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船舶修造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38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船舶修造业
分类号: U66
页数: 7
摘要: 但修造漕船料价均有统一标准。江西省政府建设厅于1940年11月投资38万元法币在泰和县永昌市泰兴公路渡北侧(现石油仓库)建成江西车船制造厂。形成了具有独立承担船体和轮机两大部类修造能力的船厂。开展修造木船业务,但仍有一些厂家和工人继续经营造船业务。国家投资在吉安市河东王家洲兴建全区第一家国营机械造船厂一吉安船厂,国家组织各地个体私营小型船舶修造厂联合经营,修造船舶所需的木材、桐油等也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供应,全区已有22个船舶修造厂(组、社)。1985年全区共有大小船舶修造企业45家。
关键词: 修船工业 修造业

内容

境内江河纵横,航道交错,船舶修造历史悠久。宋代,吉州是著名的造船基地。当时江西洪、吉、虔第三章:船舶修造业|三州官置造船场海场设监官2员,工役兵卒200人,立定格例、日成一舟。北宋天禧四年(1021)全国各州造船场共造漕船2916艘,吉州造船525艘,占全国造船总数的18%。南宋政权稳定后,运输任务繁忙,朝廷要求吉州每年额定造船500艘。
  明清两代,境内造船业更超过前代水平。从明成化元年(1465)至明末,漕船概由军丁建造。清代漕船均由军造或官造,虽承建对象数度更迭,但造船规制日臻完备。雍正二年(1724)议定漕船长10丈,宽阔尺码以酌量合适为宜。乾隆三十一年(1766)后,吉安、安福设有3个漕运所,每所均设督造千总1员, 专司漕船监造之职。统一漕船尺码,造船有料价,修船有官钱。每造漕船1艘,明初料价给银500两,后虽数度核减,但修造漕船料价均有统一标准。由于监造官员克扣贪污,以致以次充优,使用劣质木材,制约了造船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境内造船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船舶屡遭战火焚毁,水上运力严重不足。 为了维持战时水上交通运输需要,加强船舶修造,江西省政府建设厅于1940年11月投资38万元法币在泰和县永昌市泰兴公路渡北侧(现石油仓库)建成江西车船制造厂。此后又得到国民政府交通部和资源委员会在经费和技术上的支持,先后又投资200余万元法币扩充设备,形成了具有独立承担船体和轮机两大部类修造能力的船厂。由于战争破坏,物价上涨,经济拮据,江西车船制造厂于1946年1月停产。 该厂在生产的5年间,除建造大量的木帆船外,还建造了轮船6艘,蒸汽锅炉5座和蒸汽机10部。在此期间,境内赣江沿岸和其他支流的城镇附近也相继出现一些小型修造船<1的工厂。从赣北沦陷区逃难到吉安的造船工匠,麋集吉安市河东王家洲一带,在荒芜的河滩搭棚建厂,开展修造木船业务,兴盛时达 20余家,有造船工人近200人。抗战胜利后,虽然大批船厂工人返回原籍,但仍有一些厂家和工人继续经营造船业务。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造船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2年,国家投资在吉安市河东王家洲兴建全区第一家国营机械造船厂一吉安船厂。与此同时,国家组织各地个体私营小型船舶修造厂联合经营,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如吉安市1951年9月由16家个体造船业者,组建成“十六记造船厂”,主要建造小型木船和修补旧船,后改名为河东联营造船厂,1966年改名为东风造船厂,1967年由河东迁至石矶头。1956 年合作化运动中,各县市在建立木帆船合作社后,为了解决自身的船舶修造问题,先后成立了附属的船舶修造厂(组),修造船舶所需的木材、桐油等也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供应。至1965年,全区已有22个船舶修造厂(组、社),其中国营船厂1家,帆船社附属船厂15家冰上公社(联社)的附属船厂2家,专业性的集体船厂4家。除国营和集体专业船厂开展对外经营业务外,其他航运系统的附属船厂,均以对内修造为主。
  1985年全区共有大小船舶修造企业45家,按其隶属关系分为5类:第一类为专业性造船厂,计10 家,其中国营船厂2家,县属大集体船厂8家;第二类为各县市航运公司自办的船舶修造厂7家;第三类为水上各运输大队自办的船舶修造组(厂)15家;第四类为乡镇办的小型修船厂(组)9家;第五类为临时性的修船点7家。全区船舶修造工业共有职工约1000人,属第一、第二、第三类的人数占80%。这些造船厂设备较齐全,技术力量较强,从70年代开始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钢质机动船的能力,最大造船能力可达500吨级。属第四、第五类的造船厂(组)人数占20%,这些造船企业设备比较简陋,技术力量薄弱, 只能修造小型木质船。
  1990年底全区造船工业共有职工1212人,拥有各类加工机床181台件,当年新建钢质船38艘, 3227吨位,修理船舶135艘,固定资产净值432. 84万元,工业总产值77& 65万元,实现利润54.63万元。 全区造船工业已由新中国建立前的私营手工业工厂,发展成为以吉安市为中心,国营船厂为骨干,集体船厂为基础,具有自行设计、制造、安装能力的比较完备的修造船工业体系。
  1991年省交通厅颁发《江西省船舶修造行业管理规定》,对各地船舶修造厂的生产技术等级和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进行审核定级。1993年2月16日经省航运管理局和省船舶检验处审查核准,全区有等级船厂11个,其中一级船厂1个,三级船厂5个,四级船厂5个,未经审核定级的船厂4个。规定一级、二级船厂由省航运管理局核发经营许可证。三、四级船厂由地区港航管理处核发经营许可证。使船舶修造行业的经营趋向规范化、制度化。
  1995年以后,由于公路、铁路运输发展迅速,加上河道淤塞日益严重,客货运输大多弃水从陆,水运行业很不景气,船舶修造业务锐减。至2000年全区15家船舶修造企业除6家勉强维持生产外,其余9 家先后停产或破产,职工下岗,自谋职业。至是年底,全区船舶修造企业共有在册职工875人,6家生产企业总值4161万元。多数企业亏损严重。
  第二节一级船厂 1993年2月16日经省航运管理局船舶检验处审查批准并颁发经营许可证的一级船厂全区仅有吉安船厂1家。原属省交通厅管辖,1988年下放归口吉安地区交通局管辖。
  该厂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吉安市河东王家洲,1962年迁至市北郊石矶头,占地面积25. 5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面积14.38万平方米,轮机车间面积0.65万平方米,船体车间面积1.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50万元,拥有500吨级船台1座,各种机械设备207台,自备有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1687 千瓦。下设三个车间,一个附属厂,工种齐全,设备配套,检测手段完善,技术力量较强,具有建造1500 吨级以下各类钢质货船、397千瓦以下拖、顶推船、500客位客船以及各类工程船舶与辅助船舶的能力, 并能修造各种船用机械设备。原属交通部的船舶生产定点厂。
  建厂初期,仅有职工137人,只能修造木质驳帆船。1956年4月,购买了 3家私人小机电修理店和两台旧皮带车床;投资2.8万元,建立了轮机车间,开办了轮机修配业务。:1958年后,开展技术革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1959年底,全厂有各类修造机械设备44台件,船体木工生产已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为机械操作。I960年全厂已基本形成机械化生产。1963年首次将吉安航运分局331号拖船由木质改为钢质船体获得成功。从此,该厂进入钢质船修造发展时期,所造船舶由小到大,由单一船型到多种船型, 由结构简单到比较繁杂。在技术水平上,从仿造到自行设计制造,形成了独立建造1500吨级钢质驳船的能力。1986年为交通部建造的176.5千瓦电焊工作船,是一种多性能的内河新型船舶,经省级鉴定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0年代末,该厂根据国家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该厂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层层推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厂船舶一级、二级品率达100% ₒ 1990年以后承建的大长宽比、大方形系数200吨机动货船,获得省二级科技进步奖。历年建造的100 - 300客位客船,100 -300吨级甲板驳,400吨级加长方驳,400吨级槽型分节驳,150吨级油驳,30 - 100吨级机驳,29.4 - 194千瓦的拖、顶推船,65米楚船等。通过用户长期使用,被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从1986年以来,该厂连续4年被评为全区船舶建造质量第一名,1989年荣获全省船舶建造质量评比第二名。1988年开始,该厂与地区财政局签订3年“定额上交包干”的承包经营经济责任制, 通过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市场疲软、资金不足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承包指标,1990年全厂完成工业总产值380万元,实现利润& 25万元。
  1993年,该厂与地区财政局签订“盈亏包干,超额全留”承包合同。经过深化内部改革,实施万元产值浮动工资含量包干责任制,实行一条龙生产线,增添了企业活力,经济效益激增。1994年,建造各类钢质船舶20艘,完成工业总产值803万元,销售收入630万元,利润5万元,是计划指标的250% ,比上年增长 257.14%。
  1995年以后,由于全省性水运行业不景气,船舶修造业务锐减,90%职工离岗自谋出路,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仅靠租赁部分厂地、车间费用以维持留守人员生活费和厂水电费开支。2000年,该厂有职 X587人(包括离岗人员),退休职工147人,固定资产880万元。第三节三级船厂泰和县造船厂该厂属集体所有制船厂,位于泰和县上田,隶属县航运公司,1986年从县航运公司分出。其前身是 1953年成立的泰和县造船住产互助组。1956年转为泰和县永昌市造船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泰和县塘洲公社船舶修造厂,1959年7月1日改称泰和县满天红公社船舶修造厂,1960年改为泰和县造船厂。 该厂占地面积1.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初期设备简陋,生产规模较小,只能造10吨左右的小木船。60年代可造60吨左右的木船,70年代开始建造钢质船。1988年建造钢质机船和钢质帆船124艘,6913个吨位,年产值62.59万元。1990年全厂有职工113人,拥有各种主要机械设备10台件,固定资产净值30. 2万元,年制造钢质船8艘,595吨位,修理船舶6艘,工业总产值87. 7万元,利税总额& 2万元。1991年,维修船舶6艘,修理渡船1艘,新造钢质机动船9艘,计855吨位,425千瓦,收 A 156.1万元,利润2万元。由于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公路车辆增多,京九铁路通车,客运货运大量弃水从陆,给造船业带来很大影响。1996年企业出现亏损。2000年该厂修理船舶1艘240吨位,120千瓦, 新造船5艘,计960吨位,116千瓦,千吨集装箱船2艘,年产值116万元。
  吉安港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该厂属集体船厂。其前身是1958年由吉安县火箭人民公社所属的8个木帆船合作社组建而成的吉安县火箭人民公社造船厂,厂址初在吉安市河东天宝巷与洲头之间。I960年6月船厂下马,恢复修船组。1969年3月,再次合并组建成井冈山地区船舶总队船舶修造厂,厂址迁吉安县永和公社燕子窝。是年,由地方财政投资20万元,购买一批机械设备,全厂机械化程度达80% ,可自己加工铁、铜、铝件,有职工314人,承接内外船舶修造业务。1975年试制钢质船成功。1982年开始转向以建造钢质船为主,维修木质船为辅,具有建造300吨级钢质机动货驳的设计和生产能力。:1996年以后,生产不景气,大部分职工下岗自谋职业。2000年有职工24人,拥有各种主要机械设备17台,固定资产净值& 2万元。当年新造船舶3艘,360吨位;大修船舶3艘。
  吉安市东风造船厂该厂属集体船厂,厂址初在吉安市河东天宝巷,后迁市北郊石矶头。其前身是1951年9月由16家个体造船业者联合组建的“十六记造船厂\ 1953年称河东联营造船厂,1958年改为河东人民公社造船厂,1960年8月遭火灾,损失20多万元,1966年改称现名。1967年从河东迁至石矶头,占地面积6. 7万平方米,有常年可供300吨级船舶依靠的天然水域,具备修造200吨级钢质船的能力。1972年有职工60 余人,年收入40余万元。1973年建造50吨级油驳2艘,经济效益较好,当年在该厂召开了全省造船工业现场会。1990年有职工90人,年制造50吨级钢质船1艘,修理船舶49艘,共2760吨,工业总产值 24.6万元,利润1.8万元。1994年依靠自身改革,新造100吨级钢质船36艘,维修100吨级钢质船5 艘,年总产值162万元。从1995年起,生产滑坡,经营不振。2000年企业在册职工53人,总产值47万元,企业严重亏损。
  万安县造船厂该厂属集体船厂,位于万安县五丰乡竹山村赣江边,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 83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5年12月组建的万安县武术船舶修造互助组,1956年6月转为合作社,1959年迁入现址。建厂初期,有职工16人,设备简陋,手工操作,以维修为主,新造为辅。1966年以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省纷纷来该厂订购渔船和运输船舶,生产一度处于兴旺时期,企业积累增加。1969年4月启添置机械设备,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1981年后生产出现滑坡。1984年该厂派出人员学习钢质船设计制造技术,开始制造钢质船。同年10月首次承建船舶运输公司1艘400吨级180客位的钢质轮渡船。1989年3月与万安糖厂合并,改称万安糖厂一分厂,固定资产净值14. 8万元,制造钢质船2艘,240 吨位,总产值40万元,利润1.1万元。1997年,因万安县沿江路进行改建,万安县造船厂船舶下水码头等设施失去原有功能,万安县造船厂全部停产。
  万安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该厂属集体船厂。其前身是1958年组建的罗塘修船组。1964年10月搬迁至苏溪(原属万安县, 1954年划归泰和县管辖)建厂,改名为万安县水上木帆船运输社船舶修造厂。1978年改名为万安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又名苏溪船厂),厂址迁回万安县五丰镇山本坑,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厂房面积 0.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00万元,能承建500吨以下钢质货船。1992年自行设计建造一艘150吨级钢质货船。1993年又自行设计建造了公安快艇1艘,1991年至1995年生产钢质船46艘,9280吨位。 1996年改建船舶20艘,产值78万元,利润2.1万元。2000年有职工44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 含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车间4个,机床设备齐全,年产值80. 2万元。
  第四节四级船厂遂川县造船厂该厂属集体船厂,厂址设吉安市河东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2平方米。1958年建厂,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遂川县造船小组,1959年转为泉江造船厂,恢复集体所有制。1963年改称遂川县造船厂,迁址吉安市河东。1970年与航运公司合并,首次自行设计制造14.7千瓦、22吨位钢质机动船1艘。1973年从航运公司析出,复名遂川县造船厂。1984年转为以修造钢质船为主。1988年自筹资金20万元,新建烧碱车间1个,投产后销路不佳。1990年有职工36人,年制造钢质船4艘,修理船舶 6艘,总产值23. 2万元,亏损5万元。1993年至1995年勉强维持生产,由于市场竞争力不强,至1996年 4月开始停产。当时有工人25人,退休工人12人,工人自谋职业。该厂在河东有房产732平方米,土地 1014平方米,均已先后转让。2000年又将县城内一块造船基地320平方米,房屋一栋110平方米,交由银行抵押偿还5万元贷款。
  吉安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该厂属集体船厂,始建于1956年,原址在吉安县值夏,1965年10月迁至吉安市河东,职工由5人发展至48人,工种有捻工、木工、铁工、蔑工、车工、钳工、电焊工等。业务以修造本单位船舶为主,对外业务为辅。1967年前手工操作,修造木质船。1969年开始造第一艘机帆船。1974年造第一艘19. 1千瓦的拖轮。1976年开始制造第一艘钢质机动船,该船动力14.7千瓦,载重50吨。至1987年,先后制造钢质船13艘,共90.4千瓦、441吨位,最大的一艘为118吨,29.4千瓦。1985年产值21万元。该厂有普通车床3台,立式钻床2台,剪板机1台,电焊机6部,切割设备2套。2000年末,有职工10人,主要机械设备16台。当年新造船舶2艘,320吨位、97千瓦;维修船3艘,180吨位,工业产值32. 2万元。
  泰和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该厂属集体船厂。1984年6月泰和县造船厂从县航运公司分出,1985年2月县航运公司自己组建船舶修造厂,厂房占地面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各种机械设备35台。1991年修理钢质机动船6艘,计480吨位,138千瓦;新造钢质机动船1艘,计120吨位35千瓦;当年产值21.2万元,上缴税金0.63万元,盈利2. 34万元。1995年修理钢质机动船2艘,计200吨位,71千瓦,新造钢质机动船7艘,1051吨位,406千瓦;当年产值200万元,上交税金5. 61万元,实现利润& 60万元。2000年新造900 吨级钢质船1艘,220.5千瓦,修理200吨级船1艘,110.3千瓦,完成工业产值75万元。
  新干县船厂该厂位于新干县赣江北岸,距县城1.5华里处,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属新干县航运公司集体企业。1987年元月实行独立核算,全厂占地630平方米,设有船体车间2个,机修木工车间1个。1991年至1993年以修理木质船舶为主,钢质船舶为辅。1994年首次承建公司一艘钢质货船。1995年又开始成批建造钢质船舶,产值达119.8万元,创利税7. 3万元,被地区评为全区企业改革先进单位,并获十佳荣誉称号。1999年制造钢质700吨油驳1艘,40& 2千瓦,并投资11.5万元,增设船舶下水设备和其他机械工具。2000年有职工28人,固定资产19.9万元;当年新造钢质船舶3艘,共760吨,修理船舶8艘,产值56.7万元,利税3.5万元。
  吉水县赣中造船厂该厂属集体船厂,位于吉水墨潭。1992年6月经吉水县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吉水县航运公司第二大队兴建。初办时从业人员7人,1995年增至17人,1993年建造7. 31千瓦、载客量100人的渡船1 艘。1994年至1996年每年建造32.4千瓦、50吨位货轮1艘。1997年又建造32. 4千瓦、100吨位的货轮1艘。2000年有从业人员16人,主要设备14台件,总资产24万元。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第五节未列等级造船厂吉安地区未参加省地航运部门检验评定等级的船厂有四家。
  吉水县船舶修造厂该厂位于吉水县朱山桥赣江西岸。1958年6月,由团结、先进、安全等木帆船运输合作船舶修理组合并组建,同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艘14.7千瓦、载重9吨的木质机帆船。1978年12月,增设机修车间。1982年建造& 826千瓦、载重25吨的钢质机动船1艘。1984年自行设计建造27. 9千瓦、载重80 吨的钢质机动船1艘。1986年贷款20万元,兴建轻质板厂,生产麻秆夹层板,未能成功。1989年自筹资金50万元,成立赣江化工厂,生产焦亚硫酸钠,又因产品无销路而停产。1990年有职工55人,主要机械设备8台,固定资产净值5万元,年修理船舶8艘,产值3. 5万元。由于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吉水县赣江化工厂于1991年8月2日向吉水县人民法院申请破产。1991年11月17日,吉水县人民法院(1991)吉法经字第124号文件裁定:吉水县赣江化工厂破产还债。吉水船舶修造厂同时被正式撤销。
  峡江县造船厂该厂位于峡江县河东,创建于1957年,1959年7月,并入峡江县木帆船社。1960年12月从木帆船社析出,单独成立造船厂。1961年由集体转为国营,1962年恢复集体所有制。1964年5月首次试制小型拖船一艘,1965年3月自行设计制造7.355千瓦机帆船,1970年2月,再次与县木帆船合并,1979年基本停止建造木板船。1981年与航运公司分开,恢复县造船厂建制。1982年开始购置设备,培训技术人员,筹备钢质船生产。1985年首次建造120吨级钢质船1艘。1998年有职工21人,年产值7. 85万元,利润0.95万元,后因原材料涨价,企业管理不善而停产,职工下岗自谋职业。
  永丰县航运公司造船厂该厂位于县城下西坊,恩江河畔,离状元楼约200米。始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20 世纪80年代,有职工20多人,能制造65吨的木质机动船,最高年产值达3万元。1987年,由于恩江河筑坝,水位下降,船舶无法进入船厂,造船厂被迫停业。造船车间后改为制造水泥涵管。1997年永丰县城修建永叔路,造船厂车间被拆除。
  井冈山垦殖场造船厂该厂位于泰和县印霞江,1980年4月筹建,同年10月正式投产。该厂主要是利用井冈山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外建造木质船舶。1980年,有职工37人,年产值11.4万元,利润2. 5万元,后因受木材出口指标的限制,生产下降。1985年有职工58人,年产值22. 3万元,亏损6. 1万元,同年12月转产为井冈山骨粉饲料厂。建厂以来,共建造木质船16艘.共981吨位。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