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鱼种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77
颗粒名称: 水产鱼种生产
分类号: S9
页数: 2
摘要: 清乾隆年间,安福县甘洛乡的徐家、刘家村就有放养水花鱼苗培育鱼种的习惯。每年夏初,青壮年成群结队,肩挑油勢,远涉湖南湘江、衡山等地采购水花鱼苗,运回当地自行培育成夏花或冬片鱼种出售。吉安县是鱼种生产较集中的地区,清代以后新安、田心、河东等地大量渔民到九江贩运鱼苗,用以培育鱼种。1940年3月,江西省政府在泰和县建了全省第一个国营养鱼实验场,这是境内最早专业生产鱼苗、 鱼种的实验场。如泰和县的南溪、遂川县的于田,吉安市河东乡的枫塘、麻家、刘家、邓家等村都建立了鱼苗集贸市场。1999年,吉安地区水产站在河东乡枫塘村开发水面6.7公顷,作为全区示范性的苗种购销集散场所。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鱼塘养鱼

内容

清乾隆年间,安福县甘洛乡的徐家、刘家村就有放养水花鱼苗培育鱼种的习惯。每年夏初,青壮年成群结队,肩挑油勢,远涉湖南湘江、衡山等地采购水花鱼苗,运回当地自行培育成夏花或冬片鱼种出售。
  吉安县是鱼种生产较集中的地区,清代以后新安、田心、河东等地大量渔民到九江贩运鱼苗,用以培育鱼种。据1941年出版的《吉安县志》记载,该县从九江运回鱼苗后即“倾入预先整备之方形蓄水池中, 每日仍喂以熟鸡蛋黄,俟鱼苗长成一二寸乃捞取分别挑运各村出售,于是人工养鱼渔场星罗棋布于乡间矣”。
  1940年3月,江西省政府在泰和县建了全省第一个国营养鱼实验场,这是境内最早专业生产鱼苗、 鱼种的实验场。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除吉安县的新安、田心、河东(后划归吉安市管辖),安福县甘洛的徐家、刘家之外,还有吉水县的阜田,泰和县的南溪,永新县石桥乡的白鹭和樟观村,家家户户养鱼种,鱼种收入占家庭收入近三分之一。尤以河东枫塘村鱼种生产经验丰富,鱼种质量闻名遐迩,鱼种收入占家庭收入近一半。1956年,中共江西省委在《关于发展渔业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指示》中,提岀“为了妥善解决鱼苗、鱼种的供应问题,各地应当有计划地在适当的地方建立鱼种场,负责供应附近地区的鱼苗、鱼种,有条件的合作社也可以建立小型鱼种场”。从此,由国家投资或扶助在全区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鱼种场。为了加强鱼种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吉安专区1959年设立了吉安鱼种站,全区专业鱼种场发展到9个,加上乡级小型鱼种场17个,全区共拥有鱼种池1080亩,鱼种生产量达到1100万尾。由于县、乡鱼种场的相继建成,使鱼种生产由过去主要依靠个体生产转为由国营和集体鱼种场生产。到70 年代,全区各县和重点公社、大队基本上都建立了鱼种场。吉安县云楼公社鱼种场属较早的乡办鱼种场,有鱼种培育池32.5亩,亲鱼培育池17.6亩,孵化环道5个、产卵池2个。
  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鱼种生产专业户、专业村不断涌现。鱼种生产出现以鱼种场为骨干、个体养殖户为基础的生产格局。1992年在万安县建立了万安玻璃红鲤鱼原(良)种场; 在吉安县建立了长江四大家鱼良种场;1995年在峡江县建立了美国斑点叉尾飽良种场。2000年全区生产鱼种41133万尾,是1985年的3.9倍。体长1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占鱼种总数的25%以上,从鱼苗到冬片鱼种的成活率由过去的35%提高到52%。
  鱼种培育场所: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以池塘(鱼种池)和稻田为主;70年代出现用网栏、土栏、竹箔栏等拦堑库汉、河沟培育大规格鱼种;80年代出现用网箱培育鱼种,每个网箱体积为60立方米,每立方米投放夏花300尾至350尾海箱投放18000〜21000尾,养成10厘米以上的冬片1万尾以上,成活率均在80%左右。进入90年代,用池塘、小型水库高密度培育鱼种,并采用全价配方鱼种专用料,根据不同的品种、规格大小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培育出来的鱼种规格一致,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可达90%以上。由于加装了增氧机和采用自动投饵机,提高鱼种的保险系数,减小了劳动强度。各地还推广成鱼塘套养鱼种的方法,既满足了池塘养殖对品种规格的不同要求,又解决了山区和边远地区养鱼的苗种来源。
  鱼种销售渠道:自1993年起,全区各地的苗种除散养散销外,还自发建立起多个鱼苗集散场所。如泰和县的南溪、遂川县的于田,吉安市河东乡的枫塘、麻家、刘家、邓家等村都建立了鱼苗集贸市场。 1999年,吉安地区水产站在河东乡枫塘村开发水面6.7公顷,作为全区示范性的苗种购销集散场所。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