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菊花石永丰菊花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种菊化水石,与国内另外两处发现的菊花旱石相比,其石质更为细腻坚硬,花形更为自然优美,堪称稀世珍品。
永丰菊花石的发现大约在明末清初。清同治《永丰县志•地理志》载:“菊花石在永丰乡中沙,长二丈许,上有文即菊花,有正面花,有反面花,有侧面花,有残菊,有花心,花瓣之精细,画工所不及也。石青色,花文白,嫩滑如玉。石厚可七八寸,里面花如一。里人以为桥二架,磨伤石边寸许,微痕见花。相传旧在潭中,人见二大鲤,取之化二石云。”光绪《吉安府志•地理志》也有大致相仿的记载。永丰菊花石蕴藏在永丰境内藤八河流经中沙一段的河床中。据专家考证,永丰菊花石形成于2. 8亿年前二叠纪石灰岩中,系远古时期海洋中一种低级藻类动物的化石。石体为深黛色,形似菊花的白色花纹嵌在石中,根、 茎、枝、叶、花自成一体,形态逼真。一株一朵,一株两朵,一株数朵,甚至一丛数朵,或微张,或半开,或怒放,姿态各异。花茎自由伸展,花瓣自然舒张,叶子紧托花朵,舒展自然。花朵大小也很自然,大的直径二十厘米,小的二三厘米,一般在五至十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在同一株或同一平面的数朵菊花,其颜色竟然分别为白色、橘黄、肉红,或一朵花而溶染三种颜色,美丽异常。清康熙进士、县人陈学海《菊花石》 诗云:“偏向灵根写菊枝,天工皴染巧难知。纷披玉叶深深见,烂漫琼花瓣瓣奇。”乾隆间知县陈材也有 《菊花石》诗咏叹:“中沙流水清如碧,千年地上一片石。石面斑斑菊花形,一半淡黄一半白。”这两首诗把菊花石的奇姿异态描写得十分逼真。
这样的菊花水石,不需雕琢,就是极具奇趣的艺术品。若加以具有艺术眼光的打磨加工,则更显玲珑剔透,鲜翠欲滴,光彩照人。江西省永丰县特美雅工艺厂利用这一天然菊花水石,依其自然形态,加工成各种饰物、文房用品、工艺壶具等艺术精品,观之如琉璃,抚之如润玉,弹之如钟馨,吻之如水乳,形态鲜活,多姿多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该厂厂长管小培创作的《双菊图》菊花水石,入选《中国历代100件精品赏析大型画册》。他还创作了许多菊花水石珍品为国内外收藏家所珍爱。
永新梅灰吉安盛产石灰,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安福、永新等县石灰产量都很大。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年永新产石灰1.6万吨,1993年吉水县产石灰6. 5万吨,1987年安福县产石灰3. 5万吨,1985年永丰县产石灰4. 39万吨。
在各县诸多石灰产品中,以永新梅田石灰最为有名,是本地区内传统优质建筑材料。永新梅田石灰,俗称梅灰,产于永新石桥乡梅田村,以梅田洞山体石料烧制的梅灰最优。只可惜自古有名的梅田洞至今已残破不堪,眼看即将夷为平地。梅灰具有细、白、黏着性强等优点。旧时建房一般用来作内墙抹面上等材料,价格比一般石灰高出许多。新中国建立前石桥梅灰厂商在吉安城设货栈专卖梅灰,销路一直很好。新中国建立后梅灰仍然畅销。据新编《永新县志》载:1985年梅灰产量6000吨左右,以后大约维持这个产量。
吉安白泥白泥,学名软质黏土,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制造、五金冶炼工业及陶瓷、化工、建材工业等,是我国江南地区紧缺材料。
吉安县有丰富的白泥矿,主要在横江镇山南、永和镇陶溪,连成一片,纵横5千米,平均厚度15米, 储量达500万吨。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良好,耐火度1700^以上。吉安白泥杂质少,耐火度高,可塑性大,黏结性强,质量达到部颁一级标准,被冶金工业部专家誉为全国第一流。
吉安白泥每年产量1500吨,系列产品有黏土砖、高铅质耐火砖、硅藻土隔燃制品等,远销上海、陕西、河北、浙江和本省各地。
筠精矿砂浒坑鹄矿属高温热烈隙充填黑铸金一石英脉型大矿床,所产金顶牌黑铸精矿砂是传统名牌产品,颗粒均匀,适合水冶、火冶及其他冶炼加工,年产0. 18万吨,远销美、俄、日、德等国及香港等地。
钩金矿是江西省重要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三,产量居全国第一。区内安福、泰和、遂川、永丰、 万安、井冈山等县市均有钩矿矿藏,所产铸精矿规格多,品质好,熔点高,三氧化鸭含量高达65%以上,耐温性能好。自1925年安福漆和等地即有民窿开采,新中国建立前开采混乱,当地政府仅能收购一部分钩金砂。新中国建立后,冶金部于1950年建立浒坑铸矿。江西省冶金厅1953年建小龙钩矿,后来又有县属铮矿,进入有序开采,钩金矿一直是区内重要矿产品。遂川铸矿、永丰铸矿、万安鹄矿、井冈山铸矿均生产优质鸭精矿,遂川钩金矿1983年获国家外经部出口产品优质证书。而安福浒坑鹄矿生产的金顶牌钩金矿1979 年、1982年、1989年蝉联国家银质奖,是全国此类产品最高奖,这些产品畅销国内外。
莲花无烟煤莲花无烟煤赤中-高灰低硫半亮型-亮型高变质无烟煤,品质优良,含硫低,小于1 % ;含水少,平均 4.49%;发热量大,可达8000大卡/千克以上,是优质无烟煤。
莲花无烟煤储量丰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清廷委两江矿政局派员到莲花瑞坑山、检薯口、梅岭、下源冲等地探察煤矿矿情,认为矿苗极旺。民国初,地质学家王行泉深入莲花调查煤田地质情况。1947年,地质学家夏湘蓉率员再作调查,事后著文指出,莲花煤田属广丰一吉安带,推算出储量为 7000万吨。新中国建立初至80年代,省有关地质调查机构多次进驻莲花,对莲花无烟煤的储量分布、矿区地质情况作了全面的勘查,查出无烟煤矿区面积达5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6. 84%,已探明储量达4843万吨,远景储量可达1亿吨以上。
史载,约在元代已采挖露天煤层使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泰和县萧氏在湖上没田开井,明末,湖南湘乡有人在长埠等地开井,清及民国时期陆续有人开采。至新中国建立初,计有采煤户50余家。清末民初日产5000斤左右,1947年年产50万斤。1956年开始兴办华侨采煤场,1958年建立国营煤矿。至1992年有采煤矿560个,国营4个,集体83个,户办、联户办473个,从业人数3900余人,年产原煤50万吨,总产值1000余万元。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江西省三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产品于1987年获省轻工业厅“创新产品奖”,被省经委评为“江西省新产品”。销往省内各地及浙江、安徽、 湖北等省,同时经广州、九江销往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五味泉清同治《永丰县志》载:“五味泉在县西九峰岭下,世传张果老经此,杖柱泉出如珠,有五味。”九峰山下白水村《宋氏族谱》载:“五味泉,近听汩汩有声,闻之酒香扑鼻,观之清澈透底。”又当地民间传说,铁拐李、张果老等云游至此,坐在一棵古樟下休息,见二石相依相偎,甚是奇怪。问一老叟,老叟讲述一段故事:仙女青云和九峰山打柴郎相恋,山中白云庵老尼强将二人分开,二人常常在此秘密相会,久而久之,变成这相依相偎的二石。铁拐李听了十分气愤,认为老尼多管闲事,用拐杖往二石间一捅,只听杖孔中汩汩有声,冒出一股清泉。众仙取来品尝,都觉甜中有苦,苦中有酸,酸中有辣,辣中带麻,都说这是青云姑和打柴郎的泪水。张果老说:“这对青年男女也太难为了,他们的泪水五味俱全,化作泉水,就叫五味泉吧。” 这五味泉确实十分奇特,取来品尝,甜酸苦辣麻,五味俱全,十分清爽,酒香扑鼻。如用酒瓶装好盖严,轻轻摇晃,即有酒花升腾,猛然打开瓶盖,只听“啪”一声,泉水喷涌而出,故又有“天然啤酒”之称。
这“天然啤酒”沉寂了千百年,除了当地人常常取来饮用,或路人出于好奇,偶然品尝之外,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这奇特的泉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江西省水文大队、江西省环卫监察站、中科院化学所等部门纷纷取样检测,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五味泉含有锂、總、锌、硒等二十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其中锂、總元素对心血管病、肠胃病、高血压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含有天然二氧化碳,清爽可口,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优质矿泉水, 这奇特的五味泉,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