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491
颗粒名称: 第十二篇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34
摘要: 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合作化的基础上,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全区各乡镇陆续办起农具厂、木器社、缝衣社、砖瓦厂、小煤窑、米粉厂、挂面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以及林场、果园、养猪场、水产场等农业企业。从乡村两个层次的集体企业扩大到联户、户办个体企业,中共中央文件肯定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先后下发了《关于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区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全区乡镇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企业经济

内容

民国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农村和号镇有铁、木、蔑、泥四匠和缝衣、榨油、酿酒、土纸、棉纺织等个体手工业,少数在号镇开业,多数农忙务农,农闲务工。1953年后,随着农业合作化的推进,对手工业者进行改造,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逐步按行业组成手工业合作社。农村陆续建立铁、木、竹、建筑等生产合作社。
  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合作化的基础上,经过原人民公社社队企业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乡镇企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各社队大办工业,各手工业合作社一并转为社办企业。自此,全区各乡镇陆续办起农具厂、木器社、缝衣社、砖瓦厂、小煤窑、米粉厂、挂面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以及林场、果园、养猪场、水产场等农业企业。
  “文化大革命”初期,社队企业被视为“弃农经商”,“以钱为纲”,当作小生产者自发势力、“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社队集体企业生产受到挫折。稍后,由于城市工厂“停产闹革命”,市场上日用小商品奇缺,为了顺应市场及人民的需求,以及某些外贸出口商品的需要,社队企业逐渐有所恢复。“文化大革命”后期,强调社队企业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出口创汇服务,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方向; 并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的方针。
  1977年8月,地、县两级社队企业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全区的社队企业处于开始发展时期。1978 年,全区社队企业发展到5911个,从业人员6. 94万人,占区当年农业劳动力总数的6. 3%,完成总产值8764万元,其中社队工业产值576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419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社队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得到大力扶持。 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活跃,社队企业得到较大的发展。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原来的乡、镇行政建制。1984年,中共中央1号、4号文件下发,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 包含的范围:从乡村两个层次的集体企业扩大到联户、户办个体企业。中共中央文件肯定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多种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国家财政收入新的重要来源,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根据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先后下发了《关于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区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很快在全区形成了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四轮驱动”的态势,全区乡镇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1984年,全区乡(镇)村两级企业总收入达到1.7亿元,总产值达到1.7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180万元;联户办、户办企业总收入达到5190万元,总产值达到5238万元。
  1985年,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遵照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提出在“四轮驱动”(乡、村、联户、 户)的基础上,以发展联户办、户办企业为重点,放开手脚,推动全区乡镇企业突破性的发展。至1987年末,全区乡镇企业达4. 88万个,是1978年的& 26倍;从业人员14.6万人,是1978年的2.1倍,占全区农业劳动力的9.1 % ;完成总产值5.2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 77亿元,利税总额7058万元,以上三项分别比 1978 年年均递增 22.1% ,19.0% ,19.5%。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条例》颁布,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先后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提出全区乡镇企业要始终坚持大发展,突出大提高,着力抓效益的方针。全区乡镇企业步入快速稳定发展的时期。是年底,全区乡镇企业总数发展到6.04万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8.69万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8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4亿元,实现利税11414万元。其中吉安、吉水、泰和、安福四个县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超亿元。 1992年,中共吉安市委、市政府采取“领导班子挂点、国营大厂带动、政府部门帮助、街道二轻联营” 的有力措施,全市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居全省首位「省人民政府在吉安市召开全省现场会议,推广吉安市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
  1993年8月,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作出了《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的决定》,并在新干县召开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会议。提出了“以点带面,以区带镇,沿线布局,梯度推进,协调发展,建设若干个工业小区”的构想,要求每个县都应建设一个.有条件的县也可以建设两个工业小区。(吉水县建设了文峰、八都两个工业小区)。全区以建设工业小区的举措来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并走在全省前面。是年还进行了工业普查,对全区乡镇企业的统计、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1996年,全区乡镇企业个数达到& 2万个,从业人员25. 15万人,完成总产值49. 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 7亿元,实现利税52546万元。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颁布实施,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为加快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的步伐,由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带领各县市委书记到浙江温州、台州和江西抚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之后,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区强攻工业的既定部署中,将发展乡镇企业摆到首要位置,由各级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并先后下发了《关于实施发展乡镇企业“一号强攻行动”的决定》、《关于1998年度实施发展乡镇企业“一号强攻行动”第二战役的意见》等文件,使领导统一了思想,集中力量既抓乡镇企业小区建设,又抓乡镇企业的改革,全区乡镇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乡镇企业“一号强攻行动”中,明确要求各县市在原有工业小区的基础上,再选一块交通便利、基础较好、具有聚集功能和开发前景的地方,再建一个乡镇工业小区。并提出部门乡村搭台、外商与民营企业主唱戏的路子, 实行“基本建设”与“经营管理”相对分开。要求地直机关部门年内要帮助各县的乡村企业工业小区上一个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0万〜100万元的工业项目。至1997年底,地直机关部门单独投入或招商引资投入资金873万元,帮助小区建设工业项目36个。全区有地、县机关171个部门帮109个乡镇落实了创建新企业的任务,联合建设标准厂房122栋,引进区外能人创办工业项目49个,引进资金4555万元。 1997年底,全区乡镇企业达到& 34万个,从业人员25.96万人,占全区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8%, 完成总产值66. 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6. 9亿元,利税总额78799万元;完成增加值20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5.9%;上交国家税金2. 39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2. 2% ,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 30. 9% ;农民人均收入来自乡镇企业为424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9%。全区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个,500万〜999万元的企业50个,100万〜499万元的企业521个。2000年全市(设区市)乡镇企业个数达到66363万个,从业人员255166万人,完成总产值113.07亿元,工业产值80. 58亿元,完成增加值23.27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 88亿元,提供农民收入537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 5%,地方财政收入的40.7%,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5%。全区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 35个,500万〜999万元的企业113个,100万〜499万元的企业419个。
  全区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总量迅速增长,素质不断提高,不仅在繁荣全区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生产、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弥补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增加对农村文化福利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为全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不仅使农村经济和全区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为全区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全区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 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但是,全区乡镇企业还存在发展步伐不平衡,有的决策不准,总量偏少,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 结构不合理,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有待继续提高。表12-0-1 1997、2000年全区产值100万元以上乡镇企业个数分布情况单位:个^项目 1000万元以上 500万~ 999万元 100万~499万元县(市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2000 年合计 25 35 50 113 521 419 吉安市 11 8 15 28 61 46 井冈山市 1 1 1 6 26 28 吉安县 1 1 5 2 44 33 吉水县 4 6 5 2 44 33 峡江县 0 0 3 10 33 51 新干县 3 3 4 11 69 66 永丰县 2 4 4 12 52 12 泰和县 1 3 3 13 43 27 遂川县 2 5 3 10 55 49 万安县 0 1 1 6 28 24 安福县 0 2 1 4 45 27 永新县 0 1 5 9 21 23 第一章企业体制第一节乡(镇)办和村办企业乡(镇)办企业系指乡(镇)一级兴办的属集体性质的企业。它包括原人民公社所有的小农场、小林场、小果园、小畜牧场、小水产场、小型矿山、冶炼厂、砖瓦厂、石灰厂、食品加工厂和交通运输企业以及原属于工业部门管理,后下放给人民公社领导的农村铁器、木器、蔑器、缝纫、理发等手工业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区社队企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1980年,全区255个公社均有社办企业,共有社办企业2663家,从业人员42838人,总收入8378万元,上交税金248万元,纯利润870万元,工资总额2164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96万元。其中农业企业498家,职工6059人,总收入536 万元;工业企业1374家,职工23074人,总收入4511万元;交通运输业336家,职工4537人,总收入1107 万元;建筑业131家,职工6640人,总收入1763万元;其他企业324家,职工2528人,总收入461万元。 当年,社办企业总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公社有吉水县阜田、莲花县坊楼、吉安县高塘。
  1984年3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社办企业改为乡(镇)办企业。乡镇企业政策逐步完善,生产稳步发展,并涌现出一批经营得法、产品对路、效益增长的乡(镇)骨干企业:如1989年,永丰县北坑乡的萤石矿,年产值达40多万元,盈利1万多元;潭头乡的纺织器材厂,由12个农民工联合办厂,1年生产鞋植 1万双,半成品纱管5万只,销往江苏、浙江等地,利润1.7万元。吉水县各乡(镇)都出现了一批骨干企业,如天玉乡办的电线厂、丁江乡办的铸管厂、黄桥乡办的羽毛切分厂、文峰镇办的机砖厂、枫江乡办的塑料厂、富滩乡办的水泥厂、螺田乡办的煤矿、新和乡办的姜干厂等,这一大批骨干企业都是投资少,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1990年全区乡(镇)办企业2605个,从业人员52574人,企业总产值36638万元,上交税金1351.3万元。
  2000年末,全市(地区改设区市)有乡(镇)办企业3457家,占全f市乡镇企业总数的5.2%,从业人员60908人,占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23. 9%,增加值77613万元,占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的24.9%。 随着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有的改制为私有企业,致使乡镇企业个数日渐减少。2000年末的企业数比1999年减少9%。
  村办企业系指行政村(公社化时期为生产大队)一级创办的集体性质的企业。原队办企业大多数是林场、果园、水产场、畜禽场、碾米厂、小水电站、榨油坊、石灰厂、砖瓦厂、小煤窑等。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效率低,发展缓慢。1980年,全区有3202个大队,已办企业的大队2442个,占大队总数为75. 6% ₒ 1981年全区社队企业贯彻调整方针,对部分布局不合理、原料无来源、产品无销路的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的整顿。
  1984年,原生产大队统一改为行政村,原队办企业统一改为村办企业。1984年以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文件的精神,乡镇企业发展政策更加宽松,行政村办的各类企业有突破性发展。例如:峡江县桐林乡流源村委会,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办起木材、食品、粮油加工等14个企业,1994年全村工业产值37.21万元,实现利润9. 87万元。流源村委决定:全村农民除交公粮外,公共积累、牲畜防治、小学生学费等费用,均由村委统一负担。还规定村内考取中专、大学的学生,每人分别发给500元、2000元奖学金,给全村独生子女每月发给保健费2元。吉水县1984年一批专业村应运而生,村里统一联系采购原料,统一寻找销售路子,组织交流提高生产技术(有的是传统生产技术)。该县阜田乡窑下村70.5%的农户开窑烧砖瓦;前溪村男女老少都会编斗笠;汉前村家家户户会编渔网;水南乡店背村大部分农户搞腐竹生产。泰和县1988年全县形成专业行政村4个,专业自然村18个,从事的专业生产有运输、住宿服务、竹木加工、编斗笠、编竹床、扎竹扫帚、采石、烧石灰、编草席、培植香菇、采鸭砂等,扩大了村里农民的生产门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985年,全区有村办企业5617家,职工27072人,总收入6998万元,上交税金284万元,纯利润897 万元,工资总额164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291万元。其中农业企业468家,职工2352人,总收入 365万元;工业企业3956家,职工19329人,总收入4576万元;交通运输业474家,职工1556人,总收入 663万元;建筑企业63家,职工1446人,总收入412万元;其他企业656家,职工2389人,总收入982万元。是年,吉安市白塘乡年丰村先后办起了年丰电线厂、华丰宾馆等村办企业,总收入为118万元,成为全区第一个年总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至1992年底,吉安市有年产值超100万元的村14个,即白塘乡的年丰村、北门村、先锋村、广丰村、江子头村、高丰村、石矶头村,禾埠乡的凤凰洲村、神冈山村、岔路口村、宋家村、新丰村、新村,兴桥乡的罗塘村。
  第二节联户办和户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新中国建立前,农村中也有合伙办企业的。如民国时期莲花县高滩的硫黄厂,寒山鄱塘、荷塘竹山、 坊楼富冲、清水、冽源等地的铁厂,南岭长埠、下坊梅洲、湾溪等地的煤井,梅洲的瓷厂,南村的铸铁炉等, 大都是农村地主富农等有钱人家集资联合经营,都是手工操作,产量低、质量差。新中国建立后,这些企业有的被国家接收,加以改造,成为国营工业,有的停办。联户办企业,在农业合作化后,一度被视为资本主义倾向,受到抑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户与户之间,自愿结合,或合资入股,或联合贷款,共同办企业逐渐形成。莲花县农民谢相恒于 1982年,联合15户农民,集资1.55万元,筹建莲花县六市乡烟花材料厂,半年后效益显著,后为乡办企业所接管。1984年谢相恒又到万载等地考察烟花生产,回家后,联合22户农民集资建成莲花出口花炮厂,经济效益很好。谢相恒被吉安行署授予“农民企业家”称号。
  1984年8月,省人民政府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应以乡村集体企业为骨干,联户办、户办为重点,实行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的“四轮驱动"ₒ 1985年10月10日,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户办、联户办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大力发展户办和联户办企业。从此,联户办企业蓬勃发展。1985年,全区联户办企业有6855家,从业人员27237人,总收入5629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09万元。
  1996年,全区有联户办企业6239家,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个数的7.6%,从业人员32221人,占全区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12.8%,总产值55352万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2. 4% ₒ其中工业企业4364 个,总产值42662万元;建筑企业260个,总产值2396万元;交通运输企业1092个,总产值7765万元;商业企业383个,总产值1578万元;餐饮企业115个,总产值951万元。
  户办企业新中国建立前,全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村广大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从事副业或手工业生产, 以弥补家庭生活的不足。1989年版《莲花县志》记载:县内路口街头的打锡,湖上樊家孵鸭,三板桥桥头养鱼苗,下坊斜天钉秤,郭家里编爆竹,西潭村民做瓦,升坊磨石编织盘箕米筛,坊楼富冲编薦等,都是传统家庭副业。新中国建立初期,家庭副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合作化以后,过分强调集体化,家庭副业受到限制。20世纪60年代,莲花县委第二书记刘天锡,深入基层,进行“百户调查”,借以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发掘当地传统经济作物和手工业产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此举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文化大革命”中却把“百户调查”当作毒草批判,农民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也当作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批判和冲击。从此,农村个体企业,一直处于停顿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不断出现,不少农户冲破单一种粮、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从一种二养三加工,扩展到工业、运输、 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走发展商品生产的道路。莲花县路口乡元山村民刘水林,1984年自办纸品厂,加工水泥包装袋,当年获利7000元,以后逐渐扩大规模。1987年雇工18人,实现产值10万元,纯收入1.5 万元。全家人均收入近4000元。
  农民兴办的个体私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984年开始,户办企业列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在全区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鼓励和引导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户办企业发展迅速。是年全区有户办企业21147家,从业人员31746人,总收入4109万元,上交税金107 万元。其中.工业企业6993家,从业人员12043人,总收入1203万元,上交税金28万元,其余为商业、服务业等行业。
  2000年,全区共有户办企业60311家,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0. 8% ,从业人员154926人,占全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7%,增加值184852万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总数的57. 7%。户办企业中有工业企业18808家,增加值122209万元,占户办企业增加值的66% ;建筑业676家,增加值4323 万元;交通运输业11595家,增加值22371万元;批发零售商业22353家,增加值25973万元;旅游饮食服务业6318家,增加值9691万元。
  第三节联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乡镇企业出现了走出本乡本村的范围,创办以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投入的联营企业,使乡镇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联营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县内乡镇企业之间的联营:如1985年万安县韶口乡与泥塘村联合创办玻璃钢制品厂。
  乡镇企业与省内国有企业联营:1990年万安县观头乡东华竹木器加工厂与南昌国营企业进行资金联营,生产地板木。
  乡镇企业与外省企业联营:1991年遂川羽绒服装厂与福建厦门星集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厦门集川制衣厂;吉水县文峰镇与江苏丁北乡合资经营江门轮窑机制砖厂,日产3.5块机砖。1996年安福县乡镇企业办公室与福建客商联营建成福安实木家具厂,开发出8个家具品种系列,年生产家具1500〜2000套, 产品主要销往福建、广东等地,年产值400万元。
  乡镇企业与外资企业联营:万安枫头乡乡办企业与香港允福实业有限公司联营,由港方出资金、技术,观头乡乡办企业出场地、厂房、劳力、毛竹资源、部分流动资金办起了万福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竹筷等竹制产品;1992年遂川县乡镇企业羽绒服装厂与香港龙星行合资兴办江西星龙服装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设立分厂;1992年吉安市白塘乡乡镇企业与香港商人李嘉义合资开办奇士嘉饼业公司,生产饼干等食品,从业人员40人,年总产值150万元,上交税金3万元;吉安市二轻集体企业塑料二厂与香港添发塑胶贸易有限公司合办江西联华塑胶有限公司,从业人员14人;井冈山乡镇企业与外资合办大地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红薯粉丝。
  第四节乡镇企业工业小区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工业小区,并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既可节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节约土地,美化环境和降低治理污染费用,又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工业小区创造的优越环境,不仅有助于增强对外部资金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而且带动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小区形成的集中优势,也为各级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和指导,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性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993以来,全区已陆续建成14个乡镇工业小区,各有特色。大致分为四种模式: 一是新干县金川模式。即沿路兴区、两翼推进、梯度发展。把小区规划在京九铁路和105国道两侧,逐步建设工业小区,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有利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降低了成本,更好地占领市场。1995年,金川小区建成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产值百万元以上的80余家。小区内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峡江的水边镇、遂川的泉江镇的工业小区,均属这种类型。
  二是泰和县文田模式。文田镇所在地,1991年前还是一片荒山,把兴建镇政府和兴建工业小区纳入统一规划,仅用3年时间,小区内已兴建工业企业37家。工业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起,建成了商饮服务企业28家,一个新型的小城镇已初步形成。吉安县的敦厚工业小区、永丰县的恩江工业小区均属这种类型。
  三是吉水县文峰模式。即依托县城建小区。新建与改造并举,因陋就简,用旧厂房创新业。充分利用城区贴近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有的企业闲置厂房、仓库较多的便利条件,采取租赁、承包厂房办企业,或新建一批为大厂拾遗补缺、配套服务的小企业。1995年在文峰小区内新上项目77个,仅固定资产投资就比新建厂房节约上千万元。永新县的禾川镇、安福县的平都镇工业小区,都属这种类型。
  四是吉安市梅林工业小区模式。梅林工业小区位于吉安河东开发区北面,毗临105国道、吉安火车站和赣江,交通十分便利。小区远离市、乡政府,成立了乡镇工业小区办公室。小区规划面积20. 33公顷。1997年吉安市投资2300万元,第一期工程建成占地面积12600平方米的7栋标准厂房,另外兴建3 幢简易厂房以满足客商需求,并相应配套建成一个占地150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吃住娱乐的物业管理中心,为入户企业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小区实现了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话、路平)和绿化美化。工业小区管理办公室,为客商提供起草文件、修订合同、办理证照等一条龙服务,客商只要进一次门槛,便可办完全部事宜。由于小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和优良环境,吸引一大批客商前来落户。到1999年底,在小区内落户的企业总产值为2000多万元,小区项目落实率为100% ₒ吉安市在乡镇工业小区的项目选择上,坚持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为目标,引导小区内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形成特色区域经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建成科技型小区。同时,努力发挥小区辐射功能带动全市整个乡镇企业的发展。
  第二章体制改革 1980年以前,全区社队企业分别由公社、大队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核算,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服从社队行政领导决策安排,政企不分。企业管理上照搬国营企业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生产计划由上级下达,但原材料自找(国营企业有计划供应),产品自销,利润全部上交,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权,影响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第一节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1年以后,社、队企业着力解决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处理好企业和政府、职工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大力推行社、队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1982年春,全区社队企业在定人员、 定产量、定产值、定成本、定利润、超奖欠赔,即“五定一奖赔”的基础上,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形式有个人承包(多为厂长承包,或经考核审定的个人),集体承包(在本厂招贤合伙承包)。
  个人承包责任制大多为原任厂长承包或招标承包。如峡江县砚溪造纸厂,1981年实行了岗位责任制,职工多劳多得,按成品计酬。1988年12月经乡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及厂长经营承包责任制相结合。企业承包期为3年,厂长承包期内的目标包括产值、产量、质量、利润、职工收入、管理费、厂长的权利和义务及奖罚条款等。合同中对主要指标作了具体的递增规定;1989年产值为76. 5万元, 1990年比上年递增25% ,为95. 6万元,1991年比上年递增10% ,为105万元。利润1989年为8万元, 1990年为10万元,1991年为11万元。每年按销售收入的1%向乡人民政府交纳管理费。总目标确定后,为更有效的履行厂长任期的职责,经营承包的厂长与县、乡政府有关领导在承包合同上签字,之后交由厂长承包经营。厂长实行企业向政府承包后,厂内又实行车间向企业承包,班组向车间承包,个人向班组承包的层层承包责任制。同时把全厂各项经济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个人。变一人承包为全员承包,形成权利层层有,责任层层负,风险层层担,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管理机制。承包后,经营起了很大变化,生产迅速发展,大家都说:“一包就灵”。
  招贤合伙承包责任制峡江县水边镇碳酸钙厂,1982年亏损0.7万元,企业难以维持。1983年3月,水边公社张榜招贤,由厂里4名有经验、会管理、肯实干的干部职工合伙中标承包。1983年3月经过整顿、分工、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后,到年底仅9个月时间,就生产轻质碳酸钙1425吨,产品质量达到省优产品的水平,当年创纯利润3万元。使企业由走下坡路转变到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二节多种形式的转机改制乡、村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后,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有的承包者不兑现合同,赚钱归自己,亏损归集体;有的承包者搞短期行为,不投入、吃设备、拼消耗、掠夺式生产,使企业逐渐失去再生产能力。为了解决企业承包中存在的问题,1990年中共吉安地委和吉安行署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力推行乡、村企业的转机改制,资产重组,陆续推出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先后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意见》、《关于积极抓好股份合作制等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994年 7月,全区抽调5000多名干部,集中3个月时间在各县(市)乡、村企业蹲点,普遍推行股份合作制,使全区乡、村企业股份制改革处于全省前列。如吉安市首先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乡镇企业局、体改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企业转换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具体实施企业的转机改制工作。其次,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重点改制企业,由市里六套领导班子分工,一名成员“四定挂点”(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奖罚),年终考核兑现。再次,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乡镇干部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到各个企业,则因地制宜,一厂一策,有针对性的制订改制方案,如: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兼并等。至1999年底,吉安市273家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48家,租赁的206家,拍卖的18家,其他形式的1家。改制面达97. 2% ,共盘活企业资产 7962. 8 万元。
  股份合作制吉安市1998年选定天玉乡第二变压器厂为改制试点单位。该厂于1993年由市电机厂与天玉镇政府分别出资44. 26万元、66.4万元共同筹建,1994年4月正式投产。该厂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6.7万元,有3栋标准厂房和有关的机械设备,主要生产S7,S8系列节能变压器。开始两年产品还有销路?后因市场大环境疲软,竞争激烈,加之企业体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企业亏损严重。 1998年4月由市乡镇企业局牵头,双方股东正式签订合同,由市电机厂单方买断天玉乡政府股权,再将企业股金量化到职工个人,职工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实行股份合作制。改制后,产权明晰,责权明确, 上下同心协力,企业面貌一新。1999年实现产值778万元,上交税金7. 2万元。
  乡镇企业在转换为股份合作制的具体操作中,各县还有些不同的做法:如泰和县朝冠乡乡办供销公司,1984年创办时即实行带资入股,按股分红,公司效益与职工的收益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责任和事业心。营业额由1984年的5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52万元;利税由1984年的0. 2万元,上升到1988年的2.56万元。莲花县高洲乡1984年对全乡乡办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将乡办企业有效固定资产的30% ,按全乡人数作价配股,发给股金证,享受企业利润分红,并从全乡1万多名股东中,民主推选134名股东代表,组成股东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改变乡办企业官办的性质,增强全乡群众和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思想,企业面貌明显改观。安福县洲湖镇电器厂,1998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将250万元净资产全部量化到职工个人,其中厂长黄长枝量化资产的20% ,经大家讨论政府批准,企业改名为长枝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更加严密有序,不断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很好,当年上交国家税金36万元。
  租赁经营有些乡、村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长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对一些闲置资产,实行部分出租或整体出租,以有偿形式租给个人或法人经营。吉安市根据该市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多且乡镇集体经营管理差,竞争力弱的状况,果断实行了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该市河东镇一砖厂,原准备以每年6 万元承包经营,却无人问津,后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经营,却签订了一份租赁期4年,租赁金47万元的租赁合同。遂川县新江乡8个乡办企业,全部租赁给外地个体户经营,一举扭转了乡办企业亏损40万元的局面,当年收租金24万元。万安县纺纱厂,1998年6月实行租赁经营后,日产量比以往提高4 ~5锭, 在当时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每月平均实现利税2万多元。吉安县新号麻纺厂停产多年,累计亏损 400多万元,1998年初,将1个车间以年租金4万元的价格租给私人经营。生产重新启动后,月销售收入都在150万元以上,每条麻袋的成本也降低了 1.1元。生产形势很好。
  拍卖 1996年,吉安地委和行署审时度势,对一些已经停产或长期亏损经营的企业,果断提出了实行拍卖的举措,不能全卖的也可部分拍卖,以此进一步盘活企业资产,增强企业的活力。新干县金川镇玻璃厂, 由于经营不善,已累计负债405万元。1998年9月以31万元出售给私人经营。到年底,仅3个月上交税金就比上年增长了 50%。吉水县金滩乡麻塑编织厂由原厂长以48万元买断,实现年产值400万元, 利税30万元。安福县平都镇塑编厂已停产多年,1998年以50万元卖给本厂职工经营。改制后重新启动生产,3个月就上交税金18万元。
  到1998年底,全区乡镇企业改制3548户,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588户,股金总额1.96亿元;租赁企业2520户;拍卖企业218户,拍卖成交金额3020万元;其他改制企业222户。通过改制累计盘活存量资金2.8亿元。
  第三章行业门类第一节工业 1950年开始,区内围绕农业办工业,开发当地资源,兴办中小农具、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烟花爆竹、 建筑材料、挖煤采矿等小型企业。到1979年,全区社队两级工业企业有3728家,职工38240人,总收入 5908万元。分别占社队企业个数、人数、总收入的57%, 55%, 5 & 4%。工业产值结构中,轻工业占 54%,重工业占46%。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30% ,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占70% ;重工业产值中採掘工业占33%,原料工业占21%,制造工业占46% ₒ 1980年以后,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全区乡镇工业初步建成有采矿、机械、电子、电力、建材、造纸、皮革、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化学等多门类的工业企业。
  2000年,全区乡镇工业企业23036家,职工139804人,增加值232710万元,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 72.6%;其中户办、联户办企业18808家,增加值122209万元,分别占乡镇工业企业个数,增加值的 81.6% ,52. 5% ₀ 采掘业乡镇企业的采掘业,主要有煤炭、铁、磚及非金属矿等,其中煤炭和砂石开采业个数多、产值大,是全区采掘业的主要门类。
  煤矿全区煤炭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吉安、安福、莲花、吉水、永丰等县,万安、泰和、峡江等县也有零星分布。靠近煤产区的乡、村、户办小煤窑星罗棋布。如安福县1982年全县建有煤窑130个。连村乡新背村建有煤窑19个,从业人员240人,人均采煤收入480元。1996年,该县有煤窑158个,年产煤30万吨。莲花县除个别乡外,全县有16个乡均有乡办煤窑,1987年乡村两级办煤窑65个,年产煤28万吨,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左右。吉水县1985年有乡办煤窑4个,村办煤窑6个,从业人员504人, 全年煤产量82200吨,另外还有户办、联户办小煤窑。万安县1990年乡镇企业产原煤8000吨。
  1979年,全区有小煤窑103个,职工3556人,总产值609万元,生产原煤36.9万吨。1983年6月省人民政府颁发《发展小煤矿的暂行规定》,要求进行以生产整顿、安全整顿、经营整顿为中心,开展消灭独眼井和自然通风、明火照明、明火放炮、明闸刀开关等小煤窑的清理整顿工作。关闭无证开采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以后,又进行过多次整顿,至1990年,全区年产3万吨以上,9万吨以下的乡镇煤矿2处(均在莲花县),年产3万吨以下的乡镇煤矿185处,年产煤69. 12万吨。到2000年,经过整顿后,全区有乡、村两级煤窑55家,职工2215人,工业产值5847万元,增加值1705万元,生产原煤52万吨。村以下户办、联户办煤窑产原煤21万吨。
  鹄矿1974年,安福县县办长源头铸矿移交给大布公社管理,1976年产铸砂28. 6吨。1984年浒坑、泰山、章庄3个乡和万源、五楼2个村,先后办起了鸭矿。1987年,全县建有乡村办小磚矿12个,从业人员1433人,年产量729.01吨,产值737.42万元。其中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有大布、钱山、泰山、浒坑4个乡(镇)办及长源、万源、瓦楼三个村办的钩矿。其中规模较大的为浒坑镇办的钩矿,1987年有职工258人,产值139.77万元,实现利润10.4万元,上交税金3.9万元。1996年,全县有乡镇铸矿17个, 年产量2000吨。泰和小龙镇、中龙乡组成采矿队,1988年产钩精矿635.99吨。此外,莲花县坪里乡和万安县桂江乡均有小型钩矿,产量不多。
  铁矿区内在有铁矿石蕴藏的县乡,大多有开采铁矿的乡村企业。如莲花县荷塘乡的九曲山,三板桥的株岭均办有铁矿。永丰县赤谷公社于1979年开采猛铁矿,1981年有职工13人,年产矿石17410 吨,获利润5.18万元。至2000年底,全区开采铁矿的乡镇企业有7家。
  砂石区内从事砂石开采企业较多,分布面广。1985年全区乡、村企业共生产花岗石7340立方米,石英石600吨。2000年全区乡、村两级有开采砂石企业102家,职工2050人,生产石灰石50吨,花岗石 157000立方米,石英石1650吨,实现产值10958万元。另有村以下户办、联户办企业生产石灰石73吨,花岗石717000立方米,石英石1960吨。临近江河的农民则以开采河沙为副业。1985年,全区乡镇企业共生产河沙267万吨,石子160万吨。2000年全区有采挖河沙的乡镇集体企业31个。个体、私营企业160个, 共有从业人员2380人,年产河沙、石子23& 07万吨,年总产值2270.62万元,上交税金242.24万元。
  电力工业区内水力资源丰富,山区的许多小河,河水落差较大,适宜利用小型水力发电机组发电。乡、村发电机组稍大一点的,多为自办公助,村以下为微型电机,造价很低,大部为户或联户自办,自管自用。这些众多的小水电站,解决了部分分散山区农村及农户家庭的照明用电及部分农产品加工用电。
  莲花县1951年,红军老战士朱家胜捐资500元,在家乡寒山建起家庭电站。1957年红军老战士甘祖昌回乡后,带领家乡人民兴办水利电力事业,全县小水电站得到很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先后建起了坊楼江山、神泉苏岗岭、路口石门山、高洲南岸、闪石、升坊等电站28座。1981年全县队办的小水电站发展到101座,装机容量2878千瓦。到1985年,全县小水电站投资额达429.2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60 万元,银行贷款44. 3万元,乡办企业投资81.15万元,集体经济投资60. 7万元,个人投资0. 3万元,劳务投工562725天,折合金额83.77万元。到1987年,全县有乡办电站12座,装机容量1664千瓦;村办电站126座,装机容量1208千瓦;户办电站9座,装机容量17千瓦。全县年发电总量为327万千瓦时。
  永新县1954年冬,龙田乡沐江村建成全县第一座小水电站,系用木质轮机带动6千瓦的发电机。 1970〜1980年,全县兴起办小水电站热潮,10年中兴建小水电站62座,装机容量3533千瓦。到1985 年,全县建成小水电站80座,装机容量3950千瓦,发电量达4493万千瓦时,全县60%的农户用上了电。
  万安县1958年10月,第一座社办电站在炎IJ溪落成,装机容量16千瓦,供应600户农户照明用电。 I960年推广沼气发电,办成电站的有棉津公社中洲大队装机容量6.2千瓦,百嘉公社装机容量20千瓦,窑头养猪场装机容量6.3千瓦。70年代末山区推广微型发电机组,采取民办公助,集体办电,1978年棉津公社第30生产队安装3千瓦发电机组,随后,李家园、下富岭、罗溪村、东坪村、田村、中洲村都先后安装了微型发电机组,解决了山区分散村民用电问题。同时,个体户也有办电的= 1978年冬,沙坪公社外龙村村民刘鸿彬个人投资兴办黄塘水电站,安装0.8千瓦微型发电机组1台;1983年冬,棉津公社双坑11 队村民、个体汽车司机吕功名个人投资办双坑水电站,安装0.8千瓦微型发电机组1台。
  安福县农村小水电站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1987年,全县有乡办小水电站5个,村办小水电站23个,年发电量134.4万千瓦时,产值36.1万元。1990年1月建成的车田水电站是全县最大的乡镇水电站,装机容量374千瓦,年发电量210万千瓦时,电站有职工36人,电站利用水面养鱼,建有果园、养猪场等副业创收10多万元。
  宁冈县1986年10月,柏露乡湖广基村村民范花桂投资406元,安装1台0.6千瓦的微型水轮发电机组。到1987年,这个村共安装了 16台容量0.35〜1.5千瓦不等的微型水轮发电机组,有37户村民用上了电。
  1990年全区乡镇小水电站发电3938万度,到2000年,全区乡镇小水电站发电5888万千瓦时,其中乡村集体电站发电4493万千瓦时,村以下户办、联户办电站发电1395万千瓦时。
  五金机械业和铸造业五金机械乡镇企业机械制造业是在乡镇农具厂、农机厂、小五金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各县只有以手工业生产的小农具、生活用具的铁工厂。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县、乡都成立了农具修配厂,从事农机具的制造和修理工作。1979年,全区社办工业企业生产铁制农具133万件,农机具配件21万件;2000年全区乡镇工业生产中小农具178万件,农机具配件44万件。
  1980年以后,社队农机厂技术设备逐步提高,机械产品也提高了档次,如莲花县坊楼和高洲两个公社农机厂,从1980年开始试制减速机、脱粒机、喷雾器、水泵和矿车,其中减速机和水泵在地区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上展出,获得好评。1989年,吉安市北门街道办事处兴办赣中汽车配件厂。该厂是全省唯一生产汽车十字轴的专业厂,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年生产能力达30万套,为江铃集团配套免检产品,1992 年产值119.47万元,上交税金4.99万元。:1991年北门街道办事处又兴办汽车同步器厂。该厂也是全省唯一生产汽车同步器的专业工厂,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年生产能力达5万套。1992年吉安市倡导由国营大厂帮助带动乡镇企业建设小厂。禾埠乡农机厂与市国营吉安机床厂合资办股份制吉安市第二机床厂。主要产品有MXZ40磨铳钻床、XZ20铳钻床、MXZ125磨铳钻镇机床等。产品特点为一机多用,质优价廉,深受各地乡镇企业小厂欢迎。1992年该厂有职工118人,固定资产158万元,产值100万元,上交税金1.9万元。白塘乡五里村委员会创建了股份制吉安东风汽车变速箱厂,主要为东风汽车厂生产配套件,厂里有4名高级技师和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在全国建立了近200家销售网点,产品销售面十分广阔,1999年创产值417万元,实现利税5万元。
  铸造吉水县大部分乡镇有锅炉厂,其中规模稍大且生产正常的有阜田、八都、丁江、双村、醪桥、水南、文峰、乌江等乡镇的铸造厂;村办铸造厂有富滩乡的施家边、古富、古塘、作埠、固山等村,邱陂乡的金城村,文峰镇的来山村。乡、村办的铸造厂中,从业人员最多的24人,最少的4人。铸造师傅大部分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请来的。主要产品有铁锅、钢球、犁头、犁壁等,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广州、广西.、 贵州、内蒙古等地。莲花县湖上乡南村铸锅厂和花塘铸锅厂,均有几十年的历史,所产的铁锅、鼎罐及犁头、犁壁等除在本县销售外,还在永新、安福等县畅销。1982年花塘铸锅厂采用汽压铸锅新工艺,产品质量和工效有了很大提高,年产铁锅13000 口。
  电子电器业吉安市为全省电子产品的重要产地,乡镇企业在国营电子行业大厂的帮助带动下,也乘势发展电子电器行业,生产电子元器件。该市白塘乡年丰村在国营无线电线材厂(后为电线电缆总厂)的帮助下,于1979年5月创建年丰电线厂。企业有职工48人,固定资产150万元,各种专业设备150多台,经国家机械工业部批准为定点生产电线电缆专业厂,评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该厂拥有各种专业生产设备140 余台,产品含6大类,200余种型号,年生产电线能力达30000千米,产品有的为军工企业配套产品,有的为专业汽车厂家配套产品,除在本省销售外,还销往湖南、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安福县洲湖镇1985年4月在原公社农机修配厂的基础上,创办安福电器厂,聘请电器专业技术人员,转产低压电力计量箱。企业有专用生产设备35台,职工92人,固定资产原值480万元。企业先后与国内1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60多位技术顾问,相继研制仿制CT低压电力计量箱、AD 计限电集装箱、HB节电暖脚炉、塑料光导显示屏、PZ20.30型系列模数化终站电器、家用限电器、微型手动剪板机等产品。吉安市天玉乡1992年在赣新电视机厂的帮助下,创办赣昌电子元件厂,主要产品有电视机金属支架、屏蔽罩、喇叭网罩等,均是赣新电视机厂配套产品,为赣新厂所包销。1994年创办的同鑫电子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厂址创办时在吉安市长塘镇,1998年迁吉安市河东梅林工业小区。该厂重视提高科技含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制并仿制生产各种小型超薄型系列内磁式扬声器,教学系列头戴耳机传声器,送、受话器,电线电缆等4个系列,30个规格和品种的产品。该厂产品质优价廉,并重视售后服务工作,赢得国内外用户好评。1999年创产值505万元,实现利税19.3万元。
  建材工业区内农村普遍建有砖瓦窑、石灰窑,生产农村建房所需的建筑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推广使用水泥、钢筋为建房材料。青瓦、石灰的需要量相对减少。1979年,全区社队建材工业有719家,职工 8239人,工业产值1375万元。
  水泥1973年莲花县坊楼公社始建全区第一个社队水泥厂。1983年有职工66人,年产水泥2119 吨;该县1978年又兴建高洲公社水泥厂,当年产水泥471吨。吉水县八都公社1979年创办水泥厂,由于质量不过关,销路困难,于1983年停办;富滩公社于1983年创办水泥厂,生产水泥标号有225,275,325, 425四种,产品销往县内及吉安、新干等地,1985年全厂有职工108人,固定资产100万元,年产水泥 4015吨,总产值45万元。1979年,全区社队水泥厂有3家,职工306人,总产值38万元,生产水泥5464 吨。经过多年的调整提高,水泥生产厂家的规模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全区乡镇集体水泥企业有4家,产值1755万元,年产水泥46万吨。
  石灰烧制石灰,遍及全区乡村。据吉水县统计,全县有8个乡镇和20个村办了石灰窑。其中除阜田镇于1975年改建了二座立式窑,富滩乡于1981年改建了一座自动窑外,其余都是用土窑烧制。永新县石桥乡梅田生产的“梅灰”,很有声誉,质地洁白细腻,黏性特强,历来在县内外畅销不衰。1979年, 全区共生产石灰11.6万吨;2000年全区石灰产量为84万吨。
  砖瓦过去,农村用柴草为燃料,用土窑烧制“青砖白瓦”。后来为保护森林资源,改用煤炭烧制红砖。烧窑工艺也改用立窑和轮窑。吉水县14个乡镇办了砖瓦厂,村办砖瓦厂也不少,尤以阜田、盘谷、 葛山等乡最多,几乎村村都办砖瓦厂。其中除文峰镇与外省合办一座日产3. 5万块机砖的12门轮窑外, 其余均为土窑。莲花县的琴水乡望山村、下坊乡西潭村、良坊乡岐下村,是3个烧制砖瓦专业村,所生产的白瓦,每年都有数百万片,除销往区内的永新、安福等地外,还远销湖南茶陵等地。1984年琴亭镇西边村砖瓦厂、下坊乡砖瓦厂相继引进了制砖机生产机制砖。1990年以后,福建等外地客商投资兴建轮窑厂生产的红砖,虽然质量稍逊于土窑生产的青砖,但产量大增,成本降低。1979年,全区社队砖瓦厂生产砖 287206万块,生产瓦22071万片;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共生产砖287206万块,瓦69765万片。乡村集体砖瓦厂293家,职工7853人,工业产值28548万元,增加值8562万元。
  胶合板1980年遂川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与衙前公社联合创办衙前胶合板厂。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该厂投入资金51.52万元,营造木材林3500亩,毛竹林8000亩。企业有人造板生产线二条,胶水生产车间一个,主要产品有“秀州”牌I、II类胶合板、复塑高强竹帘胶合版等8个品种。其中口类针叶材胶合板,1990年、1991年分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复塑高强竹帘胶合板于1994年获全国乡镇企业成果及新技术产品展销会金奖。该厂1994年有职工1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固定资产原值815万元,生产胶合板4563立方米,完成产值(现价)2348万元,税利268万元。企业于1987年为省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大发展先进集体,1990年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1992年分别获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供销集体、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称号。1997年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易名为遂川县秀州股份有限公司。安福县浒坑镇于1979年利用本地产的枫萝木为主要原料,创办浒坑胶合板厂,1980年试产血胶板,成为市场抢手货。以后经过扩建年生产胶合板达1500立方米。吉安市乡镇企业宝庆人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高强度竹胶合板。产品具有耐压、强度高、重量轻、幅面大、韧性好、耐火耐磨能力强、导热系数小、不易变形、易脱模等特性。产品有高强度双面覆膜竹胶合板、高强度单面覆膜竹胶合板、高强度木面覆膜竹芯胶合板、素面竹胶合板模板4大系列产品,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建筑材料, 用于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等建筑模板,也适用于作车、船舱底板及其他包装箱板。产品获得2000年ZOS400质量管理认证。年产量2000立方米,远销南昌、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
  水泥预制构件区内水泥制品有:水泥预制板、低压电杆、通讯电杆、地下涵管、道板、房屋构件等品种。有的乡镇建筑队,自制水泥预制件。如莲花县琴水、花塘等乡建筑队,于1980年后附设水泥预制车间,制作各种施工中需要的预制构件。三板桥乡于1985年办起了水泥纤维厂,利用本乡生产的玻璃纤维,生产玻璃丝水泥瓦,深受群众欢迎。至2000年,全区乡镇水泥预制构件厂有8家,职工98人,工业产值212万元,增加值57万元,生产水泥预制构件308万立方米,村以下个体企业生产10万立方米。
  食品、饲料工业乡镇食品工业是在农村四坊(碾坊、油坊、粉坊、豆腐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9年,全区有社队食品加工企业1402家,职工5024人,产值662万元。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生产。2000年,全区有乡、村食品工业企业 928家,职工4603人,产值35434万元,占乡、村两级工业产值的16.5%。
  粮食加工过去,区内农村粮食加工主要是各家各户用土碧、木碧、石碓、石碾等落后工具为自己加工口粮。后来发展为小机器碾米,也只是为农户加工口粮。生产商品粮的很少。1979年以后,江西省逐步放开粮食市场,村办、户办、联户办粮食加工企业迅速发展。1987年,安福县乡(镇)村粮食加工企业 188家,从业人员303人,产值62.79万元。1985年,吉水县有碾米机1735台,其中乡办24台,村组街道办1703台,个体办8台。1994年7月,该县八都镇22户个体粮食加工企业,联合组建成八都粮油集团公司,年加工大米12万吨。2000年,该公司创产值22276万元,实现利税668万元,上交税金68万元, 产品除供应本地区外,还销往浙江、广东、福建、深圳等地。2000年全区有乡村两级粮食加工企业1203 家,加工粮食46万吨,村以下个体企业加工粮食141万吨。
  油料加工过去,区内农村油料加工使用土榨。1963年安福县江南公社十里大队创办全县第一个机械榨油厂,至1987年全县乡镇机械榨油厂已有60家,从业人员205人,年加工油脂549吨,产值 121.62万元,利润23万元。吉水县1985年有乡办榨油厂17个,其中使用机械的13个;村办榨油厂149 个,其中使用机械的94个。吉安市高峯小磨麻油厂,年产麻油250吨,产品以其味香宜人,色泽透亮,深受消费者欢迎,除在本地区销售外,还远销至浙江、广东、上海等地。1998年获省消费者协会向广大消费者推荐产品称号。2000年全区有乡村两级油料加工企业226家,职工856人,产值2782万元,产品主要以生产菜籽油、茶油、花生油为主。
  酿酒区内农村大部分农民及城区少部分居民,向来有利用糯米酿制黄酒(又名冬酒、水酒)、白酒的习惯,自酿自饮。改革开放后,有的乡镇、村组和农户开始兴办小型酒厂,酿酒销售。吉安县固江镇固子酒厂利用野生药用植物固子(又名固芷)和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固子酒,具有补肾壮阳、延年益寿之功能,深受群众喜爱。年产500余吨,除在县内销售外,并有部分产品外销。2000年,全区有乡村两级酿酒厂18家,生产各种饮料酒11203吨,产值593万元。
  糕点、罐头、奶制品、豆制品过去农村坏镇糕点作坊甚多,生产传统的土制糕点。随着市场开放,广东等地的糕点大量进入农村市场,老式糕点作坊陆续停产。代之而起的是外地前来投资办厂的糕点企业。2000年,全区有乡村糕点制造厂家10个,职工252人,产值2918万元。乡村罐头食品,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井冈山市和遂川、安福等县,依靠当地盛产竹笋的资源优势,办起竹笋等食品罐头厂, 生产为观光旅游的特色产品,部分外销南昌、上海等地。2000年,全区有乡村罐头食品厂14家,年生产罐头3204吨,职工311人,创产值1186万元。奶制品生产也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兴起的。吉安市建民公司生产的“牛牛”牌鲜奶、酸奶、奶粉、鲜奶雪糕系列产品,年产量1800吨。1999年获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新产品金奖。2000年全区有乡镇奶制品企业3家,职工63人,产值93万元。豆制品企业主要是豆腐作坊,遍及全区农村各地。少量的酱油、豆豉、腐竹、豆腐乳等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城镇和郊区。
  腌腊制品有名的安福火腿及遂川板鸭,开始都是由乡镇企业及个体户生产的。以后才有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及个体企业“三管齐下”。吉安市通和食品厂生产的“灯影”牌牛肉干系列,“铁拐李” 牌凤翅系列,麻辣豆干等产品,深得群众喜爱,除畅销本地区外,还销往九江、南昌等地。其中“灯影”牌牛肉干年产量10吨。1999年荣获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饲料加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安福县1983年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饲养牲畜业大发展,饲料需求量增大。1985年全县建立饲料加工厂13个(乡办11个,村办2个)生产配合饲料182. 8万斤,混合饲料632.2万斤。万安县农村小型饲料厂较多,仅百嘉乡就有3个村办了饲料加工厂,1990年产值9.9万元。随着外地饲料的大量涌入,本地区饲料加工业相对紧缩。2000年, 全区乡村饲料厂有12家,职工163人,产值3480万元。
  造纸工业峡江、永丰、遂川、万安、莲花、安福、永新等县,民间传统造纸业,历史悠久,手工生产的毛边纸、土纸质量上乘,产品除供应省内市场外,还曾远销广东、东南亚等地。
  峡江县在民国时期,马埠、水边、罗田、金江等地有部分农民以稻草为原料,采用碓樁、锅煮、摊晒等土法制造土纸,俗称火纸、毛纸,多为妇女剪鞋样和杂货店包装商品用。该县砚溪乡于1980年创办了乡办造纸厂,主产黄板纸。1983年增购了烘干机,改日晒为烘干,年生产能力为1200吨,1990年全厂有职工106人,固定资产55. 88万元,产值96.54万元。马埠乡于1988年创办马埠造纸厂,至1990年产黄板纸142.1吨,产值30.2万元,企业亏损2万元。
  永丰县在民国时期很多乡村有传统的造纸工艺。新中国建立后县里由于创办了两家规模稍大的国营造纸厂(国营永丰县中村造纸厂及国营永丰县造纸厂),私营个体造纸棚锐减。后来国营厂管理不善, 产量大减,1985年永丰县中村造纸厂撤销。1980年后,永丰县列为老区重点县,通过国家对老区的经济扶持,中村、上溪、石马、北坑等乡村的造纸专业户、专业村大量涌现,也逐步实现了机械、半机械化作业, 毛边纸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2000年,全县生产毛边纸2150吨,产值7000万元。
  万安县有的农村以造纸为传统副业,历史上曾长期出口外销。1987年沙坪造纸厂建立,既发掘传统造纸技术,又引进半机械化生产,纸张产量大增。至1990年,全县较大型的乡镇造纸企业有沙坪造纸厂、枫林造纸厂、万安县第二造纸厂(属韶口乡)、邹江造纸厂。棉津乡的户办、联户办造纸企业遍及乡里,该乡双坑村有60%以上的农户从事土纸生产。1990年全县造纸业总产值为39. 4万元,生产土纸 308吨,卫生纸、机板纸210吨(其中有B级高级皱纹卫生纸)。
  莲花县造纸业也很发达,以神泉、荷塘两个乡的造纸厂较大。神泉造纸厂建于1970年,生产毛边纸和有色纸。至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32万元,职工40多人,年产机制纸229吨。荷塘造纸厂建于1980 年,1985年改制由个人租赁经营,年产纸60吨。另神泉、荷塘、高洲、内石等乡均有村办造纸厂及个体户小作坊,主要产品是手工毛边纸。
  安福县章庄公社1974年在县土产公司扶持下,投资创建了全县第一个社办造纸厂。至1987年全县创办乡镇造纸厂4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1个),职工116人,年产土纸818.2吨,产值94. 56万元。其中章庄公社造纸厂规模较大,有职工42人,固定资产32万元,年产土纸8961担,产值41.9万元,利润1.8万元。该造纸厂曾两次评为省、地先进乡镇企业。所产土纸先后三次评为全省优质产品。
  永新县三湾公社于1978年以松木为原料兴办机械化造纸厂,年产牛皮包装纸800吨。1994年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共同研制用桑树枝生产白卡纸成功,年产量5000吨。
  至2000年,全区乡镇造纸企业及纸制品厂共49家,年产机制纸及纸板6898吨,土纸4710吨,产值 6304万元。
  化学工业全区乡镇的化学工业起步较晚。70年代,主要是生产以松香为原料的化工产品。20世纪80年代, 化学制剂、油漆涂料、塑料等产品才逐步开始生产。
  吉安县东固化工厂,属东固镇的镇办企业。1976年6月建厂,有职工49人,年产值230. 4万元,年产松香、松节油约500吨左右。1985年,投资268万元扩建,与12个村联合营造松树林8000亩。1994 年自筹资金16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扩建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松香、松节油高炉,当年生产松香1432 吨,松节油220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加拿大等5个国家,销售收入627万元,税利78. 4万元,创外汇 80万美元。1990年评为江西省一级乡镇企业,1993年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遂川县新江化工厂,属遂川县新江乡乡办企业,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生产聚烯树脂、松香、松节油等。1994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9年由私人买断,生产正常。2000年该厂实现产值600万元,利润34万元,上交税金26万元。
  新干县七琴乡于1978年在窑岭背建七琴磷肥厂,1979年投产,年产磷肥140吨,产值4. 72万元。 新干县冶炼化工厂,建于1983年,原名新干荷浦化工厂,属荷浦乡的乡办企业,生产氯化锌。1991年9 月引进精镭锌冶炼技术,改名新干冶炼化工厂。时有职工78人,固定资产原值238.5万元。1992年1 月精锚锌通过省冶金厅、省经委、省乡镇企业局联合产品鉴定,认定该产品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家 GB470-83技术标准。1994年6月企业投资80万元建起锌压廷生产线,形成粗锌、精锌、锌片及锌粒一条龙生产。当年生产精锌2102吨,实现产值1891.8万元,税利31.2万元,创汇30多万美元。产品除销往国内市场外,并出口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韩国漆国、马来西亚等国及香港地区。1994年被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评为省乡镇企业百颗星之一。
  万安县窑头乡于1977年创办刻溪化工厂,生产303型糖用活性炭,1979年生产氧化铁红粉,1986年开发塑料再生粒新品种,1989年生产ZR—柴油添加剂专利产品。该产品于1990年经省级鉴定,认定为江西省优秀节能产品。是年生产柴油添加剂63.08吨,纯利润12.5万元。全厂职工41人,固定资产 2& 4万元。
  峡江县水边镇碳酸钙厂,1982年亏损0.7万元。1983年,进行改制,张榜招贤,由厂里4名有经验、 会管理、肯实干的干部职工合伙中标,企业面貌一新。当年生产轻质碳酸钙1425吨,除上交税收外,创利润3万元。
  莲花县六市乡建有化工、油漆、涂料厂各1家。该乡生产的调和漆曾参加省乡镇企业展览会,获得好评,化工厂生产的硝酸钾,年产60吨,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
  吉安市华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梦倩牌钢化涂料、乳胶漆、水泥漆。产品经国家涂料质量鉴定中心检验为合格产品(NOTW99087W1),其中梦倩钢化涂料系列有多彩夜光瓷、高光瓷、亚光瓷等品种, 是利用新科技研制出的仿瓷涂料的换代产品,具有外观典雅、手感滑润、质地似瓷,易擦洗、无毒无味、阻燃、抗高低温等特性,适用于室内装修。梦倩乳胶漆、梦倩水泥漆是选用优质进口原料,引进美国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较强的遮盖力,防霉、抗菌、耐碱、耐擦、易洗等特点,并可根据不同情趣调入各种色料, 展现丰富的色彩。
  吉水县金滩乡于1979年创办玻璃纤维厂,有职工24人,主要生产塑料编织袋。枫江乡于1979年创办西沙埠塑料厂,主要生产160型塑料喷雾器和食品包装袋,1989年增设彩印车间,生产包装袋。 竹木加工业区内盛产竹木,用竹木制作农具、工具和日用生活用具非常普遍,历史悠久。
  遂川县竹木制品是该县的传统手工业产品。新中国建立前木工从业人数很多,生产方式:有的上门加工,有的在县城集镇开设作坊。主要产品有家具(床、桌、凳、椅、箱、橱),农具(风车、水车、犁、禾桶),房屋构件(门、窗、梁、柱),日常用具(甑、盆、桶),以及油槽、寿木等。黄坑、草林、上坑生产的圆耳水桶,圆边脚盆,以轻便耐用、美观价廉闻名。竹制品主要有晒簟、谷算、畚箕、簸箕、筛、廊箕、竹椅、竹床、席、篮、纤缆等50多个品种。其中扎排用的蔑缆,大汾生产的竹扇,以及藻林的油夢,黄坑的油纸扇等,是新中国建立前颇负盛名的竹制产品。
  新中国建立后,手工业全面合作化,生产逐步转向机械化,半机械化,产品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 1970年,泉江木器厂开发鞋植和纺织器材宝塔管产品,年产量20多万件。1978年五指峰林场小材小料厂及林区一些社办企业,利用等外材,生产手榴弹柄、工具木柄、拼花地板、包装箱、木折尺等制品。80年代后,木材市场放开,木材加工企业增多,更注重木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1982年县建立木材制品厂, 生产包装箱和纸夹板。1985年零田家具厂从上海引进技术设备,开发席梦思、沙发等高档家具。1987 年新江乡创办木竹工艺厂,利用当地优质杂木,生产办公用具、家具和拼花地板等。1988年五斗江乡创办工艺厂,生产木珠、拼花地板、包装箱、折叠椅、木碗、果钵等。1989年五指峰木材加工厂开发锯材、镐、 铲多种工具柄、拼花地板等。以上产品均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竹器生产在新中国建立后也有新发展,从业人数增多,生产规模和产品外销量日益增大。除保持原有农具、家具、日用品生产外,陆续开发了纺织梭棒、筒席、卫生竹筷、牙签等一批畅销产品。五斗江工艺厂1988年后,形成了年产竹筷500万双以上,筒席6000床的生产能力。如意牌竹筷在1988年全国“三山”展销会上获奖。
  泰和县新中国建立前,有木器店88家,木匠163人。主要产品有水车、风车、手推独轮车、禾桶、寿木、木箱、木犁、水桶、桌、椅、床、凳、铺板等。1951年,全县有木器店103户,木匠171人,生产风车26 部,禾桶3017担,木箱89只,水车25部,手推车223辆,产品除在县内销售外,还销往兴国、南康、遂川等县。1956年全县建立木器生产合作社10家,职工232人,其中规模最大的马市木器合作社有职工48 人,年产值5万余元。1962年全县木器社发展到22家,职工518人,年产木器& 97万件。1981年,木器社改为木器厂。1988年全县生产木器农具7.26万件,木制家具14.23万件。
  万安县竹木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靠山区林木产地的高陂等6个乡。1990年全县有9个木器加工厂,总产值78.3万元;6个家具制造厂,总产值74. 1万元。高陂和沙坪乡1990年生产木制农具3.4 万件,竹制农具3.7万件。
  安福县1978年全县有木竹器厂17家,职工450人,主要产品有风车、水车、水桶、尿桶、桌、椅、箱、 柜、脚盆以及谷算、晒簟、蔑薦、菜篮等竹制编织品,年产值63.21万元。1980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发展到53家(其中乡镇办25家,村办28家),从业人员1168人,产值302. 55万元。1987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调整为30家,从业人员392人,年产值394. 16万元。江南乡1984年兴办的籐椅厂,以小山竹软蔑、塑料扁丝、胶籐为原料编织的家具,美观大方,1985年在吉安地区木竹藤傢具评比会上获得第一名。章庄乡于1985年兴办工艺厂,生产竹凉席、沙发、坐垫等产品,美观大方,销往广西、湖南、湖北等十多个省市。
  莲花县竹木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神泉、荷塘、高洲、六市等山区林地,六市乡编织厂,有职工30 人,从1982年开始利用小山竹加工凉席,每年达3000平方米,蔑质细嫩,柔软光滑,深为顾客喜爱,统由湖南益阳外贸部门收购转销国外;湖上乡生产的高档沙发,在1986年吉安地区乡镇企业家具展销会上获得好评。
  全区1979年生产木制农具64万件,竹制农具78万件。2000年全区乡、村竹木加工业161家,职工 3151人,产值21546万元。 纺织、服装业纺织民国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妇女普遍以纺纱织布为副业,大都为自织自用。农业合作化以后,逐步组织起来,形成手工业纺织小组。公社化以后,扩大成小型纺织厂。永丰县藤田乡1954年由个体户组织起来,办起藤田夏布生产互助组,1956年改称为藤田麻织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130多人, 年产夏布2500匹,产值8万余元,1959年又增加生产麻袋,当年产夏布4843匹,麻袋1.94万条,1971年夏布生产达5033匹。至1979年,全地区社队纺织企业有177家,职工1684人,产值108万元。由于棉麻连年丰收,市场供大于求,农村为了给棉麻找出路,纺织企业逐步上规模,上档次。莲花县下坊乡于 1984年建成无纺织布厂,有职工50人,固定资产74万元,生产涤纶定型棉、无纺布、化纤墙布、针刺棉、 合成革衬布、中空被胎、无纺黏合衬等。产品销往湖南、湖北、广西、陕西、浙江等省,年产值超百万元, 1986年实现利润15.5万元。万安县高陂针织厂1986年创办,开始生产针织服装,1987年后增购手套设备72套,1990年生产棉纱劳保手套3.4万打,大部分由吉安、赣州百货公司包销,小部分产品销往福建、 广东。1990年有职工84人,年产值25万元,纯利润1.9万元,上交税金0. 9万元,固定资产& 3万元。 潞田乡纺织厂,1989年投产,有职工109人,年产棉纱160吨,产值66万元,纯利润6. 3万元,上交税金 1.6万元,固定资产143万元,产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吉安县麻纺厂,系1985年由新坏乡、地县粮食局、白云山林场联合投资250万元兴建的,企业占地5500平方米,有各种机械设备37台,职工256人,固定资产原值171万元,成了全省最大的乡办麻纺企业。1986年投产,当年生产6635中粒麻袋,由地县粮食部门经销。年产麻袋200万条,产值4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406元/人。
  服装新中国建立前,农村家庭大都是自己买布,请裁缝上门给家人缝制衣服。
  1930年10月4日,红四军占领吉安城后,为了解决部队急需的御寒冬装,动员了 200多名裁缝、100 多台缝纫机,成立了 5个缝纫厂,为红军赶制冬装。
  1940年,吉安城内有中式缝纫店150多家,西式缝纫店5家,均为个体户。每户有脚踏缝纫机1〜2 台,全行业共有缝纫机274台,从业人员830人。
  新中国建立初期,个体缝纫店基本保持原状。1950年底,吉安城内有成衣店134户,缝纫机141台, 大多是夫妻店。经过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成衣店组织起来,成立服装生产小组或服装生产合作社。1956年先成立了 3个服装生产小组,后合并成吉安市服装生产合作社,有工人300多名。:1957年又分解为15个服装生产合作社。1958年12月又由15个服装生产合作社改组成美华、飞跃、美丽、东风、红旗、明星6个服装社。当时业务很繁忙,群众做衣服要等候一二十天,才能交货,吉安城内出现了 “做衣难”的问题。至1961年又分解为14个服装生产合作社及一个制旗小组。1968年全市服装生产社合并为一个吉安市服装厂。1980年由服装厂分成服装二、三、四厂。原来的制旗小组发展为机绣刺花厂,1986年又改名为服装五厂。1990年吉安服装厂和服装二厂合并改名为吉安市服装总厂。20世纪80 年代以后,服装款式新潮迭起,外地服装大量涌入吉安市场,而本地生产的服装与外地服装相比,无论是布料、款式、做工都要略逊一筹;此时群众的消费心理也起了变化,改变了过去买布做衣服的习惯,大多数愿意购买现成的服装;同时个体成衣摊点大量出现,收费较低,服装总厂业务急剧下降。1992年吉安市共有乡街集体成衣店10家,从业人员735人.固定资产152.7万元,总产值1150. 8万元,上交税金 20. 7万元。
  吉安县1950年有私营和个体服装业290户,从业人员350人。1953年发展到320户,从业人员350 人。1954年对私营和个体服装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县成立缝纫合作社20个,共有职工197 人,总产值59.52万元。1962年实行调整,各公社缝纫合作社规模缩小,人员精减,一些小社与其他手工业合并。1965年全县有缝纫服装企业23家,均属乡村集体所有制小厂,总产值48.76万元。1978年后, 各乡镇服装社(厂)划归县乡镇企业局管理,成为乡镇企业的一部分。80年代后,大量新潮时装涌入市场,传统服装加工业开始衰落。1985年,全县有服装制造企业7家,职工89人,总产值10. 3万元。
  遂川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于1984年8月创办江西遂川羽绒厂,厂区占地4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职工800余人,固定资产1200万元,有羽绒加工机械设备2套,工业缝纫机700台,是江西省羽绒制品、丝绸、布类服装生产的专业厂,具有年加工羽绒1000吨,生产羽绒服、被、睡袋80万件的能力。 1987年羽绒服装评为江西省和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1989年10月获江西省羽绒协会、省服装鞋帽公司组织的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一等奖。产品开始外销到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国。1991年6月与福建厦门星集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厦门集川制衣厂。1992年4月与香港龙星行合资兴办江西星龙服装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设分厂。1994年6月被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为经营进出口业务单位,当年自营出口创汇50. 34万美元。1994年12月,成立江西遂川羽绒进出口公司。当年完成产值2019万元,销售收入1843万元,创汇125万元,税利45万元。
  全区乡镇企业生产各类服装(含部分城镇二轻集体企业):1997年287. 88万件,1998年5.97万件, 1999 年 423.03 万件,2000 年 275.69 万件。
  皮革制品业永新县龙门乡沙堤村村民自清朝以来,就有从事硝制牛皮的传统技艺。新中国建立初期,沙堤村牛皮加工制革户就有30多家。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对牛皮实行统一收购,村里制革业一度衰落。20 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开放牛皮市场,沙堤村的传统制革业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1989年,全村从事收购、制革、销售的农户达180多户,300多人,产值105万元,占该村工农业生产总值的45%。1986年龙门乡人民政府筹资40万元在沙堤村创办龙门皮革制件厂、皮革家具厂等企业,并购进一批较先进的皮革加工设备,1988年精加工牛皮5. 33万平方米,仅精加工就增值24万元。1994年全村牛皮加工产值 110万元,利润16万元,人均增收177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14%。龙门乡的皮革制造业成为该乡的一条致富路。
  吉水县金滩1988年5月由私人投资开办吉水县轻工总厂。生产出口皮革手套。后经两度扩建, 1994年7月增建与手套配套的线带生产线。厂区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有职工340人,固定资产原值 134万元,流动资金215万元,拥有工业缝纫机182台,无梭织布机6台,编机40台,生产皮革劳保手套 40多个品种。1994年实现产值1080万元,缴纳税金22. 3万元。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30万美元,产品销往欧洲及美、日等国和香港地区。
  吉安市樟山乡与市乡镇企业局于1993年联合投资,在樟山乡宋家坊村兴建吉安市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当时是全省乡镇企业50家重点项目之一。该厂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从意大利引进先进制革专用设备64台,以加工牛皮为主。1999年实现产值1495万元,利税总额13. 3万元。
  2000年,全区乡、村两级皮革制品厂有14家,职工1500人,产值5663万元,全年生产皮鞋14万双。
  工艺品井冈山市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兴办多家以竹木为原料的美术工艺产品厂,取得了很好效益。 市属井冈山旅游产品厂、井冈山工艺美术二厂、井冈山玩具厂、长坪乡竹品厂、厦坪镇葛蒲竹席厂、茨坪竹编厂等一批厂家,生产拼花地板、台装箱板、木珠工艺、竹木玩具、家具沙发、竹席牙签、竹制文房四宝、 木雕工艺品、根雕工艺品、藤蔑器工艺编织、笋壳工艺编织等,受到中外旅客的青睐,产销经久不衰。
  吉安市白塘乡民营企业万荣花艺有限公司,年生产人造花卉1200万枝,品种有果树、玫瑰、木棉、仿真手感花系列等402种。仿真手感花属国内首创,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用于室内外装饰,其产品全部销往中东、东南亚、北美洲,1998年取得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证书。白塘乡金昌利公司,生产形状旗,以绸缎为旗料,加上绣花和色彩配制,旗面色彩鲜艳,美观醒目,主要用于娱乐场所装饰,年生产45万面,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地。
  泰和县冠朝乡木器厂生产的雕花樟木箱,中龙玩具厂生产的儿童智力玩具;遂川县大汾乡生产的纸扇(又名公子扇),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江西传统名牌工艺品之一,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携带方便, 经久耐用。20世纪末又开发了香木扇、白纸香水扇和绢扇等新产品,深受中外顾客青睐。 1979年全市社队企业工艺美术品制造实现产值28万元;2000年实现产值3045万元。
  其他陶瓷早在晚唐时期,吉安境内就有陶瓷生产。北宋时期吉州窑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窑,小型陶瓷窑几乎遍及境内各县。吉安县1953年兴办东固陶瓷厂,年产瓷碗193200只。20世纪60年代该县梅塘、新吁乡镇陶瓷厂,主要生产日用陶瓷。70年代初期安福县金田、洲湖、太平、赤谷等公社先后创办了陶瓷厂,主要生产水缸、米缸、酒缸、盆钵、沟瓦、花盆等日用陶器。年产最高的1982年达112万件, 常年生产约10万件左右。吉水县于1959年开办阜田、丁江、白沙陶瓷厂,1970年又开办新和、螺田、枫江陶瓷厂。1981年全县生产陶瓷产品42万件、1985年生产53万件。万安县1990年韶口乡创办三家陶瓷厂,年产日用陶瓷6万件,总产值23万元,产品有水缸、酒缸、陶罐、茶壶等。
  烟花鞭炮烟花鞭炮是境内的传统手工产品。各县(市)一些较大土于镇,均有从事烟花鞭炮生产的个体私营企业。万安县生产烟花爆竹有200多年历史。涧田乡优田村大多数农户生产爆竹烟花,是村民传统工艺。
  第二节商业、饮食、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以前,除国营、集体商店和供销合作社外,私人不准经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普通百姓“就餐难、住店难、购物难”的现象非常普遍。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改变经济管理体制,鼓励私人兴办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摆摊设点,进城开店办厂,兴办第三产业;允许户办、 联户办的企业带学徒、请帮工(不得超过8人)。1984年以后,乡村集镇农民摆摊设点、经营商业、饮食服务业的越来越多。
  商业区内社队办集体商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各乡镇设供销经理部,村设小商店、小卖部或代售点。安福县1987年乡村商业企业发展到1110家(其中乡镇办28家,村办27家,联户办36家,个体办 1019家),从业人员1712人,销售收入632.01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的10.77%。万安县1990年全县乡镇办的商业、服务业有1264家,从业人员1882人,销售总收入905. 2万元。2000年全区乡村办商业、服务业已有22730家,销售收入110530万元。乡镇办商业企业已成为活跃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饮食服务业区内1980年后,放宽政策,允许农民进城经商。从此,饮食服务业蓬勃发展,在县城和农村土于镇,饮食业比比皆是,有的开店经营,有的摆摊设点,原来的乡镇机关招待所也从专门对内转向对内对外营业。 1987年,安福县乡村饮食服务业有189家(其中乡办13家,村办10家,联户办32家,个体饮食业134 家),从业人员434人,销售收入183. 5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的3. 13%。莲花县1985年乡镇饮食业517家,从业人员1037人,销售收入763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的24.6% ;到1987年,全县餐饮业达3027家,从业人员5391人,销售收入1868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的54%。
  农民进城开饭店,经营餐饮行业,从小吃摊点发展到办餐厅、酒楼、宾馆。吉安市白塘乡年丰村独资兴建地区首家村级综合性服务涉外宾馆——华丰宾馆。宾馆由六层主楼,五层辅楼和附属建筑构成,外观壮丽,内部装修豪华,拥有客房63间,床位153个,大、中、小会议室3个,大、中、小餐厅三个,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备有KTV包厢13间,还有舞厅、商场、美容美发、桑拿浴等服务设施,集吃、住、娱乐、购物于一体。宾馆内配备中央空调、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卫星地面转播等现代化设施,并有一个宽敞的停车场。华丰宾馆被评为“省乡镇一级企业”,市“双文明单位”,市服务行业“治安先进单位”,江西省旅游局定点涉外宾馆。1999年华丰宾馆营业收入196万元.上交税金1.01万元。
  2000年,全区饮食服务业共有6475家,职工17620人.实现增加值11352万元。各地还陆续办起了自行车、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修理业以及旅店、照相等服务业,繁荣了城乡经济,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
  第三节建筑业全区农村历来有亦工亦农的泥水匠、木匠、石匠等,从事农村民房建筑修缮。农民建房时,除请少数有技术的建筑工匠外,其他小工都是请邻居和亲朋好友帮忙。这个习惯,至今在有些地方仍沿用下来。 农业合作化时期,乡、村的建筑工匠组成了建筑手工业社;70年代乡村普遍成立了基建队。如莲花县花塘公社早在1968年就成立了社办基建队。随后,其他社队也相继成立了专业的基建企业。他们不仅就地施工,还进城甚至跨地区承包建筑业务。1983年全县有经过严格审查、考核,经省、地、县批准颁发营业执照的乡村建筑队14个,固定职工623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固定资产15万元,设备62台。1985 年乡村建筑队房屋竣工面积45324平方米。
  80年代后,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乡镇建筑队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发展到使用多种建筑机械,如电动卷扬机、震动器、搅拌机、门式升降机、自动强拉机;由建筑低层平房到承建多层高楼。 各县(市)及有的乡镇都成立了建筑工程公司。从过去的单一房屋建筑,发展到与土建相配套的建筑安装、装潢、涂料、木材加工、水泥预制件等全面经营;从厂房、民房建筑,发展到承建矿井施工、公路桥梁、 铁路涵洞、园林绿化及房地产开发,逐步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技术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每个县(市)都有部分乡镇成立了建筑公司,成为县、乡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
  吉安市各乡镇都在原来基建队的基础上,发展成建筑公司。河东镇在原基建队的基础上,1996年 10月成立吉安市第五建筑公司,职工人数由最早的40人发展到500人,其中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 3人,助理工程师29人,技术员16人;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足10万元,增长到568万元,1999年完成总产值2600万元,实现税金84.11万元。1993年被评为江西乡镇一级企业,1996年获地区乡镇“明星企业” 和“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企业”称号,同年晋升为三级建筑企业。该市樟山乡于1990年成立樟山建筑公司,资质等级为三级建筑企业。固定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160万元,拥有运输车15辆,搅拌机15台, 升降机8台。公司1997年获得2个省优工程,1998年获得4个地优工程、2个市优工程,企业资信评估为AAA级(特级信用企业),1993〜1997年均评为吉安市施工管理先进企业,1995年评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1996年、1997年评为地区先进企业。1999年创产值1045万元,实现利税203万元。2000年公司有员工220人,其中技术人员24名,施工员24名,当年实现产值758. 6万元。该市白塘乡于1969年创建天华建筑公司,属国家三级建筑施工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技术力量雄厚,有高、中级工程师、会计师、技术员83人,正式技工400名;有大、中型建筑机械设备100台,运输设备30套,搅拌机40台,具有较强的机械施工能力。公司重视科学管理,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实行项目法施工,内部进行优化配置, 建立矩阵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享有良好声誉。公司1994,1995年各获省优工程1个,1995年晋升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并被评为省工程质量检查优胜单位,1994 ~ 1996年评为省、地、市先进施工企业,全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并获地区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乡镇企业",1997年获全区精品工程奖。1999年公司创产值2237万元,上交税收106万元。
  吉安县第二建筑公司,创建于1979年,现有职工675人,有技术职称的47人,各类持证上岗人员30 余人,注册资金506万元,施工机械100多台,承揽工程合格率达100% ,优良率25%以上,资质等级为三级建筑企业,1990年被评为省乡镇一级企业,公司施工的文天祥纪念馆、文山公园得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江西日报等媒体赞扬,多次评为省先进施工单位。
  新干县第二建筑公司,创建于1984年4月,为国家建筑三级企业,有职工752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30人,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1人,各类机械设备184台,拥有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年产值2000 多万元,年创利税150多万元。先后创省优工程3个,地优工程5个,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银屋奖,1994 - 1996年连续被省建设厅评为先进施工企业,安全先进单位,1996年地区评为全区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企业。
  安福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建于1950年,原名安福县建筑公司,大集体性质,1995年10月改为现名。有职工535人,其中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12人,会计师1人,经济师1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 257台,资产总额814万元。公司系建筑三级施工企业,具有承建16层以下民用建筑、24米跨度工业厂房的能力。公司下设建筑工程、建筑材料、装饰装潢、水电安装等子公司及建筑机砖、预制构件厂。先后创省级、地级、县级优良工程16个,其中承建的安福县汽车站站房工程获省级优良工程奖称号,填补了安福县建筑史上无省优的空白。公司多次荣获省级先进施工企业,地区双争立功竞赛优胜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1996年总产值1600万元,利税106万元,成为安福县建筑业的龙头企业。
  2000年,全区有乡镇建筑企业1023家,职工23577人,实现增加值18531万元。其中,施工企业进城施工人数为12961人,房屋竣工面积352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4779万元。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乡镇交通运输业始于农业合作化后的社办运输队。中共十一届全会召开后,放开运输市场,农民家庭及联户购置汽车,吉安地区的乡村运输市场遂蓬勃兴起。
  农业合作化后,莲花县各社队利用入社的木制独轮车、板车办起运输队,运送肥料和粮食。1956年全县开展“车子化”运动后,随着公路和乡道的延伸,人力车、胶轮车在县内盛行。1965年琴水、花塘、南岭、坊楼、三板桥公社各购进27马力农用拖拉机一辆,除农用外,大部分时间用来搞运输。1978年全县乡村两级有汽车33辆,大小拖拉机313辆。坊楼、南岭、高洲等公社成立了汽车队,从业人员近500人。 1980年六市公社一农民率先购买了一辆解放牌汽车跑货运,开创了区内农民家庭购车搞货运的先河。 1985年良坊乡农民姚荣喜又率先购买一辆客车搞客运。此后,有的乡村集体运输队将车辆作价卖给个人,或承包给私人经营。至1987年全县乡镇运输业共有载货汽车360辆,客运汽车2辆(其中乡村集体有载货汽车65辆,个体运输专业户有载货汽车295辆),大、中型拖拉机135台,手扶拖拉机196台。个体运输户430户,向国家交税金19271元。
  新干县1963 ~ 1978年,全县14个公社都成立了农机站。各农机站的拖拉机,除少数投入耕地外, 大多数是从事货物运输。1984年10月,七琴乡农机站在全县率先购置40座客车1辆,开通七琴至县城的客运业务。至1985年,全县有乡镇集体运输企业49个(含村办),从业人员313人,有客车2辆,70个座位,货车15辆,60吨位,各种拖拉机77台,年收入为129.69万元。全县个体运输户始于1982年,大洋洲乡农民刘贱芽购买拖拉机1台,沂江乡务丰村农民孙某购买货车1辆。至1985年,个体运输户迅速发展,全县个体经营运输业务的有244户,从业人员734人,拥有货运汽车16辆,大中型拖拉机37台,小型拖拉机590台。客运一般为机动三轮车,停靠在县城及各乡镇集市等待旅客,无固定发车时间,随叫随走,经营短途客运业务;货车一般是装运稻谷、化肥及砖瓦、石灰、水泥、钢筋、块石等建筑材料。
  泰和县农业合作化后,有些农业生产合作社办起了运输队。改革开放后,运输业发展很快。至1988 年,全县有乡村集体运输企业1013个,从业人员2358人;运输专业户453个,从业人员500余人。有各种运输车辆721辆(其中客车10辆、货车150辆、拖拉机308辆,手扶拖拉机78辆、小四轮175辆)。全年客运量1080人公里,货运量2310吨公里。
  万安县韶口乡个体运输专业户黄新民于1983年购买解放牌客车1辆,开通万安至南昌长途客运业务。至1985年,全县个体及联户运输业共有汽车73辆,拖拉机206台,手扶拖拉机354台,机动四轮车 24辆,机动三轮车21辆,摩托4辆。1990年全县有乡镇交通企业693户,从业人员849人,总产值958.1 万元,在乡镇企业产值中仅次于工业。其中水上交通运输业有船45艘(机帆船43艘、驳船2艘)。
  2000年,全区有乡镇交通运输业11817家,其中集体企业38家,私营企业184家,个体企业11595 家,从业人员20718人,实现增加值24767万元。第一节主要品种区内乡镇企业产品,既有传统产品,也有新开发的产品,名目繁多,粗略估计有3000余种,其中大宗产品有上百种,成为农贸市场商品的重要来源。在全区市场总量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有:铁矿石、原煤、 中小农具、砖瓦、石灰、家具、大米、板鸭、茶叶等;增长幅度较大的产品主要有:劳保手套、日用陶瓷、工艺品、机制纸及纸板、人造纤维板、花岗石板材等;出口创汇较多的产品主要有:劳保手套、铸砂、工艺品、板鸭、罐头、日用陶瓷、香料油等。上述产品中,1982 - 1991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的有10种。
  表124-1 1980年、1990年、2000年乡、村两级企业主要产品情况产品名称计量 1980 年 1990 年 2000 年单位合计乡办村办合计乡办村办合计其中:集体铁矿石吨 1025 1025 104721 65144 39577 411000 199000鸽精矿吨 179 168 11 1619 1377 242 262000 2000 石英石吨 4000 2000 2000 1960 1650 发电量万千瓦时 1264 960 304 5213 4609 604 9784 8937 其中:小水电万千瓦时 996 817 179 3938 3521 417 5888 4493 原煤吨 332444 245996 86448 780000 320000 460000 726900 522900磷肥吨 275 275 2650 2650 1874 1274 机制纸及纸板吨 282 282 2424 2214 210 6898 1549 土纸吨 1916 1644 272 4178 3283 895 4710 1305 塑料制品吨 105 102 3 255 255 5311 3917 中小农具万件 218 202 16 177.力 38.9 农机配件万件 321 321 49 49 44.16 12.6 日用陶瓷万件 148 117 31 365 236 129 622.5 117.2 砖万块 10797 3136 7661 86121 9368 76753 287206 121088瓦万片 18980 4676 14304 21784 2344 19440 69765 4123 水泥吨 7050 7050 571700 460700石灰吨 155878 65889 89990 162029 82929 79100 843200 413800工艺美术品万元 8.82 8.82 433 403 20 3045 1200 竹藤棕草制品万元 15.36 14.38 0.98 125 90 35 4763 1944 饮料酒吨 152 152 4042 3479 563 11202.5 785 粮食加工吨 207769 25185 182584 83183 7733 75453 1868700 458200食糖吨 282.5 52.5 230 34 5 第四章产品续表产品名称计量 1980 年 1990 年 2000 年单位合计乡办村办合计乡办村办合计其中:集体轧花担 6174 2649 3525 210 210 172.1 烟花箱 1.14 0.79 0.35 246 246 10900 10900 鞭炮箱 4864.5 4584.5 280 5458 4063 1395 89800 25800 板鸭万只 42.28 42.28 70 67 3 2612 301 茶叶担 70 70 2261 1742 519 230 203 玻璃制品吨 4 4 470 420 50 483 440 运输量万吨 10217 9917 300 9034.4 1552 水泥预制构件立方米 12024 7197 4827 3182600 3086000花岗石立方米 50390 45390 5000 717000 157000 萤石吨 2564 2564 200 耐火材料制品吨 560 560 1330 600 罐头食品吨 443 443 3204 2082 乳制品吨 34 34 374 130 服装万件 35 34 1 309.68 26.39 配混饲料吨 646 476 170 166400 40600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207 202 5 166.62 115.43 化学原料药吨 1020 900 化学肥料吨 41546 39363 家具万件 2222.5 1526.5 软饮料吨 2568 870 书刊印刷品万令 49.48 19.18 成品钢材吨 17899 8899 石灰石万吨 122.4 50.4 黄金千克 3 1 2 43 19 第二节传统产品安福火腿生产历史悠久,其特点是:蹄足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清香诱人,瘦肉占65%〜 75%,色、香、味、形均达上乘。是江西著名特产之一,晚清年间被列为宫廷御膳食品。1915年曾选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受到好评,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并称中国三大名牌火腿。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加工火腿近30万条,产值近5000万元,产品除在全省销售外,还销往广东及东南亚地区。
  狗牯脑茶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产的狗牯脑茶,明朝末年就很有名气。茶叶外形秀丽、叶嫩片匀、汤色清绿、品味馨香。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获赣浙特产品联合展销会甲等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茶园面积达3159亩,总产 3.22万千克。
  泰和乌鸡又名武山鸡、乌骨鸡。产于泰和县武山脚下的汪陂村,被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历代为皇室贡品。1915年出展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声誉大著,被认定为国际观赏鸡种。泰和乌鸡具有红冠、樱头、绿耳、胡须、五爪、毛腿、丝毛、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集药用、滋补、观赏于一身,系中国特种珍禽之一。
  遂川板鸭以当地优良鸭种遂川麻鸭为原料制作而成,是遂川的传统产品,始产于1919年。板鸭外形美观,皮白肉嫩,骨脆味香,风味独特。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板鸭加工企业,至2000年全县有大小板鸭加工企业300多家,产板鸭400万只,产值5000多万元,其中出口 130万只,出口交货值近2000 万元,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及东南亚地区, 吉固子酒产于吉安县固江镇。生产历史悠久,从唐流传至今。吉安县固江镇固子酒厂年产500 吨。该产品以当地的中药材固子(又名补骨脂,破故纸)为主要原料,用柳条糯米酿制,根据《本草纲目》 中“和剂局方”,配以名贵中药材胡桃肉、枸杞、川杜仲、首乌、党参等浸渍而成,其功能补肾壮阳涎年益寿。1990年12月获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省名酒证书;1991年12月被江西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评为优质产品。
  樟木箱吉安樟木箱生产历史悠久。新中国建立前都是吉安街上的个体手工业生产经营,前店后厂。社会主义改造时,由个体户联合组建了樟木箱生产合作社,1968年成立樟木箱厂。樟木箱系采用樟树为原料,木质芳香,式样美观,驱虫防蛀,存放皮毛服装尤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峽江米粉明正德年间,峡江米粉就以其细嫩柔韧,煎炒蒸煮皆宜成为贡品,被嘉靖皇帝称誉,冠以 “忠贞粉”的美称。该产品原为民间作坊制作,由浸米、磨浆、滤干、采浆、挖团、蒸果、碾粉、压丝、晾干、漂洗、摊晒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米粉具有清白细嫩,柔软爽滑,久煮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
  玉兰片源于境内古代特产“玉版笋”,宋代已有生产,以后称“贡笋”,用鲜嫩冬、春季竹笋为原料加工而成,因其形似玉兰花瓣,故名玉兰片。区内产竹山区均有生产,尤以井冈山市及宁冈县生产的为上乘。井冈山生产的玉兰片,白净透明,质地细嫩,清香悦目。又细分为宝尖、冬片(冬笋所制)、桃片、春片、大片等品种。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吃后赞道:“菜中珍品,脆嫩味美”。玉兰片不仅在国内经销不衰,每年还远销国外。宁冈县产的玉兰片,经蒸、榨、烤等工序制作而成,产品洁如白玉,历来为朝廷贡品。由于它色泽晶莹,脆嫩可口,营养丰富,成了招待贵宾的名菜,供不应求的山珍。
  莲花烟笋用竹笋切开用柴火余烟熏烤而成。笋干呈片状,黑褐色;浸泡发软后成淡黄色。烹煮前洗净切成薄片,有香味。食后能去油腻,增食欲。
  万安土纸又名表芯、花尖,系传统产品,纸色淡黄带白,纤维细长,拉力好,厚薄均匀细韧,洁净柔软,吸水性强,1990年产土纸308吨,卫生纸、机制板210吨。棉津、沙坪、宝山、枫林为主要产地。
  精薯粉丝永丰县藤田乡精粉丝厂生产的薯粉丝,加工精细,柔软可口,食用方便,既可作主食又可作副食,为永丰县传统名产,闻名吉安全区。1956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除地区内畅销外,还销往省内外。
  第三节名优新产品 1980年9月,国家农业部发出《关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社队企业管理局积极组织产品质量的检验、评奖活动,并评选出当地的优质产品。此后,全区乡镇企业共获省优质产品奖12个, 计13次。1986 ~ 1991年,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4个,计5次。1991年以后,国家停止产品评优工作。 1985〜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共开发省级新产品72项,其中18项评为江西省优秀产品。
  秀州牌II类针叶林材胶合板该产品是遂川县秀州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销往省内及广东等省,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销售量、销售利润及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1990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91年被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
  红枫牌80K/MZA级牛皮纸该产品是永新县三湾造纸厂利用当地丰富的松树资源生产岀的牛皮包装纸,在省内外市场畅销。1991年12月被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厂长陈学田1989年被共青团中央及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厂长称号。 鹅海牌羽绒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由遂川县羽绒厂生产,包括羽绒服装、羽绒被、羽绒枕、羽绒睡袋和丝绸布类服装达500多个品种。该厂年处理原毛能力1000吨,年生产能力为80万件,年产值可达 8000万元以上,年利税可达1000万元以上。该厂是江西省羽绒制品生产的重点企业,1994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为自营进出口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该厂产品除畅销全国各地外,并出口欧共体、日本等38个国家和香港地区。该厂生产的羽绒系列产品198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和农业部优质产品,1991年再次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
  玉笥山牌轻质碳酸钙该产品由峡江县水边镇水边轻质碳酸钙厂生产。产品销往南昌、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市,部分远销东南亚各国。1982年荣获省优产品奖,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并列入外贸出口免检产品。该厂还生产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等。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
  星火牌750毫米树脂螺栓紧固砂轮该产品由新干县砂轮厂生产。该厂1989年已成为省内生产星火牌树脂砂轮和陶瓷砂轮的专业厂。树脂砂轮年产量居全省首位,400毫米中速负荷砂轮(又称钱形砂轮)还填补了省内砂轮生产的一项空白。星火牌750毫米树脂螺栓紧固砂轮,是该厂的主导产品,主要用于磨削轴承端面、铸铁抛光、钢材切割等。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及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1991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仙岩牌轻质碳酸钙该产品由永丰县碳酸钙厂(原名陶唐乡轻质碳酸钙厂)生产。年产轻质碳酸钙 605吨。仙岩牌轻质碳酸钙,具有纯度高、质白、超轻等特点,广泛用于橡胶、塑料、造纸、涂料、石棉、化妆品等行业。:1987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竹筒席该产品由井冈山市长坪竹器厂生产。该产品加工精细,工艺考究,平整光滑美观,凉爽舒适耐用。销往省内外,深受群众欢迎。1986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奇峰牌铜金星花瓶、彩虹玻璃花瓶新干县赣中玻璃制品厂生产的中高档花瓶和茶具二大系列产品,有50种造型,160多个花色品种。铜金星花瓶、彩虹玻璃花瓶荣获1990年全国首届轻工博览会银奖,1991年又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及吉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拉花、斑马、仿大理石玻璃花瓶均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市。
  金鑫牌金刚石磨锯片由新干县金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产品选用高强度人造金刚石为原料, 具有耐磨性能好、强度高、切割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比带钢锯割提高工效2倍,降低成本一半,适用于切割花岗石、大理石、玻璃、陶瓷、混凝土、耐火材料制品、翡翠等非金属脆硬材料。1989年12月被江西省经济委员会评为江西省优秀产品奖。
  501牌ZR—柴油添加剂该产品是万安县刻溪化工厂研制的节能产品。其节油率达10%左右,燃油烟雾可降低36% -47%,无腐蚀,能消除发动机件积碳现象。具有使柴油充分雾化,充分燃烧增大发动机马力,起步迅速,延长机件寿命之功效。产品质量符合DB/3600E61001-90企业标准,年产量500 吨。1989年经省经济委员会鉴定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1990年3月获江西省节能产品评审委员会颁发节能产品认可证,同年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
  乌鸡罐头该产品由泰和县澄江镇乌鸡罐头厂选用纯种泰和乌鸡为主要原料,配以保健辅料,经科学配方烹调制成。产品有原汁乌鸡罐头、香菇乌鸡罐头、白莲乌鸡罐头、板栗乌鸡罐头等。是老年、儿童、病弱体虚、产妇的滋补营养食品。具有祛病强身的功能。1990年11月,原汁乌鸡罐头获中国食品协会授予的中国食品(1981〜1990)工业10年新成就优秀产品奖。1991年3月被江西省食品工业办公室评为省优秀新产品。
  中辉牌亚超声遥控电源开关系永丰县中辉电子有限公司(原永丰县桥南电子器件厂)研制开发产品。采用亚超声控方式,信号发射源为一胶囊亚超声汽笛,接收部分由压电元件IC振荡回收及触发电路,双向可控硅电路组成,绝电阻大于5兆欧,耐压3000伏,可对20平方米室内家用电器进行遥控,以减少触电危险和电器开关的机器磨损。适用于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的病残人员和家庭使用。该产品技术指标符合Q/YD001T2企业标准。1992年获江西省经济委员会颁发的新产品三等奖。1993年评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年产10万件。 超细鹄丝是万安县赣中超细鹄丝厂研制生产的替代进口产品。该产品直径2.5〜4.0毫米,表面洁净,不氧化,丝径均匀,绕丝不断,主要用于电子工业、电光源及真空技术领域,是制造电子表、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的微型灯泡和超微灯泡的特需材料。该产品达到GB4148-84技术标准,1993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劳动部、外国专家局、技术监督局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水牛皮防水革该产品是吉安市金鑫皮革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产品。该产品既能防水,又能透气,且牢度髙,耐磨性能好,特别适用于制作优质军用靴:防水皮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处多年来急需开发的军靴原材料。水牛皮防水革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已成为总后勤部军需处皮革原材料指定生产厂家。
  仿真手感花有果树、玫瑰、木棉仿真手感花系列品种402种,由吉安市万荣花艺有限公司生产,年产量10万束。该系列产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属国内首创,用于室内外装饰。其产品全部销往中东、 东南亚、北美洲。1998年取得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
  二氧化错吉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氧化错,具有高活性、高纯、超细等特征,是新型高技术陶瓷粉体原料,是制备高活能二氧化皓结构陶瓷、高频滤波器、大功率超薄蜂鸣片及氧敏传感器等功能陶瓷的首推关键原材料。年产量5吨。产品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中外合资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检测试用,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日本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被上海无线一厂、电子工业部第999厂作为日本进口原料替代品使用。
  电线电缆有YZ橡套线RV,BVR,BV,BLV等各种铜、铝塑胶电线电缆,由吉安市村办企业年丰电线厂生产。该产品获1994年农业部颁发的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1999年江西省电线电缆质量定期监督抽检质量全部合格奖。2000年吉安地区技术监督局给该厂颁发“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该产品主要用于各种电器安装、汽车用线、室内电线安装。年产量达3万多千米,除省内销售外,还远销湖南、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10余个省市。
  第五章企业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 1977年8月以前,全区的手工业和社队企业均由县手工业管理局和地区轻化工业局管理。1954 年,吉安、泰和两县设手工业联社办事处。这是全省社队企业最早的基层行政管理组织。1977年8月, 成立井冈山地区社队企业管理局,定编6人,隶属井冈山地区革命委员会,内设人事秘书、财务计划、企业管理3科。随后,各县(市)手工业管理局改名社队企业管理局。1978年,地区社队企业管理局行政编制增至18人。1980年,企业管理科改名为生产科,其余2科名称不变。
  1982年2月,吉安地区社队企业管理局改名为吉安地区行政公署社队企业管理处。1983年10月, 撤销吉安地区社队企业管理处,并入吉安地区农牧渔业局。1984年3月,设吉安地区农牧渔业局社队企业管理站,为科级机构。同年6月,更名为乡镇企业管理站。各县(市)社队企业管理局也随之改名为乡镇企业管理局。
  1984年7月,乡镇企业管理工作从地区农牧渔业局划出,设立吉安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隶属吉安地区行政公署,行政编制13人,内设人事秘书、生产经营、计划财务、科教信息4科。1985年1月,局内科室改名为:生产计划、经营管理、科技信息、人事秘书4科。1986年增设职工培训班,属科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1990年12月行政编制增至16人,实有工作人员34人。1994年8月职工培训班更名为职工培训中心。是年还增设了技术改造科。1996年增设计划财务科。
  1996年12月吉安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改名为吉安地区乡镇企业局,隶属吉安地区行政公署,行政编制人员17名,内设办公室、生产技术科、企业管理科、计划财务科、科教信息科、招商引资科。县、市乡镇企业管理机构均相应改名。乡镇一级则设乡镇企业办公室,后又改称为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
  第二节财务管理地区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从建立和培养财务队伍、健全财务制度开始的,逐渐纳入全国统一的财会制度,从而保证了乡镇企业财产的有序管理和不断增值。
  机构队伍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的财务管理机构,随着行政机构的变迁,时设时撤,财会人员时多时少,但始终没有断线,直至1996年,局设计划财务科,专司全区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一般内设财务统计股,配有专职财务人员1 ~ 2名;各乡镇企业办公室一般配备财务人员1 ~2名; 基层乡村企业一般设有专职会计、出纳;规模较大的企业,设立财务科(室),配备2 ~3名财会人员,有的还设主管会计;各户办、联户办企业,因规模小,生产项目单一,一般都配有1名专职或兼职会计记账。 泰和县规模小的乡镇企业,有的采取联户聘请1名会计,乡企业办公室统一建账。该县沿溪乡试行全乡企业设立1名总会计,1名总财务,在银行建立1个总户头。分企业建账,实行收支总管的办法,效果很好。总之,乡镇企业中,基本上消灭了没有会计,没有财务账本的现象。
  1986年10月,根据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关于颁发乡镇企业会计人员合格证书的通知》要求,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对全区各级乡镇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和业务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财会人员合格证书。到1994年末,全区乡镇企业系统有1825名会计人员经过考核,取得会计人员合格证书。其中有1175人取得了会计员以上技术职称,共有会计员825人,助理会计师258人,会计师92人。
  财会制度 19力年以前,社队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薄弱,管理手段简单,没有统一严密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内部财务计划、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成本核算、收入分配、专用基金等没有规范的管理,只作收付式原始会计记录和简单的成本核算。这些简单的财务管理方法.既不完善,又不规范,致使产品成本计算不精确,利润不准确,未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1980年11月省社队企业管理局、省财政厅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江西的具体情况,下发了 《农村人民公社社办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告》.要求所有社办企业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提供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资料;加强经济核算,不断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增加积累,维护财经纪律,实行会计监督,保护集体财产,规定社办企业应当具有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包括账户设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记账程序等。地、县(市)社队企业管理局,当即采取分级分批举办会计人员学习班的办法,认真学习领会省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照检查,克服社队企业中的财务混乱状况。这对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统一规范计算口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首次对1979年度社队企业财务会计决算进行会审汇编,参加汇编的公社企业2109家.大队企业5520家。通过汇编,推动了社队企业财会工作进一步做到规范有序,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与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社队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改革开放后,由于多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国家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的调整,给乡镇企业财会工作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新要求。地、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根据中央农牧渔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乡镇企业财务制度》、《乡镇企业会计制度》、《关于乡镇企业成本开支范围规定》等文件精神, 组织全区财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1993年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使我国的财务制度尽快与国际接轨,国家对财务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相继颁发了《财务通则》、《会计准则》等文件。全区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又组织乡镇企业财会人员认真学习,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本领,把全区乡镇企业的财会工作纳入全国统一的财会制度之中。
  第三节劳动工资管理乡镇企业的劳动工资,经历了由生产队亦工亦农记工分,到脱离农业生产队做专业工人的过程。
  农业合作化时期,社队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开始有两种形式:一是实行死分死值,计件工资制,使职工能依照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劳动报酬;二是实行“厂评等级,队记工分,厂队结合,回队分配”的方式。企业根据职工劳动能力和劳动技术水平,评定底分,按照完成的劳动定额,实行评工记分,年终决算时,职工同社员一同分红。1966年前后,企业职工报酬由计分制度变为工分加补贴。具体做法是:“劳动在厂,分配在队,厂队结合,适当补贴”,企业和生产队分开核算,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职工口粮由生产队供应,职工除在厂领取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其余由生产队与企业直接结算。1970年贯彻中央召开的北方农业会议精神,各县乡镇企业,除少数农业企业外,职工的分配形式逐渐改为固定工资制。企业综合职工的技术水平、工作年限和劳动强度,确定职工的月工资额,每月按时间向企业领取,生产队不再给职工记工分,职工口粮由职工自己交钱向生产队购买。当时仍回生产队分配的比较少。如万安县1978年社队企业从业人数4966人,其中工资制职工3596人,回生产队分配的职工1370人。安福县1978年全县社队企业共有职工3552人,实行固定工资制的为2470人,回大队或生产队分配的1082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职工全部实行固定工资制。安福县1987年乡镇办企业工资总额为32& 83万元,人均年工资764. 7元;村办企业工资总额为366.02万元,人均年工资 1153元。个体及联户办企业,除完成国家税收和上交管理费外,其余均为个人所得。计酬办法逐渐演变成多种多样:有计件工资、基本工资加奖励、浮动工资、联利计酬、奖金制等。
  计件工资早在手工业社时期就曾实行,1980年以后又大力推广。莲花县最早是在煤矿的井下工人中试行,即取消固定工资,改为按产量计酬,工人每生产1吨原煤,由企业付给一定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超额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企业给职工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作为对职工超量劳动的补偿。
  基本工资加奖金企业确定职工的基本工资,多数企业职工基本工资为每月30 ~ 40元,占工人全部月收入的30% -40%,保证职工起码生活所需。工资的其余部分以奖金形式支付,占工人收入的大部分,超额完成任务者奖金多,否则,奖金少。
  浮动工资是将职工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个人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具体操作时, 又分部分浮动和全浮动两种:部分浮动是主管单位给企业下达全年产量、产值、利润等经济指标,从全体职工的固定工资中提取20%〜30%的比例实行浮动,完成任务者年终浮动工资照发,任务未完成者则扣发浮动工资;超额完成任务,除发还浮动工资外,还可以发给适当奖金。全浮动是给企业下达全年产量、产值、利润指标,以利润指标为主,企业完成上缴利润后,剩余利润可以用于职工分配,剩余多少,分配多少。未完成利润指标的,必须负责赔偿,实行全奖全赔,职工个人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联利计酬也是将职工的劳动报酬与企业利润挂钩的一种形式,企业盈利多,则职工收入相应增加;反之,则职工收入减少。
  第四节统计管理地区乡镇企业的统计工作,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科学合理的过程。地、县(市)、乡(镇)及基层企业各级的统计工作,均由同级财务部门承担,内设专职或兼职统计员。
  报表制度1958年,随着社办、队办企业的诞生,建立了简单的统计制度。当时,社队企业分为两块统计:一块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办的工业企业,视为农村副业生产项目,统计在农业产值中;一块是公社办的企业,统计在工业产值中,作为集体所有制工业单位统计。1978年以前,社队企业报表很不健全,也不系统。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统计项目也越来越多。1978年9月,农林部颁发《社队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后,正式建立社队企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对企业产品、产量、产值实行定期的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四种。月报、季报主要用于检查社队企业各月、季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计划执行好坏的原因,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实现;半年报主要是用于反映半年来社队企业的生产情况, 为领导抓好下半年的工作提供依据;年报包括的表格和指标比较多,内容比较全,以反映社队企业全年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分析社队企业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为各级领导制定来年生产计划和中、前期规划提供依据。
  1985年,乡镇企业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按行业结构分门别类的定期报表制度。统计范围划分为农业企业(含种植业、养殖业、林场、果园等),工业(又分为轻工业、重工业,并细分为40个大类), 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凡具备如下4个条件之一的,均应列入统计范围:一是有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生产经营组织、场所、设备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二是常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从事季节性经营,全年开工时间3个月以上;三是具有独立核算条件,或虽非核算单位,但有单独账目; 四是具有当地工商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但农业企业没有营业执照也在统计范围之内O 此后,全区乡镇企业均按新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
  队伍建设1980年,针对企业统计人员变动大,新手多,业务生,统计制度混乱,口径不统一等具体情况,地区、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分别举办统计基础知识培训班,规模均在100人以上。同时还利用年报会、统计会,采取长会短训,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农业部下发的《社队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及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指标计算方法等.以提高统计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1986年,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编印了《乡镇企业统计试用教材》,地区及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组织各级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并进行考核。为了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明确规定,乡镇不得随意调动基层企业统计人员,如确因工作需要调动者,须征得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同意后方可调动。1993年开始,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实行统计员资格考核制度,颁发统计人员资质证书,规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
  重视原始记录乡镇企业统计报表的基础资料是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为了提高统计报表质量, 使统计数据准确可靠,真正成为指导工作的依据.地区要求各级乡镇企业领导重视建立与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基础工作,亲自去查看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各级统计员建立一套能反映本企业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从班组到工段,从车间到科室,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一般由班组作原始记录,车间汇总,报送厂统计人员,再由厂统计人员核对检查,编制全厂的生产经营统计报表。
  第五节质量管理 1978年前,全区乡镇企业产品主要是铁、木、竹蔑等原料加工,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主要靠掌握生产技能的老师傅把关,凭眼看、耳听、手摸等感观确定产品质量优劣。当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产品不论好坏由国家统一调拨,生产厂家的质量意识较差。
  1984年省乡镇企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工作的几点意见》,对乡镇企业的机械、食品、建材、纺织等15个行业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产品创优工作,规定凡是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创优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达标企业。为此,地、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设立了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干部;企业设置质量检测室或专业质管人员,购置简单的检测设备。对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要求熟悉标准规定,生产时严格按质量标准办事;对没有标准的产品,要求部门、行业、企业及时会同制定暂行标准,报上级审批。如吉安市樟木箱厂,原来没有统一标准,由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老师傅共同制定柜式樟木箱的质量标准,报国家轻工业部审批,经轻工部批准即为部颁标准。地、县(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把产品质量提到企业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要求基层健全质量制度,完善检测手段,定期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使企业产品的合格率进一步得到提高。1987年后,全区乡镇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 产品生产、销售、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产品质量做好各自的工作。地区乡镇企业局组织全区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全国TQC(全国质量管理)电视讲座,县(市)先组织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基层普遍建立QC (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评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使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台阶。为了提高来源于农民的乡镇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各县采取了两条具体措施。
  一是选派企业骨干到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大型厂矿去跟班劳动,学习生产技术。如:1980年,莲花县坊楼、高洲、南岭、湖上、下坊、琴水各乡镇企业先后派出90多名职工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国营厂矿培训进修;宁冈县缝衣社选派2名职工到省服装研究院学习服装设计剪裁技术。1986年,永丰县乡镇企业局派30名回乡知识青年到省工学院定向培训1年,结业后,全部回到乡镇企业工作。1989年,万安县乡镇企业派往外地参加各类培训的有37人,1990年举办培训班学习的有96人,在聘用的145人中, 有技术职称的15人,技术工人120人。1990年以来,泰和县乡镇企业选派到外地学习技术的有150多人次,自己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9期,参训的达257人次,还从外地请进师傅40余人。
  二是企业成立攻关小组,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如峡江县特种材料实业公司,1988年成立耐火材料研制小组,开展耐火材料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进行攻关,1994年该厂获得国家新产品奖。 永新三湾造纸厂1990年12月成立科研小组,专攻防止造纸液的污染及化工原料的回收,并研制新产品; 1991年开始与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合作,攻克用桑枝制浆造纸的技术,生产出白卡纸,填补了省造纸业的一项空白。安福县医疗器械厂1993年成立科研小组,先后与国内10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并聘请60多位顾问,为厂研发了 10多种新产品。
  第六节供销管理乡镇企业建立初期,未纳入国家计划,不下达生产计划,不调拨原材料,不包销产品,由企业自己“找米下锅”,自销产品。
  1978年后,地、县(市)社队企业管理局相继建立了社队企业供销公司,定编10-20人,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至1986年底,全区建立县(市)级乡镇企业供销公司14个,有固定职工369人。是年全区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完成购销总额4698万元。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坚持面向基层,积极为发展乡镇企业服务。开始,除担负分配供应国家下达给乡镇企业的部分计划物资(如钢材、生铁、木材、焦炭等)以外,主要靠自己千方百计为企业组织供应原材料,销售企业生产的产品;特别在争取国家扶持,间接纳入国家计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福县社队企业供销公司自1978年4月成立后,积极为全县社队企业疏通供销渠道,申报、经营国家计划分配物资,并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原材料供应,推销企业产品,指导各企业供销经理开展业务,多渠道组织市场调节。从1981年到1987年,县供销公司先后与上海、杭州、嘉兴、南昌、赣州、宜春、鹰潭、吉安等10多个点,建立了业务联系。仅1987年即为全县乡镇企业购进总额87.5万元,销售总额84.98万元的物质和产品。有的县(市)还建立了专业性的供销公司,开展专项物资供销业务。如安福县于1984年成立安福县煤炭工业公司,为全县28个小煤窑提供服务。该公司除对小煤窑的生产计划、技术设备、生产安全进行领导外,以很大精力帮助解决小煤窑的供销问题,先后组织外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煤炭3.6万吨,上调省、地煤炭12. 3万吨;为小煤窑采购供应钢材371吨, 木材65立方米,瓦斯检查器30只,放炮器25台,钢丝绳2800米,风筒300条,井下变压器26只,调度绞车11台,钢管1.5吨,矿灯803盏,冲电架6台,鼓风机69台,水泵121台,安全帽1580只。保证了小煤窑生产的正常运转。表 12-5-1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基本1W况企业个数(个) 年末人数(人) 现价总产值(万元) 实交税金(万元) 县市区合计集体私营个体合计集体私营个体合计集体私营个体合计集体私营个体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全市 66363 3457 2595 60311 255166 60908 39332 154926 1130720 276866 207558 647206 38799 9314 8163 21322井冈山市 1872 12 79 1781 4873 567 1423 2883 24900 1225 7404 16271 1148 61 359 728 吉州区 1687 243 34 1410 12355 7672 782 3901 110409 68921 11444 30044 1932 1381 225 326 青原区 6673 398 454 5821 29429 7353 4502 17574 163514 24218 26008 113288 5176 720 1859 2597 吉安县 6110 191 368 5551 24147 4558 5200 14389 146021 17025 56776 72220 3161 235 1408 1518 吉水县 3997 384 84 3529 11300 4589 721 5990 42200 24342 4079 14689 1947 1206 193 548 峡江县 2766 484 393 1889 17013 6517 4170 6326 80766 33546 16935 30285 3860 508 935 2417 新干县 8182 184 283 7715 25439 4793 3948 16698 73420 16207 11645 45568 3809 552 340 2917 永丰县 5916 75 272 5569 27996 2710 5990 19296 131925 8443 27824 95658 5075 318 1260 3497 泰和县 11588 768 251 10569 37892 7068 3911 26913 117318 28182 13027 76109 3370 1198 130 2042 遂川县 4285 ・ 360 66 3859 15277 4046 1589 9642 45225 15315 4333 25577 2230 777 220 1233 万安县 6288 246 123 5919 18021 5401 1542 11078 97238 22985 7524 66729 3408 1330 218 1860 安福县 5024 103 142 4779 23238 5382 2600 15256 71397 14880 13315 43202 2752 965 622 1165 永新县 1975 9 46 1920 8186 252 2954 4980 26387 1577 7244 17566 931 63 394 474 注:1.从1998年起,统计报表中没有乡镇企业的统计项目,表中的集体企业相当于原乡(镇)办、村办企业;私营企业相当于联户办企业;个体企业即为原个体办企业。 2. 2000年底统计年报,已按地改市后的市、区、县单位统计。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