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10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
分类号: S157.3
页数: 3
摘要: 改造低产田或低产土(旱地)的过程,实质上是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区内低产田面积较大,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农业开发之潜力所在。低产田划分标准低产田的划分标准,不同时期,不同普查单位而有所差异。1959年,江西第一次土壤普查提出低产田的划分标准是亩产低于当地平均产量20% -30%,则为低产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提出,亩(季)产高于500千克为高产田土壤,300 - 500千克为中产田土壤, 低于300千克的为低产田土壤。深耕和轮作黏结型、沉板型水稻土,一般耕作层较浅,作物根系活动范围小,土壤养分不能充分为作物吸收利用。通过晒僂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潜在养分的分解、释放,降低或消除土壤还原性物质的毒害,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田改造

内容

改造低产田或低产土(旱地)的过程,实质上是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区内低产田面积较大,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农业开发之潜力所在。
  低产田划分标准低产田的划分标准,不同时期,不同普查(学术研究)单位而有所差异。
  1959年,江西第一次土壤普查提出低产田的划分标准是亩产低于当地平均产量20% -30%,则为低产田。
  1984年,江西省作物学会中低产田改造学术讨论会提出的《关于中低产田改造咨询意见》中提出的标准有三:一是产量指标:亩产400千克以下作为低产田,400 ~ 500千克为中产田,500千克以上为高产田;二是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为低产田,2%〜3%为中产田,3%以上为高产田;三是土壤类型:冷浸性红壤性类型的水田,大都为低产田。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提出,亩(季)产高于500千克为高产田土壤,300 - 500千克为中产田土壤, 低于300千克的为低产田土壤。
  1988〜1990年江西农科院中低产田综合改造和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提出划分标准,一是单产水平;二是土壤性质(见表9-7-1) ₒ表9-7-1 吉安地区土壤性质耕层有机质代换量水解氨速效磷速效钾地下水障碍类型 (厘米) (克/ 全氮全磷全钾 (毫克/ (毫克/ (毫克/ (毫克/ 水源 (厘米) 因素千克) 100 克) 千克) 千克) 千克) 高产田 >15 >3 >0.1 >0.1 >2 >12 >100 >10 >100 排灌自如 60 无中产田 12-15 2~3 0.075 〜 0.05 ~ 1.5-2 9~12 80 ~ 5 ~10 75 ~ 排灌不便 40 〜50 一般 0.1 0.1 100 100 低产田 <12 <2 <0.075 <0.05 <1.5 <9 <80 <5 <75 缺水 <40 严重参照以上划分标准,到1989年末,区内共有高产田58. 96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 30%冲产田231.8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6.56% ;低产田343. 2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4. 14%。中产田主要分布在新干、永新、峡江、万安、吉水5县,合计是全区中产田的67.4%;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吉安、 泰和、吉水、安福、永新5县,合计占全区低产田面积的75. 6% ₀ 1996年吉安地区“五荒四低”资源更新调查,全区有中低产田495910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3.93%,其中低产田1329804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26.8%,中产田3629303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73.2% ₀ 低产田类型第一次土壤普查时,分为黄泥田、冷浸田、沉板田、沙土田、顽泥田、矿毒田;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分冷浸田、结板田、砂板田。
  冷浸田包括各种冷烂田(冷水、冷浆、烂泥、青泥、锈水、冷浸),多数处于山谷、丘谷之垄田,沼泽滨湖地区,河谷平原地区的低洼田,水库坝下及渠系附近的水田,这些田渍水难排,土壤还原过程占优势, 还原为有毒物质多。
  板结田是由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而成的发僵田,如黄泥结板田、死石灰泥田、死黄泥田、成隔田、死肝泥田、膳泥田。多分布在海拔5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区、赣江下游西岸、吉泰盆地等处丘陵边缘的排田。主要障碍是土质黏重,耕性不良,通透性差。
  砂板田包括结板砂田、沉板田、漏砂田、砂泥田、泥田、乌砂泥田。这些田来源于红砂岩母质形成的土壤或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浅脚田。因长期浸灌、串灌,使土壤黏粒与养分流失,直径大于0.01毫米的砂粒含量占60%〜70%。主要障碍是土质过砂,极度易沉板,耕耙不起浆,农活操作困难。
  低产原因土壤养分含量低或不易释放(1)黏结型水稻土,有机质一般只有1.8%〜2.3%,平均为2.19%; 含氮容量0.095% -0.13%,平均只有0.116%;全磷大部分在0.065%以下,全钾在0.7%以下,速效养分特别是速效磷、速效钾缺,速效磷一般只有3 xlO-⁶ ~5 X10⁶,有的是痕迹,速效钾大部分在50 x 10"以下。(2)沉板型水稻土,有机质一般只有1.5% ~2.3%,平均为2.02% ,全氮0.084% -0.13%, 平均为0.1010%,全磷、全钾也只处于中、低量水平。(3)冷浸型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都在2. 1%以上,最高达5.32%,平均含量也达3.2% ,全氮含量在0.104%以上,最高达0.263%,平均0.159%,均与相同产量水平的土壤比较,此类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高。但速效磷多在5xl0-⁶以下,甚至是痕迹,速效钾一般低于50x10"。
  土壤物理性状不良(1)黏结型土壤,质地黏重,一般为重壤黏土,黏结力大,块状结构,孔隙小,容量大,水、肥、气、热不能很好地进行调节,作物根系不易伸展,作物营养面积小,耕耙较难,犁时易黏铮, 耙时不易散碎。(2)沉板型土壤,质地过砂或粗粉砂过多,土壤缺少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易流失,水耕后土极易于下沉板结,农事操作不良。(3)冷浸型土壤水分过多,有的泥深易烂,表土稀融, 水、肥、气、热不能很好地协调,有机质矿化程度低,多有亚铁离子、硫化氢等还原物质危害,作物根系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甚至腐烂死亡。
  耕作粗放黏结型和沉板型土壤,一般分布离村庄远,耕种年代短的排田开垄田上部,施肥水平低, 耕作粗放,一般不施农家肥,也不种植绿肥,轮作复种方式为:早稻一薯类一冬闲(冬季晒僂或板田过冬) 或一季稻一一冬闲。冷浸型土壤一般种一季晚稻,泡水过冬。
  干旱缺水或水分过多黏结型,沉板型低产水稻土多处于丘陵、岗地的脚下,地理位置比较高,缺乏灌溉设施,水源无保证,大部分系“望天田”,常易受干旱,一般只能种植一季早稻或中稻。冷浸型低产水稻土则相反,由于地势低洼,排水条件不良,多有锈水或泉眼,水、土温度低,一般只种一季晚稻,产量低。
  改造措施改善排灌设施全区各地对冷浸型低产水稻田的改造措施,主要是:搞好开沟排水,以降低田间地下水。有泉眼的田开暗沟,将泉水引出田外。同时,改串灌漫灌为排灌分家。对于黏结型和沉板型水稻土则通过修筑山塘、水库,环山渠道,弓冰入田,解决灌溉水的问题。
  增施有机肥料红砂类风化物发育的水稻土、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潮沙田以及其他母质发育的沉沙田、结板砂田、炭质泥田等,有机质及各种养分都很低,保水保肥能力也很差。对于这类低产田,各地采取的改造措施是:多施有机肥,冬种绿肥,使之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在施肥方法上,要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容易流失的化肥采取分项施用,做到“少吃多餐”。对有亚铁离子危害的稻田,多施磷肥,以提高水稻根系氧化力,减少和防止亚铁离子的危害。对于黏结型的水稻土,根据其酸、瘦、黏、板的特点,除多施有机肥,种植绿肥,采取秸秆还田,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外,适当增施磷肥、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对冷浸型水稻土,施用草木灰、硫黄、石膏等。
  深耕和轮作黏结型、沉板型水稻土,一般耕作层较浅,作物根系活动范围小,土壤养分不能充分为作物吸收利用。对这类低产田的改造,主要是:在增施有机肥、种好绿肥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层,实行合理轮作。对于冷浸型水稻土,在搞好开沟排水的同时,注重冬闲翻耕晒悽、冻堂。通过晒僂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潜在养分的分解、释放,降低或消除土壤还原性物质的毒害,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搞好水土保持由于黏结型、沉板型水稻土大部分都是位于离村庄较远的丘陵、岗地下部。这类土壤表层和养分易流失,耕层浅薄,土壤结构不良,养分缺乏,作物产量低。对这类土壤的改造主要是加强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制止毁林开荒和铲草皮;改串灌为沟灌,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挖环山沟,拦截山洪入田。
  此外,在劳力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客土改良,即:对黏结型低产水稻土则逐年掺入沙, 减轻黏结力;对于沉板型水稻土则多施塘泥,掺入黄泥土、老墙土等,使之达到“三沙七泥”或“四沙六泥”;对于有卵石层、结核层、沙土层等障碍层次的土壤,则浅耕,以免加重土壤漏水漏肥。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