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769
颗粒名称: 新中国建立后
分类号: F810.5
页数: 3
摘要: 国家发行的债券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先后发行多期国债,其中除1958年发行的公债按当时财政体制规定列入省财政决算外,国家停止国内公债的发行。国库券由财政部代表国家发行,发行国库券所筹集的资金,为了进一步做好国库券还本付息等兑付工作,参与办理国库券还本付息等兑付业务。全区邮电部门也开办了国库券的兑付业务。面向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发行特种国债,吉安地区通过各级国债推销委员会及办公室发行的国债有国库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定向国债和凭证式国债等5种,
关键词: 国债 公债

内容

国家发行的债券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先后发行多期国债,其中除1958年发行的公债按当时财政体制规定列入省财政决算外,其余均直接上缴中央财政,由中央财政直接安排支出。
  1950年,为了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抑制物价上涨,保障人民生活稳定,克服财政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以实物为计量单位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公债发行和还本付息事宜,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负责办理。全国发行1亿份,分配江西省515万份,实际完成 567万份。吉安区认购了 213035份(缺新没、莲花、宁冈3县数字),折合人民币计58.4万元。
  1954〜1958年,为解决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国家决定向社会各阶层人民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全国计划发行30. 3亿元(5年),分配江西省任务(5年) 6639万元,实际完成7016万元。吉安专区发行674.9万元(缺1957年数字)。
  1959年,国家停止国内公债的发行。到1968年,国内公债还清了本息,国债工作也同时终止。
  从1979年开始,国家重新利用财政信用的形式,向国内筹措建设资金。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开始,每年都发行一次国库券。国库券由财政部代表国家发行,其发行和还本付息事宜,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机构办理。发行国库券所筹集的资金,全部上缴中央财政,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平衡需要,统筹安排使用。
  1982年,吉安地区成立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和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地区财政局;1983年正式开始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国库券还本付息等兑付工作,1989年起,地、县(市)两级财政部门成立国债服务部,开设专柜,参与办理国库券还本付息等兑付业务。自1990年开始,全区邮电部门也开办了国库券的兑付业务。
  1989年,面向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发行特种国债,同年还增发了保值公债; 1994年增发定向国债;1995年又增发了凭证式国债。至此,吉安地区通过各级国债推销委员会及办公室发行的国债有国库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定向国债和凭证式国债等5种,共发行32650.4万元,占发行任务32387.4万元的100. 8%。
  从1981年开始,各级人民银行所属金融机构还代发行了国库券、保值公债、重点建设债券和财政债券共106150.9万元。1983年以前发行的各种国债,全国上下均由金融和邮电部门负责发行和兑付;1988年,吉安地区开始由财政部门推销,金融部门发行和兑付;1989年吉安地区成立国债服务部后,始由财政、金融部门共同推销、发行和兑付;1999年开始,财政部门只负责推销定向国债,凭证式国债全部移交给相关金融机构管理。
  1981〜2000年,全区共发行各种国债累计138801.3万元,其中由金融机构代发行的累计106150.9 万元,占总数的76.4% ;由财政、金融机构共同推销发行的累计32650.4万元,占总数的23.6%。
  各债券发行情况为:国库券发行123301.5万元,占总数的88.8%;保值公债发行3298. 3万元,占总数的2 • 4% ;特种国债发行2245.4万元,占总数的1.6%;凭证式国债发行5787.4万元,占总数的4.2% ; 定向国债发行3116万元,占总数的2. 3% ;重点建设债券和财政债券发行1052.7万元,占总数的0.7%。
  吉安地区发行的债券1985 - 1990年,吉安地区先后发行金融债券5616万元和重点企业债券 4120万元。
  金融债券1985年9月,地区金融机构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用经济办法调节资金供应,保证一些效益好的扫尾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投产,面向居民、职工个人,首次发行金融债券,至1990年止,5年累计发行5616万元(见表15-1-14) o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