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武山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562
颗粒名称: 泰和武山鸡
分类号: F307.3
页数: 1
摘要: 清道光《泰和县志•杂记》载:泰和鸡又称丝毛鸡、乌骨鸡、龙爪鸡、白凤鸡。原产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涂氏后代涂文轩将鸡进贡给朝廷:羽之属则有鸡、鸭……而武山鸡为尤著“国际观赏鸡。唐代孟说《食疗本草》称”乌骨鸡甘平无毒“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历来还有以泰和鸡为君药,乌鸡蛋胆固醇含量较一般鸡蛋低,所以泰和鸡及蛋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据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涂氏族谱》记载。定居涂村后就开始驯养,纯种数量极少,武山鸡也濒于绝种”1956年将武山鸡送往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
关键词: 畜牧养殖 武山鸡

内容

清道光《泰和县志•杂记》载:“泰和地产嘉禾,旧志曰和气所生也,故名太和。邑有酒名太和酒,鸡名太和鸡。”泰和鸡又称丝毛鸡、乌骨鸡、龙爪鸡、白凤鸡,原产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据新编《泰和县志》载:清乾隆时,涂氏后代涂文轩将鸡进贡给朝廷,乾隆皇帝视为奇品,赐名为武山鸡。
  武山鸡特征显著。清光绪《吉安府志》载:“泰和鸡以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翻毛白色者为佳。”同治《万安县志》载:“鸡有绒毛、五爪、黑骨、绿耳者为佳,即泰和武山鸡。今百嘉多有之。”光绪《泰和县志》亦载:“羽之属则有鸡、鸭……而武山鸡为尤著。”并注:“以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羊毛白者为佳。” 清人姚颐《为旭庄主人赋鸡诗》亦有“雪毛如柳丝藐藐,乌骨绿耳朱冠篡。爪攒铁戟数盈五,声应铜漏度必三”之句。本地人将其特征概括为“十锦”: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五爪、毛脚、丝毛、乌皮、乌肉、乌骨。 由于其外观娇小玲珑,艳丽异常,极具观赏价值,1915年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博得好评,并评定为 “国际观赏鸡”。
  武山鸡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唐代孟说《食疗本草》称:“乌鸡炒熟,炖香,即入酒中,封口经宿,取饮之,令人肥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乌骨鸡甘平无毒,主治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鬼击胸腹痛,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并煮食饮汁,亦可捣和丸药。”历来还有以泰和鸡为君药,佐以其他不同中药,配成功能不同的药方有很多种,如乌鸡白凤丸等,功效显著。
  武山鸡营养价值很高,又是很好的滋补食品。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测定,泰和鸡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铁等,乌鸡蛋胆固醇含量较一般鸡蛋低,游离脂肪酸高于一般鸡蛋。所以泰和鸡及蛋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是滋补佳品。
  武山鸡养殖历史悠久。据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涂氏族谱》记载:涂村始祖于唐高宗显庆间 (656 -661年)迁居泰和,定居涂村后就开始驯养“红冠、绿耳、白毛、乌骨之鸡”,“性最益补,巨家显官, 多购求之”。泰和鸡经过千余年的饲养,逐渐推广到附近村落,但仅限农户家养,且容易变种,纯种数量极少。据新编《泰和县志》记载:民国时代,原产地涂村由于血吸虫病流行,上百户数千村民陆续死亡,幸存者数人迁往别处居住,附近村子也遭病疫,幸存者寥寥无几,武山鸡也濒于绝种。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极力搜寻抢救,才得以繁育发展。1951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帮助下,在汪陂村精心选育纯种,单独圈养繁殖。1956年将武山鸡送往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1957年泰和县人民委员会农垦部门在汪陂村创办武山垦殖场,派专人从当地收集纯种武山鸡5只(二公三母)进行培育选育,保持其特征和纯度。I960年在汪陂村建立武山鸡畜牧繁殖场,1978年发展到500羽。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大投资,大力发展武山鸡饲养,1980年饲养量已达5万多羽,1982年达20多万羽。1986年国家科委把“泰和鸡繁育及综合开发利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泰和鸡的繁育饲养和开发利用进入了黄金时期,各种形式的饲养场纷纷建立起来,乌鸡制品大量投入市场。进入90年代,年产量达到500 万羽,同时开发项目繁多,产品繁多,乌鸡酒、乌鸡食品、乌鸡药品、乌鸡饮料数十种,远销全国各地乃至欧洲、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