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育珍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80
颗粒名称: 河蚌育珍珠
分类号: S9
页数: 2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初,吉安市、新干、吉水、吉安、泰和等县和吉安地区水产场先后从九江赛湖、南昌、鄱阳等地购进三角帆蚌和皱纹冠蚌,或利用本地的背角无齿蚌进行育珠试验获得成功。珍珠产量:1973年吉安县1.5千克,吉水县3. 5千克;1974年泰和县1. 5千克,1976年吉安市3千克。70年代中期以后,永丰、万安、遂川县也先后进行河蚌育珠试验,均获得成功。当时,区内珍珠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是吉安市。广丰大队第二生产队珍珠生产数量多、质量好,连续三年获全省珍珠质量评比第一名。1987年 11月吉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进行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试验成功,结束了依靠购买外地河蚌的历史。2000年全区珍珠产量达2550千克,比1993年的 172千克增长13. 83倍。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河蚌育珍珠

内容

20世纪70年代初,吉安市、新干、吉水、吉安、泰和等县和吉安地区水产场(原名吉安地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先后从九江赛湖、南昌、鄱阳等地购进三角帆蚌和皱纹冠蚌,或利用本地的背角无齿蚌进行育珠试验获得成功。珍珠产量:1973年吉安县1.5千克,吉水县3. 5千克;1974年泰和县1. 5千克,1976年吉安市3千克。70年代中期以后,永丰、万安、遂川县也先后进行河蚌育珠试验,均获得成功。
  到80年代初期,全区兴起了河蚌育珠热潮,1982年有育珠点46个,育珠水面1000余亩,1986年珍珠产量达648千克。当时,区内珍珠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是吉安市。1982年,该市珍珠生产发展到广丰、年丰、先锋、北门、岔路口、军民(即今凤凰洲行政村)等大队及后河管理所冰产科学研究所等30多个单位,年产珍珠达150多千克。广丰大队第二生产队珍珠生产数量多、质量好,连续三年获全省珍珠质量评比第一名。该市珍珠生产所用的河蚌,开始几年是从九江、鄱阳等地购进。1987年 11月吉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进行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试验成功,结束了依靠购买外地河蚌的历史。此后, 由于受国际珍珠市场影响,销路不畅,价格波动又大,导致全区珍珠生产下跌,1987 ~ 1990年徘徊在年产150千克左右。进入90年代,生产发展,产量大增。2000年全区珍珠产量达2550千克,比1993年的 172千克增长13. 83倍。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