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生产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029
颗粒名称: 烟草生产概况
分类号: S56
页数: 2
摘要: 晒烟境内烟草种类有晒烟和烤烟二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均栽种晒烟。清光绪三十四年 (江西农工商矿略》记载:“吉安、泰和、吉水等广种烟叶,且各乡均多仿行”。晒烟加工成的黄烟丝成为境内传统特产之一,尤以安福县陈山晒烟和宁冈县葛田乡水东村晒烟更为上等。1930年江西省建设厅调查统计,全省81个县, 出产烟叶的有22个县,其中吉水县每年烟草产量为50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同胞大批内迁吉安,黄烟销量随之猛增,烟叶原料一度紧张,加速了烟叶生产的发展。而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逐年有所增加。
关键词: 经济作物 烟草生产

内容

晒烟境内烟草种类有晒烟和烤烟二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均栽种晒烟。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江西农工商矿略》记载:“吉安、泰和、吉水等广种烟叶,且各乡均多仿行”。晒烟加工成的黄烟丝成为境内传统特产之一,尤以安福县陈山晒烟(产于彭坊乡的土坳云、寄岭、理坊、陈山等山区,故名陈山晒烟)和宁冈县葛田乡水东村晒烟更为上等。
  1924年吉安烟叶产量171吨,土烟丝产量67. 5吨。1930年江西省建设厅调查统计,全省81个县, 出产烟叶的有22个县,其中吉水县每年烟草产量为50吨。1933年吉安县烟叶种植1000亩,产烟175 吨;吉水县烟草种植850亩,产量476吨。1935年黄烟丝生产在境内已形成一定规模。据民国江西《经济旬刊》记载,是年泰和、遂川、莲花、吉安、安福5县烟叶产量达1362吨。吉水、新干、永丰、泰和、安福、 永新6县就有刨烟丝店47家,刨刀79把,年产黄烟丝539担。据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印的《江西农业统1+),1937年境内烟草生产面积为88100市亩,产烟叶207940市石(合11436.7吨)。另据1941 出版的《吉安县志》记载,当时全县黄烟丝加工作坊26家,年产烟丝26万包(约60吨)。这些加工作坊, 一般都是前店后坊,前柜销售后坊加工。店铺多设在吉安城区上文山路,形成黄烟一条街。直到抗日战争前,烟草同棉花、芒麻等其他经济作物媲美,产地甚多。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同胞大批内迁吉安,黄烟销量随之猛增,烟叶原料一度紧张,加速了烟叶生产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外来人口急剧减少,加上全面内战,造成经济凋零,市场萧条,烟叶产销极不景气。据民国吉安区货物税局调查资料,1947年,吉安刨烟作坊只剩6户6把刨刀,比原来减少20 户20把刨刀。到1948年,吉安全区刨烟业1〜5月份烟丝产量为18. 5吨,仅为1929年全区产量210吨的9%ₒ 1949年,全区烟草种植面积3891亩,年产量仅99. 25吨。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烟草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0 ~ 1952年晒烟的年产量以40.9%的速度递增,1951年全区晒烟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烟草种植7487亩,比1949年扩大92.4%,总产量为1073. 8 吨,亩产量达143.5千克,总产量为1949年的10.82倍。其中吉水106吨、泰和85.2吨、莲花88.24吨, 居全区前三名。以后,随着机制烤烟型卷烟的发展,除极少数农村老人保持吸用晒烟外,大多数人逐渐改变了吸用黄烟的习惯,转向吸用国产卷烟。到20世纪60年代初,全区晒烟生产和刨烟手工业逐渐衰退。1965年以后,全区晒烟每年保持1000亩左右,总产量100吨左右。2000年,全区晒烟种植86亩,总产14.8吨。
  烤烟区内烤烟种植较晚,曾三次试种。1965年,地区农业处和土产公司组织在泰和、遂川两县试种烤烟561亩,当年收获烤烟27.7吨,平均亩产49.5千克,次年又种植588亩,总产量27.5吨。后又扩大到永丰、万安共四个县种植烤烟,但四个县的总产量只有14.5吨,种烟农户盈利甚微。到1969年下降为1.95吨。1976年地区农业局与棉麻公司又在吉水、安福两县进行第二次试种,并把吉水县枫江公社坪洲大队和安福县谷源山林场定为烤烟生产基地,从技术上、财力上予以扶持。当年两地种植烤烟3497 亩,收获烟叶39. 6吨,平均亩产只有11.32千克,1978年又增加吉安县新if公社种烟。三个基地共种烤烟2527亩,收获烤烟叶57.45吨,平均亩产也只有22.73千克,这两次试种均因生产技术水平低,烟叶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而以失败告终。
  1986年省人民政府作出大力发展烟草生产的决策,颁布了发展烟草生产的七项优惠政策,一定四年不变。峡江县率先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开始烤烟的第三次试种。是年,试种烤烟1500亩,实际落实进烤面积810亩,当年收获烤烟42. 8吨,平均亩产52. 84千克,上中等烟占41%。次年,该县烤烟栽培面积扩大到1876亩,实际进烤面积1600亩,收购烤烟叶68. 8吨,平均亩产43千克,上中等烟叶占51 % ,平均斤价由1986年0.46元上升到0.64元。1988年,吉安、安福、泰和、吉水县和吉安市也开始种植烤烟。至此,全区有6个县(市)、46个乡镇种植烤烟,面积达31322亩,烟叶进烤面积14895亩,收购烟叶580.6 吨,上中等烟叶比例达67.4% ,比省定新区65%的上中等烟指标高出2.4个百分点。峡江县在全省种烟新区中获得了三个第一,即总产第一、上交烟叶总数第一、以县为单位上交烟叶第一。
  1989年4月,地委、行署在峡江县召开全区烟草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县无条件贯彻执行省人民政府发展烤烟生产的决策,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优惠措施。是年全区落实进烤面积16400 亩,收购烤烟叶977. 2吨,平均亩产59. 58千克,上中等烟叶占71.2%,烤烟生产又登上一个新台阶。 1990年全区有峡江、吉安、泰和、安福等县、41个乡、240个村、18961户种植烤烟45056亩,其中进烤面积 36471亩,烤烟生产成功率达80.9%,收购烟叶3319.25吨,上中等烟叶比例占76.5%,亩产量为91千克,亩产值29& 67元,烟叶总值1345. 65万元,实现烟叶产品税269. 32万元,在全省烟叶新区中烟叶产量、质量和效益均居第一。峡江县几年来在调减水稻面积的同时,不断增加烤烟种植面积,1990年与 1986年相比,面积由1408亩(收获面积)增加到36005亩,烟叶收购量由55吨增加到2889. 35吨,烟叶总产值由39216元增加到1175.1万元,烟叶产品税由14526元增加到23& 7万元。种烟户烟叶收入由 19.1元增加到870.5元。而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逐年有所增加。1991 ~2000年峡江县平均种烟面积5.23万亩,占全区同期平均种烟面积6.14万亩的85%,是江西主要优质烟生产基地县。其他几个县,从1991年起,烤烟生产则逐年减少。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