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植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5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种植类
分类号: F307.1
页数: 8
摘要: 一名金柑,吉州金橘即已成为有名的特产”金橘形似鸽蛋,以遂川种植最多最广,故本地称之为遂川金橘,遂川金橘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居全国四大金橘产区之首,遂川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遂川县蜜饯厂生产的白糖金橘饼,该厂80年代研制生产的新产品蜜金橘、甘草蜜金橘、丁香蜜金橘等,90年代又开发出一系列金橘产品。的柑橘贮藏保鲜经验”三湖红橘自宋代以来历朝均列为贡品。与盛产于江苏太湖流域洞庭山一带之宽皮朱橘系同一品种。新干三湖红橘从江浙引种之说不虚”
关键词: 作物经济 种植类

内容

遂川金橘 《花果录》称:“金橘,一名金柑,一名小木奴。实小如弹潢如金,谓之金橘。”欧阳修《归田录》载:“金橘香清味美,置之樽俎间,光彩灼灼,如金弹丸,诚珍果也。都人初亦不甚贵,因温成皇后尤好食之,由是假重京师。余世家江西,见吉州人甚惜此果。”清光绪《吉安府志》引述:宋孝宗问周必大:“吉州所产何物?”必大对曰:“金柑玉版笋,银杏水晶葱。”可见,在宋代,吉州金橘即已成为有名的特产,并成为贡品。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为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金橘形似鸽蛋,小巧玲珑,皮呈金黄,色泽鲜艳,皮脆肉嫩,味甜微酸,宜人齿颊,清香可口,且有理气解郁,止咳化痰,消食醒酒之功效,堪称果中珍品。
  全区各县山区有零星栽种,以遂川种植最多最广,且果实最优,故本地称之为遂川金橘。遂川金橘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多,销路好。近年为适应市场需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增。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种植面积2333.3公顷,年产鲜果4000吨,1999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公顷,年产鲜果达到 5000吨,产量居全国四大金橘产区之首。同年8月,遂川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金橘之乡”。
  金橘鲜果可生食,又可加工成蜜饯。遂川县蜜饯厂生产的白糖金橘饼,质肥厚,味醇美,畅销省内外,远销港澳等地。该厂80年代研制生产的新产品蜜金橘、甘草蜜金橘、丁香蜜金橘等,风味独特,1984 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90年代又开发出一系列金橘产品,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1994年金橘果茶获江西省新产品称号。
  三湖红橘又名三湖大红袍。据新编《新干县志》考证,新干三湖红橘栽培历史可追溯到西晋初,距今1700多年。清道光《新没县志》载,南宋端平间(1234 - 1236)三湖民间有“松毛绿豆藏橘,可以久留”的柑橘贮藏保鲜经验,可见三湖橘产量之多,生产贮藏经验之丰富。三湖红橘自宋代以来历朝均列为贡品。明朝诗人陈日贞《橙橘春花》诗咏三湖橘花说:“花吐园林别有香.维橙维橘蔼春芳。直待秋来成果实,厥包锡贡献皇王o ”清乾隆帝品尝之余.赐名“大红袍”。
  据传,古代一新干人在江浙一带做官,引种而成三湖红橘。三湖红橘按植物分类属宽皮橘类,与盛产于江苏太湖流域洞庭山一带之宽皮朱橘系同一品种,故道光《新没县志》说:“新滾土宜柑橘,不減洞庭。”三湖红橘品种中至今有迟红、衢红,与浙江温州之迟红、衢县之衢红名称相同。以上情况说明,新干三湖红橘从江浙引种之说不虚。
  三湖镇地处江西中部赣江沿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短,又土地为潮汐沙土,土层浑厚,肥沃疏松,很适合宽皮朱橘生长。民国二十五年《江西年鉴》载,江西柑橘“以南丰及新冷属之三湖为最盛”。 民国《经济旬刊》也记载:“三湖柑橘产于新涂县三湖区、金滩区、砚子洲、凰山洲、下中洲、鱼尾洲、蒋家渡、大屋蒋家、永泰等处。”新干县成为全国柑橘重点县之一。
  三湖红橘主要有九月黄、化红、八月黄、淮橘红等,以九月黄最优。九月黄本地橘农又称为迟红、 衢红。三湖红橘果大,色红,味甜酸,香浓郁。民国《经济旬刊》称“三湖所产之橘形状大,皮朱红,味甘美\ 1936年曾运往杭州参加果品展览。三湖红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红橘皮晒干,又是上等中药材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脾、调中的功效。
  三湖红橘的栽种及产量,在历史上起伏较大,但总的趋势是种植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上升。三湖红橘果大而多,平均单株年产量在170千克左右,个别丰产树可达500 - 700千克。上聂村有一片百年老树,单株产量仍有150〜250千克。总产量也很可观。据民国《经济旬刊》载:1934年三湖红橘总产5 万余担。新中国建立后三湖红橘生产发展更快,以九月红为例:据新编《新干县志》载,197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742公顷,占当年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的49%,年总产量达1万多吨。其他品种的柑橘总产量也很高,据《井冈山报》报道,1990年总产1.45万吨,出口达0. 13万吨;1991年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大雪,橘树大面积冻死,产量和出口量大减,1992年开始到2000年投资1亿多元,橘园面积恢复到1700多公顷, 产量也有所增加,年出口量回升到0.3万吨。
  宝山金丝枣最初产于宝山乡黄塘村,野生。据传有一病妇无钱治病,奄奄一息,家人每天到山上摘取野生小枣给她吃,结果病治好了,感到十分神奇。后来将这种枣树移栽到菜园里,专供药用。当地称之为“黄塘药枣”。又名小金枣、小红枣、金丝小红枣。因其半干枣肉色金黄,可拉成丝而得名。是万安县著名特产, 江西独有,江南名产,历来只产于万安宝山乡一带。据新编《万安县志》载:1990年产鲜枣40吨。为了提高产量,适应市场需求,1992年以后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在宝山、枫林、武术、涧田、顺峰等相邻五乡建立了连片1800亩的生产基地,年产鲜枣300吨左右。
  金丝枣皮薄核小,肉厚香浓,甜脆可口,素有木蜜之称,是美味果品。又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其味甘平,具有和胃健脾,益气生津,补血养颜,软化血管的功能。因此大受药商青睐,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同时,万安县又以金丝枣为原料,开发金丝枣营养酒、金丝枣原汁饮料、金丝枣蜜饯等十多种新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庐陵甘蔗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称:“蔗出江西东为胜,庐陵亦有好者。”庐陵甘蔗种植已有1500多年历史,而且含糖多,糖分好,成为传统特产。全区各县均有种植,但以泰和、吉安、万安三县为最多。民国二十五年《江西年鉴》载:1936年泰和县种蔗三千亩,产蔗十二万担。又据新编《吉安县志》、《万安县志》 载:1941年吉安县种蔗920亩,1943年万安县种蔗3. 2万亩。新中国建立后,种蔗面积不断扩大。据新编《泰和县志》载:泰和县种蔗面积1952年4756亩,1958年6199亩,1960年11162亩,1970年16847亩,1988年34995亩,以后每年维持在35000亩左右。新编《吉安县志》载,吉安县自1980年以后每年在3 万亩以上;新编《万安县志》载,万安县自1980年以后每年在2万亩以上。甘蔗产量也不断增加。以 1995年为例,据《吉安地区统计资料》显示,全区甘蔗产量252370吨,其中泰和县96750吨,占38.34% ; 吉安县63640吨,占25. 21% ;万安县82258吨,占32. 59%。三县合计242648吨,占全区总产量的 96.14%。其中除少量果蔗外,主要是机榨蔗。
  新中国建立前,庐陵制糖业就很兴盛,泰和、吉安榨糖棚数十个,年产土砂糖数百吨。1958年泰和建井冈山糖厂,1981年吉安糖厂、万安糖厂相继建成投产,全区白砂糖产量大增,据《吉安地区统计资料》、 《吉安地区统计年鉴》载:1993年达到1.8万吨,1999年略减为1.76万吨,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泰和白砂糖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泰和红瓜子红瓜子是吉安地区传统特产,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永丰等县均有出产,但以泰和种植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多。清光绪《泰和县志》载:“县境原无此种。明弘治初,驿丞馆陶人徐纲来仕,始教民种之。 由是尽得其法,而种之者益广。” 红子西瓜喜温,砂土最宜。泰和赣江两岸最宜种植,且所产红瓜子品质最好。红瓜子以其外壳红亮而得名,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经精心加工,壳易剥落。去壳后其肉乳白细嫩,香味醇正,堪称佐饮佳品。 粤人最为珍爱,故历来销往广东、港澳最多,又经广州、港澳销往东南亚一带。
  据新编《泰和县志》载:“此物新中国建立前产量就不少,建国初种植面积在60公顷左右,年产30〜 40吨。80年代,销路好,价格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85种植面达1235.5公顷,产量 734.4吨;1988年增至1632.6公顷,产量达1023. 3吨;进入90年代,种植面积大增,年产量达2000多吨,销售量达1500吨以上。” 螺田大蒜子•藤田大蒜子吉安地区大蒜子产量多,品种好,久负盛名。其尤者为螺田大蒜子和藤田大蒜子。
  据新编《吉水县志》载:吉水螺田、新和两乡自明初以来即以所产大蒜子闻名,因新和乡原属螺田乡辖地,故统称螺田大蒜子。螺田大蒜子属红皮大蒜类,采收之后,经烟火烤制,以干燥紧实,个大均匀,皮蓬肉嫩,芳香辛辣,味浓醇厚而闻名。由于其制法独特,品质独特,风味独特,故成为深受食用者喜爱的传统产品,畅销省内外,近年又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由于螺田大蒜子品质优良, 销路通畅,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新县志载:1985年螺田、新和两乡种植面积达189. 33公顷,年产量达130吨。进入90年代,种植面积又有扩大,年产量达250吨。
  藤田大蒜子主要产于永丰县藤田乡,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销旺盛,经久不衰。藤田大蒜子通过烘晒制干,颗粒饱满肥大,肉质嫩白细腻,香味浓厚醇正,堪称佐食调味佳品。据新编《永丰县志》载: 县内自汉代即栽培大蒜,藤田大蒜子早有声誉。1937年栽培面积34. 8公顷,年产量182吨,主要销往宁都、吉安、南昌、靖安等地。新中国建立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外销量也不断增多。据统计= 1955年种植面积46.47公顷,年产量267. 4吨;1985年种植面积达85. 4公顷,年产量达492.6吨,当年外销达400 吨。90年代略有增加。
  泰和竹篙薯清光绪《泰和县志•舆地》“土产”门有“山药”,并注明:明[弘治]《泰和县志》载,“山药,高行乡出”。高行乡辖境即今碧溪镇、桥头镇及禾市镇西部,地处山区。高行乡的山药原为野生,移栽到赣江两岸,不知始于何时。新编《泰和县志》载:明弘治年间(1488 - 1505)采用山区野生山药,在赣江两岸冲积平原种植,经长期选育而成。但将山药移植培育,经长期选育而成一种新品种——竹篙薯,这是很可信的。山药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多加工成中药材淮山。山药肉质白嫩生脆,竖切有条状纹,横切则呈密布点状纹。而泰和竹篙薯主要为食用,肉质纯白细腻,横竖切面均匀,粉白如脂,已非一般山药,是山药中的特殊品种,至今未见有类似品种的记载,为泰和县所独有。
  泰和竹篙薯属薯茨科。根茎特长,一般60厘米至80厘米,每棵0. 5千克左右,上下大小匀称,下部稍扁,直径4厘米左右,形似竹篙,故名。据新编《泰和县志》载,1985年樟塘乡竹山村,产一长1.3米、重 5千克的竹篙薯,极为罕见。竹篙薯根茎特长,宜于沙质土壤栽种,薯藤喜攀援,春种冬收。
  竹篙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糖类及其他矿物质,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其肉质细腻纯白,宜用于清炖肉,清炖鸡,生炒肉片、鸡片,味鲜美,可解油腻,助消化,健脾胃,补肺肾。药用主治脾虚、消渴、遗精、带下等症。
  历史上主要产地为县内塘洲镇金滩村、万合乡湖尾村,后逐渐推广,现有10个乡镇栽种,面积达80 公顷,年产1000吨左右,高产地亩产达4吨。以金滩、湖尾二村所产品质最好,产量最多。竹篙薯质脆易断,难于长途运销,主要在县内市场销售。近年改进包装,发展长途贩运,销售势头良好。泰和县“竹篙薯育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国家农业部1999年度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三等奖。
  枫田辣椒 《辞海》“安福”条下载:特产枫田辣椒。枫田辣椒以其产于安福县枫田乡而得名,因其外表彤红透亮,形似灯笼,又称灯笼辣椒。新编《安福县志》载:“早在东汉时期就在县内种植,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当地民间至今流传这么一种说法:民国时有一年枫田人卖辣椒,“三十六条船下吉安”。可见那时枫田辣椒产销量之多。
  枫田辣椒皮薄肉厚,籽少体大,色泽红艳,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其味微酸,辣度适中,是上等菜肴调料。生食清甜爽口,嫩脆微辣,生津开胃,堪为佐食佳品。制成辣酱,甜脆之外又添清香。
  枫田辣椒主要产地是枫田乡梅林、洲上、松田等村。这些村地处泸水两岸冲积平原,土质松软肥沃, 适合辣椒生长。据载,枫田辣椒年产大都在百万斤以上,主要销往吉安、南昌等地。
  1985年11月,在江西省辣椒优良品种鉴定会上,枫田辣椒以92. 87的高分名列第一,确认为江西省大辣椒优良品种。《江西蔬菜品种志》载录。
  吉安大叶薙菜 《江西蔬菜品种志》载录为江西传统优良地方蔬菜品种,栽培历史约500余年。
  大叶蘿菜植株半直立或蔓生,叶大,呈心脏形,茎中空近圆管形,俗称空心菜。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期长,播种至初收50天左右。且可连续采收,采收期长达80天左右,产量高,供菜期长。茎叶兼用,柔嫩爽滑,深绿色,纤维少,香味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是人人喜食的大路蔬菜。
  大叶雍菜全区各地有栽培,主要分布在地区内中部吉安市及周围的几个县,每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除供应鲜菜市场外,大约1.5万亩为育种面积,种子年产700多吨,除供应本省外,还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年外销量在300至400吨之间。1991年“吉安雍菜良种繁育”列入农业部菜篮子工程项目,投资40万元在吉安市建立吉安大叶雍菜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目分别获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农业技术改进二等奖、吉安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病八碗自古以来,安福县盛产稻米,有不少优良品种。清同治《安福县志》“物产”门载:“稻分为红白,早晚两收。”安福稻米优良者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白米稻。米质与现在的双竹黏相似。宋绍熙四年(1193)(东冈山庄刘氏族谱序》载:“安成北四十里,溪山秀拔曰东冈,盖古茅亭地。王烈之《安成记》所谓’厥稻馨香,饭如凝脂’者,即此也。”可惜已失传。
  一种是红米稻。当地叫红油米,又叫梨子黏,俗称病八碗。谷粒尖长,尖端有长须。米粒表层透亮, 煮熟后富有弹性,香气扑鼻,食而不腻,病人也能吃八碗,故称病八碗。红油米盛产于安福县北乡山区, 既可作一晚,又可作二晚,亩产200千克左右,出米率60%。60年代后期因强调高产推行矮杆品种而失传。
  井冈红米红米主要产于井冈山、宁冈、永新、安福、遂川等县市山区。红米稻喜阴耐寒,抗旱耐瘠,故多种植于山区,产量较低,亩产200千克左右。其谷粒表皮褐色,尖端有长须。米粒表皮暗红色,碾去表皮呈深红色。饭粒仍呈红色,较粗糙,不滑腻,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很有营养价值。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军粮主要是红米,在红军中流传着“井冈山,好地方,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 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歌谣。
  新中国建立后除宁冈、井冈山少数乡村保留这一特种稻以外,其他县乡不再种植。改革开放后,由于其营养价值和教育价值日益显现,井冈山市特别注意扩大红米稻的生产。据《井冈山志》载,1995年在拿山乡实施粮食发展工程,红米稻种植面积达到20多公顷,年产量达到9万千克。成为井冈山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商品,宾馆旅舍供应红米饭、红米粥,市场有诸如红米酒、红米糕之类红米加工产品。
  商洲枳壳枳壳是传统中药材,江西沿赣江、袁河两岸之新干、峡江、永丰、吉安、吉水、清江等县均出产。枳幼果晒干即成枳实,熟果对切成二片晒干即成枳壳。以产于新干县三湖商洲者最优,故名。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枳壳“以商洲者为佳”。据宋代赵与时《宾退录》记载,商洲枳壳和商洲枳实在宋代即已成为贡品,可见商洲枳壳在宋代以前即已种植,迄今已有1000多年。
  枳壳性苦酸,微寒,具有破气消积,行气健脾,降逆化痰,宽中除胀等功效,主治食积痰滞,胸腹胀满, 血痺阴疝,子宫下垂,脚气水肿等症。枳实功效相同,但药力较枳壳为缓。其鲜果不堪生食,但制成蜜饯,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商洲枳壳以其皮青、肉厚、色白、香醇等特点闻名,载入《中华大药典》,畅销国内外。
  枳,又名枸橘、臭橘,新干三湖一带俗称气鼓橙子。属芸香料,有大叶和小叶两种。新干商洲枳壳主要产于三湖镇、荷浦乡、界埠乡、潭丘乡等地,以三湖商洲所产菊花形枳壳为优。枳壳产量高,经济效益高,橘农生产积极性也高。千百年间,商洲枳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据新编《新干县志》 载:1984年全县有枳壳树11.27万株,栽种面积达340公顷,年总产量200吨,主要销往内地,但也是国家重要出口药材,1977 - 1984年出口总量达119.7吨。又据有关资料载:1994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 公顷,年总产量达1250吨。
  吉固芷俗写作吉固子。中药材补骨脂有破故子、黑故子、胡故子、吉固芷等品种,其中吉固芷因产于吉安县固江镇而得名。吉固芷以颗粒饱满、色褐光亮、质地坚实、品质优良而闻名,是补骨脂诸品中之佼佼者。
  吉固芷味辛、苦,性温,补肾壮阳,散寒止泻。可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 虚寒喘咳,外用可治白瘢风。是重要中药材。
  吉固芷属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7米至1.3米,具棱,多分枝。单叶互生,呈卵形。花总状腋生,冠呈蝶形,蓝白色。荚果椭圆形,黄褐色,内含子一粒,肾形略扁,黑褐色,与皮黏贴。药用部分为带果皮的子。经采摘洗净,用2.8%净盐水拌匀,置锅内文火炒至微膨起,晾干即成。
  吉固芷初为野生,原产吉安县固江镇关帝庙后隙地。因有药用价值,清末附近居民开始采子种植, 逐渐扩散到附近门家、棚下、欧家、井头、钟家、雅宅、山背、冻头、大路、何家等村子。据新编《吉安县志》载:1937年种植面积达3. 3公顷,总产1500千克,销往樟树、湖南、上海、广东等地。新中国建立后又延及兴桥乡花岭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57年14.8公顷,1967年31.5公顷;产量也不断上升,1957年 4.67万千克,1967年10.63万千克。80年代以后又有较大扩增。
  车前子 《诗经•周南》中“采采荣莒,薄言采之”的苯莒,即车前草。三国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 “荣莒,一名马舄,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喜在牛迹中生,故名车前、当道也。”其籽为车前子,作为中药材, 古代多采野生者。后因需求量大,逐渐引种栽培,成为农村的出产物。江西省是我国车前子生产省,约占全国产量的60%。而吉安县、泰和县、吉水县又是全省车前子生产重点县,种植历史有300多年。吉安车前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据新编《吉安县志》载:日本专家分析鉴定,中国车前子质量较好的在吉安县。据清宣统二年傅春官《江西物产总会说明书》载:吉安府庐陵县坊廓乡(即今吉安市白塘、樟山、长塘及河东一带)每年产车前子约一千二百石。王松年《江西之特产》亦载:1948年吉安县产量为一千二百三十担,居全省首位。
  车前草属车前科。叶长卵形,夏天开花,淡绿色。果实纺锤形。叶和子均可入药,有利尿、镇咳、止泻等作用。中药大量使用车前子。车前草向阳耐旱,适沙旱地种植。吉安市的河东乡,吉安县的永和镇,泰和县的万合、马市、沿溪、塘洲、冠朝等乡镇是车前子主要产地。据新编吉安市、吉安县、泰和县的县(市)志载:1974年吉安市河东乡种植面积达51.6公顷,年产量达114.52吨;1969年吉安县永和镇种植面积达231.67公顷,年产量达230.4吨;1988年泰和县万合等五乡种植面积达287.67公顷。另据有关资料载:1993年吉安县年产量达350吨,居全国之冠。可见其种植规模之大,出产之多。历年来车前子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及日本。
  薄荷薄荷是吉安传统土特产。薄荷性凉,味辛,有袪风散热、止痛、健胃、袪痰作用,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咽喉肿痛、皮肤隐疹等症。是常用中药材和食品添加剂。江西是全国薄荷产地之一,而吉安薄荷产量历来居全省之首。区内各县均有种植,而吉安县、泰和县为主要产地。据新编《吉安县志》载= 1937年,全县种植1400亩,产量21万千克。50年代又有所增加,平均年产50万千克,畅销本省及广东、上海等地。 自60年代开始,产量有所下降。新编《泰和县志》载:清末至民国,全县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县内有薄荷油加工作坊,加工的薄荷油销往广东、香港及南洋等地。50年代仍有较大面积的种植,1957年全县收购薄荷油8243吨。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种植面积大为减少,薄荷油产量降至年均0.5吨左右。 80年代稍有恢复,1985年全县薄荷油收购量上升至999吨。此后又趋减少。
  龙须草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称,吉州土产有“龙须草”。龙须草出安福武功山、万安巾石岭、宁冈鹅岭,永新、遂川也出产,以武功山所出产最多最有名。当地俗语称:“武功山上有三宝,石鸡石耳龙须草。”可见武功山龙须草久负盛名。
  龙须草又名蓑草、拟金芳。为禾科,多年生草本。生长在高山背阴潮湿的悬崖石缝中,细如鞋线,长可达2米。全草浅绿色,初夏开黄色花。丛丛簇簇,像龙须飘拂,故名龙须草。据明万历《永新县志》载: “龙须草,土人田种之。”可见,至迟在明代,已经有人工种植的龙须草。
  龙须草柔韧异常,纤细光滑,盛夏采集,可作造纸、人造棉、人造丝原料,晒干可编蓑衣、草鞋、绳索, 更是编织草席的上好材料。龙须草编织的凉席光滑清爽,冬暖夏凉,垫在湿地上不过水,越用越光滑,不怕汗渍尿湿,经久耐用,可使用数十年,其价格数倍于普通草席。野生龙须草编织者尤佳。
  龙须草多为野生,数量有限,采集困难,显得特别珍贵。 井冈山杜鹃杜鹃花广泛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省山区,品种繁多。而井冈山杜鹃花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市、宁冈县、遂川县、永新县等地。井冈山尤胜,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植株之古老高大,无与伦比。尤其是井冈山海拔1300多米的笔架山,生长着成片成林的各色杜鹃,延绵十七个山峰,形成长达 10里的杜鹃长廊,景观壮阔,举世罕见。鉴于其特殊性,1982年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谭沛祥定名为井冈山杜鹃,并予发表。
  井冈山杜鹃属杜鹃花科,常绿子乔木。一般株高1 ~ 3米,井冈山水口、大坝里、江西坳等地海拔 900〜1800米的崇山峻岭中分布很密,植株最高者10米以上,枝干丛生,树冠庞大,一树开花近千朵。 井冈山杜鹃有二十六个品种,主要的有马银花、云锦杜鹃、高樱杜鹃、黄杜鹃、紫花杜鹃、狮头杜鹃、鹿角杜鹃等。花瓣有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等,各色又有浓淡之别,以粉红色为多。春天开花,满山遍野,花团锦簇,色彩斑斓。
  井冈山杜鹃是理想的观赏花,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入园林栽培,或庭院成片栽培,或盆栽成丛成簇,或制作盆景。井冈山杜鹃树桩盆景风格独特,古形古色,老态龙钟,遒劲有力,风味别致。改革开放后,井冈山杜鹃的园林栽培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花木商品,十分走俏。
  陈山红心木吉安地区是全国主要杉木产区之一。所产杉木素以木心深红、标长、材直、纹理细密、耐蚀耐腐而驰名全国,称为红心木。红心木主要产于吉安县、永新县、安福县、莲花县等地,产于陈山者尤佳,本地称为陈山札清同治《安福县志》载:“山中杉木尤多,其产陈山者性坚不裂。” 陈山木种植历史悠久,质地优良,属国家珍贵木材,明末清初已远近闻名,被列为贡木征作宫殿建筑材料。1953年中国农业展览馆将陈山木作为珍品展出。1977年兴建毛主席纪念堂选用陈山木100立方米。
  陈山为禾山山脉支系,南跨永新芦溪、象形等乡,东北接安福洋门、洋溪乡境,西入莲花路口乡,崇山峻岭,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很适合杉木生长。且当地林农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栽培方法,他们十分注意选择杉籽,育好杉苗,并注意培植地力,如栽杉苗前三年种植生烟,待地力肥厚,再栽种杉苗,细加抚育管理。所以陈山木成材率高,材质独特。
  陈山木的栽种历久不衰,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营销木材,清代至民国时期即已大量销往北京、南京、 上海、江苏等地,并转销到南亚各国。民国时期,永新、安福两县的富豪曾联手经营,以永新秀水书院与安福道南书院的名义,组成秀南木行,行址设在安福县洲湖镇,统一管理陈山木营销。后又成立永福木局,局址设在安福县洋门墟,维护木商正常经营,调处林木纠纷。新中国建立后,根据历史形成的界线, 永新、安福两县分别设立陈山林场,负责本县陈山林木管理工作。
  国家极重视陈山木的生产管理,大量投入资金选育造林。1965年农垦部长王震到陈山木产区视察。 由于国家重视,陈山木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记载:1990年永新陈山林场的林木资源山场达 8000公顷,安福县陈山林场陈山木基地面积达5万公顷。
  吉安樟树樟树属樟科,为珍贵树种。吉安樟树有数千年种植历史。南朝顾野王《舆地记》载:“吴氏有女子,居樟木下,木大数十围。孙皓(营)宫室,令人伐木,斧斤莫克。丁夫苦之,为祝之曰:’汝今且去,他时更生。’故山及水皆以之得名。山下有更生夫人庙,在安福县西南百五十里。”大至数十围的樟树生长时间必千年以上,三国吴末帝孙皓时就有大至数十围的樟树,距今1700多年,可见安福乃至吉安地区种植樟树历史之悠久。
  吉安樟树种植最多的是安福、泰和、吉安、吉水、永丰等县。在安福、吉安、泰和等地都有“有村皆有樟,无樟不成村”的说法。新编《安福县志》载:县内有百亩以上樟树林的自然村有好几十个。据林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初期调查统计,全区树龄在400年以上的古樟林有50余处,其中安福15处,泰和16 处,永丰20处。如泰和县塘洲镇金滩村的古樟林达13.33公顷;永丰县陶唐乡的古樟林5. 33公顷,相传为明代所植;安福县瓜畲乡邵家村的古樟林呈带状绕村分布,人称“龙脉”。调查统计中还反映,全区千年古樟有20株,安福5株,吉水5株,泰和2株,吉安2株,永新1株,峡江1株,宁冈1株,遂川1株,莲花1株,井冈山1株,其中树龄2000年以上的有三株。最古老的一株在安福县严田乡邵家村王家堂,植于汉代,胸径6. 85米,高28米,树冠覆地0.2公顷,经林业部、庐山植物园专家鉴定,认定为已知全国古樟之王。全省树冠覆盖面最大的一株在吉安县,其覆盖面达65米x 60米,合5. 85亩,即0. 39公顷;最高的在安福县山庄乡荣溪村,达37米;五株千年古樟长在一处的在毛主席1930年作“木口调查”的地方——吉水县白沙乡木口村,其中一株树龄2000年以上。
  樟树浑身是宝:樟籽可榨油,樟叶、樟根可提炼樟脑油,樟材是优良的建筑用材、造船用材、家具用材及工艺品用材。近年为保护这一珍贵树种,保护日渐稀少的古樟林木,严禁乱砍滥伐。同时,樟树的种植规模日渐扩大,无论城乡,都广泛种植樟树,农村茂密的樟树林,城镇街道两旁的樟树带,成为靓丽的景观。
  油茶本地小果油茶、大果木梓合称为茶梓,学名油茶,属山茶科。区内各县山区自古多种植,遂川、永丰、 万安、永新、泰和、峡江、莲花等县较多。小量混生,大多连片成林,面积很广。据有关县新修县志载:油茶林种植面积80年代以后,最高年份吉水县95592亩,峡江县10500亩,安福县116600亩,新干县 118443亩,吉安县120700亩,泰和县216589亩,永新县228717亩,万安县330000亩,永丰县531400亩, 遂川县822140亩。全区种植面积没有查到统计资料,但将各县县志所反映的数字,总计不下300万亩。 进入90年代又有所扩大,如永丰县到2000年已达66万亩。60年代林业部确定全国19个油茶生产基地县,吉安地区就有4个,即遂川县、永丰县、泰和县、莲花县。1997年遂川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油茶之乡”。
  油茶树是重要林油料树,每年从秋分到冬至为果子成熟期,按期分为秋分籽、中降籽、霜降籽、冬至籽。按期摘籽脱壳晒干,然后榨油。据《吉安统计年鉴>(2001)统计,全区油茶籽总产量1999年27940 吨,2000年26776吨。茶籽含油丰富,出油率一般在30%左右,霜降籽最高,达44. 9% ,而大果木梓高于小果油茶,木梓中优质品种观音桃高达51.48%₀油质好,据检验,茶油含水0.15%,酸价3.8(毫克氢氧化钾/克),杂质0.1% ,色泽黄32.9,红1.9,不饱和酸高达94% ,油酸高达82.3%,是植物油中油质最好的。本地人按传统习惯,常常小果油茶和大果木梓分开榨油,前者称茶油,后者称木油,而木油被视为珍品。但大多情况下,茶梓混榨,统称茶油。茶油营养丰富,千百年来一直是名贵食用油,芳香滋润,食之健体,长期食用有明目、亮发、润肺、清热、解毒、凉血、降血脂、护肝等功能。
  70年代新发现一种高产优质油茶品种厚叶红山茶。厚叶红山茶属山茶科光果红山组,自然生长,历史悠久,分布在宁冈县、永新县九龙山区及莲花县南村的丘陵低山上,1976〜1978年吉安地区山茶科油用物种资源调查中发现。1983年中山大学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和吉安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史文俊鉴定并定名发表。
  厚叶红山茶是含油率最高的物种之一,属珍稀名贵品种。1984年庐山植物园检测:其种仁含油率达 71.98%,油含量高达85.91%。油脂含量高,油质好,远远优于其他油茶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其花红润夺目,花期长达5个月;其果似红苹果,色泽鲜艳,着果期亦可5个月,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因此,厚叶红山茶既可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又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甚至两种价值兼收。
  厚叶红山茶是目前所发现的价值独特的珍贵品种,原产地多为野生,亦有少量种植。据新编《宁冈县志》载,清道光年间,县内即有山民栽种。经科学调查研究发现以后,人工繁育种植逐渐在扩大。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