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开始,区内围绕农业办工业,开发当地资源,兴办中小农具、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烟花爆竹、 建筑材料、挖煤采矿等小型企业。到1979年,全区社队两级工业企业有3728家,职工38240人,总收入 5908万元。分别占社队企业个数、人数、总收入的57%, 55%, 5 & 4%。工业产值结构中,轻工业占 54%,重工业占46%。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30% ,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占70% ;重工业产值中採掘工业占33%,原料工业占21%,制造工业占46% ₒ 1980年以后,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全区乡镇工业初步建成有采矿、机械、电子、电力、建材、造纸、皮革、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化学等多门类的工业企业。
2000年,全区乡镇工业企业23036家,职工139804人,增加值232710万元,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 72.6%;其中户办、联户办企业18808家,增加值122209万元,分别占乡镇工业企业个数,增加值的 81.6% ,52. 5% ₀ 采掘业乡镇企业的采掘业,主要有煤炭、铁、磚及非金属矿等,其中煤炭和砂石开采业个数多、产值大,是全区采掘业的主要门类。
煤矿全区煤炭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吉安、安福、莲花、吉水、永丰等县,万安、泰和、峡江等县也有零星分布。靠近煤产区的乡、村、户办小煤窑星罗棋布。如安福县1982年全县建有煤窑130个。连村乡新背村建有煤窑19个,从业人员240人,人均采煤收入480元。1996年,该县有煤窑158个,年产煤30万吨。莲花县除个别乡外,全县有16个乡均有乡办煤窑,1987年乡村两级办煤窑65个,年产煤28万吨,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左右。吉水县1985年有乡办煤窑4个,村办煤窑6个,从业人员504人, 全年煤产量82200吨,另外还有户办、联户办小煤窑。万安县1990年乡镇企业产原煤8000吨。
1979年,全区有小煤窑103个,职工3556人,总产值609万元,生产原煤36.9万吨。1983年6月省人民政府颁发《发展小煤矿的暂行规定》,要求进行以生产整顿、安全整顿、经营整顿为中心,开展消灭独眼井和自然通风、明火照明、明火放炮、明闸刀开关等小煤窑的清理整顿工作。关闭无证开采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以后,又进行过多次整顿,至1990年,全区年产3万吨以上,9万吨以下的乡镇煤矿2处(均在莲花县),年产3万吨以下的乡镇煤矿185处,年产煤69. 12万吨。到2000年,经过整顿后,全区有乡、村两级煤窑55家,职工2215人,工业产值5847万元,增加值1705万元,生产原煤52万吨。村以下户办、联户办煤窑产原煤21万吨。
鹄矿1974年,安福县县办长源头铸矿移交给大布公社管理,1976年产铸砂28. 6吨。1984年浒坑、泰山、章庄3个乡和万源、五楼2个村,先后办起了鸭矿。1987年,全县建有乡村办小磚矿12个,从业人员1433人,年产量729.01吨,产值737.42万元。其中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有大布、钱山、泰山、浒坑4个乡(镇)办及长源、万源、瓦楼三个村办的钩矿。其中规模较大的为浒坑镇办的钩矿,1987年有职工258人,产值139.77万元,实现利润10.4万元,上交税金3.9万元。1996年,全县有乡镇铸矿17个, 年产量2000吨。泰和小龙镇、中龙乡组成采矿队,1988年产钩精矿635.99吨。此外,莲花县坪里乡和万安县桂江乡均有小型钩矿,产量不多。
铁矿区内在有铁矿石蕴藏的县乡,大多有开采铁矿的乡村企业。如莲花县荷塘乡的九曲山,三板桥的株岭均办有铁矿。永丰县赤谷公社于1979年开采猛铁矿,1981年有职工13人,年产矿石17410 吨,获利润5.18万元。至2000年底,全区开采铁矿的乡镇企业有7家。
砂石区内从事砂石开采企业较多,分布面广。1985年全区乡、村企业共生产花岗石7340立方米,石英石600吨。2000年全区乡、村两级有开采砂石企业102家,职工2050人,生产石灰石50吨,花岗石 157000立方米,石英石1650吨,实现产值10958万元。另有村以下户办、联户办企业生产石灰石73吨,花岗石717000立方米,石英石1960吨。临近江河的农民则以开采河沙为副业。1985年,全区乡镇企业共生产河沙267万吨,石子160万吨。2000年全区有采挖河沙的乡镇集体企业31个。个体、私营企业160个, 共有从业人员2380人,年产河沙、石子23& 07万吨,年总产值2270.62万元,上交税金242.24万元。
电力工业区内水力资源丰富,山区的许多小河,河水落差较大,适宜利用小型水力发电机组发电。乡、村发电机组稍大一点的,多为自办公助,村以下为微型电机,造价很低,大部为户或联户自办,自管自用。这些众多的小水电站,解决了部分分散山区农村及农户家庭的照明用电及部分农产品加工用电。
莲花县1951年,红军老战士朱家胜捐资500元,在家乡寒山建起家庭电站。1957年红军老战士甘祖昌回乡后,带领家乡人民兴办水利电力事业,全县小水电站得到很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先后建起了坊楼江山、神泉苏岗岭、路口石门山、高洲南岸、闪石、升坊等电站28座。1981年全县队办的小水电站发展到101座,装机容量2878千瓦。到1985年,全县小水电站投资额达429.2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60 万元,银行贷款44. 3万元,乡办企业投资81.15万元,集体经济投资60. 7万元,个人投资0. 3万元,劳务投工562725天,折合金额83.77万元。到1987年,全县有乡办电站12座,装机容量1664千瓦;村办电站126座,装机容量1208千瓦;户办电站9座,装机容量17千瓦。全县年发电总量为327万千瓦时。
永新县1954年冬,龙田乡沐江村建成全县第一座小水电站,系用木质轮机带动6千瓦的发电机。 1970〜1980年,全县兴起办小水电站热潮,10年中兴建小水电站62座,装机容量3533千瓦。到1985 年,全县建成小水电站80座,装机容量3950千瓦,发电量达4493万千瓦时,全县60%的农户用上了电。
万安县1958年10月,第一座社办电站在炎IJ溪落成,装机容量16千瓦,供应600户农户照明用电。 I960年推广沼气发电,办成电站的有棉津公社中洲大队装机容量6.2千瓦,百嘉公社装机容量20千瓦,窑头养猪场装机容量6.3千瓦。70年代末山区推广微型发电机组,采取民办公助,集体办电,1978年棉津公社第30生产队安装3千瓦发电机组,随后,李家园、下富岭、罗溪村、东坪村、田村、中洲村都先后安装了微型发电机组,解决了山区分散村民用电问题。同时,个体户也有办电的= 1978年冬,沙坪公社外龙村村民刘鸿彬个人投资兴办黄塘水电站,安装0.8千瓦微型发电机组1台;1983年冬,棉津公社双坑11 队村民、个体汽车司机吕功名个人投资办双坑水电站,安装0.8千瓦微型发电机组1台。
安福县农村小水电站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1987年,全县有乡办小水电站5个,村办小水电站23个,年发电量134.4万千瓦时,产值36.1万元。1990年1月建成的车田水电站是全县最大的乡镇水电站,装机容量374千瓦,年发电量210万千瓦时,电站有职工36人,电站利用水面养鱼,建有果园、养猪场等副业创收10多万元。
宁冈县1986年10月,柏露乡湖广基村村民范花桂投资406元,安装1台0.6千瓦的微型水轮发电机组。到1987年,这个村共安装了 16台容量0.35〜1.5千瓦不等的微型水轮发电机组,有37户村民用上了电。
1990年全区乡镇小水电站发电3938万度,到2000年,全区乡镇小水电站发电5888万千瓦时,其中乡村集体电站发电4493万千瓦时,村以下户办、联户办电站发电1395万千瓦时。
五金机械业和铸造业五金机械乡镇企业机械制造业是在乡镇农具厂、农机厂、小五金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各县只有以手工业生产的小农具、生活用具的铁工厂。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县、乡都成立了农具修配厂,从事农机具的制造和修理工作。1979年,全区社办工业企业生产铁制农具133万件,农机具配件21万件;2000年全区乡镇工业生产中小农具178万件,农机具配件44万件。
1980年以后,社队农机厂技术设备逐步提高,机械产品也提高了档次,如莲花县坊楼和高洲两个公社农机厂,从1980年开始试制减速机、脱粒机、喷雾器、水泵和矿车,其中减速机和水泵在地区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展出,获得好评。1989年,吉安市北门街道办事处兴办赣中汽车配件厂。该厂是全省唯一生产汽车十字轴的专业厂,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年生产能力达30万套,为江铃集团配套免检产品,1992 年产值119.47万元,上交税金4.99万元。:1991年北门街道办事处又兴办汽车同步器厂。该厂也是全省唯一生产汽车同步器的专业工厂,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年生产能力达5万套。1992年吉安市倡导由国营大厂帮助带动乡镇企业建设小厂。禾埠乡农机厂与市国营吉安机床厂合资办股份制吉安市第二机床厂。主要产品有MXZ40磨铳钻床、XZ20铳钻床、MXZ125磨铳钻镇机床等。产品特点为一机多用,质优价廉,深受各地乡镇企业小厂欢迎。1992年该厂有职工118人,固定资产158万元,产值100万元,上交税金1.9万元。白塘乡五里村委员会创建了股份制吉安东风汽车变速箱厂,主要为东风汽车厂生产配套件,厂里有4名高级技师和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在全国建立了近200家销售网点,产品销售面十分广阔,1999年创产值417万元,实现利税5万元。
铸造吉水县大部分乡镇有锅炉厂,其中规模稍大且生产正常的有阜田、八都、丁江、双村、醪桥、水南、文峰、乌江等乡镇的铸造厂;村办铸造厂有富滩乡的施家边、古富、古塘、作埠、固山等村,邱陂乡的金城村,文峰镇的来山村。乡、村办的铸造厂中,从业人员最多的24人,最少的4人。铸造师傅大部分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请来的。主要产品有铁锅、钢球、犁头、犁壁等,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广州、广西.、 贵州、内蒙古等地。莲花县湖上乡南村铸锅厂和花塘铸锅厂,均有几十年的历史,所产的铁锅、鼎罐及犁头、犁壁等除在本县销售外,还在永新、安福等县畅销。1982年花塘铸锅厂采用汽压铸锅新工艺,产品质量和工效有了很大提高,年产铁锅13000 口。
电子电器业吉安市为全省电子产品的重要产地,乡镇企业在国营电子行业大厂的帮助带动下,也乘势发展电子电器行业,生产电子元器件。该市白塘乡年丰村在国营无线电线材厂(后为电线电缆总厂)的帮助下,于1979年5月创建年丰电线厂。企业有职工48人,固定资产150万元,各种专业设备150多台,经国家机械工业部批准为定点生产电线电缆专业厂,评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该厂拥有各种专业生产设备140 余台,产品含6大类,200余种型号,年生产电线能力达30000千米,产品有的为军工企业配套产品,有的为专业汽车厂家配套产品,除在本省销售外,还销往湖南、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安福县洲湖镇1985年4月在原公社农机修配厂的基础上,创办安福电器厂,聘请电器专业技术人员,转产低压电力计量箱。企业有专用生产设备35台,职工92人,固定资产原值480万元。企业先后与国内1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60多位技术顾问,相继研制仿制CT低压电力计量箱、AD 计限电集装箱、HB节电暖脚炉、塑料光导显示屏、PZ20.30型系列模数化终站电器、家用限电器、微型手动剪板机等产品。吉安市天玉乡1992年在赣新电视机厂的帮助下,创办赣昌电子元件厂,主要产品有电视机金属支架、屏蔽罩、喇叭网罩等,均是赣新电视机厂配套产品,为赣新厂所包销。1994年创办的同鑫电子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厂址创办时在吉安市长塘镇,1998年迁吉安市河东梅林工业小区。该厂重视提高科技含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制并仿制生产各种小型超薄型系列内磁式扬声器,教学系列头戴耳机传声器,送、受话器,电线电缆等4个系列,30个规格和品种的产品。该厂产品质优价廉,并重视售后服务工作,赢得国内外用户好评。1999年创产值505万元,实现利税19.3万元。
建材工业区内农村普遍建有砖瓦窑、石灰窑,生产农村建房所需的建筑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推广使用水泥、钢筋为建房材料。青瓦、石灰的需要量相对减少。1979年,全区社队建材工业有719家,职工 8239人,工业产值1375万元。
水泥1973年莲花县坊楼公社始建全区第一个社队水泥厂。1983年有职工66人,年产水泥2119 吨;该县1978年又兴建高洲公社水泥厂,当年产水泥471吨。吉水县八都公社1979年创办水泥厂,由于质量不过关,销路困难,于1983年停办;富滩公社于1983年创办水泥厂,生产水泥标号有225,275,325, 425四种,产品销往县内及吉安、新干等地,1985年全厂有职工108人,固定资产100万元,年产水泥 4015吨,总产值45万元。1979年,全区社队水泥厂有3家,职工306人,总产值38万元,生产水泥5464 吨。经过多年的调整提高,水泥生产厂家的规模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全区乡镇集体水泥企业有4家,产值1755万元,年产水泥46万吨。
石灰烧制石灰,遍及全区乡村。据吉水县统计,全县有8个乡镇和20个村办了石灰窑。其中除阜田镇于1975年改建了二座立式窑,富滩乡于1981年改建了一座自动窑外,其余都是用土窑烧制。永新县石桥乡梅田生产的“梅灰”,很有声誉,质地洁白细腻,黏性特强,历来在县内外畅销不衰。1979年, 全区共生产石灰11.6万吨;2000年全区石灰产量为84万吨。
砖瓦过去,农村用柴草为燃料,用土窑烧制“青砖白瓦”。后来为保护森林资源,改用煤炭烧制红砖。烧窑工艺也改用立窑和轮窑。吉水县14个乡镇办了砖瓦厂,村办砖瓦厂也不少,尤以阜田、盘谷、 葛山等乡最多,几乎村村都办砖瓦厂。其中除文峰镇与外省合办一座日产3. 5万块机砖的12门轮窑外, 其余均为土窑。莲花县的琴水乡望山村、下坊乡西潭村、良坊乡岐下村,是3个烧制砖瓦专业村,所生产的白瓦,每年都有数百万片,除销往区内的永新、安福等地外,还远销湖南茶陵等地。1984年琴亭镇西边村砖瓦厂、下坊乡砖瓦厂相继引进了制砖机生产机制砖。1990年以后,福建等外地客商投资兴建轮窑厂生产的红砖,虽然质量稍逊于土窑生产的青砖,但产量大增,成本降低。1979年,全区社队砖瓦厂生产砖 287206万块,生产瓦22071万片;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共生产砖287206万块,瓦69765万片。乡村集体砖瓦厂293家,职工7853人,工业产值28548万元,增加值8562万元。
胶合板1980年遂川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与衙前公社联合创办衙前胶合板厂。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该厂投入资金51.52万元,营造木材林3500亩,毛竹林8000亩。企业有人造板生产线二条,胶水生产车间一个,主要产品有“秀州”牌I、II类胶合板、复塑高强竹帘胶合版等8个品种。其中口类针叶材胶合板,1990年、1991年分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复塑高强竹帘胶合板于1994年获全国乡镇企业成果及新技术产品展销会金奖。该厂1994年有职工1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固定资产原值815万元,生产胶合板4563立方米,完成产值(现价)2348万元,税利268万元。企业于1987年为省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大发展先进集体,1990年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1992年分别获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供销集体、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称号。1997年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易名为遂川县秀州股份有限公司。安福县浒坑镇于1979年利用本地产的枫萝木为主要原料,创办浒坑胶合板厂,1980年试产血胶板,成为市场抢手货。以后经过扩建年生产胶合板达1500立方米。吉安市乡镇企业宝庆人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高强度竹胶合板。产品具有耐压、强度高、重量轻、幅面大、韧性好、耐火耐磨能力强、导热系数小、不易变形、易脱模等特性。产品有高强度双面覆膜竹胶合板、高强度单面覆膜竹胶合板、高强度木面覆膜竹芯胶合板、素面竹胶合板模板4大系列产品,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建筑材料, 用于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等建筑模板,也适用于作车、船舱底板及其他包装箱板。产品获得2000年ZOS400质量管理认证。年产量2000立方米,远销南昌、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
水泥预制构件区内水泥制品有:水泥预制板、低压电杆、通讯电杆、地下涵管、道板、房屋构件等品种。有的乡镇建筑队,自制水泥预制件。如莲花县琴水、花塘等乡建筑队,于1980年后附设水泥预制车间,制作各种施工中需要的预制构件。三板桥乡于1985年办起了水泥纤维厂,利用本乡生产的玻璃纤维,生产玻璃丝水泥瓦,深受群众欢迎。至2000年,全区乡镇水泥预制构件厂有8家,职工98人,工业产值212万元,增加值57万元,生产水泥预制构件308万立方米,村以下个体企业生产10万立方米。
食品、饲料工业乡镇食品工业是在农村四坊(碾坊、油坊、粉坊、豆腐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9年,全区有社队食品加工企业1402家,职工5024人,产值662万元。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生产。2000年,全区有乡、村食品工业企业 928家,职工4603人,产值35434万元,占乡、村两级工业产值的16.5%。
粮食加工过去,区内农村粮食加工主要是各家各户用土碧、木碧、石碓、石碾等落后工具为自己加工口粮。后来发展为小机器碾米,也只是为农户加工口粮。生产商品粮的很少。1979年以后,江西省逐步放开粮食市场,村办、户办、联户办粮食加工企业迅速发展。1987年,安福县乡(镇)村粮食加工企业 188家,从业人员303人,产值62.79万元。1985年,吉水县有碾米机1735台,其中乡办24台,村组街道办1703台,个体办8台。1994年7月,该县八都镇22户个体粮食加工企业,联合组建成八都粮油集团公司,年加工大米12万吨。2000年,该公司创产值22276万元,实现利税668万元,上交税金68万元, 产品除供应本地区外,还销往浙江、广东、福建、深圳等地。2000年全区有乡村两级粮食加工企业1203 家,加工粮食46万吨,村以下个体企业加工粮食141万吨。
油料加工过去,区内农村油料加工使用土榨。1963年安福县江南公社十里大队创办全县第一个机械榨油厂,至1987年全县乡镇机械榨油厂已有60家,从业人员205人,年加工油脂549吨,产值 121.62万元,利润23万元。吉水县1985年有乡办榨油厂17个,其中使用机械的13个;村办榨油厂149 个,其中使用机械的94个。吉安市高峯小磨麻油厂,年产麻油250吨,产品以其味香宜人,色泽透亮,深受消费者欢迎,除在本地区销售外,还远销至浙江、广东、上海等地。1998年获省消费者协会向广大消费者推荐产品称号。2000年全区有乡村两级油料加工企业226家,职工856人,产值2782万元,产品主要以生产菜籽油、茶油、花生油为主。
酿酒区内农村大部分农民及城区少部分居民,向来有利用糯米酿制黄酒(又名冬酒、水酒)、白酒的习惯,自酿自饮。改革开放后,有的乡镇、村组和农户开始兴办小型酒厂,酿酒销售。吉安县固江镇固子酒厂利用野生药用植物固子(又名固芷)和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固子酒,具有补肾壮阳、延年益寿之功能,深受群众喜爱。年产500余吨,除在县内销售外,并有部分产品外销。2000年,全区有乡村两级酿酒厂18家,生产各种饮料酒11203吨,产值593万元。
糕点、罐头、奶制品、豆制品过去农村坏镇糕点作坊甚多,生产传统的土制糕点。随着市场开放,广东等地的糕点大量进入农村市场,老式糕点作坊陆续停产。代之而起的是外地前来投资办厂的糕点企业。2000年,全区有乡村糕点制造厂家10个,职工252人,产值2918万元。乡村罐头食品,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井冈山市和遂川、安福等县,依靠当地盛产竹笋的资源优势,办起竹笋等食品罐头厂, 生产为观光旅游的特色产品,部分外销南昌、上海等地。2000年,全区有乡村罐头食品厂14家,年生产罐头3204吨,职工311人,创产值1186万元。奶制品生产也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兴起的。吉安市建民公司生产的“牛牛”牌鲜奶、酸奶、奶粉、鲜奶雪糕系列产品,年产量1800吨。1999年获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新产品金奖。2000年全区有乡镇奶制品企业3家,职工63人,产值93万元。豆制品企业主要是豆腐作坊,遍及全区农村各地。少量的酱油、豆豉、腐竹、豆腐乳等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城镇和郊区。
腌腊制品有名的安福火腿及遂川板鸭,开始都是由乡镇企业及个体户生产的。以后才有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及个体企业“三管齐下”。吉安市通和食品厂生产的“灯影”牌牛肉干系列,“铁拐李” 牌凤翅系列,麻辣豆干等产品,深得群众喜爱,除畅销本地区外,还销往九江、南昌等地。其中“灯影”牌牛肉干年产量10吨。1999年荣获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饲料加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安福县1983年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饲养牲畜业大发展,饲料需求量增大。1985年全县建立饲料加工厂13个(乡办11个,村办2个)生产配合饲料182. 8万斤,混合饲料632.2万斤。万安县农村小型饲料厂较多,仅百嘉乡就有3个村办了饲料加工厂,1990年产值9.9万元。随着外地饲料的大量涌入,本地区饲料加工业相对紧缩。2000年, 全区乡村饲料厂有12家,职工163人,产值3480万元。
造纸工业峡江、永丰、遂川、万安、莲花、安福、永新等县,民间传统造纸业,历史悠久,手工生产的毛边纸、土纸质量上乘,产品除供应省内市场外,还曾远销广东、东南亚等地。
峡江县在民国时期,马埠、水边、罗田、金江等地有部分农民以稻草为原料,采用碓樁、锅煮、摊晒等土法制造土纸,俗称火纸、毛纸,多为妇女剪鞋样和杂货店包装商品用。该县砚溪乡于1980年创办了乡办造纸厂,主产黄板纸。1983年增购了烘干机,改日晒为烘干,年生产能力为1200吨,1990年全厂有职工106人,固定资产55. 88万元,产值96.54万元。马埠乡于1988年创办马埠造纸厂,至1990年产黄板纸142.1吨,产值30.2万元,企业亏损2万元。
永丰县在民国时期很多乡村有传统的造纸工艺。新中国建立后县里由于创办了两家规模稍大的国营造纸厂(国营永丰县中村造纸厂及国营永丰县造纸厂),私营个体造纸棚锐减。后来国营厂管理不善, 产量大减,1985年永丰县中村造纸厂撤销。1980年后,永丰县列为老区重点县,通过国家对老区的经济扶持,中村、上溪、石马、北坑等乡村的造纸专业户、专业村大量涌现,也逐步实现了机械、半机械化作业, 毛边纸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2000年,全县生产毛边纸2150吨,产值7000万元。
万安县有的农村以造纸为传统副业,历史上曾长期出口外销。1987年沙坪造纸厂建立,既发掘传统造纸技术,又引进半机械化生产,纸张产量大增。至1990年,全县较大型的乡镇造纸企业有沙坪造纸厂、枫林造纸厂、万安县第二造纸厂(属韶口乡)、邹江造纸厂。棉津乡的户办、联户办造纸企业遍及乡里,该乡双坑村有60%以上的农户从事土纸生产。1990年全县造纸业总产值为39. 4万元,生产土纸 308吨,卫生纸、机板纸210吨(其中有B级高级皱纹卫生纸)。
莲花县造纸业也很发达,以神泉、荷塘两个乡的造纸厂较大。神泉造纸厂建于1970年,生产毛边纸和有色纸。至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32万元,职工40多人,年产机制纸229吨。荷塘造纸厂建于1980 年,1985年改制由个人租赁经营,年产纸60吨。另神泉、荷塘、高洲、内石等乡均有村办造纸厂及个体户小作坊,主要产品是手工毛边纸。
安福县章庄公社1974年在县土产公司扶持下,投资创建了全县第一个社办造纸厂。至1987年全县创办乡镇造纸厂4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1个),职工116人,年产土纸818.2吨,产值94. 56万元。其中章庄公社造纸厂规模较大,有职工42人,固定资产32万元,年产土纸8961担,产值41.9万元,利润1.8万元。该造纸厂曾两次评为省、地先进乡镇企业。所产土纸先后三次评为全省优质产品。
永新县三湾公社于1978年以松木为原料兴办机械化造纸厂,年产牛皮包装纸800吨。1994年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共同研制用桑树枝生产白卡纸成功,年产量5000吨。
至2000年,全区乡镇造纸企业及纸制品厂共49家,年产机制纸及纸板6898吨,土纸4710吨,产值 6304万元。
化学工业全区乡镇的化学工业起步较晚。70年代,主要是生产以松香为原料的化工产品。20世纪80年代, 化学制剂、油漆涂料、塑料等产品才逐步开始生产。
吉安县东固化工厂,属东固镇的镇办企业。1976年6月建厂,有职工49人,年产值230. 4万元,年产松香、松节油约500吨左右。1985年,投资268万元扩建,与12个村联合营造松树林8000亩。1994 年自筹资金16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扩建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松香、松节油高炉,当年生产松香1432 吨,松节油220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加拿大等5个国家,销售收入627万元,税利78. 4万元,创外汇 80万美元。1990年评为江西省一级乡镇企业,1993年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遂川县新江化工厂,属遂川县新江乡乡办企业,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生产聚烯树脂、松香、松节油等。1994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9年由私人买断,生产正常。2000年该厂实现产值600万元,利润34万元,上交税金26万元。
新干县七琴乡于1978年在窑岭背建七琴磷肥厂,1979年投产,年产磷肥140吨,产值4. 72万元。 新干县冶炼化工厂,建于1983年,原名新干荷浦化工厂,属荷浦乡的乡办企业,生产氯化锌。1991年9 月引进精镭锌冶炼技术,改名新干冶炼化工厂。时有职工78人,固定资产原值238.5万元。1992年1 月精锚锌通过省冶金厅、省经委、省乡镇企业局联合产品鉴定,认定该产品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家 GB470-83技术标准。1994年6月企业投资80万元建起锌压廷生产线,形成粗锌、精锌、锌片及锌粒一条龙生产。当年生产精锌2102吨,实现产值1891.8万元,税利31.2万元,创汇30多万美元。产品除销往国内市场外,并出口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韩国漆国、马来西亚等国及香港地区。1994年被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评为省乡镇企业百颗星之一。
万安县窑头乡于1977年创办刻溪化工厂,生产303型糖用活性炭,1979年生产氧化铁红粉,1986年开发塑料再生粒新品种,1989年生产ZR—柴油添加剂专利产品。该产品于1990年经省级鉴定,认定为江西省优秀节能产品。是年生产柴油添加剂63.08吨,纯利润12.5万元。全厂职工41人,固定资产 2& 4万元。
峡江县水边镇碳酸钙厂,1982年亏损0.7万元。1983年,进行改制,张榜招贤,由厂里4名有经验、 会管理、肯实干的干部职工合伙中标,企业面貌一新。当年生产轻质碳酸钙1425吨,除上交税收外,创利润3万元。
莲花县六市乡建有化工、油漆、涂料厂各1家。该乡生产的调和漆曾参加省乡镇企业展览会,获得好评,化工厂生产的硝酸钾,年产60吨,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
吉安市华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梦倩牌钢化涂料、乳胶漆、水泥漆。产品经国家涂料质量鉴定中心检验为合格产品(NOTW99087W1),其中梦倩钢化涂料系列有多彩夜光瓷、高光瓷、亚光瓷等品种, 是利用新科技研制出的仿瓷涂料的换代产品,具有外观典雅、手感滑润、质地似瓷,易擦洗、无毒无味、阻燃、抗高低温等特性,适用于室内装修。梦倩乳胶漆、梦倩水泥漆是选用优质进口原料,引进美国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较强的遮盖力,防霉、抗菌、耐碱、耐擦、易洗等特点,并可根据不同情趣调入各种色料, 展现丰富的色彩。
吉水县金滩乡于1979年创办玻璃纤维厂,有职工24人,主要生产塑料编织袋。枫江乡于1979年创办西沙埠塑料厂,主要生产160型塑料喷雾器和食品包装袋,1989年增设彩印车间,生产包装袋。 竹木加工业区内盛产竹木,用竹木制作农具、工具和日用生活用具非常普遍,历史悠久。
遂川县竹木制品是该县的传统手工业产品。新中国建立前木工从业人数很多,生产方式:有的上门加工,有的在县城集镇开设作坊。主要产品有家具(床、桌、凳、椅、箱、橱),农具(风车、水车、犁、禾桶),房屋构件(门、窗、梁、柱),日常用具(甑、盆、桶),以及油槽、寿木等。黄坑、草林、上坑生产的圆耳水桶,圆边脚盆,以轻便耐用、美观价廉闻名。竹制品主要有晒簟、谷算、畚箕、簸箕、筛、廊箕、竹椅、竹床、席、篮、纤缆等50多个品种。其中扎排用的蔑缆,大汾生产的竹扇,以及藻林的油夢,黄坑的油纸扇等,是新中国建立前颇负盛名的竹制产品。
新中国建立后,手工业全面合作化,生产逐步转向机械化,半机械化,产品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 1970年,泉江木器厂开发鞋植和纺织器材宝塔管产品,年产量20多万件。1978年五指峰林场小材小料厂及林区一些社办企业,利用等外材,生产手榴弹柄、工具木柄、拼花地板、包装箱、木折尺等制品。80年代后,木材市场放开,木材加工企业增多,更注重木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1982年县建立木材制品厂, 生产包装箱和纸夹板。1985年零田家具厂从上海引进技术设备,开发席梦思、沙发等高档家具。1987 年新江乡创办木竹工艺厂,利用当地优质杂木,生产办公用具、家具和拼花地板等。1988年五斗江乡创办工艺厂,生产木珠、拼花地板、包装箱、折叠椅、木碗、果钵等。1989年五指峰木材加工厂开发锯材、镐、 铲多种工具柄、拼花地板等。以上产品均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竹器生产在新中国建立后也有新发展,从业人数增多,生产规模和产品外销量日益增大。除保持原有农具、家具、日用品生产外,陆续开发了纺织梭棒、筒席、卫生竹筷、牙签等一批畅销产品。五斗江工艺厂1988年后,形成了年产竹筷500万双以上,筒席6000床的生产能力。如意牌竹筷在1988年全国“三山”展销会上获奖。
泰和县新中国建立前,有木器店88家,木匠163人。主要产品有水车、风车、手推独轮车、禾桶、寿木、木箱、木犁、水桶、桌、椅、床、凳、铺板等。1951年,全县有木器店103户,木匠171人,生产风车26 部,禾桶3017担,木箱89只,水车25部,手推车223辆,产品除在县内销售外,还销往兴国、南康、遂川等县。1956年全县建立木器生产合作社10家,职工232人,其中规模最大的马市木器合作社有职工48 人,年产值5万余元。1962年全县木器社发展到22家,职工518人,年产木器& 97万件。1981年,木器社改为木器厂。1988年全县生产木器农具7.26万件,木制家具14.23万件。
万安县竹木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靠山区林木产地的高陂等6个乡。1990年全县有9个木器加工厂,总产值78.3万元;6个家具制造厂,总产值74. 1万元。高陂和沙坪乡1990年生产木制农具3.4 万件,竹制农具3.7万件。
安福县1978年全县有木竹器厂17家,职工450人,主要产品有风车、水车、水桶、尿桶、桌、椅、箱、 柜、脚盆以及谷算、晒簟、蔑薦、菜篮等竹制编织品,年产值63.21万元。1980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发展到53家(其中乡镇办25家,村办28家),从业人员1168人,产值302. 55万元。1987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调整为30家,从业人员392人,年产值394. 16万元。江南乡1984年兴办的籐椅厂,以小山竹软蔑、塑料扁丝、胶籐为原料编织的家具,美观大方,1985年在吉安地区木竹藤傢具评比会上获得第一名。章庄乡于1985年兴办工艺厂,生产竹凉席、沙发、坐垫等产品,美观大方,销往广西、湖南、湖北等十多个省市。
莲花县竹木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神泉、荷塘、高洲、六市等山区林地,六市乡编织厂,有职工30 人,从1982年开始利用小山竹加工凉席,每年达3000平方米,蔑质细嫩,柔软光滑,深为顾客喜爱,统由湖南益阳外贸部门收购转销国外;湖上乡生产的高档沙发,在1986年吉安地区乡镇企业家具展销会上获得好评。
全区1979年生产木制农具64万件,竹制农具78万件。2000年全区乡、村竹木加工业161家,职工 3151人,产值21546万元。 纺织、服装业纺织民国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妇女普遍以纺纱织布为副业,大都为自织自用。农业合作化以后,逐步组织起来,形成手工业纺织小组。公社化以后,扩大成小型纺织厂。永丰县藤田乡1954年由个体户组织起来,办起藤田夏布生产互助组,1956年改称为藤田麻织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130多人, 年产夏布2500匹,产值8万余元,1959年又增加生产麻袋,当年产夏布4843匹,麻袋1.94万条,1971年夏布生产达5033匹。至1979年,全地区社队纺织企业有177家,职工1684人,产值108万元。由于棉麻连年丰收,市场供大于求,农村为了给棉麻找出路,纺织企业逐步上规模,上档次。莲花县下坊乡于 1984年建成无纺织布厂,有职工50人,固定资产74万元,生产涤纶定型棉、无纺布、化纤墙布、针刺棉、 合成革衬布、中空被胎、无纺黏合衬等。产品销往湖南、湖北、广西、陕西、浙江等省,年产值超百万元, 1986年实现利润15.5万元。万安县高陂针织厂1986年创办,开始生产针织服装,1987年后增购手套设备72套,1990年生产棉纱劳保手套3.4万打,大部分由吉安、赣州百货公司包销,小部分产品销往福建、 广东。1990年有职工84人,年产值25万元,纯利润1.9万元,上交税金0. 9万元,固定资产& 3万元。 潞田乡纺织厂,1989年投产,有职工109人,年产棉纱160吨,产值66万元,纯利润6. 3万元,上交税金 1.6万元,固定资产143万元,产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吉安县麻纺厂,系1985年由新坏乡、地县粮食局、白云山林场联合投资250万元兴建的,企业占地5500平方米,有各种机械设备37台,职工256人,固定资产原值171万元,成了全省最大的乡办麻纺企业。1986年投产,当年生产6635中粒麻袋,由地县粮食部门经销。年产麻袋200万条,产值4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406元/人。
服装新中国建立前,农村家庭大都是自己买布,请裁缝上门给家人缝制衣服。
1930年10月4日,红四军占领吉安城后,为了解决部队急需的御寒冬装,动员了 200多名裁缝、100 多台缝纫机,成立了 5个缝纫厂,为红军赶制冬装。
1940年,吉安城内有中式缝纫店150多家,西式缝纫店5家,均为个体户。每户有脚踏缝纫机1〜2 台,全行业共有缝纫机274台,从业人员830人。
新中国建立初期,个体缝纫店基本保持原状。1950年底,吉安城内有成衣店134户,缝纫机141台, 大多是夫妻店。经过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成衣店组织起来,成立服装生产小组或服装生产合作社。1956年先成立了 3个服装生产小组,后合并成吉安市服装生产合作社,有工人300多名。:1957年又分解为15个服装生产合作社。1958年12月又由15个服装生产合作社改组成美华、飞跃、美丽、东风、红旗、明星6个服装社。当时业务很繁忙,群众做衣服要等候一二十天,才能交货,吉安城内出现了 “做衣难”的问题。至1961年又分解为14个服装生产合作社及一个制旗小组。1968年全市服装生产社合并为一个吉安市服装厂。1980年由服装厂分成服装二、三、四厂。原来的制旗小组发展为机绣刺花厂,1986年又改名为服装五厂。1990年吉安服装厂和服装二厂合并改名为吉安市服装总厂。20世纪80 年代以后,服装款式新潮迭起,外地服装大量涌入吉安市场,而本地生产的服装与外地服装相比,无论是布料、款式、做工都要略逊一筹;此时群众的消费心理也起了变化,改变了过去买布做衣服的习惯,大多数愿意购买现成的服装;同时个体成衣摊点大量出现,收费较低,服装总厂业务急剧下降。1992年吉安市共有乡街集体成衣店10家,从业人员735人.固定资产152.7万元,总产值1150. 8万元,上交税金 20. 7万元。
吉安县1950年有私营和个体服装业290户,从业人员350人。1953年发展到320户,从业人员350 人。1954年对私营和个体服装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县成立缝纫合作社20个,共有职工197 人,总产值59.52万元。1962年实行调整,各公社缝纫合作社规模缩小,人员精减,一些小社与其他手工业合并。1965年全县有缝纫服装企业23家,均属乡村集体所有制小厂,总产值48.76万元。1978年后, 各乡镇服装社(厂)划归县乡镇企业局管理,成为乡镇企业的一部分。80年代后,大量新潮时装涌入市场,传统服装加工业开始衰落。1985年,全县有服装制造企业7家,职工89人,总产值10. 3万元。
遂川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于1984年8月创办江西遂川羽绒厂,厂区占地4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职工800余人,固定资产1200万元,有羽绒加工机械设备2套,工业缝纫机700台,是江西省羽绒制品、丝绸、布类服装生产的专业厂,具有年加工羽绒1000吨,生产羽绒服、被、睡袋80万件的能力。 1987年羽绒服装评为江西省和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1989年10月获江西省羽绒协会、省服装鞋帽公司组织的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一等奖。产品开始外销到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1991年6月与福建厦门星集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厦门集川制衣厂。1992年4月与香港龙星行合资兴办江西星龙服装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设分厂。1994年6月被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为经营进出口业务单位,当年自营出口创汇50. 34万美元。1994年12月,成立江西遂川羽绒进出口公司。当年完成产值2019万元,销售收入1843万元,创汇125万元,税利45万元。
全区乡镇企业生产各类服装(含部分城镇二轻集体企业):1997年287. 88万件,1998年5.97万件, 1999 年 423.03 万件,2000 年 275.69 万件。
皮革制品业永新县龙门乡沙堤村村民自清朝以来,就有从事硝制牛皮的传统技艺。新中国建立初期,沙堤村牛皮加工制革户就有30多家。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对牛皮实行统一收购,村里制革业一度衰落。20 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开放牛皮市场,沙堤村的传统制革业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1989年,全村从事收购、制革、销售的农户达180多户,300多人,产值105万元,占该村工农业生产总值的45%。1986年龙门乡人民政府筹资40万元在沙堤村创办龙门皮革制件厂、皮革家具厂等企业,并购进一批较先进的皮革加工设备,1988年精加工牛皮5. 33万平方米,仅精加工就增值24万元。1994年全村牛皮加工产值 110万元,利润16万元,人均增收177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14%。龙门乡的皮革制造业成为该乡的一条致富路。
吉水县金滩1988年5月由私人投资开办吉水县轻工总厂。生产出口皮革手套。后经两度扩建, 1994年7月增建与手套配套的线带生产线。厂区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有职工340人,固定资产原值 134万元,流动资金215万元,拥有工业缝纫机182台,无梭织布机6台,编机40台,生产皮革劳保手套 40多个品种。1994年实现产值1080万元,缴纳税金22. 3万元。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30万美元,产品销往欧洲及美、日等国和香港地区。
吉安市樟山乡与市乡镇企业局于1993年联合投资,在樟山乡宋家坊村兴建吉安市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当时是全省乡镇企业50家重点项目之一。该厂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从意大利引进先进制革专用设备64台,以加工牛皮为主。1999年实现产值1495万元,利税总额13. 3万元。
2000年,全区乡、村两级皮革制品厂有14家,职工1500人,产值5663万元,全年生产皮鞋14万双。
工艺品井冈山市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兴办多家以竹木为原料的美术工艺产品厂,取得了很好效益。 市属井冈山旅游产品厂、井冈山工艺美术二厂、井冈山玩具厂、长坪乡竹品厂、厦坪镇葛蒲竹席厂、茨坪竹编厂等一批厂家,生产拼花地板、台装箱板、木珠工艺、竹木玩具、家具沙发、竹席牙签、竹制文房四宝、 木雕工艺品、根雕工艺品、藤蔑器工艺编织、笋壳工艺编织等,受到中外旅客的青睐,产销经久不衰。
吉安市白塘乡民营企业万荣花艺有限公司,年生产人造花卉1200万枝,品种有果树、玫瑰、木棉、仿真手感花系列等402种。仿真手感花属国内首创,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用于室内外装饰,其产品全部销往中东、东南亚、北美洲,1998年取得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证书。白塘乡金昌利公司,生产形状旗,以绸缎为旗料,加上绣花和色彩配制,旗面色彩鲜艳,美观醒目,主要用于娱乐场所装饰,年生产45万面,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地。
泰和县冠朝乡木器厂生产的雕花樟木箱,中龙玩具厂生产的儿童智力玩具;遂川县大汾乡生产的纸扇(又名公子扇),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江西传统名牌工艺品之一,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携带方便, 经久耐用。20世纪末又开发了香木扇、白纸香水扇和绢扇等新产品,深受中外顾客青睐。 1979年全市社队企业工艺美术品制造实现产值28万元;2000年实现产值3045万元。
其他陶瓷早在晚唐时期,吉安境内就有陶瓷生产。北宋时期吉州窑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窑,小型陶瓷窑几乎遍及境内各县。吉安县1953年兴办东固陶瓷厂,年产瓷碗193200只。20世纪60年代该县梅塘、新吁乡镇陶瓷厂,主要生产日用陶瓷。70年代初期安福县金田、洲湖、太平、赤谷等公社先后创办了陶瓷厂,主要生产水缸、米缸、酒缸、盆钵、沟瓦、花盆等日用陶器。年产最高的1982年达112万件, 常年生产约10万件左右。吉水县于1959年开办阜田、丁江、白沙陶瓷厂,1970年又开办新和、螺田、枫江陶瓷厂。1981年全县生产陶瓷产品42万件、1985年生产53万件。万安县1990年韶口乡创办三家陶瓷厂,年产日用陶瓷6万件,总产值23万元,产品有水缸、酒缸、陶罐、茶壶等。
烟花鞭炮烟花鞭炮是境内的传统手工产品。各县(市)一些较大土于镇,均有从事烟花鞭炮生产的个体私营企业。万安县生产烟花爆竹有200多年历史。涧田乡优田村大多数农户生产爆竹烟花,是村民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