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地区建工局砖瓦厂、吉安市超美砖瓦厂、永新县砖瓦厂、井冈山砖瓦厂、新干县砖瓦厂等国有砖瓦厂,生产设备、工艺较为先进,用煤作燃料,机械制坯,轮窑烧制。到90年代,全区国营砖瓦厂年总产值为700万元左右,职工人数532人,固定资产上千万元。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共生产砖28亿7206万块,瓦6亿9765万片。乡村集体砖瓦厂293家,职工22071人,工业产值2亿8548万元,增加值8562 万元。
水泥区内石灰石储量极为丰富,以永丰、泰和、安福等县石灰石储量较多,仅永丰县滕田乡初步探测石灰石储量为110亿吨以上,且品位高,其碳酸钙含量高达98%。这些县发展水泥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吉安水泥厂1958年动工兴建,1964年7月正式投产,生产硅酸盐水泥。其设计能力为年产3. 2万吨,1990年达到& 8万吨。1968年泰和县兴办泰和水泥厂,1969年吉安县兴办庐陵水泥厂。到70年代,吉水、永丰、峡江、万安、安福、永新、宁冈等县都办了小型立窑水泥厂。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不配套,大多数企业的水泥标号均在325#以下,生产效率低。1970年地区水泥厂开始筹建,后因资金困难, 被迫缓建,直到1980年再度续建。其设计能力为年产& 8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当年试产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
进入90年代,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泥需求量日益增加,水泥企业相继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泥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其间有庐陵水泥厂、赣江水泥厂等一批企业扩建改造建成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的立窑水泥厂;地区水泥厂于1996年改制为宏盛建材(集团)公司,并进行了二期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年产25万吨;泰和县水泥厂通过产权变更,于1998年5月改制为江西泰和玉华水泥有限公司,在扩建改造原有立窑水泥生产线的同时,还兴建了一条日产700吨熟料旋窑水泥生产线,开创了全区旋窑水泥生产的先河。
到2000年,全区水泥生产企业为16家,年产量达113.4万吨,年利润总额为323.8万元,产品销售范围主要在区内,部分销往周边地市,产品质量稳定,出厂合格率达100%,水泥标号以425#为主,部分生产出525#高标水泥,具有一定知名度。其中江西泰和玉华水泥有限公司玉华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地区水泥厂宏盛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吉水县水泥厂Tm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产品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 水泥制品 1953年区建筑工程公司创办了吉安区预制构件厂,主要产品有水泥预制板、水泥空心砌块等建筑构件。1979年1月,永丰县水电局创办了永丰县水泥预制构件厂,主要产品有:水泥电杆、水泥管、地板花砖、空心预制板及水磨桌椅、大理石制品等。该厂1985年又新建了一条年产1000万块灰砂砖生产线。 同年,地区水电建筑公司创办了电杆厂。该厂是江西省生产水泥电杆的重点专业厂家,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型号的预应力水泥电杆,其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该厂于1996年分别荣获国家能源部和国家电力部颁发的产品使用许可证。1999年11月至2000年3月,经国家电力部福州质量检测中心检测©150 x70,0190x230等规格电杆再次荣获产品合格证书。水泥电杆远销九江供电局、南昌供电局、 昌北机场、省一建、省水电厅、井冈山华能电厂等。到2000年生产水泥电杆131.7千米,总产值455万元,上交税金55万元。 散装水泥区内推广散装水泥工作从1986年开始,当年完成推散量1082吨。推广散装水泥,推散设施是基础。 十多年来,地区共投资1008万元兴建散装水泥发放接收设施。已经形成年发散能力11万吨的规模。到 2000年,全区累计推广使用散装水泥55. 35万吨,为国家节约包装用纸3321吨(折合优质木材18265. 6 立方米),节电398.5万千瓦时,节约包装资金2214万元。
新型墙体材料 1993年以前,区内墙体建筑材料一直使用实心黏土砖。生产这种传统墙体材料,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浪费土地资源和燃料。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传统的砖瓦生产是一项迫切的新课题。1993 年,地区及13个县(市)先后成立了墙体革新机构。1996年,新干县机砖厂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区内第一条年产3000万块标砖黏土空心砖推广型生产线,吉安市枫塘机砖厂对原有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建成年产1500万块黏土空心砖普及型生产线。在这两条生产线的示范带动下,吉安、永新、泰和等县的砖瓦厂都对原来的实心黏土砖进行技术改造,建成空心砖生产线。1997年,吉安市二建公司预制厂引进浙江陈氏公司年产2万立方米的硅酸钙空心砌块生产线,为高层框架结构建筑提供防潮新型墙材。吉安春原新型墙体材料厂引进南宁奇特科技发展中心开发的年产3万立方米的多功能水泥砌块生产线。该产品拉、压强度高,隔热隔音性能好,同时还解决了普通小型空心砌块所存在的热、裂、空、漏等缺陷。在此基础上,吉安、井冈山2市和安福、泰和、新干等县的砖瓦厂都进行了改进,建成了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o 1998年吉安市预制构件公司灰砂砖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使生产规模由年产标砖1000万块增至2000万块。吉安水泥厂灰砂砖生产线,通过技术改进,生产规模由年产标砖600万块增至1000万块。 安福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客商兴建了三条年产1000万块标砖煤肝石烧结砖生产线,开创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的新历史,符合国家倡导的节土节能、有利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方向。
至2000年底,全区新建、改(扩)建各类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24条,其中灰砂砖生产线2条,年生产能力3000万块标砖;各种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15条,年生产能力,折合标砖约1亿块;煤渣砖生产线 1条,年生产能力1000万块标砖;黏土空心砖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1.3亿块标砖;煤肝石烧结砖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3000万块标砖。
人造板区内人造板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专区林科所、井冈山垦殖场土法试制纤维板。至80年代后,人造板板种有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
纤维板是利用木材生产中的枝極、树梢、边皮、锯屑等下脚料,经过切片、制浆、成型、热压等工艺, 制成的人造板材。根据生产工艺和板材密度不同,纤维板又分硬质纤维板和中密度纤维板。
I960年3月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在专区林科所和贮木场用土法试制生产100毫米x 80毫米x 1毫米纤维板100余块。由于土法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未能批量投产。同年,井冈山垦殖场在桐木岭兴建纤维板厂,也因经济效益低而停产。
80年代,全区先后兴办了一批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比较先进的硬质纤维板厂。1982年安福县陈山林场、武功山林场和横龙垦殖场三家合资兴建武功山纤维板厂,于1984年改由武功山林场独家承建,翌年9月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硬质纤维板1317立方米,产品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销售旺盛。1985年吉安木材厂纤维板车间建成投产。1987年永丰县纤维板厂建成投产。上述三个厂的生产工艺均采用国产 2000立方米定型成套设备。1988年遂川县林业局创建遂川县纤维板厂,选用了宽幅面(4x8)流水线定型成套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年生产能力达5000立方米、成为全区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纤维板生产企业。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区硬质纤维板年产量达到13000立方米,产品质量稳定。其间永丰县纤维板厂的青岗牌硬质纤维板、武功山纤维板厂的武功山牌硬质纤维板等产品,先后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林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90年代中期随着纤维板的更新换代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全区4家地方国营硬质纤维板厂,先后全部停产,职工全部下岗。1998年遂川县林业局东林企业有限公司,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年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成为全区第一家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至2000年,产量为2. 8万立方米。是年,永丰纤维板厂和武功山纤维板厂由私人租赁经营,恢复生产。
胶合板吉安地区生产的胶合板有木胶合板和竹胶合板2种。全区木胶合板的产品规格多为3 x 6'或3x7,,其原料主要是马尾松、枫树、木荷、拟赤杨等。全区生产的竹胶合板都是用于混凝土施工的结构板材,产品主要规格为4x8,。
1978年7月,吉安县化工厂筹建了全区首家胶合板生产车间,后改名为吉安县人造板厂,1980年建成投产,当年产量205立方米。1986年以后,该厂胶合板的年均产量都稳定在1万立方米以上。从1980 年至1990年全区先后兴建胶合板厂9家,其中国营企业7家,乡镇企业工厂2家,共有职工1393人,共产胶合板76510立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599.2万元,流动资金726万元。
90年代初期,随着胶合板市场的火爆,全区各地又先后建起了多家木质胶合板工厂。到1995年,木质胶合板企业达15家,设计年生产能力为4万立方米,有职工2000余人。其间井冈山人造板厂的拟赤杨胶合板、吉安县人造板厂的林辛牌II类胶合板、永丰县人造板厂针叶材胶合板等产品先后荣获省、部优质产品称号,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5年以后,由于大径材减少和产品更新滞后等原因,全区木质胶合板厂纷纷停产。到2000年,全区仅有5家企业维持生产,年产量不足1.5万立方米。
全区木质胶合板的衰退期,正是竹胶合板的蓬勃发展时期。90年代中期,安福县坳上林场、遂川县林业公司、遂川秀州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兴建竹胶合板厂,主要产品规格为4 x 8,,产品以竹编胶合为主。到2000年,全区有5家竹胶合板企业,生产能力达2万立方米,产品除在区内销售外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刨花板是利用木材或木材加工剩余物,经加进一定量的胶粘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压制而成的一种人造板。刨花板品种较多,如华夫刨花板、水混刨花板、模压刨花板等。区内仅生产华夫刨花板。
1995年,泰和县林业局开始筹建泰和县刨花板厂,总投资近2500万元,设计能力为年产1.54万立方米。企业建成后一直未能正常生产。之后,租赁给泰和糖厂生产蔗渣板,后又租赁给外地客商转为生产木质刨花板。
细木工板是用长短不一的小木条拼合而成的中板,两面胶贴一层或两层单板(或胶合板、纤维板、 其他饰面板),再经加压修边而制成的板材。
1985年地区木材厂建成细木工板车间,设计能力年产1万立方米。但一直未能投产。1995年,安福县林业公司投资近900万元,建起了安福县细木工板厂,生产一段时间后,也停产了。1999年后,全区细木工板得到迅猛发展。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民营细木工板厂14家,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万立方米, 实际年产量达到6万立方米。这些细木工板厂生产所用的原材单板全部是从山东、江苏等地购进,小木中板材则全部利用本地小径杉木制成。产品除小量在区内和省内销售外,大部分都销往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临近省市。产品规格全部为1220 x2440 x 18(毫米)。
砂石境内赣江及其主要支流砂石资源丰富。人们常到河滩沙洲挖取砂石,作为建材出售。但在新中国建立前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一直由私人随意挖取,对河堤、河道破坏严重。1958年成立国营吉安市砂石队,隶属市城建局,1979年更名为吉安市砂石公司,有职工161人,除生产砂、卵石、片石外,还对全市砂石开采统一管理。以后,砂石开采改为地矿局管理。
全区从事砂石开采企业较多,分布面广,多为乡镇及个体小企业。1985年全区社队企业共生产花岗石7340立方米,石英石600吨、河砂267万吨、卵石160万吨。2000年全区乡村两级有开采砂石企业 102家,员工2050人,生产石灰石84万吨,花岗石157000立方米,石英石1650吨,实现产值10958万元。 村以下户办、联户办企业生产石灰石73吨,花岗石717000立方米,石英石I960吨。有采挖河砂的乡镇集体企业31个,个体私营企业160个,共有从业人员2380人,年产河砂、卵石23& 07万吨,年总产值 2270.62万元,上交税金242. 24万元。
建筑陶瓷建筑陶瓷生产起步较晚。1971年6月,宁冈县东上砖瓦厂土法上马创办红光瓷厂,翌年由东上公社接管并进行改造扩建,1978年11月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改名为宁冈会师瓷厂。1996年该厂一分为二,将日用瓷生产线划出,另设恒华瓷厂。会师瓷厂专门生产建筑陶瓷,主要产品是各种规格的釉面砖、瓷质砖等建筑瓷,年生产能力70万平方米。
石材 1994年,遂川县禾源镇引进第一家由福建客商投资兴建的花岗岩石材加工企业。此后湖北等地客商相继落户禾源,开始批量生产石板建材。主要品种有江西红、芝麻白花岗岩石板。产品规格为60厘米x60厘米,并已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井冈红石材商标。区内永丰县、新干县均有花岗石材生产开发。
第三节部分企业简介江西泰和县玉华水泥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前身是1968年创办的泰和县水泥厂,厂址在泰和县澄江镇黄岗村。该厂原生产能力为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4.4万吨,后经多次扩建改造,生产能力不断扩大。1992年进行第一期技改,生产能力扩至年产6.6万吨;1994年进行第二期技改,生产能力扩至年产13万吨规模。主要设备有:PCD612 破碎机2台@2.2米X14米烘干机1台@2.8米x8米机立窑2座,43米xll米机立窑1座@1.83 米x7米球磨机2台@2. 2米X 6. 5米球磨机2台丄B50包装机1台。企业有职工56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8人)。1991 ~ 1995年,该厂推广应用变频调速, 立窑偏火自控,微机配料,晶种添加,预加水成球等五项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1998年5月改制为泰和县玉华水泥有限公司。2000年,年产量为21.2万吨,产值为6890万元,固定资产8660万元,利润总额为406万元,上交税金200万元。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泰和、遂川等县及赣州地区毗邻县。该企业于1987年评为省级先进企业,主导产品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曾于1986年和1990 年两度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
吉安地区水泥厂该厂地处安福县枫田镇境内,1970年筹建,1980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66. 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7. 5万平方米。原设计能力为年产& 8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 1991 ~ 1995年,进行过两期技术改造,累计投资1253.41万元。第一期技改使年产水泥增至19万吨;第二期技改又新增生产能力6万吨,达到年产25万吨。该企业是吉安地区重点骨干水泥企业,拥有三条有机立窑生产线,主要设备有球磨机5台,烤干机2台,双转子破碎机1台,挤压机2台。企业主要产品为宏盛牌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该企业属国家中二型企业。1994年被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企业”,曾分别获得全国建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全国第三次水泥化学分析大对比合格单位称号。宏盛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荣获1991年省优秀产品称号,同时连续三年授予省免检产品。产品除在本省市场销售外,还销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1996年企业有员工860人,其中中等专业技术人员124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