264.3 1173.9 187.3 13562.1 4269.1 1213.9 5452.3 2175.3 451.5 1983 9555.1 6829.7 1709 773 243.4 13963.6 3953.2 1 955. 1 6047.2 2687.2 320.9 续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年份及时期合计工商税收农业税企业收入其他收入合计经济建设抚恤救济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其他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 1984 10745.6 7143.1 1730.5 1307.4 564.6 15637.9 4203.5 925.7 6505.5 3113. 1 890. 1 1985 13162.2 9624 1788.1 657.8 1092.3 24275.5 5104.5 1312 7922.2 3512 6424.8 “七五”时期 110823.2 83062.7 13675 8331.1 5754.4 184100.2 39124.1 9734.7 56040.1 27358.1 51843.2 1986 14406.9 11317.6 1705.9 326.9 1056.5 28069.9 5814.6 1259.4 8682.5 4138.6 8174.8 1987 17961.3 13519.5 2000 1401.2 1040.6 31323.7 6039.6 1764.8 8870.7 4150.4 10498.2 1988 22616.6 16630.4 2435.9 2847.9 702.4 36996.8 7321.5 2154.4 11470.8 5562.7 10487.4 1989 26223.7 19903.8 3653.3 2141 525.6 42957.6 9766.9 2294.3 12857.6 6050 11988.8 1990 29614.7 21691.4 3879.9 1614.1 2429.3 44752.2 10181.5 2261.8 14158.5 7456.4 10694 “八五”时期 266650.2 196949.6 32722.3 4829.6 32148.7 347312.7 77929.1 15661.8 112642.4 64271 76808.4 1991 30223.3 23616 3957.1 -503.2 3153.4 49827.8 10103.3 2645.2 15096.7 8370.4 13612.2 1992 36065.4 28460 4730.1 -440.2 3315.5 59987.9 12151.5 3390.7 18797.1 10482.5 15166.1 1993 50157.5 41316.6 4774.1 -239 4305.8 67810 18392.3 2503.9 20483.6 12414.1 14016.1 1994 67328 47613 8780 2580 8355 78963 17046 3466 28220 15765 14466 1995 82876 55944 10481 3432 13019 90724 20236 3656 30045 17239 19548 “九五”时期 558520 338053 78773 27672 114022 673037 170355 42717 221328 142595 96042 1996 95358 61078 14612 4174 15494 108913 25300 4152 36184 24242 19035 1997 106271 63698 15471 4919 22183 118142 29430 4546 39062 25691 19413 1998 116934 70309 15911 4927 25787 130459 33190 8536 42293 26877 19563 1999 117432 70589 15923 6137 24783 145123 38252 10947 48544 30126 17254 2000 122525 72379 16856 7515 25775 170400 44183 14536 55245 35659 20777 总计 1097361.1 721726.1 164597.9 55520.7 155516.4 1425199.3 365905.1 83525.5 463508.2 273932.6 238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