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竹木加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47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竹木加工业
分类号: TS6
页数: 3
摘要: 吉安城区书街一带为木器行业的集中地段,年产竹制农具、家具约15000件。藤器业在木匠街一带有4家,遂川县木工、蔑工以上门加工为主,少数在县城集镇开设作坊。黄坑生产的纸伞等,峡江县明清时期竹木用具大多为雇请工匠上门制作。民国时期县城和农村坏镇开始出现专业的竹木加工店铺。全县有竹木手工业者百余家。成立竹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又发展成专业性的竹木加工厂;集体生产企业组建吉安市于1956年将城区个体木业户,分别组建成木器一、二、三社及樟木箱社、圆木社、小木社、车轮社、土车社等8个木业生产合作社。
关键词: 家具工业 木材加工工业

内容

旧时,民间传统农具、生活用具,莫不使用竹木为原料制作。吉安城区木业向来发达,木匠众多。有的木匠个人或联合开设木器店,前店后坊,自产自销;有的木匠走街串巷,上门修理或制作木制家具用具。
  新中国建立前,吉安城区书街一带为木器行业的集中地段,群众习惯称之为木匠街。1941年,城内有小木器业20家,圆木器业16家,工匠100多人,小木器业多为丰城人,圆木业多为南昌人。木器业资金较小,每家约银圆30 - 100元,全城年产小木器约24000件。此外,还有寿木(棺材)店24家。吉安竹藤资源丰富,竹藤器业(含棕制品)历史悠久,有的产品颇负盛名。1941年文山路一带有竹器店12家,共有工匠30名,每家资金约为银圆30〜100元。年产竹制农具、家具约15000件。藤器业在木匠街一带有4家,工匠近20名,年产轿、椅、篮、床绷等约5000件。棕绳制作多为个体户。各县的竹木业都是传统的手工业,除县城和较大坏镇有木器、竹器店外,均分散在农村,工匠多为亦工亦农,为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服务。
  泰和县1940 ~ 1945年有木器店88家,木匠163人。县城有朱元兴、梁仁昌、梁鸿顺、杨水发等17 家,木匠70人。有手推独轮土车店7家。全县有蔑器店45家,蔑匠55人。县城蔑器店有刘顺元、朱仁美、刘友顺等16家共20人。
  遂川县木工、蔑工以上门加工为主,少数在县城集镇开设作坊。该县除生产农具、生活用品外,县城内生产的扎排、吊排用的蔑缆,大汾生产的折扇,藻林生产的油算,黄坑生产的纸伞等,都是名闻一时的竹制土特产品。
  峡江县明清时期竹木用具大多为雇请工匠上门制作。民国时期县城和农村坏镇开始出现专业的竹木加工店铺。1942年县城有罗义生、王和顺、竹林祥、廖宜优等4家竹器店,李和顺、周隆顺、李荣圣、王成和、茂盛祥、张全顺、王洪顺、曾光顺、欧阳生圣、李太和、万福兴等11家木器店。另外水边坏有木器店 8家。
  新干县1948年县城有木器店7家,竹器店4家。全县有竹木手工业者百余家。
  吉安县民国时期除县城(即前面记述的吉安城区)外,全县坏镇有小木器店20家,圆木器店16家, 从业人员108人,主要生产桌、椅、箱、柜、桶、盆等日常用具,年产量约2.4万件,一般就地销售。
  新中国建立后,竹木业仍是全区的主要加工工业,从业人员也较多,但有两个明显的发展变化:一是把分散的个体工匠组织起来,成立竹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又发展成专业性的竹木加工厂;二是在集体生产和专业厂家的基础上,探索竹木业新的发展道路,突破了传统的为农民、农业服务的单一路子, 拓宽了产品门路,购置了机械设备,开发了新的产品,使竹木业由内销型(就地销售)向外销型转化,由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转化,由单一为农村、农业服务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
  集体生产企业组建吉安市于1956年将城区个体木业户,分别组建成木器一、二、三社及樟木箱社、圆木社、小木社、车轮社、土车社等8个木业生产合作社。为了适应国防工业产品包装的需要,随后又将木器二社、三社合并,建成板箱生产合作社,生产木质包装箱。1958年以木器一社为基础,成立东方红木器厂,主要生产办公用具和家具;以圆木、小木社、车轮社、土车社、樟木箱组建成东风木器厂。1961年又从东风木器厂析出,成立樟木箱社,1968年易名樟木箱厂。1956年竹、棕、藤器行业,组建了蔑器一、二、三社,竹器社、藤器社、棕绷社、蔑棚社、蒸笼筛子小组等。1958年合并为一家曙光竹藤厂,1987年易名为吉安市竹藤工艺厂。
  泰和县1951年有木器店103户,木匠171人,有蔑器店53家,蔑匠62人。1956年全县成立木器生产合作社10家,职工32人,1962年全县木器社发展到22个,职工518人,年产木器& 97万件。1981 年,木器社改为木器厂。1988年全县生产木制农具7. 26万件,木制家具14.23万件。1951年全县有蔑器店53家,1958年全县成立蔑器社9个,从业145人,1962年有蔑器社17个,从业人员293人,生产大小蔑器5. 2万件。1988年全县生产竹制家具18.97万件,竹制农具7. 21万件。
  新干县1963年成立木业生产社28个,从业人员489名。1985年木业合作社改为木工厂,共有17 个,职工715名。1963年成立蔑业生产合作社21个,从业人员281人,1977年公社办集体蔑业社15个, 从业人员462人。1984年全县乡办蔑厂6个,从业人员71人,生产竹制农具1.82万件,竹制日用品 1.01万件。
  峡江县1954年有木业器店23户80人,蔑器店19户23人。1963年成立木业合作社10家,蔑业合作社7家,共有职工263人。到1990年全县有竹木加工企业24家,职工283人。
  吉安县1954年有木器店393户,从业人员497人。1956年手工业改造,除县城成立1个木业生产合作社外,各乡成立了木器合作社,至1957年全县有木器生产合作社34个,职工659人。1985年全县有木材加工企业23家,从业人员469人。
  安福县1978年有木材加工企业17个,从业人员450人。1980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发展到53个 (其中乡镇25个,村办28个),从业人员1168人。1987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缩减至30个,从业人员392 人。
  吉水县1953年有圆木、小木业484户,557人;寿木业70户77人;锯板业14户15人;木材加工业 536户,612人。1956年对手工业改造后,组成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小组,有木材加工生产合作社12个, 397人,还有个体户402户,620人;竹藤棕软木业生产合作社11个,193人,生产小组1个,11人,尚有个体户604户1060人。
  竹木业新产品开发遂川县1970年泉江木器厂开发鞋植和纺纱器材厂的纱管生产,年产20多万件,销往固定的厂家; 1978年五指峰林场小料木材加工厂,生产手榴弹柄、工具木柄、拼花地板、包装箱、木折尺等产品,销路、 效益都好;1984年零田家具厂从上海引进设备技术,开发席梦思床垫、沙发等中高档木器产品,远销南昌、上海等城市;1987年新江乡创办竹木工艺厂,利用当地优质杂木,生产办公用具、家具和拼花地板等, 其中折叠式杂木椅远销外省10多个城市,年产值79万元;1988年五斗江乡木材工艺厂,生产木珠、拼花地板、包装箱、折叠椅、木碗、果钵等产品,创年产值40万元。竹器生产也闯出新路,生产出竹筷、竹筒席、竹躺椅、竹凉席、牙签等产品,远销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其中如意牌竹筷,1988年在全国“三山” 展销会获奖。
  宁冈县i960年山连山垦殖场综合加工厂就地取材,生产雨伞、算盘、打梭板、刷子等竹木制品,1985 年县二轻家具工艺厂生产板式高档套装家具、烫画套装家具、雕刻工艺品、藤椅、沙发等产品,1986年9 月参加湖南长沙展销会,木制家具被抢购一空。宁冈县竹木加工厂,引进外地家具制作技术,生产文件柜、组合柜、组合家具、办公桌、六角桌、儿童睡床、茶几等新颖的木制家具,远销外省各地。
  万安县芙蓉乡赣峰家具厂开发岀新产品高档柜系列,仿红木沙发系列,餐桌系列等20多个品种。
  井冈山市1993年工艺厂转产消防器材,利用本地盛产竹木的有利条件,年产竹木制消防梯5000付, 价值175万元。
  吉安市宝庆造板有限公司生产出高强度双面、单面、木面竹芯等竹胶合模板,用作高层建筑的水平模板和垂直模板,以及髙速公路、立交桥、大坝、隧道等的混凝土模板,还可用作火车、汽车的车厢底板等,市场较广阔,年产量可达2000立方米。
  新干县木器厂1970年后生产高中档成套木制家具,其中红橘牌电视柜获全省家具评比第三名。
  安福县江南乡1984年兴办的藤椅厂,以小山竹软蔑、塑料扁丝、胶藤为原料编制的家具,美观大方, 1985年在吉安地区竹、木、藤家具评比会上获得第一名。章庄乡兴办的工艺厂,所产的竹编睡席、沙发、 坐垫等产品,远销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市。
  泰和县澄江木器厂经过整顿,改组为竹木工艺综合制品厂,生产沙发、竹筒席等新产品。
  峡江县桐林工艺厂生产的大衣架,销往美国。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