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255
颗粒名称: 第十篇 林业
分类号: S7
页数: 114
摘要: 吉安地区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3500 余种,分属320余科,850余属。内有裸子植物10科33属 68种,被子植物116科362属1347种。大部分属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井冈山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毁灭,保留下来的珍稀树种有19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树种88种。全区已发现的古木大树有45种282株。境内人工植树,始于东汉,普及于唐、宋。动员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开展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与此同时,先后建立了吉安、 武功山、井冈山、七溪岭、黎山、芦溪岭等国营林场。1978年9月,井冈山地区行政公署作出了发展林业的规划。
关键词: 林业 林业理论

内容

吉安地区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3500 余种,分属320余科,850余属。在1415种木本植物中,隶属126科,395属。内有裸子植物10科33属 68种,被子植物116科362属1347种。大部分属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井冈山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毁灭,保留下来的珍稀树种有19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树种88种。新中国建立后陆续在井冈山、武功山新发现的树种有井冈山杜鹃、厚叶红山茶、安福械等15种。全区已发现的古木大树有45种282株。其中树龄在2000年以上的有4株,1000年以上的有84株。据1999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全区林业用地 172.77万公顷(合2591.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8.4%,非林业用地79.94万公顷,占31.6%。在林业用地中,林地面积170. 88万公顷(合2563. 22万亩);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59. 81万公顷(合2379.1 万亩),占林地面积的92. 82% ,占林业用地的91. 80%。全区有活立木蓄积量5600. 9万立方米,毛竹 19815.6万根,森林覆盖率65. 3% ₒ 境内人工植树,始于东汉,普及于唐、宋。那时,多在寺庙、祠堂、坟地、村旁零星植树。明、清时期开始成片种杉栽竹,种植油茶。民国时期造林虽然纳入林政建设,但仍是零星植树,未形成一定规模。动员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开展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在1950 ~ 1953年的土地改革中,政府没收或征收地主、富农、宗祠、寺庙等封建所有的山林,分给无山或少山的贫雇农,鼓励和支持千家万户插杉造林、补种油茶。这段时间,全区共造林0.76万公顷。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各家各户山林全部作价入社,政府对各乡、社集体造林,从种苗、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与此同时,先后建立了吉安、 武功山、井冈山、七溪岭、黎山、芦溪岭等国营林场。但是在1958年,由于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及 “大搞钢铁”、“浮夸风”的影响,全区造林面积不实,成活率低,毁林严重。1964年,中央提出“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林业生产建设方针。1965年6月,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员公署提出以人工造林为主,封山育林、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大办林场,建立林业基地的林业建设新举措。1966〜1970年,全区共造林16.58万公顷。1976年,江西省在新干县召开用材林基地造林现场会议,推广新干县依靠社队林场办用材林基地的经验。1978年9月,井冈山地区行政公署作出了发展林业的规划。70年代全区共造林30.47万公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区林业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造林步伐进一步加快。1982 年实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后,在部分群众中出现急功近利,只砍树不造林的现象。中共吉安地委、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及时总结吉安县天河采育林场的经验,在全区推行“国营林场投资,乡村户投山,山权不变,林权共有,共同管理,收益分成”的联合造林办法。80 年代全区造林56.02万公顷。1994年,全区实现了基本消灭荒山的目标。到2000年,全区共有国有营林林场40个,采育林场73个,经营山林总面积43. 33万公顷,有活立木蓄积量1647.02万立方米。
  全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森林保护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在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政管理、林业生产和经营、林业科研、护林设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山权、林权进一步稳定,乱砍滥伐现象逐步遏止,群众的造林、育林、护林意识不断增强,护林机构、队伍日益完善和充实,防火和防病、灭虫科技有了新的发展,一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山林纠纷得到妥善处理。
  在木竹加工利用方面,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是用于建筑和制造农具、家具;70年代以后,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过渡,开展深度加工,多层次利用增值。至2000年,全区有木竹加工企业569家,年耗木材17万立方米,毛竹130万根,从业人员近2万,重要产品有各类人造板、木竹工艺品、家具、地板条等, 年产值2亿元。还有林产化工企业25家,主要产品有松香、松节油、樟脑、龙脑、芳樟油等;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企业8家,职工1992人,年产机纸15075吨。在发展木竹加工工业和林产化工工业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经营,林业企、事业单位利用林区资源,兴办种植、养殖、纺织、商饮和服务业等。到2000年,上述行业共有企业121家,从业人员5600人,总投资2.3亿元,实现产值4.5亿元,上交税金3700万元。
  在兴办林区教育、建立林业科研机构、培养林业科技人员、进行林业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58年,全区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17所,共培养专业人员26778人。50年代末,成立了专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和12个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至2000年,全区有林业科技人员1966人,其中高级职称 29人,中级职称316人,初级职称1621人。1986年以前,全区共获林业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国家级1 项,省级12项,地县级5项;1986 ~ 1999年,又获省、地科技进步奖46项。
  第一章林业资源第一节森林植被森林植物的区系特征境内的森林植物区系特征是:(1)热带一亚热带成分显著,热带性木本植物192属,占全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49%。(2)全区区系与华南区系联系密切,与华东次之,在两区的共有木本植物中,与华南共有 302种,占全区总种数的26% ;与华东共有250种,占全区总种数的22%。(3)许多古老性树种,如冷杉、 白豆杉、香果树等退居到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生存下来。(4)从南到北,热带植物成分相对减少,井冈山位于北纬26°22' ~ 26°48\东经114。05,〜114°22',有热带性木本植物153属,占总属数304属的50% ; 武功山位于北纬27。16' ~ 27。34',东经114。04, ~114°28,,有热带性木本植物129属,占总属数278属的 46% ;永丰县灵华山位于北纬26。38'〜26°32',东经115。17, ~115°56',有热带性木本植物140属,占总属数292属的48%。(5)大果马蹄荷、乐东拟单性木兰、茶梨、舟柄茶等树种,至井冈山为分布最北界;岗松、多刺鸡矢藤,至永丰为分布最北界;榕树至吉安市为分布最北界。
  区内地处中亚热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体植被,但南部的井冈山、天湖山,相对地表现出南亚洲热带的浓厚特点。构成全区植物区系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地理位置的优趙性,地处亚洲东南中亚热带的南部,第三纪以来这里很少受到第四纪冰川的毁灭,一宜处于东南季风的孕育之下;另一方面自第三纪以后,地层一直比较稳定,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区系成分,而且在冰期与间冰期,中亚热带成份的种类一直在北纬24° ~ 30。之间徘徊,因而决定了区内以中亚热带成分为主,而热带一南亚热带成分和古热带成分,可能在间冰期或冰后期,从南方或沿古地中海沿岸迁入;暖温带成分可能在第四纪冰期后从北方迁入,或在第三纪气候波动时退居到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保存下来。
  植被带和植被区根据《江西森林》分类系统的划分,区内的森林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地带。由于全地区热量、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包含两个植被亚地带、两个植被区和四个森林亚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该植被亚地带只有南岭山地丘陵榜、楠、阿丁枫林、松杉林一个植被区。该植被区包含井冈山、吉泰盆地、灵华山三个森林亚区。
  井冈山森林亚区该区西与湖南交界,北与北纬27°〜27。15,地带和年平均气温18T等直线为界,与武功山山地丘陵相连,东与吉泰盆地相邻,南与大庾岭接壤,主要是井冈山市、遂川、宁冈等县山区和泰和县的桥头,以及永新县西南山区一带。组成地层有元古代片岩,古生代石英砂岩及中生代南岭花岗岩,以花岗岩组成的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14.2 ~19七,1月份平均气温6 ~7.5T,绝对最低气温 -3〜-n°C,无霜期200〜290天,降雨量1600 - 1865.5毫米。土壤有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 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区内最高的是遂川县南风面,海拔2120.4米。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组成树种以榜树、青冈、甜楮、小叶青冈、罗浮榜、银木荷、经楠、钩楼、冬青等为代表。在海拔400米以下的沟谷地区还有罗浮榜、杜英、南岭榜、饭甑稠,观光木、天料木、华南紫冀、观音座莲等所组成的亚热带沟谷雨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有福建柏、白豆杉、大院冷杉、台湾松林,以及山顶草地灌丛和山间盆地的泥炭沼泽分布,栽培植被以茶叶为主,其次是金橘、柑橘等果树。
  吉泰盆地森林亚区该区主要是赣江两岸的平原与丘陵地区,海拔350米以下,包括吉安、万安、泰和县和遂川、永新县的东部丘陵,以及吉水、峡江、新干、安福、永丰等县和吉安市的平原与丘陵地区。组成地层有元古代片岩、古生代砂岩、石灰岩及新生代的第三纪页岩;北部峡江、新干县有古生代乐平煤系的煤以及第四纪赣江红土层和冲积层。年平均气温18〜19^,1月份平均气温6 ~代,绝对最低气温 -5 - -7七,无霜期270 - 290天,降雨量1400 ~ 1600毫米,多为次生植被。组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 湿地松、油茶、油桐、樟树、岗松、三叶赤楠、木荷、白栋、繼木、茅栗、黄瑞木、算盘子、乌饭、米饭花、荚逑、 了哥王、金樱子、映山红、构骨等,其中油茶、湿地松、油桐和大部分马尾松为人工栽培植被。湿地松引种栽培已50余年,人工造林面积约378万亩,生长良好。经济林主要有柑橘、油茶、油桐、板栗等。
  灵华山森林亚区该区主要是永丰县东南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以灵华山为主,包括龙冈、中村等地。年平均气温18T,年降雨量1577毫米。土壤依次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土。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组成树种有榜树、青冈、木荷、樟树、红楠、苦楮、甜楮、钩榜、青榨械、毯毛泡花树等。海拔1200 米以上有台湾松林分布。据调查,天然分布的木本植物有593种,分属于114科292属。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该植被亚地带也只有湘赣山地丘陵榜、楠、木荷林一个植被区, 该植被区只有一个森林亚区。该区位于赣西与湖南交界处,包括安福、永新县西部山区。年平均气温 17-18^,1月份平均气温5 ~ 6七,绝对最低气温-6〜-9T,无霜期240 - 280天,年降雨量1500〜 1700毫米,组成岩层有元古代的片岩、石英砂岩、页岩和中生代南岭花岗岩、砂岩等。土壤主要有红壤、 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组成树种以青冈、钩榜、甜楮、米楮、红楠、木荷、樟树为代表。海拔1000米以上有曼青冈、绵石栋、多花泡花树、青榨械等种类组成的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400米以上为稀疏的针阔混交林、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灌丛。栽培植物有油茶和柑橘等。
  森林类型根据《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划分,境内共有四个森林亚区的森林类型,即井冈山森林亚区、武功山森林亚区、灵华山森林亚区和吉泰盆地森林亚区。井冈山森林亚区的森林植被类型比较丰富,成分复杂,其次为武功山和灵华山,吉泰盆地森林植被类型比较简单,为次生类型,灌丛或疏林和人工林居多。 四个森林亚区共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3个林纲组,10个林纲,126个林系。
  针叶林(林纲组)该林纲组有3个林纲,15个林系。
  暖性针叶林(林纲)该林纲有4个林系,即马尾松,分布海拔800米以下;杉木林,分布海拔1000 米以下;竹柏林,分布海拔280米;湿地松林,分布海拔300米以下。
  暖性针阔混交林(林纲)该林钢有6个林系,即杉木一黄瑞木混交林,杉木一青冈混交林,杉木一薯豆混交林,杉木一甜榛混交林,杉木一红楠焜交林,杉木一毛竹混交林,分布海拔500 ~ 1000米。
  温性针叶林(林纲)该林纲有5个林系,即:南方红豆杉,分布海拔600 ~ 1000米;柳杉林,分布海拔1000米以上;台湾松,分布海拔900〜1600米;福建柏林,分布海拔1500米;南方铁杉林,分布海拔1400 〜1580 米。
  阔叶林(林纲组)该林纲组有5个林纲,78个林系。
  常绿阔叶林(林纲)该林纲有39个林系,即苦楮林、南岭楼林、湘楠林、木莲林、杨梅叶蚊母树林、 观光木林、厚皮香林、阿丁枫林、饭甑稠林、楼树林、钩榜林、虎皮楠林、木荷林、青冈林、甜楮林、榕叶冬青林、鹿角榜林、乐昌含笑林、闽楠林、东京白克木林、红皮树林、黄瑞木林、薯豆林、红叶树林、红楠林、罗浮榜林、多穗柯林、岭南柯林、石栋林、井冈山杜鹃林、银木荷林、深山含笑林、绵柯林、细叶青冈林、舟柄茶林、云山稠林、多脉青冈林、华东润楠林、滑皮柯林,分布海拔250 - 1100米。
  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纲)该林纲有9个林系,即:水青冈一薯豆混交林、水青冈一银木荷混交林、水青冈一'甜楮混交林、红楠一拟赤杨混交林、水青冈一木荷混交林、鹿角榜一拟赤杨混交林、石栋一长柄水青冈混交林、多脉青冈一花楸混交林、甜楮一伯乐树混交林,分布海拔700〜1400米。
  落叶阔叶林(林纲)该林纲有15个林系,即枫杨林、拟赤杨林、江南桓木林、楣树林、南紫威林、紫茎林、水青冈林、黄山木兰林、亮叶水青冈林、南酸枣林,分布海拔300〜1600米。海拔200米以下的有枫香林、枫杨林、泡桐林,还有油桐林、板栗林。
  山顶矮林(林纲)该林纲有5个林系,即交让木林、猴头杜鹃林、吊钟花林、水桩木林、云锦杜鹃林, 分布海拔1500 ~ 1800米。
  竹林(林纲)该林纲有10个林系,即毛竹林、薯竹林、井冈寒竹林、方竹林、桂竹林、箭竹林、淡竹林、紫竹林,分布海拔300 - 1500米。海拔250米以下的有实心竹林,刚竹林。
  灌木林(林纲组)该林纲组有2个林纲,33个林系。
  常绿灌木林(林纲)该林钢有15个林系,即鹿角杜鹃林、油茶林、檢木林、尾叶山茶林、猴头杜鹃林、云锦杜鹃林、黄山杜鹃林、繼木林、三叶赤楠林、岗松林、乌饭林,分布海拔300 - 1100米。海拔150 米以下的有米饭花林、黄瑞木林、叶赤楠林、铁山矶林等。
  落叶灌木林(林纲)该林纲有18个林系,即山胡椒林、红毛杜鹃林、三叶海棠林、江西杜鹃林、小果南烛林、圆锤绣球林、杜梨林、灯笼花林、茅栗林、华山矶林,分布海拔500〜900米。海拔350米以下的有黄荆林、映山红林、算盘子林、野山楂林、白栋林、牡荆林、胡枝子林等。
  森林的垂直分布区内天然森林的垂直分布有五个带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几个主要林区的垂直带谱有所不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是地带性主体植被,组成树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 杜英科等植物为主,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但是,武功山森林亚区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800〜 300米,灵华山1000〜400米,井冈山1100〜300米。
  针阔混交林带在武功山海拔1000 ~ 800米;在灵华山通常不明显,与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相同, 海拔800 ~ 500米;井冈山也不明显,海拔1000 - 500米。组成树种,针叶树主要是暖性针叶树杉木或马尾松,阔叶树有甜楮、毛竹、構树、杜英、钩榜等树种。
  亚热带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在武功山海拔1300〜1000米;灵华山通常不明显;井冈山海拔 1500 -1100米。组成树种有黄山木兰,拟赤杨、水青冈、银木荷、甜楮、罗浮榜、红楠等树种。
  温性针叶林带在武功山海拔1800 - 1300米,组成树种是台湾松;灵华山海拔1455〜1300米,组成树种是台湾松;井冈山海拔1700 - 1500米,组成树种为台湾松、福建柏和南方铁杉。井冈山的平水山,在海拔1700米处还有寒温性针叶林大院冷杉林。
  山顶灌木林带在武功山海拔1800 - 1918.3米,组成树种主要是江西杜鹃、黄山杜鹃、灯笼花、水核木等。灵华山最高峰海拔1455米,主要是草甸。井冈山海拔1800〜1841米,组成树种是云锦杜鹃、江西杜鹃、交让木、水桩木等树种。在海拔300米以下,受人为破坏的严重影响,植被多是次生灌丛和马尾松疏林。
  全区三个主要山峰的天然林垂直分布带如下: 井冈山林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海拔高度为200 - 1841米。其中,海拔200〜300米为次生灌木丛和马尾松疏林带;海拔300 - 1100米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主要有杉木一毛竹、杉木一青冈、杉木一甜楮等混交林)带;海拔1100 - 1500米为常绿一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500〜1700米为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700〜1841米(江西坳)为山顶灌木林带。
  武功山林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海拔高度为300 - 1918.3米。其中,海拔300 ~ 800米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0 ~ 1000米为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000〜1300米为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 1300 - 1800米为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800 - 1918.3米(金项)为山顶灌丛。
  永丰灵华山林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海拔高度为200 - 1455米。其中,海拔200 ~ 400米为次生灌丛和马尾松疏林带;海拔400〜1000米为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主要有杉木一一毛竹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海拔1000 - 12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200 - 1455米(灵华山)为温性针叶林带。
  第二节森林面积和蓄积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无详细记载。1952年,由中南区森林调查队和江西省森林调查队在陈山林区,采用“追求作业法”进行了第一次森林资源调查。1954年,江西省林业调查队对安福县武功山林区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1956年、1960年,全区先后采用踏查、实测、目测、航测照片成图、 小班调查进行过两次森林资源清查。1974〜1975年、1978〜1983年、1989年、1994年、1999年以县为总体进行抽样、小班区划,建立连续清查体系等方法进行过五次全面调查。根据1999年全区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资料,分别记述全区森林面积和蓄积。
  森林面积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5277.73平方千米,合2527773公顷,3791.6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91.53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8.4% ;非林业用地面积1199.13万亩,占总面积的31.6%₀林业用地中,林地面积 2563.2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98.9% ;荒山、荒地面积28. 30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379. 1万亩,占林地面积92. 8% ;疏林面积26.47万亩,占林地面积1.0%;无立木林地(不含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3.58万亩,占林地面积0.9%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1.90万亩,占林地面积1.7% ;灌木林地面积(不含灌木经济林)91.74万亩,占林地面积3.6% ;苗圃地0.42万亩。
  有林地面积中,森林(林分)面积(不含竹林)1943. 1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81. 68% ;经济林面积 289.88万亩,占有林地面积12.18% ;竹林面积146.07万亩,占有林地面积6.14%。
  林分各龄组面积的构成是:幼龄林950.57万亩,占林分面积48. 9% ;中龄林652. 73万亩,占林分面积33.6% ;近熟林182.92万亩,占林分面积9.4% ;成熟林132.07万亩,占林分面积6. 8% ;过熟林24. 85 万亩,占林分面积1-3%₀中幼龄林面积占82. 5%,近成过熟林面积只占17. 5%,这样的林分龄组构成不尽合理,近期可伐资源不多。
  林分的优势树种构成:杉木林面积713.48万亩,占36. 7% ;马尾松林面积571.54万亩,占29. 4% ; 国外松面积37& 08万亩,占19. 5% ;硬阔类面积217. 72万亩,占11.2%;软阔类面积62. 32万亩,占 3.2%。以针叶树为优势的森林面积占85.6%;以阔叶树为优势的森林面积只占14.4% ₒ上述林分树种构成,不利生态环境和森林多功能效益的发挥。
  人工林林分面积867.37万亩,占林分总面积44.6% ₒ在人工林林分面积中,各龄组面积是:幼龄林 51& 74万亩;占人工林分面积59.8% ;中龄林253. 51万亩,占29. 2% ;近熟林60. 65万亩,占7.0% ;成熟林31.83万亩,占3.7% ;过熟林2.63万亩,占0.3%。中幼林面积占89.0%,正处在生长旺盛阶段,是全区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
  经济林各树种的构成:油茶、油桐、乌柏等油料林243.50万亩,占经济林面积84%;柑橘、梨、桃、板栗等果木林37. 88万亩,占13.1% ;杜仲、厚朴、工业原料等特用经济林3.94万亩,占1.3% ;蚕桑、茶叶等其他经济林4. 56万亩,占1.6%。
  竹林面积146.08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45.54万亩,杂竹0. 54万亩,人工竹林面积& 02万亩,占竹林面积5.5%。
  森林蓄积量 1999年调查全区活立木总蓄积为5600.7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5331.5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5. 2% ;疏林蓄积量11.7万立方米,占0. 2% ;散生木蓄积量171. 8万立方米,占3.1%;¹¹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树蓄积85.7万立方米,占1.5%。
  在林分蓄积中,针叶林蓄积占79. 4% ,阔叶树占16. 8% ,针阔混交林占3.8%。其中杉木蓄积 2688.9万立方米,占50.4% ;马尾松蓄积1056. 6万立方米,占19.8%;国外松蓄积536. 0万立方米,占 10.1% ;硬阔类蓄积868.0万立方米,占16. 3% ;软阔类蓄积182.2万立方米,占3.4%。
  在林分蓄积量中,各林种数量和所占比例:用材林蓄积3417.3万立方米,占林分总蓄积64. 1% ;防护林蓄积163& 8万立方米,占30.7% ;特用林蓄积247. 1万立方米,占4. 6% ;薪炭林蓄积27. 3万立方米,占0.5%;经济林蓄积1.3万立方米,占0. 1%。龄组蓄积构成是:幼龄林占23.7%,中龄林占 39.9%,近熟林占17. 3%,成熟林占15. 4%,过熟林占3. 7%。龄组蓄积量构成基本合理,其中可伐资源,即现在可伐和即将可伐资源蓄积量1940. 8万立方米。
  全区人工林蓄积量2485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44. 4%,其中林分蓄积2481.8万立方米, 占林分总蓄积量的46. 5% ;疏林蓄积3.2万立方米,占人工林蓄积0.1% ₒ人工林林分龄组蓄积量构成是:幼龄林743. 3万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的30% ;中龄林1041.1万立方米,占41.9% ;近熟林 420.4万立方米,占16.9%;成熟林252.2万立方米,占10.2%;过熟林24. 9万立方米,占1 %。人工林中冲幼龄林蓄积量比重为71.9%,近成过熟林蓄积量比重为28.1 % ,因此,人工林进入或即将进入主伐蓄积近三分之一,是目前和今后提供木材主要基地。在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中,优势树种杉木占75.4%, 达1872万立方米。
  全区林分平均每亩蓄积量2.74立方米,比1994年每亩上升0. 2立方米,比全省平均每亩2.4立方米高0.34立方米,但比全国每亩5.93立方米低3.19立方米,不到一半。全区人工林林分平均每亩蓄积量2. 86立方米,其中幼龄林1.43立方米,中龄林4. 11立方米,近熟林6. 93立方米,成熟林7. 93立方米,过熟林9.47立方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天然林林分相比没有多大差别,这说明全区林地生产力低,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粗放。
  活立木蓄积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有遂川、安福、永丰、吉安、泰和、永新、吉水、万安、井冈山九县 (市),其中遂川、安福两县活立木蓄积量在800万立方米以上。人工林蓄积量200万立方米以上的有吉安、吉水、永丰、遂川、安福、永新六县(市)。
  全区毛竹总株数19815. 7万株,其中林分竹18489. 1万株,占93. 3% ;散生毛竹1326. 6万株,占 6.7% ;杂竹121.4万株,林分毛竹每亩均136株。
  森林覆盖率区内森林覆盖率为65. 3%,其中森林林分覆盖率55. 1%,灌木林(含经济林面积)覆盖率10. 1% , “四旁”树覆盖率为0. 1%。森林覆盖率70%以上的有井冈山市(85. 5% ),遂川县(75. 5% ),宁冈县 (71.8% ),永丰县(70.5% );森林覆盖率50%〜70%的有安福县(66. 6% ),万安县(68. 5% ),永新县 (66.5% ),峡江县(65.5% ),吉安县(60.2% ),泰和县(59. 9% ),新干县(56. 6% ),吉水县(56. 5% );吉安市森林覆盖率35.4% ₒ全区森林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区,东部次之,北部较少。按水系分布多在赣江流域的中部及其支流遂川江、蜀水、禾水、泸水、孤江、乌江两岸及其发源地。
  表10-1-1 1999年吉安地区各县(市)森林资源分布情况(一) 单位:万亩,万立方米县(市) 土地总面积林地面积森林面积疏林面积灌木林地面积计其中:竹林计其中:经济林吉安地区 3791.66 2563.22 2089.22 146.07 26.47 381.58 289.86吉安市 76.33 29.5 24.48 0.04 0.34 2.47 2.47 井冈山市 96.73 84.58 76. 18 9.74 0.77 6.55 2.87 吉安县 411.23 252.87 239.07 7.44 0.93 8.34 5.64 吉水县 407.77 258.63 208.74 9.05 10.45 21.69 13.1 峡江县 193.12 127.29 104.9 2.13 0.36 21.49 21.71 新干县 187.24 10&34 80.71 5.75 0.19 25. 1 21.95 永丰县 404.26 292.09 229.78 11.63 0.86 55. 16 50.55 泰和县 399.81 245.8 211.48 15.92 1.08 28.05 25.05 遂川县 467.69 362.05 254.26 27.22 2.04 9& 9 77.28 万安县 306.96 214.3 181.19 17.26 2.41 29.01 21.47 安福县 418.97 288.59 250.68 30.04 3.31 27.37 14.44 永新县 329.19 229.69 173.95 3.39 3.56 44.58 25.48 宁冈县 91.36 69.49 53.8 6.46 0.17 12.87 7.85 表10-1-2 1999年吉安地区各县(市)森林资源分布情况(二) 单位:万亩,万立方米县(市) 人工林分荒山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面积蓄积计其中:林分 (%) 吉安地区 867.37 2481.8 28.3 5600.7 5331.5 65.3 吉安市 8.39 23.8 2.7 64.6 56.9 35.4 井冈山市 23.5 113.4 0.05 433.5 421.3 85.5 吉安县 123.05 218. 1 1.98 460.1 447.3 60.2 吉水县 87.01 235.8 2. 1 383.2 368.9 56.5 峡江县 51. 14 124.4 0. 14 210.3 206.4 65.5 新干县 46.76 167.4 0.09 218.6 214.2 56.6 永丰县 99.88 323.3 0.09 683.4 671.3 70.5 泰和县 77.81 152.8 2.83 430 400.4 59.9 遂川县 85.94 265.9 6.74 886 844 75.5 万安县 3& 15 87.4 0.02 355.3 333. 1 6& 5 安福县 117.32 442.7 8.64 855.5 771. 1 66.6 永新县 86.65 252.9 2.4 439.2 425.9 66.5 宁冈县 21.77 73.9 0.53 181 170.7 71.8 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区内活立木年均总生长量578万立方米,年均净生长量240. 2万立方米。年均总消耗量为337. 8万立方米,其中采伐年均消耗量为257.6万立方米,年均枯损量为15.7万立方米,其他年均消耗量为64.5 万立方米。全区林木年均综合生长率为11.5%,年均枯损率为0. 3% ,年均消耗率6. 7% ,年均净增率 4.8%。其中:按龄组划分,幼龄林生长率19.4%冲龄林生长率10. 3%,近熟林生长率7. 8%,成过熟林生长率5.5%。按林分组成树种分,杉木生长率14. 6% ,马尾松生长率9.7%,硬阔生长率6. 6%,软阔生长率12% ,国外松生长率27.6%。全区林分年均生长量51& 2万立方米,用材林年均生长量为399.6万立方米,占林分生长量的77.1%,占总生长量的69. 1 %。
  1956〜1999年,全区进行七次全面森林调查。1956年、1960年两次调查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与后五次不同,“四五”清查和1978 - 1983年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由于调查持续时间长和技术上有差异,可比性不强。但后三次(即1989、1994、1999年)调查方法、技术标准、调查时间都一致,可比性强,能真实反映全区森林资源发展变化趋势。从后三次调查几项数据对比可看出:有林地面积、蓄积及人工林面积、蓄积都增长较大,森林覆盖率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上升19. 6%,年均增长2% ,荒山面积大大减少:由1989年540万亩减到1999年的2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0年也减少14.5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 1.4万多亩。森林资源这一变化完全符合全区林业的10年来生产经营实况。
  表10-1-3 三次森林资源调查面积和蓄积量消长情况与差与差砖之去之 9#年吟年目 9989 9994 类 119 119 3 11 5 - 14. 地 - 1594. 分林林 4 6 济 3 8 经 9 3. 林 20 08 6 竹 09 46. 6 有林地 1 地 3 1A 林 6 17. 疏 6. 9 一无林地 16. 3 & 2 面积(万亩) 5 14 19 9 2. 3. 6 11 5 34 3 5 8 2. & 3. 5. 人工造林地 1/ 11 - 有林地计 3 84. 9 林 6 济叽经 2 5 2.3 2 67 72 3 O $ 5. 11 & 地 27 9 79 14 林 21. 6. IX 疏 6 - 9 11 续表类目调查时间 1999年与 1999年与 1989 年 1994 年 1999 年 1989年之差 1994年之差活立木总蓄积量 4044.6 4399.9 5600.9 1556.3 1201 合计 3453.5 4055.6 5331.7 1878.2 1276.1 按龄幼龄林 385.3 699. 1 1262.5 877.2 563.4 组分中龄林 1456.4 1759 2131.4 675 372.4 近成过熟林 1611.8 1597.5 1937.8 326.0 340.3 按优杉木 1766.7 2153.4 2688.9 922.2 535.3 势树松类 955.3 1016.1 1592.6 637.3 576.5 林分种分阔叶类 731.5 886. 1 1050.2 31&7 164.1 疏林 250.5 120.1 11.7 -238.8 -108.4 散生木 231.3 159.6 171.8 -59.5 12.2 四旁树 116.2 64.5 85.7 -30.5 21.2 人工林林分 1054.8 1592.2 2481.7 1426.9 889.5 蓄积量(万立方米J 毛竹(万株) 13777.5 16499.5 19815.6 6038.1 3316.1 森林覆盖率(%) 43.8 56.3 65.3 21.5 9 注:1. 1989年调査含莲花县面积和蓄积,为便于对比,已相应减去莲花县的数据。
  2. 1999年调査时,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5.3%,按可比标准为63.4% ₀第三节树种区内有木本植物1415种(包括引种栽培的234种),隶属126科395属,其中裸子植物10科33属 68种(包括引种栽培的51种),被子植物116科362属1347种(包括引种栽培的183种)₀在这些种属中,大部分属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例如大洋洲一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岗松,在永丰县的龙冈、三坊、藤田、瑶田、古县、潭城、鹿冈一带均有分布,是岗松分布的最北地带。吉安市赣江边码头的古榕树,胸径 1.3米,树高18米,冠幅19米x20米,是全国最北的一株榕树,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
  常见树种全区1415种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697种(包括引种栽培树种),现将其中分布较广、面积较大、蓄积较多和重点开发利用的常见树种,分别记述如下。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属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是全区面积最大、蓄积量最多的用材树种,分布全区各县(市),尤以遂川、安福、井冈山等县(市)为最多。杉木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家具侬具、桥梁、电杆方面,享有“木中之王”的美誉。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属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是全区松树中分布较广、数量最多的用材树种,松木、松香和松节油是建筑、医药及化学工业的原料。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属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是全区珍贵树种之一,在2000年前即有栽培利用的记载。樟木材质坚硬,纹理细密,色纹美观,气味芳香,耐腐防虫,是制作船只、木箱、办公桌椅和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樟脑、樟油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和国防工业等方面,樟脑又是出口物资。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属柏科柏木属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适应性强,尤耐干旱,病虫害也少。柏木寿命长,终年常绿树,姿优美,是城市绿化和“四旁”植树的优良树种。全区各地村旁均有栽培,以泰和县为多。
  闽楠(Phoebe boumei)属樟科楠木属常绿乔木,高达40米,树干通直,结构坚细,色纹美观,是制作高档家具及装饰品的上等材料,也是制作胶合板、船舶、车辆、文体用品的优质材料。全区各县均有零星分布,以遂川、泰和、永丰等县山区分布较多。
  擦树(Sassafras tzumu)属樟科擦树属落叶乔木,全区各县山区均有天然分布,多伴生于常绿针、阔叶林中,与马尾松、杉木、毛竹、木荷、榜树等树混生。擦树生长迅速,木质优良,防腐耐用,是造船和制作家具的优质材料。种子含油用于制造油漆;树皮含糅质,供隸皮制革;根含芳香,入药有祛风去湿、活血散瘀之效。
  木荷(Schima superba)属山茶科木荷属常绿乔木,是中国珍贵用材树种,树干通直,材质坚硬,为纺织工业的特用材料。树冠浓密,叶片厚革质,能耐火,可以起防火作用。全区各县均有分布,近年作为防火树种大量栽植于防火线或与针叶树种混交栽植。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常绿大竹。毛竹竹材韧性强,纹理通直, 坚硬光滑,可以制作各种工具、农具、文具、家具、乐器等;毛竹竹材的纤维含量高,纤维长,是造纸工业的优质材料;竹的鞭、根、枝、篦等均有加工利用价值;竹笋味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以制成笋干和笋罐头。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全区主要木本油料树种。茶油质量好,营养丰富,为重要的食用油,经加工后,可作工业和医药原料。果壳可制活性炭,茶枯可作肥料。全区各县均有分布,以遂川、永丰、万安、永新、泰和、峡江等县较多。
  油桐(Vemicia fordii)属大戟科油桐属落叶小乔木。桐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又是中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油桐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栽植后2 ~3年即可投产,是一种高产的木本油料,全区各县均有零星栽培。
  乌柏(Sapiumsebiferum)属大戟科乌柏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是一种重要工业用油树种。乌柏种子外裹一层蜡皮,可榨取柏脂(皮油),种仁提取青油。柏脂和青油为重要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肥皂、油漆和提取硬脂酸等。全区各地均有分布和栽培,但只散生于池塘、溪流岸边,数量较少。
  三湖红橘(Citrus erythrosa)属芸香科柑属常绿小乔木。原产江苏、浙江黄岩等地。新干县三湖于 170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引种栽培,随后发展至三湖全镇、荷浦、界埠、大洋洲、裸江等乡镇的赣江沿岸一带,成为新干县一特色产业。1991年冬和1992年春气温特低,红橘大面积冻死。此后由于采取各种措施补救,至1999年红橘面积恢复到2. 5万亩,年产量500万千克。
  万安金丝枣(Zixiphus jujuba)属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万安金丝小枣分布于万安县宝山乡的水南、龙上、董塘、宝山等六村的“四旁"□ 1985年以前只有自然生长的枣树3万余株,年产鲜枣1万余千克。80年代末,金丝小枣列入“星火”计划,枣树发展很快,至2000年,全乡有枣树26万株,年产鲜枣 26.5万千克,并加工生产营养酒、红枣酒、米枣酒等系列产品。
  遂川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属芸香科金柑属常绿小乔木。原产中国南部,果生食或制作蜜饯, 入药能理气止咳。遂川县金橘始种于宋代,有900多年历史,开始主要分布在堆子前、大坑、大汾、草林、 黄坑、上坑。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展到西溪、南江、左安、盆珠、横岭等乡镇,到1999年种植面积达4.5 万亩,年产鲜橘500万千克。
  其他常见树种分布情况详见表10-14。表10-1 其他常见树种分布情况树种名学名分布状况用途台湾松 Pinus taiwanensis 武功山、永丰中村乡灵华山木材供桥梁、建筑、家具等用,并可割取松脂刺柏 Juniperus taiwaniana 各地丘陵山地木材供制工艺品等用,可作园林树种,根入药 (山刺柏) 厚朴 Magnotia officinalis 武功山、永新、遂川、井冈山厚朴皮药用,花、果实入药,木材适合制图板、 乐器等紫楠 Phoebe sheareri 永丰上溪、中村、水浆、沙溪供制家具,根、枝、叶入药,种子含油供工业用泡花楠 Machilus pauhoi 武功山、遂川等地有分布可做家具和细工器具,刨花浸水有黏液,可润发或作黏合剂杨桐 Cleyera japonica 丘陵山地用材树种黄瑞木 Adinandra millettii 丘陵山地可作建筑用材,果可食梧桐 Firmiana simplex 各地庭园多有栽培作乐器,种子可食或榨油,叶、花、根入药。为绿化风景树山乌柏 Sapium discolor 武功山及各地丘陵山地木材可作家具、农具等用,种子榨油可作油漆、油墨等原料交让木 Daphinphyllum 永丰中村乡灵华山叶和子药用 macropodum 虎皮楠 Daphinphyllum 永丰水浆、南坑、吉泰盆地木材纹密适合做家具,种子榨油可作肥皂 oldhami 稷木石楠 Photinia davidsoniae 武功山、吉泰盆地各地木材坚硬,供车轮、车轴及工艺品等用光叶石楠 Photinia glabra 武功山、吉泰盆地木材坚硬,供秤杆、算盘珠及雕刻等用梅树 Armeniaca mune 武功山、吉泰盆地有分布,庭园果供食用及入药,木材供雕刻,庭园观赏树种有栽培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 武功山、永新、永丰及各地庭园绿化和行道树,树皮和花药用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永丰石马、层山及各地木材坚硬,可作桩、柱、农具、车辆等用肥皂荚 Gymnocladus 永丰藤田、潭头及武功山地山果荚入药,又可作洗涤剂 chinensis 槐树 Sophora japonica 永丰古县、藤田木材供建筑、家具车辆等用繼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各地丘陵山地根、花、叶、果入药,木质坚硬可作各种农具柄枫香 Liquidambar 武功山及各地有零星分布树脂、根、叶、果入药,木材适用胶合板、茶叶 formosana 箱、纱管杨梅 Myrica rubra 武功山及各地丘陵山地果食用或制蜜饯亮叶桦 Betula luminifera 永丰上溪乡礼坊村木材可作纺织器材,树皮、叶可提取香桦油小叶栋 Quercus chenii 武功山、吉泰盆地、永丰木材坚硬供各种工具用材,种子淀粉可食用白栋 Quercus fabri 武功山、井冈山、吉泰盆地木材坚硬,良好薪炭材,种子淀粉可食用 W栋 Quercus aliena 永丰水浆乡木材供建筑、家具用,种子淀粉可食用续表树种名学名分布状况用途石栋 Lithocarpus glabra 武功山、井冈山为工业用材,种子淀粉可食用青冈栋 Cyclobalanopsis 武功山、吉泰盆地木材为建筑、车辆用材,种子淀粉可食用 glauca 板栗 Gastanea mollissima 武功山有自然生长,各地有栽培种子食用,木材为建筑、枕木、家具用材锥栗 Castanea henryi 武功山、井冈山、永新等地果实食用,木材为枕木、造船、建筑、家具等用水青冈(长 Fagus longipetiolata 武功山、井冈山、永新等地木材供纺织器材及家具、建筑用,种子油制柄山毛棒) 油漆苦楮 Castanopsis 武功山、吉泰盆地、永丰、永新种子淀粉制豆腐食用,木材制家具 sclerophylla 等地甜楮 Castanopsis eyrei 武功山、吉泰盆地、永丰、永新种子淀粉食用,木材制家具榜树 Castanopsis hystrix 武功山、井冈山木材供建筑、枕木、农具等用,果肉可生食 (刺榜) 乌榴楼 Castanopsis jucunda 武功山、井冈山、永丰等地木材为柱、船橹、家具等用材钩榜 Castanopsis tibetana 武功山、永丰木材作建筑、家具用材,种子可生食青钩榜 Castanopsis 武功山木材造船、桥梁,作坑木、枕木等,果实可食 kawakamii 冬青 Llex chinensis sims 各地有分布木材为细加工原料,种子入药旱柳 Salix matsudana 各地河岸、塘堤等处均有木材可作矿柱、包装板等用,为防护树垂柳 Salix babylonica 各地河岸、塘堤等处均有木材可作矿柱、农具、箱板等用,木纤维可造纸.为防护树朴树 Celtis sinensis 各地均有分布皮纤维为造纸、人造棉原料,根皮入药榆树 Ulmus pumila 各地均有分布茎纤维为造纸、人造棉原料,根皮、嫩叶入药构树 Broussonetia 各地均有分布茎、皮为纤维原料,种子油为肥皂原料 papyrifera 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 各地均有分布茎、皮为纤维原料,叶可饲蚕,果可食枳棋 Hovenia dulcis 武功山、永丰等地木材供制精细家具,果入药,果梗生食和酿酒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武功山、永丰、永新等地木材供制家具、车辆用,木纤维可作上等纸浆香椿 Toona sinensis 武功山、永丰有分布,各地有木材为上等家具用材,嫩芽可食栽培苦楝 Melia azedarach 各地平原均有分布供建筑家具用,树皮入药,杀蛔虫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 各均地有分布木材作器具,果皮代肥皂用鸡爪械 Acer palmatum 武功山、永丰、永新等地庭园观赏树种青榨械 Acer davidii 武功山、永丰等地树皮纤维为造纸、人造棉原料,木材作家具、 胶合板五裂械 Acer oliverianum 武功山、永丰等地木材为建筑、家具等用材续表树种名学名分布状况用途盐肤木 Phus chinensis 各地丘陵山地枝叶手虫瘻(五倍子)药用野漆树 Toxicodendron 各地丘陵山地树干可割漆,枝和茎皮可提榜胶 succedaneum 南酸枣 Choerospondias 武功山、永丰、永新等地供农具、家具、建筑等用,树皮和叶可提榜胶, axillaris 果肉加工食用紫薇 Lagerstoemia indica 各地山地、平原有分布为庭园观赏树化香树 Platycarya strobilacea 永丰石马、江口等乡供板材、家具用,树皮、根、叶、果均可提楼胶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各地平原、河流两岸均有木材可作家具、农具,叶为毒杀蜗虫特效药青钱柳 Cyelocarya paliurus 永丰上溪、北坑等乡木材供家具、农具用,树皮制榜胶及纤维用紫树 Nyssa sinensis 永丰南坑、君埠等乡木材坚硬,为枕木及建筑用材喜树 Camptotheca 各地均有栽培木材可制家具及造纸原料。为风景行道树 acuminata ®木 Aralia chinensis 各地丘陵山地种子含油,供制肥皂用拟赤杨 Alniphyllum fortunei 各地山区速生树种,木材制胶合板、文具、火柴杆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各地均有栽培木材作细工材科,果入药,良好绿荫树种泡桐 Paulownia clingata 各地均有栽培木材纹理直,变形小,耐腐,是家具、乐器用材白花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全区均有栽培木材纹理直,变形小,耐腐,是家具、乐器用材台湾泡桐 Paulownia kawakamii 全区均有栽培木材纹理宜,变形小,耐腐,是家具、乐器用材棕植] Trachycarpus fortunei 各地山区有分布,平原多栽培棕片是蓑衣、棕垫等材料,加工成丝是棕绳原料紫竹 Phyllistachys nigra 武功山、永丰龙冈、沙溪、石马竹材供制家具用,根、节药用等地苦竹 Pleioblastus amarus 各地山区竹杆可制伞柄竹柏 Podocarpus Nagi 泰和、遂川、永新等县木材轻软,供建筑、雕刻,种子可榨油食用,作庭园绿化树种新发现树种新中国建立后,区内新发现树种有15种(含变种),主要分布在井冈山林区和武功山林区。这些树种是在该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中与自然条件长期的综合作用和进化的产物,不仅对研究全区的植物区系、 植物系统与进化等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安福械(Acer shangszeense var anfuense)属落叶乔木,分布于武功山羊狮幕,海拔1460米。主要特点是叶较大,有12〜15厘米,5 ~7裂,厚纸质。材质细致坚硬。1979年由四川大学教授方文培定名发表。
  全缘叶红花山茶(Camellia subintegra)分布在武功山、明月山等地,是木本油料植物,亦可作观赏。 1979年由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成就定名发表。
  宁冈青冈(Cyclobalanopsis ningangensis)分布在宁冈县和井冈山市黄洋界,海拔500 ~ 1000米,属常绿乔木,与多脉青冈相似,但本种叶较大,叶背具星状毛。果实富含色素和淀粉,可提取食用色素或加工成淀粉类食品,也宜作造林树种。1979年由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焕備定名发表。
  井冈山冬青(LLex jinggangshanensis)分布在井冈山市游击洞、朱砂冲、荆竹山,海拔600 ~ 900米。 属常绿乔木,叶卵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主要特点是果核分为4个。树皮是传统的中药材,富含冬青貳A(ilesinA,C10H28010)和冬青昔B(ilesinB,C33H54010),有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果红色、浆果状核果。1981年由厦门大学教授曾沧江定名发表。
  井冈山葡萄(Vitis jinggangshanesis)分布在井冈山市三角塘、平水山等地,海拔800 ~ 1000米,木质藤本,与小果葡萄不同的是叶背脉腋有白色柔毛,为葡萄育种的原始材料,对开发野生果类有重要价值。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定名发表。
  井冈山厚皮香(Temstroemia subrotundifolia) 分布在井冈山市水口、平水山、老井冈山等地,海拔 700 - 1400米,常绿小乔木,叶特别肥厚、光亮,材质红色、坚硬,是优质用材,亦作园林观赏树种。1981 年由广东省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定名发表。
  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分布在井冈山市水口、大坝里、江西坳,海拔900〜 1800米,常绿小乔木,高1 ~ 3米,叶长倒披针形,长18〜33厘米,花粉红色,花冠长6 ~7厘米,雄蕊19 枚,是理想的观赏花卉。1982年由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谭沛祥定名发表。
  井冈山3弥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jinggangshanensis) 分布在井冈山市,海拔400 ~ 900米,木质藤本,它与中华獗猴桃的区别,仅在于全株披刚状毛,且不脱落。平均果重85克,香甜可口,可加工成果汁、果脯、罐头或酿酒。1982年由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涛芬定名发表。
  背绒杜鹃(Rhododendron hypoblematosum)属常绿灌木,分布在井冈山市朱砂冲路边至遂川一带, 它与红毛杜鹃的区别是,具两型叶,顶芽黏性,叶缘强烈反卷,花粉白色,花期4〜5月,宜园林栽培。 1982年由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谭沛祥定名发表。
  井冈山寒竹(Gelidocalamus stellatus)分布在井冈山市3级电站、荆竹山,海拔600 ~ 1000米。竹高0.5 ~1.5米,秋季发笋,宜作编织材料。1982年由浙江省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温太辉定名发表。
  井冈山唐竹(Sinobambusa anaurita)分布在井冈山市下庄,竹高3 ~ 4米,笋可食用,又能加工成笋罐头。1982年由浙江省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温太辉定名发表。
  井冈山绣线W( Neillia jingganghanensis)属落叶灌木,高约1米,分布在井冈山市行洲。根入药,亦可作观赏树种栽培。1983年由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俞志雄定名发表。
  厚叶红山茶(Camellia carssissima)分布在宁冈县、永新县九龙山、莲花县南村,海拔400 ~ 900米丘陵低山上,种仁含油率达71.98%,是全国含油率最高的物种之一。本种的主要特点是树皮具白色斑块;叶较长,达9〜13厘米,宽7厘米,它与红花油茶的区别是苞片较少,只有8 ~9片,雄蕊基数大;与大果南山茶的区别是,萼片被绢毛,花瓣较大。1983年由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和吉安地区林科所工程师史文俊定名发表。
  井冈山紫果械(Acer cordarum Var. jinggangshanensis)属落叶灌木至小乔木,高2 ~ 4. 5米,分布在井冈山市朱砂冲硝口、龙潭,它与紫果械不同的是叶缘裂,背有腋毛,材质坚硬,但生长较慢。1986年由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俞志雄定名发表。
  井冈山卫矛(Euonymus jinggangshanensis)分布在井冈山市平水山冷杉林下,高0. 1 ~0.4米,常绿,叶对生。1990年,庐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聂敏祥根据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熊杰于1958年所采标本定名发表。
  引进树种全区从国内、国外引进的树种有60余种,大部分是作庭园和“四旁”绿化,用于大面积造林仅湿地松、火炬松、桜树等树种。现就大面积造林或“四旁”种植较多的引进树种重点记述如下。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属松科松属常绿针叶树种,原产美国东南部的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地。1948年,吉安青原山林场开始引种50多亩,20世纪70年代全区营造一批湿地松母树林,80年代大面积营造湿地松林。湿地松生长快,树干直,木质较硬,强度大,可作建筑、坑木及胶合板、纤维板、纸浆等用材。湿地松又是产脂树种,松脂产量高、质量好,是医药及化工的重要原科。
  火炬松(Pinus taeda)属松科松属常绿针叶树种,原产美国,1965年专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少量种子,在青原山栽植200余株;70年代,林业部引进一批火炬松种子,全区多数国营林场都造有火炬松林,大山区长势优于湿地松。
  石晚松(Pinus serotina)属松科松属常绿针叶树种,原产美国东南部。1975年,地区林科所从中国林业畀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于青原山试验林场栽植数百株,生长良好,已开花结子。晚松木材较软;纹理粗,可用于建筑、矿柱和作枕木等,又是优良的采脂树。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有一球、二球、三球之分。区内种植的为二球悬铃木,产自英国,是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和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的杂交种。1640年在英国伦敦育成,后由伦敦引种到世界各大城市广泛栽培,用作行道和庭园绿化树。
  桜树(Eucalyptus)系桃金娘科桜属常绿乔木,原产澳洲,有700余种。其中生长快、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有60多种。中国引种桜树有近百年的历史,江西引种有100多种,主要在赣州地区各县。新中国建立后,万安、遂川、泰和县和吉安市也引种了桜树,原只栽植“四旁”作绿化。1980 年后,遂川、万安、泰和县逐渐向低丘岗地较大面积造林,品种多为耐寒的赤桜。
  表10-1-5 引进树种种类树种名科名学名原产地、栽培地及用途原产美国东南各州,20世纪30年代福建南屿林场引种。吉短叶松松科 Pinus echinata 安地区林科所于70年代从南屿林场引入,现有数百株,生长良好长叶松松科 Pinus pslustris 原产美国东南各州,30年代福建南屿林场引种。地区林科所70年代从南屿林场引入数株日本五针松松科 Pinus parviflora 原产日本,全区引种为庭院绿化树种日本黑松松科 Pinus thunbergii 原产日本、朝鲜。武功山林场营造面积较大日本冷杉松科 Abie firma 原产日本,区内各地栽于庭园为观赏树雪松松科 Cedrus deodara 原分布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区内各地栽于庭园为观赏绿化树种云杉松科 Picaea asqerata 原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省华山松松科 Pinus armandii 原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省白皮松松科 Pinus bungeana 原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省日本柳杉杉科 Cryptomeria japonica 原产日本日本金松松科 Sciadopitys sieb 原产日本北美红杉杉科 Sequoia sempervirens 原产美国池杉杉科 Taxodium ascendens 原产北美,耐水湿,为江河堤岸护岸树续表树种名科名学名原产地、栽培地及用途落羽杉杉科 Taskdium distichum 原产北美,耐水湿,为江河堤岸护岸树水杉杉科 Metasequkia 原分布在四川万县、湖北利川一带。井冈山引种为行道树 glyptostrobides 翠柏柏科 Calocedrus macrolepis 原分布在云南中部和南部,区内引种于庭园为观赏树日本扁柏柏科 Chamaecyparis obtusa 原产日本,区内引种于庭园为绿化观赏树日本花柏柏科 Chamaecyparis pisifera 原产日本,区内引种于庭园为绿化观赏树日本香柏柏科 Thuja standishii 原产日本,区内引种于庭园为绿化观赏树香柏柏科 Cuprossus arrzonica 原产美国,区内引种于庭园为绿化观赏树 (美洲柏木) 北美香柏柏科 Thuja occidentalis 原产北美,区内引种于庭园为绿化观赏树罗汉柏柏科 Thujopsis dolabrata 原产日本,区内引种于庭园为绿化观赏树侧柏柏科 Platyctadus orientalis 黄河流域及淮河流域为集中分布地,引入区内后多为观赏用環珞柏柏科 Juniperus comnunjs 原产欧洲,区内引种为庭园绿化树种苏铁苏铁科 Cycas reroluta 原分布在福建、广东等地,区内引种为庭园观赏树种华南苏铁苏铁科 Cycas rumphii 原分布在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区内引种为庭园观赏树种天目木兰木兰科 Magnolia amoena 原分布在浙江省天目山,区内引种为庭园风景树种山玉兰木兰科 Magnolia delavayi 原分布在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内引种为观赏树,栽于庭园紫玉兰木兰科 Magnolia liliflora 原分布于湖北,区内引种栽于庭园广玉兰木兰科 Magnolia grandiflora 原产北美中南部,区内引种栽于庭园 (荷花玉兰) 白兰花木兰科 Michelia alba 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火力楠木兰科 Michelia macclunyei 原分布在广东、广西。吉安地区林科所引种数株繁殖,用于针阔混交造林石榴安石榴科 Punica gramatum 原产亚洲中部,中国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果食用朱槿锦葵科 Hibiscus rosasinensis 原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四川等省吊钟花锦葵科 Hibiscus schizopetalus 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八角八角原分布在广西南部和西部,区内引进种植。八角茴香和茴茴香科香油是优良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西府海棠蔷薇科 Malus micromalus 原分布于辽宁、山西、山东等省,果食用续表树种名科名学名原产地、栽培地及用途苹果蔷薇科 Malus pumila 原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省,果食用日本樱花蔷薇科 Prunus yedoensis 原产日本,观赏,区内引种,广栽于庭园腊梅腊梅科 Chimonanthus prax 原产中部地区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湖北神农架有分布刺槐豆科 Robinia pseudoacaia 原产美国东南部,区内引种,作行道树栽培金合欢豆科 Acacia famesiana 原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加拿大杨杨柳科 Populusx canadensis 原产加拿大,区内引种为行道树钻天杨杨柳科 Populusx nigra var. italica 原产美国,区内引种为行道树栓皮栋壳斗科 Quercus variabilis 原分布在辽宁、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省。种子含淀粉,木栓作软木,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春榆榆科 Ulmus propinqua 原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木材作建筑、家具用黄柏芸香科 Phellodendron amurense 原分布在东北、华北。树皮药用 (黄藥) 黄皮树芸香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原分布于云南、四川及湖北。树皮药用,种子可榨油川棟楝科 Melia toosendan 原产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内引种多为行道树栽培核桃胡桃科 Juglans regia 原产新疆天山北坡,后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种子食用榨油 (胡桃) 薄壳山核桃胡桃科 Carya illinoensis 原产美国,1900年引入中国,后全国各地引种较广。种子可食用琪桐琪桐科 Davidia involucrata 原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井冈山有栽培油橄榄木樨科 Olea europaea 原产地中海区域。果实榨油、食用或药用蒲葵棕桐科 Livistona chinensis 原分布中国南部,嫩叶做葵扇,老叶做蓑衣椰枣(伊拉棕桐科 Phoenix dactyifera 原产东亚。永丰县沙溪、潭头有栽培,果实食用克蜜枣) 珍稀濒危树种境内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木本树种有88种(含变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有6 种,国家II级保护的有14种,省II级保护的有6种,省皿级保护的有43种,省级保护的有19种。栽培的国家I级保护树种有水杉和琪桐2种,主要用于园林观赏和道路绿化(见表10-1-6) ₀表 10-1-6珍稀濒危树种分布情况国家保护级种名学名性状生境分布状况保护意义 I 大院冷杉 Abies dayuanensis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1500米井冈山平水山罗宵山脉中段特有,濒危 I 伯乐树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落乔阔叶疏林中,海拔600 ~ 850米井冈山、武功山、天湖山、永丰上中国中亚热带特有,濒危溪和中村 I 香果树 Emnenopterys henryi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800 - 1300米井冈山、武功山、天湖山、永丰中亚热带特有,濒危 I 猪血木 Euryodendron excelsum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600米井冈山有分布热带性树种,雕刻工艺用材 I 银杏 Ginkgo biloba 落乔缓坡或村旁,海拔900米以下全区各县(市) 中国特有。木材作绘图板、 雕刻工艺品,果入药 I 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l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500 ~ 1500米井冈山、武功山、永丰、泰和、万优质用材安、遂川引进栽培的国水杉 Metasequoia 落乔阳坡湿润环境井冈山茨坪,原产四川和湖北利古老残遗,有“活化石”之称家I级保护树种 glyptostroboldes 川县琪桐 Davidia invoucrata 落乔阳坡湿润处井冈山园林所引进栽培观赏,濒危 n 野茶 Camellia sinensis var.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600-850米井冈山濒危 assamica n 长柄双花木 Disantnus cercidifblius 落灌疏林中,海拔500 - 700米宁冈东上乡江西特有,濒危,供观赏 var. longipes n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落乔海拔800 ~ 1000米井冈山的荆竹山亚热带中、北部特有,濒危 n 伞花木 Eurycorymbus cavaleriei 落乔海拔800 ~ 1000米武功山黄花岭,井冈山锡坪中国中亚热带特有,濒危 n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800 - 1500米井冈山五指峰有成片林子,荆竹中国中亚热带特有,濒危山、老井冈山 n 蛛网萼 Platycrater arguta 落灌树林下,海拔800米以下井冈山长古岭杉木材内中国特有,果入药续表国家保护级种名学名性状生境分布状况保护意义 n 白豆杉 Pseudotaxus chienii 常乔沟谷林内,海拔1300米井冈山五指峰南岭山地特有、稀有 n 观光木 Tsoongiodendr onodorum 常乔沟谷林中,海拔800米井冈山蛤蟆落井、河西城、老井南岭山地特有、稀有冈山 n 凹叶厚朴 Magnolia biloba 落乔阔叶疏林中,海拔500-900米井冈山荆竹山、老井冈山、武功濒危,药用山铜溪 n 红豆树 Ormosia hosiei 常乔沟谷缓坡阔叶林中,海拔700米井冈山洪坪、老井冈山濒危 n 闽楠 Phoebe boumei 常乔海拔700米以下阔叶林中井冈山行州、黄坳中国中亚热带特有,濒危 n 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落乔阔叶林边缘,海拔500 - 800米井冈山三级电站、永丰君埠南岭山地特有,作药用 cathayensis n 花植1木 Ormosia henryi 常乔阔叶林,海拔850米以下全区各县(市) 根可制农药 n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落乔海拔1000米以下地带永丰县水浆濒危省级保护级n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常乔沟谷阔叶林阴湿处,海拔500 ~ 井冈山八面山、永新七溪岭中国特有,濒危 900米 n 白桂木 Artocarpus hypargyraea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400 ~ 600米井冈山、永丰坑田、吉安油田、万南亚热带代表种,濒危安、安福山庄 n 沉水樟 Cinnamomum micranthum 常乔沟谷阴湿处或河边,海拔700米井冈山河西境、陈山、泰和桥头、 南岭山地特有,濒危。作化以下遂川新江、永丰工原料 n 天竺桂 Cinnamomum japonicum 常乔疏林中,海拔700米以下井冈山用于香料工业,濒危 n 银钟花 Halesia macgregerii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400 - 1600米井冈山、明月山、武功山三天门稀有 n 南方铁杉 Tsuga chinensis var.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1400米以上井冈山五指峰、武功山羊狮幕中国特有,濒危,用材树种 tchekiangensis 省级保护级皿红花木莲 Manglietia insignis uar 常乔海拔800米以下阔叶林中井冈山梯子崖观赏,濒危 obovata 续表国家保护级种名学名性状 •生境分布状况保护意义 m 黄山木兰 Magnolia cylindrica 落乔落叶阔叶林中,海拔650 ~ 1700 井冈山、武功山米 m 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落乔阳坡林中,海拔500 - 900米井冈山龙潭、永新江口中国特有,稀有,作造纸原料in 乐东拟单 Parakmeria lotungensis 常乔常绿阔叶林中,海拔700米井冈山梯子崖南岭山地至海南岛特有,濒性木兰危 m 银鹊树 Tapiscia sienesis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450 - 950米井冈山游击洞、武功山长源头中国亚热带特有、稀有。速生树种 m 紫茎 Stewartia sinensis 落乔疏林中,海拔900 - 1500米井冈山大坝里、黄洋界中国亚热带中部特有,孑遗植物 in 竹柏 Podocarpusnagi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200 ~ 400米井冈山洪坪、武功山社背观赏,果入药 in 三尖杉 Cephalotaxus fbrtunei 常乔阔叶林阴湿处,海拔400 ~ 1000 井冈山、武功山、永丰枝、果入药,珍贵树种米 in 粗« Cephalotaxus sinonsis 常乔疏林中,海拔1500米武功山羊狮幕入药,含粗権碱 in 小叶 Gnetum parvifolium 藤状阔叶林内,海拔300-700米井冈山湘洲北坑中国亚热带中南部特有,茎买麻藤灌木叶入药 in 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 落乔阔叶林内,海拔700-1000米井冈山、武功山四十八弯、永丰中国特有,速生造林树种南坑、万安 n 野核桃 Juglans cathayensis 落乔阔叶林内,海拔700-1000米井冈山荆竹山、永丰上固食用木本植物 m 饭甑桐 Cyclobalanopsis fleuryi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500 - 800米井冈山三级电站中国南亚热带特有,食用 m 岭南青冈 Cyclobalanopsis championii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300-1000米万安棉津、永丰龙冈中国亚热带中南部特有,珍贵木材青皮木 Schoepfia jasminodora 灌木疏林中,海拔500-1000米全区各县中国特有 in 华檀梨 Pyrularia sinensis 落乔疏林内,海拔500-900米井冈山长古岭种子含油率45% ,香气浓 m 紫玉兰 Magnolia lilifbra 落乔海拔300-1600米安福、井冈山、天湖山中国亚热带特有,药用续表国家保护级种名学名性状生境分布状况保护意义 m 乳源木莲 Manglietia yuyuanensis 常乔阴湿处,海拔300 -1000米井冈山湘洲长江以南特有,优良绿化树种 in 紫花含笑 Michelia crassipes 常小乔常绿阔叶林中,海拔850米以下井冈山、安福中国中亚热带东部特有,名贵观赏树种 m 金叶含笑 Michelia fbveolata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1000米井冈山、安福铜溪花含香精,观赏 ni 华南桂 Cinnamomum austro-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500 -700米井冈山、安福、遂川、泰和中国中亚热带东部特有,濒 sinense 危 in 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800米以下武功山、井冈山芳香、药用树种 n 黑壳楠 Lindera megaphylla 常乔疏林中,海拔500-1000米武功山笋尖峰、永丰水浆乡中国亚热带特有,木本油料 m 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常乔阔叶林内,海拔1100米以下井冈山、遂川、永丰、武功山、永中国亚热带特有,优质用材新 in 湘楠 Phoebe hunarensis 常乔阔叶林内或沟谷,海拔800米武功山三天门,井冈山、永丰龙中国中亚热带特有以下冈、永新、泰和 m 阿丁枫 Altingia chinensis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800米以下井冈山、武功山南岭山地东部特有,优质材树种 m 水丝梨 Sycopsis sinensis 常乔常绿阔叶林中,海拔800米以下井冈山中国亚热带山地特有,濒危 m 紫荆 Cercis chinensis 落小乔栽培全区各县有栽培观赏 m 黄檀 Dalbergia hupehana 落乔疏林中,喜阳光,海拔300 -800 全区各县优质用材米 m 木荚红豆 Ormosia xylocarpa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1000米井冈山、武功山西垄优质用材 in 软荚红豆 Ormosia semicastrata 常绿阔叶林中,喜阳光,海拔900米井冈山速生,优质用木材以下 in 东方古柯 Erythroxylum kunthianum 落小乔阔叶林中,喜阳光,海拔900米井冈山、武功山三天门、泰和桥热带区系成分,观赏以下头续表国家保护级种名学名性状生境分布状况保护意义 in 毛红楝 Toonaciliata var. pubesens 落乔喜阳光,耐贫瘠,海拔700 - 1200 井冈山、武功山三天门速生,优质用材,作人工造林米树种 m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800 ~ 1200米武功山茶场、井冈山药用,优质用材,可造林 m 猴欢喜 Sloanea sinensis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30Q~900米全区各县中国中亚热带东部特有,含油 58.1% in 红花油茶 Camellia cmekiang-oleosa 常乔喜阳光,海拔400 - 700米井冈山、宁冈浆山木本油料,可观赏 m 小果石笔木 Tutcheria microcarpa 常乔阔叶疏林内,海拔500-1000米井冈山、天湖山、遂川、永丰南岭山地特有,泰和为其分布北界 m 天料木 Homalium cochinchinense 乔木阔叶林中,海拔1000米以下泰和、永丰、万安热带区系成分,分布北界为北纬27° in 紫树 Nyssausinensis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1000米以下全区各县速生,优质用材 m 江西杜鹃 Rhododendron kiangsiensis 常灌矮灌丛中,海拔1200米以上井冈山黄洋界、五指峰、武功山江西特有,花白色,宜观赏 m 长蕊杜鹃 Rhododendron stamineum 常乔灌丛中,海拔600 - 950米井冈山、宁冈、遂川中国中亚热带东部特有,宜观赏 m 背绒杜鹃 Rhododendron 灌木灌丛中,海拔800米以下井冈山朱砂冲公路边,遂川吉安市特有,花粉白色,观赏 hypoblematosum 皿红毛杜鹃 Rhododendron 灌木灌丛,海拔800 - 1500米井冈山江西特有,观赏 rubropilosum 续表国家保护级种名学名性状生境分布状况保护意义天女花 Magnolia sieboldii 落灌疏林或灌丛中海拔1400米以上武功山羊狮幕濒危,观赏,作香料光皮桦 Betula luminifera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500 -1100米武功山南坪、井冈山上茶园、天中国特有湖山叶柯 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常小乔阔叶林中,海拔500 - 900米井冈山、永丰君埠食用色素原料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常乔沟谷溪岸,海拔300-1000米全区各县名贵观赏树种秦氏木莲 Manglietia chingii 常乔海拔800 -1100米井冈山龙潭五指峰南岭山地特有,观赏乐昌含笑 Michelia chapensis 常乔阴湿处,海拔300-800米井冈山蛤蟆落井、坳坪南岭山地特有,观赏和街道绿化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500-800米井冈山各处南岭山地特有,观赏和街道江绿化西野含笑 Michelia skinneriana 常小乔阔叶林中,海拔900米井冈山西坪观赏树种省豹皮樟 Litseacoreana var. sinensis 常乔海拔500 ~ 1000米井冈山、武功山、黄花岭优质用材,速生树种保细叶香橘 Cinnamomum subavenium 常小乔阔叶林内,海拔400 - 800米井冈山、泰和桥头、永新三湾南岭山地特有,含芳香油护大果马蹄荷 Exbucklandia tonkinensis 常乔阔叶林内,海拔800米以下井冈山西坪亚热带区系成分,北纬26。30, 树为分布北界种尖嘴林檎 Malus melliana 落乔落叶阔叶林中,海拔1000米以下井冈山、永丰上溪食用,可作砧木香槐 Cladrastis wilsonii 落乔疏林中,海拔800-1100米井冈山、安福、泰和、永丰中国中亚热带东部特有,观赏两广梭罗树 Reevesia thyrsoiodea 落乔阔叶林中,海拔700米泰和水差十八湾南岭山地特有全缘叶红 Camellia subintegra 常乔阔叶林中,海拔700-1100米明月山、武功山江西特有,观赏并作油料茶油茶黄山杜鹃 Rnodoendnon anhweiense 常灌矮林中,海拔1400米以上武功山金鼎观赏井冈山厚皮香 Temstroemia subrotundifolia 常乔海拔700 - 1400米以上井冈山江西特有,优质用材多花山竹子 Garcinia multifbra 常小乔阔叶林阴湿处,海拔700米以下井冈山、武功山西垄、永丰观田南岭山地特有,子含油,入药岗松 Baeckea frutescens 灌木马尾松林内,海拔500米以下永丰古县、潭城、瑶田南亚热带区系成分,北纬27° 为北分界线古木大树境内古木大树已发现有45种,282株。最多为柏木46株,其次是樟树34株,楠木31株,银杏19株, 杉木17株,南方红豆杉12株,木荷12株,繼木11株,罗汉松9株,竹柏、沉水樟各7株,山牡荆、小叶栋各6株,其他树种65株。
  在282株古木大树中,树龄2000年以上的有4株,其中樟树3株(安福县2株,吉水县1株),苦楮1 株;1000年以上的有84株,其中柏木31株、樟树16株、银杏13株、南方红豆杉5株、罗汉松4株、繼木3 株、黄连木2株、泡花楠2株,苏铁、三尖杉、竹柏、白桂木、白栋、楠木、枫香、山牡荆各1株。
  在众多的古树中,有特大的古樟和多处较大面积的古樟林。安福县严田乡王家堂村的1株古樟,胸径685厘米,高28米,占地3亩多,在离地1.38米处分8股大枝,树龄2000年以上,为全国目前古樟报道中最大的1株;吉安县油田乡1株1000余年的古樟,冠幅3900平方米(6亩多),是江西省覆盖面积最大的古樟;安福县严田乡老屋村1株古樟,胸径414厘米,高34米,在树高5米处分5枝,名“五爪樟”,树龄2000年以上;还有树龄400年以上的古樟林50余处(安福15处,泰和16处,永丰20余处);泰和县塘洲乡金滩村的古樟林有200余亩,距今300余年;永丰县陶塘乡的古樟林有80余亩,相传为明代所植,树龄400多年;安福县瓜畲乡邓家村的古樟林,呈带状绕村分布,似一条绿色长龙,群众称为“龙脉” o 柏木在1000年以上的有31株。泰和县碧溪乡芙塘村前28株古柏,排列似屏障,俗称“龙脉”;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前的2株古柏,寺志记载为唐代神龙年间栽植,树龄1280余年。
  杉木胸径在1米以上的古杉有14株,其中永丰县7株,是江西省保存最多的县;遂川县五斗江乡石坑村的古杉,胸径92厘米,高33米,仍然“绿发童身”,生机勃勃;安福县山庄乡荣溪村的古杉,胸径362 厘米,高24.7米,在树高1.7米处分4枝,每枝树干直径为55〜57厘米,单株蓄积量10立方米,树龄百余年,长势旺盛,苍劲挺拔,众称“杉木王”。
  区内有些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成为全国或江西古树首席“寿星”。吉安县油田乡的白桂木, 为全国白桂木的首席“寿星”;井冈山市行洲村的苦榛,安福县章庄乡留田村的繼木和白栋,吉安县永和乡周家村的枫香,永丰县陶塘乡石仓村的黄连木,分别为江西古树的首席“寿星”。永丰县佐龙乡肖家村的苏铁,胸径49厘米,高6米,树龄1500年,与南昌市人民公园的苏铁,近似李生兄弟(见表10-1-7) ₒ表10-1-7 古木大树分布情况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苏铁永丰县佐龙乡肖家村 49.0 6.0 2.0x1.5 1500 年高5米处分4枝 (Cycas revolute) 遂川县大汾乡政府院内 47.0 4.8 4.0 x5.3 300年安福县武功山三天门(2 232.0 2&0 1300 年原有8株,现存株) 2株宁冈东上乡浆山村圣帝 119.0 21.0 15.0x16.0 1150 年属雄株银杏殿前 (Ginkgo biloba) 安福县彭坊乡陈山村下 291.2 32.5 1600•余年城自然村东永新七溪岭林场南华山 184.7 25.0 7.0 x8.0 1000余年分场井冈山河西境井冈山村 232.0 35.0 18.0 X16.0 1000余年处于海拔680米续» 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永丰县罗坊乡罗坑村 145.0 20.0 15.0x16.0 1000年以上万安棉津乡西源高岭村 223.0 25.0 1000年以上处于海拔600 (2株) 多米莲花县六市乡黄桥村 160.8 34.0 1000年以上遂川县巾石乡新安村 220.0 18.0 16.0x18.0 1000余年吉安县前岭乡泊竹村(2 115.0 21.0 15.1 X16.8 1000年以上株) 银杏宁冈县柏露乡柏露村 89.0 16.3 12.0x13.0 800余年 (Ginkgo biloba ) 蔡下吉安市吉安宾馆院内 91.0 19.8 19.1 X15.7 800余年遂川县五斗江车坳黄 184.0 20.0 12.5 X15.5 800余年草坪遂川县巾石乡汤村 148.0 25.0 16.5 x 15.0 700余年宁冈县茅坪乡象山庵毛 67.0 18.0 14.0x15.0 500年泽东主席旧居吉安市北门街145号 56.0 17.0 12.5 x8.0 2000年枯死三尖杉 (Cephalotaxus 井冈山河西城老井冈村 96.0 15.0 1000余年有4个分枝 fortunei) 马尾松遂川县高坪镇龙井里 133.0 20.0 13.0x11.0 400余年 (Pinus massoniana) 永丰县上溪乡下村 130.0 35.0 20.0x20.0 台湾松安福县武功山明月山 72.0 22.0 300余年寒婆岩、飞来石(Pinus taiwanensis ) 有“迎客松” 吉安县油田乡龙洲桥 110.0 10.0 1000年以上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内 222.0 9.1 13.4 xll.9 1000年以上遂川县衙前乡段尾村 181.0 15.0 19.0x21.0 1000余年罗汉松宁冈东上乡浆山村圣帝 153.0 18.0 12.0x12.0 1000年以上 (Podocarpus 殿前 macrophyllus) 遂川县双桥乡潭溪村 140.0 14.0 8.0 x 10.0 800余年新干县金川镇楼前村 9&0 130.0 2.6x2.6 650年万安百加乡良方村(2 127.0 18.0 360年株) 新干县森林苗圃 60.0 12.0 3.0x3.0 300年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永丰县上溪乡树莞下(2 105.0 25.0 10.0x9.0 株) 103.0 22.0 9.0x9.0 永丰县沙溪乡绍源村 102.0 24.0 10.0x9.0 万安县涧田乡上陈村 115.0 21.0 640年处于海拔200米莲花县六市乡杉树下 130.0 29.0 10.0x13.0 500年遂川草林镇锡坑马田里 85.0 30.0 6.0 x8.0 500年两株间隔68厘 (2株) 94.0 32.0 6.0 x9.0 米,名“兄弟”树杉木永丰县龙冈乡万功山 102.0 24.0 9.0x9.0 (Cunninghamia 永丰县中村乡梨树村(2 77.0 27.0 10.0 x9.0 500年 lanceolata) 株) 莲花县六市乡六市村 111.3 35.0 500年吉安县东固镇小水尾村 100.0 36.5 9.1 xlO.8 400年遂川县五斗江乡白石坑 92.0 33.0 13.0x11.0 300余年遂川县高坪镇河湾里 102.0 15.0 12.0x11.0 300余年遂川县巾石镇沙石村 86.0 33.0 7.0 x6.0 200余年泰和县桥头乡西坑(2 110.0 30 1.5 x2.0 400余年两株生长状况株) 相同安福县山庄乡荣溪村 362.0 24.7 100余年有4个分枝井冈山下角亲和大井(5 130.0 21.0 10.0x15.0 1000 年有小片天然林株) 安福县大布乡陈家源村 150.0 27.0 17.0 x 20.0 1000 年南方红豆杉安福县泰山乡高峰村(4 98.7 20.0 11.3 X12.2 500余年 (Taxus chinensis 株) var. mairei) 永丰上溪乡上李坊村杓 105.0 20.0 12.0x14.0 处于海拔600米仔寮永丰县上溪乡陈坊村摇 55.3 15.0 8.0x12.0 处于海拔500米屋脑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 203.0 30.0 28.0x21.0 1500年以上柏木主干1.5米处分 (Cupressus 安福县洋门乡围堆村 104.0 22.0 1500 年 5枝,称“五爪 funebris) 柏” 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前(2 153.0 20.0 1280 年寺志记载为唐代株) 神龙元年栽植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高竹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树(* (米) 为宋代栽植,上泰和县碧溪乡芙塘村(28 150.0 29.0 1000 年列“生长状况”栏株) 数据是指其中最大的1株吉安县文陂乡小水村(4 112.2 17.0 15.0x17.0 800余年株) 吉安县固江镇精舍黄家 104.5 12.5 5.0 x6.0 750年宋代候城书院 (2株) 门前吉水县枫江镇栋下村 270.0 20.0 20.0x15.0 600余年 3米处分9株柏木支干 (Cupressus 万安县观头乡芦源村象 84.0 25.0 500余年 funebris) 形庵万安县知溪乡竹园村北宋元丰五年 (107株排列成树堤) (1082)种植栽植在祠堂前, 泰和县石山岭背(4株) 150.0 20.0 450年上列“生长状况” 栏数据是指其中最大的1株遂川县五斗江乡三溪村 90.9 35.0 12.0x10.0 200余年安福县彭坊乡寄岭村 128.5 38.8 16.0x18.0 泰和县冠朝乡大冈村敦 393.0 18.6 5.9x4.1 400余年睦堂生长在海拔220 安福县山庄乡水祗庵 110.0 22.0 15.0x17.0 1000 年米处,是亚热带地区罕见的“竹柏王” 竹柏井冈山市下七乡洪坪有竹柏群落400 (Podocarpus nagi) 坝尾 97.0 21.0 10.0x20.0 800年平方米,30余株, 海拔高290米泰和县桥头乡高市(2 67.0 17.0 300年株) 泰和县桥头乡墓坛(3 100.0 24.0 300年株) 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永丰县龙冈乡表潺水 140.0 25.0 1&0x17.0 1000 年处于海拔200米西村宁冈县茅坪乡茶源村 122.0 25.0 17.2x18.4 800余年遂川县滁洲乡岭下村 162.0 30.0 27.0x18.0 700余年双胜永新县坳南乡文家坊村 170.0 29.0 15.0x15.0 700年处于海拔270米 (2株) 楠木泰和县津桐(3株) 120.0 30.0 300年 (Phoebe boumei) 安福县章庄乡留田村(20 114.0 25.0 300年当地商人从广东株) 引种而来永丰县龙冈乡松树坪水 100.0 21.0 15.0x12.0 200余年口村永丰县沙溪乡佐坑楠 78.0 20.0 10.0x9.0 200余年木坪永丰县三坊乡丁坊剪 64.0 19.0 9.0 x8.0 岔坑乳源木莲 (Manglietia 井冈山市湘洲北坑村 150.0 27.0 10.0x15.0 500年井冈山有天然林 yuyuanensis) 乐昌含笑 (Michelia 井冈山市湘洲村(4株) 143.0 29.0 400年处于海拔350米chapensis)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 井冈山市河西境 60.0 25.0 珍稀树种 odorum) 黄樟 (Cinnamomum 永丰县龙冈乡巴溪村 100.0 32.0 16.0x20.0 400年 porrectum) 沉水樟安福县陈山林场 90.0 31.0 400余年 (Cinnamomum 遂川县滁洲乡岭下中村 143.0 3&0 25.0x16.0 400余年 micranthum ) 遂川县新江林场(5株) 90.0 35.0 100余年杉木坑有数十株成片林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泰和县上田乡月池村水 400.0 17.0 16.0x15.0 1300 年 1株5干,称“五塘边爪寿樟” 宁冈县新城乡械口村 266.0 26.5 27.8 x29.0 1200 年为目前全国古樟安福县严田乡王家堂村 685 28.0 2000 年报道中胸径最大的1株安福县严田乡老屋村 414 34.0 2000 年安福县山庄乡荣溪村 380.0 37.0 1000余年安福县瓜畲乡赤岭村 330.0 24.0 1000 年泰和县碧溪乡狗江村 309.0 19.0 1000 年遂川县双桥乡永坑江口 308.0 25.0 50.0 x48.0 1000 年吉安县油田乡 365.0 29.0 65.0 x60.0 1000 年江西省覆盖面积最大的1株古樟吉安县敖城乡大田村 340.0 28.0 1000 年永新县里田镇株塘村 300.0 2&0 25.0x27.0 1000 年峡江县仁和乡湖头村 350.0 31.0 35.0 x 30.0 1000 年樟树莲花县花塘乡莲花村 232.0 15.3 1000 年 (Cinnamomum 井冈山黄坳乡 316.0 25.0 1000 年 camphora) 新干县城上乡早市村 240.0 28.5 6.0 x 6.0 900余年泰和县苑前乡洞口村(2 237.0 15.0 800年株) 泰和县禾市公路大桥边 225.0 20.0 13.0x11.7 遂川县珠田乡岭上村 264.0 20.0 14.0x19.0 800年万安县窑头乡(2株) 410.0 26.0 30.0 x 20.0 800年泰和县灌溪乡灌溪中 228.0 21.0 700余年学内泰和县沙村林场 150.0 30.0 500余年遂川县于田镇龙土村 197.0 20.0 21.0x33.0 500年吉安县值夏镇新车村 250.0 20.0 25.0 x27.0 400余年冠幅占地3亩泰和县万合乡沙龙村 193.0 21.0 泰和县石山乡良潭新 241.0 21.0 屋村永丰县藤田乡杏塘村 315.0 25.0 35.0x40.0 吉安县富田乡陂下村大 234.8 12.0 20.3 x21.0 700余年桥头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榕树万安县良口乡(2株) 250.0 21.0 16.0x25.0 500年 (Ficus microcarpa) 万安县大寮小寮(2株) 250.0 20.0 500年吉安市赣江边榕树码头 130.0 18.0 19.0x20.0 400余年吉安县永和乡周家村 200.0 18.0 19.0x19.0 1500 年枫香宁冈县茅坪村八角楼前 127.0 35.0 17.6x19.2 550年 (Liguidambar 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 150.0 32.0 16.0x17.0 200年 formosana) 泰和县桥头乡大木坳 150.0 30.0 遂川县高坪镇中学操场 141.0 12.0 6.0 x & 0 200年全国目前保存最白桂木(将军树) 吉安县油田乡河岗庙村 150.0 21.0 15.0x15.0 1000 年大、最古老的 (Artocarpus 1株 hypargyraea) 永丰县坑田乡院田村 120.0 18.0 12.0x10.0 300年安福县山庄乡曾家村 70.0 15.0 8.0 x 10.0 200年红钩榜 (Castanopsis 井冈山市锡坪 150.0 30.0 300年 lamontii) 苦楮 (Castanopsis 井冈山行洲村 300.0 30.0 15.0x15.0 2000 年广泛分布天然林 sclerophylla) 白栋安福县章庄乡留田村 130.0 25.0 10.0x16.0 1000 年处于海拔330 (Quercus fabri) 米,分枝高5米冬青永新坳南乡文家坊村(2 120.0 32.0 17.0x19.0 700年 (Llex chinensis ) 株) 女贞 (Ligustrum 永丰县陶唐乡石仓村 130.0 14.0 10.0 x&0 300余年 lucidum) 永丰县石马乡龙湾西 205.0 14.0 10.0x12.0 1500 年处于海拔190米坑村木遂川县禾源乡洞溪村 11&0 7.0 12.0x10.0 1000 年以上 (Loropetalum 坑里 chinense ) 安福县章庄乡坪布村 90.0 25.0 25.0x22.0 1000 年安福县章庄乡留田村(8 85.0 6.0 500年处于海拔330米株) 黄连木永丰县陶唐乡石仓村 264.0 35.0 30.0 x 15.0 1500 年 (Pistacia chinensis: 永丰县南坑乡济民村 200.0 30.0 25.0x25.0 1000 年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重阳木莲花县南村文塘村 230.0 27.0 800年植于南宋淳熙年 (Bischofia 间该村开基之时 jayanica) 永丰县陶唐乡(2株) 150.0 30.0 28.0x20.0 500年永丰县石马乡林场 150.0 30.0 30.0 x 20.0 300年永丰县石马乡光明村 120.0 16.0 9.5 x5. 5 1000 年山牡荆永丰县石马乡层山村 110.0 16.0 13.0x10.0 500余年 (Vitex quinata) 遂川县盆珠乡良头村 67.0 30.0 7.3 x5.3 500年万安县棉津乡五斗村 100.0 28.0 300年吉水县古湖(2株) 100.0 17.0 200年泰和县碧溪乡荷树坳(10 250.0 25.0 500年株) 泰和县津洞乡 140.0 25.0 200年木荷 70厘米处第二次国内革命 (Schima superba) 分为2株, 战争时期朱德总井冈山市黄洋界右52厘 12.0 12.0x15.0 150年司令挑粮上山常米,左47. 8 在此树下休息厘米万安县潞田乡高坑村斗 124.0 18.0 10.6x12.5 800年桂花门坑 (Osmanthus 万安县顺峰乡高坪村瑞 7.0 700年树丛生7大枝, fragrans) 峰山处于海拔823米新干县塘头乡 50.0 10.0 3.0 x3.0 200年泰和县桥头乡蕉坑村 125.0 7.0 5.7 x4. 9 300年 90厘米处分2枝楞木石楠主干已 (Photinia 永丰县上固乡汉下村 130.0 折断 12.0x15.0 davidsoniae) 皂荚永丰县石马乡蓬下吕 100.0 20.0 15.0x15.0 (Qeditsia sinensis) 家村朴树永丰县遇源乡河坪村 160.0 25.0 20.0x18.0 500余年 (Celtis sinensis) 宁冈县东上乡浆山小浆 91.0 26.4 9.0x10.3 500年河边黄檀峡江县水边乡漓田村 137.0 25.0 700年 (Dalbergia 永丰县陶唐中学江边(2 132.0 31.0 20.0x18.0 450年 hapeana) 株) 续表生长状况树名分布地点胸径树高冠幅树龄说明 (厘米) (米) (米) 黄檀遂川县瑶下乡西庄村 (Dalbergia 坝里 111.0 20.0 13.0x14.0 400年 hapeana) 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永丰县君埠乡横江村 70.0 25.0 18.0x15.0 cathayensis) 钩w (Capstanopsis 泰和县老营盘乡马尿坑 64.0 20.0 300余年 tibetana) 枫杨 (Pterocarya 永丰县遇源乡河坪村 170.0 30.0 25.0x20.0 500年 stenoptera) 大叶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永丰县江口乡上木岭村 35.0 30.0 15.0x10.0 uar. rhnchophylla) 小叶栋永丰县瑶田乡陀背村(6 156.0 30.0 25.0x18.0 500年 (Quercus chenii) 株) 兰果树莲花县六市、神泉各1株 100.0 21.0 100年 (Ngyssa sinensis) 1米处分枝多,部吉安县天河镇下宏林村 160.0 20.0 28.0 x20.0 1000 年分枝枯死,树干泡花楠已空心 (Machilus pauhoi) 吉安县前岭乡严塘村 34.0 20.0 14.0x17.8 1000 年吉安县天河镇罗坪村 110.0 30.0 18.0x19.5 900余年吉安县天河镇毛竹村 121.0 20.0 15.0x16.0 300余年吉安县前岭乡大域村 48.0 35.0 12.5 x6.8 600年厚壳树 (Ehretia 宁冈县新城乡政府侧旁 7&0 16.5 9.3 x 10.5 360余年 thyrsiflora) 香椿宁冈县东上乡浆山蔡家 74.0 21.5 11.0x12.5 250余年 (Toona sinensis) 田村白玉兰宁冈县大陇乡源头大鼻 (Magnolia 里村 110.0 19.5 14.6 xl&5 550年 denudata) 第四节野生动物鸟兽境内鸟兽资源区系组成主要是东洋界南方类型的种类,以东南亚的热带一亚热带成分较多。
  全区兽类约44种,分属于8目17科37属。其中东洋界30种,占总种数的68%;广布种10种,占总种数的23% ;古北界4种,占总数的9%。其种名、分布详见表10-1-8。
  全区鸟类约93种(含亚种),隶属于13目34科72属。它们是:小鵬鵬(Podiceps ruficollis).池鹭 (Ardeide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莺(Milvus korschun)、野鸦(Anas sp.)、鸳鸯(Aix galericulata)、 红隼(Falco tinnunculus )、燕隼(Falco subbuteo)、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鹏(Lophura nycthemera)、白颈长尾雉(Synnaticus ellioti)、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白胸苦恶鸟(Amauronis phoenicurus )、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剑鸽(Charadrius hiaticula)、白腰草幽 (Tringa ochropus)、针尾沙锥(Capella stenura)、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火斑鸠(Oenopopelia franquebarica)、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草饕(Tyto capensis)、领角饕(Otus bakkamoena)、斑头鹅留鸟(Glaucidium cuculoides)、冠鱼狗(Ceryle luubris)、翠鸟(Alcedo at-this)、白胸翡翠(Halcyon smymensis)、三宝鸟(Eurystomus orientalis)、戴胜(Upupa epops)、姬啄木鸟(Pi・ cunnus innomimatus)、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pillus)、家燕(Hirundo rustica)、金腰燕(Hurundo japonica)、白鹘鸽(Motacilla alba)、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divaricatus)、绿翅短脚卑鸟(Hypsipetes mcclellandii)、黑卑鸟(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栗背卑鸟(Hypsipetes flavala)、白头卑鸟(Pycnontus sinensis)、绿鹦嘴卑鸟(Spizixos semitorques)、棕背伯劳(Lanus schach)、虎纹伯劳(La-nus tigrinus)、黑枕黄鹏(Oriolus chinensis)、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丝光掠鸟(Stumus sericeus)、 灰掠鸟(Stumus cinerace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红嘴兰鹊(Cissa erythrorhyncha)、喜鹊(Pica pica )、灰树鹊(Crypsirina formosae )、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 )、白颈鸦 (Corvus torquatus)、红点颜(Luscinia calliope)、红胁蓝尾(Tarsiger cyanurus)、鹊旬鸟(Copsychus saularis)、 北红尾(Phoenicurus anroreus)、红尾水鸠(Rhyacomis fuliginosus)、黑背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栗背矶鹤(Monticola rufiventrts)、栗啄木鸟(MicToptemus brachyurus)、大拟啄木鸟(Megalaima virens)、乌鸦 (Turdus merula)、白腹鹤(Turdus pallidus)、斑鹤(Turclus naumanni)、虎斑山鸠(Zoothera dauma)、锈脸钩嘴M(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红头穗M( Stachyris rugiceps)、棕头鸦(Paradoxomis Webbiana)、黑脸噪鹘(Garrulax perspicillatus)、小黑领噪M ( Garrulax moniliger)、画鹏(Garrulax canorus )、大树莺(Cittia major) 、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atus)、极北柳莺(Pyylloscopus borealis)、金眶翁莺(Seicercus burkii)、寿带鸟(Terpsiphone paradisi)、大山雀(Parus major)、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鴨(Sitta europaea)、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麻雀(Passer montanus)、白腰纹鸟(Lonchura striata)、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 黄胸巫鸟(Emberza aureola)、三道画草(Emberza cioides)、灰头巫鸟(Emberza spodocephala)、松雀鹰(Ac・ cipiter virgatus)、凤头巫鸟(Melopus lathami)、短耳鸭(Asio flammeus) ₒ 爬行动物全区爬行动物2目4科30种。它们是: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or)、石龙子(Eumeces cbinen-sis)、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堰蜒(Lygosma indicum)、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井冈山拟脊蛇(Achalinus jinggangensis )、钝头蛇(Pareas chinensis )、福建钝头蛇(Pareas stanleyi)、钝尾两头蛇 (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王锦蛇(Elaphe carinata )、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 紫灰锦蛇黑线亚种(E. P. nigrofasciata)、黑背白环蛇(Lvcodon rustrati)、颈棱蛇指名亚种 (Macropisthodon rudis)、水赤链游蛇(Natrix annularis)、锈链游蛇(Natrix craspedogaster)、乌游蛇指名亚种(Natrix percarinata)、草游蛇(natrix stolata)、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小头蛇(Olgodon chinensis)、翠青蛇 (Opheodrys major)、挂墩后棱蛇(opisthoropis kuatunensis)、山溪后棱蛇(Opisthoropis latouchii)、花尾斜鳞蛇(Pseudxenodon nothus)、乌梢蛇(Zaocy dhumades)、尖吻腹(薪蛇、五步蛇)(Dienagkistrodon acutuss)、山烙铁头华东亚种(Trimeresurus monticola)、烙铁头(trimeTesurus mucrosquamatus)、竹叶青指名亚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ₒ 两栖动物全区有两栖动物26种(含亚种),分属于2目7科10属。它们是:肥嫄(Pachytriton brevipes)、淡肩蟾(Megophrys boettgeri )、宽头大角蟾(Megophrys carinensis )、小角蟾(Megoprys minor )、掌突蟾 (Carpophrus pelodytoides)、崇安髭蟾(Vibrissaphora lini)、中华蟾赊(Bufo gargarizans)、三港雨蛙(Hyla sanchiangensis)、弹琴蛙(Rana adenopeura)、棘腹蛙(Rana boulengeri)、沼蛙(Rana guentheri)、日本林蛙昭觉亚种(Rana japonicachaochiaoensis)、阔褶蛙(Rana latouchii )、泽蛙(Rana limnocharis)、大绿蛙(Rana livida)、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花臭蛙(Rana schmackeri)、棘胸蛙(Rana spinosa)、竹叶蛙(Rana versabilis)、华南湍蛙(Staurois ricketti)、经甫树蛙(Rhacophorus chenfui)、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饰纹姬蛙(Microhgla omata),等。
  两栖动物,特别是蛙类,能吞食大量昆虫。据统计,一只黑斑蛙1年能消灭1万多只昆虫,而且大部分是害虫,因此,保护两栖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珍稀动物全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24种,其中兽类13种,鸟类11种。珍稀兽类有:国家一级保护2 种,即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云豹(Naofelis nebulosa)。国家二级保护11种,即藏酋猴(Maca・ ca thibetana)、獗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豺(Cuon alpinus)、青鼬(Martes flavigu・ la)、水獭(Lutra spp.水獭所有种)、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金猫(Felis tem-mincki)、水鹿(Cervus unicolor)、鬣羚(Capricomis sumatraensis) ₒ 珍稀鸟类有:国家一级保护2种,即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₀国家二级保护有 9 种,即鸳鸯(Aix galericulata )、红隼(Falco tinnunculus )、燕隼(Falco subbuteo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rtus)、白鹏(Lophura nycthemera)、草鸭(Tyto capensis)、领角鹑(Otus bakkamoena)、短耳鹤 (Asio flammeus)、斑头鹄留鸟(Glaucidium cuculoides) ₒ 野生动物资源既有科学研究价值,又有直接经济价值。华南虎、豹、水鹿、猴类、鬣羚、穿山甲、斑羚等是名贵的药材;狐、貉、貂、青鼬、狗耀、大灵猫、花面狸、云豹、水鹿、水獭、野兔、竹鼠等是名贵的裘皮原料;野猪、水鹿、鬣羚、小鹿、獐等动物皮可制高级皮革;小灵猫可提取高级香料。
  表10-1-8 兽类资源分布情况目名科名种名学名区系分布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食虫目鼬渤科 Sorex araneus V 井冈山、安福、永丰、宁冈科缺齿巖 Mogera latouchei V 井冈山、宁冈、永丰翼手目蝙蝠科蝙蝠 Vespertiloion superans V 全区各县(市) 鼠耳蝠 Myotis altaijum V 井冈山藏酋猴 Macaca thibetana V 井冈山灵长目猴科狒猴 Macaca mulatta V 永丰、泰和、新干、井冈山、 宁冈、安福续表目名科名种名学名区系分布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鳞甲目鮫鲤科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V 全区各县(市) 兔形目兔科华南兔 Lepus sinensis V 全区各县(市) 隐花松鼠 Tamiops swinhoei V 永新、万安、永丰、井冈山、 松鼠科宁冈、安福红腹松鼠 Callisciurus erythraeus V 永丰啮竹鼠科竹鼠 Rhizomys sinensis V 泰和、永丰、新干、井冈山、 齿宁冈、安福目小家鼠 Mus muscutus V 全区各县(市) 鼠科褐家鼠 Rattus morvegicus V 全区各县(市) 白腹巨鼠 Rattus edwards i V 井冈山社鼠 Rattus confucianus V 井冈山豪猪科豪猪 Hystrix bhodgsoni V 全区各县(市) 狼 Canis lupus V 全区各县(市) 犬科豺 Cuon alpinus V 全区各县(市) 狐 Vulpes vulpes V 全区各县(市) 貉 Nyctereputes procypnides V 全区各县(市) 青鼬 Martes flavigula V 井冈山、永丰、宁冈黄腹鼬 Mustela kathjah 7 井冈山黄鼬 Mustela sibirica V 全区各县(市) 鼬科鼬B Melogale moschata V 井冈山、永丰狗耀 Meles meles 7 井冈山、永丰、永新食猪獲 Arctonyx collaris V 全区各县(市) 肉水獭 Lutra lutra V 全区各县(市) 目大灵猫 Viverra zibetha V 安福、宁冈、永丰、井冈山小灵猫 Viverricula indica V 万安、永丰、安福、宁冈、井灵科冈山花面狸 Paguna larvata V 宁冈、吉安、永新、吉水、永丰、井冈山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V 井冈山豹猫 Felis bengalensis V 井冈山、永丰猫科金猫 Felis temmjncki V 井冈山、永丰、宁冈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7 井冈山、安福、泰和、永丰、 永新、宁冈续表目名科名种名学名区系分布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食豹 Panthera pardus V 井冈山肉猫科华南虎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V 万安、安福、宁冈、吉安、永目丰、井冈山猪科野猪 Sus scrofa V 全区各县(市) 獐 Hydropotes inermis V 全区各县(市) 偶赤鹿 Muntiacus muntjak V 井冈山、遂川、万安蹄鹿科黄鹿 Muntiacus reevesi V 全区各县(市) 目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V 井冈山、遂川水鹿 Cervus unjcolor V 全区各县(市) 牛科鬣羚 Capricomis sumatraensis V 井冈山、遂川、万安斑羚 Naemorhedus gorai V 全区各县(市) 第二章林业机构新中国建立前,历代政府虽曾设林业机构,但多是兼管机构,且时断时续,名称也因朝而异。南唐保大元年(943),命李孟俊(今浙江绍兴人)充龙泉镇(今遂川县)遏使知场事;随后又加采斫使,为吴禅修金陵宫室督办木竹。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吉安府设农工商矿局,主管农务、商务、矿务,林务附设于农务之中。宣统三年(1911),吉安府设劝业道,兼管林务。
  1913年,庐陵道设实业科,兼管林务。1930 - 1934年,境内苏维埃政府及国民政府均未设立林务管理机构。1935年,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下设第四科兼管林务。1936年10月,新干县植桐委员会成立,并委派督察员督查各地植树事务。1939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一名林业督导专员,督导指挥全区育苗造林事业。直至新中国建立,专员公署管理林务机构未变。
  新中国建立后,林业机构设置日臻完善,分别有行政、事业、企业等机构,协同管理全区林业生产建设工作。
  第一节行政机构林业局详见第二十篇第二章第四节。 护林防火指挥部 1954年1月,成立吉安专区护林防火办公室。1955年1月,改名吉安专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1972年7月,更名为井冈山专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1984年10月,改名为吉安地区护林防火指挥部。直至2000年8月吉安撤地设市,其机构名称、工作职能未变。撤地设市后改名为吉安市护林防火指挥部。
  绿化委员会 1982年3月,成立吉安地区全民义务植树领导小组,在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办公。
  1986年1月,成立吉安地区绿化委员会,撤销地区全民义务植树领导小组。
  调处山林权属争议办公室 1981年5月,成立吉安地区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日常工作由农林垦殖局分管林政工作的副局长兼管。先后抽调了与此项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办公室工作。
  1991年9月,地区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改名为行署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办公室。直至2000年8 月其机构名称、工作职能未变。撤地设市后改名为吉安市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办公室。
  森林公安局 1981年10月,吉安地区行署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编委、省公安厅、省农垦厅《关于在重点林区恢复和建立林业公安派出所的请示报告》精神,吉安地区行署公安处三科配备干警4人,负责全区林业治安工作。
  1984年12月,吉安地区行署公安处增设林业治安科,定编6人。
  1988年11月,成立吉安地区行署林业公安局,为科级编制,接受江西省林业公安局业务指导。同时,撤销行署公安处林业治安科。
  1998年8月,吉安地区行署林业公安局更名为吉安地区森林公安局。
  第二节事业机构武功山林场 1954年3月,江西省武功山林场筹备处成立。同年11月在宜春地区唐家山正式建立江西武功山林场,管辖宜春境内的唐家山、萍乡境内的万龙山、安福县境内的武功山林区的国有山林(面积31. 68万亩,森林蓄积3.61万立方米),属江西省农林厅林业局领导。
  1956年1月,经江西省林业厅批准,将江西省武功山林场安福县境外的山林划出,另设明月山林场。 原由江西省武功山林场管理的安福县境内的山林,归吉安专署领导,下辖牌头、湘源、新居、江头苗圃。 同年6月,安福县油茶林场并入,增设谷源山油茶林场。1957年撤销江头、湘源苗圃,另建高滩、田里苗圃和钱山、之桥营林队。
  1958年5月,武功山林场并入江西省武功山综合垦殖场,编为第四中队,由江西省农林垦殖厅领导。
  1970年5月,武功山综合垦殖场撤销,武功山林场由安福县林业局接Wo 1978年5月,改由地区农林垦殖局领导,更名井冈山地区武功山林场。下辖钱山、社上、塘里、103等工区。1976年增设湘源营林队。1977年成立直属队和招待所,增设油市、山田营林队。1978年增设龙下、社上营林队。
  1979年11月,井冈山地区武功山林场更名为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1980年7月,定为副县级编制,由吉安地区行署领导。翌年3月,增设职工医院和钱山、橫江、洋溪、社上营林分场及招待所、综合厂、林科所等经济实体。同年12月增设商店。1981年4月,增设石渔塘营林队,并开始筹建武功山纤维板厂。 1982年4月,场部增设职工子弟学校,5月,综合厂改建为缝纫机台板厂,增建茶厂和车队。1983年3月设林业调查设计队。1984年2月,增设武功山林业派出所和大布分场。1985年7月,纤维厂建成投产, 增设驻南昌办事处和梭背营林队。1987年,增设三天门分场,1988年增设科学技术协会、劳资科和染织厂。1989年3月,增设监察科、审计科。
  到1990年底,全场设有行政、保卫、审计监察、生产、计财、供销、林政、基建科和林业调查设计队、科学技术协会;下辖洋溪、钱山、横江、三天门、大布、社上分场和茶厂、纤维板厂、台板厂、染织厂、林科所、 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招待所、商店、车队、驻南昌办事处以及林业派出所,共有职工845人。
  2000年1月,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移交给安福县管理。
  林业科学研究所 1958年8月,吉安专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所址设吉安市青原山吉安林场内;吉安林场更名为吉安专区试验林场,归林科所领导。林科所和试验林场,共有职工25人。1959年3月,林科所编制增至27 人。
  1964年2月,吉安专区编制委员会将吉安专区林科所与试验林场编制分开,林科所编制调整为21 人,试验林场按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定编,工人工资等费用从生产经费中开支。
  1968年1月,吉安专区林科所临时领导小组成立。是年8月,临时领导小组更名井冈山专区林科所革命委员会。1979年8月,井冈山专区林科所易名为吉安地区林科所。1984年6月,内设行政财务、生活服务、科研等办公室和试验林场,职工184人,其中干部53人。
  1986年1月,吉安地区编制委员会批准,全所(含试验林场)定编200人,其中林科所75人,试验林场120人,林业公安派出所5人。
  1987年3月,设人事秘书、计划财务、科研教育科;试验林场更名为吉安地区青原区试验林场。科研教育科内设有樟树、油茶、森林病虫害、林木良种等研究课题组和技术开发公司、情报资料室、化验室、试验队。全所(含试验林场)职工共196人,其中干部56人。
  1990年,林科所和试验林场编制未变,职工202人,其中干部49人,内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9 人,助理工程师14人,技术员5人。
  2000年底,林科所内设机构办公室、生产建设科、试验林场、冰片厂,编制不变,职工210人,其中干部53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7人,助理工程师16人,技术员12人。
  林木种苗站 1956年7月,吉安专区林木种子管理所成立,定编5人,1957年12月撤销。
  1985年9月,吉安地区林木种苗站成立,科级编制,定编3人,隶属吉安地区林业局领导。
  1999年元月从地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划转事业编制2人,共事业编制5人。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959年5月,吉安专区防治森林虫害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吉安专署农垦处。委员会在专署领导下,负责防虫工作的实地指导、上下联系和组织交流经验等工作。
  1964年4月,吉安专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成立,定编5人。1966年7月撤销,其业务由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林业科承办。
  1968年5月,井冈山专区防治松毛虫指挥部成立。
  1980年6月,吉安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重建,定编8人。1985年12月,易名吉安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999年元月从地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划转事业编制2人,共事业编制10人。
  木材检查站 1959年4月,设立新干县和吉安贮木场木材检查站,分别隶属新干县农林垦殖局和吉安贮木场领导。1964年4月,两站撤销。
  1971年3月,井冈山专区木材检查站成立,并分别在新干县城,莲花县界化陇、六市,安福县章庄、山庄,峡江县长岭,宁冈县睦村,万安县下造,泰和县老营盘,吉安县东固等地设立10个木材检查站,共定编34人,统一由井冈山专区林业局领导。其后,木材检查站越设越多,地、县和多数公社都设有木材检查站。
  1980年10月,为简化木材放行检查工作,将全区地、县、公社设立的116个木材检查站408人,调整为72个检查站399人。其中,挂地区检查站牌子的24个,定编56人;并将神冈山木材检查站划归地区农林垦殖局直接领导,其余受地区和所在县双重领导。
  1982年4月,吉安地区神冈山木竹检查站撤销,设立吉安地区木竹检查总站,定企业编制20人,总站任务是在全区进行木竹水陆运输检查,审查木竹航运外销计划,为全区木竹检查站进行业务指导,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木竹违法案件。
  1983年5月,吉安地区罗塘水上木竹检查站成立,受地区行署农林垦殖处和万安县农林垦殖局双重领导。
  1984年8月,吉安地区木竹检查总站易名为吉安地区木竹检查站,定事业编制20人。
  1985年12月,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省各级木竹检查站的通知》精神,全区木竹检查站由72个调整为61个,吉安地区木竹检查站更名为吉安地区木材检查站。
  1990年9月,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全省设在公路上的木材检查站进行整顿的通知》精神,吉安地区木材检查站因对县站负有管理责任,予以保留。各县设在公路上的木材检查站由60个减至 35个。
  1993年1月,成立地区吉安盐码头水上林业检查站,与地区木材检查站合署办公。
  林业勘察设计院 1959年6月,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内设调查设计科,定编12人。
  1961年2月,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森林调查队成立,定编30人,实有24人,内设规划、统计组。
  1966年7月,森林调查队改为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基建调查设计科,定编45人,实有39人。不久, 基建调查设计科干部下放,机构解散。
  1972年4月,井冈山专区农林垦殖局调查设计队成立,共12人。1978年8月,更名为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调查设计队,共14人。1982年2月,又改名为吉安地区行署农林垦殖处调查队,共16人。
  1983年12月,吉安地区行署农林垦殖处调查队易名为地区林业调查设计队,由吉安地区林业局领导,定编35人,实有18人。1997年5月,更名为地区林业勘察设计院。
  1999年9月,成立地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与地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定编24人。
  林业工作站 1989年11月,吉安地区森林资源监测站成立,从吉安地区林业调查设计队拨给事业编制3人(连编带人划转),归吉安地区林业局领导。
  1999年元月从地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划转事业编制4人到地区森林资源监测站。定编7人。
  1999年3月地区森林资源监测站更名为地区林业工作站。
  2000年3月增设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站,与地区林业工作站合署办公。 林业技术推广站 1984年9月,吉安地区林业干部训练班成立,科级编制,定编10人,属吉安地区林业局领导。1994 年11月,更名为地区林业技术推广站。
  林业工业公司 1949年9月,吉安分区木业公司成立,为地方国营林业企业。下属单位有洲湖、安福、遂川、马家洲、 早禾市、石口办事处。
  1950年9月,吉安分区木业公司收归省管,更名为江西木材总公司吉安分公司。设吉安、永安(永新、安福)、遂泰(遂川、泰和)、永吉(永丰、吉水)办事处和神冈山经销处。1951年1月,析为吉安、泰和、 遂川、万安、永新、宁冈、永丰、吉水、安福办事处。
  1952年5月,吉安木材分公司更名中南区木材公司江西省吉安分公司。6月,原江西省木材总公司吉安分公司下设机构,改为吉泰(吉安、泰和)支公司,设吉安县永阳;永宁(永新、宁冈)支公司,设永新县城;遂万(遂川、万安)支公司,设遂川县城;永吉(永丰、吉水)支公司,设吉水县三曲滩,10月迁吉水县城;安福支公司,设安福县城。
  1953年3月,中南区木材公司江西省吉安分公司更名江西森林工业局吉安分局,下设新干、衙前、堆前、陈山、七都、早禾市、永吉(永丰、吉水)、石口、牛田作业所。10月,永吉作业所并入新干作业所,设在新干县城,负责新干、吉水、永丰、峡江四县的木竹采购业务。七都作业所并入陈山作业所,设在洲湖,负责安福县的木竹采购业务。牛田作业所并入早禾市作业所,设在早禾市,负责永新县牛田河、泰和县七区与吉安县天河、双江、指阳等地木竹采购业务。在神冈山设转运站。
  1958年1月,江西森林工业局吉安分局并入吉安专署农林水办公室,内设林业工作站,办理森工业务,下设吉安专区贮木场,负责木竹储运业务。从此,森工企业改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领导。
  1959年6月,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成立,主管全区森工企业,内设木竹经营科办理木竹生产、运输和调供业务。
  1961年5月,为加强木材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木竹经营科,分为两个单位, 即:吉安专区木竹经营站,定编18人;吉安木材公司,定编9人。该科具体办理木材生产、运输、国家调拨、管理木材市场和供应农用材与办理吉安市零星用材的销售工作。1962年1月,吉安专区木竹经营站和吉安木材公司合并,更名吉安专区木材公司,管理全区森工业务,隶属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定编 38人。
  1962年12月,吉安专区木材公司撤销,恢复江西森林工业局吉安分局,同时设立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木材公司吉安分公司,合署办公。
  1966年7月,江西森林工业局吉安分局又并入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但仍保留江西农林垦殖厅木材公司吉安分公司,与专署农林垦殖处合署办公,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设采运科,办理森工业务。
  1978年8月,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设森工、机运科,办理木竹生产、运输和调销业务。
  1979年12月,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森工科撤销,成立吉安地区木材公司,定编30人,内设生产、调供科。1982年2月,林化产品归林业部门统一经营,木材公司增设林化科。
  1983年10月,吉安地区木材公司更名吉安地区林业工业公司,与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吉安地区分公司合署办公。1990年12月,地区林业工业公司有职工80人,其中干部48人。
  1991年4月地区林业工业公司改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事业编制控制数84人。
  1997年12月成立地区林业公路管理站,定事业编制8人。1997年12月成立地区森工基建设计室, 定事业编制9人。第三节企业吉安木材厂 1984年6月,成立江西省吉安木材厂。
  1986年5月,吉安木材厂竣工投产。下辖纤维板、制材、细木工、机修、水汽供应等车间和车船队、子弟学校,共有职工483人;10月,增设床垫家具厂,同时将纤维板车间和细木工车间合并成纤维板分厂。 1987年9月,增设炭棒车间。1988年5月,增设劳动服务公司;10月,增设装饰板厂,将制材车间并入纤维板厂。翌年4月,增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到1990年未,共有职工349人,其中干部43人、技术人员37人。
  1994年5月,经吉安地区专员现场办公会决定,吉安木材厂实行母体裂变,将席梦思床垫分厂和纤维板分厂划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隶属地区林业局直接领导。裂变后吉安木材厂共有职工 205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5人。同年,吉安木材厂实行停产整顿。
  2000年撤地设市后,经吉安市林业局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改制后的地区纤维板厂的资产及未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21人合并到木材厂。2000年底,共有职工229人,其中离退休21人。
  吉安贮木场 1950年9月,吉安分区木业公司在吉安市神冈山设运销处。
  1952年5月,更名为中南区木材公司江西省吉安分公司储运科,在神冈山办公,办理木材转运,有职工70人。
  1953年11月,江西森林工业局吉安分局神冈山转运站成立,内设秘书、业务、会计、储运股,下辖一、 二、三工队,蔑缆厂,马家洲转运站和保育站、医务所,有职工400人。
  1956年5月,神冈山转运站撤销,木材转运工作由吉安森工分局储运科办理,仍在神冈山办公,下设一、二、三工队和蔑缆厂。原医务所易名职工医院。保育院和马家洲转运站均归吉安森工分局直接领导。
  1958年3月,吉安专区贮木场成立,隶属吉安专署农林水办公室,下设一、二队和蔑缆厂、副业队,有职工350人,1960年增到400余人。
  1961年2月,吉安专区贮木场更名为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木材公司吉安贮木场,归省木材公司领导。 1962年8月,吉安贮木场,下辖水运一、二队,原设的蔑缆车间、基建队、副业队合并改设三队。机修车间、轮船队合并改设动力车间,职工医院更名保健站,共有职工700人。
  1965年2月,吉安贮木场与吉安森工分局合署办公,除撤销原设的四个科外,其余机构未变,职工 600 人。
  1968年2月,吉安贮木场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机构未变,工队改称连队。
  196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决定,吉安贮木场划归井冈山专区林业服务站领导,易名为井冈山专区贮木场,下辖一、二、三、四连,马家洲、早禾市转运站、副业队和子弟学校、职工医院。
  1979年7月,井冈山专区贮木场更名吉安地区贮木场,下辖一、二、三、四队,马家洲转运站,副业队和职工医院。
  1982年3月,精简机构,将原六个科改设人事秘书、保卫、生产、总务四个科,下设一、二、三队,蔑缆车间,船队和医院、子弟学校,有职工600余人。
  1985年,吉安地区贮木场根据木材放开情况,保留水运一、二队,另建木雕厂,蔑缆车间改为木竹制品厂。增设林产品经销部、修建队。1987年建立汽车队和第一、第二木竹产品板厂,上述机构编制延续到1990年未变,职工593人。
  1997年11月,吉安地区贮木场下属吉安木雕厂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重组“吉安木雕工艺家俐厂”股份制企业,有职工291人。
  2000年10月,更名吉安贮木场。至2000年底,有职工271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96人。
  吉安地区林业机械厂 1968年1月,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木材公司吉安分公司汽车队成立临时领导小组,下设修理车间,到 1969年8月底,全车间有修理工17名,承担全区林业汽车保养任务。
  1971年5月,吉安木材分公司汽车队改为江西省林业汽车团第三营,下设机修连(第四连),驻吉安市韶山西路,到1976年末有修理工123人,维修设备40台。
  1977年12月,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井冈山地区分公司林业汽车修理厂建立,隶属井冈山地区农林垦殖局,有修理工64人,承担林业汽车维修任务。
  1979年7月,林业汽车修理厂更名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吉安分公司汽车修理厂,除承担林业汽车维修任务外,面向社会维修非林业部门各种汽车,兼营汽车配件,共有职工208人。
  1986年6月,更名吉安地区林业汽车修理厂,隶属地区林业工业公司,下辖国产汽车、进口汽车修理车间和汽车配件销售门市部,有职工121人。
  1993年3月,林业汽车修理厂与吉安地区钢丝绳厂合并,更名为吉安地区林业机械厂。下设钢丝绳分厂、汽车修理厂、印刷分厂、汽车配件厂、劳动服务公司,有职工317人,其中离退休40人。
  1996年11月,吉安地区林业机械厂被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兼并,机构未变,兼并时有职工320人, 其中离退休22人。
  2000年3月,吉安市巨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吉安地区林业机械厂实行兼并,接受职工316人, 离退休人员56人。
  吉安地区纤维板厂 1994年7月由吉安木材厂纤维板厂划出,成立吉安地区纤维板厂,隶属地区林业局。共有职工123 人,其中干部23人,技术人员6人。
  1997年7月,企业全面停产。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另21名职工随企业资产一并移交吉安木材厂管理,吉安地区纤维板厂撤销。
  2000年4月,经吉安地区林业局批复,同意对企业进行改制。9月,经职工大会表决通过了《吉安地区纤维板厂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实施方案》。12月,企业改制基本结束。
  吉安地区赣欢床具厂 1994年7月,由吉安木材厂床垫分厂划出,成立地区赣欢床具厂,隶属地区林业局。共有职工 270 人。
  1998年8月,该厂实行整体承债式拍卖,拍卖所得资金用于安置职工。全厂66名职工中,64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另2名职工移交给吉安木材厂管理。10月,企业资产划转给买主。
  直属林业汽车队 1961年7月,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汽车运输公司吉安专区分队成立,隶属省队,有生产汽车5辆,职工 7人。1963年3月,转由江西森林工业局吉安分局领导和管理,有汽车17辆,职工19人,下设三个汽车运输班。
  1968年1月,改名吉安木材分公司汽车队临时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行车班,一个修理班,有汽车19 辆,职工43人。同年6月,易名井冈山专区木材分公司汽车队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更名井冈山专区林业服务站汽车连。
  1971年5月,易名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团第三营,下设一、二、三、四(机修)连,有汽车62辆,职工 256人。一、四连驻吉安市,二连驻安福县,三连先驻遂川县后在泰和县上田。
  1977年12月,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团第三营易名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井冈山地区分公司直属汽车队。各产材县成立县林业汽车队。同时,将原三营91辆汽车、80名驾驶员和123名修理工,除分公司直属汽车队保留汽车19辆、驾驶员38人和修理工13人外,其余分给各县车队、汽车修理厂和林业机械厂。直属汽车队仍驻泰和县上田,下辖三个行车班和一个汽车维修车间。
  1979年7月,更名江西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吉安地区分公司直属车队,有职工46人。至1990年只剩汽车5辆,职工27人。
  1999年8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32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资产委托吉安地区林业工业公司管理。
  第三章造林育林第一节林木种苗明朝初期,今永新县江畔乡史家村就有马尾松采种、育苗、栽培。
  民国期间,政府倡导人工造林,随之林木种子采集、育苗工作有了发展。先是农民采集少量马尾松、 桑、栗、柑橘、李、桃、棕櫚、油茶、油桐、厚朴等林木种子,培育苗木。吉安县樟山乡东陂、奶奶庙村农民, 向有自采马尾松种子,培育松苗的传统。1919年,建立庐陵道苗圃,开始了公营采种育苗。:1935年,峡江县苗圃向乡村采购油桐、油茶、侧柏、板栗、乌柏、皂荚、梧桐、女贞、木荷、枫香、棕櫚等树木种子11斗 24升用于育苗。吉安中心苗圃采收树木种子39664斤,除自用外,还供给宁冈县立苗圃育苗。民国期间,永丰县共采收林木种子10600斤。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的林木采种、育苗,在数量、方法和技术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林木采种,从国营采种发展到集体、个人采种,从采单一树种发展到采多种树种,从自采自用发展到建立林木种子基地,从就地采种发展到引进良种,并对母树选择、采种季节和种子采收方法、处理、贮藏、检验等,制定了技术规程,采种技术不断提高,保证了种子质量。1950 ~ 1999年,全区共采林木种子657. 88万千克,从国外、 省外引进湿地松、火炬松、晚松、桐棉松、雷林一号杂交按树、油橄榄、黑荆、银荆、新银合欢、仁豆、银桦、 棺木、木麻黄、欧美杨、雪松、火力楠、广西软枝油茶、柳州杉木、马尾松、毛竹等树种种子,其中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6498千克。1974年,全区开展了林木选优工作,先后建立了以杉木、湿地松、油茶为主要树种的林木良种基地22个,面积9320亩,为林木良种繁育打下了良好基础。林木育苗工作,最初在国营森林苗圃和国营林场苗圃进行,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后,逐步发展社队集体育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育苗主体由国营、集体育苗向家庭承包责任制、合同制育苗转变,苗木生产,从指导性计划育苗,向市场调节育苗转变。育苗树种,90年代初期以前,针叶树占绝对多数;90年代中、后期以阔叶树为主,且珍贵园林绿化树种育苗比例逐年提高。
  种子采种1950年7月31日,吉安专署根据同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通令,指定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峡江、安福、永新7县和吉安林场为全区采种育苗造林重点,完成采集油桐、油茶、麻栋、马尾松等 3000千克采种任务,并把省人民政府下拨采种经费9504600元(旧人民币)分给上述县、场,凭计划收购林木种子,无偿供应群众育苗造林。
  1951年8月22日,江西省农林厅下达吉安区当年林木采种任务1995千克,采种计费(旧人民币)标准是:松种1千克2万元,油茶、油桐1千克各4000元,麻栋1千克1000元,樟子1千克2000元等。当年完成采种17450千克。为了改进采种技术,提高种子质量,1952年2月吉安专署林业管理处编印《怎样采收树木种子》小册子,详细介绍母树的选择、采种时间、方法、贮藏等技术。1952年,江西省农林厅林业局提出了全省造林以发展松、杉用材林为主的方针,吉安专署根据省林业局通知要求,当年安排全区杉松采种任务3450千克,其中自用种3000千克,调省林业局450千克。实际完成7910千克,其中采杉种3410千克,松种4500千克。
  1953年,吉安区林业管理处根据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合作造林热潮,种苗需用量大增的新情况,一方面增加采种任务,另一方面遵照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派出干部深入农村,宣传和落实中央关于“群众造林所需种子和苗木,主要依靠发动群众自己采种育苗解决,但对特别困难者,可由国家无代价供给林木种子,由群众自行育苗,或由国家无代价供给苗木,以鼓励群众造林"的规定。
  1954年1月,吉安区林管处派出林业工程师戎炳麟协同永丰县举办第一期以乡村干部和农村中的骨干分子为主的农林训练班,受训学员59人。接着,在全区范围内,划分采种区域,划定采种母树林面积10万亩,其中马尾松林5万亩,杉木林3万亩,油茶林1.5万亩,麻栋林0.5万亩。是年,全区采集油茶种子达5万千克。
  1955年12月8日,吉安专署作岀“发展油茶、油桐、乌柏生产”的决定,中共吉安地委农村工作部发出通知,就油桐、油茶、乌柏采种工作中的母树选择、采种季节、种子处理和贮藏、调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推动了油料林种子的采集工作。
  1956年7月24日,成立吉安专区林木种子管理所,负责全区林木种苗技术指导管理工作。9月25 日,专署向各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迅速开展采种工作的紧急通知》。年终采集种子28.731万千克, 其中高级农业社采种0.4557万千克。对全区种源不足或短缺的核桃、板栗、栓皮栋等树种,则由专区和县分别向外采购,其中地区林木种子管理所从山东省购进板栗2. 5万千克,从九江市购进栓皮栋种子5 万千克,从广东省购进马尾松种子0.25万千克。万安县从山东省购进核桃0.5万千克。此外,省林业厅从广东省购进红花油茶种子700千克分配给吉水县东华山、井冈山、新干县黎山、永新县七溪岭四个林场各125千克,吉安、武功山林场各100千克,并规定东华山、黎山、井冈山、七溪岭林场各用50千克育苗,75千克直播造林。同年10月27日,共青团吉安地委、吉安专区妇女联合会和吉安专署农林水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组织青少年和妇女开展采集与赠送林木种子的通知》,当年赠送湖北省林业局樟树种子7.5千克,赠送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总站胡枝子5千克。1957年9月,江西省林业厅颁发《林木种子管理工作简则》,把林木种子采收和管理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1958年,在“大计划”、“高指标”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出现见种就采,砍树采种的现象。当年全区采种43.1万千克。
  1959 - 1961年,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采种量下降,3年共采收林木种子38.5万千克。
  1962年,因重农轻林,林木采种量继续下降,全区仅采种2. 7万千克。1963年全区采种10.23万千克。
  1964年,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继1962年协助安福县农林垦殖局在安福县陈山林区开展杉木母树挂牌采种工作之后,组织一部分林业技术干部,分赴吉安、泰和、万安、遂川、安福、莲花、宁冈、永新、永丰、 吉水县,对杉、松、油茶、樟等林木的良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选定了一批较好的母树林和优良单株,建立了采种基地管护责任制。1965年、1966年,各县在采种基地采集种子,没有划定采种基地的县,多数委托基地县采种。全区2年采种都在17万千克以上。 “文化大革命”初期,林业部门领导干部多数“靠边站”,林业科技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受冲击,没有人领导和组织林木釆种工作,更没有坚持采种基地的采种制度,重新出现“见种就采”、砍伐母树采种等不良现象,种子质量下降。1970年,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电令井冈山专区革命委员会,发动和组织群众采收杉木良种,全区杉木产区的公社、大队和学校,大量采收杉球果,支援湖北省黄冈县育苗造林。后因黄冈县没有前来调运,共大东固山、九龙山、泰和、武功山等分校采收的杉球堆积如山;宁冈县采收杉种 4000余千克无处可销,损失很大。
  1974年,全区购进湿地松种子57千克,火炬松种子18千克。1976年根据同年3月林业部《关于建立一批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和油茶、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的决定》,专区引进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穗条抨插育苗。1977年全区杉木种子歉收,地区农林垦殖局从广西柳州购进1万千克,分配给各县育苗。1978年全区采收0.6万千克杉木种子支援上饶、抚州等地区。同年制定全区主要林木种子采收价格(见表10-3-1)。
  表10-3-1 1978年吉安地区主要林木种子采收价格一级二级三级树种净度发芽率单价净度发芽率单价净度发芽率单价 (%) (%) (元/千克) (%) (%) (元/千克) (%) (%) (元/千克)杉木 95 45 5.0 90 35 4.4 85 25 3.6 马尾松 95 90 5.0 90 80 4.4 85 70 3.6 樟树 95 90 0.8 94 85 0.6 92 80 0.4 柏木 95 85 9.0 90 70 8.0 85 60 8.0 擦树 95 90 12.0 92 85 10.0 90 80 9.0 楠木 95 90 4.0 --- ------ --- --- --- --- 合欢 95 50 1.0 85 40 0.8 80 30 0.7 木荷 95 40 12.0 90 35 10.0 85 30 8.0 胡枝子 95 50 1.6 --- --- --- --- 一 --- 油茶 95 80 0.7 --- --- 一 --- --- --- 油桐 95 80 1.0 --- --- 一 --- --- - 80年代,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进一步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营造用材林的同时,积极营造薪炭林和防护林;城镇植树的树种也趋向多样化,因而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的育苗面积加大。1983 年,恢复飞播造林后,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种子用量增大,尤其是马尾松种子需用量急剧增加后,种子不能自给的永新、遂川、泰和、吉安、吉水等县先后到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和九江市购种。 1982 - 1985年,全区共购入马尾松种子15万余千克。1984年,个别县还购进了掺入黑松的马尾松种子 0.78万千克。1987年,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发出《认真做好马尾松种子采收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 切实完成本年度的飞播和育苗种子的采收任务。1988年,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又发出《关于抓好马尾松种子采收工作的通知》,规定“在全区范围内,无论国家、集体或个人采集的松种,都应按国家规定等级标准由林业部门调剂余缺,未经地区林业行政部门检疫和批准,一律不准外销出地区”。同年,全区采收马尾松种6万千克。1981~ 1985年,全区木荷、枫香、酸枣、樟树等乡土树种种子的采收量有所增多。1996 ~ 2000年,木兰科、杜英科、樟科等乡土珍贵绿化树种大量采种,除供应本地自用外,还外销外区、外省。
  引种1974 - 1990年,共引进国外松种子8297千克,其中湿地松6498千克,火炬松1799千克。 1977年,从广西购进毛竹种子33.5千克,分配给11个县育苗。1982年,引进冷杉种25. 5千克,金钱松种27.5千克,分给武功山、芦溪岭、北华山、宁冈等林场育苗造林。1983年3月,从南京市调进雪松幼苗 5200株,分发给地区林科所、武功山林场和吉安市苗圃培育大苗。同年从湖北省购进池杉种子430千克,从山东省购进紫穗槐种子1000千克,分给遂川、泰和、吉安等县营造薪炭林。从1984年开始,全区陆续建立了商品材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世界银行贷款营建湿地松采脂用材林基地等,基地育苗使用良种。1990年,从广西、湖南等省区调进杉木良种6200千克,从广西、广东等省区调进马尾松良种1600 千克。
  种子基地建设全区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划分采种区,建立母树林。第二阶段为1974年兴办武功山林场良种基地,1977年创办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同时投资兴建30余个中型林木良种基地和两个社队林场小型良种基地,面积达32150亩,其中杉木种子园3000亩,湿地松种子园1100亩,油茶种子园430亩,其他树种种子园、种条园550亩,杉木母树林1200亩,湿地松母树林17000亩,油茶母树林460亩,火炬松母树林5200亩,其他树种母树林3000 亩,采穗圃210亩。1981 - 1985年,由于放松了基地管理,致使2217亩中小型良种基地报废。第三阶段是1986年,对原建基地进行了一次筛选,作了一次大的调整并新建了一些基地,良种基地建设面积调减为9320亩,其中:部、省联营建设的峡江县林木良种场面积1562亩;省、地联营建设的武功山林场、吉安县白云山林场、吉安县苗圃、泰和县苗圃等面积3489亩;地、县场联营建设的永丰县官山林场、油科所,吉安县马山林场,安福县坳上林场,遂川县新江、大坑采育林场,宁冈县林科所,莲花县大乐坪林场,新干县黎山林场等面积4269亩。1986年10月报经中国林木种子公司批准,在吉安县建立10万亩马尾松采种基地,并拨款17万元建晒场、仓库和烘干房。1974 ~ 1990年的25年间,良种基地投资(不含县场)346. 32万元。
  1995年对采种基地进行了较大调整,保存了一批建园质量较高的针叶树基地和阔叶树基地,新建了一批阔叶树采种基地,调整后的采种基地10处,面积4054亩,按类型分种子园1237亩(其中经济林类 390亩),母树林2725亩(其中阔叶树类1725亩),其他92亩。
  母树林1960年,吉安专区林科所对1948年引种栽培的4177株湿地松林进行疏伐改造,保留1530 株作为母树林经营,1961年开始结实,产种子500克。
  1964年,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通过种源调查,确定分别建立杉木、油茶、樟树、马尾松4个种源区。杉木种源区为遂川县的新江,安福县的陈山,吉安县的双江、天河,永新县的曲江、第江。油茶优良种源区为永丰县的龙冈,莲花县的南岭,遂川县的禾源、巾石、沙田,万安县的武术、社坪。樟树种源区以赣江、禾水等江河两岸、村前屋后零星分散的优良单株和林分。马尾松种源区以吉安、泰和、吉水等县为采种重点,并在泰和县的桥头、老云盘,吉安县的东固、前岭,宁冈县的大陇相继建立100 - 200 亩的马尾松母树林。1965年6月,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立林木采种基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年内建立安福县陈山、遂川县新江两片大型杉木和若干块马尾松、擦树、油茶等采种基地,全区50%的育苗种子由采种基地供应。1974年、1975年,全区引进美国产湿地松种子57千克, 火炬松种子11.5千克,营造母树林1700亩,初植密度4米x4米,每亩42株。1986 - 1990年,地区林业局在吉安、泰和县苗圃,万安县泗源林场,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和地区武功山林场建立了湿地松、火炬松母树林2600亩。到1990年止,产种1207千克。全区有擦树母树林200亩,其中泰和县钩坪林场150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50亩。至1985年,峡江县林木良种场采收擦树种子10千克。1976年后,地区先后在莲花、宁冈、安福、永丰、新干等县营造了 460亩油茶和3000亩油桐、樟树等母树林,至 2000年,大都已进入开花结实期。
  1999年在安福县武功山林场、永新县曲江林场的天然次生林内分别选择255亩作为珍贵阔叶树采种基地,在采种基地的外围,又分别建立了 450亩和600亩的天然林种子资源保护林。同时在吉安县双江林场1993年人工造林的山杜英、马褂木、火力楠林分中选择165亩建立母树木。
  采穗圃1974年,地区农林垦殖局组织全区开展杉木选优工作,先由各县按优树的选择标准,进行初选,然后由地区林科所牵头,统一复选评定,全区共选出优树102株。从同年起,地区农林垦殖局进行了连续5年的油茶选优工作,初选出100余株,复选优树30余株,分布在永丰、遂川、莲花、宁冈等4县。 同时选岀观音桃、遂金子两个优良农家小种群。在杉木、油茶选优的基础上,1975年,武功山等林场建立了杉木优树收集区,到1984年止,共收集和利用杉木优良无性系296个。全区共建杉木采穗圃6处,面积198亩,其中武功山林场180亩,共生产穗条6万余根,除满足全区建园外,还支援上高县、景德镇市林科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近万根。1979年后,分别在莲花县大乐坪、遂川县林科所、永丰县油科所建立100余亩油茶采穗圃,穗条一般自用。
  湿地松选优工作是在吉安青原山林场1948年营造的林分中进行的,选出湿地松高产脂类型优树70 株,实行分单株采种育苗造林。
  1988年10月,吉安地区林业局在武功山、坳上、陈山、白云山、黎山、七溪岭、官山林场和峡江县林木良种场8个单位建立采穗园,繁殖无性系苗木。8个场自选优树796株,经复选合格的有512株,建立原种收集利用圃26亩,无性系测定圃3亩,抨插育苗56亩,到1990年止,全区共培育杉木无性系杆插苗 186万株,造林8100亩。1999年,新建遂川苗圃金橘采穗圃20亩。
  种子园区内于1976年开始营建林木初级种子园。1977年2月7日,井冈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批准建立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全场经营面积3070. 5亩,总投资为120余万元。该场 1984年被列为部省联合建设的良种基地,1988年11月25日,经林业部验收,符合良种基地的标准。全区除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外,还在吉安县白云山林场,新干县黎山林场、洋湖乡桥头村林场、鸡峰乡林场, 泰和县森林苗圃、新丰林场,遂川县大坑、新江采育林场,安福县北华山、陈山林场,莲花县河江林场,地区武功山林场等,营建杉木种子园2729亩。在宁冈县油科所、莲花县大乐坪林场、永丰县油科所营建油茶种子园430亩。在泰和县苗圃、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地区武功山林场和地区林科所营建湿地松种子园746亩。1979年上半年,地区农林垦殖局对上述良种基地进行检查验收,并下发 《井冈山地区林木良种工作意见》,规定基地每50亩配备一名管理人员。1985年前,生产良种仅1777 千克。
  1986年,对前期良种建设项目作了较大调整,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制定“七五”期间良种规划,杉木初级种子园10处,面积2054亩;杉木第一代种子园2处,面积580亩,其中吉安县白云山林场 300亩,武功山林场280亩;油茶种子园532亩,其中永丰县油科所370亩,莲花县大乐坪林场70亩,宁冈县油科所92亩;马尾松种子园100亩。在“七五”期间,地区对上述建设项目投资22. 8万元,5年共产良种15000千克。“九五”对种子园建设进行调整,一般初级园取消,新建白云山林场陈山红心杉种子园 167亩,种子园营建总面积调整为1239亩。
  引种驯化民国时期,引进的树种大多植于庭园及公共场所用作观赏。1946年吉安青原山林场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引进湿地松种子250克,1947年育苗,生产苗木4177株,1948年造林50. 8 亩。新中国建立后,全区先后引进国外的树种有核树、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短叶松、晚松、欧美杨、银荆、油橄榄、黑荆等;先后引进省外的树种有雪松、木麻黄、刺槐、紫穗槐、水杉、池杉、罗汉松、黑松、台湾松、中山柏、木来木、红花木莲、软枝油茶、仁豆、新银合欢和广西融水、贵州锦屏、湖南会同、福建建瓯的优良杉种,广西的古蓬松、桐棉松、浪水松、黄鳞松、毛竹等。:1977年冬,购进广西柳州杉种1 万千克。1974〜1990年利用引进的国外松种子8297千克,育苗造林185万余亩,引种栽培赤桜 1000余亩,引种欧美杨、悬铃木、泡桐等为全区“四旁”植树和公路绿化的主要树种。广东、广西的马尾松和广西、贵州、湖南、福建的杉树优良种源,特别是广西柳州杉是全区广泛用作速生丰产林造林的树种。从国外引进的湿地松,已培育出第一代林分。如1964年用地区林科所生产的湿地松种子育苗,营造了在青原山和吉安县永和、庙前的第一代湿地松林分,到1975年调查,平均胸高直径、树高和年生长量,比原引种的生长要快。但是,有的树种,如核桃、苹果、油橄榄、黑松等树种引进效果较差, 个别树种未见成林。表10-3-2 1974 ~ 1990年部分年份吉安地区进口国外松种子数量单位:千克年份两项合计湿地松火炬松年份两项合计湿地松火炬松各年总计 8297.0 6498.0 1799.0 1984 495.0 422.5 72.5 1974 37.5 28.5 9.0 1985 1275.0 790.0 485.01975 31.0 2& 5 2.5 1986 300.0 275.0 25.0 1977 12.5 7.5 5.0 1987 860.0 750.0 110.01981 950.0 950.0 --- 1988 1500.0 1350.0 150.01982 651.0 651.0 --- 1989 720.0 270.0 450.01983 450.0 450.0 --- 1990 1015.0 525.0 490.0 种子经营管理种子质量检验1954年,全区开始进行种子质量检验,当时由吉安林场使用种子发芽试验箱测定种子发芽情况。常规用种,一般采取眼看、嘴尝、沉浮、剖切、染色和秤重量等来辨别种子优劣,后来使用保温瓶做发芽试验。1980年,地区林科所利用恒温箱等设备检测种子质量。1985年,地区恢复林木种苗站,开始种子质量抽验工作。抽验结果,全区种子质量为:杉木良种千粒重6. 2克,纯度 94.64%,生活力25.5%,优良度32%,发芽率24. 2% ;杉木普通种千粒重5. 4克,纯度94. 26%,生活力 20. 8% ,优良度30.6% ,发芽率21.6%;马尾松千粒重10. 2克,纯度87.27%,生活力58% ,优良度59% , 发芽率50.35% ;湿地松千粒重32.38克,纯度97.9%,生活力82% ,优良度88.6%,发芽率67.8% ;木荷千粒重4. 58克,纯度87.17%,优良度36%,发芽率21.5%。
  种子余缺调剂区内林木种子余缺调剂工作,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至1985年,均由林业部门直接管理,统一经营,每年逐级下达指令性采种计划。50年代开始,林业部门根据种子采摘用工情况和等级,多次制定了种子价格,用种与采种单位或群众签订种子产销合同,实行包销。对国外松和引进树种的种子,根据各县(市)上报计划统一组织供应。1985年种子市场放开,县际间林木种子的采收、调剂,都由市场调节,曾一度出现假、乱、杂现象,黑松冒充马尾松,油松冒充湿地松流入区内,卖给育苗农户,造成经济损失。有的外地种子商贩私自进入林区采集深山含笑等珍贵种子,破坏了母树资源。这些现象出现后各地采取了行政措施加以制止。
  1983年,恢复飞播造林之后,马尾松用种量大增,吉安地区行政公署于1986 - 1989年多次下发《关于抓好马尾松种子采收工作的通知》,稳定了全区林木种子的采集收购和调剂工作,保证了飞播造林用种。1986年,吉安县被列为全国优良马尾松地理种源区,采收松种除供全区调剂使用外,为毗邻省营建速生丰产林提供了部分种子。1987年,地区林业局开展马尾松种子产量调查,进行产量预测,当年采收马尾松种子& 2万千克,除满足全区用种外,支援广东、湖南、浙江、湖北等省1.85万千克。1988年,地区设立林木种苗服务公司,开展横向种子经营业务。
  1981年、1988年,因气候不利,全区出现过两次杉种歉收,地区林业局采取到湖南等省采购种子和采用抨插繁殖苗木的办法,解决种苗不足的困难。1982年、1989年,杉木、木荷种子丰产,种子过剩,为了不使采种单位和个人遭受损失,地区有计划地贮藏种子,以丰补歉。仅1982年,送省林木种苗公司冷贮藏杉种1.6万千克。还多次冷藏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和杉木良种,满足了造林的需要。
  育苗民国时期,林木育苗有公营苗圃和民间育苗两种形式。公营苗圃有省办、县办、区办三种,育苗树种主要是经济林木和风景树苗。:1919年设庐陵道苗圃。1921年,永丰县政府在县衙侧设农林试验场培育树苗,种子靠上级供应,后因经费不足停办。:1929年,江西省政府颁发《江西省筹办县立苗圃办法》,庐陵道苗圃改为县立苗圃,政府专列经费预算。:1933年,国民党军六十三师驻扎莲花县小碧,在砂子坳办一临时苗圃,培育油茶苗。1934年秋,吉安县各区政府开办苗圃。:1935年,江西省政府颁发《各县筹建县苗圃办法》,要求“县苗圃面积,每所至少须在10亩以上,土地从该县官有或公有土地拨充之”。此后, 吉水、新干、永丰、泰和、遂川、万安、安福、永新、莲花、宁冈等县相继建立县苗圃,莲花县砂子坳临时苗圃由莲花县政府第四科接收,有林工2名,到1940年,苗圃面积增至34亩,育苗17. 31万株,居江西省69 个苗圃中第八位。
  1935年,江西农业院在吉安城西青塘城设吉安中心苗圃,围购民田26亩58方丈(60方丈为1亩) 为圃地,设主任1人,技术员、助理员、事务员各1人,林工8〜10人,由省拨开办费2594元,建筑费3600 元,购置费50元,经常费5200元,事业费2000元。培育油桐、油茶、乌柏、杉、松、樟、柏及其他树苗,无偿发给全区各机关团体植树造林。1936年,吉安中心苗圃经营面积扩大到5551.4亩,其中林地5459. 1 亩,圃地92. 3亩。同年附设青原山示范林场。1946年2月农业院将所属各中心苗圃改名为林场,吉安中心苗圃改称吉安青原山林场。3月,永丰县育苗130亩,培育各类苗木345700株。是年,泰和县苗圃设在县城东门内曾家祠,面积10亩,培育桑、栗、樟、油桐等苗木。吉水县苗圃,有土地12亩,培育油桐苗木约6万株。宁冈县苗圃设在县城龙市骆家坪,面积19.35亩,主任和林工3人,工人月薪8元,种子、事业费每年200元,全由县财政开支,苗圃当年培育油桐苗1.6万余株.油茶苗1000余株。1939年,全区育苗87850株,并由吉安中心苗圃调给宁冈县苗圃重阳木、无患子、女贞、麻栋、苦楝、合欢等树苗2200 株。上述苗木统一分配各乡植树,该苗圃造示范林6310株,后因战乱,苗圃停办。新干县苗圃设在城南外的天符庙后侧,隶属县政府建设科,培育乌柏、油桐、械树等苗木1.63万株。1941年,苗圃面积扩大到 41亩,同年9月,扩建为农林场,划定180亩山地为森林苗圃区。峡江县林业苗圃设在万寿山寺后背(今巴邱庙侧),配备员工两名,当年培育板栗、樟树、乌柏、棕植I、油桐等树苗2万株,1937年,育苗11.06亩, 出圃苗木7万余株,1940年,育苗12.06亩,出圃苗木1.6万株,后被伤兵医院毁坏,于同年冬迁移到凤凰山下(县署旧址),第二年育苗10亩,出圃苗木1.05万株,1942年,苗圃归并农业推广所,后由张公石农场管理。
  民国时期私人育苗,有泰和县的沿溪、三都,吉安县樟山乡东陂,永新县江畔乡成都等地的少数农户,还有永丰县富溪乡沙园村刘再贞祖代相传培育松苗出售,莲花县城居民贺友益自筹资金购买土地8 亩,创办友益农场,除栽种梨、桃、枣等果木外,每年还培育柑橘、金橘、桃、枣等果木苗供应县民栽植,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停办。
  新中国建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林木育苗工作,走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育苗路子。
  国营苗圃国营育苗包括国营森林苗圃、国营林场和有关国营单位育苗。国营森林苗圃的情况是: 1950年,吉安、永丰、宁冈县创办森林苗圃。1951年,又增设吉水、永新、莲花、峡江、泰和、安福等六县森林苗圃。当时,新干县属南昌区管辖,也创办了森林苗圃。同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拨给吉安区大米17500 千克,折合旧人民币2450万元,作为新设苗圃开办费;省农林厅又颁发《各县县苗圃计划纲要》,指导苗圃的发展工作。1952年遂川、万安县相继设立国营森林苗圃。同年冬,新干县苗圃划归吉安区管理。至此,全区有国营森林苗圃12处,苗圃面积600亩,三年累计育苗近400亩,产苗642万株。
  1953年2月11日,省林业局通知“各林场、苗圃一律划归地、县直接领导”。是年春季,吉安区林业管理处举办全区第一期育苗技术培训班,向国营苗圃和林场工人传授林木育苗技术和操作规程。是年, 吉安区专员公署决定建立吉安、吉水、莲花三个中心苗圃,实行分片管理,发挥中心苗圃育苗技术示范作用。1954年,组织各县苗圃主任到吉安林场和吉水县苗圃参观学习。此后每年定期开展育苗评比和育苗红旗循环竞赛活动,促进了育苗工作的开展和技术进步。1955年,许多国营苗圃按照“哪里造林,哪里育苗”的原则倒造林任务重的乡村租田育苗兴办分圃。莲花县苗圃于1955 - 1960年,在城关、桃岭、井二、洋桥、东田、小江、湾源、田东等乡村租田300余亩,培育了大批杉、松、柑橘、油桐等树苗。1956年11 月,该苗圃获全国育苗先进单位称号。
  1958年,吉安专署农林水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林场、苗圃实现种苗工作大跃进,全区育苗计划1.28万亩,种苗生产一度出现了“高指标”、“浮夸风”,致使许多地方统计上报的育苗数字不实,以及片面强调单位面积高产,而忽视育苗质量。I960 - 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强调“以粮为纲”,改圃种粮,育苗面积减少。1963年后,全区森林苗圃贯彻执行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提出的“以育苗为主,在搞好育苗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育苗面积逐渐回升。1966年4月23日下午3时,万安县森林苗圃遭暴雨冰雹袭击,房屋倒塌,苗木、农作物损失严重。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派员到实地指导救灾,拨出专款帮助恢复生产。1972年,吉安市设立森林苗圃。70年代中期,对全区国营苗圃实行定额包干补贴办法,国营育苗每亩补助100元,苗圃出售苗木收入不上交,用于扩大生产和职工集体福利。
  从1980年开始,全区国营森林苗圃实行定苗木生产计划,定苗木产量质量,定苗木价格,苗圃按照下达的育苗任务培育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树苗一律由县农林垦殖局统一包销的“三定一包”管理办法,改变了对国营苗圃经费包干的做法,部分打破了“大锅饭”,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江西省农林垦殖厅将吉安地区推行的“三定一包”管理办法,转发全省各县(市)苗圃参照执行。由于改进了国营苗圃管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1981年全区育苗保存面积6810亩,产苗2. 2亿株,供造林110万亩,为新中国建立以来育苗最好的一年。1982年,吉安地区行署农林垦殖处下发了《关于培育珍贵树种大苗的意见》, 提出70个树种供各苗圃培育选用。同年,地区组织开展了国营苗圃土壤普查工作,普查42个单位,取土壤剖面365个,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化验。1983年,全区造林苗木不足,耗费大量资金买苗造林。有鉴于此,1984年扩大育苗计划,地区林业局还制定了《吉安地区国营苗圃评比检查细则》。当年,全区评出新干、万安县和吉安市三个先进苗圃,分别给予9000元、5000元和1200元的奖金。全区全年苗圃育苗 1490.6亩,育苗树种64个,产苗5817.6万株,苗木收入120多万元,有10个国营苗圃获得盈利,纯利润 30多万元。
  从1985年起,由于育苗专业户、重点户的兴起,国营森林苗圃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参与苗木市场竞争。他们利用技术优势,一方面大量培育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商品材基地所需的一级、二级苗木和高效林业的苗木,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四旁”、庭院和城镇绿化的高档苗木。不少苗圃走向社会,到工矿、 街道承包绿化工程;还有一些苗圃利用自身的财力、物力、人力和土地资源,大面积营造用材林、果木林、 药用林,并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走林、工、贸、种、养、加的路子。但也有个别苗圃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苗圃干部靠吃“事业饭”,工人靠承包育苗地,自己养活自己,生产没有活力,经济缺乏来源,苗圃发展不起来。
  到1990年,全区有国营森林苗圃14个,公路苗圃11个,园林苗圃2个,共计经营面积75953亩。 1950〜1999年,全区林木育苗201357亩。
  集体苗圃农业合作化以后,政府对集体育苗采取了五条优惠政策:一是育苗用地免去购粮任务; 二是种子由政府供给,如系自采种子,则按播种量补给种子费;三是化肥农药按实际育苗面积优先供应; 四是林业部门派出技术干部进行指导;五是苗木由政府包销,核定价格,收入归农业社。1955年,永丰县江口双全农业生产合作社育苗3. 8亩,苗木增产,粮食丰收,评为先进集体,县人民委员会奖励耕牛一头。1957年,在国家扶助下,全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育苗584.5亩,为1952 - 1955年育苗的两倍。1958 年到1960年,集体育苗4760亩。1961〜1963年因自然灾害影响,育苗面积减少。1964年,开始兴办杉木林基地,集体育苗又有发展。1965年,全区集体育苗1518亩。1969年,泰和县213个生产大队中有 112个生产大队办起了苗圃,育苗420余亩。1973年,全区林业基地建设扩大到11个县,基地范围内社队林场根据“哪里造林,哪里育苗,造多少林,育多少苗”的原则,作好采种育苗工作。同年,吉安县各国营林场主动帮助社队林场作好育苗规划,派出技术干部巡回传授技术,培养社队林场育苗员。当年,专区农林垦殖局通过现场会议的形式,推广了吉安县经验。此后,每年开展一次社队林场苗圃评比检查, 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1980年,全区乡村集体育苗1238处,育苗面积3808亩,产苗1. 1亿株,分别占全区育苗面积、总产苗量的57. 27%和58.4%。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涌现了一大批育苗专业户和重点户。
  为了扶助集体育苗事业的发展,国家安排了集体育苗经费。50 -60年代,除无偿供应种子外,1957 年农业社育苗,每亩杉苗补助30元,马尾松苗补助20元,其他树苗补助10元,当年专署农林水办公室下拨育苗补助费30042元。农业社按计划生产的苗木由林业部门包销。苗木价格,60年代以前杉苗每千克0.12 -0. 14元,松苗每千克0. 10〜0. 12元;阔叶树苗以株计价,油桐每株0.01元,油茶每株 0.005 - 0.01元,桑苗每株0.015 -0.02元,桃、李、橘苗每株0. 1元。70年代除继续免费供应种子外, 分树种和苗木等级给予育苗补助,杉树甲级苗每亩补助140元,乙级苗120元,丙级苗100元;马尾松甲级苗补助110元,乙级苗100元,丙级苗90元;油茶甲级苗每亩补助60元,乙级苗40元,丙级苗30元; 泡桐甲级苗每亩补助80元,乙级苗60元,丙级苗40元。80年代初,签订苗木产销合同,规定价格,由林业部门包销。1984年,苗木市场逐渐放开,为稳定苗木价格,吉安地区林业局于1988年制定了林木种苗指导价,杉树一级苗每株0.035元,二级苗0.02元;马尾松一级苗每株0.02元,二级苗0.01元;湿地松一级苗每株0.08元,二级苗0.06元。
  个体育苗50年代初,吉安区专员公署曾发出通知,号召个人办苗圃,培育树苗,并对合作或单独育苗的群众予以表扬和奖励。1952年,全区个体育苗103亩。农业合作后,个体育苗者少。70年代后期, 少数农民利用自留地培育杉树、马尾松苗木,由杉木用材林基地管理站包销。1978年,遂川县堆子前公社廖发政办家庭苗圃,四年多时间培育金橘苗71000多株,销售4万多株,收入3800多元。1980年,峡江县水边公社北坑大队朝阳生产队社员林福寿育苗3亩,产標木等苗木8. 5万株,收入4542元。:1981 年,林业“三定”之后,全区推行以家庭育苗为主的个体育苗。吉安地区行署作出对个体苗圃减免农业税和定量供应化肥的决定。1983年,全区个体育苗2568户,育苗面积5612亩,占全区育苗总面积的 54.6%。永丰县瑶田乡水心村个体育杉苗120多亩,育苗农户年收入2000余元;君埠乡陂头村78户,除 5户孤寡老人外,其余73户育油茶苗85亩,产苗320多万株,苗木销往赣州、抚州地区和福建、广东等省,苗木收入3万余元。1984年8月,江西电视台对君埠乡陂头村以《苗村新貌》为题作了报道。永丰县 1981〜1990年间,群众育苗累计7860多亩,形成了品种繁多的苗木市场。1985年,个体育苗面积占全区育苗总面积的60.2%。1986年,由于个体育苗者增加,苗木产量大增,然而因信息不畅,苗木销售时出现价格下降现象。对此,各级林业部门为育苗户推行个体育苗合同制,产销双方按优质优价的原则, 签订苗木产销合同。从而,促使个体育苗向基地化方向发展。吉安市河东、吉安县新坏、泰和县沿溪、永新县高溪、安福县严田等乡镇,成为苗木生产基地。
  表10-3-3 1999年吉安地区国营森林苗圃基本情况圃名圃址建圃职工经营总面积(亩) 年份人数合计育苗用地用材林果树林其他用地全区合计 699 112912 1041.1 85378.5 6852.4 19640吉安市森林苗圃禾埠乡长丰桥村 1972 34 272 15 --- 25 232 井冈山市森林苗圃厦坪乡 1990 10 66 30 --- --- 36 吉安县森林苗圃高塘乡庙前村 1950 59 58050 120 53310 1710 2910 吉水县森林苗圃白水乡 1951 14 5320 31.5 5185.5 13 90 峡江县森林苗圃戈坪乡花园村 1951 33 1365 10 1130 165 60 新干县森林苗圃金川镇翠湖村 1951 32 1150 24 871 --- 255 永丰县森林苗圃坑田乡 1950 78 8670 129 6075 738 1728 泰和县森林苗圃塘洲乡天诛岗 1951 39 6844 65 5044 1650 85 遂川县森林苗圃于田镇砂子岭 1952 47 3200 250 --- 340 2610 万安县森林苗圃窑头乡十里岗 1952 64 2453 45 1400 569 439 安福县森林苗圃严田乡严田村 1951 140 25125 300 12363 1632 10830续表圃名圃址建圃职工经营总面积(亩) 年份人数合计育苗用地用材林果树林其他用地永新县森林苗圃禾川镇沙尔洲 1951 98 380 15 ------ --- 365 莲花县森林苗圃南岭乡田东茅基坪 1951 宁冈县森林苗圃龙市骆家坪 1950 51 17 6.6 --- 10.4 --- 育苗技术育苗方法有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两种。播种育苗季节,20世纪50年代一般都在春季, 60年代逐步推行冬播。在技术操作上实行整地作床、垫盖黄心土,将遮阴棚育苗改为全光育苗。70年代以后,许多苗圃开始使用除草瞇、扑草净和草甘麟等化学除草新技术。对育苗种子作精选浸种、催芽处理,并按种粒大小,分别选用散播、条播和点播等方法。1982年,新干县苗圃使用宽窄行条播油茶种子,比单行条播多产苗木一倍,苗木质量与单行条播无异。为了控制苗木密度,培育壮苗,普遍推行间苗、定苗技术。:1984年,吉安地区林业局编写《杉木育苗技术要点》,改散播为条播,条距14-15厘米, 播种沟宽2厘米,深度1 ~1.5厘米,1米长的播种沟播种量1.2 -1.5克,精选种子约1500 - 1800粒, 每亩播种量4〜5千克,亩产壮苗4万株,苗高35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并设计制作滚筒式划行器, 改进了杉木育苗技术。1984年起,应用塑料薄膜代替稻草覆盖育苗,不仅防止了雀鼠危害,而且种子发芽快,成苗率高,苗木质量差异小。据对比测检,薄膜覆盖平均每亩产苗量比稻草覆盖多产1-36万株, 增长56% ;生产成本每株比常规育苗少0. 012元,下降32. 4% ₒ 1986年推广应用国外松芽苗切根移栽技术。1988年吉安地区林业局把国外松芽苗切根移栽技术列为推广课题,结合生产进行研究。3年时间,全区有110多个国营苗圃、林场和农村个体苗圃,先后应用芽苗切根移栽技术培育国外松苗木6150 亩。芽苗切根移栽技术还推广应用到樟树、仁豆、晚松、桐棉松等树种。到90年代,芽苗切根移栽育苗技术已应用到绝大部分绿化苗木的培育上。芽苗切根移栽可提高15 ~ 20天发芽,提前一个月齐苗,比直播育苗生产的一级、二级苗分别提高45. 8%和76.1%,单株苗木成本为常规育苗的46.03%。1988年全区推广林木容器育苗新技术。1989年,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和副省长黄璜率领全省地、市专员、市长和林业局长到泰和县示范点现场考察林木容器育苗及容器苗夏季造林,一致对容器育苗显示的优越性给予了好评。容器育苗能缩短育苗周期,延长造林时间,一年可培育两次容器苗,有利于当年造林或补植, 加之容器苗造林比裸根苗初期生长快,无缓苗期,郁闭较早,能缩短幼林抚育年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年7月,吉安地区林业局在泰和县召开容器育苗造林现场会,安排全区600万株的容器育苗任务。 地区林业局在同年8月连续举办了 3期容器育苗技术培训班,编写印发《容器育苗学习材料》600册,培训育苗骨干180多人。到1990年,全区容器育苗5280万株,其中国外松5117万株;容器苗造林26. 07 万亩,其中国外松造林25. 3万亩。吉安地区林业局被评为江西省地、市林业局唯一的林木容器育苗推广先进单位,并表彰奖励了先进个人三名。由地区林业局编写的《湿地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要点》和《桜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要点》等材料,被江西省赣州林校选作南方五省区林业管理站站长岗位培训班的补充教材。
  60年代初,开始采取插条、插根、压条、埋条、埋根、嫁接等无性繁殖育苗新技术,培育杉木、水杉、悬铃木、意大利杨、樟树、罗汉松、雪松、广玉兰、龙柏、油茶、冬青等。泡桐、枣子等树种采用分根繁殖苗木。 70年代末推广冬播育苗,芽苗嫁接,避免了春季多雨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早插早扎根,提高了抨插、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80年代,吉安地区林科所在塑料大棚内抒插龙脑樟,从打插到生根,发新叶,春插需 40 ~50天,夏插30天,秋插40天便可移栽到大田。春插一年生的苗木可定植到造林地,成苗稳定,时间短,又保持了樟树优良母质,加速了培植樟脑原料林。地区林科所对湿地松、马尾松、杉木、油茶、擦木等采用劈接、髓心形成层对接、嵌合枝接、芽接等方法培育苗木,用于营造种子园。表10-3= 1950 ~ 1999年吉安地区林木采种、育苗数量单位:万千克,亩年份采种育苗年份采种育苗合计其中国营合计其中国营合计其中国营合计其中国营全区总计 657.88 293.03 201357 101403 1975 16.97 9.38 3187 18961950 0.05 0.03 11 11 1976 8.86 6.38 5887 17991951 1.75 0.27 202 193 1977 18.40 13.74 2989 13861952 4.82 0.89 540 494 1978 18.44 15.54 4433 20561953 0.59 0. 10 724 468 1979 21. 16 15.63 4496 27461954 7.02 0.08 368 124 1980 13.44 4. 19 5126 22471955 12.85 0.34 1129 904 1981 16.27 3.20 6833 26561956 10.85 0.59 1579 1199 1982 17.09 9.53 5190 26221957 12.37 0.41 2446 1759 1983 26.81 13.76 6151 26281958 43. 18 9.62 2770 2198 1984 16. 19 2.21 8428 47601959 19. 16 5.93 4853 3518 1985 9.35 2.24 10902 43361960 10.25 7.12 6131 3278 1986 7.95 3.79 6588 30141961 9.09 7.80 1955 1411 1987 8.32 1.41 7102 25071962 2.70 2.04 892 680 1988 8.33 1.75 6034 35071963 10.23 7.07 994 831 1989 5.34 3.83 7618 28141964 12.24 6. 11 2152 1758 1990 6.30 2.84 7406 38551965 17.44 11.38 3422 1907 1991 7.32 2.48 11300 38001966 17.23 6.55 4918 2226 1992 8.21 2.63 7572 32771967 16.21 6.42 3378 2223 1993 6.80 2.71 5821 27691968 19.03 10.33 1978 1279 1994 6.02 2.01 3257 16521969 25.96 16.02 1904 1184 1995 5.70 1.38 2709 18401970 41.01 19. 17 4149 1776 1996 5.25 1.25 2485 15091971 23.95 15.96 6155 2629 1997 4. 17 0.89 2118 16551972 18.36 7.36 4473 2135 1998 2.93 0.65 1160 719 1973 21.04 8.99 3472 2220 1999 3.39 0.30 1018 568 1974 31.76 18.73 4952 2380 第二节植树造林境内植树造林历史久远。新干县三湖红橘始植于西晋时期。唐宋时期,庙宇、祠堂、坟地、村旁植树盛行。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前的柏木、寺内的罗汉松,泰和县“西昌八景”的丰乐寿樟均为唐代所植。泰和县碧溪乡芙塘村前28株柏树,并排耸立,俗称“龙脉”,栽于宋朝初,树龄逾千年。北宋熙宁三年 (1070),欧阳修立《浓冈阡表》碑文,回故里(现永丰县沙溪乡)扫墓,植松柏。万安县刻溪乡竹园村有树势雄健,排列有序,如同树堤的107棵柏树,系北宋元丰五年(1082)1部尚书肖令贵倡导该村村民种植的风景林。据1940年《吉安县志》记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吉安县固江候城书院朱兴门下求学时,植柏树三株于书院塘边,现保存一株,树龄约750年。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万安籍进士刑部尚书刘文桢,任广东召州推官时,回乡省亲途经赣州,发现罗汉松,取回植于宅旁假面山前,树龄370多年。境内成片种植杉木,始于唐,盛于明、清,庐陵杉木栽于唐建中二年(781),距今1220来年。清同治《龙泉县志》载:“(龙)泉县山故多棘,康熙年间,粤闽穷民知吾(龙)泉有山可种,渐以只身入境,求主佃山,得以栽植杉苗,俟成林时待价而均(沽)之。”人工营造油茶林始于明末,有近400年历史。
  1931〜1936年和1943年,全区12个县官方植树造林累计1493212株。1944年,峡江县整理天然林,营造薪炭林1万多亩。1946年3月,江西省开展农林生产竞赛,永丰县造林成绩显著,林场植树 133082株,群众植树27283株,机关植树22000株,评定结果永丰为甲。同年6月,吉安青原山林场获全国农林竞赛育苗植树造林甲等优胜奖。
  1928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在永新县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年4月,朱德在宁冈县茅坪八角楼周围种了“井冈兰”。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第十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植树造林决议——《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关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运动在全苏维埃各地热烈开展。
  50年代初,全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动员千家万户,在老林区插杉造林,在丘陵山地栽松、种茶(油茶)、播栋,并开展国营造林,给群众示范。农业合作化时期,国营和互助组、农林业生产合作社造林面积较大,永新县芦溪乡繁荣农林业生产合作社,1953 ~ 1957年营造杉木林3489亩,成活率90%以上,荣获林业部嘉奖。1958年“大跃进”运动,植树造林声势很大,但面积不实,新造林未及时抚育,多数没有成林。60年代初,通过总结50年代特别是“大跃进”中造林的经验教训,注重兴办林场,建立专业队伍,加强造林技术培训和指导,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的以人工造林为主,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相结合,建立林业基地。70年代,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和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建立林业基地,森工采育林场更新造林的步伐也更快。到1978年,全区基地造林近200万亩。1978年9月6 日,行署召开全区林业基地建设会议,肯定了成绩,表彰了先进,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基地造林的发展。1989年11月14日,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召开全区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制定了“七年消灭荒山, 十年绿化全区”的奋斗目标。1989 - 1994年,全区有1000多万劳力义务奋战在荒山秃岭,高质量地完成造林589.31万亩,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1996年8月28日,召开全区“山上再造”工作会议,提岀了“在山上再造一个高效益吉安”的战略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竹、果业等特色林业,推进了林业产业化的进程。1998年12月8日,吉安地委、行署召开全区林业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全区 “跨世纪绿色工程”建设任务,把林业建设重心转移到立足林业的综合效益上来。
  1950 - 1999年,全区造林2885.01万亩,其中保存面积1039.79万亩。其中,20万亩以上连片的有 8片,50万亩以上连片的有4片。
  表10-3-5 1950 - 1999年吉安地区造林面积单位:万亩年份造林面积年份造林面积年份造林面积合计 2885.01 1957 42.46 1965 3&00 1950 0.76 1958 74.58 1966 48.661951 2.81 1959 147.55 1967 5& 301952 7.84 1960 108.58 1968 46.921953 19.38 1961 43.95 1969 40.991954 27.56 1962 25.86 1970 53.821955 3& 14 1963 16.82 1971 65.781956 39.11 1964 20.88 1972 53.86续表年份造林面积年份造林面积年份造林面积 1973 49.63 1982 63.11 1991 87.48 1974 37.60 1983 87.57 1992 126.881975 47.03 1984 102.27 1993 93.56 1976 35.60 1985 104.21 1994 115.231977 36.46 1986 69.79 1995 62.1 1978 42.98 1987 95.59 1996 55.59 1979 32.97 1988 93. 14 1997 37.52 1980 56.28 1989 86.77 1998 21.78 1981 58.48 1990 79.39 1999 15.20 人工造林概况境内人工成片栽植杉树,始于唐建中二年(781),距今已有1200多年。遂川县蜀水、安福县陈山、永新县曲江、吉安县双江、泰和县桥头和万安县谷中等林区的杉木林,多属人工营造。人工营造油茶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各县都有成片种植的油茶林。民国时期,各县政府在每年植树节前后,组织各界民众和机关团体植树造林。
  1951年春,吉安县第六区青原乡,召开林农代表会,组织造林委员会,发动农民群众1462人,编成17 个造林队,仅4天时间播马尾松、麻栋、油茶种31. 05石,造林0. 31万亩,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嘉奖。 1952年,安福县洋溪乡林业劳模王世福在全区农业劳模会上介绍结合开山插杉造林,种植农作物,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经验,受到区领导的表扬。1950 - 1952年,全区造林3. 27万亩,其中吉安林场营造马尾松0.3万亩,为办场13年造林总数的三倍。
  1953〜1957年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全区植树造林主要依靠互助组、合作社。1954年2 月7日,吉安专署颁发插杉造林补助办法,对互助组、农林业生产合作社和贫苦烈军工属,以及有插杉经验,但资金困难的个体农民实行补助,插杉1亩,补助1万元(旧人民币,折算成新制人民币1元)。永新县冠陂乡公益林业生产合作社、安福县洋溪乡王世福互助组、遂川县新江乡和溪林业生产合作社和新干县严山乡木源林业生产合作社的植树造林工作,分别获得江西省和所在县人民委员会的奖励。1956年, 中共吉安地委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精神,于3月25日至7月中旬,抽调在职干部和聘用临时干部347人,开展全区山林普查,并制订5〜7年消灭荒山,实现绿化的造林计划。是年全区涌现一大批造林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江西日报》在12月15日刊登长篇文章,介绍吉安专区出席江西省造林积极分子会议的井冈山上的植树人邹官保和遂川县草林乡悠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女社员、共产党员黄余香,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和在夜晚协助国营苗圃廊水抗旱救苗的先进事迹。:1957年1月20日,吉安专署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春季植树造林运动紧急指示》。是年,全区国营造林6.95万亩。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后,全区植树造林集中连片,面积大,出现吉安县长塘、奶奶庙乡大面积栽种马尾松林,永新县澧田乡(蓑衣岭)大面积直播油茶林的先进典型, 永新县荣获江西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造林先进县称号。1959年1月20日,井冈山垦殖场全体职工,冒着严寒栽种农垦部赠送给该场的苹果、葡萄苗各1万株,梨树325株。同年9月,永新县人民委员会和永新县七溪岭林场,荣获林业部“林业红旗县”、“红旗林场”的光荣称号。但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刮起的“浮夸风”和“共产风”,造林面积不实,质量差,成活率低,当时上报全区1958 - I960年共造林610万亩,1961年检查核实只有200万亩,且多数未成林。 1961 - 1963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区造林工作缩短战线,调减任务,抓重点公社和国营造林。
  1964年11月和1965年6月,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署先后两次召开全区林业工作会议,在总结“大跃进”和调整期间植树造林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兴办林场,建设林业基地的新举措。在基地建设中,要求全区各级领导部门建立样板林,取得领导经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吉安专署确定在泰和县津洞区建立用材林样板,永丰县龙冈区建立油茶林样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建立荒山造林样板,吉安县敦厚建立水土保持林样板。
  1973年,对全区林业基地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规划设计,基地范围扩大到11个县,57个公社,规划造林面积240万亩。各县成立林业基地领导小组和林业基地管理站,加强基地领导和管理,同时广泛动员国营林场和社队林场,在荒山上建设新的林业基地;在采伐迹地上培育杉木林。到1978年,国营营林、采育、垦殖场林场发展到91个,经营面积315万亩;社队林场1123个,固定劳力7731人,经营面积 187万亩;林业基地造林共199.4万亩,其中新干县基地造林31.5万亩,一直为全区集体造林先进县,故 1969年,1974年江西省两次林业工作会议都在新干县召开,推广该县兴办社队林场、建设林业基地经验,并获得农林部嘉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林业建设步子迈得更大。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农林部召开的全国油茶生产会议精神,地区林业部门对全区的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了调整,确定遂川、永丰、莲花三县和万安县涧田、顺峰、武术、棉津、宝山、社坪、百岩、弹前公社,泰和县老营盘、中龙、水槎、西龙公社,宁冈县睦村、葛田、东山、大陇、茅坪公社,吉水县新和、罗田、冠山、水南公社和吉安县东固、官田公社等为油茶林基地。地区行署于1980年8月5日,下发关于批转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关于改进营林技术措施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并同意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于1982年2月18日召开森林采伐与更新造林学术讨论会。1983年冬,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国营林场投资,乡、村、户投山,山权不变,林权共有,共同管理,收入分成”的办法造林,同时大力提倡以木竹为原料的企业与乡、村、户联营造林,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力量,继续建设林业基地。1986年10月,吉安地区行署批转地区公路局、林业局《关于建设公路绿化带的意见》,把造林重点转移到荒山上,加快了全区荒山造林绿化步伐。1989年1月30日,中共安福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颁发造林绿化荣誉证书,规定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在任职期间,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对新增成林面积3000亩以上,2000亩以上,1000亩以上的,由县人民政府分别颁发一级、二级、三级造林绿化荣誉证书,在正常离职后,可凭证书分别享受在职干部经济补贴,一级100%、二级70%、三级 50%。1990年8月,地委、行署组织县(市)委书记和林业局局长,前往广东参观考察,学习其绿化荒山的经验,并于9月7 ~8日召开三年消灭荒山的誓师大会,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人和52个荒山大户的乡镇一把手参加。会上,分别由行署专员与县(市)长、县(市)长与乡(镇)长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推行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安福、永丰、吉安、永新、峡江、遂川、泰和、新干、莲花等县和地区武功山林场、地区林科所的青原山试验林场,在1984、1987 .1988年到1990年,共完成国家商品材基地造林、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樟树矮林基地造林39.41万亩。80年代,全区完成工业原料和林果基地造林25.31万亩。
  全民植树义务植树义务植树始于民国期间。民国初期,以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改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1934年1月19日,《红色中华》刊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部要求各县设立一个植树委员会,由乡苏维埃代表及群众中积极分子组成,必要时村亦应组织分会,并规定各地应发动群众每人至少植树五株以上。当时处在战争期间,植树数字无法统计。
  据1990年版《新干县志》记载:1928年起,每年三月十二日植树节,县政府组织各机关、学校在县城附近植树造林。1936年,栽植油桐、马尾松、刺槐22亩,2310株。1947年,县政府呈报植树面积累计 9960亩,共29880株。1935年,吉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干、永丰、遂川、万安、永新、莲花等县共植树 104.5万株。1936年,吉安、泰和、新干等12县共植树3. 88万亩,105.8万株,平均成活率74%。1937 年,共植树5.92万亩,1137.8万株。1941年,吉安县(石阳镇)定3月13日至19日为植树周,组织各界参加植树仪式,以老飞机场为植树地点,树苗由吉安中心苗圃、武宁中心苗圃(当时迁至吉安)供给,不足者由各机关自行选购。1942年3月7日,江西省政府决定,就战时省府所在地(泰和上田村)划定,东沿赣江沿岸至沿溪渡,西沿永泰公路至三都号,南沿赣泰公路至武溪,北沿吉泰公路至禾埠,为泰和近郊各乡镇模范造林区,并拟定营林办法,着手创办,以资倡导。泰和县各乡镇于是年起在模范造林区共植树 189560株,成活132975株,是年3月8日上午,泰和县各界妇女在北门栽种“三八”妇女林。1946年,安福县机关团体17个单位540人参加植树5400株,成活率95% ,26个乡镇26785户,在零星空隙地上植树26785株,主要树种为油茶、油桐、樟、乌柏、杉、马尾松。是年,峡江县25个机关团体849人,种植油茶、油桐、樟、乌柏、杉、松等1698株,成活率91.9%;11个乡镇10495户,植树50087株,成活33807株。
  新中国建立后,义务植树有新的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1951年3月,新干县组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居民,在沿南昌公路干线一带的荒山荒地上分段包干,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952年2月,中共永丰县委书记游光辉和县长肖子昌,亲自率领各单位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工商界人士和城镇居民500余人,在水南背亭子边荒山上每人种油桐、乌柏、麻栋、马尾松等10株,共栽植树木5000多株。1956年3月,中共永丰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负责人带领县直各机关干部50余名,在麻州义务植树三天,栽植各种树木8000余株,沿河环洲种植桑、槐、柳等作为防护林。同年 3月,吉水县各机关干部及部分农业社社员1000余人,在县城西门河岸上栽植20公里长的防护林,在朱仙桥和小东门公路两旁栽植15公里的路旁林,在县体育场及各机关四周造风景林2. 2万株,在东门狗牯山栽植马尾松3. 5万株。
  1958年1月,中共吉安市委发出“迅速绿化吉安市”的号召,发动全市人民栽植行道树、风景树 27040株。据统计,50年代全区各地义务植树1601.19万株。
  I960年1月,地委、专署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造林运动的指示》。吉安市城区1961 - 1962年共植树 52.85万株。1962年,安福县各级领导机关700多名干部参加植树。1965年,地委、专署发出《关于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及城镇居民,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指示》,是年12月,成立地专机关绿化造林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开展地专机关的绿化造林。地委书记张笃、专员于锦文等领导带领地专机关100 余名干部在天华山植树。1966年,共青团吉安市委组织全市8000余名青少年营建青年林、少年林1150 亩,植树70余万株。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颁布实施,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是年,地委、行署提出:¹¹1979年植树节以城镇和工矿区’四旁’植树为主,各级党政领导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部队,都应对所属地区和单位,广泛宣传动员.带头种树。” 1970〜1979年,全区“四旁”植树 1638.9 万株。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1982年2月,地区和吉安市党政领导率领机关、部队、厂矿、街道 1000余人到螺子山和吉安市街道植树种竹。3月,共青团吉安市委组织2000余名青少年义务植树6540 株、种竹760根(丛),成活率52. 3% ₒ同年,永丰县民兵军训义务植树2. 13万株。万安县从1982〜 1986年,义务植树18& 5万株,成活90万株。1983年,全区义务植树174. 5万株,义务造林0. 28万亩。 是年,地委、行署、军分区和吉安市委、市政府的机关干部,参加吉安市螺子山森林公园义务植树种竹 14900株(丛)ₒ 1984年,全区义务植树达329. 05万株,仅吉安市植树54410株,种竹3. 7万根(丛)。 1985年全区义务植树343.98万株。同年安福县组织青少年30352名,义务植树314180株。
  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一任书记绿化一座山”的号召,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参加规划、整地和造林,带领群众绿化一座山、一条路。是年.全区义务植树371万株,完成“书记绿化山” 10.02万亩。1987年,全区义务植树279. 38万株,完成“书记绿化山”7. 05万亩。地委副书记严显烈在吉安市螺子山森林公园挂点抓义务植树。行署副专员曾文善和吉水县委书记王昭悠在吉水县醪桥乡建 “书记绿化山”,完成造林3000亩。同年,莲花县南岭乡组织党政机关和乡镇企业干部职工600余人上山参加义务植树。1988年,全区义务植树292.38万株,完成“书记绿化山”3.76万亩,其中吉安市天玉乡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组织和带领全乡几千群众,集中连片整地造林2500亩。1989年2月,行署作出 《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植树造林周活动的决定》,定农历每年元宵节前后为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周。 当年,全区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46.46万人,零星植树607.31万株,成片造林6. 12万亩,完成领导办点 “绿化山”5.12万亩。地委书记王国本、行署副专员吴凤昌率地直单位干部职工,在吉水县醪桥乡地委、 行署“绿化点”挖穴造林。吉安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0万人(次),成片造林6000亩,县领导办点4个, 造林1万亩。万安县在5月、6月份再次组织全民义务植树,用容器苗造林100亩。泰和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该县武山义务造林1600亩。这一年,中共永丰县委、新干县委、吉水县委评为全省领导干部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1990年,全区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97.15万人,植树907. 35万株,植灌木5. 51万株,成片造林4. 63 万亩。地、县(市)领导办点60个,造林10. 6万亩。地委书记杨绍宗、行署专员傅国祥率地直机关干部职工到吉安市螺子山森林公园植树;吉安市完成螺子山义务植树12875株,吉安五中初一(8)班王义和老师利用星期天带领该班同学上山栽树;新干县县级领导办点3个,造林7230亩;峡江县领导办点5个, 造林1.2万亩;遂川县领导办点3个,造林6540亩;永新县领导办点3个,造林1. 1万亩。
  从1990年起,到“灭荒”基本实现的1994年,全区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员达1062万多人次,植树 7240万株,乡(镇)以上各级领导办绿化点584个,造林面积达94. 4万亩。1993年,地委副书记温新华和行署副专员匡远伦,选择峡江县云盘山林场,规划建立了梅花坪绿化示范点,到1995年,示范点营造械柑、捺李等优质果树为主的经济林面积3000多亩。1996年植树节,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地区林业局五位林业工程师,在吉安市人民广场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发出林业宣传单1000多份,解答林业技术内容100多个。1997年,全区各地结合义务植树进行基地建设,在基地内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养殖业,建立产业化经营基地16个。1998年又新建16个。到1999年,全区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113个,造林91.96万亩。
  城镇绿化境内自古就有在城镇、村庄植树栽花的传统。但只限于私人庭园和河岸、路旁以及城区空旷隙地。对于整个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则是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规模,逐步向园林化方向发展。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永丰县人宋望仪辞官归隐,在二都(今八江乡南村)营建北园,栽松种竹。 万历年间(1573〜1619)福建商人在吉安城赣江边种植榕树,今榕树码头存活的一株古榕树,就是那时栽种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吉水、新干两县分别在县城和赣江边种植石榴、桃、李、乌柏等300多株。1928年起,新洽县政府每年组织各机关、团体、学校等公教人员和学生在县城植树,1941年植树 1435株。同年,泰和县政府院内栽梨、桃、油桐、苦楝、冬青等150株。民国期间,永丰县在百花洲200多米河堤种植柳树、梨、白杨、苦楝,在县城天主教堂种植无患子、女贞、樟树、苏铁、合欢等树木花卉。抗日战争期间,县城兴建中正公园,建有竹凉亭两座和竹桥、花坛、假山等,栽植树木花卉800多株(丛),县立第一区中心小学辟有花园、筑有花坛、竹亭、鱼池,种有桂花、腊梅、紫薇、茶花、樱桃、枣、梧桐、樟树等木本花卉、树木和美人蕉、洗手兰、蝴蝶花、芭蕉等草本花卉。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城镇绿化工作虽未全面开展,但部分县城每年清明节前后都开展植树、栽花、 种草活动。1950年,吉安市在钟鼓楼辟地1.5万平方米,兴建公略公园。1954年4月,宁冈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成立美化小组,种植花、木、果树的通知》,规定美化小组负责改善县政府大院内外环境,种植花木果树。到50年代末,吉安、永丰、泰和等县(市),共种植行道树、风景树32040株。60年代,全区城镇绿化工作有所加强,安福、泰和、永丰等县开始在县政府所在镇进行绿化规划,划定绿化植树区,种树栽花铺设草坪。1962年,吉安市成立绿化委员会,1963年成立绿化办公室,1963 - 1965年在天华山、真君山、螺子山等地兴办果园林场11个,广种果树、马尾松、油桐、油茶3495亩。1964年清明前后,泰和县在工农兵大道引种悬铃木。同年井冈山管理局成立绿化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茨坪的绿化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引种了水杉、柳杉、悬铃木、重阳木、樟、柏等风景树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因“文化大革命”干扰,把栽花种草当作“修正主义”批判,城镇绿化工作一度中断,吉安市和井冈山成立的绿化机构被迫撤销。
  1978年,吉安市和井冈山管理局恢复了园林管理所。吉安市街道栽种树木品种发展到50余个,花卉品种60多个。该市1979年举办第一次菊展,展出菊花7000盆,品种上百个。井冈山管理局于1979 年在茨坪动工开挖挹翠湖,面积75亩。1979 ~ 1980年,永丰县组织机关、学校、工厂、商店,采取分段包干办法,动员2000多人次,在街道、庭园、乌江河畔等地植树1.26万株。1981年,吉安市被评为江西省城市绿化先进单位;江西轴承厂、吉安市人民医院、吉安地区食品公司、吉安市一中、吉安机床厂等26个单位被评为庭园绿化先进单位。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把吉安市建设成为竹城的指示,1982年,吉安市绿化委员会发出《突出“竹城”特点,搞好今冬明春绿化,为早日把我市建成园林化城市而努力》的号召,发动机关、工厂、学校、城市居民大种竹子,共栽植各种竹子96314株(丛)。1983年,全区城镇评选岀54个省级绿化先进单位。至1984年,全区城镇共建花坛543个,植绿篱14340米,铺草坪4506平方米。1986年10月,江西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吉安地区9个城镇园林化、49个绿化先进单位。年底,安福县平都、吉安县敦厚、遂川县泉江、泰和县澄江、永丰县恩江等五个镇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了江西省城镇绿化经验交流会。1987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永丰县“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是年底,全区城镇公园面积达到531.9亩,其中吉安市螺子山森林公园面积394.95亩;共建花坛、竹坛809个,栽植绿篱 18100米,铺设草坪2100平方米。1989年,井冈山市成立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茨坪中心景区管理所,管辖南山公园和北山公园;吉安市投资48. 67万元,建设螺子山森林公园。1989年底,全区有城镇公园8个, 面积扩大到1818.5亩,共建花坛、竹坛1495个,栽植绿篱32645米,铺设草坪17547平方米。
  1990年,吉安地区绿化委员会召开城镇绿化和部门造林工作会议。要求全区城镇绿化,一是抓好县城和井冈山、吉安两市的森林公园、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主要街道的绿化,有条件的县也应建设森林公园;二是城镇的义务植树要向大环境绿化工程转移,把城镇周围的荒山荒地绿化起来, 以形成城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各单位的庭园绿化、厂区绿化和校园绿化要加快完成;三是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县城和乡村集镇的街道、公共场所的绿化。是年,全区县(市)城镇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11272.5 亩,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175亩,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3. 22平方米。吉安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20.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3.6平方米;井冈山市茨坪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9%,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62.5平方米。江西省绿化委员会、江西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联合组织检查评比,吉安市白鹭洲公园、庐陵竹园、螺子山森林公园、四角花坛、工农兵花坛、竹桂园、井冈山大道、阳明路、沿江路分别被评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优良公园、优良游园广场、优良道路绿化地段。井冈山市挹翠湖游园评为优良游园,井冈路、红军路、南山路、长征路、五井路评为道路绿化优良地段。
  90年代后,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全区各地各部门积极参与创绿化“四佳”活动,涌现一批全国性的先进县(市)、乡(镇)和村,一批长期工作在绿化第一线的干部职工被评为绿化先进工作者和获得全国绿化劳动奖章。全区共有2人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10人获全国绿化奖章,3个全国绿化先进单位,5个全国绿化最佳县,10个全国绿化最佳乡(镇),13个全国绿化最佳村。
  全区城镇绿化抓得较早较好的是吉安市和井冈山市茨坪镇,两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绿化工程初具规模,走在全区各县的前面。安福县平都武功山大道、永丰县政府大院、泰和师范校园和赣中化工厂的绿化,走在全区先进街道绿化和庭园绿化的前列。
  公路绿化包括公路两旁行道树的栽植和公路两旁一公里范围内的宜林山地的造林绿化两个方面。
  一是公路两旁行道树的栽植。民国期间,江西省公路处所辖新干工务段、吉安工务段,每年春季在公路两旁栽植行道树。1935年,江西省政府决定以水利与造林建设为中心,对公路两旁植树事宜连续发出5号、161号、203号公报,训令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各县政府、各特别区政治局、公路处,将公路两旁植树列为要政,为县政考绩之一,按照江西省政府制定的《江西省已成公路沿线植树考查标准及奖励办法》进行考核。新干、吉安工务段每年春季与沿线县、乡政府和保、甲长,动员民众栽植行道树。1937 年,江西省政府拨款从京沪购进悬铃木树苗6万余株,分给吉安公路干线两旁各县栽植。1939年,新干工务段所辖的汴粤干线樟树至朱山桥路段101公里,在原植树399株的基础上,补植和新植树20401株; 沪桂干线崇仁至八都路段129公里,新植树25800株;吉安工务段所辖的三曲滩至吉安路段25公里,原植树1347株,补植3557株;吉安至泰和路段41公里,新植树8200株;吉安至界化陇路段156公里,新植树31200株。1940年下半年,公路植树由省建设厅公路植树委员会办理。翌年春季,设立泰和段苗圃, 并相继设立遂川、马家洲、樟山等三个苗圃。1941年,兴国至泰和路段植树20909株,泰和至赣州路段植树11599株。树苗种类为油桐、重阳木、枫杨、枫香、樟树、酸枣、喜树等20种。
  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交通部制定《公路行道树试行办法》,区内的昌(南昌)赣(州)、敦(厚)界(化陇)、泰(和)兴(国)路段,共植树28000株。1954年,昌赣、敦界、安(福)永(新)、泰兴路段,共植树 32526株,成活12991株。1956年,吉安专署发出《为抓紧时机完成公路两旁植树工作的通知》,全区463 公里路段共补植树苗78000株。I960年,制定《吉安专区公路绿化方案》。至1962年,全区成活路树 48129株,绿化里程96.2公里,建公路苗圃6亩。1965年5月30日,毛泽东主席从井冈山前往南昌,途经峡江、新干交界处,特意下车视察公路两旁植树情况,称赞:“如果全国公路都像这样子,那就好了。”同年6月,全区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在1970年以前基本完成公路干、支线的栽树任务。是年,共栽植路树 23841株,绿化里程745公里,建公路苗圃43. 3亩,育苗15万株。1971年,制定《井冈山专区“四五”四旁绿化规划》其中规划公路685.5公里,要求在公路两旁分别各栽行道树3,5,20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路绿化有较大的发展。1981年,全区种植路树50525株,成活67%,连过去种植的行道树共绿化里程386.58公里,育苗100. 63亩。至1983年,永丰县公路栽树10. 86万株,成活 9.5万株,绿化里程17公里。1984年,共青团吉安地委、吉安地区林业局、交通管理处、公路分局和水电局等五家,联合转发了省五家《关于开展江、河沿岸和公路沿线绿化活动的通知》,并成立吉安地区江、 河、路绿化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5年,安福县组织30352名青少年参加公路两旁植树,共完成里程56公里,植树28000株。1984 ~ 1985年,全区青少年绿化工程共植行道树43.69万株。
  1986年,全区栽植公路行道树90152株,其中重点路段昌赣公路吉安至遂川段植树56225株,吉安至新干段植树9745株,泰和至银坑段植树4116株。是年,地、市妇联组织妇女在吉(安)福(安福)公路栽植行道树1000多株。是年10月,吉安地区行政公署批转吉安公路分局、地区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搞好昌赣公路绿化和建设公路林带的意见》,要求从新干与清江交界的107公里桩开始,至吉安与赣州地区交界处的流芳坳366公里桩止,全长259公里,沿线经新干、峡江、吉水、吉安市、吉安县、泰和、万安、遂川8个县(市),在1987年完成路树栽植任务。当年该路线共栽公路行道树6000余株。1987 ~ 1989 年,全区县乡领导在办绿化工程中,公路绿化植树98.5公里。至1990年,全区境内主要公路105国道沿途经新干、峡江、吉水、吉安市、吉安、泰和、万安、遂川等8县(市),319国道沿途经泰和、井冈山、宁冈、永新、莲花5县(市),以及敦(厚)永(新)、吉(安)莲(花)等公路线已基本完成栽树任务,其中符合公路绿化标准的公路里程401公里,占养护里程的79% o 90年代后,全区公路路树栽植把主要精力放在105国道和319国道及其他省道路树栽植上。1995 年,地区林业局组织全区县(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完成了《吉安地区105国道绿化带建设规划K 1996年地区林业局结合荒山造林,在吉水、峡江两县对105国道两旁路树进行改造,栽植樟树大苗2000多株。 新干县于1997年,在105国道沿线栽植湿地松路树近万株。1999年地区林业局投入10万元对105国道吉水段进行改造,栽植樟树大苗6000多株。
  二是公路两旁宜林山地造林。民国时期的公路两旁宜林山地的造林,最早见于1935年。江西省政府建二字第四七七六号令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凡公路桥附近须特造一林,名为桥林,将来即以其木供修桥用及弥补建桥经费之不足”,并由江西省公路处制订了沿线开辟桥林办法七条。
  1964年8月,吉安专署向江西省人民委员会请示,要求沿井冈山公路,自泰和县上田经井冈山茨坪至宁冈县龙市,计划到1970年绿化公路两旁宜林荒山20.4万亩,并成立由吉安专署副专员侯吉华任组长,地委农村工作部、专署农林垦殖处、吉安公路总段、井冈山管理局、泰和和宁冈县人民委员会负责人参加的井冈山公路两旁山地造林绿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在泰和县禾市、井冈山拿山、宁冈县大陇等地建立林业工作站,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1965年春,泰和县三都、禾市、桥头,井冈山拿山,宁冈县大陇等地,分别在公路两旁造林6500多亩。
  1986年9月上旬,中共吉安地委召开县(市)委书记会议,确定把公路绿化和公路林带建设作为绿化重点,对公路绿化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10月,行署批转吉安公路分局、地区林业局《关于建设公路绿化林带的意见》,提出昌赣公路、省际、地区际公路和吉安市至各县(市)主要公路两旁1公里范围内的山场地块,通过造林、封山育林、补植等营林措施,要求三年完成造林绿化,五年见效。同时,在具体部署时, 要求各县(市)作出规划,提出分年度实施计划,把任务落实到所属乡村、单位,落实到山头。对集中成带的大面积荒山,群众要求联营的,应尽可能实行国营林场与群众联营,签订造林合同。小面积零星荒山和稀疏林地,应积极发动群众进行补植造林和封山育林。
  1987 - 1990年,吉安地区林业局与各县(市)林业局在国道干线两旁联合营营造湿地松、木荷、枫香 116455亩。按照联营造林合同,地县(市)每亩各投资20元,地区林业局共计投资232.91万元。
  在地、县(市)联营造林的同时,各县(市)于1987〜1989年,在县际主要公路两旁宜林山地,进行国乡联营和动员乡村群众营造湿地松林25.59万亩,并补植造林4. 78万亩,封山育林46. 72万亩,飞机播种造林6. 8万亩。在此期间,永丰县重点营造了从坑田、沿陂至君埠公路沿线的百里林带,人工造林3 万余亩;峡江县从1985年开始,绿化了峡江至新余、巴邱镇至水边、水边至桐林三条公路两旁荒山造林绿化任务;安福县于1988年在铁路、公路两旁造林2. 7万亩,占当年县造林面积的42. 7% ,以后又在安 (福)永(新)公路的寮塘、洲湖一带大力开展公路两旁宜林山地造林;吉安县在公路两旁丘陵山地,大力发展湿地松造林,至1990年累计造林33. 2万亩,县内4条主要公路干线153公里的两旁荒山都栽上了树。
  至1990年,区内主要公路干线昌赣、敦(厚)界(界化城)、吉(安)井(冈山)、泰(和)兴(国)、吉(安) 抚(州)、吉(安)福(安福)宜(春)等公路两旁宜林山地,全部完成了造林绿化任务。
  公路绿化林带建设,为开发丘陵红壤山地、建立纸脂两用林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至1990 年,全区在公路沿线兴建吉水县双村林场、泰和县玉华山林场、安福县枫田试验林场。三个场在公路两旁营造湿地松林5.38万亩。
  1995年,地区林业局和新干、峡江、吉水、吉安市、吉安、泰和、万安、遂川等县(市)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完成了 105国道绿化带建设规划。规划从1995年冬开始,分三年完成45万亩的绿化带建设任务。 到1997年,绿化带完成面积25.27万亩,其中封山育林22.99万亩,营造用材林和果木林1.9万亩,低产林改造0.12万亩,种草105亩。1998年,沿线县(市)总结前两年实施经验,继续加大绿化带建设力度, 圆满完成了绿化带建设任务。
  京九铁路沿线绿化随着京九铁路的建设和通车,京九铁路沿线造林绿化成为全区造林绿化的重点。1993年,地区绿化委员会和地区林业局组织沿线新干、峡江、吉水、吉安、泰和5县和吉安市,对京九铁路绿化带建设进行了认真细致规划。规划按照铁路两侧各4公里或视线范围内各地类,实行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封则封、宜草则草的原则开展造林绿化,3年完成建设任务。规划内容:(1)对30457亩无林地全部造林;(2)对29794亩疏林地进行补植;(3)对4220亩低产林进行改造;(4)对383947亩林地进行封山育林;(5)对平原绿化规划面积50949亩(其中旱地和停耕地26255亩,农田林网1042亩,公路护路林13502亩,堤岸护岸林2153亩,村宅旁绿化7997亩)进行种果、植树,100株算1亩;(6)铁路护路林8113亩,原则上是铁路两侧各20米范围内应栽上树。到1996年,共完成516747亩,占规划任务 507480亩的101.8%。京九铁路绿化带实施3年中,交通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对京九铁路沿线的县乡公路也进行了绿化,共绿化W条,计22. 5公里,栽植路树1力00株。吉安市栽植柏树500多株,绿化县乡公路2公里;吉安县栽植白杨3200株,绿化公路7公里;吉水县栽植梧桐400株,绿化公路1公里;峡江县栽植白杨4500株,绿化公路3公里;新干县栽植白杨2600株,绿化公路4公里;泰和县栽植白杨 6500株,绿化公路5.5公里。京九铁路吉安车务段管辖内大小19个车站站台绿化,经1996年冬至1997 年春绿化了 10个车站。 1997年,吉安地区绿化委员会组织京九沿线县(市)绿化委员会和林业局进行了全区范围内“京九吉安地区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规划。规划明确了建设范围包括铁路沿线两侧各2 ~ 4公里或视线范围各地类。工程建设目标为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坚持乔灌草相结合,沿线网片相结合,把京九吉安段建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四季水果、生态佳境”的绿色长廊。1998年,全区完成京九绿色长廊建设22866.1公顷,其中,铁路绿化完成55公顷,公路绿化完成39. 2公顷,江河岸绿化50公顷,村庄绿化56.2公顷,山坡地绿化969公顷,封山育林21696.7公顷。
  个体造林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的山林绝大部分属私有,人工造林大都为个体造林。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江西政事总表》称:“新干县一都福江(村)谢某垦荒种桐子树五百株,桑树三百株,已长一尺有奇\ 1929年12月17日,江西省建设厅公布《各县立苗圃给售苗木规则》中规定:“县立苗圃的苗木应无偿给予各该县人民,分别领植”,“无价给予贫民”,“所称贫民,指雇农、佣工、店员、佃农、半自耕农、 自耕农及失业又无收入者而言”;“人民领购苗木时,县立苗圃须将苗木装运保护方法及植树注意要点, 分别油印发给\ 1934年2月,泰和县政府号召民众在房前村后、江河两岸植松、柳、桐、枣、桑等十万余株。1946年,永丰县每户造林五株,计13. 64万株。是年4月,江西省农业院对私人造林组织了检查评议,该县被评为造林甲等县。1947年,新干县个体造林45.62万株。
  自1950年2月起,吉安专署曾多次发布育苗造林指示,号召群众造林,规定宜林荒山由业主尽力自植,对造林有困难的群众适当给予苗木补助费,有的县由苗圃无偿供给造林苗木。同时提出:“谁种谁有,伙种伙有,村种村有”,保障山林所有权,充分发挥个体农民的造林积极性。1950年春,宁冈县人民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植树6万余株;1953年,该县群众个体插杉造林1140亩,零星植树32. 81万株;1954年, 该县柏露乡南木坪农民协会主任宁润生等三人,在碑石坳造杉木林500余亩,由于管理得好,至1990年测量,该山场有立木3000余立方米,大的立木胸径有30多厘米。1953 - 1955年,泰和县人民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每人每年栽活一棵树,各地群众积极投入植树造林,在“四旁”栽植樟、柳、桐、乌柏、竹类等 4.22万余株。其间,全区个体造林6. 7万亩。1956年农村实现农业高级合作化,山地大部分归集体所有,社员仅留少量自留山。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大刮“共产风”,自留山以及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也统一归集体。1965年4月4日,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员公署发布《关于确定山权、林权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要求合作化时期划给社员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社员在村前村后、屋前屋后、路旁水旁、 自留地上和坟地上种植的零星树木,仍归社员个人所有。个人山林权开始稳定,社员个人继续在屋前屋后植树,但没成片造林。1982年林业“三定”中,给农民重新划定了自留山,建立了林业生产责任制,农民个体造林才重新发展起来。是年,全区群众在自留山和责任山上造林22万余亩,占当年全区造林总面积63. 11万亩的34%。1983年2月19日,行署召开造林电话会议,要求各地把植树造林的重点放在千家万户上,自留山造林户均不得少于1亩,凡家在农村的各级干部,在造林期间利用节假日回家带头在“两山”(自留山、责任山)上植树造林5 ~7天;家不在农村的干部应帮助农村的亲戚、朋友植树造林。 缺乏造林资金的困难户,可由林业部门贴息向银行贷款造林。是年,全区“两山”造林23万余亩。吉水县实行分配木材地销指标和造林面积挂钩的办法,促进了个体林业的发展。全年该县群众个体造林3 万余亩,有些大队干部成为个体造林的带头人。螺田公社凡田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厚良,筹集资金1500 元,营造杉木林80余亩,油茶20亩。在书记的带动下,大队党支部委员户均整地造林20亩以上,11个生产队有10个生产队的社员向银行贷款8000多元,造林2200余亩。遂川县拨出扶助群众个体造林资金57万余元,造林1.9万余亩,珠田公社达溪大队社员李自承全家12人,在自留山上条垦整地造林150 余亩。莲花县南岭公社千坊大队第六、第七生产队社员在自留山上造林360多亩。泰和县桥头公社店前大队110户,700余人,山地面积1万多亩,林业“三定”时划定自留山9000亩,责任山1000亩,1983年在“两山”上共造林3000余亩,造林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社员有10户,该大队副大队长曾广元在自留山营造杉木林140余亩,被评为江西省林业劳动模范。永新县为总结群众“两山”造林经验,召开了植树造林先进户座谈会,县林业局会同县老区建设办公室树立6个公社“两山”造林典型,每个公社分别集中连片营造油茶、湿地松各500亩,全县29个公社(镇),每个公社扶助七至八家个体造林重点户和专业户,与林业部门签订了“三保证”、“三优先”的协议书,要求造林户保证在自留山、责任山造林10亩班払保证按林业部门规划的树种和规格质量整地造林,保证抚育3〜5年成林;林业部门做到优先提供苗木,优先进行技术指导,优先拨出林业扶助经费。是年全县“两山”造林1 • 7万亩,为个体造林总面积的87% , 该县白沙公社上坪大队王龙南在自留山上营造杉木林50多亩。新干县潭丘公社木源大队海源生产队农民沈福根,全家5人,4个劳动力,分得自留山90亩,1983年冬将出售余粮和生猪的收入全部投入造林,并带领全家劳力上山砍杂炼山整地;1984年春在石头墩山上营造杉林38亩,每年抚育两次,成活率 98%; 1985年,他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苦干了一个冬春,又在东山上造杉林22亩;1990年,自筹资金 3300元,投工1800个,营造杉林90亩。他三年营造杉林150亩。该生产队在他的带动下,1985年有15 户造了杉林。到1989年,全村52户农民,家家户户都造了林,户均30余亩。吉安县从1982 - 1987年, 全县个体造林16万余亩。峡江县到1990年个体农民造林也达7.73万亩。
  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落实,稳定了农民发展林业的信心,一些掌握了一定林业生产技术并具有较雄厚资金的林农,在经营“两山”造林的基础上,一户或几户联合起来承包集体或个体所有的山场,逐步发展成为林业生产专业户。吉安县个体承包造林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有 6户,原籍永新县的青年农民康忠光,于1985年承包了敖城乡办林场,至1987年,营造杉木林3493亩, 1988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青年称号。在此期间,该县油田乡农民彭国跃,承包造林2435亩;官田乡农民邓行生,承包造林1086亩。宁冈县柏露乡柏露村谢良斌夫妇承包集体山场1170亩,1985 - 1987年共造杉林602亩,成活率达80%以上。新干县潭丘乡海源村沈福根,在完成分得的90亩自留山上造林后,1985年他向村委会签订了 114亩荒山包栽、包抚、包成林的“三包”造林合同,当年造上杉林。:1987 年他又承包了村委会80亩残次老油茶山,进行垦复和补植,第二、第三年连年产茶油100余千克,第四年产茶油400多千克,收入2200多元。泰和县马市乡农民黄卓铭,联合本村6户农民,承包造林1500 余亩。
  1990年末,全区林农中承包造林的专业户、重点户、兼业户已发展到2774户,其中吉安县619户、吉水县116户、永丰县588户、泰和县367户、遂川县183户、万安县130户、永新县765户庁冈县5户、莲花县1户,承包山场总面积54. 81万亩,人工造林面积20.72万亩,保存面积19. 36万亩,造林投资45.32 万元。
  到1999年,全区个体林业总收入达482.42万元。新干县96户造林大户,1998年林业收益9. 68万元,户年均收1008元,人平均增收270元。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农民习妹自1990年开始,先后投资90 万元开发林业,承包山场3488亩,建起了全区规模最大的家庭林场。
  集体林场造林自古以来,境内群众有在后龙山上以村庄、宗族为单位,集体营造风水林、在“四旁” 营造护路、护岸及风景林的习惯。1920年9月间,省农专一部分毕业生,组建利生林垦公司,在吉水县文昌乡三十八都,距水南三十五里的碟上村,经营育苗、造林、种果和农、牧、渔业等。抗日战争期间,为解决难民生活困难,泰和、峡江、新干、吉水等县相继成立难民营或难民所,组织难民合作造林和进行农业生产。1941年,吉安县第一难民收容所设在固江,附近荒山较多,创设“义民林场”,由吉安中心苗圃拨发树苗1万株,分发给难民种植。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集体林场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相继办起了永新县曲江乡、安福县洋溪乡、新干县严山乡、泰和县桥头乡、吉安县新坏乡等5个以林为主的初级生产合作社。遂川县在重点林区建立了新江乡和溪村等6个林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高级农业合作化时期,新干县七琴乡炉村办起了全区第一个村级林场,当年造林70多亩,中共新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全县乡干部参观、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1957年,吉安专署在新干县召开集体林场现场会。随后,在全区形成了创办集体林场的热潮。1958年,新干县继续兴办了七琴、塔下等6个集体林场;吉安县建立了新土于乡林场和文陂乡开山林场;遂川县南江乡建立竹山林场。1959年,莲花县人民委员会颁发了 《关于发展社队林场的方案》,并办起了南岭公社湾源、坪里公社竹湖、琴水公社金家大队等12个集体林场,有专业人员108人。到1959年底,全区共建立了集体林场168个,经营山林面积28万多亩。60年代,林业部提出了“林业基地化、林场化、丰产化”的方针后,集体林场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1960年 10月底,全区社队林场比1959年增加了 183个,达到351个。1961〜1963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刚刚办起来的集体林场由于家底薄、困难多而解散。1964年,全区对社队集体林场进行了整顿。泰和县采取了“林子不分,林场不垮,人员不散”的“三不”措施,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针,在管护好已有山林前提下,努力实现粮、油、肉、菜、钱自给,克服了经济上暂时的困难,巩固了社队林场。1964年,该县在办好原有集体林场的基础上,还创建了碧溪公社曙光林场,禾市镇老坑林场,桥头公社水坑、蕉坑林场和高市村林场,灌溪公社阳丘村先锋林场,塘洲公社林场,沿溪公社林场等。1965 年,宁冈县分别建立了茅坪公社步云山林场,东上公社光明林场。据1965年统计,全区社队林场又恢复到257个,经营山林面积41万亩,在场人员771人。
  1966年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干扰,但集体林场建设没有中断,社队林场造林仍继续进行。1970年完成造林10多万亩。1973年春,井冈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根据上级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了前几年兴办集体林场、建设林业基地经验,对全区用材林基地建设进行调整:(1)建设期限为1974年至1985 年。(2)建设范围和分布包括11个县(市)55个公社,其中已有社办林场12个,队办林场223个;兴建吉安县新好、吉水县万华山,新干县七琴,永丰县遇源,泰和县桥头、碧溪,遂川县新江,万安县谷中,安福县山庄,永新县秋山,莲花县湖上,峡江县胜利等19片用材林基地。(3)建设规模为人工造林面积240 万亩。要求林业基地县成立用材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杉木用材林基地管理站,分别负责基地建设的领导和造林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检查验收造林、抚育和补助费发放以及集体林场管理等工作。凡列入基地范围的公社和大队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创办集体林场,并逐步完善林场的经营管理。1974年,地区农林垦殖局组织林业技术指导队,先后赴永丰、新干、泰和等县对基地造林进行检查验收,当年全区基地造林44740亩,其中杉木42794亩,马尾松522亩,油茶1142亩,其他282亩。1975年,地区农林垦殖局在基地建设搞得较好的泰和县桥头公社,召开全区基地建设现场会,要求用材林基地建设必须与建立社队林场紧密结合,做到“选好一片林,留下一批人,办好一个场”,“基地办林场,林场管基地”,从而促进了集体林场迅速发展。1978年,全区社队林场达到1123个,经营面积187.20万亩,在场人员7731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根据江西省农林垦殖厅《关于积极办好社队林场的意见》,全区进一步加强对社队集体林场的领导,充实调整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了有关政策,同时在经济上对社队林场给予支持。由于政策落实和补助到位,促进了社队林场进一步发展。1981年初,全区社队林场发展到 1518个,经营面积246万亩,在场人员11400人。
  在林业“三定”期间,有部分地方把集体林场的山林分给群众当自留山、责任山,集体林场的个数、经营面积、在场人员有所减少。1984年全区仅有乡村集体林场587个,比“三定”前的1981年减少了 931 个;经营面积83.61万亩,减少了 162.39万亩;在场人员2909人,减少了 8491人。但新干县所有的集体林场,不管是哪一级办的,不论面积大小,一个未分,而且在巩固完善的基础上有了发展。1987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全省各县(市)要动员组织群众投劳、集资、捐物兴办集体林场,把它作为全省农业总体开发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区的集体林场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1988年乡村林场发展到 1082个,经营面积增加到162.91万亩,在场人员增加到6971人。1990年吉安地区林业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吉安地区乡村林场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和《吉安地区乡村林场办场考核标准》。遂川、安福、吉安、吉水、永丰、永新等县先后制定了乡村林场发展意见和奖励办法,从而使乡村林场建设日益完善,稳步向前发展。到1990年,全区乡村林场发展到2148个,其中乡办189个,村办1920个,合作办39个;经营面积345.95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186.11万亩;林木总蓄积量424. 33万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积量达到310.77万立方米;毛竹53& 22万根。乡村林场提供木材469.51万立方米,木材销售收入 1408.53万元,多种经营产值934.57万元,累计总产值2543. 13万元。造林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重点林场有152个,并涌现出了一批办得较好的集体林场。泰和县桥头乡办的蕉坑林场,创建于1964年,至 1966年,共营造杉木用材林3000亩,修林区公路3条,全长9公里。1975年该场列为江西省25个社办重点林场之一,到1990年全场有林面积11785亩,其中杉木林10350亩。1975年开始间伐,1983年进入主伐期,到1990年共间伐、主伐木材1.26万立方米,获林业收入240万元,提供税利85. 1万元,上交乡政府积累26万元,山上还有活立木蓄积量7.24万立方米。1990年被中共吉安地委、吉安地区行署和地区林业局授予“先进乡镇企业林业创优先进单位”称号。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乡村林场的机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到2000年,全区乡村林场下降到1781个,其中家庭林场249个,股份制林场767个,联户办林场50个。
  区内乡村集体林场在组织形式、资金筹集、收益分配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多种形式。
  组织形式多样化在坚持“山权不变,林权共有,共同管理,收益分成”的原则下,办场主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有社办、队办、国社合办、社队合办等;80年代中期后,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林场。至90年代末,全区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林场767个,占全区乡村集体林场的42.7% ₒ 资金筹集多样化集体林场造林所需资金,除国家下拨的造林补助费外,还采取了如下办法筹集: 一是从社(乡)队(村)的当年山价收入中提取40%用于集体林场造林,每造1亩林补助16〜20元(遂川县新江公社);二是按承包耕地数向农户征收林果发展基金,每亩征收水稻谷1.5公斤(峡江县罗田乡 19S7〜1989年共征收稻谷13.05万公斤,折款10.44万元,造林1500亩);三是发行劳务债券(永丰县上固乡上固林场发行劳务债券5万多元,造林4044亩,抚林1亩发债券9元,造林1亩发债券25元,月息5.7厘,12年兑现,可以转让和继承);四是实行造林贴息贷款政策,造林1亩贷款30元,贴息10年 (泰和县);五是财政给予资金补助,乡、村集体林场造果林1亩补助10元,造竹林1亩补助30元(吉水县)。
  收益分配多样化60年代开始按“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谁造谁有、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收益分配上一般采取按比例分成的办法(按1: 2: 7,1 : 4: 5 ,3: 7,4: 6等不同比例),山权林权所有者得小头,劳动者得大头。林场成员自带口粮和工具,劳动在场,分配在队,同劳同酬,农林平衡。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实行,集体林场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在场,分配在场,劳动人员专业化,建立责任制,林场单独核算,自负盈亏。1994年以后兴办的股份制合作林场,则按照《股份合作林场章程》和《管理办法》,分别山地、林木、投资、投劳等方面折股分红。泰和县碧溪乡曲斗村股份合作制林场规定按3 股分红,其中山权股0.2股,资源股1股,劳动股1.5股,管理股0.3股;新干县梅峰、云庄股份制林场收益分配是山权股20% ,林业发展基金10%,股东分红70%。
  经营方针多样化集体林场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针,实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种养齐上,林农并举。在林间套种药用植物,或种植花生、西瓜、芝麻等经济作物;有些林场形成“山顶栽松、山腰栽杉、山脚栽橘、山底办养殖场养鱼、鸭、鸡、鹅、猪”等立体型开发林业。吉安县新号乡林场在培育好6800亩人工林的同时,注意发展水稻、柑橘、林木育苗等种植业和养鱼、鸡、鸭、猪、 牛等养殖业,先后办起了纺绳厂、片石厂、草帽厂、木材加工厂、酿酒厂、酱油厂和商店等,1990年各业共计收入27万多元。泰和县碧溪乡曲斗村股份合作制林场充分发挥毛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毛竹低改,统一安排生产,仅毛竹一项,林农分得红利13.6万元,人均160元,另外,村委会也能取得3万元的管理费,林场上交国家税费16万元。
  国有林场造林1926年5月,江西省政府在吉安县六区张家渡设立江西林业经营总场第四林场。 1935年,在吉安县创设吉安中心苗圃,次年附设青原山示范林场。1936年和1945年,新干县分别在何家山东山创办中山纪念林场,在百花寺设立百花寺林场。民国期间,全区还办了县农林场9个,有11个县设立了乡农林场99个,万安县附廓乡农林场列第一名。县乡农林场以经营农业为主,林业仅栽植少许油桐,后因经费不足陆续停办。到1949年,全区仅有省属青原山林场一处,人工栽植马尾松林1000余亩,其中引种美国湿地松50.8亩。
  新中国建立后,国营林场建设有较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始建营林林场。1957年后,随着垦殖场的建立,相继建立了垦殖场林场。1964年开始建采育林场。到1999年,全区有营林林场40个,采育林场73个,共计经营面积650. 02万亩,占全区林业用地的25. 08% ;活立木蓄积量1647. 02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29.41%,毛竹3938.63万根,占全区毛竹根数的19. 88%。
  营林林场1949年10月青原山林场改名吉安林场。在1952年,1953年的土地改革和土改复查运动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区将地主豪绅占有的有活立木300两码以上的151块,面积11.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1.37万立方米的成片山林收归国有,由林场经营。1954年,江西省农林厅林业局在安福、宜春、萍乡三县交界的武功山,设立武功山林场,由省林业局直接管辖。1956年1月, 根据南昌专员公署请求,经省林业厅批准,将宜春、萍乡范围内的山林划出,成立明月山林场,归南昌专员公署领导;武功山林场专门经营安福境内的山林,由吉安专员公署领导。同年设立遂川县井冈山林场、永新县七溪岭林场、新干县黎山林场和宁冈县韋江森林经营所,并将吉安林场新民工作组经营的山林划岀,另设吉水县东华山林场,1963年改名为芦溪岭林场。1963年兴办吉安县双江林场(期间一度改为采育林场),永丰县兴办官山林场;同年12月遂川县五指峰垦殖场改名遂川县五指峰林场。1965年兴办莲花县大乐坪林场;1969年兴办安福县北华山林场。1957年10月兴办垦殖场时,将50年代办的7个林场、经营所,除吉安林场外,都并入垦殖场。到60年代末,除遂川县井冈山林场和宁冈县満江森林经营所外,都先后恢复了营林林场建制。1972年建立宁冈县黄洋界林场,1977年兴办峡江县林木良种场。 到1980年,全区有营林林场12个,因黄洋界林场于1982年并人宁冈县林场,实有营林林场11个。80 年代营林林场由原有11个发展到40个,其中1981年兴建的有吉安县马山林场,1982年兴建的有安福县坳上林场,1984年兴建的有永丰县古县林场和泰和县天马山林场,1985年兴建的有井冈山市拿山林场,1986年兴建的有吉水县双村林场、万华山林场和莲花县五里山林场与安福县枫田试验林场,1987年兴建的有遂川县云岭林场和井冈山市厦坪林场,1988年兴建的有万安县宝山、棉津、飞播林场,1989年兴建的有井冈山市长坪林场,1990年兴建的有泰和县玉华山林场,共16个林场。垦殖场转为营林林场的有永丰县李山林场和安福县谷源山林场。采育林场转为营林林场的有安福县陈山林场,吉安县指阳、 天河、九龙、白云山林场,泰和县芦居山林场,峡江县玉笥山林场、金山林场和莲花县棋盘山林场共9个。 峡江县凤凰山林场是从县造纸厂转入的,吉水县周岭林场是1981年从专区林科所试验林场周岭工区划出组建的。
  从1964年起,地区林业部门将国家预算内的造林投资,优先用于营林林场开展荒山造林,并按照林场的作业设计任务书,核定投资金额,直接拨付到场,防止资金挪用;采育林场更新造林资金,由森工企业在完成国家税利任务之后自筹解决,不与营林林场争投资。1983年以后,以营林林场为依托,与乡村集体和个人联合办林场,发展合作林业经济。1996年以后,各营林林场采取了以加强经营管理、改革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深化改革工作。安福县谷源山林场通过撤并等方式,使总场机关职能股室由原来的9个精减为5个,减少人员45%,减少管理费用15万元;转岗分流229人,占改革前在岗总人数的42%,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场里节省工资110万元。通过山林、果树、水田、种养业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安置转岗职工219人,占转岗分流人员的96%。遂川县云岭林场原有职能部门8个,工作人员60人,1996年实施精减,全场仅保留2个办公室,工作人员11名(包括6名领导),减少管理人员 40人。通过五年改革,到1999年,98%的国有林场经营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有民营制、招标承包制应运而生,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到1999年,全区40个营林林场投入的林业建设资金达25674. 7万元,经营总面积356. 12万亩,其中联营面积218.58万亩;立木总蓄积723.02万立方米,毛竹蓄积2740.53万根。
  采育林场1964年,吉安森林工业分局与吉安县森林工业支局,在吉安县天河林区,采取与社队联营方法,试办天河采育林场。同年12月,吉安专署批转吉安森林工业分局《关于建立采育林场问题的报告》,同意根据天河采育林场试办经验,按照不与社队争山林,不增加森工企业编制的原则,由点到面,继续办一批采育林场。全区森工部门设在林区的木竹经营的基层机构,遵照吉安专署批示精神,先后采取征购和联营办法,经过协商同意,把社队集体无力经营的山林划为森工部门经营,一边采伐木竹,一边更新造林。到1970年,全区实行采育结合的林场或站、所发展到47个,其中50年代建立的站、所22个。 当时除个别外,均为生产、收购木竹单位,1964年以后才逐渐转为采育结合,更新造林。进入70年代,尽管受“文化大革命”干扰,但森工部门广大职工仍想方设法,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税利任务之后,把多余的经营利润和经营采伐剩余物的销售收入,用于更新造林,并按照一不新增机构再铺摊子,二不增加人员编制,三不增加道路和房屋基建投资的原则扩大造林面积。1980年,采育林场或采育结合的站、所发展到67个。1981年以后,兴办采育林场27个,共计94个。90年代中后期,共有9个采育林场转为营林林场。此外,还有一些采育林场(站)进行了撤并。到1999年全区共有采育结合林场或站73个,森林经营面积293.93万亩,其中国有197.27万亩,股份合作96.6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924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0. 15万亩,蓄积1198. 1万根。固定职工8044人,林业产值7618.2万元。
  工业原料林和果业基地造林区内于60年代开始营建工业原料和林果基地林。1965年10月,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署发出通知,“要求规模较大的厂(场)矿企业……自己动手,建立用材林基地,将附近的荒山荒地在二三年内全部造林;县(市)二轻部门也要建立自己的原料林基地”。根据通知精神,新干、安福、吉水等县的二轻部门,在县内将大队无力经营的山林,采取等价交换原则,收买了一部分山林, 建立原料林基地。到80年代,除二轻部门外,还有林化、造纸、煤炭冶金、人造板、火柴、罐头、食品、玩具等行业和厂家,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投资造林,建设工业原料、经济果木等林业基地。尤其是营造以湿地松为主的采脂工业原料林,发展速度快,面积大。:1989年以前全区共有工业原料林75.05万亩,到1999年底,就达到378万亩,仅吉安县就达85.9万亩。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先后到吉安县视察湿地松林,对吉安地区湿地松造林和林业建设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95年10月,地委、行署召开了地直单位干部参与果业和竹业开发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地直单位要按每个单位在册人数人均开发一亩果或栽一亩竹的要求,在两年内完成4000亩果、竹开发任务,并成立了地直单位开发果园领导小组办公室。到1996年10月,79个地直单位,除5个单位未开发外,其余74个单位分别在10个县(市)的31个乡镇,74个开发点落实了基地,开发果竹园面积 5521.2亩,占计划4000亩的138%,投入资金766. 3万元。在地直机关的带动下,全区各县(市)直属机关也积极参与,推动了全区经济果木林基地的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区的果木林基地达到 61.06万亩。
  项目造林1983年以后,国家和部省先后批准吉安地区立项的10个造林项目是:部省联营商品材基地项目、林业贴息贷款速生丰产林基地项目、湿地松采脂用材两用林基地项目、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国家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国家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国债长防林建设项目。总体规模 402.01万亩,总投资3. 8亿元。到1999年底,共完成320.7万亩,投入资金2.63亿元。
  部省联营商品材基地项目承担此项目建设任务的有地区武功山、安福县坳上、吉水县芦溪岭、遂川县五指峰4个林场。武功山、坳上林场以荒山造林和低产林改造为主,造林树种以杉木为主,辅以湿地松、马尾松和少量木荷等阔叶树;芦溪岭、五指峰林场以中幼龄林抚育为重点,辅以营造速生丰产林建设商品材基地。中幼龄林抚育对象是因管理不及时而生长较差的人工杉木林;新造速生丰产林的造林树种,五指峰林场以杉木为主,芦溪岭林场以杉木和湿地松兼之。四场总体规划造林16.37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0. 24万亩,一般造林6. 13万亩。四场实际完成总体规划造林17.57万亩,占计划的 107.3% ₒ到1993年,营造速生丰产林7.38万亩,一般造林4.95万亩,分别完成总体规划数的72.1% 和 80.8% ₒ 到1993年,四场商品材基地建设总投资5731万元,占计划投资3768. 2万元的152.25%,其中国家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1641. 14万元(1985年以后改为“拨改贷”),占总投资额28. 64% ,省级配套 252.75万元,占总投资的4.4%,林场自筹3837. 11万元,占总投资额66.96%。
  林业贴息贷款速生丰产林基地项目此项目于1987年开始实施。承担建设任务的有15个林场:永丰县官山、古县林场,遂川县云岭林场,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吉安县白云山、九龙、马山林场,莲花县棋盘山林场,安福县北华山、谷源山、枫田、陈山林场,峡江县玉笥山林场,泰和县芦居山林场,新干县涕江林场,共计经营总面积144.2万亩,其中国乡联营面积86. 63万亩。上述林场分别于1987,1988,1989,1990年,由林业部委托江西省林业厅批准为国家林业项目贴息贷款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计划造林面积 65. 36万亩,投资总额11288万元,基地建设期均为10年。到1990年,除新干县涕江林场未造林外,其余14个林场完成基地造林24.48万亩,占计划造林面积32. 2% ₀按年度造林计划检查,14个林场每年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吉安县白云山、九龙、马山林场3年完成10年建设期限造林的一半多₀ 遂川县云岭林场1987年4月批准建场,1988年开始造林,到1994年完成基地建设36. 2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55.43%₀ 全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造林,严格执行林业部1986年下发的《关于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根据15个林场多数分布在丘陵、低山地区的情况,确定造林树种以湿地松、杉木为主,并选用优良种子,采用薄膜覆盖、芽苗截根移栽、容器育苗、抨插育苗等技术,培育壮苗,用符合林业部颁布的湿地松、杉木一级苗造林,初植密度湿地松每亩110 - 120株,杉木每亩240株,条垦或大穴整地,定植后头两年每年抚育两次,第三年抚育一至两次,直到郁闭成林。由于坚持了科学造林,集约经营,幼林生长良好,普遍达到了江西省速生丰产用材林湿地松、杉木的生长量指标。特别是遂川县云岭林场,根据江西省林业厅统一组织检查验收结果,造林达标率,1988年名列全省第一、1989年名列第二名,1990年造林面积核实率和树高生长量的达标率均为100%,其中创优质小班56个,优质林班4个,合计优质林面积1.74万亩,占当年造林面积2. 19万亩的79.45%,居全省首位。该场1988年营造的杉木林,第一年平均树高57. 5厘米,当年抽梢高36. 8厘米,第二年平均树高112. 3厘米,第三年平均树高 187.3厘米;湿地松林第一年平均树高51.2厘米,当年抽梢33厘米,第二年平均树高103. 3厘米,第三年平均树高165.1厘米,地径3. 1厘米,三年生的杉木和湿地松平均树高生长量均超过江西省的规定标准。1988年营造的五个杉木优质小班面积573亩,到1990年全部郁闭成林。
  全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计划投资1128& 2万元,其中林场自筹资金3822. 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33. 86% ;国家贷款746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6. 14%。到1994年投入资金4722. 4万元,占投资总额 41.83%₀投入资金与完成造林相比较,6年造林完成指标比资金投入指标多13.6个百分点。
  湿地松采脂用材两用林基地建设项目区内湿地松采脂、用材两用林基地是江西省吉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该项目于1987年开始准备,1988年7 ~ 9月,委托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完成了项目总体设计工作,经江西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由于该项目系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发红壤丘陵岗地,营造松脂用材两用林,发展林产工业,振兴吉安老区经济,所以世界银行及其委托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先组织专家考察评估团由世界银行团长希尔夫人(美国籍)、联合国粮农组织团长塞尔维那亚先生(斯里兰卡籍),以及有关林业及经济专家毕温先生(美国籍)、鲍娣斯女士(美国籍)、吉塔普先生 (泰国籍)、本高格先生(加拿大籍)、海瑞尔夫人(美国籍)、罗兰德先生(荷兰籍)8人,先后于1987年12 月,1988年4月、10月,1989年1月,分别对该项目进行了 4次考察评估,最后对吉安地区湿地松采脂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作出了“准备工作充分,造林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评估结论。基地所在吉安、 泰和县,是吉泰盆地腹地,造林山场分布在吉安县敖城、指阳、安塘3乡和泰和县塘洲、冠朝、上模3乡, 规划造林8.48万亩,总投资1759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和省、地、县、场自筹配套资金各占50% ,均为 879.5万元。项目分别由吉安县三芳林场和泰和县天马山林场实施。经营方式由两场分别与所在乡村联合经营,乡村出山,山权不变,林场投资,负责造林管理,共同护林,收益按比例分成,双方签订合同,立约公证。基地建设从1989年开始实施,1993年全部完成,建设期限5年。
  1989〜1993年共造林8.56万亩,占计划& 48万亩的100.9%。其中吉安县三芳林场造4. 27万亩,泰和县天马山林场造林4. 29万亩。五年造林面积核实率、成活率、树高生长量三项指标综合达标率 100%,幼林长势旺盛,效益优良。该建设项目总投资1759万元,至1993年检查验收时完成投资1610.84 万元,占计划投资91.58%。
  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NAP) 1991年开始,由永丰、吉水、遂川、永新四个县的19个国有林场承担建设任务。到1997年底竣工,历时7年,完成造林面积36.61万亩,占计划31.2万亩的117.3%,其中遂川& 7万亩,永新9.19万亩,吉水9.09万亩,永丰9. 63万亩;完成投资6754.41万元,占计划投资额5191.31万元的130.1%,其中世界银行贷款3890. 9万元,省级配套385.77万元,地级配套187. 86万元,县级配套592. 52万元,造林单位自筹1697.36万元。永新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先进县。
  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FRDPP) 该项目自1995年开始实施至2000年竣工,分别由吉水、永丰、遂川、泰和、永新、宁冈、井冈山县(市)和地区武功山林场实施。实施质量一宜名列全省前茅,1995,1996,1997年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项目实施6年,共完成造林19.22万亩,占计划18.0万亩的106.8%,其中,永新县2.71万亩,遂川县2.51万亩,吉水县3.39万亩,永丰县3.3万亩,泰和县 2.59万亩,宁冈县2. 1万亩,井冈山市1.09万亩,地区武功山林场1.53万亩。完成总投资4309. 08万元,占计划投资额3805.5万元的113.2%,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231.85万元,省级配套382. 56万元,地区配套149.72万元,县级配套264.71万元,造林单位自筹1280.24万元。造林质量、生长量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
  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FDPA)该项目于1999年开始,在吉水、安福、遂川、宁冈4县实施。设计总规模为15.5万亩,总投资5087.03万元。
  1999年6月11〜14日,应财政部的邀请,由世行评估局高级顾问乌玛、利利(Uma.,J. Lele),世行评估局咨询专家斯各特、罗兹拉(Scoott,Rozello),世行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刘瑾,林木繁育专家诺曼、琼斯以及翻译熊思政组成的评议组,在国家林业局世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顾问屈树业、管理处处长程红以及省林业厅副厅长严金亮、省林业厅项目办主任胡加林等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永新、宁冈、遂川等3个县的世行贷款第一期(NAP)、第二期(FRDPP)项目的实施情况。世行评估局评议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大坡岭1992年营造的杉木林,黄茅坑1991年营造的杉木林;宁冈县宁冈林场将军庙1996年营造的桐棉松(马尾松)林;遂川县南江乡农户1999年营造的金橘林,遂川县云岭林场碧州分场1992年营造的杉木林,遂川县苗圃金橘、木荷苗木培育现场。在考察过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到农户家里进行访问等方式,对第三期(FDRA)项目的实施、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通过考察,对吉安地区世行贷款林业项目的实施情况非常满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1990年遂川县列入国家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工程县,建设规模4.1万亩,投资规模24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3万元。到1993年,完成建设任务4. 24万亩,占计划的 103.4% ;总投资174.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8万元,省级配套4. 1万元,地级配套2. 9万元,县级配套和自筹资金59. 8万元。
  1993年在永新、遂川、永丰、安福四县实施第二期国家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规模为5. 6万亩, 投资规模为448万元,其中国家224万元,省级配套67. 2万元,地级配套67. 2万元,县级配套89.6万元。到1995年,全区完成建设任务7. 02万亩,占计划的125.4%,其中永新县完成1.0万亩,遂川县完成3.09万亩,永丰县完成1.82万亩,安福县完成1. 11万亩。投入建设资金499.3万元,占计划的 111.5%,其中国家投资226. 5万元,省级配套25. 6万元,地级配套97. 2万元,县级配套150万元。1996 年,永丰县又实施了第三期油茶低改项目,完成低改面积0. 3万亩,总投资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款30 万元。经过改造的油茶林有了看得见的变化,油茶林相及长势明显好于低改前,油茶产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国家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于1993年5月完成总体设计,经省林业厅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和省总体规划设计审定会审定,于1993年正式批准同意在新干、吉水两县实施,基地规模建设名特优经济林1万亩,总投资188万元,其中国家农业发展基金9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4万元,基地分布在两个县的11个国营林场和11个乡镇。1996年项目竣工验收,累计栽种械柑、红橘4875亩,改造低产园5662亩,共计10537亩,占计划任务的105.4% ;建设水保灌溉设施36.47万米,占计划的103. 2% ;开展施肥示范7825亩,占计划的100. 9% ;综合新技术推广8985亩,占计划的108.25%。总体投入资金 532.81万元,其中国家农业发展基金95. 8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8. 2万元,地级配套资金25. 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9万元,自筹资金314.61万元,专项贷款40万元。吉水县被林业部评为名特优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80年代末期,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区内的吉安、吉水、泰和、万安4个赣江流域县不失时机积极争取,先后自我启动, 1995年,被正式列入国家长防林工程县。到1999年竣工验收,共完成面积179. 1万亩,其中植树造林 55.5万亩,低产林改造47. 7万亩,封山育林75. 9万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40. 4%提高到60. 9% ,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9年来共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投资1064. 8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76.1万个, 折合劳资7522万元。
  国债长防林建设项目1999年吉水、吉安、泰和3县又实施国债长防林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05万元,一年投入资金774.72万元,占计划的109. 9%,其中国债资金470万元,省级配套58. 02万元,地级配套77万元,县级配套及任务169.7万元;计划建设面积10. 80万亩,完成10. 80万亩,其中造林3. 75 万亩,封山育林7.05万亩。
  飞播造林 1967年3月,吉安专区开始在吉安、永丰两县进行飞机播种造林,面积3. 5万亩,其中吉安县1.7万亩,永丰县1 • 8万亩,分3个播区,即吉安县永阳公社的塔桥播区、横江公社的敦厚播区和永丰县佐塘公社的麻田播区。
  1972年3月,在吉水和万安两县开展第二次飞播造林,面积4. 87万亩,其中吉水县2. 80万亩,万安县2.07万亩,分两个播区,即吉水县白沙公社的白沙播区、万安县窑头公社的窑头播区。
  1973年,江西省农林垦殖局分配给井冈山专区飞播任务4万亩,决定在遂川和万安两县进行第三次飞播造林。是年3月中旬开始,4月中旬结束。飞播面积3.45万亩,其中遂川县1.05万亩,万安县2.40 万亩,分三个播区,即遂川县戴家铺公社的淋洋播区、珠田公社的良州播区和万安县百嘉公社的黄南播区。
  1981年,在遂川县与赣州地区的上犹县和湖南省桂东县接壤的海拔1000米以上边远山区飞播台湾松。飞播前,按照播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了炼山整地。是年3月21日开始飞播作业,分三个播区. 即遂川县高坪公社的杨何顶、戴家铺公社的淋洋和杨芬公社的牛肩头。
  198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指示“全军要参加支援农业、林业的专业飞行任务,要搞二十年, 为加速农、牧业建设,为绿化祖国山河作出贡献”。林业部决定从1983年开始,对地方飞播造林实行部分资金补助。吉安地区行政公署按照林业部的有关规定,把飞播造林作为绿化荒山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并举,加速全区绿化。从此,全区飞播造林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1983〜 1997年,除1986年没有飞播造林外,年年坚持。飞播造林由原先遂川、万安、吉安、吉水、永丰5县,增加泰和、永新、安福3县,共8个县,播区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31个,飞播面积由1983年以前13.83万亩,增加到263. 67万亩,共计277.5万亩。
  区内进行飞播造林,得到了中国民航,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的大力支持。1967.1972, 1973和1981年4年飞播造林任务由江西省民航管理局承担,分别在吉安市和遂川县机场起飞作业,共飞行22架(次)ₒ 1983〜1992年,飞播造林任务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南京军区空军部队承担,两军区空军每年派运五型飞机2架,在泰和机场起飞作业,共飞行355架(次)ₒ 1993 ~ 1997年,飞播造林任务都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承担,每年派运五型飞机1架,在吉安、泰和机场起飞作业,共飞行94架(次)。
  为了保证飞播造林成效,吉安地区从1983年起,重点抓了加强组织领导、搞好规划设计、注重种子质量、培训飞播业务干部、开展试验研究、加强播后管理、组织检查验收7个方面的工作。吉安地区林业局先后组织有关县对1981 ~ 1984年和1985 - 1987年飞播造林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从1988年起,年年坚持检查验收。表10-3-6 1967 ~ 1997年部分年份吉安地区飞播造林面积与资金使用情况飞播年份播区面积有效面积成效面积经费开支(万元) (万亩) (万亩) (万亩) 合计飞行费种子费设计费其他合计 277.5 231.99 152.4 612.16 57.1 429.05 18.32 107.691967 3.50 3.50 1.68 3.53 0.40 3.05 0.08 1972 4.87 4.87 2.34 5.19 0.54 4.63 0.02 1973 3.45 3.45 1.66 3.60 0.49 2.76 0.35 1981 2.01 2.01 0.70 3.22 0.20 2.07 0.38 0.57 1983 18.82 13.37 7.23 27.12 2. 11 19.44 2.16 3.41 1984 17.15 12.96 6.58 18.47 1.00 14.00 0.51 2.96 1985 27.52 20.43 10.35 35.18 1.80 27.83 1.85 3.70 1987 26.46 18.34 10.43 32.68 1.99 23.97 1.89 4.83 1988 31.68 26.30 12.48 53.90 5.14 38.81 0.95 9.00 1989 18.17 15.53 10.75 44.03 3.94 33.60 0.60 5.89 1990 14.10 13.07 7.87 42.87 3.68 35.52 0.92 2.75 1991 11.65 9.90 8.32 24.07 3.29 13.44 0.8 6.54 1992 22.74 20.1 12.07 74. 19 7.68 51.23 1.35 13.93 1993 14.2 12.1 9.7 38.81 2.69 26.93 1.21 7.98 1994 15.95 15.95 13.18 43.2 3.31 29.55 1.6 8.74 1995 17.55 17.55 15.0 69.46 7.82 43.66 1.6 16.38 1996 14.95 11.73 11.73 62.4 7.76 36.54 1.3 16.8 1997 12.73 10.73 10.33 30.24 3.26 22.02 1.2 3.76 飞播造林历年成效调查结果表明,全区飞播造林成效面积152. 4万亩,占飞播造林面积277. 5万亩的54.9%,超过了林业部提出的把飞播造林成效提高到50%以上的标准。由于飞播造林成效显著,1996 年万安县被评为全国飞播造林先进单位,杨群宝、万娜娜、杨发生、颜修武等四人被评为全国飞播造林先进个人。
  第三节森林培育境内森林培育,主要包括幼林抚育、杉木幼龄林抚育间伐、油茶林垦复、竹林培育和封山育林等方面。
  幼林抚育新中国建立前,区内广大林农,对杉木林的培育积累了丰富经验,林农概括为“三道蹶头九道镰”。 在造林后的连续3年,每年深挖抚育幼林一次。种植在缓坡山地的幼林,多数间种农作物3年,以耕代抚;幼林郁闭成林直至部分林开花结实期间,定期地进行抚育间伐,斩除林内杂草、灌木、藤蔓和抹芽除萌,砍伐丛生木和过密的立木、病腐木、断梢木、弯曲木等。
  新中国建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和林业部门把幼林抚育管理列为巩固造林成果,培育速生丰产林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来抓。1955年6月19 ~30日,泰和县人民委员会在沙村、津洞分片召开森林抚育会议,参加会议的林农代表61人,专门讨论杉木抚育,油茶垦复和封山育林工作。是年9月,吉安专员公署通知吉安、遂川两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工作组检查造林成活率;11月批转两县《关于经检查造林成活率不高的报告》,要求全区利用冬季农闲季节,按照“谁造林谁抚育”的要求,抓好幼林抚育。是年,全区完成了 21.6万亩幼林抚育任务。1959年12月14日,新干县人民委员会为推动全县幼林抚育工作,专门总结推广黎山林场杉木幼林抚育管理的经验。该场新造幼林第一年割草,条宽1米,将割除的杂草铺于树莞下;第二年在植株周围松土,由外而内,内浅外深,切忌锄伤树根;第三、第四年割草、松土交错进行, 宜至新林郁闭成林为止。就全区而言,幼林抚育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重造轻管”偏向。武功山林场 1954〜1958年造林9.44万亩,由于造林整地粗放,特别忽视抚育管理,只保留了一些零星幼树,成活率很低。吉水县芦溪岭林场,1956 - 1959年造杉木林1.88万亩,马尾松林0.03万亩,同期幼林抚育只有 0. 644万亩,仅占新造幼林面积的33.7% ₀ 1958 - 1962年,由于“大跃进”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区的幼林抚育工作,面积不实,忽视质量,有的地方处于停顿状态。
  1964年,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员公署制定《吉安专区1965年和“三五"(1966〜1970)期间农业发展规划》,要求“三五”期间,全区幼林抚育1.98万亩,并提出“管字当头,抚造并举、采育结合,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并举,集体造林与国营造林并举,以集体造林为主”的方针。3月,吉安专员公署组织专、县、 场三级林业干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12个国营林场(包括省属井冈山、武功山垦殖场和泰和县大岭山垦殖场林业分场)新造幼林和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各国营林场新造幼林大部分没有及时抚育。如永新县七溪岭林场,1963年以前的幼林抚育只占同期造林面积的34%,同时也发现了新干县黎山林场经验。通过检查对国营和社队林场的幼林抚育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年秋冬,遂川县完成幼林抚育5. 34万亩,其中国营林场(包括采育林场、垦殖场林场)1.8万亩、社队集体 3. 54万亩,国营林场的幼林抚育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1965年9月17日,地委、专署发出《关于迅速开展秋季育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争取在秋收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育林生产计划,其中幼林抚育35万亩。10月15日,专署商业处、农林垦殖处和粮食局发出《关于迹地更新、造林、抚育实行奖售物资的联合通知》。全区共拨出贸易粮17.57万千克、布票 3.79万米支持营林生产,每完成幼林抚育1亩,给国营林场奖售贸易粮0.25千克、布票7厘米,集体奖售布票7厘米。
  60年代初,遂川县从乙种育林费中拨款,按每亩0.5元的标准对集体林场予以补助,70年代补助标准提高到1元。到1990年,全县共补助乡村集体幼林抚育资金151.06万元。1966年,专署农林垦殖处针对各县和国营林场幼林抚育质量好坏不一和经费使用上的弊端,特制定《吉安专区幼林抚育定额》,分别不同山场等级和造林整地方式,提出不同抚育方式、每亩用工量和抚育金额,供国营林场和社队制订幼林抚育计划与进行检查验收作依据,进一步加强了幼林抚育的生产、技术和资金管理,提高了抚育质量。
  1966 - 1976年,全区幼林抚育管理工作遭遇“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但仍未中断。在此期间,吉水县芦溪岭林场每年平均造林1513亩,幼林抚育8503亩,造林与幼林抚育比例为1: 5. 6;永新县七溪岭林场,1964年以后,造林与幼林抚育比例为1: 6.5O 1975年,专区农林垦殖局拨出社队集体杉木用材基地幼林抚育补助费74677元,要求抚育面积74677亩。泰和县桥头公社蕉坑林场于1965年开始更新造林, 到1990年共更新营造杉林10350亩。该场坚持年年造林,年年抚育,造管并举,林场新增杉木蓄积量达 72450立方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区幼林抚育每年超100万亩。1979年6月14 - 16日,行署召开育林工作会议,专门部署1979年幼林抚育、中幼林间伐和油茶垦复任务。1980年6月13日,行署发出《关于迅速开展夏季幼林抚育工作的通知>o 1981年3月17日,遂川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幼林管理、巩固造林成果的决定》,全县30个公社成立了林管站,大队建立林管会,生产队建立林管组,实行造林与幼林抚育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造林、抚育的经费补助,经公社林管站检查验收后支付。 是年6月,地委、行署由分管林业的领导带领各县(市)农办主任、农林垦殖局长,深入到新干、吉水、 永丰等县新造林地现场检查幼林生长状况,并与林场职工、社队干部、群众座谈讨论幼林抚育工作。 峡江县林业局赵志文就杉木幼林抚育时间、方法与杉木生长关系,设立标准地,进行对比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相关因子,证明在山场等级和抚育方法相同条件下,5月、6月抚育的比7月以后抚育的年平均生长高度大于14.75厘米;山场等级相同抚育时间相同,全面除草松土与全面刈草不松土,年平均生长高度大于14.25厘米。井冈山市林业局朱才熙在该市黄坳、下七和拿山等地调查,其林木生长规律与赵志文调查基本一致。赵、朱两人的意见是:根据吉安地区自然地理条件,7月、8月抚育,除抑制杂草繁衍效果较好外,对提高土壤蓄水作用、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都不及5月、6月抚育的好。
  1982年,随着用材林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项目建设的开展,全区幼林抚育对象,由单一杉木林,发展到杉木、油茶、湿地松、马尾松、樟、木荷等多树种的幼林抚育管理。抚育次数由一年抚育一次,发展到速生丰产林和山谷中土壤肥沃、杂草生长快的幼林一年抚育两次,种在原生长小山竹、芭茅山地的幼林, 则深挖竹根和芭茅蒐。抚育面积到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成倍扩大,先是每年超过100万亩,而至 1988.1989年,则超过200万亩,抚育方法也有较大改进。安福县陈山林场从1987 ~ 1990年,共造林 13304亩,该场分别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抚育:一是除草松土;二是补植;三是除萌菓;四是保留有利杉木林分生长环境的阔叶树;五是严禁放牧樵采,禁止打枝。遂川县云岭林场1988年造林14057亩,其中速生丰产林7585.4亩,当年幼林抚育33000亩(次);1989年造林17400亩,其中速生丰产林6787亩,当年幼林抚育(包括1988年营造的幼林)82000亩(次);1990年造林21368亩,其中速生丰产林21019亩, 幼林抚育(包括1988年,1989年营造的新林)11.3万亩。由于造林和抚育抓得好,该场新造幼林年生长量最高达1.84米。营造的速生丰产林,有的三年就郁闭成林,经省、地、县、场联合达标检查验收组验收,1988年J990年分别为江西省第一名,1989年为第二名' 1995年地区林业局制定了《吉安地区新造林抚育检查验收实施方法》,吉水县人民政府每年对新造林抚育进行检查评比,促进了幼林抚育工作的开展。1996年全省新造林抚育现场会在吉水县召开,省林业厅厅长吴志清参观白沙林场等现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吉安地区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1950 ~ 1999年,全区累计完成幼林抚育面积4940. 33万亩(次)。
  表10-3-7 1950 - 1999年吉安地区幼林抚育面积单位:万亩(次) 年份面积年份面积年份面积历年合计 4940.33 1960 18.01 1971 48. 161950 5.59 1961 12.93 1972 59.12 1951 7. 19 1962 13.54 1973 70.13 1952 1. 16 1963 13.74 1974 67.12 1953 17.09 1964 19.58 1975 71.82 1954 15.29 1965 32.08 1976 90.80 1955 21.60 1966 36.17 1977 83.05 1956 30.31 1967 38.94 1978 109.951957 53.94 1968 32.68 1979 104.901958 8.57 1969 49.24 1980 121.911959 18.59 1970 49.77 1981 103.85续表年份面积年份面积年份面积 1982 105.16 1988 216.99 1994 365 1983 131.40 1989 220.72 1995 245.3 1984 141.61 1990 195.17 1996 325.531985 147.54 1991 166.7 1997 158.161986 143.35 1992 235.35 1998 114.151987 184.42 1993 343.19 1999 73.77 杉木幼龄林抚育间伐区内杉木人工幼龄林抚育间伐从70年代初始。1973年夏季,新干县黎山林场在香炉山分区对1958 年营造的杉木人工林进行第一次间伐。1974年,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对1964年在大塘分区营造的杉木林,进行首次间伐。两场因缺乏经验,两年间伐面积都不大。1975年3月20日至5月10日,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择吉安县天河采育林场进行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试点,总结出适合全区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规程。5月,地区农林垦殖局根据专区林科所提供的试点工作报告,在吉安县天河采育林场召开全区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现场会,一边组织与会人员讨论试点工作报告中有关技术要点,一边到现场参观,从理论和实践上培训干部,提髙们对抚育间伐的技术水平。会议还要求所有国营林场,对已经郁闭成林的杉木人工林,由点到面,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是年,全区15个林场普遍开展了抚育间伐。1976年7月5日,地区农林垦殖局对抚育间伐计划和产品处理、价格等问题,提岀了具体意见,要求各林场必须按照地区批准的作业设计任务书进行作业,禁止在设计任务书规定以外的山场砍伐,严禁向社会上收购小径材充作间伐材出卖。间伐中生产的规格材,统一纳入国家计划分配,由需材单位持上级林业部门调拨通知单,到林场自行调材,按国家调拨价结算;非规格材,也由省和地区统一安排,就地调运,价格面议。由于适当调高了间伐材的价格,初步调动了国营林场抚育间伐的积极性。1977年、1978 年因交通不便,间伐材运输困难,影响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1979年,林业部为改善林区交通条件,推动中幼龄林抚育间伐工作,特安排了专项投资,扶助国营林场中幼龄林抚育间伐。1979〜1987年,国家共给吉安地区国营林场人工林抚育间伐专项投资501.3万元,下达抚育间伐面积164714亩,其中深挖抚育 (包括施肥)45217亩,生产木材36674立方米,修建林区公路42. 9千米,林道30. 8千米,兴建职工宿舍 2800平方米,购置运材汽车9辆。1987年投资70万元,改由国家预算内“拨改贷”形式予以投资。上述投资和各项任务,先后由七溪岭、青原山、黎山、武功山、宁冈、官山、芦溪岭、北华山、周岭、大乐坪、五指峰等11个营林林场承担完成。
  1981年以后,中央和江西省先后出台:国营林场在抚育间伐期间收入不上交,以林养林,国营林场间伐材加价30%,国营林场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项目所得利润不征所得税等扶持政策。1983年5月17日吉安行署农林垦殖处向省林业厅请示,经同意,外销间伐材规格适当调整放宽,一般间伐杉条放宽到8 厘米以下(含8厘米),松条放宽到12厘米以下(含12厘米),上述11个林场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每年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继而全区采育林场、垦殖场林场和社队林场对进入间伐期杉木人工林都开展了抚育间伐工作,每年抚育间伐面积15万亩。1988〜1990年共抚育间伐面积49. 2万亩,生产间伐材 33.16万立方米,6厘米以下的小径材4.65万立方米。在80年代中后期,部分国营林场对一些生长差的低产林,逐步进行了改造。据武功山、七溪岭、芦溪岭、官山等四个林场统计,到1990年,低产林改造3. 2 万亩,生产木材7.6万立方米。
  1978年10月28日,国家林业部颁发了《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地区农林垦殖局要求各县(市)根据林业部的《规程》进一步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所有杉木林分抚育间伐,必须搞好作业设计,编制设计任务书,报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
  1983年5月5日,地区农林垦殖处在全区次生林改造现场会议上讨论决定,凡有间伐任务的林场, 必须培训号树员和伐木工人(包括社会民工),提高作业人员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国营林场必须由林场工人伐木,社会民工运材,必须建立检查验收和奖惩制度。在环环抓好间伐的同时,许多林场将部分间伐后的林分,进行了深挖抚育和重点施肥,培育成速生丰产林。根据1982 ~ 1987年国家重点投资的11 个国营林场统计,共深挖抚育和施肥4. 52万亩。
  据官山林场和七溪岭林场的观测记载,两场抚育间伐后的杉木人工林,每亩年生长量,比未抚育间伐的增长0.2 ~0.3立方米。新干县黎山林场1973年抚育间伐的杉木人工林,1984年主伐时,规格材达94%,而未经过抚育间伐的仅68% ₀ 1994年开始,地区把杉、松人工幼林抚育间伐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并进行考核。但由于杉、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成本高,间伐材收入低,入不敷出,加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相关政策不活、间伐材列抵采伐限额等问题的制约,全区尚有相当部分已进入间伐期的林分未能及时间伐。据1999年调查统计,全区进入间伐期的杉、松人工中幼林达750万亩,亟待间伐的杉、松人工中幼林达到570万亩。
  油茶林垦复油茶是区内的重要经济林。“七铲金八铲银”成了林区油茶林垦复的传统,重点产区实行一年一小修、三年垦一次,并相沿成习。
  新中国建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油茶生产的措施,使新造油茶林逐渐增加,垦复油茶山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提高,茶油产量也稳中有增。1951年,吉安专员公署要求各县发动农民垦复荒芜的油茶山,中耕熟山,补植稀疏林。1956年成立高级农林业生产合作社时,油茶林作价入社,由集体经营。合作社把大力垦复油茶山列为农业生产重要内容。1956年全区垦复油茶山61.8万亩。1957年5 月和6月,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员公署相继发出《关于突击垦复油茶山的指示》和《关于开展夏季垦复油茶山的补充指示》,要求抓紧早稻插秧后的空隙,安排劳动力,开展夏季垦复油茶林。1957年11月,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核定吉安专区发放垦复100万亩油茶林的贷款226万元,并规定贷款偿还期从第六年开始还10%,第七年还20%,第八年还30%,第九年还40%。专署按照各县垦山任务分配给吉安县15. 63 万元,垦山6万亩;吉水县27. 86万元,垦山10. 6万亩;峡江县15. 28万元,垦山5. 8万亩;新干县5. 73 万元,垦山2.2万亩;永丰县26万元,垦山10万亩;泰和县31.2万元,垦山12万亩;万安县18. 2万元, 垦山7万亩;遂川县57.2万元,垦山22万亩;安福县15. 6万元,垦山6万亩;永新县15. 6万元,垦山6 万亩;莲花县19.5万元,垦山7.5万亩;宁冈县18.2万元,垦山7万亩。各县及时下拨贷款,帮助农民添置垦山工具,掀起了冬季垦山高潮。当年全区垦复油茶山55万余亩。各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由于坚持连年垦山,1958年全区油茶硕果累累。但因全民大搞钢铁,未能及时采摘, 大量油茶籽脱落在山上,造成很大浪费。人民公社化以后,油茶山归集体所有,由集体经营,取消了股金分红,社员按劳动工分计酬分配,加上山区大批劳力调出山外兴修水利和大炼钢铁,垦山工作有所放松。 1961年9月,专署召开全区油茶生产会议,在总结发展油茶生产成绩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垦复油茶山为主,制订了七年恢复和发展油茶生产的初步规划。专署和各县人民委员会,针对三年自然灾害农村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对垦复油茶山继续发放无息贷款和实行物资奖励,加以扶助。1962年、1963 年,全区发放油茶贷款167万元,其中长期贷款64万元,补助垦山大米指标(不包括社队储备粮)76万千克,奖售收购茶油棉布16438米,针织品26291米,棉花3304千克,食糖26775千克,煤油11831千克。 万安县除做好专署核定的油茶生产无息贷款的发放工作外,还从其他农贷中挤出23万元贷给大队、生产队扶助垦修油茶林。林业、商业、手工业等部门也派出职工和技术干部深入油茶林区修理垦山工具, 供应物品,进行技术指导。由于上下一致努力,全区1962年垦修油茶山124万亩,1963年垦修油茶山 179万亩。油茶重点产区的永丰县龙冈公社,遂川县沙田、巾石公社,万安县下造公社,莲花县南岭公社, 吉安县东固公社,泰和县迥龙公社等,做到熟茶山一年一修,还复垦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荒茶山。由于大抓了垦山工作,全区油茶籽产量逐步回升,1963年总产量289万千克,比1962年增产60%,有的社队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产量。永丰县龙冈公社1956 - 1963年,垦复荒芜油茶山4. 39万亩,茶油产量比新中国建立前翻了两番,每年平均卖给国家茶油80150千克,1964年受到林业部的奖励。永丰县下庄公社水源大队东家生产队,1963年茶油产量达1386千克,比1949年增产20倍,全队21人,除每人留足6千克食油外,卖给国家茶油1260千克,人均60千克,成为江西省人均提供商品油最多的生产队。:1964年5月, 专署在永丰县龙冈公社召开油茶生产现场会,推广龙冈公社抓紧深挖垦修油茶山,提高地力,挖掘油茶生产潜力的经验。1965年8月,江西省油茶生产科研协作会议在永丰县龙冈公社公开,确定在龙冈公社建立成林样板基地7万亩,采取深挖抚育、条垦作带、良种补植、病虫害防治和适量施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65 ~ 1970年,全区完成油茶山垦修1200万亩(次),其中深挖垦修茶山310万亩(次)。 1972年,全区油茶籽增到3749. 84万千克。但从1973年以后,全区普遍放松了油茶山垦修工作,茶山逐渐荒芜,产量连年下降。1976年全区只产油茶籽654. 83万千克,比1972年下降了 5倍。
  1976年11月,江西省农林垦殖局下达《关于油茶基地专项贷款生产任务的安排和建立验收制度的通知》,是年至1978年,安排给永丰县贷款10万元,垦复油茶山3.4万亩;泰和县贷款7万元,垦复油茶山2.4万亩。1977年5月,专区革委会在永丰县召开油茶生产座谈会,要求全面垦复现有油茶山,着重抓好低产老林改造,并确定遂川等8个县、44个公社、248个大队、429个生产队为全区低产老油茶林改造基地,并采取了一系列奖励措施。1977 - 1980年全区垦复油茶山1121万亩(次),改造低产林122万亩。1979年老林改造成绩突出,分别完成深挖垦山20. 7万亩,稀林补植25. 5万亩,建立“三保山”(保水、保土、保肥)19.7万亩。改造面积超过万亩的有永丰县,超过千亩的公社有泰和县老营盘,永丰县龙冈、沙溪、君埠、藤田、上固、瑶田和莲花县花塘、升坊、三板桥等。遂川县对低产老油茶林改造按照“按质评等,按等评价,验收付款”的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吉安县1979 ~ 1981年,针对重点产区东固公社老油茶林的病、老、残、杂、低的情况,采取环山水平条垦,带面外高内低或挖蓄水坑和鱼鳞坑等低改措施,改造低产林800亩,每亩补助8元。改造后的茶油产量比改造前增加25% ₀永丰县把老油茶山的改造任务落实到户,采取按工分奖售大米,补助经费统归完成改造任务的社员所有。1981年,省科委、省民政厅将吉安县东固、永丰县龙冈两地列为老区油茶林改造的重点公社,各改造老茶林100亩,每亩投资100 元。1988年后,全区除重点林区和国营林场油茶林仍坚持一年一铲修外,不少地方因经营油茶经济效益低而放松了管理,使油茶山荒芜,产量下降。1990年,国家将油茶低产林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遂川县被列入低改工程县,低改面积4. 1万亩,每亩投资60元,资金由中央和地方筹集,各占50%。 在地方自筹资金中,由省、地、县三级按3: 3: 4配套,其中县级40%,由群众投劳。中央投资中,50%无偿,50%有偿,有偿部分从低改后第7年开始还款,每年偿还20% ,至第11年还清。归还的资金,中央不收回,留归地方作为林业发展基金。工程采用林地清理、深挖垦复、修枝整形、稀林良种补植、密林疏伐、 合理施肥、立体经营、放蜂授粉,以及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改造,复壮林分,提高油茶产量,到1993年完成低改4.24万亩。1993〜1995年,在永新、安福、遂川、永丰又实施了第二期油茶低改项目,完成低改任务7.02万亩。
  竹林培育新中国建立前,区内的毛竹为个体经营,多靠天然更新,自然生长,但在交通方便、毛竹运销量大和生产土纸槽多的竹林区,林农对毛竹生产、经营比较重视,并订有严格的乡规民约,护笋护竹,发展竹林生产。在一些缺少竹林的地区,农民则在丘陵岗地荒山上或村前村后的空隙地栽植母竹,培育竹林。
  新中国建立后,毛竹产区从天然更新逐步向人工培育方向发展,生产和利用门路不断扩大。1956年 6月,遂川县农林局组织两个工作组,对碧洲、巾石、衙前、新江4个重点毛竹产区乡进行了调查,摸清了 4个乡毛竹林面积、蓄积量和产销情况。同年,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部派员会同遂川县干部对遂川县毛竹生产进行全面调查,并在《关于我省竹子生产情况和今后意见》的调查报告中,对遂川县竹子生产的情况和经营中只采伐不抚育、不造林,致使毛竹林质量低、效益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切实加强竹林抚育,合理采伐和营造新竹林等发展毛竹生产的具体措施,并对生产计划的安排,毛竹山价标准提出了改进意见。1962年3月,吉安专署发出《关于在清明节以前严禁挖春笋的紧急通知X 1963年5月, 万安县实行林农交售木竹给予奖售政策,每100根毛竹、200根篙竹奖售大米指标10千克、布票0. 33 米。1966年9月,专署商业处、农垦处、供销社办事处根据省商业厅、农垦厅、供销合作社《关于分配 1966年毛竹垦修任务和棉布、化肥奖售指标的通知》精神,下达给各县、场垦修任务4万亩,奖售棉布 5333米,化肥40吨的指标。另外,江西省还直接分配给设在安福县的省属武功山垦殖场竹林垦修任务 250亩,补助棉布33米、化肥0.25吨。自1971年开始,专区在每年下达林业生产计划时,均安排有毛竹垦修任务。60 -70年代,毛竹需求量不断增加,毛竹经营中存在近山、路旁、河边砍伐过多,远山、深山开发得少;收购竹制品计划偏大,以及任意采挖春笋,不留养母竹,破坏竹林资源等问题,致使毛竹资源下降。据泰和县林业局统计,1965年全县毛竹立竹蓄积量1029万根,1973年下降到900万根,减少 12.5% ;该县桥头公社西坑大队的竹林面积占全社毛竹面积的40%左右,1958年有毛竹100万根,1973 年仅70万根左右,下降了 30%。井冈山管理局下七公社于1965年调查有毛竹197万根,1973年亦下降了 30%。遂川、万安、安福等县毛竹资源也有一定程度减少。少数地方出现密林变疏林,大径毛竹变成小径毛竹或篙竹,有的竹林山变成了杂柴山。
  1972年,省农林垦殖局实行毛竹生产扶助办法,下拨扶助经费。1973年安排全区开发远山毛竹资源资金46万元,其中遂川县24万元,泰和县22万元。1975年省下拨给吉安专区扶助资金18万元,专区按竹林面积和1974年完成竹林生产实绩分配到县,用于有毛竹生产的国营林场、垦殖场和社队的竹林垦复、老林复壮、扩大毛竹资源等费用。自60年代起,全区各地除垦复原有竹林外,还营造了一些新竹林,如泰和县从1965〜1973年,共营造毛竹林2750亩;吉安县1966年栽竹15亩,1973年栽竹411 亩,1974年引种育苗,用实生苗造竹林4084. 5亩。1980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吉安时号召大种竹子。遂川县为响应号召由县林业部门无偿提供母竹,集中连片造毛竹林550亩。1984年,全区移栽母竹375.5亩;1985年新栽竹子127.5亩。
  1975年后,全区毛竹培育逐步由分散抚育、小面积栽培向基地化方向发展。1975年吉安县白云山林场在东固公社南源大队把荒废的300亩毛竹林开垦出来,铲除柴竟、杂草,进行松土培育,毛竹数量增多,竹径增粗。1975 - 1982年,白云山林场以东固公社南源大队为中心,将五公潭、同年岭、陶金坑、黄沙、瓦屋岭、雪积境、南源坑等地的1500亩竹林,由林场投资,除草松土,进行抚育,收益与大队分成。 1977〜1978年,在瓦屋岭进行毛竹摇梢试验(摇断竹梢2至3米),面积300亩。经过摇梢的竹林雪压竹减少90%以上。
  1977年,安福县七都林站与章庄公社三江大队采取评材作价,分年偿还的办法,用2. 5万元购买该大队残次竹林,由七都林站分期分批进行垦复和补栽,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
  1978年,万安县建立毛竹基地三块,共计面积23.58万亩。当年投资20余万元,修筑林区公路、桥梁和板车道,开展大规模的药剂杀灭竹蝗。1983年投资1.2万元抚育竹林2200亩。1988年在西部毛竹林区建立国家与林农联营的棉津毛竹林场,并列入江西省发展笋竹两用林项目,拨给专项贴息贷款6万元,引种和科技推广费1万元,用于竹林更新改造。
  1984年,武功山林场的9400亩残次竹林列为省林业厅培育毛竹速生丰产林基地,拨款15万元对三天门毛竹林进行基地化经营。1985年完成毛竹垦复4000亩。经过垦复的竹林,新竹比垦复前粗壮,眉围由原来的23厘米,增加到29 -33厘米。
  1986年,井冈山市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毛竹资源开发及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远山以培育高产笋用林为主,近山以培育笋、竹丰产林为主。对高产笋用林,采取深挖17厘米以上,施肥和钩梢等措施,并号字建档。至1990年,共完成项目任务3万亩。竹林经过垦复、钩梢等综合措施,由改造前每亩平均123株提高到172株,新竹生长由每亩22株提高到49株,平均胸径由8. 37厘米提高到& 76厘米。竹、笋加工产品的产值,1989年323. 98万元,平均每亩增值115.71元,投人产出比1 :8.22O 1986〜 1988年,茨坪分场改造1万亩毛竹林,产笋由每亩25千克提高到75千克;0.8万亩丰产林,产笋由每亩 75千克增至150千克,该场仅产笋就增收25万元,每亩增收45元,每个劳动工日增收6元。井冈山市除上述竹林按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管理外,其余5. 8万亩毛竹林1987、1988牟分别进行了一、二、三级经营,其中实行一级经营的,每年全垦或全铲抚育的0.4万亩,占全市毛竹林的8.5%;实行二级经营的, 即每年进行全割抚育,基本做到合理采伐的2.4万亩,占40% ;实行三级经营的,间隔数年不抚育或从未抚育,但基本控制乱采伐的约3万亩,占51.5%。通过上述改造和经营,井冈山市每年平均提供商品竹 (含加工用竹)25万根,平均每亩产商品竹4. 25根,每年提供商品笋75万~ 100万千克,平均每亩产笋 30千克,每年竹材加工、竹笋加工和以竹为原料造纸等产值400万元,每年的竹枝、竹笋、笋壳、笋干等竹类副产品收入45万元。
  1988年,遂川县在五指峰林场培育笋竹两用林,至1990年已建基地1万亩,也获得较好效益。
  1992年开始,吉水县林业局在全省率先开展毛竹大面积移竹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至1999年, 通过7年的精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合本地实际的毛竹大面积移竹造林新技术,推广面积达16. 8万亩,毛竹大面积移竹造林技术已被全区广大林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所掌握,成为群众性的生产项目。 1999年《毛竹大面积移竹造林技术研究》获吉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毛竹资源的通知),1994年,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区实施竹业工程,并于1995年4月21日在遂川县召开全区竹业工程工作会议。会议推广遂川县发展竹业生产经验,全面部署竹业工程建设工作。1996年以吉发〔1996〕6号文下发《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关于加快竹业工程建设的决定》,要求到2000年,全区竹林面积由当时的130万亩增加到200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达到半亩竹林的目标。《吉安督查》不定期编发关于竹业工程建设情况的通报。地委、行署还将竹业工程列入各县(市)经济目标考核内容。1995 ~ 1999年,全区完成毛竹低改面积89. 06万亩,新造毛竹面积19.1万亩,新造笋用竹面积0.76万亩。据1999年分类调查统计,全区竹林面积达到146.08万亩,其中毛竹面积有145.54万亩,活立竹19815.68万根。其中安福县有竹林面积30.04万亩,居全区之首;遂川县有竹林面积27.22万亩,列第二;万安县有竹林面积27.26万亩,列第三。毛竹蓄积量遂川县最多, 有3956.59万根;万安位居第二,有2779.16万根;安福县第三位,有2760.78万根。
  封山育林境内自古民间设有禁山会或称约会,实行封山育林。民国以前,各地禁山会多以宗族姓氏或自然村或联村设置。清嘉庆十一年(1806)七月初一,遂川县左安全乡同立禁约,订约十条,刊刻约规的石碑两侧刻有“国法固能维世道,王章真可范人心”对联一副,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乡规民约与国法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教化作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莲花县邓家村禁约如下:“立约为严禁后城下砂事,本族自明迄今数百年,余其赖后城下砂之长禁培养者固也,后山栽列樟树、松树、枫树、荷树各色,为护荫住居之计; 至若一带茶树,为日用膏火之需,自宜多守本业,毋相侵犯。恐族下有不暗子孙,将树砍作柴薪,即鸣鼓告词,初犯罚银一两,再犯重罚之外更杖四十。倘恃横不遵族规者,合族鸣公治禁戒严,而人心知慎。庶几后城下砂永保无虞,祖业得以永安,屋场亦赖托庇矣。戒约谨立。”乡规民约律例甚严,轻则罚金、罚粮,重则杀猪备酒宴请乡民。莲花县高洲乡高洲村一富户的长工一次在后山上砍了一棵松树,被发现, 需要按规定处罚,但考虑长工穷,则责成这富户办酒席三十二桌,宴请全村男女,以示受罚。据吉水县金滩康氏家谱略记:金滩靠近赣江,清朝中叶康懋林聚集宗人,在金滩种植樟树,以固岸基,植树后全村合议禁约,有拔掉或砍伐一株者,以处死沥祭树。栽树之初,康懋林第五子首犯,他毫不姑息,按禁约斩亲子以殉,大众肃然。自后无一人拾一枝一叶,因而樟树成林,历数百年而益茂。1941年二月初二,江西省政府颁发《江西省设立禁山会准则》,即以一保、二保或一乡、二乡划定封育区,联合建立禁山会,禁山会管理的山林各有侧重,有的专封“后龙山”、“风水树”和防护林,有的封木山、茶山、竹山和柴山。莲花县的约会每年主管开山、禁山时令。竹林资源丰富的寒山、神泉等乡,每年立冬前还要做笋会(禁笋会),禁止村民进山挖笋。1943年4月,遂川县鹏博乡、泉江镇联合建立禁山会,实行理事会制度,公推会长,订有乡规民约。
  新中国建立后,境内根据中央“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把封山育林作为绿化荒山,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除传承民间封山育林的经验外,还把封山育林的范围扩大到可以飞子成林、萌芽更新和引鞭育竹的山丘地区。1950〜1952年,全区封山育林8万亩,超过同期人工造林9229亩的8倍多。 1952年宁冈县人民政府对土地改革中依法收归国有的24块山林,每块委派专职护林员看山,并实行封山育林,禁止人畜进山毁坏林木。1953年永新县山区成立了护林委员会,由一名合作社副主任兼任主任委员,挑选身强体壮、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的贫下中农担任护林员,巡山护林;有的农林业生产合作社在山上建造看山棚,固定护林员常年住棚守山,农林业生产合作社按看管山林面积记工分,按劳分配。 1954年峡江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防火护林育林的通知》,要求所有残次林或有野生树的荒山,都实行封禁,四周竖禁牌,不准人畜践踏,以保护幼树生长。1957年吉安专员公署部署全区封山育林31.9 万亩。
  1958年,在“大炼钢铁”中,大肆砍伐森林,一些长期封禁的风景林和“四旁”树,也大量被砍,造成大量林木被毁,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群众封山育林的积极性。I960 - 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山区群众为解决吃饭问题,有的毁林开荒种粮,有的砍树卖木买粮,封山育林无法实施。
  1964年11月,专署召开全区林业工作会议,重新强调封山育林。要求对水土流失地区、公路两旁、 河流两岸、水库周围1千米以内的山林、新造幼林以及专门留作采种用的母树林等,全部划为长期性封山育林区,坚决制止砍伐村庄风景林和“四旁”树,做到严格封山,积极育林,及时抚育幼林,改造次生林, 补植稀林。会议还要求集中连片封禁的山林,设专职或兼职护林员看山,零星分散的采取定山场、定报酬、定奖励办法,包给近山贫下中农看管。1965年10月12日,永新县人民委员会颁发《关于切实做好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的布告》,号召全县人民按照区、社、大队的规划,遵守约规,搞好封山育林。同年遂川县人民委员会印发、张贴《封山育林布告》5500张。新干县人民委员会于1964年4月9日和1965 年11月28日,连续发出文件,部署封山育林工作。许多公社、大队成立了护林组织,制定了乡规民约和奖惩制度,并设专人看山执约。宁冈县大陇公社楼下大队制定“五禁五改”(禁止放火烧山、改割青泯肥为种绿肥红花草;禁止放火烧田岸,改为铲田岸;禁止乱砍林木,改为批准砍伐;禁止乱砍竹子和杂木棍搞副业,改为发展家庭养殖业;禁止毁林开荒,改为利用空隙地种菜)的封山育林公约。1963 - 1966年, 全区封山育林面积208. 2万亩(次)。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粮为纲”,毁林种粮,错误地把封山育林视为一种“靠天吃饭”、“懒汉懦夫”的落后生产方式加以批判,加之“扩社并队”,山林权属被打乱,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摒弃,使原封的山林再次遭到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封山育林逐渐走上正轨。1979年4月,遂川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封山育林的通知》;1981年新干县为处理好封山育林与大量砍伐木柴烧砖瓦的矛盾,专门召开以煤代柴烧砖瓦的工作会议,并下发会议纪要,通知全县禁止用木柴烧砖瓦。1983年2月19日,行署在全区造林电话会议上,要求各县(市)和农村人民公社,必须因地制宜,分别采取全封、半封、轮封和按季节封等形式进行封山育林。峡江、万安、吉水等县规定,凡全封山林,不准砍树、割茅草,不准放牧和垦种;半封山林只许砍地柴、割茅草,不准砍树打枝、挖树根、铲草皮;轮封山林分区划片,轮流封禁,一般2〜3年轮换一次;油茶山、竹山,多按季节封禁,禁止乱摘茶子、乱挖春笋;薪炭林(柴山)多在春夏秋季封山,冬季开山, 规定统一开山日期,统一割草、劈树枝,统一分配柴草。为了解决农村炊事能源日益紧张的矛盾,巩固封山育林成果,万安县顺峰公社从1981年起,由公社机关带头,动员全乡村村户户改建节柴灶,只准烧茅草,不准烧树木和树枝。1982年安福县北华山林场,1987年峡江县林业局分别开办蜂窝煤厂,向城镇居民供应煤炭,以煤代柴。80年代后期,农村开始兴建沼气池,到1990年,全区利用沼气能源的农户达 9622户,年产气220.78万立方米,以气代柴,减少了林木能源消耗。1985年和1986年7月,峡江县林业局根据1983年6月林业部颁发的《封山育林工作暂行办法》,分别在桐林乡流源村和戈坪乡戈坪村,举办封山育林学习班,培训乡、村干部,进行封山育林试点。该局黄国庆、吴拥宪根据多年实践,开展封山育林技术方法研究及效益分析研究,该研究项目于1990年12月经过吉安地区科委组织鉴定,获省科技成果证书,并获得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以后,尤其是1992年列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全区的封山育林力度加大,措施更加完善。1992〜1999年,全区新增封山育林面积达1129. 86万亩,占封育总面积2782. 32万亩的40.6%。
  第四章林政资源管理第一节山林权属权属变化情况新中国建立前,山林和耕地一样,绝大部分是地主、富农、寺庙、宗祠所有,劳动人民占有的山林极少。据1950年江西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在永新县曲江乡山林分配的试点材料记载:占总户数4%的地主、 富农占有全乡杉木蓄积量的64%,而占总户数70%的贫雇农只占有15%,其中4户雇农没有一根杉木。 村庄和宗族所有的山林,旧称众山。遂川县1951年统计:该县新中国建立前全县众山占山林总面积的 4.1%。宗祠山林由族长掌管,多随族田佃给本族农户经营管理,为本族开展祭祀等公共活动提供资金。 众山一般不卖给外族人,而且管护较好,一是有严格的族规,互相监督;二是其收益归全族所有;三是有的众山群众视为风水林,保障村庄或家族兴旺发达,爱护备至。
  国有山林,又叫官山。在封建社会,皇帝可以下御旨征收名山大川、无偿砍伐林木。三国时期吴国的末帝孙皓造宫殿,曾下诏到安福县采伐樟树。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于1914年颁布过《森林法》,规定 “确无业主之森林,及依法律应归国有者,均编为国有林”,境内有记载的国有林有两处:一是原江西省属青原山林场,1936年划定山地1.5万亩;二是1947年江西省农业院在泰和县苏溪划山2万亩,建立国防树种林场。
  土地革命时期,安福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4月在洋茶(今洋溪)成立。遵照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将地主豪绅的山林一律收归县苏维埃政府,以乡为单位,以耕作户为标准,按照人口平均分配;豪绅地主大片木竹山不能分配的归苏维埃政府出租给农民经营,果树一概由苏维埃政府折谷收税。1934年红军北上后,贫苦农民从土地改革中分得的山林又被豪绅地主夺走。
  新中国建立后,山林所有权经过几次变革,经营形式随着变化。
  土地改革中的山林分配19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土地改革中山林处理暂行办法》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土地改革中分配山林、池塘的补充指示》的规定,没收地主和祠堂、庙宇的山林,征收富农、工商业者出租的山林,分配给无山、少山的贫下中农;大片森林、荒山等均收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土地改革中,山林是作为一种特殊土地进行分配的。在分配中,江西省人民政府规定按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分配,杉木300码两以上的划归国有;300 - 100码两的以乡或村为单位,由当地群众选举山林管理委员会共同经营,其山林收益可用于当地公共文化与水利建设事业。100码两以下的分配给贫苦农民所有。 根据各县上报和江西省林业局第六林野调查队实测,全区划归国有的山林共151块,面积116435 亩,其中有林地60475亩,无林地55647亩,荒地313亩,森林总蓄积量413776立方米,毛竹和油茶树 424046 株。
  初级合作社山林权属1953年起,全区各地相继建立林业互助组、农林互助组,采取帮工形式经营山林。有的地方组织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林业生产合作社和初级农林生产合作社,将山林作价入社, 由初级社统一经营管理,按股分红,山林权属不变,仍归农户所有。
  林木作价入社的具体办法是:社员私有荒山一律无代价入社;杉木按立木数量和质量,以入社时木材市场价格作价折股入社;松树按照杉木办法评材作价入社;油茶林根据林子的好坏和远近程度,2 ~4 年的平均产量作价入社;成片油桐林按常年产量作价入社;成片竹林按立竹数和市场价格作价入社;杂柴山归高级农业社管理,但仍按过去群众习惯砍伐薪柴。有的地方农民所有小量天然林,则以优势树适当折算作价入社;成片果、桑、茶一律作价入社,果树和茶叶树按树木的老幼和1 ~ 3年的平均产量作价入社;已作价入社的用材林木,如社员需要自用,先向合作社管委会申请批准,方可砍伐,但必须缴交适当山价;凡属风景林木和独棵大树不入社,仍归原有自然村集体所有,但未经合作社管委会同意,不得任意砍伐,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仍归个人所有,不入社。
  高级合作社山林权属1955年冬至1956年底,全区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社。所有土地山林都由高级合作社统一经营,初级合作社时期林木作价入社的股金分年分期偿还;进入高级社后取消土地山林分红,山林权属为高级社集体所有,全部按劳分配。
  在高级农业合作化中,由于运动发展迅猛,工作不够细致,有些是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少数是由互助组和单干户直接加入高级社。因此,社员林木入社时,情况非常复杂,有的地方山林未作价,有些地方作价偏低,有的偿还年限太长,损害了群众的经济利益,曾一度出现有人砍掉山上的树木入社,有的感到吃亏太大要求退社等。永新县曲江乡公益农林合作社27户社员,有18户砍掉林木出卖后入社。发现这些问题后,中共吉安地委1957年进行了林权清理,并对规模过大、经营管理不善的高级合作社进行整顿,认真解决了入社林木评材作价不合理的问题。确定了原入初级社的股金继续分期归还社员,划定了社员的自留山和自留林,妥善处理了社员的自用材、烧柴等问题。
  人民公社山林权属1958年秋冬,全区相继建立了农村人民公社,把原高级社所有的山林全部转归公社所有,连1957年整顿生产合作社时划定给社员的自留山和房前屋后的自留林,也收归公社所有。 对原初级社群众林木折价入社的价款有些地方不再分期归还,山林收益全部按劳分配。1958年创办国营垦殖场林场,动员集体无偿赠山、献山,将集体山林变为国有林。年底,泰和县桥头公社有孚、高市两个大队集体献山7. 2万亩,开办大岭山垦殖场。
  I96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的精神,全区对劳力、土地、耕牛、农具实行“四固定”,并对森林和林地所有权属进行了清查核定。全区油茶林都划归生产队经营,用材林归大队所有。对无偿或赠送给国营林场、垦殖场的山林,通过协商的办法,付给生产队山价; 原已作价,但未兑现的继续归还。
  1965年4月5日,中共吉安地委、吉安专署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共中央 《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和省人委颁发的《江西省森林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区各地具体情况,下发了《关于确定山权、林权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草案),对确定山林权属作了具体规定:(1)落实国家所有的山林权。凡属土改时划归国有的森林和荒山;土改时未分配的大片森林和荒山;国家征购、收买的森林和荒山;国家投资营造的森林;纪念林、疗养林和名胜古迹地区的森林;根据等价交换原则,并经过与群众协商同意,已经划归国营垦殖场、农场、林场、大中型水库等单位经营的山林,以及其他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的山林;国营垦殖场、农场、林场经营的乡有林;对山多人少地区集体所有的天然林和集体无力经营的山林,经过同当地群众协商,划归国家所有,价款分期付清。(2)落实人民公社各级集体山林所有权。由人民公社投资营造的森林,一般应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组织社办林场或固定专人经营管理;有些公社不便经营的山林,也可以固定给生产大队或生产队经营。原属高级社所有的山林和生产大队投资营造的集中成片的用材林,一般应归生产大队所有,大队管不好的,可以下放给生产队经营,归生产队所有;人民公社化以前归生产队所有的山林和属于村有的风景林、柴草山、防护林等,以及公社化以后下放给生产队所有的山林和生产队自己营造的森林仍归生产队(村)所有;合作化时期划给社员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社员在村前村后、屋前屋后、路旁水旁、自留地和坟地上种植的零星树木(包括果树),仍归社员个人所有。大队山林下放给生产队的,采取以下三种办法处理:一是以“四固定”时固定给生产队经营的山林为基础,加以适当调整;二是根据山林面积,劳力负担,从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出发, 照顾差别和历史习惯,按自然条件进行划分;三是山跟田走,适当调整。与此同时,生产大队所有山林, 分片固定给生产队经营管理,山林收入,按比例分成,已成林的,实行二八开或三七开,即大队得七八成, 生产队得二三成,少数山多林多而劳力又少的地区,也可以实行四六开,即大队得六成、生产队得四成; 幼林实行倒二八比例分成,或按实际用工数由大队偿还工本费。
  1964年6月,地委在安福县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后期,专设一个林权工作队,按照中央和省、地委有关林权处理文件精神,在彭坊公社进行落实山林权的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工作队党委书记兼队长吴盛忠就试点工作中的作法和经验教训,在全县处理林权工作会议上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与此同时,中共江西省委派在井冈山的社教工作团,也专门对井冈山的山林权属进行划分和落实。全区开展第二、第三期社教的永新、宁冈县也部分进行了山林处理工作。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队规模变动频繁,时而扩社并队,时而分社分队,林权也随之变更,严重挫伤了集体与个人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引起乱砍滥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级党委组织力量,着手清理和归还初、高级社时期农民山林作价入社的股金,出榜公布清理账目。作出分期分批归还社员的计划,落实政策,安定人心。
  林业“三定”山林权属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地做好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同年5 月,地委、行署派出以安福县人民政府为主,省农林垦殖厅、地区农林垦殖局派员参加的工作组,在安福县章庄公社进行林业“三定”工作试点。历时3个月,完成了全公社11个大队、68个生产队的林业“三定”工作。随后,各县(市)也先后进行了试点工作。同年10月,地委、行署召开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全面部署林业“三定”工作。地区和各县(市)成立林业“三定”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先后抽调了 4000多名干部组成林业“三定”工作组,培训了 4万多名大队、生产队骨干,同时组织了一批精干力量,专门负责调处山林纠纷,为全区开展林业“三定”工作打好了基础。
  全区的林业“三定”工作分为四个阶段:1981年5 ~ 8月进行试点;同年9月至1983年4月全面开展;1983年5〜9月,进行复查补课;10月将材料汇总,并进行工作总结。10月底,林业“三定”工作基本结束。在工作步骤和方法上,采取了四先四后:一是先试点后铺开,二是先定权后发证,三是先划自留山后划责任山,四是先建立经济林责任制后建立用材林责任制。
  林业“三定”工作开展后,地委、行署针对工作中的问题,于1982年12月25日发出了《关于稳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就稳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问题,提出13条意见,要求各地继续深入宣传自留山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责任山长期由社员经营管理的政策。到1983年底,全区林业“三定”工作全面结束。
  稳定山林权林业“三定”的关键是要稳定山林权属,坚持以原有的权属为基础,不搞山林权属的大变动。不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山林树木,或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的山林树木,凡权属清楚的,一律予以承认,保障所有权不变。根据以上原则,在林业“三定”中全区落实山林权属面积2489万亩,占山林总面积2785万亩的89.37%。
  划定自留山划定自留山的原则是只划荒山,没有荒山的可适当划一部分稀疏残林,个别地方确实没有荒山和稀疏残林的,应划一部分幼林给社员作自留山。山上原有的林木归集体,以后增加的林木蓄积量归社员。自留山一次划定后,增人不补,减人不收,绝户收归集体,迁入户可以补划。自留山划定后,山权归集体,不准买卖,不准岀租,林权归社员,由县人民政府发给自留山使用证,长期归社员使用, 并允许继承。划给社员的自留山,应在3〜5年内栽上树,过期不绿化的收归集体。林业“三定”中全区划定自留山623.6万亩,其中荒山309.8万亩,占山林总面积2785万亩的22. 39% ,人均2.5亩,户均 13.6 亩。
  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则是“山权不变,统一经营,分户管理,计划采伐,收益分成” o做到从实际出发,宜统则统,宜包则包,允许多种责任制形式,油茶林、用材林、零星分散的小块山林,以及成片的大面积山林都可以承包到户管理,但责任山的山林权属归集体,承包者只有经营管理权,实行两权分离,采伐林木由社队按照国家计划统一安排,承包者必须在领取林业部门颁发的采伐证后,才能进行采伐。林木的山价收入由所有者与承包者采取三七或二八比例分成,现有蓄积量所有者得大头,承包后增长的蓄积量承包者得大头,荒山造林采取一九分成或全部收益归承包人。偏僻山林和在外地的插花山林,应承包到集体林场或生产队、作业组管理。不论何种责任制,都要做到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和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至1983年林业“三定”结束时,全区经济林承包了 375万亩,其中325 万亩油茶林已有90%承包到了户。用材林承包到户的面积825.1万亩,占集体用材林面积的93.1%,并且都签订了承包合同。
  林业“三定”结束后,部分县(市)对定权和划分“两山”还进行了补课工作,由各县(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山林所有权证、社员自留山使用证和社员责任承包合同书。山林权证分别发给国营单位、公社、大队、生产队保管,自留山使用证发到社员个人保管,责任山管理证发至承包户保管,以稳定人心,取信于民。
  在林业“三定”中,确定国营林业单位的山林权属,颁发国有林权证是关系到发展国营林业的大事。 截至1989年10月30日,全区共发国有林权证面积313.81万亩,占国有林总面积401.76万亩的78%。
  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境内历史上都有山林纠纷,清朝和民国时期尤甚,历朝曾受理此类案件。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 吉水县泥田三房周姓与峡江县张姓讼争杨陂一带山场的界址,数次未决,后经督抚宪饬和吉水县令勘查,判定杨陂祖坟石狮坑是以北岭乳峰一山为界。清雍正十年(1732),宁冈县坳里东上村与永新县高车坳村曾为黄洋城山场讼争过。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土地改革、农合作化、林业“三定”等山林所有制多次变动,山林权属遗留问题较多。据1985年统计,全区共计发生山林纠纷10722起,争执面积148.1万余亩,大的上万亩,小的只有几亩。争执林木多的几万个立方米,少的几个立方米。有些地方因争山争林,致使森林被毁,乱砍滥伐严重,甚至发生群众性械斗,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地影响了林区人民的安定团结和林业生产的发展。
  山林权属纠纷调处、解决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二是由人民政府仲裁;三是由人民法院判决。经过处理的山林纠纷,大多数争议双方能遵守调处,但亦有少数发生反复(见表104-1)。
  全区山林纠纷调处,以党和政府颁发的山林权属有关文件为政策依据。1980年成立吉安地区行政公署林权处理领导小组,下设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实行分级处理制度。1998年机构改革,地区山调办保留,挂靠地区林业局。全区13个县(市)中,该机构有6个挂靠林业局,有7个设在政府法制局内。至 2000年全区共调处山林权属纠纷10490起,其中省际纠纷9起、区际纠纷8起、县际纠纷346起、乡际纠纷10127起,一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纠纷也得到解决。
  由于历史原因,自清乾隆十八年( 1753)以后,今永新县第七区梅花乡与湖南省茶陵县第三区的东首、田湖、合户等三个乡,争执狮子寨、龙头背、更鼓寨、五乐岭一带山场的山林权属。在双方省、地、县联合工作组历时半个月的调解下,于1955年3月24日达成协议书。江西、湖南两省下达了联合调解书,解决了这起争执200多年、双方群众曾多次进行械斗、伤亡很重的山林权属纠纷。
  1983年11月,永丰县江口乡禾岭村与抚州地区乐安县戴坊乡大池村,为麻子山、乌里坑等山场发生纠纷,争山争田。禾岭村曾出动98人到大池村的稻田割禾,当受到大池村人阻止后,禾岭村依仗人多势众,非法用绳索捆绑大池村3人,矛盾激化。吉安、抚州行署组织县、乡、村代表,到实地进行调查、协商, 于1984年7月3日,达成了《关于调解抚州地区乐安县戴坊乡大池村与吉安地区永丰县江口乡禾岭村山、田纠纷的意见》,双方地区行政公署按照《调解意见》分别下了文件,纠纷得到解决。
  1987年7月,永新县象形乡的象形、江夏两村凭土地证到安福县境内的国营陈山林场砍伐林木,认为所砍山场是安福县彭坊乡寄岭村和洋溪乡合村于1966年赠送的,双方发生争执。地区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受理后,深入实地反复核查、验证、走访知情人,在充分掌握材料的情况下,达成了山权林权处理原则的协议,于1988年12月29日下达了调解书。
  1981年12月,峡江县沙坊乡东梅大队与吉水县盘谷乡岭口大队争议中坳吉新公路左右两边的贼坑、九十坑、风破山、观音山的山林权属。吉安地区行政公署组织双方县、公社代表进行实地调查、协商, 在对山林权属的划分未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于1981年12月28日,作出了《对东梅大队与岭口大队关于中坳山林纠纷的裁决》。1985年,峡江县林业局在裁决书划定的山场中搞国乡联营造林,吉水县盘谷乡四个村民委员会七个自然村,于同年9月13日,出动2000多人以整地为名,烧、拆了峡江县民工的工棚,发生械斗事件。当时吉水县有3人被峡江县方面的鸟铳打伤,1人重伤致残,争执面积扩大到1万余亩。行署再次派出工作组,经过反复调查,于1987年7月31日,下达了《关于〈对东梅大队与岭口大队关于中坳山林纠纷的裁决〉的补充说明》,才使争执长达10年之久的山林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1985年,井冈山市长坪乡长坪、中烟两村民委员会和黄坳乡福溪村民委员会与遂川县五指峰林场争执大坝里山场的权属。面积分两大部分,即大坝里河流东边有吊谷上、黄莲坪、大坳背、八字水部分,约 9000余亩;大坝里河流西边有江西坳、大烧冈、大坝、船底窠、药王仙、阿弥陀、刀背岌、凤凰窠、梨树洲等共19块山场,约4.2万余亩。地区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曾先后派出三个工作组深入实地调查取证、反复踏山,于1988年10月,向行署呈报了《关于大坝里山林纠纷的调查报告》,行署于同年11月19日下发了吉行发(1988)140号《关于大坝里山林权属的裁决书》和1989年吉行发(1989)16号《关于吉行发 (1988)140号大坝里山林权属裁决的补充裁决》,解决了这一起全地区争执面积最大、木材蓄积量最多的山林纠纷案。 ' 1989 - 1990年,在国有林定权发证期间,地、县两级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集中力量,着重解决国营与集体之间的山林纠纷,让国有林定权发证工作顺利进行。如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在地、县联合工作组的协助下,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工作,解决了国营与集体之间的山林纠纷87起,调处面积5. 86万余亩,实地核发了 313块山场的林权所有证,使武功山林区的大部分山林权属得到了稳定。1998年井冈山华能电厂煤灰堆放场征地中,横坑、大肚岭、辣坑、葡狗岭、牛栏坑、短坑、长坑等山场发生山林权属争议, 涉及国有、集体单位共17个,争议面积约3500亩。在争议范围内涉及华能电厂灰场征地面积433. 52 亩,征地补偿费近170万元。经地区法制局和地区山调办联合派出工作组实地调查取证,反复勘山,于 1999年9月20日,向行署呈报了《关于横坑、大肚岭、辣坑、葡狗岭、牛栏坑、短坑、长坑山场山林权属争议的调查报告> ,2000年5月16日,行署下发了吉署处字[2000] 1,2,3,4,5号处理决定,解决了这一起全地区争执单位最多、争执标的最复杂的山林纠纷案。
  表10^-1 1955-1995年调处省际、区际间山林权属纠纷情况调处时间争执双方单位名称争执山场调处结果 1955年3月24日永新县七区梅花乡湖南省茶陵县三区东省、田狮子寨、龙头背、更协商解决湖、合户三乡鼓寨、五乐岭一带新干县上城公社丰抚州地区乐安县龚坊公社江西省革命委员 1976年7月乐大队濂坑大队麻岭山会[1976] 24号文件裁决续表调处时间争执双方单位名称争执山场调处结果 1977年3月17日莲花县六市公社西湖南省攸县柏树公社下泉窑子里协商解决坑大队塘大队 1977年11月16日莲花县六市公社河萍乡市福田公社清溪大队猪形里协商解决江大队 1978年9月29日莲花县三板桥公社湖南省三湘东县湘东公社神大坪协商解决田南大队九渡大队 1981年12月25日莲花县神泉公社永湖南省茶陵县秩堂公社安富贵山等协商解决龙大队坑大队 1981年12月26日莲花县神泉公社承湖南省茶陵县湘东公社水牛形里协商解决坊大队头大队 1981年12月26日莲花县神泉公社承湖南省茶陵县湖东公社水水桶里协商解决坊大队头大队第七组 1981年12月27日莲花县神泉公社承湖南省茶陵县湘东公社水 '猪婆冲协商解决坊大队头大队 1981年12月28日莲花县神泉公社神湖南省茶陵县湘东公社水茅综坡协商解决泉大队头大队吉安专署吉行发 1984年7月3日永丰县江口乡禾岭抚州地区乐安县戴坊乡大麻子山 (84)95号、抚州村委会池村委会乌里坑行署抚行字(84) 39号文裁定永新县三湾乡荷树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东坑、 1985年元月5 0 坪村委会皇阁、马首、金湖、大和、钧老山里黄土坑协商解决湖、小田村委会安福县泰山乡文家江西省人民政府 1986年10月村委会萍乡市芦溪区麻田乡南坪赣府发[1996 ] 190号文裁决 1990年11月5日安福县山庄乡宜春地区分宜县珠村(大岗麻子棚、行木通、江协商解决山试验局) 仔下 1994 年新干县荷浦乡林场新余市渝水区新溪乡珠背里山、计无山、晒赣府厅字[1994] 果园坑村场上 63号 1995年12月19日永丰县遇沅村洪家抚州地区乐安县万崇乡安大小班坑协商解决源村里村 1995年11月27日峡江县金江乡梅元新余市渝水区良区镇上界门得山协商解决村小组头村森林采伐管理区内的森林采伐经历了自由采伐、计划采伐和限额采伐三个管理阶段。
  自由采伐新中国建立前都是自由采伐。采伐方式:一是山主和林农根据所需,在自有山场上择伐或小片皆伐;二是木商购买青山,雇请劳力砍伐。
  新中国建立初期,仍沿袭自由采伐方式。一些不法地主、豪绅和会首,趁机乱伐木材出卖给木商;一些机关单位和部队,在开展生产运动中,直接深入林区,任意采伐或收购、销售木材,因而部分林区出现乱砍滥伐。针对这一情况,吉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各县人民政府,遵照1950年2月15日江西省军区、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动造林与护林的联合通令》和1950年4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为颁发护林指示》、《护林公约要点》等文件精神,通知砍伐和经营木材的机关、部队,立即停止砍伐和经营。严令禁止地主、富农任意砍伐森林,所有逃亡地富、恶霸、官僚、战犯等之森林,由当地人民政府接管,不得破坏。全区各级机关和驻军,如确需建筑材料,必须由吉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核准,发给许可证,指定地点,限定标准砍伐。为了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护林意识,在全区广泛地开展反盗伐、反滥伐、反纵火烧山的群众斗争。同时在主要林区组织护林会,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订立护林公约。但在执行中仍有个别机关和企业单位直接或间接经营采伐业务,木商与地主暗中勾结肆行滥伐。如吉安县永阳、敖城等区政府,把应没收的青山出卖给他人砍伐。遂川、安福等县亦有类似情形。1951年全区认真贯彻执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建立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禁止乱砍滥伐命令》和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中南区伐木管理暂行办法》,禁止采伐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及风景、古迹林、壮龄母树林、险峻陡坡石山不易造林的林木,试验研究及示范实习用的林木;国有林由林业机关统一经营和管理;私有林采伐时,林主必须逐级上报省林业主管机关,经许可后,始可进行合理采伐;国营采伐机关需采伐私有林时,必须经林主同意,签订合同,照付合理价款。
  1952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指示各级人民政府,对土改中分给农民的山林,必须赋予自由采伐、自由销售的权利,但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深入、不及时,加上分得山林的农民存在怕林权不稳和经济困难等原因,一度出现盲目砍伐林木。又因“坐镇收购”的价格不合理,不分山林远近计价,林农为节省陆运,便于水运,砍近山不伐远山,造成近水林区的森林过量砍伐。如遂川县12个区的收购任务为5万立方米,但砍伐了 17.5万立方米;永新县收购任务1.06万立方米,砍伐了 6.69万立方米。遂川县蜀水、泉江和永新县曲江河两岸的森林,由于伐量过大,存材过多,造成大量木材积压、腐烂。为此,吉安专员公署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21日颁发的《关于防止群众自流乱砍木材,保护林业长远发展的指示》精神,于同年7月27日电报通知遂川、安福、永新、宁冈、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峡江、万安等10个县,召开首届林农代表会。会上反复讲解党的林业政策,制止盲目砍伐林木的现象。1954年春,专署根据超砍木材登记情况,经请示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全区停止木材砍伐,所有存材,按登记先后次序和阶级成分进行收购,先收贫下中农后收其他。同年夏,吉水县林农又自流砍伐林木。专署根据省人民政府1954年2月 2日颁发的《关于公布江西省木材经营管理实施办法的命令》精神和全区存材过多的情况,于是年7月 31日,就吉水县人民政府请示报告,批复给吉水县,并抄发全区。批复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县人民政府, 从流通领域采取措施,控制自流砍伐。
  计划采伐1957年,国家对木材实行统购统销。吉安专区从1958年实行计划采伐。无论是国有林、集体林还是农村社员自留山的林木,无论是主伐还是低产林、次生林改造等各种方式所生产的木材, 都纳入国家木材生产计划内,由森工部门统一收购、管理和经营。专署对全区每年的采伐任务,按照省里下达的木竹生产计划,根据各县(市)森林资源情况分解下达,然后由各县(市)分别下达到国营林场、 有林木的垦殖场和林区乡政府。国有林采伐,由国营林场(包括垦殖场林场)呈报作业设计,经省林业厅批准后,按照采伐规程组织劳力采伐。集体林采伐,由森工部门与大队或生产队签订合同,订约收购。 订约收购方式,一种是大队或生产队自己采运,按合同内容交售;另一种是由森工基层单位雇人采运,大队、生产队得山价,采运者得力资。供销社、手工业等部门,每年所需的外材、小料(包括杂木棍)、竹片、 竹梢和烧柴、木炭等,先报计划,经同级林业部门和计划委员会审查,报专署和县人民委员会批准,然后按照批准的计划和指定的地点收购。县以下地方用材和林区群众自用材,报经公社或县审查批准后采伐。上级下达的木材采伐计划必须按照“先中央后地方,先上交后地销”的原则,优先完成国家上调木材任务。
  “大跃进”期间,在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食堂运动中,全区普遍出现不分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不分 “后龙山”和“四旁”树的乱砍滥伐木材现象。对此,地委、专署发出《杜绝乱砍滥伐,保护森林的联合指示》,要求进山烧炭,应事先经林区公社、垦殖场、林场批准,否则,造成乱砍滥伐和烧山毁林的要追查责任。然而,虽有指示,但乱砍滥伐现象仍时有发生。1961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全区木材采伐计划,由I960年的64万立方米调整为46万立方米,下降了 28%。1964年9月12日,专署在批转农林垦殖处《统一管理森林采伐的请示报告》时,重申全区森林的采伐、收购和木材、毛竹、柴炭的运输等由农林垦殖部门统一管理,除大队、生产队和社员个人从自有的森林中砍伐自用材10立方米、毛竹 100根以下,公社有批准权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采伐木竹,或进入林区收购木竹成品、半成品,不论数量多少,均由县人民委员会批准。砍伐国有林,应先经县农林垦殖局审查后报专署农林垦殖处复核,并提出意见,再转报省农林垦殖厅核准,颁发国有林采伐许可证,并应遵照林业部I960年4月1日颁发的《国有林主伐试行规程》进行。
  1965年11月4日,永新县人民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的布告》,宣布全县森林采伐,木材与成品、半成品、小材小料,均由县农林垦殖局统一管理。森工、手工业、供销社等部门,按农林垦殖局布置的任务和指定的地点组织采伐和收购,不得超砍超购。森林采伐之后,根据谁采伐谁更新的原则,在当年或次年进行更新,并做到砍一株栽三株,包栽包活包成林。
  由于专署和各县(市)对森林采伐采取了上述措施,全区森林采伐秩序逐渐稳定。1961 ~ 1965年, 每年采伐木材30万立方米左右,采伐量没有超过生长量。
  “文化大革命”初期,森林采伐管理一度无人过问,乱砍滥伐比较严重。为此,专区革命委员会于 1973年7月31日颁发《关于保护山林,加强木材、毛竹管理的布告》,重审继续实行计划采伐,严禁乱砍滥伐。严禁砍伐幼林、国防林、水土保持林、革命圣地的纪念林和“四旁”绿化树木。
  1975年5月,专区革命委员会在吉安县天河采育林场召开抚育间伐会议,要求各国营林场和社队林场,每年砍伐的间伐材,其中规格材交森工部门收购,非规格材可自产自销。同年12月15日,专区革命委员会针对计划外销售等外木材的混乱状况,发出《关于加强等外材计划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县生产的等外材一律不能自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批售等外材。专区农林垦殖局将各地生产的等外材,按季度统计上报专区革委会,由专区革委会统一安排使用。1980年7月21日,行署又发出《关于大力压缩森林资源的燃料消耗的通知》,要求分别采取“封(闭)、代(以煤代柴)、改(改节柴灶)”的办法,压缩烧砖瓦用柴、城乡居民生活烧柴和饮食、食品加工烧柴。1981年3月,全区实行发放采伐证,凭证进山采伐。全区发放了木材采伐证60万立方米,其中统配材49.46万立方米,自用材和非规格材10.54万立方米。直至1984年,每年的木材采伐计划都按统配材和非统配材下达到国营林场和公社、大队、生产队。同年10月,地、县农林垦殖局都设置了林政科、股,并统一使用江西省农林垦殖厅统一印发的采伐证,凭证采伐。1982年,全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等外材、间伐材以及木竹成品、半成品等,实行木材采伐计划上下“一本账”,即社队集体、国营林场和其他单位自营林生产的木材、毛竹都纳入采伐计划;各地都要按计委下达的采伐计划落实到林业生产单位,严格按计划和有关采伐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不准层层加码和计划外采伐。如需要追加采伐计划,应逐级上报计划委员会,会同农林垦殖局审核后,报当地政府批准,国家下达木竹采伐计划(包括批准追加计划),由县农林垦殖局核发采伐许可证。无证采伐和蓄意将规格材制成非规格材的,以破坏森林论处。1982年12月25日,地委、行署发出《关于稳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全区森林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的85%以下;重申木竹生产、销售都纳入国家计划,由林业部门按照计划负责组织木竹生产,统一收购,统一供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林区采购木竹及其成品或半成品。责任山的木竹采伐,都按计划凭采伐证采伐。林业部门凭采伐证收购, 采伐任务下达给承包单位、承包户,由承包单位、承包户自己采伐,自己运输。由承包单位、承包户与林站直接结算付款,结算时由林业部门扣除集体应得的林价款付给集体,不得由林站和大队、生产队统一组织采伐,统一结账,以利于责任山承包政策的兑现。林区社员自用材,分别用途和数量,由大队、公社和县审批。
  限额采伐从1986年开始,吉安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五章的规定,实行森林资源采伐消耗限额管理制度。1985年11月,省下达吉安地区“七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1200676立方米,折合木材833695立方米;国营省属井冈山垦殖场的采伐限额指标由省从井冈山市划出直接下达,未列入井冈山市指标之内。上述指标,由省直接下达到县(市)。吉安地区计划委员会和林业局从安福、吉安等县调出采伐限额指标,折成木材9762立方米分配给地区武功山林场、东固山垦殖场;地区林业局在省增加的指标中,分配1469立方米给地区青原山试验林场。各县(市)和有关场的采伐限额一定五年不变,从1986年起执行,到1990年期满。
  根据《森林法》规定,森林限额实施范围,包括对所有森林的主伐、抚育间伐、卫生伐、林分改造等各种采伐消耗的总额。但1986年省下达的采伐限额,只限定商品木材和自用材,对养殖业、工副业以及居民生活烧材等消耗未纳入采伐限额指标,因而存在“管一块、漏一块”的问题。同时列入采伐限额内的县内商品材与林权所有者的自用材,由于无配套指标,难以管住,实际上只管了出县的商品材,与1985年以前的计划采伐,并无实质性的区别,仍执行凭证采伐制度。1988年,因全区中幼林抚育间伐任务增加, 省从实际出发,追加全区补充伐指标17448立方米,由吉安地区林业局掌握,解决抚育间伐任务大,而采伐限额指标不够的县(市)或林场的矛盾。
  1986 ~ 1990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具体做法是:1988年以前,各县(市)的林木采伐计划,按照省下达“七五”期间的年采限额指标,包括主伐,抚育间伐、清山采伐和次生林、低产林改造所生产的木材. 逐级上报。经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逐级下达,层层分解,落实到乡、场、村和村民小组,然后由村民小组根据林权单位和林农的资源情况,采取自报材种、数量,经民主评议造册登记,出榜公布的办法落实到户、到采伐山场。1988年以后,林木采伐计划一般只落实到林权单位和村或村民小组,不再分解到户,实行以村、村民小组或联合集体成片采伐。采伐计划落实后,国有林采伐由采伐单位按照国有林采伐规程进行伐区调查设计,经县林业局审核报地区审批;集体林采伐由林业工作站组织开展简易的伐区调查设计,报县(市)林业局审批,由县(市)林业局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在林木采伐过程中和采伐结束后,国有林由采伐单位,集体林由林业工作站指导、督促、检查、验收。采伐验收后,须在林木采伐证上注明采伐木材数量、树种、伐区及更新质量等项内容,并记入采伐台账,林业局再组织抽查核实。林木采伐许可证,是采伐木材的法律凭证,又是伐区验收和办理木材运输证的依据。
  1989 J990年,除商品材和自用材仍实行林木采伐证和木材运输证的管理制度外,对全区乡镇企业的加工用材,实行指定地点限额采伐或限量供应;二轻企业、土产公司等加工经营的木材,由县林业工业公司让利供应;县办企业切块供应。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特别是出县商品材放行量,每年都低于省核定的计划,1986年占省计划87. 93% , 1987年占71. 09%, 1988年占56. 23% , 1989年占 65.46% ,1990 年占 81.13%。
  1991〜2000年,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其间体现了管严、管全的要求,坚持全额管理,实行分类控制。每年森林采伐限额,除规定采伐限额总量指标外,还分项规定了商品材(包括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用材)、农民自用材(包括养殖业用材)及生活和工副业烧材三大消耗类型的采伐限额指标。对国有林业企业和国营林场也分项列出采伐限额指标。各类采伐限额的分项指标,均不得相互挪用、挤占。同时,实行对商品材的采伐、销售和运输分别进行总量控制。为防止“管一块,漏一块”的现象发生,明确规定:在商品材生产中,凡小头直径达6厘米,材长达2米以上的木材,均应纳入商品材计划管理,所消耗的林木资源应计入当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但在下达年度采伐限额指标时,没有做到 “必须落实到编制采伐限额单位”,尤其是商品材生产计划,出现以县、以全区为单位进行总量控制,县区下达计划时切块调控,导致有的编限单位实际采伐量超过所编制的采伐限额。
  木材市场管理新中国建立前,由于山林权属私有,木材自由交易,木材市场没有管理机构办法和制度。新中国建立后,木材市场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多家经营,自由购销1950 - 1952年,区内参与木材市场经销的既有个体林农、私营木商,又有国家林业、供销部门和部分国家机关、部队等。由于多家经营,争相购销,一度造成乱砍滥伐,价格上涨,市场混乱。针对上述情况.江西省林业局和吉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加强了木材市场管理,责成赣西林区管理所对公私存山、存滩木材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审查。凡机关、部队、团体及贸易、供销企业经营的存材,由木材公司按批发价收购;私营木行、木商由工商管理部门配合农村土改、民主改革和城市“三反”、 “五反”等运动,进行审查,除重新发给营业执照外,对已扣留木材,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发证放行,有的补交国有林育林基金后放行,个别严重违法的,没收处理。对某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无偿砍伐的木材,按照“谁砍伐谁退赔”的原则,如数照价偿还给林农。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有效制止,市场混乱基本上得到控制,国营森工部门成为木材经销的主体。
  全面管理,统一价格1953年4月,中央对南方私有林区的木材市场实行“中间全面管理,两头适当放松”的政策,即在产区的采伐放松,允许农民对自己的林木自由采伐,自由出卖;允许私营木商在当地市场零售木材,但不能在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运销木材。1954年改为“两头适当控制”,即木材中间流通环节,由国家统一全面管理,不允许私营木商在产区和销区之间作长距离运销大批量木材。吉安森林工业分局与吉安市工商部门在吉安设立木材交易所,加强木材集散市场的管理,切断山区林农与城市私营木商的流通渠道,木材买卖统一在交易所内进行。森工企业既是交易所的业务领导者,又是参与交易者,掌握大量的木材,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吞吐,保证市场需求.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稳定木材市场价格,有效地控制了木材市场。是年,吉安市人民政府成立对私改造机构。木行、木架列为财贸系统下的建筑行业口。对资本不多的小业主,如同兴、同顺、长泰3家木架,通过清产核资后,从业人员由森工分局接收, 资方人员和资产由建筑行业组织合作商店;其余木号、木行,有的关停,有的转产。至1955年初,吉安、 泰和、永新、安福、峡江、永丰等县的37家私营木行和95家私营木竹业,分别由各县森工部门新建立的木材经营处、经营所接管,对原有的528名从业人员作了妥善安排。当年,吉安市销售木材2560立方米,基本上满足了各行业对木材的需要。从1957年起,全区木材市场购销业务全部由森工部门经营。1958年 3月,吉安专署根据国务院规定发出通知,从4月起撤销区木材交易所。同年7月,为解决全区木材生产和上调国家木材缓慢问题,吉安专员公署根据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木材调运指挥部的规定,向各县人民委员会作出具体规定:对省内的调拨任务,如确属生产必需者,年内可准由需材单位组织劳力,自行上山砍运;地方用材尚未完成计划的,由县林业局掌握,组织需材单位.自行采伐解决,但不得超过指标;各地现有存材,一律运到最终贮木场,确保完成中央任务,不得留作地方内销。
  1958年以后,地销木材也列为计划分配、计划供应,每年专区计委根据省计委分配的地方留用计划, 按生产、基建、维修三个项目分到县(市)和专区直属单位;县(市)计委再落实到各用材单位;各单位按照分配指标,分别到专区、县林业部门办理购材手续;林业部门按计划供应。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地销材除基建、生产、生活用材增多外,还利用木材串换物资,因而,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缺口很大,计划数字与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为解决这一矛盾,地、县(市)党政领导部门,一方面责成林业部门严格执行 “三先三后”即先中央后地方,先上调后地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把上调国家建设用材放在第一位,确保木材上调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适当开口子,即多布置一点砍伐任务,并充分利用国营林场中幼龄林抚育中的间伐材和等外材。从而妥善解决了国家与地方用材的矛盾。 部分放开,价格浮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对木材市场逐步放开。1980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林垦殖厅党组《关于充分利用林业优势,活跃山区经济几个问题的意见》,提出“在林区,尊重社队自主权,把林农致富的路子搞宽,在木材生产中,拿出部分木材,实行加价购销;木材生产中的剩余物,可实行产销见面;在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社队完成国家任务后, 剩余的木材及其制品,经过林业部门批准,可以议价销售”。从此,对木材价格管理有所松动。但是,在贯彻过程中,有少数基层干部片面理解文件精神,只讲木材议价,产销见面,不讲计划管理和合理采伐; 只讲撤销检查站,不讲加强林政管理,致使部分林区又出现了超伐现象。同年9月13日,地委、行署发出《严禁乱砍滥伐的通知》,提出“对开放木材市场,实行议价购销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强调必须在年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全面完成国家木材交售计划、完成年度造林和迹地更新任务三个前提下,才能允许搞木材议价销售。开放木材议价市场,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公社、林业、税务、工商部门组成交易所,共同管理”。
  在市场销售过程中,按照计划部门的分配单,平价与加价搭配供应。但在执行中,有相当一些需材户,买了平价材,放弃加价材,一时造成加价材积压。针对这一问题,行署进一步加强了全区木材的余缺调剂工作,允许县内平原与山区、产材与缺材的乡、村互通有无。县调剂有余的,再上报地区,由地区组织县与县之间调剂;地区调剂后有余的上报省审核,经省批准后办理岀省放行手续。从1982年起,全区基本上解决了县、社、队的木材余缺调剂工作,每年外销木材(以非规格材为主)近10万立方米,串换了大量钢材、汽车、化肥、农药等物资,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全面放开,议价经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下达后,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开放木材市场,价格全部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同年5月31日,行署发出《切实加强林政管理的紧急通知》,实行林木采伐、木材销售和放行的“三证”制度。在林区凭采伐证砍伐木材,实行限额采伐。在市场上凭销售证出卖木材,林管站在木材交易市场上负责验证、检尺,监督双方依法交易。 成交后,凭放行证运输木材。
  1985年10月,国家物价局、林业部、财政部发出《关于颁发南方木材指导价格方案》,全区各县(市) 根据文件精神,分别制定了木材收购最低限价和销售最高限价,并统一了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各项税费收取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这些规定难以落实,乱砍滥伐禁而不止,林区秩序仍然混乱。同年10月行署在万安县召开全区林业工作会议,并决定从1988年起,除林区乡镇企业用材由林业行政部门指定地点限额采伐或购买外,集体和个人采伐限额生产的商品材,都由地、县林业工业公司统一管理,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山收购木材;林业工业公司也只能按商品材采伐限额和年度计划收购,从而有力地整顿了林区林木采伐和收购秩序,纠正了乱砍滥伐现象。为了防止林业部门独家进山收购,可能出现压价收、高价卖,侵犯林区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1988年4月,江西省物价局等部门又规定,凡铁路线、 大河边贮木场木材的最高销售限价,产材县林区公路边和集散市场的销售限价,在国家规定限价基础上,减除合理的运杂费用,核定产区的综合毛利率,包括利息、损耗、利润和管理费用,杉木不超过10%, 松杂木不超过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林区集体和个人生产的木材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和进山收购的规定难以实施,因而基本自然取消。
  木材运输管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于1948年3月11日公布了《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公有林、私有林砍伐木材,应经林业管理机关查验后始得运输。伐木人承运之木材非经国有林区管理处查验,发给证明书,并在木材上加盖验讫烙印放行,不得转运出境。其私运出境者,得扣留其木材,责令补清查验”。但未完全执行。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的木材运输管理,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管理办法。1951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根据全省杉木地区存在乱砍滥伐问题,决定赣西林区管理所负责吉安地区木材扣留清理工作。赣西林区管理所对经过清理后的木材,区别情况进行处理:购买贫、雇、中农私有森林,有区以上政府证明,査验属实,由吉安木材分公司办理运输手续,即可起运;盗砍、偷卖战犯、恶霸、地主及公有森林,予以没收; 不属盗砍、偷卖,但没有取得区以上政府证明的,按产地价格的25%补缴育林费,凭缴费收据向吉安木林分公司办理运输手续起运。是年4月,存山存滩木材清理之后,木材运输改由赣西林区管理所发给放运证。10月,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出的《江西省木材市场管理实施办法的公告》,赣西林区管理所停办木材运输放行手续。中南区内的煤建公司和木商的木材运输管理权,下放给所在县工商科,其余出省、 出中南区运输管理权收归中南区财委会。1953年4月,国家林业部制定了《木材统一调拨暂行办法》,对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内的中央、省属厂矿企业,就地调拨木材的运输,以调拨通知单和供材单位的木材发票替代放行证。1954年,全国木材实行计划调配,国家计划内木材调运,改凭调材运单调运;国家计划外木材,实行分级调运,凭省、专、县林业部门证明运销。
  1959年4月,在新干县和吉安专区贮木场设立木竹检查站,负责木竹运输检查,并规定出县木竹由县农林垦殖局批准放行,出专区木竹由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批准,出省的木竹逐级上报省审批,未持林业部门放行证的不准外运。1963年3月16日起执行江西省木材、毛竹生产调运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木竹统一经营管理的几点通知》的规定,省内调运除木材、毛竹、板材、篙竹4种必须凭县以上森工部门开具的运输证明始得运输外,其余木、竹及其制品和半成品均可畅行运输;运出省外的木、竹及其制品须凭省木竹生产调运指挥部的证明运输。
  “文化大革命”初期,林业机构瘫痪,木竹运输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1968年4月,井冈山专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木竹及其制品、半制品运输管理的紧急通知》,规定凡木材及其制品、半制品、毛竹及其制品、半成品,不论批量大小,在省内运输凭县以上林业行政部门运输证明放行;出省的凭省木竹生产调运指挥部放行证放行,无上述放行证明的,交通运输部门有权拒运,各县(市)农林垦殖局、市场管理部门、木竹检查站、交通管理检查站有权检查、扣留,交当地农林垦殖部门处理。在执行上述规定中, 仍然出现无证运输木材、毛竹出专区和区内区外的人互相勾结偷运、抢运的现象。为此,1971年3月,专区革命委员会在全区出境交通要道上设立莲花县界化陇、六市,安福县章庄、山庄,峡江县长岭,宁冈县睦村,万安县下造,泰和县老营盘,吉安县东固以及新干县等10个木竹检查站,严加查处。以后各县亦相继在县和产材乡的边境,设置了木竹检查站,全区共设检查站116个。
  1979年8月1日开始,全区运输木材、毛竹和木竹制品、半成品、柴炭出县的,由县林业部门发给运输证明,出省的由省林业部门发给运输证明。1980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除国家计划调拨木、竹,凭林业部门开出的“中央任务”、“省任务”调拨单运输不需办理放行手续外,出县、出省木竹和制品、半制品等,均得办理放行手续,凭木竹放行证运输。吉安地区各县(市)出省木竹和制品、半制品,统一由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局办理放行手续。同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对全区运输木竹的所有车辆、船只进行检查,共查出未办放行手续运输木竹的汽车45辆,船舶20余艘,共扣留木材28& 3立方米 (包括杉条木、松锯材、杉木床板及其他木材成品、半成品)o 1981年3月2日,地区农林垦殖局下发《关于办理木竹出省放行手续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各种等外材、小材小料和采伐剩余物,统一由县农林垦殖局或地属场向地区农林垦殖局办理出省放行手续。供销社、社队企业局、二轻局等部门按省、地计委下达的计划,经销木竹制品、半成品(不包括板材方料)由县公司或县主管局填写申请表,经县农林垦殖局签署意见,然后统一由地区公司或主管局汇总,分期分批向地区农林垦殖局办理出省放行手续;非合法经销单位和非产材社队,不能运销木竹出省。从是年10月1日起,出省木竹及其制品、半成品的放行证,由各地、市林业部门办理。
  1981年,行署规定,杉木不许在国家计划外销售出地区;各县在县内调剂计划之外,因特殊情况需要运销出地区的木材、板材、方料、木制成品、半成品、木柄、木棍、杉梢和毛竹、篙竹等应由县农林垦殖局写报告,经主管林业的副县长签署意见,并加盖县人民政府公章后,报地区审批,由地区农垦殖局办理放行。成批生产竹制品、半成品应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不能在计划外采伐毛竹加工。对竹片、竹杠、竹篙、 竹扁担料的生产必须加以控制,运输以上四种竹类产品,也应与木材、毛竹一样,必须经林业部门办理放行手续;木、竹零星放行邙艮额为松杂外材5立方米,杉床板1至2副,木制成品5件以内)和柴、炭放行, 地区范围内的,由县(市)农林垦殖局办理,出地区的,由县农林垦殖局签发放行证后,经地区农林垦殖局审查签署意见后生效。搬家迁移的木制家具放行,仍按原规定办理放行证;省、地属国营垦殖场、林场和其他企业单位的木竹等放行手续,按江西省人民政府规定分级办理,即出县的由所在县放行,出地区由地区放行,出省由省放行。
  1982年2月10日,地区农林垦殖局下发《办理木材省内放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县按计划生产的非统购材,首先应解决自用,有余部分需要运销出县的,报地区调剂。1982年11月2日,吉安地区农林垦殖处和交通处联合发出《关于办理吉安市水上木竹运输检查签证的通知》,对凡运输木材和木竹成品,需要从吉安市下河起运出地区、出省的,货主首先应带地、省填发的木竹放行证到地区木竹检查总站办理登记手续,水运部门凭木竹检查总站核发的承运通知单安排装运,未经签章擅自起运的,按偷运论处,木竹检查站有权查扣。
  1984年4月28日,吉安地区林业局下发了关于疏理木材流通渠道的10条规定。同年5月11日, 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毛竹以及竹制品、半成品的出县、出省由林业部门放行和归口办理运输手续,同时不再实行省农业厅、林业厅关于毛竹、竹梢、竹制半成品检疫的规定。从此以后,毛竹以及竹制成品、半成品的出县、出省,均由各经营部门直接办理运输手续,铁路、公路、航运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承运工作. 要火车皮计划,均由各经营部门直接向铁路局申报。同年9月,规定木材及制品、半成品,省内、外运输统一由县林业局发给运输证明,由各级经营部门直接办理运输手续。中径10厘米以下的间伐材,以按隶属关系报林业部门批准的造林设计、抚育间伐作业设计为依据,办理放行手续。刨花板、纤维板免办放行手续。
  1985年1月国家对南方集体林区取消统配材,省内、外木材运输放行权归县,运输证由各县自行印制、自行办理。是年5月31日,行署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林政管理的紧急通知》,具体规定县内运输由林业管理站办理,出县运输由县林业局办理;地直单位由地区林业局办理。同年12月,全区各级木竹检查站由72个减为61个。
  1986年1月起,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木材省内、外运输均由省统一印制运输证,省内由县林业局办理,出省放行权收归省林业厅。与此同时,江西省林业厅发出《关于木材运输归口管理的通知》,规定木材及其制品、半成品、柴炭,省内及出省运输和国家计划调拨材(包括成品、半成品)的车皮、船舶运输计划,须凭经营单位木材运输放行证和调拨单以及采伐许可证,到省林业厅加盖“江西省林业厅木材放行管理专用章”后,统一向铁路和航运部门申报计划。1987年1月,取消申报航运计划,改为木材装船前向就地木材检查站报检后给予签证,未经报检的不得承运。
  1988年1月开始,木材出省放行手续由省林业厅委托地区林业局办理。吉安地区林业局制定了《吉安地区木材出省放行管理办法》,各县(市)和地直东固山垦殖场、武功山林场、青原山试验林场,安排好自用木材计划后,多余木材每年分两次向地区林业局申报出省放行计划,未申报计划的,不予办理放行手续;县(市)林业工业公司和国营营林林场、垦殖场等木材经营单位,申请办理木材出省运输证明,凭当年商品材或间伐林采伐证,向县(市)林业局换取木材出省放行申请单。其他木材经营和加工单位凭经营执照和林业部门的供货发票,换取木材出省申请单,但申请单不能代替运输证使用。申请放行的单位办理木材出省和省统一的交费收据,到地区林业局办理归口手续。
  1989年3月16日起,吉安地区实行毛竹限额采伐,由林业部门管理和监督。林业部门根据核定的毛竹采伐限额,统一管理毛竹的采伐和运输放行,坚持凭证采伐,凭证放行。供销社经营毛竹只能向有采伐证的生产单位和农户收购,并凭证向林业部门申报运输放行手续,接受林业部门的检查和监督。10 月,行署发出《关于整顿木材流通秩序的通知》,规定除林业主管部门经省批准设置的木材检查站以外, 其他各地各部门自行设置的木材检查站及其关卡,必须在10月30日以前撤销。
  1990年,为全面贯彻《森林法》,控制全国木材过量消耗,加强木材运输的监督管理,实行全国统一出省木材运输证,控制木材销售总量。省仍委托地(市)林业部门办理出省运输手续并使用全国统一印制的木材岀省运输证,其存根上交省木材检查站监督检查。是年9月17日,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全省设在公路上的木材检查站进行整顿,吉安地区除保留地区木材检查站外,各县设在公路上的木材检查站由 61个减至35个。1992年为进一步治理公路、水路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省人民政府决定吉安地区省批木材检查站由36个减到33个;地区木材检查站的检查职能取消。1993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增设“吉安地区盐码头水上林业检查站”,担负途经赣江吉安市盐码头水运木材运输监督检查,与地区木材检查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第三节依法护林护林队伍建设民间护林组织新中国建立前,区内只有民间以乡、村、宗族自发组织的禁山会或约会,禁止乱砍滥伐林木;少数地主、富农在林区设立看山棚,雇请农民守山巡山,保护其自有森林。新中国建立后,各县 (市)主要林区乡、村和人民公社化后的主产大队、生产队,分别设立护林委员会和护林小组。公社也成立护林委员会或护林防火委员会,由分管林业的公社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并由县(市)林业部门出资聘请一名干部,在主任委员领导下,专门负责全公社民间护林组织管理的协调工作。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护林组织和人员逐渐扩大、增加,一部分民间组织发展为县(市)林业行政部门出钱,聘请社队干部和社员,成立脱产的护林专业队。至1980年,全区有专业护林队、组72个,专职护林员1500余人。1981年,地委、行署推广了永新县建立护林纠察队的做法,全区有12个县(市)建立了护林治安纠察队,队员1400余人。1984年后,全区各县(市)国营林场和集体林场逐步扩大专业护林队, 增加专职护林员。至1990年,全区共有护林队、治安队1765个,护林员9190人,其中国营林场护林队 447个,护林员3444人;集体林场护林队1177个,护林员4734人;护林治安队141个,治安队员1012名。 护林队实行“人分组、山划片,任务到队、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奖赔兑现”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
  1995年开始,国家开展森林分类经营试点,将森林法中规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分为一类,称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分为商品林。对这两大类林种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资金投入和采伐管理措施,把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推向市场,而生态公益林则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采取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全区于1999年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护和建设根据管护难易程度,一般按照人均管护面积1500亩.确定管护人员的管护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权利和义务,每年终经林业主管部门检查,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的由国家按3. 5元/亩付给管护费,反之给予相应的处罚" 林业公安机关1964年4月,经江西省公安厅和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批准,成立了新干县黎山、万安县谷中,永新县七溪岭、安福县武功山、吉安市青原山等5个森林派出所,每所定编5人,属事业编制,经费由林业部门拨款。1968年10月,森林派出所全被撤销1981年5月,全区恢复和建立了吉安市青原山、神冈山,新干县黎山.峡江县河东,永丰县沙溪,吉安县天河,泰和县桥头,遂川县新江,宁冈县骆家坪,永新县七溪岭,安福县武功山,井冈山茨坪等12个林业派出所,每所定编5人(井冈山7人),共配备林业干警62人,并在地区公安处三科配专职林业干警4人。永丰、安福、遂川、宁冈、莲花等5个重点林业县,在县公安局治安股各配备林业干警2人。1984年12月,在行署公安处和永丰、遂川、安福、吉安、 泰和、永新等县公安局内设置7个林业治安科,定编26人。同时在吉水县乌江,永丰县官山,吉安县油田,遂川县五指峰,万安县高陂,安福县山庄、陈山,永新县三湾,莲花县南村等地增设9个林业派出所, 配备林业干警45人。在这期间的林业公安干警.均由所在地的国营农林垦殖部门在职职工中选调,原是干部的,仍享受干部待遇,由人事部门按干部管理;原是国营单位工人的,仍由劳动部门按工人管理。 林业派出所所长在公安部门干部中调配。林业公安民警的提拔、任免分别由地、县(市)公安处(局)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共同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林业公安民警享受地区公安机关干警的同等政治、经济待遇。各级林业公安机构和民警的所有费用由森工企业或国营林场负担并单独立户,年终各级林业部门结算。
  1988年11月25日成立行署林业公安局和13个县(市)公安局林业分局。并在原有基础上,新增31 个林业派出所,增加林业公安干警286人。行署林业公安局设有秘书科、治安一、二科;各县(市)公安局林业分局设有秘书、治安两科。至1990年,全区13个县(市)设有公安局林业分局,59个林业派出所,配备林业公安干警460人。各级林业公安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业务上以同级公安机关和上级林业公安机关领导为主,行政上以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为主;各级林业公安机关及干警按林业系统隶属关系全部纳入同级林业事业编制。干警的行政、工资关系从原单位转入林业公安机关统一管理,各级林业公安机关及其干警所需经费,按照有关标准和林业系统隶属关系由同级地方财政部门列入预算,专款专用。其基本建设投资列入同级基建计划。林业公安机关的技术设备,按照公安部门规定执行,服装、武器、警械、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由公安机关编制计划,向江西省公安厅订购,江西省林业公安处组织供应。技术装备所需经费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1998年4月29日,《森林法》修改后,地区林业公安局更名为森林公安局,各县(市)林业公安分局更名为森林公安分局。2000年8月吉安撤地设市,全市13个县(市、区)除吉州区未设森林公安分局外, 其他12个县(市、区)均设置了森林公安分局,共有森林公安派出所62个。
  乡(镇)林业工作站1985年安福县根据《森林法》实施细则,在林区和荒山面积大、造林任务重的乡(镇)试建乡(镇)林业工作站。1987年3月7日,国家林业部印发《关于加强林政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林业工作站,并明确规定乡林业工作站为林业行政的基层组织,具体抓好林业改革和各项林业管理工作。1988年7月7日,国家林业部发布《区、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o全区各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林业部通知精神和《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参照安福县的做法,先在林区建站,后在荒山地区建站,林区一乡一站、荒山地区二至三个乡建一个站。到1990年,全区共建乡 (镇)林业工作站169个,人员879人。根据国家林业部2000年3月13日发布的《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林业工作站的主要职责。
  林业案件查处 1949年10月以后,各级人民政府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林业管理机构,对盗伐和乱砍滥伐森林的违法案件进行了查处,惩办了破坏森林的犯罪分子。永新县和新干县分别于1952年、1955年,依法处决了放火烧山的罪犯肖某某、皮某某。1952年宁冈县对放火烧山犯林某某,判处了有期徒刑4年,震慑了罪犯, 保护了森林。
  1964年,全区建立了 5个森林派出所,受理和查处了一大批林业案件,对维护林区治安、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业管理机构瘫痪,森林派出所被撤销,乱砍滥伐和哄抢国家木材事件时有发生。1980年5月7日,安福县洋门公社槎江大队300多名社员和干部,把永新县的两条木排,共计123.5个立方米全部抢光,价值1万余元,县公安局和洋门公社负责人赶到现场,查清了问题,收回木材56个立方米,拘留了两个为首分子。同年7月14日,南昌市木材公司在吉安贮木场调木材2014立方米,从赣江运往南昌,木排行至吉水县水田公社五星大队坑边村搁浅受阻,经排工抢救,当中仍有一抖排与主排脱离,搁在原来的位置上,正在河边捞鱼的坑边村社员肖某某看见排上无人,急忙回村挑唆社员抢运木材,全村出动了 18只船、122人将这抖木排抢光。之后,又直追主排,沿河的水田公社沙上、新市大队和住岐公社全塘、住岐等大队的社员也参与哄抢。直至峡江县人民政府派农林垦殖局的赣林333号轮船进行营救,才被制止。参与这次哄抢木材的人,涉及2个公社,5个大队,657人,58条船只,损失杉松木5450根,计1046立方米,价值12.04万元。事件发生后,省、地、县领导从有关部门抽调干部协助县、社清查被抢木材,追回杉木162立方米,松木24.4立方米,收回转卖松木价款2554元,对犯罪分子视情节轻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治安拘留或罚款处理。
  1981年后,遂川县大汾公社红旗大队干部何某某、戴某某,利用职权,雇请民工在本大队的“燕塘窝”、“七岩石”等山场上建工棚两所,私自砍伐杉木138立方米,加工床板1061副,方条698根,出售后获利3740元。在他俩的影响下,这个大队乱砍滥伐成风,全大队110多人上山盗伐杉木580余立方米, 加工床板、方条出售,严重地毁坏了森林资源。县公安局受理群众检举后,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经县检察院批准,依法将何、戴逮捕法办。1982年,泰和县中龙公社白云大队社背生产队社员刘某某,在林业 “三定”后不久,雇用民工将其责任山林砍光,共计木材400立方米,接着又采用引诱威胁手段,以790元林价,将社员万某某的责任山收买,雇工砍伐木材53立方米,获利500余元。在其影响下,该生产队19 户社员乱砍滥伐木材1462立方米,滥伐毛竹11130根,使山林遭受严重破坏。林业公安部门将为首的刘某某依法逮捕法办。宁冈县在贯彻落实《森林法》的同时,对严重毁林的原东上公社红山大队队长罗某某和柏露公社下城大队党支部书记询扌某某等依法判处了有期徒刑。1986 - 1988年4月,安福县武功山林区的森林被盗伐5000余亩,损失木材万余立方米。此事在《江西日报》披露后,省人民政府立即派出工作组协同地县有关部门深入武功山林区调查处理,收缴盗伐木材300余立方米,罚款21378元,逮捕罪犯3人,拘留14人,处理违纪干部6人(其中党纪处分2人、政纪处分4人),批评教育6人,基本上刹住了来自莲花、安福、萍乡等县(市)的群众进入武功山林区盗伐哄抢木材的歪风。吉安县天河林区于1988 年1〜8月,被盗伐森林面积500余亩,损失林木1600多立方米,行署会同吉安县查处盗伐林木200余立方米,罚款9660元,依法逮捕4人,收审6人,拘留24人。同年,吉水县八都镇部分群众经常成群结伙盗伐峡江县国营福民林场林木9000余立方米,并殴打护林人员,毁林情节十分严重。行署林业公安局与吉水、峡江两县林业公安分局,深入福民林区进行专项治理,依法逮捕6人,拘留13人,罚款35人,金额35271元,收缴木材20余立方米。据统计,1982 - 1990年,全区共发生各类林业案件7081起,其中林业刑事案件382起,查处366起;重大林业刑事案件68起,查处64起;治安案件4696起,查处4540起; 林业行政案件2003起,查处1985起。各类案件累计受处罚人数共16596人,其中逮捕473人,劳教57 人,治安拘留2436人,警告4107人,治安罚款532人,林业行政罚款7528人,其他处罚1463人,收缴财物折款4754884元,其中收缴木材15764.5立方米,折款2010774元,治安罚款601722元,林业行政罚款 1195448元,赔偿损失736279元,其他财物折款210660元。
  进入90年代,全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林业案件的查处力度。1995年3月19 ~ 23日,广西省资源县马某某、莫某某等27人,在没有任何手续情况下,在万安县宝山乡捕杀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水鹿10头、 鬣羚2头。3月28日经万安县公安局批准,依法对13名案犯进行收容审查,5月18日经万安县检察院批准,对10名案犯进行公开逮捕。并收缴猎枪17支.鸟铳8支,猎枪子弹16发,步枪子弹36发,火药 3.85千克,动物皮12张,干骨65千克,干肉148.5千克,骨肢8筒。该案中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人员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林业行政处罚。1991 ~ 1999年,全区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4859起,其中林业刑事案件374起,林业治安案件4555起,林业行政案件9930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4109人,其中逮捕556人,劳教30人,治安拘留1307人,治安罚款15375人,林业行政处罚15714人,警告268人, 其他处罚858人,收缴非法木材11070立方米,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9453041元。
  山林火灾消防消防组织1954年1月22日,吉安专员公署成立护林防火办公室,翌年1月11日,改名为吉安专区护林防火指挥部,1987年又改名为吉安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各县(市)也相继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到1990年,各乡、国营林场建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全区共有森林防火领导小组 500余个,大队(村)级森林防火小组1600多个。此外,各县还成立了县级民兵扑火队17个,扑火队员 2100余人。到1999年,全区共有半专业森林防火消防队457支,扑火队员9800余人。
  消防制度1952年,吉安专员公署发出《关于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指示》,同时将吉安、吉水、永丰、 安福、永新、宁冈等县人民政府的《护林防火布告》批复实施。1978年又多次发出有关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和指示,提出对造林前“炼山”火界未修好、风大、无扑火工具、没有组织扑火力量、未经检查、久晴无雨的“六不烧”制度。1989年9月下发《关于造林炼山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1)建立炼山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点火炼山;(2)加强防火宣传教育;(3)做好炼山作业准备;(4)精心组织炼山施工;(5)炼山要有领导到场;(6)搞好边界炼山联防;(7)严肃炼山防火纪律。1987 - 1999年,全区的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率有了明显下降。1955年森林受害率2. 12%,是最高的一年,1990年森林受害率仅 0.258% , 1993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
  消防设施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在林区修建防火隔离带和防火林道。至1990年,全区兴修防火隔离带5088千米,修建防火林道5096千米。防火隔离带主要设置在国营林场的大片用材林基地内,宽 8 ~10米,用于阻止山火蔓延;防火林道也是修建在国营林场主要林地内,其宽3 ~ 9米,用于防止发生火灾和林场工人在林区从事林业生产。同时营造了防火林带1542千米,即在大片杉木林地内每1万亩种植一条宽10〜15米的油茶、木荷等防火树种。至1999年,全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全面展开,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准备了充足的苗木,仅1999年,全区共营建生物防火林带1306千米,使生物防火林带真正发挥了绿色屏障效能。
  1983年,在吉安县白云山林场兴建全区第一座瞭望台。1987年以后,陆续在各县(市)建造瞭望台至1990年,全区在国营林区成片林木的中心制高点,兴建了护林防火瞭望台57座,配备专职瞭望人员 108人。至1999年,全区森林防火瞭望台调整为45座,常年瞭望人员72人,重点防火期瞭望人员 95人。
  1983〜1986年,全区购置单边带电台100台;1989〜1990年,购置超短波通讯基地台160台,手持对讲机500台。基地台设置在各县(市)护林防火办公室、国营林场、防火瞭望台。各国营林场还购置了风力灭火机160台。1999年,全区各级森林防火机构配备单边带电台57台,手持对讲机104台,移动电话380台,风力灭火机83台,森林防火指挥与运兵车178辆。
  火灾损失新中国建立前,区内发生的山火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数据无考。据泰和县的一次油茶生产调查材料中记载,该县1934年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在搜剿红军伤病员时,在中龙乡石陂纵火烧毁油茶山1000余亩。
  新中国建立后至2000年,全区共计发生山林火灾5947余次,受灾山林面积267.39万亩。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群众烧田硬、烧禾草、烧荒、烧火土积肥、烧木炭、扫墓、乱丢烟头等。1952 - 1957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838起,烧毁山林121.05万亩,烧毁木材5. 2万立方米。1951年2月6日,泰和县第四、第五区发生7次火灾,烧毁森林1.1万亩,损失油茶子320担,杉木60码两,松杂树200万株。1953年6月9 日,遂川县五斗江乡农民袁某某,上山烧木炭,引起山火,烧毁森林1500余亩,杉树1万余株,受灾户200 家。1955年12月4日上午11时许,新干县澡江区发生一次特大森林火灾,系涕江乡地主皮某某和富农皮某某、皮某某3人,在该区城头乡芦坑山沟中烧草开荒引起森林火灾。当天,漂江区委、区公所发动城头、漂江、路溪等乡的1000余名干部群众上山扑火;次日,又增加700余名灭火人员;6日,又有桃溪、岭背、板埠、桃湾等乡的干群上山增援,共计投入扑火人员2500余人。是日下午3时许,在黎壁山老巷里火区,部分干群因救火心切,冲入山坑的芭茅丛中开辟防火线,恰遇一股旋风将火头卷向芭茅丛,顿时烈火四起,扑火人员躲避不及,被大火包围,当场烧死扑火干群23人,重伤3人。在死亡人员中,有共产党员 5人,其中有乡党支部书记蒋树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4名,干部7人,群众16人。事件发生后,中共新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一面派员对死者家属做好抚慰和善后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职工 400余人,发动第二、第四区的干群1500余人,奔赴火区增援。在4000余人的奋力扑救下,直至8日下午5时,才将历时五天四夜的山火彻底扑灭。这次火灾除人员伤亡外,烧毁山林面积22500余亩。事后,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拨款为扑灭森林火灾而壮烈牺牲的23人建立了纪念碑。是年12月29日,新干县人民法院将纵火烧山犯皮某某处以死刑,皮某某和皮某某判处无期徒刑。1962年1月29日下午1时,永新县垦殖场繁荣分场发生山火,火灾蔓延至安福县境,烧毁竹木油茶林面积3万余亩,仅安福县彭坊公社就损失木材100多立方米。在抢救山火中该县里坊大队烧死社员一名。1963年2月14日,吉安专署通报了全区1〜2月底,共发生山火199次,烧毁山林和荒山6.11万余亩,林木39万株,伐倒木418立方米的严重火灾事故。1964年4月17日上午,宁冈县坳头公社城边大队江东村第一生产队队长尹某某,带领社员上山割青积肥,因抽烟乱扔火柴杆引起山火,从宁冈县坳头公社雷打坳,烧至永新县石口公社的画眉坳,烧掉有林地4500余亩,烧毁杉木27万株,6750余立方米。:1986年3月5日,永新县高溪乡发生一起特大火灾,烧毁山林1.1万余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000余亩。同年3月7日,遂川县横岭乡一天发生3起山林火灾,烧毁横岭、沙江、蕉湖、茂园等四个村的山林1500余亩。在扑救山火中,烧死3人。 1988年3月8 ~15日,全区接连发生森林火灾17起,受害面积1022亩。1991 ~ 1999年,全区发生森林火灾228起,受害山林面积21800亩,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比以前有所下降。
  表10^4-2 1951 -1999年全区山林火灾发生情况山火发生受灾山林山火发生受灾山林山火发生受灾山林年份次数面积年份次数面积年份次数面积 (万亩) (万亩) (万亩) 历年合计 5947 267.39 1967 89 4.07 1984 245 4.10 1951 42 2.00 1968 93 4.82 1985 93 1.26 1952 154 18.40 1969 56 4.95 1986 724' 12.10 1953 162 11. 15 1970 40 3.60 1987 99 1.22 1954 388 18.43 1971 111 6. 10 1988 174 101 1955 595 33.61 1972 142 6.51 1989 93 0.74 1956 425 31.94 1973 23 0.17 1990 15 0.06 1957 114 7.52 1974 107 2.56 1991 27 0.44 1958 87 4.34 1975 24 0.40 1992 38 0.50 1959 47 8.83 1976 47 0.68 1993 1960 52 3.59 1977 100 8.00 1994 2 0.00241961 154 17.81 1978 109 3.12 1995 4 0.00931962 273 11.22 1979 78 1.95 1996 50 0.27 1963 335 14.59 1980 33 0.31 1997 44 0.19 1964 167 3.98 1981 18 0.26 1998 29 0.56 1965 82 2.08 1982 20 0.49 1999 34 0.22 1966 34 6.71 1983 25 0.52 护林联防联防组织1953年10月,新干、清江、丰城三县和永丰、乐安两县分别成立跨县的护林联防委员会, 制定了《护林联防委员会组织章程》和《联防公约》,以防止省、区、县交界地区的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林木,以及协商处理跨辖区的山林纠纷等。1956年12月,安福、永新、莲花三县,建立县与县边缘区护林联防组织。1962年11月18日,湘、粤、赣三省毗邻地区成立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划分八个联防区,联防区、社、场建立联防委员会分会,大队和生产队建立联防小组。遂川县为第四联防区,宁冈、井冈山管理局为第五联防区,永新、莲花县为第六联防区。联防区护林防火委员会,由三省毗邻地区的县人民委员会和农林垦殖局、公安局、人民武装部负责人及各分会的主任委员组成.联防区主任委员由联防区中心县县长担任,其他县的县长为副主任委员,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委员。 1963年12月17日,全区建立自防和联防两个组织。自防组织分为四级:专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各县(市)人民委员会和井冈山管理局护林防火指挥部;各人民公社和国营垦殖场、林场护林防火委员会; 各生产大队护林防火小组。联防组织在专区护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下,分为三级:县与县成立护林防火联防区委会;与省、县交界毗邻地区的山区公社、国营垦殖场和林场,成立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与省、县交界各毗邻地区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成立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分会和小组。是年底,成立6个护林防火联防区委员会:即第一联防区委员会以井冈山为中心,包括井冈山管理局及其周边的宁冈、永新、遂川、泰和等县所辖的25个公社,井冈山垦殖场的3个分场,永新县的3个林、木场及泰和县的大岭山垦殖场;第二联防区委员会以泰和县为中心,包括泰和县及其周边的万安、遂川等县所辖的32个公社,万安县的麻园垦殖场,遂川县的五指峰林场新江分场;第三联防区委员会以安福县为中心,包括安福县及其周边的永新、莲花、吉安等县的34个公社,专区直属武功山林场和安福县陈山林场;第四联防区委员会以吉安县为中心,包括吉安县及其周边的泰和、吉水、永丰、安福等县的32个公社,吉安县东固山垦殖场、九龙山垦殖场;第五联防区委员会以峡江县为中心,包括峡江县及其周边的吉水、永丰、新干等县的 43个公社,峡江县金坪垦殖场,永丰县金华山林场;第六联防区委员会以专区直属试验林场为中心,包括专区直属试验林场及其周边的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所辖的9个公社、康复医院。联防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第一至第五联防区,由联防区委员会中心县的县长担任;联防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主任委员所在县的农林垦殖局负责。第六联防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专区宜属试验林场场长担任,联防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宜属试验林场负责。各联防区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由有关公社、垦殖场、林场的行政负责人组成。联防会议轮流召集。
  1983年8月3日,吉安地区行署分片建立5个护林联防区,第一联防区由遂川、万安、泰和县和井冈山市组成;第二联防区由永新、宁冈、泰和县和井冈山市组成;第三联防区由安福、永新、莲花、吉安县和地区陈山林场、武功山林场组成;第四联防区由吉水、泰和、吉安县、吉安市和地区林科所组成;第五联防区由吉水、峡江、新干、永丰县组成。各联防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27个联防分区,联防分区由县与县之间毗邻的乡和国营林场、垦殖场以及厂矿企业单位组成。联防分区下设若干个联防小组,由毗邻的生产大队、工区(分场)组成。
  同年12月15日,成立赣中六县区一市边界护林联防区,由吉安地区的吉安、安福、峡江县,宜春地区的宜春市、宜春县,新余市的分宜县、渝水区组成。联防区下设6个联防分会,由毗邻的乡、国营林场、垦殖场和境内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组成,直属联防区领导;分会下设联防小组,由毗邻村组成,直属联防分会领导。
  1988年5月18日,成立武功山林区护林联防委员会,由吉安行署、萍乡市、安福县、莲花县、萍乡市芦溪区人民政府和武功山林场以及吉安地区和萍乡市公安局、吉安地区和萍乡市林业局、监察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吉安地区行署和萍乡市人民政府轮流值班,双方林业局负责日常工作。
  主要活动省、地、县各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分会、小组都订立了森林保护制度和护林防火联防公约。1962年成立的湘、粤、赣三省毗邻地区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贯彻执行“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消灭火灾、保护山林”的护林防火方针,订立了会议、汇报、奖惩等制度。三省联防委员会每年开会一次,由湘、粤、赣三省轮流召集,其他各级联防组织,每年至少开会一次,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区联防委员会和联防分会每半年作书面总结一次,报告上一级联防组织,并由各省林业厅、农林垦殖厅汇总报告三省联防委员会。各级联防组织,根据“护林有功者奖,毁林者罚”的政策,及时检查联防办法贯彻执行情况,对执行制度好和护林防火有功的团体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因救火发生伤亡事故的,给予治疗或抚恤;对用火不慎引起火灾造成损失者,按情节轻重,及时严肃处理;对于纵火犯依法惩处。各级联防组织因工作不力失职以致造成重大损失者,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1963年,吉安专署制定《护林联防试行办法》,各联防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联防制度,订立护林防火公约和有关保护山林的具体措施,做到制止一切可能引起山林火灾、乱砍滥伐和其他破坏森林的行为。 如发生火灾,必须迅速发动与组织群众及时扑灭,以免蔓延扩大成灾。火势猛烈有向周围蔓延趋势,应随时用电话、电报或派人逐级上报火情,并与邻近的联防组织联系,动员群众支援扑救。毗邻地区双方不能坐视不管或互相推诿,更不能借故拒绝。山火扑灭后,必须彻底清理火场,严防复燃,并应随时查明起火原因,调查损失,追查火犯,报请当地政府予以严肃处理。各联防区除订立会议、汇报、奖惩等制度外,还制定了检查评比制度,各联防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检查评比,通过检查评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表扬模范人物,以促进护林防火,保护山林工作的开展。各联防区制定的护林公约,印发到境内的群众, 使之家喻户晓。
  1983年8月,全区划分五个联防区,各联防区内的有关县轮流值班,每届值班1年,国营林场、垦殖场和厂矿企业只参加联防,不值班,值班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应严肃认真,抓好护林联防工作。值班县配备2 ~3名干部,专门负责处理联防工作和进行巡回检查,调查研究。值班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召开联防会议,并向会议报告工作情况;督促、检查各联防单位的护林工作,召集和主持协商处理跨县的毁林案件以及山林纠纷;上报下达和交流护林联防情况,管理好联防档案资料。同时,联防区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参加会议人员为各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县公、检、法和林业局的负责人,以及联防分区值班公社管委会主任。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解决矛盾,处理问题,表彰先进,布置任务等。
  在护林联防中,全区涌现出很多保护森林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1964年、1968年,湘、粤、赣三省护林联防委员会先后在广东省佛山市和江西省遂川县召开会议,评选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是:宁冈县大陇公社、永新县三湾公社、莲花县寒山公社和六市公社、井冈山小井林场、宁冈县大陇公社黄洋界大队、遂川县黄坳公社(黄坳公社1964年属遂川县管辖,1968年属井冈山管辖)密溪大队和七岭公社阡陌大队、井冈山黄坳公社富溪大队、永新县高溪公社石市大队和三湾公社九龙大队、莲花县罗市公社黄民大队等。黄洋界大队党支部书记廖初开、石市大队党支部委员汪查先、密溪大队护林员叶云生和高溪公社卸坪大队社员王纯德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护林政策、法令和规定,勇于向破坏森林的行为作斗争,为保护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作出了贡献。1998年10月,湘、粤、赣三省边界第四联防区第三十七次会议在湖南省汝城县召开,遂川县大汾镇滁洲峰村、遂川县黄坑乡太平村受到大会表彰,被评为护林防火先进单位;遂川县禾源乡西坑村党支部书记郭先耀,任职7年,充分发挥护林联防的传统优势,主动到兄弟单位取得联系,携手管护好边界地区的森林防火,该村与周边地区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火警,做到了既联防又联心。
  病虫害防治病虫普查与专项调查病虫普查1979年5月至1982年4月,全区先后组织148人,对全区14个县(市)进行森林病虫普查,调查了 249个乡(镇、场),514.04万亩林地,占全区乡(镇、场)总数的86.5% 和有林地总面积的32.27%。设立了调查点8454个,标准地1645块。采集病害标本7013号,经鉴定 128个树种,计病害342种。其病原隶属于真菌的有14目99种,细菌2属,病毒1属,寄生性种子植物3 属,藻类、蠟类各1属,生理性4种。采集昆虫标本33995号次,经鉴定分属14目110科793属1040种, 其中森林害虫542种,危害全区30种主要树种,天敌昆虫104种。
  专项调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区组织开展了 4次森林病虫专项调查:第一次为1986 - 1990年组织全区森林植物专、兼职检疫员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疫情调查。调查覆盖全区14个县(市)246个乡(镇)、32个国营场(圃)的森林和林木种苗繁育基地。设立调查点4715个,采集检疫对象病虫标本 1085份,拍摄检疫对象照片115张,制作临时切片128块。同时,调查了应施检疫树种面积582万亩,占应施检疫森林植物面积的72.2%。共查出4种国家公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在全区的发生面积和分布范围。第二次为1992年8 ~10月组织全区森防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松枯梢病的专项调查。调查覆盖全区13个县(市)、226个乡(镇)、84个国营林场(站、圃)。调查松林面积43& 92万亩,占全区松林面积的 52.7% ₒ共设线路调查点11371个,标准地731块,采集病害标本867份,并制作了浸制标本,拍摄了病害照片。第三次为1997年6〜7月,全区组织森防及林业技术人员328人,开展萧氏松茎象专项调查。全区13个县(市)共调查了 194个乡(镇)、91个国营场(站、圃)。调查松林面积322.71万亩,共设标准地183块,查出有萧氏松茎象发生面积5.93万亩,分布9个县(市)的39个乡(镇、场)。第四次为1998 年9月至1999年11月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调查。直接参与调查人员320余人。调查了 13个县 (市)、3个直属场(所)的应检树种面积1682. 16万亩,共设调查线路14870条,调査点75954个,标准地 1464块,调查标准株105657株,采集病虫标本11399份,拍摄照片320余张,制作临时切片300余块。共查出国内森检对象5种,江西省补充森检对象1种和其他危险性病虫2种及其在全区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通过普查和各项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区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危害和发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树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消长规律,为确定防治重点、拟定防治计划、制定检疫措施和实行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病虫发生与危害主要病害区内严重危害林木的病害有:松针褐斑病、松杉苗立枯病、湿地松芽流脂病、湿地松枯梢病、松类赤枯病、杉木黄化病、杉木炭疽病、杉细菌性叶枯病、油茶煤污病、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毛竹枯梢病、柑橘溃疡病、板栗疫病、冠瘦病等。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 sydow.):属国家森检对象。1986年全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疫情调查,共调查了 28万亩湿地松林,松针褐斑病发病面积2. 8万亩,分布8个县(市)。该病主要危害10年生以下幼林,在苗期也会出现此病。该病在全区还危害黑松、火炬松、黄山松,与湿地松病株混杂的马尾松也有发生,但一般危害不重。发病原因主要与立地条件、气候因素、管理水平有关。凡山窝、山脚、坳地、林地积水、杂灌茂密、郁闭度和林间湿度大、光照条件差和土壤瘠薄的地方易发病,并形成发病中心。 该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上半年为4 ~6月,下半年9 ~11月,但以上半年发病为重。80年代后期起, 各地加强检疫并采取清除病树、病枝、病叶等营林措施,以及随着树龄增大,病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危害大大减轻。
  松、杉苗木立枯病(Rhizoctnia solani Kuhn. ) :60年代苗圃发生面积较大,一般年份都有100余亩,危害严重的成片枯死。主要是圃地选择不当,地下水位过高,土质黏重,种子、圃地或沙床消毒不严,播种过迟,育苗技术粗放,施肥不合理等原因引起。染病后,有的种、芽未出土即腐烂,造成块状缺苗,大量的在出苗后嫩茎出现水渍状腐烂,随后溢缩、倒伏、死亡。苗木木质化后则因茎基感病而造成不倒伏枯死。
  湿地松芽流脂病(生理性病害):1981 - 1984年,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发病率为10% -40%,个别地段高达6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干形和高生长,生病株8年生树高仅3. 6米,比同龄健株矮4. 7米;当年新造幼林病株,平均比健株矮11.2厘米,且顶芽枯死,侧芽(枝)多头丛生,生长不良。:1989年吉安县白云山林场、永丰县官山林场一年生幼林均大面积发病。1990年,新干县黎山林场在2000余亩湿地松幼林内,发病150余亩。
  湿地松枯梢病(Dip/odia pinea [ Desm. ] Kickx) :1989年在安福县北华山林场调查一块17年生湿地松,感病树的芽、梢枯死,大多不发新梢,发出的新梢有80%以上感病,基本停止生长,部分植株出现死亡。该病分布范围较广,1992年进行的全区专项调查,共有永丰、吉水、吉安、泰和、遂川、安福、莲花和永新等8个县的28个乡(镇、场、圃)有该病发生,发生面积7189. 5亩,局部湿地松林受害严重。除湿地松外,尚危害火炬松、马尾松等其他松类树种。
  松类赤枯病(Pesta2o"opsE/iznerea Desm.):危害马尾松、湿地松。发病针叶卷曲红褐,后期变成枯白色脱落,严重的整株枯死。1990年地区武功山林场横江分场200余亩六年生湿地松,发病株率达100% , 感病指数40,远看如火烧状。吉安县凤凰墟一O五国道旁,三年生湿地松有一块数十株针叶干枯,植株濒临死亡。
  杉木黄化病(生理性病害):区内各县(市)都有发生。1976年,莲花县六市林场数百亩幼林,由于土壤季节性积水,土层浅薄,心土黏实等原因,树冠针叶从下向上、从里向外退绿变黄,树势衰退,须根腐烂,发生烂根枯死型黄化,濒临死亡。在土壤干燥、贫瘠、板结的地方,则出现黄化型黄化,针叶由绿变黄,布满淡褐色不规则花斑,生长严重受抑。70年代昌赣公路沿线栽植的大片杉树黄化,普遍都为这一类型。据1979 - 1982年调查,全区受害面积1.3万亩。
  杉木炭疽病(G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 :70年代末,吉水县八都公社,吉安县长塘、万福、天河公社等地在丘陵岗地造的杉木林,由于土壤瘠薄、板结,季节性积水,夏秋干旱,林木生长不良,均严重发生此病。天河公社横林大队1000余亩幼林,株发病率80%,感病指数54以上。1982年秋天,吉安县白云山林场若龙坑工区500余亩幼林,树梢大多受炭疽病侵害而枯死。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Pseudomonas syringer pv. cunningharniae Nanjing He et Goto):常见于山顶、山脊当风、枝条交错处以及林缘、路旁人为活动较多的地方。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达到高峰,7 月进入旱季后基本停止发病,9-10月还可轻度发病。1980年,吉水县枫江公社陇州大队乌脊背500余亩七年生幼林发病率93% ,感病指数40。1983年,吉安县白云山林场若龙坑工区3林班7小班,九年生幼林,病株率100%,感病指数60,新老病叶布满淡黄褐色病斑,并危及嫩梢,大量变褐枯死。
  油茶煤污病(Capnodium tanakai Shiral et Hara;Meliola camelliae [ Catt. ] Sacc.):该病主要由绵蛤、酚虫诱发引起。严重时黑色菌丝层覆盖于枝、叶表面,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芽、梢不发,花果锐减,甚至植株枯死,茶林荒芜。以山区高山的北坡、山坞、郁闭度大的林分受害为重o 1978年,遂川县巾石公社的密林、大禾、三溪、富溪,汤湖公社的南屏、高塘等到地数千亩茶林发病,整山茶树枯死。1979 - 1982年,永丰县龙冈公社的永兴亭、沙溪公社的韶源,吉安县东固公社的江口、龙家塘,泰和县水磋公社的蔡屋背、 中龙公社的瑶岭,吉水县水南公社的山下,万安县柏岩公社的竹林均大面积发生过此病。发病株率达 100% ₀感病指数56 ~ 94. 3不等。吉水县水南公社因病植株死亡率达80%以上。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Penz.):该病引起油茶树严重落果、落蕾和枝干枯死,一般年份茶果因病损失率20%左右,高的达30%以上。1981年,永丰县潭头公社罗坑口的大片油茶发病率 90%,感病指数达60,果实开裂,大都落光。以丘陵岗地的油茶林发病率高,经营管理差的林分发病重, 老林比幼林发病重。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 Liu. Wei et Fan Sp. nov):危害果、叶、芽与苗,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叶片多在3月发病,4 ~5月多阴雨天,蔓延迅速,6 ~8月岀现发病高峰,10月后渐趋停止;果实6月开始发病,7 ~8月为病果脱落盛期。病害多发生在阴湿、过密、杂草丛生的林地,以及潮湿、排水不良、 管理不善的山地。1980年,永丰县油茶科学研究所的牛尾坑油茶苗100%发病,叶片全部落光,造成严重死亡。1981年,莲花县神泉公社黄竹背和南村公社的井下等数百亩油茶林,因病落果率均在50% 以上。
  毛竹枯梢病(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该病为国家森检对象。其病原于5 ~ 6月间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染当年新竹,7 ~9月间发病,9月为发病盛期,10月后逐渐停止。1979年,泰和县塘洲公社坦湖大队发生一块面积30余亩的毛竹枯梢病。1981年,病害扩大成片,1985年,遍及全林, 严重地段发病株率100%,轻者株梢枯死,重则整株死亡,远看竹冠黄褐色,竹林似火烧状,不仅影响当年毛竹产量,并危及竹林生存。1986 - 1989年,全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调查,毛竹枯梢病发生面积1615 亩,其中在泰和县小龙的白云山有900亩,万安县的棉津、社坪335亩,吉安县东固的坳上300亩,新干县的桃溪40亩。经过连年清除病竹、病枝,至1999年森检普查,已基本得到根除。
  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Hasse] Dowson):属国家森检对象,在区内分布较普遍,1999年完成的森检普查共有10个县的46个乡(镇、场)有该病发生,发生面积4092亩。其发生与品种有关.但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吉安市以橙类发病为重,其次是柚类、柑橘类;遂川县则以柑橘类为重,其次是柚类、橙类。此外,与树龄、管理、天气情况等有关,一般以幼树发病重;修剪适当、及时,施肥合理、全面的果园发病轻;夏梢抽长时雨水多的年份及品种混杂、经营分散的果园发病也重。
  板栗疫病(Cyphonectria parasitica [ Murr. ] Barr):属国家森检对象。1999年完成的全区森检普查在新干和安福两县有发生,发生面积427亩。该病在区内为新分布,带病苗木和接穗传入是引起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与林地的立地条件、气候、林分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密切关系。 冠瘻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Smith and Townsend] Conn):属国家森检对象,在区内为新分布。 1999年完成的全区森检普查,在宁冈县的李属和梨属(Pyn«)果树上有发生,发生面积38亩。 危害程度尚属轻微,但对果树的发展和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主要虫害区内主要森林害虫有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萧氏松茎象、马尾松小卷蛾、松梢斑螟、 松褐天牛、黄翅大白蚁、黄脊竹蝗、华竹毒蛾、两色绿刺蛾、樟叶蜂、暗腹樟筒天牛、绿鳞象甲、茶织叶蛾、 油茶绵蛤、日本龟蜡蛤、黄杨绢野螟等。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区内松树的主要害虫。80年代以前每隔3 ~4年一个大发生周期,尤以1968、1977、1980、1984、1989年为重,发生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平常年份也均在15 万亩左右。1986年对发生频繁的吉安、吉水、新干、永丰、泰和、遂川六县划分的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划,有常灾区53个乡(镇),偶灾区48个乡(镇),控制区47个乡(镇)。马尾松毛虫猖獗时,将针叶全部食尽, 轻者使松林成片枯黄,影响松林生长,重者造成大面积松林死亡,群众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O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是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思茅松、云南松、黄山松、湿地松及马尾松等。区内分布于安福、遂川、吉安、泰和、井冈山等县(市)□ 1985年在安福县明月山海拔1100 - 1620米范围内,黄山松林发生思茅松毛虫危害,成灾面积2000余亩。90年代,在山区、半山区的湿地松林经常岀现思茅松毛虫的暴发现象。该虫幼虫食叶量随虫龄增大而增多,根据对7龄幼虫4 天食叶量的统计,取食针叶量总长度为4039. 5厘米,其中夜间取食2780厘米,为总长度的68. 8% ₒ可见该虫对松树危害极大。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为区内武功山林场1988年5月在国内首先被发现的严重危害湿地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还危害火炬松、黄山松、华山松及马尾松等松类树种。1999年完成的森检普查,全区除吉安市外其余12个县(市)均有该虫发生,发生面积62318万亩。以安福、吉安、宁冈、遂川等县发生较为普遍,危害也最严重。受害较轻的湿地松,采脂量减少一半,严重的无脂可采,有的整株或成片枯死。在海拔较高、郁闭度和湿度大、杂灌密、光照差等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湿地松均易受该虫的危害。 以其发展趋势,危害将进一步加剧,成为吉安地区最为严重的森林害虫之一。
  马尾松小卷蛾(Ret诚a cristata Walsingham):又名松梢卷叶蛾、松实小卷蛾,是松类树种的主要球果害虫。分布在吉安、泰和、峡江、安福等县产果的湿地松林内。1983年9月在吉安市青原山湿地松母树林调查,采收的湿地松球果,随机取样测定虫果统计,该虫危害虫果占61.7%。球果受害虫蛀食,轻则发育不良,畸形变小,经暴晒亦不能开裂,种子量少而质劣,重则整个球果被毁,种子颗粒无收。该害虫在蛀食球果的同时,还蛀食5 ~ 15年生松树的主、侧梢,被害梢呈枯萎状,造成侧梢丛生,影响树高生长。
  松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又名钻心虫。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树种,也是危害湿地松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调查吉安市青原山湿地松母树林,松梢斑螟危害虫果占38% ,幼虫蛀食主梢,引起侧梢丛生,使树冠形成畸形,不能成材,有时侧梢虽能代替主梢向上生长,但树形弯曲,降低木材利用价值,同时,材积受到影响。据测算,被害木当年生长的材积,仅为健康木的三分之一,如连年被害其损失更严重。
  松褐天牛(Monoc/iamits alternatus Hope):主要危害马尾松和湿地松。幼虫蛀食树干,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死亡。该害虫在吉安地区广泛分布,喜侵害衰弱木、新伐倒木、枯立木和未剥皮的松原木及松柴。 因该虫为国内头号森检对象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其防治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主要危害杉、松、樟、柏、桜、栋等多种树木及果树。1974年, 据莲花县河江林场和峡江县林木良种场调查,此虫对杉树受害率为42% ~ 53% ,松树13. 5% ,水杉 70%,油茶11.3%,苦楝、悬铃木31%。
  黄脊竹蝗(Cerac皿kiangsu Tsai):是竹类的严重害虫。竹蝗以成虫和跳蛹取食竹类的叶片,并可取食水稻、玉米、棕涧等20余种植物。1982年完成的全区森林病虫普查,竹蝗主要分布在9县的17个公社,发生面积达6万余亩,尤以万安县宝山公社的黄竹、东坪大队,武术公社的大茸、新茸大队,枫林公社的寨下大队为重,计6000余亩毛竹受害枯死。该县枫林公社的象湖大队,竹蝗吃光叶片后即下田吃水稻10余亩。1986年,莲花县神泉乡棋盘山的数百亩竹林,被蝗虫食尽后,几年内该乡没有毛竹可用。
  华竹毒蛾(Pa/itoia sinica Moore):幼虫取食竹叶,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尽。1994年地区武功山林场三天门分场爆发成灾,近500亩竹林一片枯黄,尔后在安福、遂川、万安等县也有小面积发生成灾,部分毛竹枯死,下年度竹笋减少,成竹眉围下降。该虫多从山洼、阴坡密林开始,再向山脊阳坡蔓延。在境内为一突发性害虫。
  两色绿剌蛾(比/。血bicolor Walker):危害毛竹、刚竹、乌哺鸡竹等竹类。1995年在安福县章庄乡塘溪村首次发现,尔后迅速扩展蔓延。1997年调查,该村毛竹受害面积达2000亩。该虫幼虫大量取食竹叶,并在竹叶上形成白膜而致使脱落,有60%以上的毛竹失叶率达70%以上。严重的状似火烧,造成竹子枯死,下年度出笋减少,退笋率增加,新竹眉围下降。是区内直接影响毛竹生产的又一重要害虫。
  樟叶^.(Mesoneura rufonota Rhower):以幼虫危害樟树叶片及当年嫩梢,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并使樟树分叉或枝条丛生,常危害樟树幼林,严重者可整株死亡,是樟树主要食叶害虫。在区内各县(市)均有发生。
  暗腹樟筒天牛(Oberea/iwc^entri Fairmaire):又名吉安樟筒天牛,是危害樟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该虫于1964年在吉安市青原山发现,以幼虫危害樟树的一两年生主梢和侧枝后,枝梢枯萎折断,主干短, 侧枝丛生,严重影响樟树干材生长。被害严重的樟树幼林,高生长停滞,色调萎黄,林分外貌呈灌丛状, 甚至成片死亡。从6县1市的15块樟树林分调查表明,被害株率为29. 42% -69.51%,平均被害株度为42.84%。吉安市青原山1块樟树面积5亩,被害株率34.9%,平均虫口密度3.7只,六年生平均高只有1.5米。
  绿鳞象甲(%pomeces squamosus Fabr.):又名绒绿象甲。食性极杂,除危害油茶和茗茶外,还危害果树及农作物等100余种植物。成虫取食林木的嫩枝、芽、叶,影响树势或使全株枯死。吉安县田心公社枫树塘等地油茶林,由于遭受此虫危害,影响当年茶子产量,减产半成。
  茶织叶蛾(Casmarapatrona Meyrick):是油茶和茗茶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枝干,造成叶子凋萎及蛀道上部枝条枯死,十年生的幼树危害最严重,常全株死亡。分布在永新、泰和、永丰、莲花、宁冈、吉安等县。
  油茶绵(Metaceronema japonica Mask):吸食油茶树叶子和枝干的汁液,分泌蜜露,导致煤污病发生,使树势衰弱,引起落花落果,严重者则全株死亡。1978年,永丰县龙冈公社胜丰村发生油茶绵酚,导致煤污病,面积达500亩,严重影响油茶生产。
  日本龟蜡( Ceroplastes japonicus Creen):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雪松、重阳木、悬铃木、柑橘等树种。分布在吉安、泰和、安福等县。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危害小叶黄杨、雀舌黄杨,是城镇绿化树种的主要害虫, 在区内各县(市)栽培区常有发生。
  病虫害防治1934年,泰和县发生竹蝗危害,组织了治蝗委员会。1938年,该县竹林惨遭竹蝗食害,江西省农业院先后派员赴实地调查,并将防治方法和措施传授给当地山民。新中国建立后,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规模逐步扩大,防治技术不断提高,50年来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即50年代的人工捕捉害虫控制阶段;60年代以化学农药为主的化学防治阶段;70年代化学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的防治阶段;80年代后期开始的综合防治阶段。
  人工防治主要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摘除虫茧、卵块等。如1949年,泰和、万安等县发生竹蝗,泰和县受害尤其严重,该县哨江乡原有竹林面积4万余亩,自受竹蝗危害至1950年,仅剩1.2万余亩。当年, 该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进行人工捕打和挖卵块.仅哨江乡参与扑蝗人员1089人(次),奋战1396个劳动日,消灭竹蝗335万只,挖得卵块1951块。1959年9月,泰和、遂川两县被评为江西省防治竹蝗先进单位。
  化学防治广泛应用于苗圃苗木立枯病、根腐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治。土壤消毒用生石灰,每亩25 至50千克,其次是硫酸亚铁,每平方米用2% -3%溶液0.5千克浇洒或粉末0.25千克与砂混匀拌入土中。种子消毒常用0.5% - 1%高猛酸钾稀释液浸10-30分钟,岀苗后常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作保护性杀菌剂。80年代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三环醴等内吸性杀菌剂。 1985年,峡江县新陂林场用五氯酚钠,每亩4千克,配合营林措施,防治松针褐斑病108亩。1990年,永丰县官山林场在大九山、松岗、九峰分场,用西力生等防治杉木顶枯病4000余亩,效果很好。
  对林木虫害的化学防治,主要是杀灭竹蝗和松毛虫。1950泰和县在人工防治竹蝗的同时,开始试用氟矽酸钠、6%六六六、0.5%六六六、砒酸铅、雷公藤等小规模毒杀竹蝗。70 - 80年代安福县对大面积发生的竹蝗采取药剂诱杀、烟剂熏杀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使90年代后竹蝗的发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1968年全区各县普遍发生松毛虫危害,5月15日井冈山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防治松毛虫指挥部。从1968年开始,全区采用飞机撒药灭虫,分别于1968、1980、1987、1989年四次在松毛虫常灾区的新干、万安、遂川、吉安、吉水、泰和等县,用六六六粉、敌百虫进行飞机灭虫80架次,防治面积100多万亩。1980年,江西省首次在吉安地区试用飞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虫,使用安阳林药厂生产的杀虫净,以 1: 1的比例和农用柴油稀释后喷雾,防治松毛虫面积27.90万亩,每亩喷液0.125 -0.15千克,每架次可喷药5000〜6000亩。
  生物防治主要是应用菌根和抗菌素,以及利用天敌昆虫等三种方法:(1)菌根的利用,在全区各地曾很普遍。对新辟湿地松苗地,一般用菌土接种,挖取松林内有菌根的土壤作填土,然后播种;也有用松林中的马勃属真菌新鲜子实体捣碎后施于圃地接种的,有效地防治了国外松紫矮病的发生。(2)抗菌素的应用,1965年,在土壤中分离获得春雷霉素;1973年又在土壤中分离获得井冈霉素。抗菌素除在农业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等有特效外,同时在林业上也常用于防治松、杉苗的立枯病、炭疽病,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3)天敌昆虫利用,1986年,永丰县利用黑缘红瓢虫消灭绵蛤,面积500余亩,有效地控制了油茶煤污病的发生。黑缘红瓢虫在永丰县龙冈、莲花县河江、泰和县水槎、井冈山市朱砂冲等地均有分布,其生物资源丰富。
  采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杉梢小卷蛾等林木害虫,20世纪60年代进行试验性防治研究,到70年代初开始进行白僵菌土法生产。1975年,在地区林科所、吉安县苗圃、新干县苗圃共土法生产白僵菌粉5 吨,供应吉安、吉水、泰和、万安、新干、峡江、永丰等县防治松毛虫。同时,先后在吉安县的永阳、长塘、万福公社,新干县的金川、塘头、界埠公社开展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试验,经过检验防治效果在60% ~ 80% 之间。1985年,由吉安地区林业局和吉安县筹集资金42.5万元,在吉安县建立一座年产50吨的白僵菌厂,生产的菌粉提供给全区防治森林害虫。1987年,在安福县西坑林场、北华山林场和新干县黎山林场, 应用白僵菌大面积防治杉梢害虫,起到了控制作用。1986 ~ 1987年,在吉水、泰和、吉安、安福等县用白僵菌粉,进行飞机喷菌50架次,使用白僵菌粉18850千克,防治松毛虫面积138000余亩。从1985年吉安县白僵菌厂建立投产以后,在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杉梢小卷蛾、茶毒蛾等多种森林害虫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地区森防站组织完成的《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通过了地区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的成果鉴定,分别获得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2年, 新干县界埠公社红星大队采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4〜9月份共培养赤眼蜂60余万只,放蜂8次,防治面积6000亩,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分别在新干、吉水、吉安、泰和、遂川等县和吉安市,建立松毛虫危害马尾松林综合防治基地64万亩。首先按害虫发生类型,划分常灾区、偶发区、自控区;再在各灾区建立害虫测报网络。地区建立了吉泰盆地森林害虫测报中心和8个系统测报点与78个虫情测报点,及时掌握虫情,开展防治工作。防治害虫决策措施有两类,一类是以提高自控能力为目标的营林措施,如营造混交林,进行林分改造,封山育林等;另一类是以压低虫口为目标的杀虫措施,把虫口密度调节、控制到可允许水平,以维护系统平衡,达到生态平衡。使用的杀虫剂,对低虫口用生物农药白僵菌;高虫口用成本低、毒力大又对天敌影响小的化学农药漠氢菊酯和灭幼服。由于采取了综合管理,全区松毛虫发生率和成灾率均大幅度下降,平均年发生面积仅占全区常灾区、偶发区面积4. 02% ₀从1990年开始取得了全区连续11年马尾松毛虫有虫不成灾的良好成绩。1997年林业部提出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实行工程治理。1998年,吉安、泰和、吉水、峡江四县20万亩松林列为第一批省级工程治理项目。:1999年调整为吉安、泰和、遂川、吉水四县,并上升为国家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项目。对湿地松褐斑病、流脂病、毛竹枯梢病、油茶炭疽病等,采取营造混交林、修剪树枝、调整林分结构、清除病源、深挖抚育、施用微肥、选育抗病良种等营林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效果也很显著。
  森林植物检疫 1983年国务院颁布《植物检疫条例》,次年林业部颁布《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江西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1985年以后,全区举办检疫培训班4期,培训兼职森检员 166名,派出98人次参加省森检站举办的专职森检员培训班,取得专职森检员资格证书。地区森防站和各县(市)森防站逐步建立了检疫实验室,正常开展各项森检工作。
  1986 - 1990年,吉安地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组织开展全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疫情调查,摸清了国家森检对象在吉安地区的发生分布情况,提出了疫区、保护区划分意见,编制了《吉安地区森林植物产地检疫疫情调查研究》。该项调查研究经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和地区科委验收和成果鉴定,确认其达到了省内同类领先水平,获得了地区科技奖励。
  在开展疫情调查的同时,强化了各项检疫措施。对不经办理手续,违章调运种子苗木者,按照国家检疫法规严肃处理。1985年,万安县武术乡从遂川县于田镇调入带有松针褐斑病的湿地松苗上山造林, 检疫站发现后,责$全部拔掉,集中烧毁,由苗木供应单位赔偿损失。1988年,奉新县育苗专业户不按检疫规定办理手续,擅自调运数百万株带有病害的湿地松苗给安福、峡江、遂川等县造林,检疫站发现后, 进行了除害处理,并上诉到人民法院,裁判苗木供应者,赔偿除害处理费2万余元。对疫情调查中,发现的检疫对象组织技术力量,发动群众,采取以营林技术,清除带病枯枝、叶的综合措施,扑灭疫情。1986 年,安福县森防检疫站在北华山林场,对易感检疫对象松针褐斑病的数十亩黑松全部砍掉,集中烧毁,保护了周围的松林安全。泰和县塘洲镇坦湖村,对一块已患毛竹枯梢病的竹林,连续3年清除病枝、病株, 结果消除了疫病,使竹林恢复生机。同时,认真抓好种苗繁育单位的产地检疫和林木种苗、木竹材及林副产品的调运检疫工作,大力开展无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苗圃建设。至1999年,全区有新干、遂川、永丰、 吉水、万安、永新等6个国营苗圃获得省林业厅颁发的“检疫信得过苗圃”荣誉牌,新干、遂川、永丰3个县森林苗圃推荐申报了“国家级无检疫对象苗圃”。全区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85%,木、竹材调运检疫率达90%以上。对从外地调进的林木种苗进行严格复检,并加强与地区木材检查站的协作,查处违章调运检疫案件,杜绝了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蔓延。
  森防体系建设与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 1959年5月,成立吉安专区防治森林虫害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吉安专署农垦处。委员会负责防虫工作的实地指导、上下联系和组织交流经验等工作。1964年4月,成立吉安专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定编5人。1966年7月,吉安专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撤销,其业务由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林业科承办。 1968年5月,松毛虫大爆发,成立井冈山专区防治松毛虫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1980年6月,恢复吉安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定编8人。:1985年12月,更名为吉安地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定编8 人,负责全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工作。1999年4月调整编制为10人。
  1988年起,各县(市)级森防检疫站逐步建立.编制3〜5人不等。至1990年,地区和14个县(市) 均建立了森防检疫站,但有少数县(市)站和营林或和林政合署办公,有的仅由1人兼管。
  与此同时,全区还建立健全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网络。至 1999年,全区设有中心测报点1个,专职测报点8个,基层测报点298个,共有专职测报员16名,兼职测报员292名,专职森检员41名,兼职森检员154名,各级森防站专业技术人员69名,配有电脑3台,检疫专用汽车6辆,测报专用摩托12辆,机动施药器械87台。各级站配有开展检疫工作的常用仪器设备,能够根据病虫情况及时提供防治用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达标站建设活动中,共有地区森防站和遂川、 吉安、安福、泰和、吉水、永丰、峡江7个县级森防站达到了省级标准站要求。
  1992年国家林业部提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使防治工作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森防目标管理重点考核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成灾率、监测覆盖率、防治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五率”指标。森防目标管理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区森防检疫工作的开展,森防管理质量、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水平、防治效果逐年提高,实现了森防工作由被动救灾向主动控灾的转变,有效地保护了全区森林资源。在森防目标管理考核中,吉安地区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目标管理考核8年间,除1994年外均列全省前三名,其中1998年获得全省第一名。地区对各县 (市)的考核中遂川、安福、泰和、吉安、吉水等县表现突出,防治检疫工作成效显著。
  第五章木竹生产和经营境内木竹生产、经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年前即有木材采伐和交易,宋、明两朝已具规模,清代尤为鼎盛。民国时期,经营杉木的木号、木行和木竹架达60多家,还有专门经营樟、楠、擦、柏等贵重木材的商号10多家,均属私人经营,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采购木材的有乍浦、洪都、临江、安庆、徽州、南京、常州、上海等地客商。经营盛期,吉安余家河、泰和马家洲每年杉木交易量达20万两码。
  1949年9月成立吉安分区木业公司,专门经营木材。从1953年起,逐步改变多家经营、自由竞争的局面。
  50年间,全区国营森工企业为国家生产、收购木材2100万立方米,居全省首位。全区木材经营体制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1950〜1956年,私营逐步改为国营。在经营方式上由坐镇挂牌收购改为订约收购;由单一收购杉木改为收购和组织生产多树种、多材种。完成土地改革后,林农对分得的山林,自行采伐出售木材;部分分得山林的林农,由于缺乏资金和劳力,不能自营生产,只好低价出卖青山。为保护林农利益, 国家一方面对私人木商采取限制替代政策;另一方面由森工部门与林农订约,收购其木材参与市场经营。:1956年,对私营木商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完成后,私营木商一律停止购销,木竹由森工部门和供销社经营。
  第二次= 1957 - 1984年,木竹经营由森工部门和供销社两家经营改为森工企业独家经营。1972年供销社经营的毛竹业务移交森工部门统一经营管理。为此,森工企业基层机构设置由原按河流水系的6 个作业所改为按行政区域设立机构,除吉安市外,各县均设立了木材经营机构。木竹生产和调拨、销售由计划部门按国家指令性计划下达,实行统购统销,森工部门按国家计划与木材生产单位采取订购或组织采伐和自营生产办法,确保国家木竹生产、收购和调销计划的完成。
  第三次:1985年,国家取消南方集体林区木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限额采伐,议购议销。各县森工部门由产品分配、行政管理型改为市场购销、经营服务型的经济实体。第一节生产、运输与购销生产新中国建立前,山林多属私有,木竹生产主要由林主自砍、自运、自销,也有木商向林主购买青山,雇用劳力砍伐运输,进入市场。
  新中国建立后,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征收了地主、富农、祠堂、庙会的山林,分配给无林少林的林农, 木竹生产转由林农自采自运。农业合作化以后,山林归集体所有,木竹生产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自行采运或雇请民工采运。枕木、坑木、造船等特殊用材,多由森工部门组织专业队伍或雇请民工采伐、加工和运输,简称“自营采伐”。木材山价则根据采伐数量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支付,国有林的木竹生产由国营木材公司和国营林场采伐运输。
  “秋砍冬运,春夏流送”这种作业方法是全区根据气候条件和林木特点及农事季节,使农林业生产相互结合总结岀来的生产规律。木竹生产包括采伐和制材。
  采伐采伐包括准备作业(修桥、斩杂)和伐木。伐木多在秋天,少数地方也有冬天伐木。采伐方式有皆伐、渐伐和择伐三种。杉木一般以小片皆伐为主,少有择伐和渐伐,边采伐边更新造林;毛竹以4年以上竹龄砍伐为宜。采伐工具以斧砍为主,1958年推广弯把锯、快马锯和油锯等。
  制材制材包括打枝、剥皮、断筒、制材、排晒等工序。断筒是根据木材的使用情况,用锯把原条木锯成长度不等的原木。制材时主要考虑使用需要及经济效益和山场情况,加工成长短、大小不一的原木,主要用于矿山、胶合板、枕木、船舶及制作家具、农用等。制材后,根据材种、规格集材归楞,自然干燥后调拨销售。
  运输木竹运输有水运、陆运两种。
  20世纪70年代前,区内木竹以水运为主。将竹木扎成毛排利用小河小溪下运到赣江边,然后改扎成抖子大排连片运到各地销售。70年代以后,很多河流小溪拦河筑坝,兴建电站,故大力发展修建林区公路,逐步由水运改为陆运。1973年分宜至永新的铁路建成,安福、永新、宁冈部分木材从铁路运出。 1997年京九铁路开通,沿途的新干、峡江、吉水、吉安县、泰和、万安等县的部分木材从京九铁路运出。 1985年木材开放,木材均为小批量调销,木竹均由汽车、火车、船运出地、出省,扎排水运基本取消。
  陆运陆运下山又叫集材,即把归楞的木材从山场运到小溪边或公路边,集中待运。集材方式有人力肩运、拖运、滑道、木轨道、胶轮车、架空索道等。凡山高地陡的山场,主要用滑道流槽或架设空索道运;地势较平缓的山场,修建林道、板车道、用胶轮车运下山。
  到1999年,区内林区公路共有439条,全长3185.8千米,其中由林业部门自行投资修建的2118.7 千米。由于林区公路多数建在偏远山区,坡陡弯急,雨水冲刷严重,建路等级低,三级以下标准的占 73.5%左右,路况完好率难以保持。特别是1980年以前,公路养护管理一无可靠的经费来源,二无专业护路机构和人员,三无护路技术规程和设备,所以对1980年以前自建自养的1482. 8千米的林区公路,弃养里程约占30%。各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和各林场(站),对急需运行的公路,仍抽调生产工人或请民工临时养护,护路经费列入木竹生产成本开支。同时,林区的路政管理困难,如农民傍路取土,依山炸石,断路挖沟,占地建房,毁坏公路设施,盗窃养路材料等现象时有发生。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多数得到妥善解决,但此类事情屡禁不止。
  1961年7月,江西省农林垦殖厅森林工业局决定,正式组建吉安林业汽车分队,配备汽车5辆,驾驶员7人。到1977年底,发展到有运材汽车147辆,职工390人。19力年12月19日,井冈山地区农林垦殖局根据江西省农林垦殖局通知精神,将林业汽车第三营改称江西林业汽车运输公司井冈山地区分公司,并将原三营91辆汽车,80名驾驶员,123名修理工,除留下设在泰和上田的为分公司直属汽车队19 辆汽车,25名驾驶员,13名修理工外,其余连车带人下放到各县农林垦殖局管理,成立遂川、安福、吉安、 泰和、永丰、吉水、新干、峡江、万安、永新10个县车队,宁冈县未成立车队,井冈山管理局林业车队仍归省管。到1982年井冈山林业汽车队也划归吉安地区林业汽车运输分公司管理。到1990年底,全区共有林业车队12个,拥有运材汽车113辆,职工542人。从建队到1990年,货运总量401.9万吨,运输木材 346.34万立方米,货运周转量31623. 32万吨千米,运输收入5975. 38万元,获纯利335.45万元。到 1999年,除新干县、井冈山市林业车队还保留,其余均退岀、解散,木材运输任务由私有车辆承担。
  水运全区江河溪水,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是历史上木材运输的主要渠道。木竹排运里程达 1638千米,其中小溪源头流放单排里程261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前,每年水运木材达30万立方米, 毛竹100余万根,占总运输量90%以上。各支流和小溪多数水面窄,礁石多,水位落差大。从1954年起,森工部门大力整治河道,除疏河炸礁外,还兴建永久性水坝、排筏道等水运工程,改善了水运条件。
  1950年,吉安木材分公司设立神冈山转运站,有水运职工70人,以后陆续增加到300多人,编为两个工队。1955年,专区在泰和县马家洲进行河道运输民主改革试点,尔后全区铺开了排运工会民主改革,整顿了排运工人队伍。对政治历史清楚、身体强壮、水运技术好的民间排工,吸收为森工企业水运工人。从此,遂川、安福、吉安、永新、宁冈、万安、泰和、井冈山等县(市)先后成立了水运队,负责木竹扎运。 对小溪和一部分支流扎运,仍靠社会临时排工。1958年,神冈山转运站改为吉安专区贮木场,承担赣江的木竹排运、贮存和接运上游县的木竹。70年代,以生产松杂木为主的吉水、永丰、峡江、新干等县,也相继成立了贮木场或转运站,建立和配备了水运队伍。70年代末除莲花县和吉安市外,各县都有木竹专业水运队伍。
  1985年后,木材放开经营,省内外用材单位都直接到各产材县购买木竹,用汽车、火车运输代替扎排水运。
  购销新中国建立前,区内的木材交易主要是杉木,其次为少量的樟木、擦木。木竹经营自由交易,多家经营。参与经营的:一是资本雄厚的资本家开办木号,经营批量大,远销长江中、下游各大商埠;二是资本不多的业主开设木架,只在本地零售木竹,现买现卖转手谋利;三是林区地富豪绅、祠庙会首,雇人砍运木材,运销集散市场和省外;四是林区小木商,叫平水客,从山区收进木材,运到初级市场出手;五是木行,充当买卖双方的经纪人,收取成交额的4% -6%佣金,对木客包吃、包住、包保管、包代销;六是山区个体林农合作经销。1932年,苏区工农兵政府曾在林区组织过木材运销合作社,遂川县有木材运销合作社4所,其中七岭乡合作社有社员300余人,社员托运木材,每股以5码两为限,最多不超过20股。该社每年木材销量3000码两左右。安福、永新等县亦有类似组织。木材自由交易,随行就市,按质论价。如余家河的杉木,畅销时每码两高达30 ~ 40块银元;滞销时降到7 ~ 8块银元,起落幅度大。当时,因本地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贫困,木材需求量不大,进入市场的木材,绝大部分被外地客商买走。
  新中国建立初期,区内的木材购销仍是自由交易,多家经营。1950年经营木竹的除私营木号、木行、 木架,还有吉安专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建立的大华木号、江西省财政经济委员会组建的利群木号和国营吉安木材分公司等单位。当时国营木材公司采取坐镇收购与重点组织采伐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其他木材经营者主要采取坐镇收购的经营方式。
  木材收购1950〜1952年,吉安木材分公司主要是收购杉木。1953年,林业部对南方林区实行“中间全面管理,两头适当放松”的经营管理政策。木材集散市场由国家统一管理,不允许私营木商在产区与销区之间作长途运销。在吉安市设立木材交易所,木材市场购销都在交易所内进行,限制了私营木材商的经营流动范围。1954年,全区开展了对私营木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原有的木号、木行、木架都先后关闭或转业,木材经营业务归吉安森工分局及其分支机构管理。
  1957年木材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由森工部门统一经营。木材生产、分配,按指令性计划进行,并由过去的挂牌收购改为订约收购,或由高级农业社与森工部门订约,采取包运办法,但当时订约收购的只有杉木,而坑木、枕木、杂木的生产绝大部分仍由森工部门雇用临时工采运。永新、宁冈、吉水、峡江、新干、 永丰等县的坑、枕木生产则由森工部门自营采伐。
  1962年,木竹收购改为定点收购、以里计价。1965年以后,森工部门普遍兴办采育林场,自有山场上的木竹一律自营采伐。1973年,全区改用固定基价加里程运费的收购办法,山价不单独结算。1985 年,国家取消木材统配,开放木材市场,木材收购均为议价收购。为了正确贯彻中央决定,防止乱砍滥伐森林,是年5月,吉安地区行署发出加强林政管理的文件,实行林业“三证”管理制度,凡进山采伐凭林木采伐证,岀卖木材凭销售证,木材运输凭放行证,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但因多家进山收购木材,木材采伐管理失控,乱砍滥伐制而不止。翌年中央及时发出《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明文规定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和一家进山收购,销售仍继续执行议购议销。实行“山上管严,山下放开”的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乱砍滥伐现象。
  木竹销售木材统管后,木竹生产与销售均按照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进行。木材实行计划销售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按计划上调中央、省、地的调拨材;二是按计划供应县直单位、工矿、乡、镇手工业的地销材以及支持农业生产的支农材;三是尚有部分等外材、非规格材、间伐材和枯竹、篙竹等计划外自由销售。
  1984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将全省森工企业由省下放到县,木竹流通范围又有拓宽,但上交国家统配材制度仍然坚持不变。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取消南方集体林区的木材统配,开放木材市场,实行议购议销。木材市场放开后,全区木材一律凭证自由购销。1985年3月,江西省计委、省林业厅,为协调省内煤炭、造纸、火柴、军工等厂矿用材的供应,召开全省木材协调会,分配吉安地区供应协调木材6万立方米,采取保量不保价办法,供应重点急需用材生产,持续到1990年。1990 年以后,省协调材也取消,所有木材全部进入市场。山上凭证采伐,山下全方位放开,自由议购议销。
  第二节木竹计量与价格木材计量方法,从明朝末至1953年,一直采用龙泉码价。1954年起逐步改用立方米公制检尺。
  计量龙泉码这是杉木在商品流通中的一种计量和计价方法,系龙泉县(今遂川)郭维经(明末吏、兵部尚书)父女发明。
  围量围木之尺,用小蔑精制而成,以漆计珠,一寸刻十珠,一珠为一分,通用的尺叫九八滩尺(1滩尺为1.267市尺,即0.3422米)。杉条木从莞部五尺五寸过四指处围圆周(四指是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排列宽度)。在实用中,因人的手指宽窄不同,往往发生争执,后统改六尺处过围,遇有孔眼之杉条木围量部位从孔眼处起算。筒子木(杉原木)分三种规格:一称单筒长六尺;一称连二筒长一丈二尺;一称连三筒长一丈八尺。单筒围小头圆周,连二、连三筒则分段围量,分段计码。码两计算与杉木相同,仅计价有别。单筒按杉条木三分之一计价,连二筒按三分之二计价,连三筒按全价计价。围量青山(立木),离地七尺过围,在实用中,均以人的举手高度为围量部位,除皮二寸。木材围量时,围量部位遇有凸起包节,应躲包让节,向上移至正常部位围量。遇空莞、破烂、尖短、弯皂、水眼等缺陷,视实际情况酌情扣尺。
  材质区分龙泉码价规定,杉条木自八寸(指蔑尺量的圆周,下同)以上为正木(即规格材),不足八寸为花校,花校不计码分,按根计价。杉筒六尺为正木,不足六尺为脚木。
  龙泉码按码分大小,划定八个码分等级,即:分码、小钱、中钱、大钱、七八九钱、单码两、双码两、飞码。一尺至一尺五寸为分码,一尺五寸五至一尺八寸为小钱,一尺八寸五至二尺二寸为中钱,二尺二寸五至二尺六寸五为大钱,二尺七寸至二尺九寸五为七八九钱,三尺至三尺四寸五为单码两,三尺五或五至四尺为双码两,四尺以上为飞码。
  在木材交易中,为使木材的长度有个标准,对木材的自然长度有具体规定,称为包脚。根据上述八个码分等级,包脚标准长度:分码为三丈二尺一寸,小钱三丈六尺一寸,中钱四丈零一寸,大钱四丈六尺一寸,七、八、九钱码为五丈二尺一寸,两码以上为六丈以上。符合标准长度的为正木,不符合标准长度, 短地寸让蔑半寸,短一尺以上叫脚木,脚木按码两七折至四折计算。
  码两计算龙泉码计算单位是“两”,十钱为一两,十分为一钱。
  立方米制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木材计量仍沿用龙泉码。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家需用的材种、树种增加。为了在全国统一木材计量方法.1952年底,林业部制定了全国木材规格和木材检尺办法,颁发了统一的《木材规格》、《木材检尺办法》、《木材材积计算》三项标准,1953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立方米公制检尺计量。
  1958年国家对原颁木材标准作了补充修改,先后颁发了原木6项国家标准,杉原条等7项部颁标准、4项材积表和原条、原木材积简式计算公式。1975年国家又增颁纤维板、胶合板两项标准和6项省定企业标准。木材开始纳入标准化计量轨道。
  1984年,重新制定了原木、锯材材积表和34个新标准,由于杉原条标准使用林龄长,标准中存在某些技术规定已不适应生产变化的需要,如原条检量中央直径,因长度不一,中径部位不固定,检验人员左右移动,功效不高,劳动强度过大,同时容易造成长材短锯,舍头去尾,浪费资源等情况,故由原中央部位检量改为距竟固定2.5米处检量,其材积计算公式如下: V = 0. 39(3. 50 +D)2(0. 48+L) - 10000( V为材积;D为检量部位直径也为材长)。
  同时统一了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放宽了部分材质标准,于1986年10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计量局批准公布,在全国施行。随后又连续颁发了短小材等10项专业标准。1995年,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林业部起草新订和修改了锯材等15项新木材标准,由国家标准局批准全国范围内实施。
  毛竹的计量毛竹一直沿用市尺计量,按根计价。在竟部五市尺处检量圆周,毛竹七寸为起点,以一寸为增进单位,不足七寸为篙竹。196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下达毛竹、篙竹经营管理办法,规定竹材标准长度为:圆周7 ~8市寸,长度在21市尺以上;圆周在9市寸以上,长度在24市尺以上;篙竹长度 15 ~17市尺。同时规定竹材材质标准为:色青黄、无大弯、不破裂、无虫蛀、竹龄5年以上。此材质标准迄今仍在采用。
  价格山价新中国建立前,区内木材为私营木商经销,市场自由交易,价格随行就市,没有统一的山价规定,价格因时因地因材而异。1954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颁布杉木山价每立方米7万元(旧版人民币,换算成新版人民币为7元),松木5万元(旧版人民币),全省山价开始实行统一定价。
  1962、1972、1979年,对杉木、松木、杂木等部分材种的山价又作了调整。1985年,木材市场全部开放,由单一的计划价格改为议价议销。1986年,江西省物价局、省林业厅联合通知规定,各种木材的山价调整为:杉木每立方米75元,松木36元,一类杂木54元,二类杂木38元,三类杂木36元,四类杂木27 元,五类杂木24元。山价的提高,促进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收购价格木竹收购价格的构成及其计算方法,是由山价、采制费和肩运费组成。计价办法和收购方式有:评材议价,挂牌收购;以里计价,固定基价;划区定价,按里计价;物资奖售,价外补贴;市场调节, 自由定价等五种。
  1985年,木材市场开放后,木竹收购价格全部转向市场调节,自由定价,议购议销。各县对木材收购价,根据上级规定,制定了保护价。
  销售价格新中国建立初期,木竹多家经营,无统一销售价格。1954年,江西省商业厅、江西森林工业局《关于木材价格的通知》下达后,对木材销售价格才作了明确规定,即按当地收购价加13%费用和利润率,再按销售加10%商品流通税计算,以直径15至18厘米相当于小钱木作为基价。杉条木销售基价:长度11〜12米,直径15-18厘米二等材每立方米37.9元;龙泉码两价每两5元。杉原木长2.6〜 3米,小头直径16〜20厘米二等材每立方米价29.90元,一等材差率为105%,三等材为80% ,四等材为 60% ₀ 1957年,国务院将木材、毛竹列入统一收购物质,归口森林工业局统一收购和调销,木材购销价格实行统一计划价格。根据中央的物价政策,按照各县的生产成本由吉安森工分局制定,并经省局批准了各县的销售价格,并规定成本低的县和成本高的县销售价的毗邻差,各县的销售基价与杉条木、杉原木计价差率换算销售牌价执行。
  1985年木材市场放开后,木材销售价格由市场调节,议购议销。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