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排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213
颗粒名称: 机电排灌
分类号: S275.1
页数: 2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无机电排灌。1950年,永丰县购进第一台20马力煤气抽水机。1952年,新干县大洋洲乡引进第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水泵。1960年以后,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以电动机为动力的水泵开始在区内使用,煤气机很快被淘汰,汽油机的拥有量也一直是少数。区内农用水泵机型的演变,大体上是从中小口径离心泵的单一机型发展到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型为主、可供选择的多种机型。其中:离心式水泵约占总量的80%,主要型号是B型、BA型单级悬臂式系列泵和少量D型多级泵。离心式水泵拥有量最多,分布面最广,是用于农田灌溉的主要机型。轴流式水泵约占总量的10%,配置在江河沿岸大面积低洼渍涝地区。
关键词: 灌溉技术 机电排灌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无机电排灌。1950年,永丰县购进第一台20马力煤气抽水机。 1952年,新干县大洋洲乡引进第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水泵。1960年以后,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以电动机为动力的水泵开始在区内使用,煤气机很快被淘汰,汽油机的拥有量也一直是少数。
  区内农用水泵机型的演变,大体上是从中小口径离心泵的单一机型发展到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型为主、可供选择的多种机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区内经营和使用的水泵机型,已经达到品种多样化、型号系列化、质量标准化的程度,完全可以满足全区不同地形一、地貌以及农业生产的各种需要。其中:离心式水泵约占总量的80%,主要型号是B型、BA型单级悬臂式系列泵和少量D型多级泵。离心式水泵拥有量最多,分布面最广,是用于农田灌溉的主要机型。轴流式水泵约占总量的10%,配置在江河沿岸大面积低洼渍涝地区。最大机型为642LB-87轴流泵,单机功率800千瓦,每小时可排放洪涝渍水 3万立方米。国有排灌站多采用轴流式水泵。混流式水泵约占总量的2%,主要机型为HW及丰产系列,其突出特点是机泵一体化,不需专用固定机座,出水量、扬程适中,使用安装方便,配套动力1〜3千瓦电动机或柴油机,多用于联户或家庭农场(面积约200亩)水田排灌。
  潜水泵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功效高。全区从1964年开始引进后迅速发展,现已普及全区各乡、村、 组和农户。
  区内的排灌机械发展与农业生产体制有很大的关系。1955年,为进一步促进机电排灌的建设,迅速改变区内农业排灌技术落后局面,实行国家办和群众办并举的方针:大型站由国家投资,中小型站以群众集资集体办为主,国家采取贷款、赊销、租借以及代培技术骨干等措施,予以扶助。
  随着农村电力网的发展,1958年开始在滨湖渍涝地区兴建电力排灌站。按照机电排灌相结合、自排和提排相结合及中心站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全区兴起机电排灌站建设的高潮。由于建站速度快,机具增加量大,维修保养、使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跟不上发展要求,一度出现出勤率低、成本高、效益差等现象。:1963年,根据中央关于积极发展沿江滨湖机电排灌站的要求,各县建立了 3 ~5 个中心站(最多不超过10站)。并将国营、集体所有制排灌站统一管理起来。到1980年,全区机电排灌站有1700处,装机容量达6万千瓦。
  1981年后,农村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集体排灌站和机电排灌动力略有下降。 而一家一户所有的小型机电排灌动力(以1 ~5千瓦柴油机、电动机和汽油机为动力)则突飞猛进。凡是自流灌溉条件差的行政村,基本上每家每户有一台用于抗旱抽水的小型动力排灌机械。在全区的农业机械中,排灌机械比重最大。到2000年,全区拥有农用水泵和排灌动力5.6万台、27.4万千瓦。在全区的提水灌溉中,机电排灌达到了 80%以上。
  20世纪70 ~ 80年代,吉安县、永新县及一些乡镇农机厂生产了一批水泵,永新县生产的自吸水泵, 不带底阀。90年代,湖南和浙江产的离心式水泵因结构简单、价格低、效果好而普遍使用。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