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农村普遍建有砖瓦窑、石灰窑,生产农村建房所需的建筑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推广使用水泥、钢筋为建房材料。青瓦、石灰的需要量相对减少。1979年,全区社队建材工业有719家,职工 8239人,工业产值1375万元。
水泥1973年莲花县坊楼公社始建全区第一个社队水泥厂。1983年有职工66人,年产水泥2119 吨;该县1978年又兴建高洲公社水泥厂,当年产水泥471吨。吉水县八都公社1979年创办水泥厂,由于质量不过关,销路困难,于1983年停办;富滩公社于1983年创办水泥厂,生产水泥标号有225,275,325, 425四种,产品销往县内及吉安、新干等地,1985年全厂有职工108人,固定资产100万元,年产水泥 4015吨,总产值45万元。1979年,全区社队水泥厂有3家,职工306人,总产值38万元,生产水泥5464 吨。经过多年的调整提高,水泥生产厂家的规模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全区乡镇集体水泥企业有4家,产值1755万元,年产水泥46万吨。
石灰烧制石灰,遍及全区乡村。据吉水县统计,全县有8个乡镇和20个村办了石灰窑。其中除阜田镇于1975年改建了二座立式窑,富滩乡于1981年改建了一座自动窑外,其余都是用土窑烧制。永新县石桥乡梅田生产的“梅灰”,很有声誉,质地洁白细腻,黏性特强,历来在县内外畅销不衰。1979年, 全区共生产石灰11.6万吨;2000年全区石灰产量为84万吨。
砖瓦过去,农村用柴草为燃料,用土窑烧制“青砖白瓦”。后来为保护森林资源,改用煤炭烧制红砖。烧窑工艺也改用立窑和轮窑。吉水县14个乡镇办了砖瓦厂,村办砖瓦厂也不少,尤以阜田、盘谷、 葛山等乡最多,几乎村村都办砖瓦厂。其中除文峰镇与外省合办一座日产3. 5万块机砖的12门轮窑外, 其余均为土窑。莲花县的琴水乡望山村、下坊乡西潭村、良坊乡岐下村,是3个烧制砖瓦专业村,所生产的白瓦,每年都有数百万片,除销往区内的永新、安福等地外,还远销湖南茶陵等地。1984年琴亭镇西边村砖瓦厂、下坊乡砖瓦厂相继引进了制砖机生产机制砖。1990年以后,福建等外地客商投资兴建轮窑厂生产的红砖,虽然质量稍逊于土窑生产的青砖,但产量大增,成本降低。1979年,全区社队砖瓦厂生产砖 287206万块,生产瓦22071万片;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共生产砖287206万块,瓦69765万片。乡村集体砖瓦厂293家,职工7853人,工业产值28548万元,增加值8562万元。
胶合板1980年遂川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与衙前公社联合创办衙前胶合板厂。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该厂投入资金51.52万元,营造木材林3500亩,毛竹林8000亩。企业有人造板生产线二条,胶水生产车间一个,主要产品有“秀州”牌I、II类胶合板、复塑高强竹帘胶合版等8个品种。其中口类针叶材胶合板,1990年、1991年分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复塑高强竹帘胶合板于1994年获全国乡镇企业成果及新技术产品展销会金奖。该厂1994年有职工1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固定资产原值815万元,生产胶合板4563立方米,完成产值(现价)2348万元,税利268万元。企业于1987年为省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大发展先进集体,1990年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1992年分别获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供销集体、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称号。1997年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易名为遂川县秀州股份有限公司。安福县浒坑镇于1979年利用本地产的枫萝木为主要原料,创办浒坑胶合板厂,1980年试产血胶板,成为市场抢手货。以后经过扩建年生产胶合板达1500立方米。吉安市乡镇企业宝庆人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高强度竹胶合板。产品具有耐压、强度高、重量轻、幅面大、韧性好、耐火耐磨能力强、导热系数小、不易变形、易脱模等特性。产品有高强度双面覆膜竹胶合板、高强度单面覆膜竹胶合板、高强度木面覆膜竹芯胶合板、素面竹胶合板模板4大系列产品,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建筑材料, 用于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等建筑模板,也适用于作车、船舱底板及其他包装箱板。产品获得2000年ZOS400质量管理认证。年产量2000立方米,远销南昌、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
水泥预制构件区内水泥制品有:水泥预制板、低压电杆、通讯电杆、地下涵管、道板、房屋构件等品种。有的乡镇建筑队,自制水泥预制件。如莲花县琴水、花塘等乡建筑队,于1980年后附设水泥预制车间,制作各种施工中需要的预制构件。三板桥乡于1985年办起了水泥纤维厂,利用本乡生产的玻璃纤维,生产玻璃丝水泥瓦,深受群众欢迎。至2000年,全区乡镇水泥预制构件厂有8家,职工98人,工业产值212万元,增加值57万元,生产水泥预制构件308万立方米,村以下个体企业生产1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