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81
颗粒名称: 水产病害防治
分类号: S946.3
页数: 1
摘要: “养鱼不发瘟,富得要发昏”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充分说明了鱼病防治在整个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性。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放养密度较小,水产养殖病害相对较少。为了有效地预防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减少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专区、县水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广鱼病防治新技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1985、1986年地区、各县(市)水产站相继开设了鱼病门诊部,开方供药,有效地提高了鱼病防治技术水平,降低了死亡率,增加了产量。
关键词: 水产保护学 病害防治

内容

“养鱼不发瘟,富得要发昏”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充分说明了鱼病防治在整个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性。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放养密度较小,水产养殖病害相对较少。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养殖单产的增加,鱼病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地预防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减少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专区、县水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广鱼病防治新技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1985、1986年地区、各县(市)水产站相继开设了鱼病门诊部,开方供药,有效地提高了鱼病防治技术水平,降低了死亡率,增加了产量。
  水产养殖病害有近百种。境内常见养殖鱼类病害有20多种,危害较大的是草鱼“老三病”(即肠炎、 出血、烂鲍、)、白尾病、打印病等细菌性病害,中华鳗、锚头鳗、颯、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四大家鱼、鲫鱼的水霉病等真菌类病害,草鱼出血病,鏈鱼、舗鱼、鲫鱼、飆鱼等的病毒性病害,以及由藻类营养搭配不平衡所引起的非病害入侵而产生的疾病。在上述5类病害中,以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占多数, 约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其中尤以草鱼“老三病”及出血病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占渔业总产值的20%以上,有时高达50% ;其次是病毒性疾病,如鮑鱼出血病、甲鱼出血病等对特种水产养殖亦有较大影响。
  鱼病防治药物较多,包括中草药、西药等化学合成药品。常用杀菌消毒药物包括氯制剂、漠制剂、碘制剂、季镀盐四类,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用量较大,对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有效控制和预防草鱼病害的发生,区内从80年代起就开始推广使用草鱼免疫灭活疫苗预防草鱼出血病及“老三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草鱼注射了疫苗后成活率可达80%以上,高的达95%。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尤以泰和县为最好,其草鱼免疫防疫率达70%以上。在推广使用西药等化学合成药物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用的中草药包括槟榔、三黄粉、五倍子、大蒜、松毛等。 90年代吉安地区水产站创办了吉安地区鱼药厂,研制生产了中成药鱼用浮颗粒药饵,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用药方法上也有很大改进。全区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借鉴各地经验,并通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 对用药防治鱼病采用了较多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全池泼洒法、挂篓挂袋法、拌饵投喂法、药饵投喂法、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法。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