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瓜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32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瓜类
分类号: S5
页数: 1
摘要: 区内栽种的瓜类蔬菜以外的瓜类作物种类有:西瓜(果用瓜)、打籽瓜(籽用瓜)、金瓜、香瓜、梨瓜、 梢瓜等,以西瓜和打籽瓜为主。区内生产红籽打籽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四年《泰和县志》载: “县境原无此种,邑人六七月间皆往赣州、吉水、大洲贩卖,其瓜小而淡。明弘治初,驿承馆陶人徐纲来仕,始教民种之。由是尽得其法,而种之者益广,其大如斗,味益甘美。”红瓜籽是泰和县名优特产之一。它既是待客送礼的佳品,又是城乡居民节日必备之物,除区内自销外,还远销赣州、广东、港澳等地, 并通过港澳远销到国外。全区打籽瓜以泰和、吉安、新干、峡江、吉水、永新、万安等县及吉安市种植较多,主要分布于沿江河两岸平原地区。
关键词: 经济作物 瓜类作物

内容

区内栽种的瓜类蔬菜以外的瓜类作物种类有:西瓜(果用瓜)、打籽瓜(籽用瓜)、金瓜、香瓜、梨瓜、 梢瓜等,以西瓜和打籽瓜为主。区内生产红籽打籽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四年《泰和县志》载: “县境原无此种,邑人六七月间皆往赣州、吉水、大洲贩卖,其瓜小而淡。明弘治初(1488),驿承馆陶人徐纲来仕,始教民种之。由是尽得其法,而种之者益广,其大如斗,味益甘美。”红瓜籽是泰和县名优特产之一。它既是待客送礼的佳品,又是城乡居民节日必备之物,除区内自销外,还远销赣州、广东、港澳等地, 并通过港澳远销到国外。
  全区打籽瓜以泰和、吉安、新干、峡江、吉水、永新、万安等县及吉安市种植较多,主要分布于沿江河两岸平原地区。1937年,境内种植籽用瓜34300市亩,产瓜籽40835市石,其中吉安县种植20000市亩, 产瓜籽24000市石(合1320吨),主产地水东、敖城。:1939年,新干县种籽用瓜3000亩,产瓜籽157.5 吨。1941年,吉安县种红籽西瓜1800亩,年产瓜籽22吨,黑籽西瓜2400亩,年产瓜籽12. 5吨,主要分布在河东乡的赣江、红光村和樟山乡的文石、赤塘村一带。20世纪50年代,泰和县每年多在江河两岸种植红籽西瓜1000亩左右,年产红瓜籽30 ~40吨。80年代,由于红瓜籽外销价格高、销路好、花工少,面积逐年扩大。该县1985年种植18538亩,产红瓜籽734.4吨。1988年增加到25489亩,产红瓜籽 1023.3吨。是江西省红瓜籽主要生产基地。区内籽用瓜种植面积最多一年是1987年,种植面积4. 83 万亩,产瓜籽1551吨,亩产64斤。自90年代中期以后,受北方黑瓜籽的冲击,籽用瓜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每年种植2万亩左右,产瓜籽600吨左右。到2000年,种植面积为21255亩,产瓜籽575吨,其中红籽瓜15660亩,产红瓜籽354吨。
  果用瓜系50年代开始引进试种,7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量的日益增大,全区果用瓜开始大发展,由平原及沿江河两岸乡镇发展到丘陵山区乡镇,且大多在水田集中连片种植。到2000年,全区果用瓜种植面积为19.13万亩,总产23.55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不仅满足了区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外销。
  品种更新和技术推广区内栽培的西瓜有常规种和杂交种两种。20世纪50 -70年代主要引进推广常规种:抚州瓜、马兰瓜、泰和红、玉山瓜等。80年代中期引进新澄、金种冠龙、新红宝等杂交西瓜及常规种新青。90年代引进推广无籽西瓜,黑蜜2号、蜜枚1号、深枚1号、深新1号等,以新澄、新红宝等为主栽品种。1999年以后又引进了郑杂5号、京欣1号、西农8号等品种。
  全区西瓜栽培,80年代中期以前全部为露地栽培。8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保护地栽培、地膜覆盖等。 到90年代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占西瓜总面积60%以上:90年代中期开始试种翻秋西瓜成功,由原来春季种瓜改为春秋两季种瓜,延长了西瓜供应期。90年代末已大面积推广。在耕作制度上,由原来的旱地种瓜改用双季稻田种瓜。即上半年种一季西瓜,收瓜后,接种二季晚稻,冬季种油菜和蔬菜,获得一年三熟,使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同时还推广西瓜高产高效,间套种模式。90年代末期,泰和、峡江、永丰等县开始搞西瓜嫁接,以葫芦作砧木,选用优良品种做母本,以提高抗病性和产量。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