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94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经济发展
分类号: F061.3
页数: 6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广大工人、农民和劳动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成了国家的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50多年间,进行了多次经济制度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全地区的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发展。本章主要从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6个方面来记述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至于工农第四章经济发展业产品的生产量,在有关篇章中记述。从1986年起,统计部门将社会总产值指标统计改为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统计。吉安地区的国民收入生产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123.56% 。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

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广大工人、农民和劳动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成了国家的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50多年间,进行了多次经济制度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全地区的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发展。本章主要从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6个方面来记述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至于工农第四章经济发展业产品的生产量,在有关篇章中记述。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吉安地区的社会总产值,1985年比1952年增长14. 69倍;人均社会总产值,同期增长6. 70倍。其所以不同步是因为在社会总产值增长的同时人口也有所增长。就其各个阶段来看,社会总产值和人均社会总产值的增长,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二五”、“三五”……)末年,分别为55.66% ,44. 58% ; “二五”末年分别为31.77% ,11.26% ;国民经济调整末年分别为38.48% ,29.34% ;“三五”末年分别为 50.72% ,27.73% ;“四五”末年分别为18.00% ,2.70% ;“五五”末年分别为66. 86% ,49.09% ;“六五”末年分别为86.16% ,76.44% (见表8/-1)。从1986年起,统计部门将社会总产值指标统计改为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统计。
  表8^-1 1952 ~ 1985年部分年份社会总产值增长悄况(当年价)年份社会总产值(万元) 人均社会总产值(元) 绝对值比上期增长(%) 年平均人口(万人) 人均比上期增长(%)1952 21204 --- 187.71 112.96 --- 1957 33007 55.66 202.10 163.32 44.58 1962 43492 31.77 223.29 194.78 11.26 1965 60227 38.48 239.06 251.93 29.34 1970 90777 50.72 282.11 321.78 27.73 1975 107115 18.00 324.12 330.48 2.70 1980 178728 66.86 362.74 492.72 49.09 1985 332713 86.16 382.72 869.34 76.44 第二节工农业总产值吉安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2000年比1952年增长115. 75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313. 81倍,农业总产值增长6459倍。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八五”计划期间,增长75.87%;增长速度最慢的是“二五”计划期间,仅增长0.71%。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七五”计划期间,增长174. 12% ;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四五”计划期间,仅增长9.15%。
  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七五”计划期间,增长19& 77% ;增长速度最慢的是“二五”计划期间,负增长H.78%(见表8,-2)。
  按照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与1949年相比,全部工业总产值指数(1949年 =100,下同)为33594.74,地方工业总产值指数为30101.87,农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为1225. 26ₒ按其指数计算,2000年比1949年的增长速度:全部工业总产值为334. 95倍,地方工业总产值为300. 02倍,农牧渔业总产值为11.25倍(见表8M-3 )ₒ表8乂-2 1952 ~2000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当年价)年份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 绝对值比上期增减(%) 绝对值比上期增减(%) 绝对值比上期增减(%)1952 18288 65.19 3754 164.37 14534 50.59 1957 27483 50.28 8685 131.35 18798 29.34 1962 33669 22.51 12009 3& 27 21660 15.23 1965 49182 46.08 14363 19.60 34819 60.76 1970 75012 52.52 31174 117.04 43838 25.90 1975 88982 1&62 37499 20.29 51483 17.44 1980 145133 63.10 59199 57.87 85934 66.92 1985 255155 75.81 113786 92.21 141369 64.51 1990 565434 121.60 267166 134.80 298268 110.99 1995 1495006 164.40 757799 183.64 737207 147.16 2000 2135115 42.82 1181800 55.95 953315 29.31 表84-3 1952 ~ 2000年几个年份工业和农牧渔业总产值相比1949年指数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年份全部工业地方工业业总产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总产值 1952 207.69 164.69 148.61 155.12 171.89 126.16 109.03 1957 457.82 390.49 183.21 174.89 229.35 198.83 193.41 1962 560.26 513.82 161.72 157.33 126.90 155.63 294.82 1965 690.86 632.41 248.95 242.94 197.23 239.33 270.75 1970 1586.23 1315.77 294.95 303.59 212.76 280.75 263.82 1975 1817.62 1539.95 328.15 339.59 285.48 265.70 272.53 1980 2711.25 2320.65 433.04 433.08 477.59 368.77 610.51 1985 4846.41 4011.55 576.85 539.09 688.04 60&23 1608.15 1990 9275.03 8092.73 742.14 651.34 943.02 907.67 2809.37 1995 21541.77 18677.50 962.32 768.78 891.12 1608.52 6069.44 2000 33594.74 30101.87 1225.26 988.05 1053.20 1953.62 10854.70资料来源:吉安地区统计局编印的《吉安辉煌五十年》第426 - 456页。
  第三节国民收入生产额国民收入生产额是指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贸服务业这五大物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即净产值;也就是社会总产值减去物质消耗。
  吉安地区的国民收入生产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123.56% (1990年以后,统计部门不列此项统计指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1988年,增长28.01%;增长速度最慢的是1985年,增长7.92%₀人均国民收入,1990年比1985年增长107.75%。增长速度最快的是1988年,增长26. 19% ;增长速度最慢的是 1985 年,增长 6.57%(见表 8-4-4) ₒ表844 1985-1990年国民收入生产额增长悄况(当年价) 单位:万元年份社会总产值物质消耗国民收入生产额(万元) 人均国民收入(元) 绝对值增长(%) 绝对值增长(%) 1985 332713 174828 157885 7.92 413 6.57 1986 358939 187914 171024 8.32 441 6.78 1987 418945 221518 198327 15.96 504 14.29 1988 566310 312435 253875 2&01 636 26.19 1989 628499 349164 279335 10.03 689 8.33 1990 709776 356808 352968 26.36 858 24.53 第四节国内生产总值吉安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5年增长& 15倍。增长速度最快的是1993年,增长 19.37%;增长速度最慢的是1986年,仅增长5. 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5年增长6. 78 倍。增长速度最快的是1993年,增长18.53%;增长速度最慢的是1986年,仅增长3.67%。就其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来看,2000年比1985年,分别增长5.27倍、9.00倍、16. 18倍。第一产业增长较慢,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增长最快的年份,第一产业是1990年,增长12. 69%;第二产业是1994年,增长 36.20% ;第三产业是1997年增长20.45%。增长最慢的年份,第一产业是1993年,增长0. 33% ;第二产业是1986年,增长7.75% ;第三产业是1993年,负增长8.45%(见表8-4-5)。
  表8-4-5 1985 ~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当年价) 单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份比上年比上年比上年比上年比上年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 (%) (%) (%) (%) (%) 1985 180235 --- 98097 --- 52658 --- 29480 --- 471 --- 1986 196977 5.13 103365 2.29 57386 7.75 36226 9.83 508 3.67 1987 225486 8.64 113461 6.56 66103 10.38 45922 12.13 573 7.15 1988 293866 11.33 145263 5.56 84673 19.01 63930 14.33 736 9.78 1989 349773 8.66 168941 6.55 98006 9.68 82826 12.67 863 6.95 1990 431361 13.49 224433 12.69 107319 14.40 99609 13.92 1040 11.831991 471531 6.80 237504 5.04 119250 8.59 114777 8.83 1115 5.70 1992 527341 8.29 250219 5.05 137982 13.30 139140 9.53 1231 7.55 1993 598116 19.37 266816 0.33 198479 22.42 132821 -8.45 1395 18.531994 814528 18.30 359509 7.44 276156 36.20 178863 14.58 1852 17.211995 936480 16.46 447155 7.10 268039 27.26 221286 15.85 2309 15.08续表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份比上年比上年比上年比上年比上年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 (%) (%) (%) (%) (%) 1996 1135076 13.80 525231 9.17 328634 14.90 281211 18.96 2522 12.691997 1318252 13.30 579126 7.76 382612 15.00 356514 20.45 3037 12.311998 1432171 9.29 598401 3.45 432217 12.49 401553 14.04 3116 8. 191999 1530699 8.79 608919 3.65 475360 11.89 446420 11.93 3297 7.74 2000 1648636 7.89 615236 0.84 526791 11.89 506609 12.63 3663 7.07 注:数据来源为统计局提供的经济普査后的调整数。
  按照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与194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指数(1949 = 100, 下同)为4884.48,其中第一产业为1264. 35 ,第二产业为83521.05,第三产业为8053. 18。按其指数计算,2000年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为47. 845倍,其中第一产业为11.644倍,第二产业为834.211 倍,第三产业为79. 532倍(见表8^-6)。
  表8-4-6 1952 -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相比1949年指数年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2 F77.72 176.69 224.62 167.74 1957 245.40 2]& 65 587.32 306.70 1962 225.36 183.28 683.54 282.87 1965 318.59 267.89 948.13 299.38 1970 398.71 280.94 2044.34 284.19 1975 481.03 338.83 2224.07 633.75 1980 657.78 368.73 4960.90 764.99 1985 1007.03 518.54 9019.28 1162.511990 1579.30 716.19 16020.02 2101.321995 3005.19 1010.56 46070.76 3906.701998 4234.61 1229.76 68480.31 6382.972000 4884.48 1264.35 83521.05 8053.18资料来源:1975年以前为吉安地区统计局编印的《吉安辉煌五十年》第410 - 422页;1980年至2000年为经济普査后的修正数。
  第五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吉安地区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00年比1952年增长93.37倍,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 82倍;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同比增长166.67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乡居民消费同比增长 82.94倍;社会集团消费增长214. 67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平均递增率最高的是“八五”计划期间(1991 - 1995年),年平均递增19.10% ;年平均递增率最低的是“四五”计划期间(1971 -1975年),年平均递增6.10%。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递增率最高的也是“八五”计划期间,年平均递增19.60% ;年平均递增率最低的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63 ~ 1965年)和“三五”计划时期(1966〜1970年),年平均递增仅5.40%(见表8-4-7) ₒ表8M-7 1952 ~ 2000年部分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当年价) 社会商品年平均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二、农业生产年份零售总额递增率年平均其中资料销售 (万元) (%) 合计递增率城乡居民消费社会集团消费 (万元) (%) 1952 7169 --- 6664 --- 6417 247 505 1957 10592 8.10 9798 8.00 9377 421 794 1962 16381 9.10 14357 7.90 13733 624 2024 1965 19912 6.70 16812 5.40 15874 938 3100 1970 27375 6.60 21898 5.40 20637 1261 5477 1975 36814 6.10 30228 6.70 27731 2497 5686 1980 59557 10.10 47374 9.40 42929 4445 12183 1985 95901 10.00 79579 11.00 72315 7444 16142 1990 172694 12.50 135060 11. 10 125712 9348 37634 1995 395795 19. 10 330344 19.60 300613 29731 65451 2000 676559 11.10 591883 12.30 538613 53270 84676 第六节财政总收入吉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2000年比1952年增长412. 94倍;人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4. 40倍。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二五”计划期间(1958 ~ 1962年),五年增长272. 64%,将近翻两番。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四五”计划期间(1971 - 1975年),比“三五”计划末的1970年负增长10. 62%。人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与最慢的时期同上(见表84-8)。
  表8-4-8 1952 - 2000年部分年份财政总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增长悄况年份财政总收入(万元) 人均财政收入(元) 绝对值比上期增减(%) 年平均人口(万人) 人均财政收入比上期增减(%)1952 296 --- 187.71 1.58 --- 1957 826 179.05 202.10 4.09 158.86 1962 3078 272.64 223.29 13.78 236.92 1965 3558 15.59 239.06 14.88 7.98 1970 4726 32.83 282.11 16.75 12.57 1975 4224 -10.62 324.12 13.03 -22.10 1980 8290 96.26 362.74 22.85 75.36 1985 12732 53.47 382.72 33.24 45.47 1990 28709 125.65 414.50 69.26 108.36 1995 82876 188.68 445.18 186.16 168.78 2000 122525 47.84 468.85 261.33 40.38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