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前,全区乡镇企业产品主要是铁、木、竹蔑等原料加工,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主要靠掌握生产技能的老师傅把关,凭眼看、耳听、手摸等感观确定产品质量优劣。当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产品不论好坏由国家统一调拨,生产厂家的质量意识较差。
1984年省乡镇企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工作的几点意见》,对乡镇企业的机械、食品、建材、纺织等15个行业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产品创优工作,规定凡是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创优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达标企业。为此,地、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设立了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干部;企业设置质量检测室或专业质管人员,购置简单的检测设备。对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要求熟悉标准规定,生产时严格按质量标准办事;对没有标准的产品,要求部门、行业、企业及时会同制定暂行标准,报上级审批。如吉安市樟木箱厂,原来没有统一标准,由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老师傅共同制定柜式樟木箱的质量标准,报国家轻工业部审批,经轻工部批准即为部颁标准。地、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把产品质量提到企业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要求基层健全质量制度,完善检测手段,定期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使企业产品的合格率进一步得到提高。1987年后,全区乡镇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 产品生产、销售、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产品质量做好各自的工作。地区乡镇企业局组织全区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全国TQC(全国质量管理)电视讲座,县(市)先组织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基层普遍建立QC (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评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使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台阶。为了提高来源于农民的乡镇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各县采取了两条具体措施。
一是选派企业骨干到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大型厂矿去跟班劳动,学习生产技术。如:1980年,莲花县坊楼、高洲、南岭、湖上、下坊、琴水各乡镇企业先后派出90多名职工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国营厂矿培训进修;宁冈县缝衣社选派2名职工到省服装研究院学习服装设计剪裁技术。1986年,永丰县乡镇企业局派30名回乡知识青年到省工学院定向培训1年,结业后,全部回到乡镇企业工作。1989年,万安县乡镇企业派往外地参加各类培训的有37人,1990年举办培训班学习的有96人,在聘用的145人中, 有技术职称的15人,技术工人120人。1990年以来,泰和县乡镇企业选派到外地学习技术的有150多人次,自己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9期,参训的达257人次,还从外地请进师傅40余人。
二是企业成立攻关小组,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如峡江县特种材料实业公司,1988年成立耐火材料研制小组,开展耐火材料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进行攻关,1994年该厂获得国家新产品奖。 永新三湾造纸厂1990年12月成立科研小组,专攻防止造纸液的污染及化工原料的回收,并研制新产品; 1991年开始与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合作,攻克用桑枝制浆造纸的技术,生产出白卡纸,填补了省造纸业的一项空白。安福县医疗器械厂1993年成立科研小组,先后与国内10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并聘请60多位顾问,为厂研发了 10多种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