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防治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61
颗粒名称: 畜禽疫病防治措施
分类号: S851
页数: 4
摘要: 传染病防治1949年以前,境内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只有点滴记载。《吉安县志》载:“民国二十五年江西农业院在县内进行过耕牛预防注射,民国三十年,县府在横江乡办理耕牛保险5000头。”新中国建立后,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60 年代,在牛的主要传染病得到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猪的主要传染病防治。70年代,仍以防治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四大疫病为重点,同时开展鸡新城疫和禽霍乱的防治试点。70年代起, 又提倡人畜分居、改建猪牛栏、笼养鸡等,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预防接种1951年,区内大面积进行牛瘟兔化疫苗的预防接种。
关键词: 动物防疫 疫病防治措施

内容

传染病防治1949年以前,境内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只有点滴记载。《永丰县志》载:“清末民国时期,民间有些人从事兽医和阉割牛、猪、鸡等,多用信石(砒霜)卡耳治猪病,用半边莲治鸡病,但疗效不高。”《新干县志》载:“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耕牛实施防疫注射,民国三十一年农业增产督导团在全县防治牛瘟602头。”《吉安县志》载:“民国二十五年江西农业院在县内进行过耕牛预防注射,民国三十年,县府在横江乡办理耕牛保险5000头。” 新中国建立后,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点是保护畜力,集中力量防治耕牛的主要传染病,如牛瘟、炭疽、出败等,结合防治生猪的主要疫病。60 年代,在牛的主要传染病得到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猪的主要传染病防治。70年代,仍以防治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四大疫病为重点,同时开展鸡新城疫和禽霍乱的防治试点。80年代和90年代的防治重点是猪瘟、鸡瘟、链球菌病和牲畜口蹄疫(五号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四: 传授预防疫病知识从50年代起,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向群众宣传普及畜禽管理和疫病防治的科学知识,提倡简单易行的栏养食饱、刷白猪牛栏、圈养生猪和定期清栏消毒灭源等办法。70年代起, 又提倡人畜分居、改建猪牛栏、笼养鸡等,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接种1951年,区内大面积进行牛瘟兔化疫苗的预防接种。据调查,在新干、峡江、吉水、吉安、 永丰、永新、莲花和泰和等八个疫区县共注射免疫20万头次,并开始了牛炭疽芽胞苗接种,还在新干县首次试行鸡新城疫苗接种。
  1953年开始,进行牛出败菌苗和猪瘟疫苗、猪丹毒、猪肺疫菌苗的预防接种,1960年在井冈山管理局、新干县进行禽霍乱、鸭瘟苗的预防接种。80年代以后陆续进行猪链球菌、口蹄疫、鸡瘟、马立克氏病、 法氏囊病等疫(菌)苗的预防接种。
  据统计,1989年度预防接种牛炭疽芽胞苗52404头、牛出败菌苗18636头、猪瘟疫苗3272206头、猪丹毒菌苗773765头、猪肺疫菌苗343703头、猪链球菌苗532678头、仔猪副伤寒菌苗704237头、鸡新城疫苗9988826羽、禽霍乱菌苗1986131羽、鸭瘟疫苗1310343羽、小鹅瘟疫苗22575羽、马立克氏苗28834 羽。
  2000年度主要疫病预防接种数是:口蹄疫苗487800头、猪瘟疫苗5568000头、猪丹毒和猪肺疫二联苗181420头、牛岀败苗26000头、鸡新城疫苗39035000羽、鸡马立克氏病疫苗6770000羽、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11059400羽、禽霍乱菌苗5214000羽、鸭瘟疫苗5346000羽,另外还有部分养殖(户)征对性接种了仔猪黄白痢工程苗、猪乙型脑炎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猪和犬的细小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因进货渠道木一而无法统计。
  技术承包畜禽疫病防治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推行了“耕牛保险”制度,到60年代又试行生猪 “四包一补”(包防、包医、包药、包阉、死亡补偿)制度,70年代还试行牛的“三包”(包防、包阉、包医)和鸡的“两包”(包防、包阉)制度。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承包形式也多样化起来,有“一包”(包防)、“二包”(包防、包阉)、“三包”(包防、包阉、包医)、“四包”(包防、 包阉、包医、包药)、“四包一补”等。1987年万安县试行“五包一联保”(包防、包阉、包医、包药、包死亡赔偿,农牧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合保险)。各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的收费标准,因地、因时、因畜别而异。技术承包制度的推广和完善,对巩固基层畜牧兽医站,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大部分县、乡的技术承包面达到90%左右。
  动物检疫1955年,全区开始对畜禽实施健康检查(即产地检疫)、农贸市场交易检疫、城镇白肉检验和畜产品运输检疫。“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产地和运输检疫。1983年,省、地、县都成立了“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并在区、县际的交通要道设立了交通运输检疫站。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使“四大检疫”得到了强化。到1989年.全区配备了兽医卫生监督员70人,检疫员543 人,保留了界化垄、睦村、长岭、下造、老营盘、大洋洲等6个交通运输检疫站,全区有43.2%的出栏肉猪实施了产地检疫(64万头),97.9%的牲畜市场开展了交易检疫(143个),9& 8%的号镇开展了肉品检验 (251个),对及时扑灭一、五号病,控制其他疫病,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 1995年11月,设立吉安地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各县(市)也先后相继设立。从此,动物检疫工作有了专门的执法主体。地区制订了监督管理的年度目标考核评比办法,奖优罚劣,加大了对违纪人和事的查处、打击力度,促进了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的顺利实施。
  199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通过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认真整顿了监、检队伍,开展培训,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了督查,促使动物检疫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 正常化的轨道,推动了防疫工作的健康发展。1998年起,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肉”,县(市)动检站还开展了承诺活动,受到了普遍欢迎。2000年,全区实施动物的产地检疫89. 36万头,动物产品检验 22.2万头,使用消毒药34吨。由于工作颇有成效,地区兽医卫生监督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的先进单位。
  寄生虫病防治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1956年,省农业厅组织家畜血吸虫病调查组,分赴有关专区、县,用粪便沉淀法镜检虫卵,查明泰和、万安县有该病流行,主要疫区在泰和县马市镇和万安县韶口乡两地。接着发动群众消灭钉螺,并用药物防治病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至1992年,经省派检查组考核验收,泰和、 万安均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耕牛肝片吸虫病防治1962年,省家畜防检站与吉安县畜牧兽医站在永和公社抽检542头牛的粪便,检出肝片吸虫卵阳性231头,感染率为42.6%,查出前后盘吸虫病486头,感染率为91.9%₀此后, 吉安县应用四氯化碳加液体石蜡或硫双二氯酚、六氯乙烷、硝氯酚等药物进行治疗,取得成效,并推广到全区,有效地控制了该病对耕牛的危害。
  鸡球虫病防治该病于1959年由吉水、新干县首先报告,后在吉安县、吉安市、泰和县等地亦查出。 病原主要是柔嫩艾美耳、巨型艾美耳球虫,外来鸡种感染严重,泰和鸡及本地鸡也有感染。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发病率可达70% -80%,致死率20%〜50%。场家和专业户常采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防治,并对种蛋进行消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牛锥虫病的防治该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1982年在峡江、新干县普查时发现,1983 ~ 1987年连续在全区14个县(市)中进行普查,阳性率为0. 35%。尔后采取查治、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用贝尼尔、拜耳205、安锥赛、锥虫净等药物进行驱虫,取得显著效果。
  猪寄生虫病防治猪的寄生虫有弓形虫(体)病、细颈囊尾蝴病、蛔虫病、肾虫病、姜片吸虫病、肺丝虫病、钩端螺旋体病。20世纪50 -70年代用苦楝皮与根熬水给猪内服或用敌百虫片拌料喂服以驱虫; 80〜90年代多用左旋咪哩针剂或片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灭虫威、丙硫苯咪醴等药进行驱虫,以左旋咪醴使用较普遍。永新县首先试用左旋咪哇针剂稀释猪瘟疫苗进行免疫和驱虫,后在全区推广。据统计,2000年大约有300万头猪(含出栏猪)使用了驱虫药,有效地促进了生猪的生长和减少了饲料消耗。 猪的体表寄生虫如疥蠟、虱等也时有发生,养户主要是喷洒敌百虫溶液或涂擦石硫油合剂进行驱治。在预防寄生虫感染方面,主要是宣传动员群众注意栏舍、饲料卫生,圈养生猪、堆泯粪肥,青料熟喂或青贮, 杀灭虫卵,减少感染几率。
  普通病防治家畜普通病主要有消化系统疾病、产科病、外科病、中毒病和代谢病等。50年代以前主要靠中兽医的望、闻、问、切技术进行诊断,50年代以后,引进西医的体温计、听诊器等诊断工具,并在县以上兽医部门建立化验诊断室,开展血、尿、粪常规检验。
  畜禽普通病以牛病为主,其次是猪病。常见的有:牛(羊)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般气、重瓣胃阻塞、胃肠炎、脱肛、便秘、感冒、中暑、不孕症、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后瘫痪、乳房炎、脱膊、脱臼等。 畜禽中毒病主要有:耕牛慢性氟中毒、含亚硫酸淀粉渣中毒(吉安市红卫奶牛场)、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永丰)、猪亚硝酸盐中毒(猪饱潴症)、牛霉烂稻草中毒(肿脚病)、闹羊花中毒、夹竹桃中毒、青杠树叶中毒、 食盐中毒、有机磷中毒、有机氟中毒、咲喃丹中毒、黄曲霉素中毒、磷化锌中毒、敌鼠钠盐中毒、磺胺类药中毒、鸡咲南醴酮中毒、猪苦楝树籽或皮中毒等。发生的代谢病主要有: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硒缺乏症 (新干的仔猪白肌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防治普通病的方法,一般是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如精、粗、青饲料合理搭配,注意防寒、防晒、防淋雨、防风,注意饲料、饮水卫生,加强农药、鼠药管理,在饲料中补充钙、磷和维生素,仔猪注射富铁力、补铁王,及时进行治疗等。
  畜禽疫病防治机构永丰县志载:清末、民国时期,民间有些人员从事兽医和阉割牛、猪、鸡等。
  吉安市志载:1936年江西农业院在石阳书院后设立第三行政区家畜防疫处,对农村畜禽防疫进行指导。
  新干县志载:1937年,省农业院曾委派一名主任防疫员驻新干县,指导开展兽疫防治工作。1942年县政府建设科设置家畜防疫指导员1人,负责畜禽防疫。
  泰和县志载:1941年,县政府建设科设有家畜防疫指导员。
  1951年,建立吉安专区家畜保育站,各县设立家畜保育工作组,组织培训原民间兽医258人。1953 年开始建立县畜牧兽医站(组),1954年,县以下的区、乡开始建立畜牧兽医联合诊所,部分县成立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发展会员425名,培训家畜保育员2636人。:1956年专区举办一期县站干部培训班,培训80人。1963年,全区14个县(市)都建起了畜牧兽医站,还有40个公社建立了畜牧兽医站(所)。至 1979年,全区已建公社畜牧兽医站243个。1980年,地、县两级陆续成立畜牧水产局,吉安、遂川、万安、 永新县还组建了畜牧业服务公司。1982年地区兽医化验诊断室建成并开始工作。1983年冬,吉安地区畜牧水产局与吉安地区农业局合并成农牧渔业局,下设畜牧兽医站,各县(市)也进行了相应的撤并。 1984年,地区新建饲料监察室,1987年更名为吉安地区饲料质检站。90年代,泰和、永新洁安、永丰、遂川、宁冈、井冈山等县(市)先后组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996年,地、县两级陆续建立了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从此,一个集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于一身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至2000年末,全区地、县畜牧兽医站(中心)有职工254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26人,畜牧兽医师 60人,助理畜牧兽医师59人,技术员22人。25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所)内有职工18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13人,三分之一的人获得了农民技师以上职称。此外,在畜牧良种场、农林垦殖场和商业部门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兽医人员。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