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121
颗粒名称: 良种繁育
分类号: S331
页数: 2
摘要: 良种繁育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加速繁育新引进的品种以更新老品种;二是对大面积推广的良种进行提纯复壮,使其保持优良种性,供农民使用。1975 - 1989年间,地区种子站每年都组织各县(市)到海南岛繁殖制种。1982年,全区10个县加上地区农科所、地区良种场在海南繁殖不育系540.4亩,生产种子41458千克,单产76.7千克;杂交制种5029.5亩,总产469681. 5 千克,单产93.3千克。1989年后,随着制种技术的逐渐成熟,加之海南制种成本高,风险大,杂交水稻制种大都安排在区内进行。
关键词: 农学 良种繁育

内容

良种繁育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加速繁育新引进的品种以更新老品种;二是对大面积推广的良种进行提纯复壮,使其保持优良种性,供农民使用。
  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组织农科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农对地方品种进行评选,选出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就地繁殖,就地推广。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区建立健全四级农科网,地、县有农科所、良种场,人民公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生产队有农科组,对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各级农业场、所、队就进行加代繁殖,再推广到大田种植。
  70年代末,全区实施“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种子工作方针。
  随着农民对杂交水稻种子需求的增加,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面积也不断扩大。1975 - 1989年间,地区种子站每年都组织各县(市)到海南岛繁殖制种。1982年,全区10个县加上地区农科所、地区良种场在海南繁殖不育系540.4亩,生产种子41458千克,单产76.7千克;杂交制种5029.5亩,总产469681. 5 千克,单产93.3千克。1989年后,随着制种技术的逐渐成熟,加之海南制种成本高,风险大,杂交水稻制种大都安排在区内进行。90年代,全区制种面积稳定在2至3万亩,单产在150千克左右。1998、1999 连续两年由地区种子站组织开展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竞赛活动,永新县的优1402,亩产达302. 5千克,荣获地区一等奖。
  杂交早、晚稻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杂交水稻繁育体制的发展。1976 ~ 1978年,体制上实行县提(纯不育系)、县繁(不育系)、社制(杂交一代);1979〜1981年,体制上实行地提、地繁、县制;1982-- 2000 年,体制上实行省提、地繁、县制。
  表9-7-3 1976-1991年全区杂交水稻繁育、制种面积单位:亩年份杂一代推广面积繁殖不育系面积杂一代制种面积1976 11582 1140 3291 1977 157345.3 2191 46989 1978 1379247 6028 112644 1979 2337426 4341 90891 1980 2037866 4325 91799.81981 1380000 1600 26000 1982 1250000 1787 350001983 818000 1052 16630 1984 410000 7800 1985 660000 89 5900 1986 950000 108 8250 1987 1440000 780 15421 1988 2364000 980 24900 1989 2590000 642 3力60 1990 3582000 2050 50200 1991 4056800 30957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