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的电力工业始于1918年,日本商人与吉安资本家戴文清合伙,在城区天姥宫(今庐陵巷52号)第五章电力工业筹办光耀电灯公司。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全国抵制日货如火如荼,城区800余名学生和市民愤起捣毁电厂机器,迫使电厂封闭停办。1920年由吉安商会出面,河东坪田人张谦为首,筹集资金97200元,购进英造80千瓦透平发电机组,在原址天姥宫创办吉州股份有限电灯公司,当年建成发电。全厂有职工18 人,一班制作业,即傍晚开机发电,午夜停机。主要供政界、军界、商界照明,用户645户。电费以灯泡支数计算。由于用户拒交电费,至1938年累计亏损240余万元,机器磨损破旧,线路老化,电厂无钱维修, 1939年,由江西省建设厅接管,改名为吉安电厂。经过整顿、继续营业。1939年3月南昌沦陷,省政府迁至泰和,除在泰和县兴建了泰和电厂(年发电量51600千瓦时)外,吉安电厂先后增置了三台柴油发电机组。为避免日机轰炸,在原电厂西200米处增设第二发电站。日发电量为1558度,全年发电32000万千瓦时,用户769户,仅占城内住户的5%。电价由原每度0.35元,上涨至3元。在日机的轰炸中,电厂有三分之一的厂房被炸坏,加上物价上涨,电厂亏损严重,又到了无法维持的境地。1941年12月1日改由官商合股的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接管。为了防止日机轰炸,又添购了两部45马力煤气发电机组,增设第三发电所。由于该厂经理颜本乾管理得法,从1941年12月至1944年4月电厂盈余2万多元。1944 年4月改由李文光接任经理。次年,永丰县曾办起煤气发电厂,主要对县城党政机关和一些富裕户供电,1945年8月因日军溃逃时破坏,吉安城区电厂停业,部分设备被毁,至次年1月才恢复发电。恢复发电时,经理李文光无故解雇大部分老职工,任用自己的亲朋好友,以老工人李德新为代表的38名失业者在《前方日报》刊登抗议信,并向南昌法院控告,均无结果,不了了之。电厂恢复发电时,装机容量为 84千瓦,年发电量9038万千瓦时,仅两条十几千米的低压线路,只供城区几条主要街道的商店和少数居民照明,灯光昏暗,时常停电。
1949年7月16日吉安城解放。电厂工人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进城,当夜通宵达旦发电,以示庆祝。7月1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书记赵筹来到电厂,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宣布电厂为人民所有,由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成为吉安市第一个国营企业,要求全厂职工坚守岗位。8月,吉安市人民政府派袁华为吉安电厂第一任驻厂代表。当时,全厂有职工50人,发电机组5台,装机总容量为 156千瓦,1949年发电量为10.5万千瓦时。
1950年,新干、万安、永丰、安福、永新、遂川等县都办起了公私合营性质的单机几十千瓦的煤气发电厂。是年吉安电厂在迥龙桥西侧筹建新厂,1952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480千瓦。后来经过多次改造扩建,至1978年装机容量达12000千瓦,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77倍。1965年2月,为解决布置在区内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生产及生活用电,省投资在吉安县天河兴建651电厂(其中包括芟南、枫渡两个水电站),1968年11月竣工投产,1970年改名为天河电厂:至1987年,装机容量为18000千瓦。1986年7 月又开始兴建莲花电厂。(1992年莲花县划归萍乡市辖区,莲花电厂一并归萍乡主管)。
I960年开始,安福、遂川、井冈山、永新、永丰等县大力发展水力电站。到1987年末,全区水力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66255千瓦,年发电量14325万千瓦时,其中最大的白云山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13000千瓦,单机容量为6500千瓦。
1972年2月,将吉安电厂、天河电厂中的供电人员划出来,共同组成井冈山地区电力公司,开始实行发电、供电分家。同年6月,吉安电厂通过永阳变电站与天河电厂联网运行,公司集火电、水电、供电于一家,统一调度。
1978年11月25日白云山水电站并入地区电网运行:接着永丰县电网、吉水县螺滩水电站、万安县电网、安福县电网也陆续并入地区电网运行。上述各县电网自行管理,独立核算。电力调度受地区电力公司直接指挥。至1987年,地区网直接调度的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60900千瓦。
国家重点水电工程——万安水电站于1958年7月1日开工,后经1961年停工,1978年复工,1980 年缓建,1981年再次复工,1986年列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倒1990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运行。该水电站单机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年发电量15.16亿千瓦时。
1998年10月在吉安市河东镇兴建的国家重点工程——井冈山华能火力发电厂,设计装机容量为 12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机组于2000年底投产。 1990年以前,吉安地区电力公司一直隶属吉安地区行署管辖。1990年1月1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西省电力工业局对吉安电网实行代管,新设江西吉安供电局与吉安地区电力公司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直至1999年4月,吉安地区供电部门成建制上划至江西省电力工业局直接管辖。 1999年售电量比上划前同期增长3.4%,劳动生产率增长1.6%,总收入和上交税利是1988年的30倍和22倍。公司趁建制上划契机,大力整顿行风,1999年开展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回头看活动,深入用户检查供电中存在的问题,改正缺点,更好地为用户服务。2000年开展社会民主评议电力行业作风活动, 向社会推岀十条便民措施。为了使优质服务,改进行风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公司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小组,还先后制定《供电行业作风建设目标与考核办法》、《领导干部走访用户制度》、《社会用电义务监督员制度》、《用户座谈会制度》,并公开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让社会监督举报。
第二节发电火力发电吉安电网所辖火力电厂先后有:吉安电厂、天河电厂、莲花电厂及井冈山华能电厂。
吉安电厂该厂位于吉安市回龙桥头,东临赣江,占地面积57850平方米。其前身是1920年的吉州股份有限电灯公司。1950年筹建新厂,从回龙桥头迁至永叔路1号(回龙桥头西侧)ₒ 1952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为480千瓦。此后,经过多次扩建,增加发电机组。1958年扩建一台105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1960年又安装两台15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1965 .1978年又各安装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至1987年,吉安火力发电厂除淘汰1952、1958、1960年安装的机组外,发电机组容量为2 x 6000千瓦,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77倍。吉安电厂建厂以来,其机构设置及行政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49年至 1965年归吉安市管辖,1966年至1969年划归江西省电力管理局管理,1969年后下放井冈山专区管辖, 1971年3月改由吉安地区电力公司统一调度,统一核算。1992年,吉安电厂的发电量为4726千瓦时,此后发电量逐年减少,主要担负全区的调相任务。1998年发电机组全部拆除。
天河电厂该厂位于吉安县天河镇,是1965年由江西国防工办及省电力管理局为支持三线军工厂筹建的。1968年建成投产发电。投产初期,总装机容量为26500千瓦,其中天河煤矿矿山自备发电厂装机容量为2 x 1500千瓦,新建的枫渡、芟南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 X3000千瓦和2 x 1250千瓦,共计14500 千瓦,天河电厂自身装机容量为2x6000千瓦。该厂距天河煤矿5千米,铺设有轻轨铁路进煤专线,由天河煤矿供煤。
天河电厂的隶属关系,几经变迁;1969年8月由省管下放至井冈山专区管辖,由三线军工企业改为民用企业。1972年3月,发电、供电分家,其供电部分划出,与吉安电厂供电人员一道组成吉安地区电力公司。1977年11月,水电、火电分家,枫渡、芟南两水电站从天河电厂划出,单独成立井冈山地区枫渡水力发电厂。1984年天河火力发电厂增建6000千瓦发电机组1台,至1987年全厂总装机容量为18000 千瓦,年发电量约占地区电网发电量的40%以上。1987年发电量达到12972万千瓦时,是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2000年有职工583人,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
莲花电厂位于莲花县南岭乡云边村,1986年兴建。由于莲花县煤资源丰富,含煤面积57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8%,预测储量为6000至8000万吨,供给电厂煤炭资源的矿区分布在电厂周围,运输距离为5〜8千米。莲花火力发电厂设计装机容量为74000千瓦,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 x 12000千瓦。该厂于1992年随莲花县划归萍乡市管辖。
井冈山华能发电厂厂址在吉安市河东镇肖家垄,是国家重点电力工程,于1998年10月动工,2000 年12月第一期工程建成发电。该厂规划装机容量为4 x 30万千瓦,静态投资23亿元,动态投资38亿元。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江西省投资公司按45% ,40%、15%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 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97811万元,装机容量为2x3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其供电能力相当于目前全区水、火发电量的2.1倍。
水力发电水力资源境内位于赣江中游,赣江过境河长264千米,内河水网交错,主要支流有遂川江、蜀水、 乌江、孤江、禾水、泸水、沂江、同江8条。除赣江主流外,8条主要支流的水力发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 4万千瓦。加上主要支流上的小支流,全区各县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4.30万千瓦。这些河流多穿越在群山峻岭之间,落差大,开发小型水电站具有规模小、投资少、工程简易、淹没耕地少、移民少、受益快等优越条件。
表11-5-1 区内赣江主要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河名河流发源地河长(千米) 流域面积全程落差理论蕴藏量 (平方千米) (米) (万千瓦)合计 22128 69.4 禾水武功山 256 5677 723 17.9 泸水安福陈山 166 3381 555 6.4 蜀水井冈山 149 1328 690 6.6 乌江零山 171 3877 775 6.3 孤江兴国良村 162 3054 346 10.9 遂川江广山乌岭 175 2955 1000 1&8 沂江丰城车田 100 918 171 1.10 同江分宜同岭 112 938 565 1.40 表11-5-2 各县(市)水力资源蕴藏■县(市) 理论蕴藏量可开发量到2000年已开已开发占可开 2000年发电量 (千瓦) (千瓦) 发量(千瓦) 发比例(%) (万千瓦时) 合计 842993.7 513914 186857 37 58374 井冈山 74205 34000 19721 55.3 6294 吉安县 74400 56850 24024 42.3 5601 吉水 86400 82000 15431 18.8 5600 峡江 13550 6800 3415 50.2 775 新干 19000 5500 5098 92.7 950 永丰 104620 53815 18827 35 7719 泰和 67500 50500 19830 38.5 5328 遂川 182000 102800 28615 30 11254 万安县 42753 35429 7714 21.8 1733 安福 88880 39110 18690 50.3 5296 永新 70043 34370 19382 56.2 6264 宁冈 19010.7 12730 6110 48 1560 农村小水电建设农村小水电发展坚持“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小水电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靠县市、乡镇和群众自筹(包括劳务投资),国家用低息贷款和其他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和扶持。小水电的利润不纳入地方财政收入,实行“以电养电”。小水电建成后所有权和管理权归县市、乡镇和群众,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小水电的使用方向,面向农村和城镇,为农业、地方工业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
区内小水电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群众自发为主,村级集体经济占主要成分,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大多是单机500千瓦以下的微型电站或水能泵站,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照明及农副产品的加工用电。乡村小水电建设,使相当一部分农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第二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小水电建设政策是:单机500千瓦以上电站主要靠国家投资和银行适当贷款;单机500千瓦以下电站由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大部分资金靠银行贷款和地方自筹。这个时期建设的电站较多,建成10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有:1970年投产的永新枫渡、芟南电站;1971年投产的万安蕉源电站;1972年投产的井冈山罗浮电站;1973年投产的安福社上电站;1978 年投产的永丰夫坑电站、永丰斗上电站、吉安白云山一级站;1981年投产的吉水螺滩电站;1982年投产的万安蕉源一级电站、永丰洪家园电站;1983年投产的泰和老营盘水库电站、永丰阳固山电站、井冈山中洲电站;1985年投产的遂川草林冲电站;1986年投产的泰和洞口电站;1988年投产的吉水曹家电站、吉安白云山二级电站。第三阶段从90年代初开始,全区小水电建设发展迅速,有9个县(市)通过了国家第二、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达标验收。各县(市)又兴建了一批1000千瓦以上的小水电站。至 2000年,全区各县(市)小水电站共有414处,总装机容量达189183千瓦。
表11-5-3 至2000年底吉安地区小水电站建设情况县(市) 电站名称电站处数发电设备台数发电设备容量装机情况 (处) (台) (千瓦) (台数X千瓦) 合计 25 51 25851 井井冈冲水电站 1 4 12800 4x3200 冈罗浮水电站 1 2 2000 2x1000 山中洲水电站 1 2 1000 2 x500 市大陇水电站 1 2 1260 2 x630 乔林水电站 1 3 1500 3 x500 其他小水电站 20 38 7291 合计 10 21 23630 吉东固水电站 1 3 1335 2 台 630 +75 安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 3 6 20660 2 x6500 +2x3200+2x630 县其他小水电站 6 12 1635 2 x320 +75 8 x 100 + 120 吉合计 31 48 15376 水螺滩水利水电管理局 1 6 11400 4x1600+2 x2500 县曹家水电站 1 3 1500 3 x500 其他小水电站 29 39 2476 峡合计 7 13 3415 江大西头水电站 1 2 1600 2x800 县其他小水电站 6 11 1815 续表县(市) 电站名称电站处数发电设备台数发电设备容量装机情况 (处) (台) (千瓦) (台数X千瓦) 新合计 24 38 5098 1 x500 干窑里水电站 1 1 500 县其他小水电站 23 37 4598 永合计 19 57 19637 丰夫坑水电站 1 3 2060 1 x 800+2 x630 县阳固山水电站 1 4 8000 3 x 1600 + 1 X3200 其他小水电站 17 50 9577 泰合计 21 33 19200 和老营盘水电站 1 2 2500 2 x 1250 县南车水电站 1 4 12800 4x3200 其他小水电站 19 27 3900 26 x 150 合计 164 198 32455 草林冲水电站 1 4 5000 4 x 1250 遂汤湖水电站 1 2 1120 1 x 800 + 1 x 320 川安村水电站 1 3 12000 3 X4000 具兴水岭水电站 1 2 1000 2 x500 白石仙水电站 1 3 1200 2x500 + 1 x200 其他小水电站 159 184 12135 万合计 59 76 7714 安蕉源一、二级电站 2 4 2000 4x500 县其他小水电站 57 72 5714 合计 16 32 16890 安社上水电站 1 2 7000 1 x 3000 + 1 X4000 福岩头陂水电站 1 2 4000 2 X2000 县安福渠水电站 1 3 2400 3 x800 西江头水电站 1 2 880 1 x 630 + 1 x250 其他小水电站 12 23 2610 永合计 38 58 19917 新枫渡水电站、芟南水电站 2 5 11500 3 x3000+2 x1250 县龙源口水电站 1 6 3600 3 x 1000 +3 x200 其他小水电站 35 47 4817 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1983年国务院190号文件中,要求积极发展小水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至1990年,全国第一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完成,通过达标验收,井冈山市是其中之一。1990年以后,区内小水电建设发展迅速,经过国家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验收的有万安、永丰、安福3县;第三批达标验收的有吉水、遂川、泰和、吉安4县。至此,全区13个县市已有8个县市达标。已达标验收的电气化县,人均年用电量超过200度,通电用户率95%以上,综合电换率11% 以上,电站、电网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由于全区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成绩显著,地区水电局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的“全国第三批(1995 ~ 2000年)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先进集体” 奖牌一块;地区水电局水建科科长陈守堂获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发的全国第一批及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先进个人;地区水电局局长黎文予、建管科高级工程师邱发远、吉水县螺滩电站站长张金鼎、书记陈庆平均获国家水利部颁发的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先进个人。
枫渡水电厂1965年,省国防工办,为了解决在吉安专区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生产及生活用电问题, 于2月23日在宁冈河下游江畔乡兴建芟南水电站。同年12月15日竣工,装机容量2 x 1250千瓦。 1966年8月在芟南水电站上游7千米,兴建枫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 x 3000千瓦。厂址在永新县江畔村,距永新县城72千米。枫渡水力发电厂管理枫渡、芟南两个水电站。1968年10月前,枫渡、芟南两水电站同归651工程筹建处(即天河电厂)管理。1968年10月后,枫渡、芟南合为天河电厂的一个车间。 1977年11月两水电站从天河电厂划出成立井冈山地区枫渡水力发电厂,由地区电力公司统一管辖,统一调度,统一核算。枫渡装机容量9000千瓦,芟南装机容量2500千瓦,丰水期出力大,承担系统基本负荷;枯水期作为系统调频厂,并能调节下游新北门电站的水力资源,改善农田灌溉条件。1983年创年最高发电量:枫渡发电5356.58万千瓦时,芟南发电1335.09万千瓦时。
万安水电站万安水电站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位于赣江中游万安县境内,系万安大型水电枢纽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赣江干流梯级开发的第一期工程。工程开发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及养殖等综合利用。
该水电站规划创意始于1948年10月民国江西省政府编制的《赣江流域水利建设计划报告》。新中国建立后,于1956年开展赣江水利普查工作,省水利厅编制《赣江流域综合开发规划要点报告》推荐万安水利枢纽为第一期开发工程。1958年成立万安水力发电工程局,负责施工,由省电力厅直接领导。工程于同年7月开工,主要是进行场内外道路、施工临时房屋、砂砾石备料和场地平整等施工准备工作。 1959年12月省编制《赣江万安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1960年初,经水电设计总局审查同意。1960年汛后,开始左岸第一期围堰施工,后因国家调整国民经济计划,缩短基本建设战线,1961年冬停建。
1978年2月,水电站复工,定为水利电力部基本建设直属工程项目。6月,成立万安水电站指挥部, 年底,改为江西省万安水电站建设委员会,由省委书记刘俊秀任主任委员。施工单位为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局,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电基建工程兵00639部队,后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水电二总队。以机械化进行施工,工程进展迅速。至1980年遇国家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万安水电站列为缓建项目,维持小规模施工。1983年基本恢复正常施工。:1984年底第一期围堰截流成功,开始浇灌发电厂房和混凝土非溢流坝,以及土坝基础防渗处理回填等项目。:1989年11月11日船闸建成通航,同时开始第二期围堰施工,年底赣江全部截流。1990年初,安装第一台发电机组,8月下闸蓄水, 11月16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92年12月16日第四台机组并网发电。1995年工程竣工。1996年 1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年发电量15.16亿千瓦时,淹没耕地71648亩,迁移人口 129377人。电站投产后,综合效益明显。至2000年末,累计发电量已达111.3424亿千瓦时,创工业总产值25.6232亿元,发挥了江西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的作用,提高了上游拦洪和下游防洪能力, 改善了赣江航运和当地农业灌溉条件,给库区带来了水产养殖的大发展。
第三节供电地区电网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因发电机组少,发电量小,采用由发电厂发、供、用合一的电力管理体制。吉安火力发电厂采用发电机组出口电压3300伏直配方式,供吉安市区机关、学校、居民照明及一些工厂和手工作坊用电。:1950年,新干、万安、永丰、安福、永新、遂川等县办起了公私合营性质的小煤气发电厂,供县城机关及部分居民照明用电。1958年宁冈县建成24千瓦小水电站,全区各县基本上做到:城区有灯,自发自供。
I960年初,安福、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永丰等县小水电站兴起,逐步发展成县内独立运行的电网。1970年由天河电厂、枫渡水电站供电的军工企业,地域横跨永新、莲花、安福、吉安、泰和5县,构成一个军工系统的独立小电网。
为了使天河电厂军工网络系统盈余的电力外送至吉安市区,1972年12月,天河电厂与吉安电厂通过新架设的永敦(永阳变电站至吉安县敦厚)线将两厂电力正式接通,从而形成了井冈山地区电网,并成立了地区电力公司,开始实行发、供电分开管理。1978年,兴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吉安县白云山水电站、吉水县螺滩水电站和永丰县小电网相继并入地区电网运行,体制上统一调度,分开管理,分别核算。1984年元月,吉安地区电网经35千伏良枫线并入省电网运行,结束了地区孤立小电网的历史,成为省电网的一部分,提高了供电能力。
吉安市城区电网改造在电网改造前,吉安市城区电网设备陈旧,电源单一,绝缘水平低,导线线径小,供电半径过大,变电容量不足,工农业与居民用电纵横交错,给运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电网改造的原则是:改单一电源为多电源供电;工农业用电分开,架设5条农业专线;简化接线,裁减吉安电厂直配线路回路数和线路长度;地区局部采用环形供电;对重要用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大宗用户采用专线供电。
电网改造的步骤如下: 1993年3月,撤销35千伏北门变电站,所有出线改由110千伏城北变电站供电,形成市区市一线、 市二线、市三线、井柴线、长冈线几条主要线路分别供电。
1995年10月,改造市一线井冈山大道至013中转站段,更换为18米电杆.LGJ-150导线,LGJ部分节能变压器。改造市二线由沿江路井冈山大桥头,至工农兵电影院和阳明路东段,更换为18米电杆, 口一240导线双回路架设。改造长冈线,沿长冈北路由堆花酒厂至鹭洲路西段,采用15米电ff.LGJ-150导线,与邮电专线同杆架设。
1996年10月,改造市二线鹭洲路东、西段,更换为15米电杆,14—240导线双回路同杆架设,北门街路段全部更换为15米电杆。调整配电变压器布局,改善用户电压质量。
1998年12月,新架设跃进I、U回线路,从35千伏神冈山变电站军民路至跃进路,再至大巷口影城,采用15米、18米电杆,口一240导线双回路架设。同时,撤销吉安电厂6千伏直配线路,将原6千伏文山线接入市三线,水厂线升压后接入跃进I回供电,6千伏南坑线升压后接入跃进II回供电。
采用分段供电,对市一线、市二线、市三线等几条市区线路设分段开关,其他线路的主要支线采用支线开关控制,以方便故障巡查和减少停电范围。
对重要用户、大宗用户如红声厂、水泥厂、煤气线、邮电局、自来水厂等,采用双电源供电。
增设公用变压器,减少低压供电半径。增加了韶山东路、韶山中路、仁山坪、市技术学校等近30台公用变压器,同时配合进行低压线路改造、接户线改造、一户一表改造。
将河东开发区电网纳入城区电网一并改造:1996年110千伏河东变电站投运后,原35千伏师专变电站拆除,其所负荷转移至110千伏河东站,原开发区线改为金竹线,主供河东开发区和贸易广场。火车站由铁I、II回线供电,吉安师专由专线供电。1996年10月对金竹线公用变压器、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改造。
经过几年市区电网的改造后,河西区形成阳明路以北的城北供电区,阳明路以南的城南供电区和阳明路的市中供电区。城北供电区:在鹭洲路形成市二线,井冈I、H回线,长冈线的区内双环网,正常时开环运行。城南供电区:田侯路形成又一部分市二线,井冈南I、U回线,长冈线的区内双环网。市中供电区与城北、城南供电区既独立成片,又能互相倒供。线路调整后,在正常情况下,每条出线的负荷控制在导线载流50%以内,具备互为备用能力。增强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恢复运行。• 低压配电网实行分区供电原则,以变压器为单元,明确供电范围,一般不跨区供电;低压接线以配变为中心,配变低压则安装具有无功补偿、计量、控制功能的低压综合控制装置,以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标准的要求。城市居民用电实行一户一表改造,更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农村电网 1999年6月前,区内电网中的农村电网,除新干、峡江由赣西供电局供电外,其他区域均由各县(市) 水电系统的电力企业、各县(市)乡镇电管站和地区电力公司供电的农村线路电网供电。上述电网,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双方都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相互间为买卖楚售关系。全区农村电网有: 井冈山市电网该市系1996年全国第一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1989年12月经国家验收达标。除5个自然村、131户没有通电外,全市城乡均已通电,通电率已达95%。该市电网经多年的电力建设,网架结构已初步形成,全网现有小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19520千瓦,110千伏井冈山升压站1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厦坪、罗浮、茨坪、黄坳)。负荷情况:至1998年止,累计供电量5473万千瓦时,年均增长率12.7%,其中工业供电量2365万千瓦时,农业供电量96万千瓦时,照明供电量1377 万千瓦时,其他供电1635万千瓦时。最大负荷11300千瓦。
吉安县电网组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9年11月吉安县县直机关由吉安市区内搬迁新县城敦厚,由于县城还刚新建,电网布局不够合理。全县有110千伏敦厚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 其中大冲和永阳站及其有关35千伏变电站,分别建于1967年和1973年,由地区电力公司管理澈城、新坏、城关、固江变电站是由县电力公司管理,分别于1967〜1995年建成。全县有3千伏线路、10千伏线路、110千伏线路,形成以敦厚110千伏变电站为最髙电压,各电压等级穿错于无序网架状态。供电可靠率低于80%, 10千伏线损达20%以上。县内电源及供电情况:县境内有天河火电厂1座,是吉安县一个主要的供电电源;有白云山水电站一座,供新号变电站和富田乡供电区;东固为自发自供的小水电。吉安县负荷情况:1998年全县总供电量为5327. 2万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为9. 7%,其中工业用电量2491 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662.9万千瓦时,照明用电1101.6万千瓦时,其他用电1071.7万千瓦时,全县最大负荷为9000千瓦。
吉水县电网是由1座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和4座35千伏变电站(城南、八都、白水、枫江4座电站)及螺滩、曹家2个主要水电站构成。通过中心变电站的35千伏电压等级与地区电网联网运行。全网基本实现了以110千伏为中心的辐射型供电网络,通电率已达98%。但整个布局上仍不尽合理,网架依然薄弱,设备陈旧,尤其是农村配电设备老化严重,线路供电半径太长,线径小,能耗大。县网负荷情况:至1998年止累计供电量有8160万千瓦时(含上网电量),年均增长率达10.6%,其中工业用电4335 万千瓦时。最大负荷有24220千瓦。
永丰县电网该县南部水利资源丰富,然全县用电重点却在北部县城所在地,形成南电北送的格局。永丰县电网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20世纪末已建成国有水电站6座,乡集体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达2497千瓦;建有小型水电厂1座,装机容量为6000瓦。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永丰站、 藤田站),35千伏变电站7座。然而大部分设备线路已老化,加上当时没有统一规划设计,布局不尽合理,造成电能损耗较大,需尽快改造更新。永丰县网负荷情况:1998年总供电量(含上网电)7419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3685万千瓦时,农业用电605万千瓦时,照明用电1666万千瓦时,其他用电1463万千瓦时,最大负荷72505千瓦。
泰和县电网该县电网是从20世纪60年代小水电建设开始组建的,后随着农村电气化县的实现, 至20世纪末已初具规模,发电装机容量29380千瓦,其中小水电为25108千瓦。县境内有110千伏上田变电站1座(系1997年由35千伏变电站改建而成),有35千伏变电站4座。虽然全县网架已经建立,但结构依然不合理,总体上还是较薄弱,10千伏电网设备老化,能耗较高,配置不合理,供电迂回,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得不到保障。该县负荷情况:至1998年全县累计供电量为9672万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 10%,其中工业用电4338万千瓦时,农业用电3024万千瓦时,照明用电1310万千瓦时,其他用电1000 万千瓦时。最大负荷有28500千瓦。
遂川县电网该县水力资源丰富,小水电站发展较快,曾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小型水电站,20世纪末基本网架已初步具备。全县有110千伏县城变电站1座,有35千伏变电站6座。虽然已有110千伏电压等级,但网架结构仍十分薄弱。各供电线路的供电半径普遍超长,线径小,超载情况严重,设备老化落后,配变能耗大,配置不合理,供电网络质量可靠性差,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该县负荷情况:至1998年累计供电量6622万千瓦时, 平均年增长率14%。其中工业用电量2321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1071万千瓦时,照明用电2140万千瓦时,其他用电1090万千瓦时。最大负荷有20100千瓦。
万安县电网该县水力资源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县内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县城、窑头),35 千伏变电站6座(新村、富坑口、黄塘、田西、云州、上彭)。整个电网的设计布局不尽合理,设备使用年限较长,设备老化,能耗较大,线路上各电压等级的线径普遍较小,供电半径过长,迂回供电现象严重,损耗大,故障多,安全系数低,供电质量可靠性较低,大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电网负荷情况:至1998年止, 累计供电量5156.9万千瓦时(含上网电量),年均增长率13.5%,其中工业供电量2203万千瓦时,农业供电量1219万千瓦时,照明供电量1651万千瓦时,其他供电83. 9万千瓦时。最大负荷11300千瓦。
安福县电网组建于1970年。1986年与地区电网以35千伏电压等级线路联网运行。经1991年至1995年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县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基本形成了以110千伏为主网电压,35千伏、10千伏为二次输配电电压的供电网络。全县乡、村、户通电率达100% ,99% , 98%,供电可靠性在80%左右。另外,安福县境内还有地区电网大光山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地区电网直供用户变电站2座(即井冈山纺织厂、地区水泥厂用变电站)。地区电网直供安福县境内用户有大光山煤矿、地区水泥厂、地区井纺厂、泰昌水泥厂、洲湖镇、甘洛乡、瓜畲乡。供电电压等级为6. 3千伏。该县负荷情况:1998年全县供电量11778万千瓦时(其中县电网供电量6118万千瓦时、地区直供电量5420 万千瓦时、自发自供电量240万千瓦时)。用电量:农村用电量2377. 8万千瓦时,工业用电8326. 3万千瓦时。最大负荷为37993.5千瓦。
永新县电网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网架虽已基本形成,但十分薄弱。县境内有地区电网110千伏东里变电站一座,县通过东里站与地网联网运行。县电网有35千伏变电站6座,即1970年建成的文竹变电站、1972年建成的乌石山变电站、1983年建成的厚溪变电站、1990年建成的狮岭变电站、1992年建成的澧田变电站、1998年建成的曲白变电站。县农电网络结构薄弱、设备老化、建设标准低、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小、配变能耗大、供电质量可靠性低。该县负荷情况:至1998年止,全县累计供电量为 22852万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7.5% ,其中工业用电14402万千瓦时,农业用电6202万千瓦时,居民照明用电1856万千瓦时,其他用电392万千瓦时,最大负荷40885千瓦。
宁冈县电网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随小水电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独立运行的小县网,但运行极不稳定,供电质量差。80年代才与吉安地区电网联网运行,电源从枫渡水电站输出,建成相对稳定的县域电网。全县有35千伏变电站2座,即龙市变电站、新城变电站。其中龙市变电站是宁冈的枢纽变电站, 但由于70年代建成,设计水平低,设备陈旧,至今还没有可靠的直流电源,高压柜还是手动操作机构,供电可靠性差,已很难满足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该县负荷情况:至1998年止,累计供电量1906万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为11.2%。其中工业用地1192万千瓦时,农业用电153万千瓦时,照明用电474万千瓦时,其他用电87万千瓦时,其中最大负荷有610千瓦。第四节用电用电分析区内的电力供应,在网内火电、水电满负荷发出的情况下,再适当购进部分电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区内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1996年以前,工业生产形势好,缺电现象较严重。此后,工业企业生产滑坡,缺电情况有所好转。
1991年工业生产形势好,电子、机械、造纸、化肥、制药等行业生产都创新纪录,当年发、购电量完成 44764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2. 2%; 1992年发电、购电量完成4842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 8.2%,均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电力缺口继续增大。1996年以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企业经济体制转型,有些企业一时不能适应形势,生产不景气,用电量大幅度下降,如1997年由于大中型企业尚未走出低谷,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欠佳,地网返供各县电网电量大减,电力市场开始疲软,年购电量只达47223.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9.1%。一直到1999年,电力市场疲软状况仍未改变。
地区电网中水力发电占一定比例(特别是各县电网尤为突出),水量丰欠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发、购量和成本高低。如1990年由于水情好,各县自发供电量多,小水电上网电量增加,向地区电网购电量减少或不购,当年地区网发购量比上年下降9.2%,但电网运行正常。水情好,水电增发,电网成本降低;反之,水情欠佳,火电增发,电网成本上升。
用电结构工业用电1989年,全区工业生产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4%,而工业用电量却比上年同期增长14. 3% ,说明能源消耗,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其中重工业用电量增长20. 8% ,轻工业用电量增长 1.7%。从万元工业产值耗电量和千瓦时电量产工业产值看,地属企业最好,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次之, 各县(市)企业最差。
表11-54 1989年全区各类型企业万元工业产值电耗比较耗电情况万元工业产值电耗千瓦时电量创工业产值增长率企业类型 (千瓦时/万元) 增减率 (元/千瓦时) (%) 上年同期本期上年同期本期中央省属企业 3203 2882 -10 3.12 3.46 10.9 地属企业 2552 2126 -16.7 3.92 4.58 16.8各县(市)企业 1398 1489 6.5 7. 15 6.73 -5 1990年工业用电量31528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81.2%,比上年同期上升2. 5%,而工业自身用电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 3%,其中轻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 6% ,重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下降 10.6%,万元工业产值耗电比上年同期下降10.6%,每千瓦时电量创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8% , 取得节电又增值的好效益。
1991年工业用电量34082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 1% ,其中轻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0. 5% ;重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1.8%o但不同工业门类,用电量的增减情况有所不同:用电量与上年同期相比,食品、饮料行业下降7. 4% ,化学工业下降9. 3% ,机械工业下降7. 4%,煤炭工业下降 3.9%,造纸行业则增长14.7%,医药工业增长49.5%,建筑材料及制品业增长16.8% ;黑色金属采矿业下降13.4% ;黑色冶炼及压延工业下降20.4%,其他工业下降4.8%。 1993年工业用电量36844.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1%。其中轻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10.3% ;重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轻、重工业用电有以下变化:轻工业走俏产品,如医药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3. 9% ;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增长3%,其他轻工业产品趋于下降,如造纸及纸制品业下降4. 8% ;纺织工业下降2. 5%。重工业走俏产品,如黑色金属矿采选矿用电,比上年增长8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增长24.1% ;金属制品、机械工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1% ,1.4%,化学工业则比上年同期下降16.7%,其中化肥工业,比上年下降29.8%。
1994年工业用电量36872. 8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0.1%。其中轻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14%,重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下降7.4%。反映在轻、重工业用电有如下特点:轻工业适销对路产品, 如医药工业用电增长56.6%,纺织工业用电增长7% ,其他轻工业用电则趋下降,如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下降0. 6%,造纸及纸品制造业下降5. 3%。重工业中黑色金属采选矿增长44. 4% ,机械工业增长 3.3%,交通运输、电子制造增长8.5%,其他重工业产品则趋于下降,煤炭采选业用电下降5.6%,橡胶及塑料制品业用电下降40.6%,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用电下降7.5%O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用电分别下降28. 3% ,60.9%。
1995年工业用电量40820. 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 1% ,其中轻工业增长6. 1% ,重工业增长 12.7% ₒ 1996年工业用电量44537.4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9.7%,其中轻工业增长5. 9%,重工业增长 12.2% ₀ 1997年工业用电33084.2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1453. 2万千瓦时,下降25. 7%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其中轻工业用电比上年下降40%,重工业用电下降21.4%₀与上年相比用电量下降的行业有:煤炭工业下降3.8% ,黑色金属工业下降62.3%,自来水生产业下降6. 1% ,医药工业下降68.2% ,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下降18.9%,金属制品业下降86.7%,机械工业下降27. 6% ,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1.9%。其他工业下降32.9% ₒ与上年相比用电增长的行业有:食品工业增长 21.7%,纺织工业增长2.4%,橡胶及塑料制品等增长3. 6%,建筑材料增长1.9%₀ 农业用电农业用电的多少与当年降雨量的多少关系很大,旱年水电站发电少,灌溉用电多,平年则相反。1989年全区农业用电量4024.4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4. 7%,其中排灌增长7. 38%,农副业加工用电增长12.75%。
1990年农业用电量3192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20% ₀原因是由于实行小水电网自发自供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的原则,因而农村用电依赖大网供电减少。地区电网对全年农村季节性用电作了妥善安排,积极做好支农产品的生产用电、乡镇工业和农村照明用电。农业和乡镇工业都取得了较好效益。
1991年农业用电3720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6. 5%。
1992年农业用电3597.2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降低3. 3%,其中排灌降低35.1%,农副业加工降低 7.5%。
1993年农业用电4327. 3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0.2%,其中排灌降低7%,农副业加工比上年增加17% o 1994年农业用电3818.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1.7%,其中排灌下降62. 7%,农副业加工下降 5.4%。
1995年农业用电3653.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4. 3% ,其中排灌用电增加19.2%,农副业加工下降16.2% ₀ 1996年农业用电3957.4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8. 3%,其中排灌下降50. 6%,农副业加工增加 1.6%。
1997年农业用电3416.2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3. 7%,其中排灌下降39%,农副业加工增加 16.3% ₒ 居民生活用电1988年1至9月城乡人民生活用电量3299. 6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11.5% ,比上年同期下降1.4%,其中农村生活用电610. 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1.7%,城市居民生活用电 2688.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上升1.3%。
1991〜1997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年年增加。1991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有所改善,城乡居民用电量4197.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农村生活照明用电增长32.4% ₒ 1992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继续增加,达到4652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0.8%,其中农村生活照明用电875. 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1.2%,城市居民生活用电3776. 8万千瓦时,增长10.7%。
1993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达4862.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乡村生活用电591.8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32.3%,城市居民生活用电4270.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3%。
1994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386.1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0.8% , 其中乡村生活用电956.4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61.6%,城市生活用电4459. 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4%。
1995年城乡居民用电6584. 3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2. 2% ,其中乡村用电1923.4万千瓦时, 比上年同期增长101.1%,城市居民生活用电4660.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5%。
1996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545.6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4. 6% ,其中乡村用电2345. 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2%,城市居民生活用电5199. 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6%。
1997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757.6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8%,其中乡村用电2313.8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 • 4%,城市居民生活用电5443. 8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 7%。
用电管理计划用电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电力供不应求,计划用电为用电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电力分配上坚持择优供电,试行超单耗加价,超负荷电量加价,加强计量装置管理工作,提高电力计量水平,广泛安装电力定量器,千方百计提高深夜用电负荷。1988年以后,地区经委“三电办”(即计划用电、安全用电、 节约用电办公室)、地区供电局与地区气象局,共同利用气象警报系统,开展预报停电信息服务工作,得到了省、地领导的好评。到1990年,全区用电户已安装报接收机169台,播放信息225条次,地网非计划限电条次比上年同期减少679条次,提高了供电透明度,增进了广大用户对电网运行的了解,促进社会治安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991年度,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县市及部分用电大户超用电力严重,其中相当一部分电力定量器尚未投入跳闸位置,致使地网被迫控制大闸,使有些用户在计划用电时间内也被拉闸停电,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度部门严格执行谁超限谁的原则, 明确规定,用户必须使用电力定量器,地区电网尽量避免拉大闸,共同把计划用电工作做好。
1992年电力供应形势非常严峻,全网限电拉闸达1494条次,比上年增长111.6%,主要原因是: (1)赣西供电局停电催费拉闸;(2)省网限电拉闸;(3)用户超计划用电拉闸。为了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的效益,全网采取了计划与市场经济调节的办法,维持全区工农业生产用电和人民生活正常用电秩序,出台了《吉安电网实行超计划用电加价办法》,使计划用电工作落到实处。
1995年地网最高负荷11.02万千瓦,超历史之最,峰期超用电拉闸限电1896条次,比上年增长 7.5%,其中地网拉闸限电1840条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 6%,省网拉闸限电56条次,比上年同期下降 18.8%₀ 1996年以后,电力市场供需矛盾发生转变,供大于求,计划用电系统开始逐步取消。
节约用电1988年至1998年,节约用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从1990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节约用电宣传,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推广节电新技术,如:推广节能灯,对工厂电动机进行改造,对变压器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变压器,推行节能新型变压器;实行电耗定额管理。1990年与上年同期相比,万元工业产值耗电下降10.6%,每千瓦时电量创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取得节电又增值的好效益; 实行峰谷分时电价,运用价格杠杆削峰填谷。 安全用电1988年3月建立了以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推行以总工程师领导的安全监察技术系统,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保证体系。1990年公司设变电、线路专职安监员1人,负责全局安全监督工作。各分局增设1名专职(或兼职)安全员,每个作业班、站均设兼职安全员,形成了公司、分局,作业班三级安全网络,各尽其责,齐抓共管,以保证生产的安全。1990年公司成立了安全教育科,开展安全用电宣传,运用图片,幻灯、广播等工具配合宣传,组织用户收听用电安全讲座,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召开安全用电表彰大会,总结交流安全用电经验。对用户电工,尤其农村电工进行安全用电技术培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电工执照。每年至少进行2次以查领导、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设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每年5月份开展“安全月”活动。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即生产过程中发出工作票、操作票,由安监科统一盖章,统一编号,统一发放,统一考核,有效地防止了习惯性违章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吉安电网连续W年杜绝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一般事故率逐年下降,确保了电网稳定运行。 1999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第六章建筑材料工业第一节发展历程境内建筑材料制造历史悠久。建材产品主要有砖瓦、石灰、木料等。均为手工生产,大多是自产自用,少数作为农民的一种副业生产。
新中国建立后,吉安的建材工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得到发展。1949〜1965年,一批地方国有砖瓦企业相继创办:如地区建工局砖瓦厂、吉安市超美砖瓦厂、永新县砖瓦厂、遂川县砖瓦厂、 井冈山砖瓦厂、新干县砖瓦厂等。这些砖瓦厂规模较大,已经使用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各地乡村还有不少小型集体建材企业。1958年,地方国营吉安水泥厂兴建,这是江西全省8个骨干水泥企业之一。其设计规模为年产3.2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年,吉安市超美砖瓦厂开始用机械生产砖坯,用轮窑烧制砖瓦。到1965年,全区水泥产量为8870吨,建材工业总产量为154万元。
1968 - 1976年,随着“五小”工业(小煤窑、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水泥)的兴起,全区小水泥企业迅速发展,除宁冈县外,每个县均创办了水泥厂。其他建材产品如玻璃纤维、玻璃钢制品、灰砂砖等开始生产,但规模较小,效益较低。到1976年全区水泥产量为56945吨,建材工业总产值为872万元。进入80年代,全区建材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地区水泥厂于1980年建成投产,其设计能力为年产8. 8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各县市水泥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产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在发展水泥生产的同时,水泥制品、石灰、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人造板等建材产品竞相发展。建材工业已成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到2000年,全区建材工业企业达500 P,其中水泥企业16户(国营企业9户、民营企业7户),主要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全区建材行业共有职工5272人,约占全区工业企业职工的10%,共有固定资产 26000万元,年总产值16000万元,年利税总额318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