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211
颗粒名称: 排灌机械
分类号: S277.9
页数: 3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农田排灌一直使用以人畜力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在部分山区,利用水力推动的翻转筒车及其他简易提水工具。1950年以后,开始少量引进以煤气机、柴油机为动力的排灌机具。I960年,全区机电排灌总动力达198台,2859千瓦,机电排灌面积19.52万亩。2000年,全区机电排灌总动力达60026台/273662千瓦,其中:农用水泵55728台,喷灌设备277台;机电排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0%以上。东汉末年已有龙骨水车传入。明、清两代,境内农村的龙骨水车和水转筒车等已相当普及。龙骨水车结构简单,就地取材,制作容易,轻便灵活,传动效率高,出水量大,使用维修方便,适用范围广而流传至今仍有使用。
关键词: 灌溉机械 排水设备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农田排灌一直使用以人畜力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在部分山区,利用水力推动的翻转筒车及其他简易提水工具。1950年以前,区内没有机械动力排灌机具。1950年以后,开始少量引进以煤气机、柴油机为动力的排灌机具。I960年,全区机电排灌总动力达198台,2859千瓦,机电排灌面积19.52万亩。1980年,全区机电排灌总动力达9836台J09921千瓦,机电排灌总面积115.5万亩。 2000年,全区机电排灌总动力达60026台/273662千瓦,其中:农用水泵55728台,喷灌设备277台;机电排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0%以上。
  人、畜、水力排灌人畜力排灌机具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境内农村就开始利用杠杆、滑车原理,制造桔棒与辘轻等提水工具。东汉末年已有龙骨水车传入。明、清两代,境内农村的龙骨水车和水转筒车等已相当普及。龙骨水车结构简单,就地取材,制作容易,轻便灵活,传动效率高,出水量大,使用维修方便,适用范围广而流传至今仍有使用。20世纪50年代初,全区龙骨水车的拥有量近30万部。以后,随着机电排灌机具的发展,龙骨水车的拥有量逐渐减少,到1990年拥有量仅有3万部。
  50年代初,江西省农业厅农具工厂研制的铁质牛车盘以代替木质牛车盘带动水车,在区内有一定数量的推广。
  80年代初期,区内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的农户急需适合一家一户使用的人畜力提水工具。为适应这种需要,各种改良的人力提水机械研制出来,如吉安8JB-2135型脚踏活塞泵。人力水泵的基本参数是:所需动力小于0. 07千瓦,运动频率小于40次/分钟,总扬程2米左右,流量5 ~ 6 吨/小时。这种脚踏活塞泵,能替代一台木制龙骨水车的效率,大部分用在丘陵旱地灌溉和提取生活用水。这类人、畜力改良提水工具,尽管具有轻便灵活、操作方便、不用木材、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但由于它们的制造工艺、取材等要求较高,使用和维修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易损件的供应和修理等服务不配套等原因,难以普及,无法替代龙骨水车。
  山区丘陵等水动力资源较好的地方如遂川县、井冈山市等地,仍保持着一定数量的木制水力转动筒车,但随着山区小型水力发电站的发展,已逐步被小型机电排灌设备和水轮泵所替代。
  水轮泵和水锤泵水轮泵和水锤泵是依靠水位落差形成冲击力的原理设计的一种排灌机具。境内为吉泰盆地,在其边缘地带,地势高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适宜于水轮泵、水锤泵的应用。1961年,永丰县佐龙公社庄园大队兴建了江西省第一处水轮泵站,安装一套9B-3050型水轮泵,灌溉面积130亩。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考核,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5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省计委、省机械工业厅《关于推广水轮泵的报告》o从此,全区水轮泵发展较快,莲花、永新、安福、遂川等县建水轮泵站达846座。随后安福、莲花、遂川县相继兴办县水轮机厂,生产30,40,80,100等各种型号水轮机,用于农村发电及加工。莲花县生产的水轮机还供给省内外,经济效益较好。进入90年代,水轮机基本趋于饱和。到2000年,全区水轮泵、水轮机拥有2000多台。水锤泵因出水量过低,区内有过试用,但未能推广。
  机电排灌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无机电排灌。1950年,永丰县购进第一台20马力煤气抽水机。 1952年,新干县大洋洲乡引进第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水泵。1960年以后,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以电动机为动力的水泵开始在区内使用,煤气机很快被淘汰,汽油机的拥有量也一直是少数。
  区内农用水泵机型的演变,大体上是从中小口径离心泵的单一机型发展到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型为主、可供选择的多种机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区内经营和使用的水泵机型,已经达到品种多样化、型号系列化、质量标准化的程度,完全可以满足全区不同地形一、地貌以及农业生产的各种需要。其中:离心式水泵约占总量的80%,主要型号是B型、BA型单级悬臂式系列泵和少量D型多级泵。离心式水泵拥有量最多,分布面最广,是用于农田灌溉的主要机型。轴流式水泵约占总量的10%,配置在江河沿岸大面积低洼渍涝地区。最大机型为642LB-87轴流泵,单机功率800千瓦,每小时可排放洪涝渍水 3万立方米。国有排灌站多采用轴流式水泵。混流式水泵约占总量的2%,主要机型为HW及丰产系列,其突出特点是机泵一体化,不需专用固定机座,出水量、扬程适中,使用安装方便,配套动力1〜3千瓦电动机或柴油机,多用于联户或家庭农场(面积约200亩)水田排灌。
  潜水泵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功效高。全区从1964年开始引进后迅速发展,现已普及全区各乡、村、 组和农户。
  区内的排灌机械发展与农业生产体制有很大的关系。1955年,为进一步促进机电排灌的建设,迅速改变区内农业排灌技术落后局面,实行国家办和群众办并举的方针:大型站由国家投资,中小型站以群众集资集体办为主,国家采取贷款、赊销、租借以及代培技术骨干等措施,予以扶助。
  随着农村电力网的发展,1958年开始在滨湖渍涝地区兴建电力排灌站。按照机电排灌相结合、自排和提排相结合及中心站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全区兴起机电排灌站建设的高潮。由于建站速度快,机具增加量大,维修保养、使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跟不上发展要求,一度出现出勤率低、成本高、效益差等现象。:1963年,根据中央关于积极发展沿江滨湖机电排灌站的要求,各县建立了 3 ~5 个中心站(最多不超过10站)。并将国营、集体所有制排灌站统一管理起来。到1980年,全区机电排灌站有1700处,装机容量达6万千瓦。
  1981年后,农村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集体排灌站和机电排灌动力略有下降。 而一家一户所有的小型机电排灌动力(以1 ~5千瓦柴油机、电动机和汽油机为动力)则突飞猛进。凡是自流灌溉条件差的行政村,基本上每家每户有一台用于抗旱抽水的小型动力排灌机械。在全区的农业机械中,排灌机械比重最大。到2000年,全区拥有农用水泵和排灌动力5.6万台、27.4万千瓦。在全区的提水灌溉中,机电排灌达到了 80%以上。
  20世纪70 ~ 80年代,吉安县、永新县及一些乡镇农机厂生产了一批水泵,永新县生产的自吸水泵, 不带底阀。90年代,湖南和浙江产的离心式水泵因结构简单、价格低、效果好而普遍使用。
  喷灌、滴灌和雾灌喷灌技术是70年代问世的新兴节能节水型灌溉技术,发展较快。类型包括:喷灌、滴灌、雾灌。其优点是,可根据土壤透水、保水能力以及作物的需水量调节喷灌强度,以控制灌水量, 使水充分渗入土层,以避免土壤板结和冲刷。境内丘陵红壤多,土质黏重,透水保水能力很弱。长期采用抽水上山、沟灌或漫灌,不仅耗能大,浪费水资源,甚至因沟渠渗漏损失,致使输水不到灌溉位置,使红壤丘陵地区的农作物干旱缺水,成为制约红壤开发成败的关键。喷灌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喷灌利用高压水(294.2 -588.4千帕).通过喷头喷淋作物,形同降雨。具有省工时、省动力、省水和自动控制程度高等优点。喷灌机组有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三种。移动式喷灌机组使用灵活、 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在丘陵、果园、经济作物区重点推广。固定式喷灌机组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灌溉程度高,是发展方向,但一次性投入大,宜在果园、菜地、旱地经济作物的大中型农场使用。半固定式喷灌机组,兼具移动式和固定式的特点。区内第一台喷灌机是1976年3月由新干县三湖公社湖坪大队引进, 用于柑橘抗旱。1983年,该县拥有325台,安福、宁冈、遂川等县也有引进使用,但数量很少。
  滴灌利用低压水(49〜147.1千帕),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滴头向作物根部滴水,节能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工程造价较低。基本上不受风及地形地貌等外界条件影响,有抑制株、行间杂草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等优点。但其缺点是对水质要求很高,因压力不大,极易造成管道阻塞,技术管理复杂。80年代前后,峡江金坪华桥农场的柑橘园,建立固定式滴灌工程,应用面积2000亩,因出现上述缺点,未扩大推广。进入90年代后,由于水处理技术、设备的发展,滴灌技术开始在大棚蔬菜种植上使用,发展前景看好。
  雾灌喷水压力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对水质净化要求不高,不易堵塞,与滴灌同称微喷灌。水粒为雾状,与沟灌比,节能省水效果达45%以上,对改善小区气候效果明显,是红壤丘陵旱作、果园、大棚蔬菜实现高产、优质的有效灌溉技术。
  20世纪末,区内的不少蔬菜大棚、花圃、苗圃和城市绿地采用了雾灌技术,效果良好。
  表9-8-3 1950 ~ 2000年部分年份吉安地区排灌机械拥有量项目机灌面积(万亩) 排灌动力(台/千瓦) 农用水泵/喷灌(台)年份 1950 0.01 1/7.4 0 1960 19.52 198/2859 261/0 1970 52.98 2678/33195 2998/0 1980 115 9836/109921 9183/653 1990 172.51 14096/123018 13673/466 2000 150 60026/273662 55728/277 注:本表数据摘自地区农机局历年《吉安地区农机化统计年报》。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