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的采掘工业,以煤炭采掘为主,其次是鹄矿、铁矿。冶炼工业,主要是炼铁,但企业不多,规模不大。
据史料记载:泰和县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置浪川铁矿,南宋末废弃。永丰县于南宋祥兴二年 (1279)藤田乡民在每年秋冬农闲时节,集资用土法采掘煤炭,供当地烧石灰及家庭炊爨之用。吉安县天河、莲花县等地,自明代开始就有人采煤,煤井已具相当规模。清咸丰年间(1851 - 1861)泰和上田乡玉华山、水槎乡茶莞村有手工挖煤。光绪三十年(1904)莲花瑞坑山检碧口、梅岭等处有农民用人力开采煤炭。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西农工商矿纪略》吉安府卷记载:“光绪三十一年永新产生铁,向有本地绅民就近挖取,设炉熔铸,赴省垣、饶州、广信等地销售。经查明生铁一项,设炉5座,每岁均可出生铁一万余斤。西乡大江地方发现镒,土人先误为银,后又误为铁,旋寄萍矿局矿师检验,定名为猛,惟筹款难,未能开采。邑绅龙国楚等勘得九面村煤矿一处,经矿师考验,煤质甚佳,已谕饬集股开采。又十九都地方, 查有猛矿,经天津讲艺学堂化学生傅松龄集股开办。”光绪三十三年(1907)天河矿商在矿区宣化试办煤矿至次年三月,存煤数千吨,因无销路而停工。至1912年矿商相继组织开采,原煤价每吨4元,运至南昌可卖28元。
民国时期,较大型的煤、钩矿开采由政府管理:1937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与江西省政府联合成立天河煤矿筹备处,次年开工建设双山立井,1946年停建。1947年改由江西省政府独营,1948年改名为江西省政府天河煤矿。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共有日产50吨左右的煤矿4个,即天河煤矿、安源煤矿、高坑煤矿、鄱东煤矿。20世纪30年代,安福钱山士绅李松风,在该县长源头泥乌坳开办铸矿,后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鸭业管理处吉安办事处接管。1935年,省政府成立泰和钩矿事务所,在泰和小龙开采铸矿。在此期间,开采煤、磚的民间窑井随处可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根据地和境内各苏维埃区域,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就地采掘煤、铸等矿产,以增加收入,支援战争。1930年9月28日,中共赣西特委在工作综合报告中提出“恢复扩大矿业……天河等处的煤,急宜开采并扩充,须由苏维埃社会经济部去计划经营"o 1931年,莲花苏维埃政府在垄上、寒山、富冲采取集股的办法开办铁矿,每厂日产生铁1吨多。1932年2月,红军干部在泰和小龙发现露天钩矿,经由中华苏维埃政府技术人员和工人前往开采, 泰和、万安2县苏维埃政府派员协助。开采的产品运往白区,秘密销售,换回苏区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军代表王镜三接管了天河煤矿。1951年天河煤矿在全省煤矿系统率先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废除封建把头制度。1952年7月天河煤矿开始建双山立井。1990年天河煤矿年掘进尺8994米,年产原煤34.51万吨。至1990年累计掘进尺23. 51万米,累计生产原煤937.6万吨。安福大光山煤矿,原为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七团三营于1969年始建,后移交给江西煤炭工业管理局管理。至1990年有3处矿井建成投产,年掘进尺数7714米,年产原煤14.61万吨。至1990年累计掘进尺数70668米,累计产原煤137.61万吨。至1990年,全区年产3万吨以上、15万吨以下的煤矿有安福北华山煤矿(地属),莲花县长埠煤矿、吉安县安塘煤矿、吉水县石莲煤矿、莲花县界化陇煤矿、吉水县螺田煤矿,合计年产原煤25. 23万吨。1990年年产3万吨以下的乡镇煤矿185座,共产原煤69. 12 万吨。
至2000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煤矿86座,按隶属关系划分:省属煤矿2座、地属煤矿1座、县属煤矿5 座、乡镇煤矿78座;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煤矿8座、集体和民营煤矿78座。2000年,地、县国有煤矿职工人数1041人,全区地、县及乡镇煤矿共计生产原煤29. 78万吨,其中国有煤矿10.07万吨,乡镇煤矿 19.71万吨。全年煤矿工业总产值(现价,不含省属天河煤矿和大光山煤矿)3364.04万元,上交税金133 万元。
20世纪50年代,区内先后成立了浒坑铸矿、小龙铸矿两个隶属中央的企业。60至70年代又成立了几个县办国有钩矿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乡镇磚矿的兴起,使全区鹄矿开采达到高峰。至2000年,全区共有钩矿企业22个,其中有中央企业3个,县办国有企业2个,乡镇办鹄矿17个,累计投资2亿多元,生产铸精矿(含WO₃65% )的企业16家,产钩砂2824. 3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5069.29万元,实现销售产值 4811.07万元,上交税金410. 24万元。
区内正规的铁矿开采业始于70年代中期。1976年9月,地处永新县尚溪的省属乌石山铁矿投产。 80年代以后,乡镇铁矿企业逐步兴起。至2000年,全区共有开采铁矿企业8个(其中省属国有矿山1 个,乡镇集体矿山7个)累计投资5700余万元,共有从业人员779人,生产铁矿粉22. 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574. 3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81.40万元,上交税金206.2万元。铁矿粉主要销往新余、萍乡等钢铁冶炼企业。
1988年,新干县在大洋洲兴办精制盐厂,生产加碘精制盐,结束了区内无食盐生产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在发展采掘冶炼工业的决策上,有过两次失误:一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到处乱砍滥挖,造成大片森林被毁,水土流失严重,人、财、物力浪费极大;二是1966 ~ 1976年开展的“五小工业”,在产煤地区,小煤窑遍地开花,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严密的管理,各自为政、无序生产,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工伤事故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