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化学工业产品仅有花爆、染料、肥皂、薄荷油、樟脑、松香、电池、土硝等产品的生产。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泰和县有花爆生产的记载。明清时期吉安县有染料生产。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在吉安成立兴利公司,用樟油提炼樟脑。民国时期,永丰县富溪乡一带农民有采集松脂、 土法加工松香的传统,年产达几百担。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宁冈一带,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熬制土硝,供应红军制作火药及军民作食盐。1940年12月,江西民生火柴三厂由南昌迁至吉安。1946年,吉安籍老板张家嵩在萍乡开办的电池厂迁至吉安生产。上述化工产品,均为手工作坊生产,规模简陋,只有樟脑、肥皂、火柴的生产稍具规模。
1950年由上海迁入的中华樟脑厂,是区内最早一家现代化工企业。20世纪60年代在国家发展“五小”(小煤窑、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水泥)企业方针的指导下,化肥生产提到各级政府议事日程。 1965年以后,区内兴建地方军事工业企业,其中江西钢丝厂、江西机械化工厂、江西庆江化工厂、江西经纬化工厂、江西吉安化工厂、江西赣江化工厂等6家军工企业,都属化工企业,其产品有:导火索、雷管、 硝鞍炸药、梯恩梯炸药、普通过磷酸钙、硫酸、单基发射药、固定推进剂、溶解乙烘等(详见本篇第三章)。
70年代是吉安地区化工企业发展的高峰期,先后兴建了禾水、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安福、莲花、新干、峡江、万安10家化肥厂;泰和、万安、吉安、宁冈4家农药厂,地区轮胎翻新厂,吉安市橡胶制品厂,永丰有机化工厂,吉安县化工厂,吉安市制氧厂,吉安市塑料二厂、五厂,地区农资公司复合肥厂,地区农业局复合肥厂等22家化工企业。其间峡江化肥厂竣工投产三个月,因煤资源缺乏而下马,万安化肥厂也因无煤资源在筹建中停建。
80年代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指引下,区内化工企业全面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 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其间禾水化肥厂进行了年产30000吨合成氨和8000吨精甲醇的扩改。80年代初, 全区14个县市有松香生产企业22家,其中永丰有机化工厂,年产松香能力达2500吨。
从1985年起,各化工企业开展了“思想、领导班子、企业管理”三项整顿工作。地区经委对企业的整顿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永丰、禾水化肥厂经省石油化工厅验收后命名为“无油漏工厂”。企业通过整顿,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其间,区内新建的化工企业有吉水橡胶厂、吉水有机化工厂、地区农业复合肥厂 3家。扩建的化工企业有地区农资复合肥厂、禾水化肥厂、泰和农药厂3家。泰和化肥厂因亏损严重而下马。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全区化工企业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努力开发销路广、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新型产品:化肥由单元素向多元素,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发展;农药由高毒性向低毒性,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由无机向有机方向发展。对生产技术、设备进行了改 (扩)建:淘汰了没有市场的老产品,如化肥碳酸氢钱、农药苏化203、乙基1605、六六六粉剂等。开发了新产品,如复混肥,杀虫双,三哩磷,2号、5号、7号型电池。还开发了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超细非金属矿粉、精甲醇、甲醛、医用氧气、彩色包装袋等多种新产品。在此期间,扩(改)建企业有江西永友化工厂、永丰难忘化工厂、泰和华联化工厂、地区农资复合肥厂。而吉安、吉水、永丰、禾水化肥厂因亏损严重、产品淘汰而关闭。安福化肥厂转产水泥厂,莲花化肥厂归属萍乡管辖,部分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万安县林产化工厂,原为国家林业总局专项贴息贷款扶持企业,原为县林业公司管辖,2000年5月浙江客商关晓金出资188万元租赁厂房,买断设备,实行独立经营,经营期限为10年,6月投产,主要产品有松香、松节油。
至2000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不少企业破产或改制为私人经营,还维持生产的国有化工企业共有9家。计地属企业1家,县(市)属企业8家,共有职工1032人,共有固定资产原值7296万元,销售收入8.51万元,上交税金194.6万元。
表11-10-1 2000年吉安地区国有化工企业情况企业名称职工人数主要产品固定资产产值上交税金 (万元) (万元) (万元) 合计 1032 7296 8048.3 194.6地区农资公司复合肥公司 78 复混肥 1584 2051.4 23.7 永丰复混肥公司 58 复混肥 288 280 吉水有机化工厂 110 有机复混肥 110 345 8 泰和农药厂 290 杀虫双、三醴磷 1875 3088 36.9 万安农药厂 101 农药粉剂 403 254 6 江西永友化工公司 120 油酸酰胺、芥酸酰胺 1723 398.2 32 泰和广泰和化工公司 107 甲醛 264.5 1162.2 20.6 永丰广福建材公司 43 超油非金属矿粉 337.5 360 44.4 吉安市制氧厂 125 工业氧气、医用氧气 711 109.5 23 第二节主要产品樟脑境内樟脑资源丰富。清代和民国时期,民间用土法提炼樟油、樟脑。1950年吉安分区财经委员会及专署工厂办事处,接收了从上海迁入的中华樟脑厂的部分超龄设备,并添置了 18台有关设备,在吉安市组建了中华樟脑厂。当年开始土建,1952年建成投产,当年生产天然樟脑粉34吨,白樟油35吨,获利润 5万元。1956年划归江西省轻化工业厅管辖,易名为江西樟脑厂。1957年国家投资40万元,扩建天然樟脑车间,使生产能力从年产300吨提高到400吨。1966年引进合成樟脑设备,开发合成樟脑系列产品,成为中国生产天然和合成樟脑两大系列产品的唯一厂家。1982年进行水合异龙脑工艺改造,生产出桜叶油、茨烯、香料松油醇、醋酸异龙脑酯等系列产品,同时提高了天然樟脑质量。雪松牌天然樟脑质量符合美国S • V • P药典标准,获国家金质奖;雪松牌合成樟脑质量符合国家CP级标准,获国家银质奖。天然樟脑远销国外,合成樟脑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1982年产天然樟脑226吨,合成樟脑1240吨。 1985年引进法国杜耐尔公司生产的高效精懈塔2套,1987年7月投产,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处理赛油 600吨提高到1000吨。
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吉安地区林科所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研究,深入基层筛选,采用抨插繁殖技术,大量培养芳樟醇、龙脑含量高的樟树,建立2000亩原料基地,并在全区各县推广。1992年地区林科所在青原山建起了一个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龙脑)厂,使这种价格昂贵、药用价值极高的产品大批量进入工业化生产,畅销国内外。
松香、松节油新中国建立前,全区只有少量的土法松脂加工。50年代中期才开始工业化批量生产。到2000年, 全区有松香、松节油生产厂25家,其中有间歇蒸气法生产厂7家,滴水法生产厂18家。1955〜2000年, 全区累计生产松香22万吨,松节油3. 52万吨。1973 ~ 2000年,松香岀口 4.2万吨。松香工业已成为区内林化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松脂采集新中国建立前,全区只有零星的马尾松松脂采割,主要产区在永丰县富溪乡沙园、上罗背坑一带。采脂者为广东人,采用洞式法采集松脂。生产质量较差的碎香、毛香,年产脂不过几百担。 1954年,泰和县组织群众采用下降式采脂法采割松脂,每年4〜11月采脂工进入林区,用采脂刀等工具在松树上开沟采割,用毛竹筒作受脂器。到1965年,采脂范围扩大到新干、吉安、吉水等县。当年松脂产量达1213吨。70年代,松脂生产已遍布全区所有县(市)。采脂人员也从以外省流入人员为主,逐步转向以当地林农及专业采脂工为主。1975年全区松脂产量8524吨。1983年林业部颁布《松脂采集规程》,并统一执行LY233-81部颁松脂标准。1990年,在保留竹筒受脂的同时,推广使用塑料杯受脂器, 替代过去一直沿用的塑料袋。当年全区产松脂9231吨。从90年代后期起,随着全区人造湿地松林的逐步成长,和原始马尾松资源的老化,采脂树种从以马尾松为主过渡到以湿地松为主,马尾松、火炬松为辅的格局。松脂年产量上升至13500吨,成为江西省第一大产脂地区。据1999年全区二类森林资源调查: 吉安地区有松林面积949. 57万亩,蓄积量1592. 56万立方米,其中马尾松面积571.48万亩,蓄积量 1056.56万立方米;湿地松37& 08万亩,蓄积量535.99万立方米。从全区松树造林面积和蓄积量来看, 松脂生产的发展潜力巨大。
松脂加工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有土法熬香,但没有形成批量生产。从1954年泰和县在永昌市创建全区第一家松香厂起,到80年代初,全区14个县市(含1992年划出的莲花县)已有松香生产企业22 家。1980年永丰县有机化工厂率先用间歇蒸汽法替代滴水法工艺生产松香,年生产能力达到2500吨。 1984年采用减压蒸搐对蒸憎工艺进行技术改造。1988年又采用静电澄清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松香质量,使该厂的飞船牌松香和松节油分别获得江西省同类产品中第一个省优及部优产品。以后,陆续又有 6家采用较先进的蒸气法工艺的松香生产企业建成投产,使吉安地区松香生产的产量、质量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至2000年,全区25家松香生产厂家,除吉安县林化厂、安福县林化有限责任公司、峡江县林化厂3家仍保持国有体制经营外,其他22家都已改制为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经营者多以浙江松阳县人为主。25家松香企业,年产量突破1万吨。
松香产品深加工1964年江西樟脑厂利用马尾松节油生产合成樟脑,经过技术改造,生产岀符合德、英、美等国药典规格的系列产品,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产品品种齐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厂家,产品多次获奖。1971年泰和松香厂引进先进技术对松香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咲喃树脂及210#、424#树脂。1982 年永丰有机化工厂将松香二次加工生产210#、138#树脂,钙化松香;以松节油、重油分憎,生产紫罗兰酮、 长叶烯等香料。1986年吉水县宏达天然香料有限公司将松节油二次加工生产松油醇、松油、a-菠烯、B-旅烯。1988年吉水白水垦殖场新建一家用松节油二次加工生产奔泉牌菇烯树脂的厂家,年生产能力达 600吨。1996年遂川县新江乡在沙子岭新建菇烯树脂厂,生产新海牌祜烯树脂,年产量在800吨左右。 吉水县兴华天然香料有限公司,对湿地松松节油进行分憎,年产8000吨a-旅烯、卜菠烯、月桂烯等产品。吉安市东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对松节油进行分憎,生产系列香料。1998年吉安县林化厂对松节油进行分懈,生产a■菠烯、菠烯等产品。
化肥从1966年至1979年,全区先后兴建了碳酸氢镀生产企业8家(禾水、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安福、 莲花、峡江),磷肥生产企业1家(新干)。禾水化肥厂于1966年开始筹建,1970年1月竣工投产,原为地属企业,后改为永新县县属企业。泰和化肥厂原属军工企业庆江化工厂的一个合成氨车间,1966年由庆江化工厂投资筹建,后因庆江化工厂改变计划,采用外购合成氨,即将筹建的合成氨车间移交给泰和县政府。泰和县接收后,改为生产碳酸氢钱,定名为泰和化肥厂,于1970年竣工投产。1969年下半年全省小化肥厂遍地开花,区内又兴建吉安、吉水、永丰3家化肥厂。经过1年多的筹建,上述3家化肥厂分别于1971年10月.1972年2月.1972年1月竣工投产。安福化肥厂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江西建设兵团第七化工营,于1970年11月在安福筹建,1973年移交给安福县政府,定名为安福化肥厂,1973年 12月竣工投产。1974年莲花、峡江、万安3家小化肥厂投资兴建。其中莲花化肥厂、峡江化肥厂分别于 1976年4月、1977年10月竣工投产。万安化肥厂筹建2年多,因当地煤资源质量差,储量少,不具备建厂条件而停建。峡江化肥厂投产后,仅生产了 3个月,也因煤资源缺乏,不具备继续生产的条件而下马, 仅剩莲花化肥厂继续生产。新干磷肥厂由新干县政府投资,于1978年筹建,1979年建成投产。
碳酸氢鞍在开始生产时期,在设计、工艺、设备、技术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后来,根据化工部的要求,各化肥企业进行了技术上的多次改造。经过改造后,禾水化肥厂形成了年产3万吨合成氨、8000吨精甲醇的生产能力,是全区规模最大的一家化肥企业。全区化肥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7. 5万吨,碳酸氢鞍30万吨,产品质量符合化工部规定的标准。其中禾水、永丰化肥厂生产的碳酸钱质量符合化工部优级产品标准,获省优产品称号。至1996年全区生产碳酸氢钱14.6万吨,复混肥9.4万吨。
复合肥料的生产厂家主要是地区农资公司复合肥厂和地区农业局复合肥厂。地区农资公司复合肥厂是江西境内较大的复混肥专业生产厂家。经过考核获得国家化工部颁发的复混肥生产许可证。其产品标准、计量、质检、环保等均通过专业生产考核,获省地有关部门认证。主要产品有水稻、甘蔗、黄麻、 油菜、烟草、白莲等专用肥、稀土肥料和通用型氮、磷、钾三元素颗粒复混肥等10余个品种。其中水稻专用肥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甘蔗、黄麻专用肥和稀土肥获优秀新产品称号。地区农业局复合肥料厂,创办于1987年,生产水稻、果树、油菜等专用肥料以上两个复合肥料厂,均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1996年永丰化肥厂分出一部分人员组建永友化工厂,主要产品油酸酰胺(塑料脱模剂)427吨,复混肥 200吨。油酸酰胺出口量为30〜50吨。
农药区内的小农药厂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发展“五小”企业,与兴办小化肥厂的同时兴办的。专区原计划在泰和、吉安、万安、吉水、永丰等县兴建小农药厂,生产杀螟杆菌农药,后因杀螟杆菌生产工艺未过关而停止研制。
泰和农药厂1969年筹建,生产苏化203乳剂。从1980年起开发研制新农药产品:50%对硫磷乳油 (获省优产品)、100%对硫磷原油,年生产能力1200吨;18%杀虫双水剂,年生产能力3000吨;20%三哩磷油乳油,年生产能力2000吨。还有40%治螟磷乳油,20%异丙威二乳油、25%对氯杀虫酯乳油,20% 哩威乳油、80%增效磷原油等10多个品种的杀虫剂。
吉安农药厂1969年筹建,生产苏化203乳剂₃ 1975年研制开发了杀虫眯,年产量4. 2吨。1978年因国家禁止生产苏化203 ,由县革委会决定将农药厂改建成印刷厂。
万安农药厂1970年筹建,生产“六六六”粉剂。从1983年开始进行新品种开发。主要从剂型上下工夫,除原有雷蒙外,还引进气流粉碎机、颗粒机、可湿性设备,形成粉剂、超微粉、乳剂三大剂型农药,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万吨、200吨、200吨。主要农药品种有2.5%乙基,1605粉剂、20%三环瞠可湿性粉剂、3%杀虫双颗粒剂,1.5%叶蝉散混合粉剂等。1996年各剂型农药共计生产量1595吨。
橡胶制品区内分别于1969、1970、1984年兴办了地区轮胎翻新厂、吉安市橡胶制品厂、吉水县橡胶厂3家橡胶制品企业。地区轮胎翻新厂由地区物资局主管,属国营企业,主要产品有:各种废旧轮胎翻新,同时还生产胶黏剂,1995年翻新轮胎1200条。吉安市橡胶制品厂由吉安市二轻局主管,属集体企业,生产工业、 农业及军工、民用各种橡胶制品。1992年橡胶制品81吨。吉水县橡胶厂由县针织厂和西沙橡胶厂合作兴建,县经委主管,属国营企业。主要产品是再生胶、布胶鞋。年生产能力再生胶2500吨,布胶鞋50万双。1995年产量再生胶1690吨,布胶鞋34万双,产品销往省内外。
塑料制品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区内先后建有生产规模稍大的4家塑料制品厂,即吉安市塑料五厂、吉安市塑料二厂、吉安市塑料一厂、宁冈县会师塑料厂。
吉安市塑料五厂是1978年从吉安市鞋帽塑料厂分出来的,1985年改名为吉安市塑料五厂,属市二轻局主管的集体企业。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家用薄膜、聚氯乙烯水管、工程用塑料配件等。
吉安市塑料二厂是1980年建成的,属市二轻局主管的集体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塑料配件,各种生活塑料用品,如油壶、雨衣等。:1990年该厂生产的充气坐垫玩具获全国妇女儿童用品博览会金奖。
吉安市塑料一厂,原是由个体纺绳户组织起来的纺绳合作社。开始以棕、麻为纺绳材料,后来由于棕、麻原料减少,便利用塑料原料制成塑料纤维,再用塑料纤维为纺绳材料,改名塑料制绳厂,属市二轻局主管的集体企业。年产塑料绳100吨。1992年改名为塑料一厂。
宁冈县会师塑料厂是1977年在宁冈县针织厂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主要生产家用薄膜和编织袋。 1986年更名为宁冈会师塑料厂,为国营企业。该厂有吹膜机、编织机等生产设备共45台(套),形成年产农膜1000吨,编织袋100万条的生产能力。1987年,引进国外彩印包装机1台,可年产彩印材料100 吨。该厂生产的HDDE可捻透明包装膜,具有比重轻、透明度高、扭结性好、印刷附着力强等特点。1989 年该产品荣获国家十年包装成果展银质奖及省优产品称号。该厂系江西省轻工业厅塑料公司农用塑料薄膜定点生产厂和全国包装协会团体会员,是宁冈县年产值最大的工业企业。1996年,该厂共生产塑料制品1300吨,销售收入1280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290万元,上交税金77. 6万元。
电池新中国建立前,吉安有一家小私营电池厂。其前身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吉安籍老板张盛光在南昌开办的电池厂;1945年由其侄张家嵩将该厂迁往萍乡;1946年又从萍乡迁来吉安。当时规模很小,只有3个生产工人,纯属手工作坊。1951年增加3人投资入股,成立永光电池厂。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 生产规模扩大,职工34人,购置手板打芯机2台,开始使用机械生产,日产量达2000只。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职工增至47人。产品除原生产的R20型外,还增加了 R14和R40两种型号,年产量达 87.49万只,年产值达12. 11万元。1966年国家投资5万元,在长岗岭筹建新厂,1968年建成投产。1970 年引进半机械化流水作业线,增加R6型新产品,年产量达601.1万只,更名为吉安市电池厂。以后,经过“八五”、“九五”两期改造,投资100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和填平补齐,在原有6条生产线基础上扩建1条年产600万只中档碱性电池生产线。该厂年产各种电池7800万只,年出口 500万只,是区内唯一的电池生产厂家。1996年完成产量334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050万元,利税42万元。
制氧 : 吉安制氧企业创建于1971年。是吉安及赣南地区唯一生产气体系列产品的专业厂,也是省化工厅定点生产氧气、乙烘的专业厂。建厂初期主要生产氧气,以后品种逐渐增加,有工业氧气、医用氧气、氮气、液氮、溶解乙烘等。“八五”计划期间(1991 - 1995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18万元,开发溶解乙烘、 医用氧气。经省地化工部门鉴定,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年生产能力:溶解乙烘28. 8万立方米,医用氧气 18万立方米。1996年企业生产乙烘18.68万立方米,氧气43.6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99万元,创利税19万元;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711万元,当年产值109.5万元,上交税金23万元。
天然香料吉安、吉水、永丰、遂川、泰和等县山区林农一直有土法蒸制山苍籽油的传统。吉安市国光香料厂是全区第一家山苍籽油生产厂。主要是收购林农的含量较低的粗油,通过精懈加工成纯度含量高的成品。 吉水县宏达天然香料有限公司、兴华天然香料有限公司也是以山苍籽油为原料,生产天然香料的厂家。
活性炭区内活性炭生产始于1973年,是由共大莲花县分校从杭州引进的化学法工艺技术生产,年产量70 吨。1984年后,吉安县九龙垦殖场、井冈山垦殖场、宁冈县林业工业公司、遂川县职工中学、安福县谷源山林场也相继办起了活性炭厂。由于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至2000年均处于停产状态。
第三节部分企业简介吉安地区农资公司复合肥厂厂址靠近吉福公路,创建于1978年。企业占地面积53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6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1750平方米。1996年有员工26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 人)。该厂是全省最大的复混肥专业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25%通用型复混肥,45%复合肥、生物活性复合肥以及水稻、甘蔗、黄麻、油菜等专用肥10多种,其中水稻专用肥被国家科委列入重点推广项目,甘蔗、黄麻专用肥及生物活性复合肥均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含量25%的复混肥被江西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全省同行业唯一免检产品。产品畅销区内和赣州、萍乡等地。该厂拥有3条复混肥生产线,其中1 条为1995年投资1000万元扩建的年产5万吨复混肥生产线。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1996年各种肥料产量56000吨,固定资产原值1320万元,净值1100万元,销售收入5144万元,利润192.5万元。 2000年固定资产1584万元,产值2051.4万元,上交税金23.7万元。
江西永友化工厂厂址在永丰县恩江镇东湖工业区。原属永丰化肥厂一部分,1996年由永丰化肥厂剥离出来,组建成新厂。企业占地面积17792.2平方米,建筑面积8468. 8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4319.31平方米。 该企业是化工部定点生产油酸酰胺的专业厂,同时生产少量复混肥,属国营小企业。1996年有员工196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2人)。主要产品有:油酸酰胺、 芥酸酰胺、复混肥。主要生产设备有茶油反应釜、氨化反应釜、分子蒸谓釜、锅炉等。该企业“八五”计划以来,技改投入累计400万元,1996年添置设备6台,使油酸酰胺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吨,复混肥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九五”计划期间对生产工艺又进行革新,解决瓶颈工序设备,使油酸酰胺年生产能力增至500吨,并开发了芥酸酰胺及硬酸等系列产品。油酸酰胺为塑料脱膜剂,主要销往燕山石化厂、金山石化厂等大型企业,年销售量为30 -50吨。1996年油酸酰胺产量为427吨,复混肥产量为19602吨,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780万元,净值1650万元,销售收入1023万元,利税8万元。2000年有职工120人個定资产172.3万元,产值39& 2万元,上交税金32万元。 泰和农药厂厂址在泰和县上田镇,创建于1969年。企业占地面积38855平方米,建筑面积12520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8297平方米。该厂是化工部定点生产有机磷农药的专业厂;于1991年荣获江西省先进企业称号,企业标准化、计量、全面质量管理均为质检机构认证达到二级标准;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该厂主要产品为乙基1605、杀虫双、三醴磷,年生产能力3500吨(实物量),主要生产设备有硫化反应釜、氯化反应釜、中和反应釜、冰机、锅炉等15台。其装备水平大部达到80年代水平。 “七五”计划期间建成一条年产2000吨杀虫双生产线,后来扩大到3000吨。“八五”计划期间技改投入累计310万元,扩建一条年产500吨三輕磷生产线。1996年以前已开发并通过省地级鉴定的新产品有三瞠磷、增效磷,对氯杀虫酯、杀虫双等。该厂建有农药开发研制试验室,可从事农药科研小、中试验,是地区化学工业中唯一一家有机科研试验室。该厂生产的50%乙基1605乳剂,曾获省优称号。该厂生产的杀虫双、三哩磷、乙基1605乳剂销往省内外及东南亚国家。1996年有员工31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3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4人)。生产各种农药2101.31吨(实物量),固定资产原值760万元,销售收入2393万元,利税73万元,其中上交税金40万元,企业利润33万元。2000年固定资产1875万元,产值3088万元,上交税金36.9万元。
江西禾水化肥厂厂址在永新县城,原为地区属企业,后改为永新县县属企业。1966年开始兴建,1969年底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07118平方米,建筑面积25710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4695平方米;属国家中型企业。该厂主要产品为碳酸氢钱、商品液鞍和甲醇。通过“七五”、“八五”、“九五”三期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合成氨由1.5万吨提高到3.5万吨,碳鞍由6万吨提到10万吨,甲醇年产8000吨。其主要设备合成氨设备属国内一流,现有2台M压缩机、2台H压缩机、造氯泵用微机油压自控新技术,固定资产原值5500万元,净值4800万元。生产的“禾字”牌农用碳酸氢镀获省优产品,连续多年获“重合同、 守信用”单位称号。1996年有员工75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530万元,销售收入3236万元,实现利税84. 8万元。其中上交税金 46. 8万元,企业利润38万元。
吉安市制氧厂厂址在吉安市石矶头。企业占地面积70302平方米,建筑面积24080.93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7069.51平方米。该厂于1970年6月由吉安市财政拨款5.1万元筹建,当时还得到中央领导曾山同志的关怀和支持,经机械工业部部长李水清的批准,从河北邯郸无偿调拨30年代生产的苏制30立方制氧机组1套,并增购了部分配套设备和配件。于1971年9月27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业(医药) 用气态氧气,填补了吉安地区工业的一项空白。1990年企业有职工11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该厂主要生产设备有3套,关键设备有空压机、分憎塔、发生器等。主要产品有工业氧气、医用氧气、氮气、液氮、溶解乙烘等。产品除供应吉安地区外,还销往赣州、新余、宜春等地。1996年该厂生产乙烘气18.68万立方米,氧气43.06万立方米,固定资产460万元,销售收入199 万元,实现利税19万元,其中上交税金17万元,企业利润2万元。2000年固定资产711万元,工业产值 109. 5万元,上交税金23万元。
吉安市电池厂厂址在吉安市长冈北路13号,企业占地面积11014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7920平方米。该企业是轻工部定点生产干电池的专业厂。该厂的前身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由吉安籍老板张盛光在南昌创办的私营电池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其侄张家嵩将该厂迁萍乡,1946年又由萍乡迁回吉安。当时规模很小,只有3个工人,纯属手工作坊,产品为日光牌B20半封闭糊式手电池,日产100只左右。1951年由张家嵩出面,邀集吉安市谱记、通明、新光三家电料行入伙,合并成立永光电池厂,由张任经理,雇工16人,日产上升到400只左右。1956年5月1日永光电池厂实行公私合营,生产规模扩大,职工达34人,日产量达2000只,并开始使用机械生产,购置手板打芯机两部。1958 年改制为地方国营企业,职工增至47人。产品由单一的R20型,增加了 R14.R40两种型号,年产量达到 87.49万只,年产值达12.11万元。1966年国家投资5万元在长冈岭建新厂,1968年建成迁入。1970年引进半机械化流水生产线,并增加R6型新产品,年产量达到601. 1万只,更名为吉安市电池厂。到1992 年,大号电池年生产能力2000万只,2. 5号电池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只。1996年,企业有固定资产原值 440万元,净值324万元,销售收入1050万元,利税42万元,其中上交税金41.71万元,企业利润0.29万元。1996年有职工2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
1997年经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准,该厂兼并吉安市被单厂,组建吉安市白鹭电池有限公司,厂址搬到吉安市军民路2号的原被单厂,厂房占地面积比原厂增大,本想将长冈岭的土地和厂房出售,盘活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开发新产品,使企业上一个新档次。然而实际操作结果,事与愿违:长冈岭的土地、厂房的出卖金,除开支搬迁费,归还被单厂欠银行贷款利息、市财政收走部分土地转让费后,仅剩下270万元用于产品开发,现金周转不过来,运转半年,企业陷入困境。1998年元月,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向全体职工募集股金,使企业继续生产运转。
表11-10-2 1996年全区化学工业企业名录单位:万元企业名称厂址建厂年份职工数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吉安地区农资总公吉安市吉福路 1978 260 复混肥 5144 192.5 司复合肥厂吉水县化肥厂吉水县阜田镇 1970 400 碳酸氢镀 739.8 5. 1 永丰化肥厂永丰县东湖工业区 1970 464 碳酸氢镀 770.3 -44. 1新干县磷肥厂新干县建化路 1971 40 复混肥 319 5.3 江西禾水化肥厂永新县禾川镇 1966 754 碳镀、甲醇 3236 38 泰和农药厂泰和县上田镇 1969 318 乙基1605、杀虫双、三 2393 33 醴磷万安县农药厂万安县城北 1970 119 粉剂农药、乳剂农药 508.8 1.8 吉水县有机化工厂吉水县城南 1987 104 糠醛和有机复合肥 226 22.7 吉水县橡胶厂吉水县城下 1984 140 再生胶 334 -9.8 江西永友化工厂永丰县恩江镇 1996 196 复混肥、油酸酰胺、芥酸 1023 酰胺永丰县有机化工厂永丰县东湖 1970 352 松香、蚊香、香料 725 -40 泰和华联化工厂泰和县文田 1995 132 甲醛 125 0 吉安市制氧厂吉安市石矶头 1971 119 氧气、乙烘 199 2 吉安市电池厂吉安市长冈北路 1956 283 大号民、2号、5号电池 1050 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