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水库养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78
颗粒名称: 水产水库养鱼
分类号: S9
页数: 2
摘要: 全区有水库面积14895. 8公顷,占可养水面28558. 1公顷的52. 16%。2000年水库养鱼产量2. 16万吨,占养殖产量21.5%。由于建库初期库内植物水淹后形成了丰富的腐植质,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有机养料,籬、舖鱼和草鱼产量较高。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由于水库中的腐植质逐渐被消耗,加上“文化大革命”冲击,各级水产管理机构处于瘫痪状态,许多水库出现摺荒,鱼产量逐年下降,水库养鱼面积也逐年减少。水库渔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立体开发、渔牧结合也是90年代区内水库养鱼较为普遍的养殖模式。养猪或养禽与养鱼、种果树相结合,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鱼产量和养鱼户的经济效益。吉安县的李春根有2个猪场均建在水库边,实行渔牧结合,每年生猪出栏上万头,鱼产量280吨。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水库养鱼

内容

全区有水库面积14895. 8公顷(223437亩),占可养水面28558. 1公顷(248371. 5亩)的52. 16%。 2000年水库养鱼产量2. 16万吨,占养殖产量21.5%。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区掀起大兴水利高潮,许多大小水库相继建成。由于建库初期库内植物水淹后形成了丰富的腐植质,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有机养料,籬、舖鱼和草鱼产量较高。但由于当时捕捞技术和捕捞工具落后,有鱼捞不上来的现象普遍存在。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由于水库中的腐植质逐渐被消耗,加上“文化大革命”冲击,各级水产管理机构处于瘫痪状态,许多水库出现摺荒,鱼产量逐年下降,水库养鱼面积也逐年减少。
  8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级水产管理机构逐渐恢复,生产秩序渐趋正常,大多数大中型水库成立了鱼种场,开挖鱼池,人工繁殖鱼苗,建立鱼种基地,形成从鱼苗到鱼种再到成鱼的一条龙生产。水库渔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如吉安县银湾桥水库有水面3148亩,鱼种池22亩,亲鱼池14.5 亩,孵化环道4个,产孵池3个,1985年孵化四大家鱼苗4761万尾。
  进入90年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水库渔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 拍卖水面使用权等生产责任制;在资金上,财政给予一定扶持,银行实行低息贷款,各有关单位如农业开发办、老建办等相继投入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上实行立体开发,渔牧结合,发展“三网”养鱼, 开展“丰产库”示范活动,大大加快水库养鱼的发展步伐。1985年全区水库养鱼面积17.96万亩,产量 0.27万吨,占全区养殖产量的16.6%,平均亩产15千克。2000年全区水库养鱼平均亩产提高到78. 6 千克,比1992年提高166.4% ₀ 水库养鱼主要采取增殖与养殖相结合,粗养和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一般小型水库和库湾以精养为主,大中小型水库以人工放养和增殖相结合。银湾桥水库属中型水库,面积3148亩,1995年平均亩产H4千克。白云山水库属大型水库,面积8147亩,1987〜1996年平均亩产34. 5千克,均达高产水库。
  从80年代开始,在水库发展“三网”养鱼。2000年,万安水库养鱼网箱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投放大规格鱼种;坝拦库湾面积2800余亩,平均亩产230千克。
  地区水产站从1987年开始,连续6年在小型水库开展“丰产库”活动,要求亩产达200千克以上。 全区共建立丰产库2万亩,养殖技术上主要采取投放大规格鱼种,投喂一定量的精饲料,以籬、鱸鱼为主的水库施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鱼病防治上以防为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养殖水平显著提高,平均亩产达到206千克,泰和县有的小型水库亩产达到300多千克。
  立体开发、渔牧结合也是90年代区内水库养鱼较为普遍的养殖模式。养猪或养禽与养鱼、种果树相结合,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鱼产量和养鱼户的经济效益。如吉安市的官溪水库,山上种柑橘80亩, 岸边养猪1000头,水库养鱼最高年份亩产达到211千克。吉安县的李春根有2个猪场均建在水库边,实行渔牧结合,每年生猪出栏上万头,鱼产量280吨。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