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今永新县江畔乡史家村就有马尾松采种、育苗、栽培。
民国期间,政府倡导人工造林,随之林木种子采集、育苗工作有了发展。先是农民采集少量马尾松、 桑、栗、柑橘、李、桃、棕櫚、油茶、油桐、厚朴等林木种子,培育苗木。吉安县樟山乡东陂、奶奶庙村农民, 向有自采马尾松种子,培育松苗的传统。1919年,建立庐陵道苗圃,开始了公营采种育苗。:1935年,峡江县苗圃向乡村采购油桐、油茶、侧柏、板栗、乌柏、皂荚、梧桐、女贞、木荷、枫香、棕櫚等树木种子11斗 24升用于育苗。吉安中心苗圃采收树木种子39664斤,除自用外,还供给宁冈县立苗圃育苗。民国期间,永丰县共采收林木种子10600斤。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的林木采种、育苗,在数量、方法和技术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林木采种,从国营采种发展到集体、个人采种,从采单一树种发展到采多种树种,从自采自用发展到建立林木种子基地,从就地采种发展到引进良种,并对母树选择、采种季节和种子采收方法、处理、贮藏、检验等,制定了技术规程,采种技术不断提高,保证了种子质量。1950 ~ 1999年,全区共采林木种子657. 88万千克,从国外、 省外引进湿地松、火炬松、晚松、桐棉松、雷林一号杂交按树、油橄榄、黑荆、银荆、新银合欢、仁豆、银桦、 棺木、木麻黄、欧美杨、雪松、火力楠、广西软枝油茶、柳州杉木、马尾松、毛竹等树种种子,其中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6498千克。1974年,全区开展了林木选优工作,先后建立了以杉木、湿地松、油茶为主要树种的林木良种基地22个,面积9320亩,为林木良种繁育打下了良好基础。林木育苗工作,最初在国营森林苗圃和国营林场苗圃进行,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后,逐步发展社队集体育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育苗主体由国营、集体育苗向家庭承包责任制、合同制育苗转变,苗木生产,从指导性计划育苗,向市场调节育苗转变。育苗树种,90年代初期以前,针叶树占绝对多数;90年代中、后期以阔叶树为主,且珍贵园林绿化树种育苗比例逐年提高。
种子采种1950年7月31日,吉安专署根据同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通令,指定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峡江、安福、永新7县和吉安林场为全区采种育苗造林重点,完成采集油桐、油茶、麻栋、马尾松等 3000千克采种任务,并把省人民政府下拨采种经费9504600元(旧人民币)分给上述县、场,凭计划收购林木种子,无偿供应群众育苗造林。
1951年8月22日,江西省农林厅下达吉安区当年林木采种任务1995千克,采种计费(旧人民币)标准是:松种1千克2万元,油茶、油桐1千克各4000元,麻栋1千克1000元,樟子1千克2000元等。当年完成采种17450千克。为了改进采种技术,提高种子质量,1952年2月吉安专署林业管理处编印《怎样采收树木种子》小册子,详细介绍母树的选择、采种时间、方法、贮藏等技术。1952年,江西省农林厅林业局提出了全省造林以发展松、杉用材林为主的方针,吉安专署根据省林业局通知要求,当年安排全区杉松采种任务3450千克,其中自用种3000千克,调省林业局450千克。实际完成7910千克,其中采杉种3410千克,松种4500千克。
1953年,吉安区林业管理处根据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合作造林热潮,种苗需用量大增的新情况,一方面增加采种任务,另一方面遵照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派出干部深入农村,宣传和落实中央关于“群众造林所需种子和苗木,主要依靠发动群众自己采种育苗解决,但对特别困难者,可由国家无代价供给林木种子,由群众自行育苗,或由国家无代价供给苗木,以鼓励群众造林"的规定。
1954年1月,吉安区林管处派出林业工程师戎炳麟协同永丰县举办第一期以乡村干部和农村中的骨干分子为主的农林训练班,受训学员59人。接着,在全区范围内,划分采种区域,划定采种母树林面积10万亩,其中马尾松林5万亩,杉木林3万亩,油茶林1.5万亩,麻栋林0.5万亩。是年,全区采集油茶种子达5万千克。
1955年12月8日,吉安专署作岀“发展油茶、油桐、乌柏生产”的决定,中共吉安地委农村工作部发出通知,就油桐、油茶、乌柏采种工作中的母树选择、采种季节、种子处理和贮藏、调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推动了油料林种子的采集工作。
1956年7月24日,成立吉安专区林木种子管理所,负责全区林木种苗技术指导管理工作。9月25 日,专署向各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迅速开展采种工作的紧急通知》。年终采集种子28.731万千克, 其中高级农业社采种0.4557万千克。对全区种源不足或短缺的核桃、板栗、栓皮栋等树种,则由专区和县分别向外采购,其中地区林木种子管理所从山东省购进板栗2. 5万千克,从九江市购进栓皮栋种子5 万千克,从广东省购进马尾松种子0.25万千克。万安县从山东省购进核桃0.5万千克。此外,省林业厅从广东省购进红花油茶种子700千克分配给吉水县东华山、井冈山、新干县黎山、永新县七溪岭四个林场各125千克,吉安、武功山林场各100千克,并规定东华山、黎山、井冈山、七溪岭林场各用50千克育苗,75千克直播造林。同年10月27日,共青团吉安地委、吉安专区妇女联合会和吉安专署农林水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组织青少年和妇女开展采集与赠送林木种子的通知》,当年赠送湖北省林业局樟树种子7.5千克,赠送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总站胡枝子5千克。1957年9月,江西省林业厅颁发《林木种子管理工作简则》,把林木种子采收和管理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1958年,在“大计划”、“高指标”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出现见种就采,砍树采种的现象。当年全区采种43.1万千克。
1959 - 1961年,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采种量下降,3年共采收林木种子38.5万千克。
1962年,因重农轻林,林木采种量继续下降,全区仅采种2. 7万千克。1963年全区采种10.23万千克。
1964年,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继1962年协助安福县农林垦殖局在安福县陈山林区开展杉木母树挂牌采种工作之后,组织一部分林业技术干部,分赴吉安、泰和、万安、遂川、安福、莲花、宁冈、永新、永丰、 吉水县,对杉、松、油茶、樟等林木的良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选定了一批较好的母树林和优良单株,建立了采种基地管护责任制。1965年、1966年,各县在采种基地采集种子,没有划定采种基地的县,多数委托基地县采种。全区2年采种都在17万千克以上。 “文化大革命”初期,林业部门领导干部多数“靠边站”,林业科技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受冲击,没有人领导和组织林木釆种工作,更没有坚持采种基地的采种制度,重新出现“见种就采”、砍伐母树采种等不良现象,种子质量下降。1970年,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电令井冈山专区革命委员会,发动和组织群众采收杉木良种,全区杉木产区的公社、大队和学校,大量采收杉球果,支援湖北省黄冈县育苗造林。后因黄冈县没有前来调运,共大东固山、九龙山、泰和、武功山等分校采收的杉球堆积如山;宁冈县采收杉种 4000余千克无处可销,损失很大。
1974年,全区购进湿地松种子57千克,火炬松种子18千克。1976年根据同年3月林业部《关于建立一批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和油茶、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的决定》,专区引进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穗条抨插育苗。1977年全区杉木种子歉收,地区农林垦殖局从广西柳州购进1万千克,分配给各县育苗。1978年全区采收0.6万千克杉木种子支援上饶、抚州等地区。同年制定全区主要林木种子采收价格(见表10-3-1)。
表10-3-1 1978年吉安地区主要林木种子采收价格一级二级三级树种净度发芽率单价净度发芽率单价净度发芽率单价 (%) (%) (元/千克) (%) (%) (元/千克) (%) (%) (元/千克)杉木 95 45 5.0 90 35 4.4 85 25 3.6 马尾松 95 90 5.0 90 80 4.4 85 70 3.6 樟树 95 90 0.8 94 85 0.6 92 80 0.4 柏木 95 85 9.0 90 70 8.0 85 60 8.0 擦树 95 90 12.0 92 85 10.0 90 80 9.0 楠木 95 90 4.0 --- ------ --- --- --- --- 合欢 95 50 1.0 85 40 0.8 80 30 0.7 木荷 95 40 12.0 90 35 10.0 85 30 8.0 胡枝子 95 50 1.6 --- --- --- --- 一 --- 油茶 95 80 0.7 --- --- 一 --- --- --- 油桐 95 80 1.0 --- --- 一 --- --- - 80年代,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进一步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营造用材林的同时,积极营造薪炭林和防护林;城镇植树的树种也趋向多样化,因而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的育苗面积加大。1983 年,恢复飞播造林后,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种子用量增大,尤其是马尾松种子需用量急剧增加后,种子不能自给的永新、遂川、泰和、吉安、吉水等县先后到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和九江市购种。 1982 - 1985年,全区共购入马尾松种子15万余千克。1984年,个别县还购进了掺入黑松的马尾松种子 0.78万千克。1987年,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发出《认真做好马尾松种子采收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 切实完成本年度的飞播和育苗种子的采收任务。1988年,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又发出《关于抓好马尾松种子采收工作的通知》,规定“在全区范围内,无论国家、集体或个人采集的松种,都应按国家规定等级标准由林业部门调剂余缺,未经地区林业行政部门检疫和批准,一律不准外销出地区”。同年,全区采收马尾松种6万千克。1981~ 1985年,全区木荷、枫香、酸枣、樟树等乡土树种种子的采收量有所增多。1996 ~ 2000年,木兰科、杜英科、樟科等乡土珍贵绿化树种大量采种,除供应本地自用外,还外销外区、外省。
引种1974 - 1990年,共引进国外松种子8297千克,其中湿地松6498千克,火炬松1799千克。 1977年,从广西购进毛竹种子33.5千克,分配给11个县育苗。1982年,引进冷杉种25. 5千克,金钱松种27.5千克,分给武功山、芦溪岭、北华山、宁冈等林场育苗造林。1983年3月,从南京市调进雪松幼苗 5200株,分发给地区林科所、武功山林场和吉安市苗圃培育大苗。同年从湖北省购进池杉种子430千克,从山东省购进紫穗槐种子1000千克,分给遂川、泰和、吉安等县营造薪炭林。从1984年开始,全区陆续建立了商品材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世界银行贷款营建湿地松采脂用材林基地等,基地育苗使用良种。1990年,从广西、湖南等省区调进杉木良种6200千克,从广西、广东等省区调进马尾松良种1600 千克。
种子基地建设全区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划分采种区,建立母树林。第二阶段为1974年兴办武功山林场良种基地,1977年创办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同时投资兴建30余个中型林木良种基地和两个社队林场小型良种基地,面积达32150亩,其中杉木种子园3000亩,湿地松种子园1100亩,油茶种子园430亩,其他树种种子园、种条园550亩,杉木母树林1200亩,湿地松母树林17000亩,油茶母树林460亩,火炬松母树林5200亩,其他树种母树林3000 亩,采穗圃210亩。1981 - 1985年,由于放松了基地管理,致使2217亩中小型良种基地报废。第三阶段是1986年,对原建基地进行了一次筛选,作了一次大的调整并新建了一些基地,良种基地建设面积调减为9320亩,其中:部、省联营建设的峡江县林木良种场面积1562亩;省、地联营建设的武功山林场、吉安县白云山林场、吉安县苗圃、泰和县苗圃等面积3489亩;地、县场联营建设的永丰县官山林场、油科所,吉安县马山林场,安福县坳上林场,遂川县新江、大坑采育林场,宁冈县林科所,莲花县大乐坪林场,新干县黎山林场等面积4269亩。1986年10月报经中国林木种子公司批准,在吉安县建立10万亩马尾松采种基地,并拨款17万元建晒场、仓库和烘干房。1974 ~ 1990年的25年间,良种基地投资(不含县场)346. 32万元。
1995年对采种基地进行了较大调整,保存了一批建园质量较高的针叶树基地和阔叶树基地,新建了一批阔叶树采种基地,调整后的采种基地10处,面积4054亩,按类型分种子园1237亩(其中经济林类 390亩),母树林2725亩(其中阔叶树类1725亩),其他92亩。
母树林1960年,吉安专区林科所对1948年引种栽培的4177株湿地松林进行疏伐改造,保留1530 株作为母树林经营,1961年开始结实,产种子500克。
1964年,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通过种源调查,确定分别建立杉木、油茶、樟树、马尾松4个种源区。杉木种源区为遂川县的新江,安福县的陈山,吉安县的双江、天河,永新县的曲江、第江。油茶优良种源区为永丰县的龙冈,莲花县的南岭,遂川县的禾源、巾石、沙田,万安县的武术、社坪。樟树种源区以赣江、禾水等江河两岸、村前屋后零星分散的优良单株和林分。马尾松种源区以吉安、泰和、吉水等县为采种重点,并在泰和县的桥头、老云盘,吉安县的东固、前岭,宁冈县的大陇相继建立100 - 200 亩的马尾松母树林。1965年6月,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立林木采种基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年内建立安福县陈山、遂川县新江两片大型杉木和若干块马尾松、擦树、油茶等采种基地,全区50%的育苗种子由采种基地供应。1974年、1975年,全区引进美国产湿地松种子57千克, 火炬松种子11.5千克,营造母树林1700亩,初植密度4米x4米,每亩42株。1986 - 1990年,地区林业局在吉安、泰和县苗圃,万安县泗源林场,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和地区武功山林场建立了湿地松、火炬松母树林2600亩。到1990年止,产种1207千克。全区有擦树母树林200亩,其中泰和县钩坪林场150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50亩。至1985年,峡江县林木良种场采收擦树种子10千克。1976年后,地区先后在莲花、宁冈、安福、永丰、新干等县营造了 460亩油茶和3000亩油桐、樟树等母树林,至 2000年,大都已进入开花结实期。
1999年在安福县武功山林场、永新县曲江林场的天然次生林内分别选择255亩作为珍贵阔叶树采种基地,在采种基地的外围,又分别建立了 450亩和600亩的天然林种子资源保护林。同时在吉安县双江林场1993年人工造林的山杜英、马褂木、火力楠林分中选择165亩建立母树木。
采穗圃1974年,地区农林垦殖局组织全区开展杉木选优工作,先由各县按优树的选择标准,进行初选,然后由地区林科所牵头,统一复选评定,全区共选出优树102株。从同年起,地区农林垦殖局进行了连续5年的油茶选优工作,初选出100余株,复选优树30余株,分布在永丰、遂川、莲花、宁冈等4县。 同时选岀观音桃、遂金子两个优良农家小种群。在杉木、油茶选优的基础上,1975年,武功山等林场建立了杉木优树收集区,到1984年止,共收集和利用杉木优良无性系296个。全区共建杉木采穗圃6处,面积198亩,其中武功山林场180亩,共生产穗条6万余根,除满足全区建园外,还支援上高县、景德镇市林科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近万根。1979年后,分别在莲花县大乐坪、遂川县林科所、永丰县油科所建立100余亩油茶采穗圃,穗条一般自用。
湿地松选优工作是在吉安青原山林场1948年营造的林分中进行的,选出湿地松高产脂类型优树70 株,实行分单株采种育苗造林。
1988年10月,吉安地区林业局在武功山、坳上、陈山、白云山、黎山、七溪岭、官山林场和峡江县林木良种场8个单位建立采穗园,繁殖无性系苗木。8个场自选优树796株,经复选合格的有512株,建立原种收集利用圃26亩,无性系测定圃3亩,抨插育苗56亩,到1990年止,全区共培育杉木无性系杆插苗 186万株,造林8100亩。1999年,新建遂川苗圃金橘采穗圃20亩。
种子园区内于1976年开始营建林木初级种子园。1977年2月7日,井冈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批准建立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全场经营面积3070. 5亩,总投资为120余万元。该场 1984年被列为部省联合建设的良种基地,1988年11月25日,经林业部验收,符合良种基地的标准。全区除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外,还在吉安县白云山林场,新干县黎山林场、洋湖乡桥头村林场、鸡峰乡林场, 泰和县森林苗圃、新丰林场,遂川县大坑、新江采育林场,安福县北华山、陈山林场,莲花县河江林场,地区武功山林场等,营建杉木种子园2729亩。在宁冈县油科所、莲花县大乐坪林场、永丰县油科所营建油茶种子园430亩。在泰和县苗圃、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地区武功山林场和地区林科所营建湿地松种子园746亩。1979年上半年,地区农林垦殖局对上述良种基地进行检查验收,并下发 《井冈山地区林木良种工作意见》,规定基地每50亩配备一名管理人员。1985年前,生产良种仅1777 千克。
1986年,对前期良种建设项目作了较大调整,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制定“七五”期间良种规划,杉木初级种子园10处,面积2054亩;杉木第一代种子园2处,面积580亩,其中吉安县白云山林场 300亩,武功山林场280亩;油茶种子园532亩,其中永丰县油科所370亩,莲花县大乐坪林场70亩,宁冈县油科所92亩;马尾松种子园100亩。在“七五”期间,地区对上述建设项目投资22. 8万元,5年共产良种15000千克。“九五”对种子园建设进行调整,一般初级园取消,新建白云山林场陈山红心杉种子园 167亩,种子园营建总面积调整为1239亩。
引种驯化民国时期,引进的树种大多植于庭园及公共场所用作观赏。1946年吉安青原山林场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引进湿地松种子250克,1947年育苗,生产苗木4177株,1948年造林50. 8 亩。新中国建立后,全区先后引进国外的树种有核树、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短叶松、晚松、欧美杨、银荆、油橄榄、黑荆等;先后引进省外的树种有雪松、木麻黄、刺槐、紫穗槐、水杉、池杉、罗汉松、黑松、台湾松、中山柏、木来木、红花木莲、软枝油茶、仁豆、新银合欢和广西融水、贵州锦屏、湖南会同、福建建瓯的优良杉种,广西的古蓬松、桐棉松、浪水松、黄鳞松、毛竹等。:1977年冬,购进广西柳州杉种1 万千克。1974〜1990年利用引进的国外松种子8297千克,育苗造林185万余亩,引种栽培赤桜 1000余亩,引种欧美杨、悬铃木、泡桐等为全区“四旁”植树和公路绿化的主要树种。广东、广西的马尾松和广西、贵州、湖南、福建的杉树优良种源,特别是广西柳州杉是全区广泛用作速生丰产林造林的树种。从国外引进的湿地松,已培育出第一代林分。如1964年用地区林科所生产的湿地松种子育苗,营造了在青原山和吉安县永和、庙前的第一代湿地松林分,到1975年调查,平均胸高直径、树高和年生长量,比原引种的生长要快。但是,有的树种,如核桃、苹果、油橄榄、黑松等树种引进效果较差, 个别树种未见成林。表10-3-2 1974 ~ 1990年部分年份吉安地区进口国外松种子数量单位:千克年份两项合计湿地松火炬松年份两项合计湿地松火炬松各年总计 8297.0 6498.0 1799.0 1984 495.0 422.5 72.5 1974 37.5 28.5 9.0 1985 1275.0 790.0 485.01975 31.0 2& 5 2.5 1986 300.0 275.0 25.0 1977 12.5 7.5 5.0 1987 860.0 750.0 110.01981 950.0 950.0 --- 1988 1500.0 1350.0 150.01982 651.0 651.0 --- 1989 720.0 270.0 450.01983 450.0 450.0 --- 1990 1015.0 525.0 490.0 种子经营管理种子质量检验1954年,全区开始进行种子质量检验,当时由吉安林场使用种子发芽试验箱测定种子发芽情况。常规用种,一般采取眼看、嘴尝、沉浮、剖切、染色和秤重量等来辨别种子优劣,后来使用保温瓶做发芽试验。1980年,地区林科所利用恒温箱等设备检测种子质量。1985年,地区恢复林木种苗站,开始种子质量抽验工作。抽验结果,全区种子质量为:杉木良种千粒重6. 2克,纯度 94.64%,生活力25.5%,优良度32%,发芽率24. 2% ;杉木普通种千粒重5. 4克,纯度94. 26%,生活力 20. 8% ,优良度30.6% ,发芽率21.6%;马尾松千粒重10. 2克,纯度87.27%,生活力58% ,优良度59% , 发芽率50.35% ;湿地松千粒重32.38克,纯度97.9%,生活力82% ,优良度88.6%,发芽率67.8% ;木荷千粒重4. 58克,纯度87.17%,优良度36%,发芽率21.5%。
种子余缺调剂区内林木种子余缺调剂工作,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至1985年,均由林业部门直接管理,统一经营,每年逐级下达指令性采种计划。50年代开始,林业部门根据种子采摘用工情况和等级,多次制定了种子价格,用种与采种单位或群众签订种子产销合同,实行包销。对国外松和引进树种的种子,根据各县(市)上报计划统一组织供应。1985年种子市场放开,县际间林木种子的采收、调剂,都由市场调节,曾一度出现假、乱、杂现象,黑松冒充马尾松,油松冒充湿地松流入区内,卖给育苗农户,造成经济损失。有的外地种子商贩私自进入林区采集深山含笑等珍贵种子,破坏了母树资源。这些现象出现后各地采取了行政措施加以制止。
1983年,恢复飞播造林之后,马尾松用种量大增,吉安地区行政公署于1986 - 1989年多次下发《关于抓好马尾松种子采收工作的通知》,稳定了全区林木种子的采集收购和调剂工作,保证了飞播造林用种。1986年,吉安县被列为全国优良马尾松地理种源区,采收松种除供全区调剂使用外,为毗邻省营建速生丰产林提供了部分种子。1987年,地区林业局开展马尾松种子产量调查,进行产量预测,当年采收马尾松种子& 2万千克,除满足全区用种外,支援广东、湖南、浙江、湖北等省1.85万千克。1988年,地区设立林木种苗服务公司,开展横向种子经营业务。
1981年、1988年,因气候不利,全区出现过两次杉种歉收,地区林业局采取到湖南等省采购种子和采用抨插繁殖苗木的办法,解决种苗不足的困难。1982年、1989年,杉木、木荷种子丰产,种子过剩,为了不使采种单位和个人遭受损失,地区有计划地贮藏种子,以丰补歉。仅1982年,送省林木种苗公司冷贮藏杉种1.6万千克。还多次冷藏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和杉木良种,满足了造林的需要。
育苗民国时期,林木育苗有公营苗圃和民间育苗两种形式。公营苗圃有省办、县办、区办三种,育苗树种主要是经济林木和风景树苗。:1919年设庐陵道苗圃。1921年,永丰县政府在县衙侧设农林试验场培育树苗,种子靠上级供应,后因经费不足停办。:1929年,江西省政府颁发《江西省筹办县立苗圃办法》,庐陵道苗圃改为县立苗圃,政府专列经费预算。:1933年,国民党军六十三师驻扎莲花县小碧,在砂子坳办一临时苗圃,培育油茶苗。1934年秋,吉安县各区政府开办苗圃。:1935年,江西省政府颁发《各县筹建县苗圃办法》,要求“县苗圃面积,每所至少须在10亩以上,土地从该县官有或公有土地拨充之”。此后, 吉水、新干、永丰、泰和、遂川、万安、安福、永新、莲花、宁冈等县相继建立县苗圃,莲花县砂子坳临时苗圃由莲花县政府第四科接收,有林工2名,到1940年,苗圃面积增至34亩,育苗17. 31万株,居江西省69 个苗圃中第八位。
1935年,江西农业院在吉安城西青塘城设吉安中心苗圃,围购民田26亩58方丈(60方丈为1亩) 为圃地,设主任1人,技术员、助理员、事务员各1人,林工8〜10人,由省拨开办费2594元,建筑费3600 元,购置费50元,经常费5200元,事业费2000元。培育油桐、油茶、乌柏、杉、松、樟、柏及其他树苗,无偿发给全区各机关团体植树造林。1936年,吉安中心苗圃经营面积扩大到5551.4亩,其中林地5459. 1 亩,圃地92. 3亩。同年附设青原山示范林场。1946年2月农业院将所属各中心苗圃改名为林场,吉安中心苗圃改称吉安青原山林场。3月,永丰县育苗130亩,培育各类苗木345700株。是年,泰和县苗圃设在县城东门内曾家祠,面积10亩,培育桑、栗、樟、油桐等苗木。吉水县苗圃,有土地12亩,培育油桐苗木约6万株。宁冈县苗圃设在县城龙市骆家坪,面积19.35亩,主任和林工3人,工人月薪8元,种子、事业费每年200元,全由县财政开支,苗圃当年培育油桐苗1.6万余株.油茶苗1000余株。1939年,全区育苗87850株,并由吉安中心苗圃调给宁冈县苗圃重阳木、无患子、女贞、麻栋、苦楝、合欢等树苗2200 株。上述苗木统一分配各乡植树,该苗圃造示范林6310株,后因战乱,苗圃停办。新干县苗圃设在城南外的天符庙后侧,隶属县政府建设科,培育乌柏、油桐、械树等苗木1.63万株。1941年,苗圃面积扩大到 41亩,同年9月,扩建为农林场,划定180亩山地为森林苗圃区。峡江县林业苗圃设在万寿山寺后背(今巴邱庙侧),配备员工两名,当年培育板栗、樟树、乌柏、棕植I、油桐等树苗2万株,1937年,育苗11.06亩, 出圃苗木7万余株,1940年,育苗12.06亩,出圃苗木1.6万株,后被伤兵医院毁坏,于同年冬迁移到凤凰山下(县署旧址),第二年育苗10亩,出圃苗木1.05万株,1942年,苗圃归并农业推广所,后由张公石农场管理。
民国时期私人育苗,有泰和县的沿溪、三都,吉安县樟山乡东陂,永新县江畔乡成都等地的少数农户,还有永丰县富溪乡沙园村刘再贞祖代相传培育松苗出售,莲花县城居民贺友益自筹资金购买土地8 亩,创办友益农场,除栽种梨、桃、枣等果木外,每年还培育柑橘、金橘、桃、枣等果木苗供应县民栽植,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停办。
新中国建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林木育苗工作,走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育苗路子。
国营苗圃国营育苗包括国营森林苗圃、国营林场和有关国营单位育苗。国营森林苗圃的情况是: 1950年,吉安、永丰、宁冈县创办森林苗圃。1951年,又增设吉水、永新、莲花、峡江、泰和、安福等六县森林苗圃。当时,新干县属南昌区管辖,也创办了森林苗圃。同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拨给吉安区大米17500 千克,折合旧人民币2450万元,作为新设苗圃开办费;省农林厅又颁发《各县县苗圃计划纲要》,指导苗圃的发展工作。1952年遂川、万安县相继设立国营森林苗圃。同年冬,新干县苗圃划归吉安区管理。至此,全区有国营森林苗圃12处,苗圃面积600亩,三年累计育苗近400亩,产苗642万株。
1953年2月11日,省林业局通知“各林场、苗圃一律划归地、县直接领导”。是年春季,吉安区林业管理处举办全区第一期育苗技术培训班,向国营苗圃和林场工人传授林木育苗技术和操作规程。是年, 吉安区专员公署决定建立吉安、吉水、莲花三个中心苗圃,实行分片管理,发挥中心苗圃育苗技术示范作用。1954年,组织各县苗圃主任到吉安林场和吉水县苗圃参观学习。此后每年定期开展育苗评比和育苗红旗循环竞赛活动,促进了育苗工作的开展和技术进步。1955年,许多国营苗圃按照“哪里造林,哪里育苗”的原则倒造林任务重的乡村租田育苗兴办分圃。莲花县苗圃于1955 - 1960年,在城关、桃岭、井二、洋桥、东田、小江、湾源、田东等乡村租田300余亩,培育了大批杉、松、柑橘、油桐等树苗。1956年11 月,该苗圃获全国育苗先进单位称号。
1958年,吉安专署农林水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林场、苗圃实现种苗工作大跃进,全区育苗计划1.28万亩,种苗生产一度出现了“高指标”、“浮夸风”,致使许多地方统计上报的育苗数字不实,以及片面强调单位面积高产,而忽视育苗质量。I960 - 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强调“以粮为纲”,改圃种粮,育苗面积减少。1963年后,全区森林苗圃贯彻执行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提出的“以育苗为主,在搞好育苗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育苗面积逐渐回升。1966年4月23日下午3时,万安县森林苗圃遭暴雨冰雹袭击,房屋倒塌,苗木、农作物损失严重。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派员到实地指导救灾,拨出专款帮助恢复生产。1972年,吉安市设立森林苗圃。70年代中期,对全区国营苗圃实行定额包干补贴办法,国营育苗每亩补助100元,苗圃出售苗木收入不上交,用于扩大生产和职工集体福利。
从1980年开始,全区国营森林苗圃实行定苗木生产计划,定苗木产量质量,定苗木价格,苗圃按照下达的育苗任务培育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树苗一律由县农林垦殖局统一包销的“三定一包”管理办法,改变了对国营苗圃经费包干的做法,部分打破了“大锅饭”,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江西省农林垦殖厅将吉安地区推行的“三定一包”管理办法,转发全省各县(市)苗圃参照执行。由于改进了国营苗圃管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1981年全区育苗保存面积6810亩,产苗2. 2亿株,供造林110万亩,为新中国建立以来育苗最好的一年。1982年,吉安地区行署农林垦殖处下发了《关于培育珍贵树种大苗的意见》, 提出70个树种供各苗圃培育选用。同年,地区组织开展了国营苗圃土壤普查工作,普查42个单位,取土壤剖面365个,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化验。1983年,全区造林苗木不足,耗费大量资金买苗造林。有鉴于此,1984年扩大育苗计划,地区林业局还制定了《吉安地区国营苗圃评比检查细则》。当年,全区评出新干、万安县和吉安市三个先进苗圃,分别给予9000元、5000元和1200元的奖金。全区全年苗圃育苗 1490.6亩,育苗树种64个,产苗5817.6万株,苗木收入120多万元,有10个国营苗圃获得盈利,纯利润 30多万元。
从1985年起,由于育苗专业户、重点户的兴起,国营森林苗圃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参与苗木市场竞争。他们利用技术优势,一方面大量培育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商品材基地所需的一级、二级苗木和高效林业的苗木,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四旁”、庭院和城镇绿化的高档苗木。不少苗圃走向社会,到工矿、 街道承包绿化工程;还有一些苗圃利用自身的财力、物力、人力和土地资源,大面积营造用材林、果木林、 药用林,并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走林、工、贸、种、养、加的路子。但也有个别苗圃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苗圃干部靠吃“事业饭”,工人靠承包育苗地,自己养活自己,生产没有活力,经济缺乏来源,苗圃发展不起来。
到1990年,全区有国营森林苗圃14个,公路苗圃11个,园林苗圃2个,共计经营面积75953亩。 1950〜1999年,全区林木育苗201357亩。
集体苗圃农业合作化以后,政府对集体育苗采取了五条优惠政策:一是育苗用地免去购粮任务; 二是种子由政府供给,如系自采种子,则按播种量补给种子费;三是化肥农药按实际育苗面积优先供应; 四是林业部门派出技术干部进行指导;五是苗木由政府包销,核定价格,收入归农业社。1955年,永丰县江口双全农业生产合作社育苗3. 8亩,苗木增产,粮食丰收,评为先进集体,县人民委员会奖励耕牛一头。1957年,在国家扶助下,全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育苗584.5亩,为1952 - 1955年育苗的两倍。1958 年到1960年,集体育苗4760亩。1961〜1963年因自然灾害影响,育苗面积减少。1964年,开始兴办杉木林基地,集体育苗又有发展。1965年,全区集体育苗1518亩。1969年,泰和县213个生产大队中有 112个生产大队办起了苗圃,育苗420余亩。1973年,全区林业基地建设扩大到11个县,基地范围内社队林场根据“哪里造林,哪里育苗,造多少林,育多少苗”的原则,作好采种育苗工作。同年,吉安县各国营林场主动帮助社队林场作好育苗规划,派出技术干部巡回传授技术,培养社队林场育苗员。当年,专区农林垦殖局通过现场会议的形式,推广了吉安县经验。此后,每年开展一次社队林场苗圃评比检查, 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1980年,全区乡村集体育苗1238处,育苗面积3808亩,产苗1. 1亿株,分别占全区育苗面积、总产苗量的57. 27%和58.4%。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涌现了一大批育苗专业户和重点户。
为了扶助集体育苗事业的发展,国家安排了集体育苗经费。50 -60年代,除无偿供应种子外,1957 年农业社育苗,每亩杉苗补助30元,马尾松苗补助20元,其他树苗补助10元,当年专署农林水办公室下拨育苗补助费30042元。农业社按计划生产的苗木由林业部门包销。苗木价格,60年代以前杉苗每千克0.12 -0. 14元,松苗每千克0. 10〜0. 12元;阔叶树苗以株计价,油桐每株0.01元,油茶每株 0.005 - 0.01元,桑苗每株0.015 -0.02元,桃、李、橘苗每株0. 1元。70年代除继续免费供应种子外, 分树种和苗木等级给予育苗补助,杉树甲级苗每亩补助140元,乙级苗120元,丙级苗100元;马尾松甲级苗补助110元,乙级苗100元,丙级苗90元;油茶甲级苗每亩补助60元,乙级苗40元,丙级苗30元; 泡桐甲级苗每亩补助80元,乙级苗60元,丙级苗40元。80年代初,签订苗木产销合同,规定价格,由林业部门包销。1984年,苗木市场逐渐放开,为稳定苗木价格,吉安地区林业局于1988年制定了林木种苗指导价,杉树一级苗每株0.035元,二级苗0.02元;马尾松一级苗每株0.02元,二级苗0.01元;湿地松一级苗每株0.08元,二级苗0.06元。
个体育苗50年代初,吉安区专员公署曾发出通知,号召个人办苗圃,培育树苗,并对合作或单独育苗的群众予以表扬和奖励。1952年,全区个体育苗103亩。农业合作后,个体育苗者少。70年代后期, 少数农民利用自留地培育杉树、马尾松苗木,由杉木用材林基地管理站包销。1978年,遂川县堆子前公社廖发政办家庭苗圃,四年多时间培育金橘苗71000多株,销售4万多株,收入3800多元。1980年,峡江县水边公社北坑大队朝阳生产队社员林福寿育苗3亩,产標木等苗木8. 5万株,收入4542元。:1981 年,林业“三定”之后,全区推行以家庭育苗为主的个体育苗。吉安地区行署作出对个体苗圃减免农业税和定量供应化肥的决定。1983年,全区个体育苗2568户,育苗面积5612亩,占全区育苗总面积的 54.6%。永丰县瑶田乡水心村个体育杉苗120多亩,育苗农户年收入2000余元;君埠乡陂头村78户,除 5户孤寡老人外,其余73户育油茶苗85亩,产苗320多万株,苗木销往赣州、抚州地区和福建、广东等省,苗木收入3万余元。1984年8月,江西电视台对君埠乡陂头村以《苗村新貌》为题作了报道。永丰县 1981〜1990年间,群众育苗累计7860多亩,形成了品种繁多的苗木市场。1985年,个体育苗面积占全区育苗总面积的60.2%。1986年,由于个体育苗者增加,苗木产量大增,然而因信息不畅,苗木销售时出现价格下降现象。对此,各级林业部门为育苗户推行个体育苗合同制,产销双方按优质优价的原则, 签订苗木产销合同。从而,促使个体育苗向基地化方向发展。吉安市河东、吉安县新坏、泰和县沿溪、永新县高溪、安福县严田等乡镇,成为苗木生产基地。
表10-3-3 1999年吉安地区国营森林苗圃基本情况圃名圃址建圃职工经营总面积(亩) 年份人数合计育苗用地用材林果树林其他用地全区合计 699 112912 1041.1 85378.5 6852.4 19640吉安市森林苗圃禾埠乡长丰桥村 1972 34 272 15 --- 25 232 井冈山市森林苗圃厦坪乡 1990 10 66 30 --- --- 36 吉安县森林苗圃高塘乡庙前村 1950 59 58050 120 53310 1710 2910 吉水县森林苗圃白水乡 1951 14 5320 31.5 5185.5 13 90 峡江县森林苗圃戈坪乡花园村 1951 33 1365 10 1130 165 60 新干县森林苗圃金川镇翠湖村 1951 32 1150 24 871 --- 255 永丰县森林苗圃坑田乡 1950 78 8670 129 6075 738 1728 泰和县森林苗圃塘洲乡天诛岗 1951 39 6844 65 5044 1650 85 遂川县森林苗圃于田镇砂子岭 1952 47 3200 250 --- 340 2610 万安县森林苗圃窑头乡十里岗 1952 64 2453 45 1400 569 439 安福县森林苗圃严田乡严田村 1951 140 25125 300 12363 1632 10830续表圃名圃址建圃职工经营总面积(亩) 年份人数合计育苗用地用材林果树林其他用地永新县森林苗圃禾川镇沙尔洲 1951 98 380 15 ------ --- 365 莲花县森林苗圃南岭乡田东茅基坪 1951 宁冈县森林苗圃龙市骆家坪 1950 51 17 6.6 --- 10.4 --- 育苗技术育苗方法有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两种。播种育苗季节,20世纪50年代一般都在春季, 60年代逐步推行冬播。在技术操作上实行整地作床、垫盖黄心土,将遮阴棚育苗改为全光育苗。70年代以后,许多苗圃开始使用除草瞇、扑草净和草甘麟等化学除草新技术。对育苗种子作精选浸种、催芽处理,并按种粒大小,分别选用散播、条播和点播等方法。1982年,新干县苗圃使用宽窄行条播油茶种子,比单行条播多产苗木一倍,苗木质量与单行条播无异。为了控制苗木密度,培育壮苗,普遍推行间苗、定苗技术。:1984年,吉安地区林业局编写《杉木育苗技术要点》,改散播为条播,条距14-15厘米, 播种沟宽2厘米,深度1 ~1.5厘米,1米长的播种沟播种量1.2 -1.5克,精选种子约1500 - 1800粒, 每亩播种量4〜5千克,亩产壮苗4万株,苗高35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并设计制作滚筒式划行器, 改进了杉木育苗技术。1984年起,应用塑料薄膜代替稻草覆盖育苗,不仅防止了雀鼠危害,而且种子发芽快,成苗率高,苗木质量差异小。据对比测检,薄膜覆盖平均每亩产苗量比稻草覆盖多产1-36万株, 增长56% ;生产成本每株比常规育苗少0. 012元,下降32. 4% ₒ 1986年推广应用国外松芽苗切根移栽技术。1988年吉安地区林业局把国外松芽苗切根移栽技术列为推广课题,结合生产进行研究。3年时间,全区有110多个国营苗圃、林场和农村个体苗圃,先后应用芽苗切根移栽技术培育国外松苗木6150 亩。芽苗切根移栽技术还推广应用到樟树、仁豆、晚松、桐棉松等树种。到90年代,芽苗切根移栽育苗技术已应用到绝大部分绿化苗木的培育上。芽苗切根移栽可提高15 ~ 20天发芽,提前一个月齐苗,比直播育苗生产的一级、二级苗分别提高45. 8%和76.1%,单株苗木成本为常规育苗的46.03%。1988年全区推广林木容器育苗新技术。1989年,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和副省长黄璜率领全省地、市专员、市长和林业局长到泰和县示范点现场考察林木容器育苗及容器苗夏季造林,一致对容器育苗显示的优越性给予了好评。容器育苗能缩短育苗周期,延长造林时间,一年可培育两次容器苗,有利于当年造林或补植, 加之容器苗造林比裸根苗初期生长快,无缓苗期,郁闭较早,能缩短幼林抚育年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年7月,吉安地区林业局在泰和县召开容器育苗造林现场会,安排全区600万株的容器育苗任务。 地区林业局在同年8月连续举办了 3期容器育苗技术培训班,编写印发《容器育苗学习材料》600册,培训育苗骨干180多人。到1990年,全区容器育苗5280万株,其中国外松5117万株;容器苗造林26. 07 万亩,其中国外松造林25. 3万亩。吉安地区林业局被评为江西省地、市林业局唯一的林木容器育苗推广先进单位,并表彰奖励了先进个人三名。由地区林业局编写的《湿地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要点》和《桜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要点》等材料,被江西省赣州林校选作南方五省区林业管理站站长岗位培训班的补充教材。
60年代初,开始采取插条、插根、压条、埋条、埋根、嫁接等无性繁殖育苗新技术,培育杉木、水杉、悬铃木、意大利杨、樟树、罗汉松、雪松、广玉兰、龙柏、油茶、冬青等。泡桐、枣子等树种采用分根繁殖苗木。 70年代末推广冬播育苗,芽苗嫁接,避免了春季多雨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早插早扎根,提高了抨插、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80年代,吉安地区林科所在塑料大棚内抒插龙脑樟,从打插到生根,发新叶,春插需 40 ~50天,夏插30天,秋插40天便可移栽到大田。春插一年生的苗木可定植到造林地,成苗稳定,时间短,又保持了樟树优良母质,加速了培植樟脑原料林。地区林科所对湿地松、马尾松、杉木、油茶、擦木等采用劈接、髓心形成层对接、嵌合枝接、芽接等方法培育苗木,用于营造种子园。表10-3= 1950 ~ 1999年吉安地区林木采种、育苗数量单位:万千克,亩年份采种育苗年份采种育苗合计其中国营合计其中国营合计其中国营合计其中国营全区总计 657.88 293.03 201357 101403 1975 16.97 9.38 3187 18961950 0.05 0.03 11 11 1976 8.86 6.38 5887 17991951 1.75 0.27 202 193 1977 18.40 13.74 2989 13861952 4.82 0.89 540 494 1978 18.44 15.54 4433 20561953 0.59 0. 10 724 468 1979 21. 16 15.63 4496 27461954 7.02 0.08 368 124 1980 13.44 4. 19 5126 22471955 12.85 0.34 1129 904 1981 16.27 3.20 6833 26561956 10.85 0.59 1579 1199 1982 17.09 9.53 5190 26221957 12.37 0.41 2446 1759 1983 26.81 13.76 6151 26281958 43. 18 9.62 2770 2198 1984 16. 19 2.21 8428 47601959 19. 16 5.93 4853 3518 1985 9.35 2.24 10902 43361960 10.25 7.12 6131 3278 1986 7.95 3.79 6588 30141961 9.09 7.80 1955 1411 1987 8.32 1.41 7102 25071962 2.70 2.04 892 680 1988 8.33 1.75 6034 35071963 10.23 7.07 994 831 1989 5.34 3.83 7618 28141964 12.24 6. 11 2152 1758 1990 6.30 2.84 7406 38551965 17.44 11.38 3422 1907 1991 7.32 2.48 11300 38001966 17.23 6.55 4918 2226 1992 8.21 2.63 7572 32771967 16.21 6.42 3378 2223 1993 6.80 2.71 5821 27691968 19.03 10.33 1978 1279 1994 6.02 2.01 3257 16521969 25.96 16.02 1904 1184 1995 5.70 1.38 2709 18401970 41.01 19. 17 4149 1776 1996 5.25 1.25 2485 15091971 23.95 15.96 6155 2629 1997 4. 17 0.89 2118 16551972 18.36 7.36 4473 2135 1998 2.93 0.65 1160 719 1973 21.04 8.99 3472 2220 1999 3.39 0.30 1018 568 1974 31.76 18.73 4952 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