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麻品种更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135
颗粒名称: 黄、红麻品种更新
分类号: S563
页数: 2
摘要: 品种更新新中国建立以后,全区黄、红麻品种更新过四次。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印度长荚种,替代新中国建立前长期沿用的土红皮麻地方品种。第三次是1973年,引进红麻(洋麻)青皮3号,当年在吉水、永丰两县试种2739 亩,平均亩产熟麻225千克。第四次是1983年底,引进中国麻类研究所育成的红麻7804良种,经一年试种,比青皮3号每亩增产20%左右。该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抗炭疽病能力强,生育期较短,属中熟品种,并能收到60千克左右成熟种子,是一个优良新品种。该品种仅仅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在全区全面推广。1985年,红麻7804的播种面积达到了 7.24万亩,占黄、红麻种植面积95%以上,平均亩产234千克,创造了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关键词: 黄红麻 品种更新

内容

品种更新新中国建立以后,全区黄、红麻品种更新过四次。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印度长荚种,替代新中国建立前长期沿用的土红皮麻地方品种。第二次是1956年,引进印度D154O 3年试种结果,比印度长荚种增产15% ~ 38%。该品种生育期145天,属迟熟园果黄麻种,8月中旬含蕾开花, 9月上旬结果,9月中旬收获麻皮,10月中旬种子成熟,比长果种迟20〜30天。苗期生长快,耐湿、耐肥、抗风,但抗旱、抗炭疽病不及长果种。最大特点是皮厚产量髙,亩产干麻皮350千克,收获时易剥制, 成为60年代当家品种。第三次是1973年,引进红麻(洋麻)青皮3号,当年在吉水、永丰两县试种2739 亩,平均亩产熟麻225千克。青皮3号属晚熟裂叶型品种,中等栽培水肥条件下亩产350 - 400千克。 每亩比印度长荚种增产30% -40%,成为地区内70年代主栽品种。但由于该品种在区内只开花不结籽,无法留种,限制了该品种进一步发展。第四次是1983年底,引进中国麻类研究所育成的红麻7804良种,经一年试种,比青皮3号每亩增产20%左右。该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抗炭疽病能力强,生育期较短,属中熟品种,并能收到60千克左右成熟种子,是一个优良新品种。该品种仅仅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在全区全面推广。1985年,红麻7804的播种面积达到了 7.24万亩,占黄、红麻种植面积95%以上,平均亩产234千克,创造了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种籽繁殖吉水县邱陂公社农科站邹定伦在1976年就开始研究红麻留种技术,并取得成功。1977 年6月15日《江西科技报》报道了邹定伦研究的该项成果。他试验成功了插梢留种、秋季直播留种、再生留种三种方法。亩产种子16.5 ~30千克。邹定伦在总结以往留种经验的基础上,又试验总结出“红麻留种田适当稀播稀植”的经验,该经验在《江西省1984年麻类作物生产经验选编》刊物上刊登。自 1983年底引进推广“7804”红麻良种以后,实现了红麻用种自繁自用的重大技术突破,彻底扭转了长期靠“两广”调种的被动局面。在红麻“7804”留种技术上推行“密植疏麻留种技术”。吉水县麻区采取隔行留种的新办法,获得亩产种子75千克和熟麻335. 8千克的效果,比一般留种麻分别增产20%和 63.7% ₀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