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984年3月,成立吉安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同年,吉安地区对外贸易局改为对外经济贸易局。1985年,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改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同时成立吉安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从事全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项目的签约和劳务输出业务。此后,地区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嘉兴、厦门、深圳、海口、南昌设立办事处,各县(市)也分别在省外设立了办事处18个。
1984年以后,全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大体有物资协作、区域协作、招商引资三种方式。
物资协作主要任务是促进地区间的物资串换和协作,并着手发展区域间以行政领导交往为主的友好关系。至1993年,全区物资协作总额为19亿元。
区域协作1993年以后,吉安地区先后与上海南汇区、长宁区,浙江嘉兴市、金华市,江苏镇江市,福建厦门市、泉州市,北京宣武区,山东潍坊市等9个地级市、区结对。全区各县(市)也与全国42个县 (市)缔结了友好关系。全区与北京、上海、浙江、南昌等地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
招商引资主要任务是引进区外和境外资金来区内发展工商企业和兴建公共事业。1984〜1996 年,全区实际利用区外资金7.71亿元人民币;1997 - 1999年,全区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3. 97亿元人民币,3年相当于前13年的1.8倍。2000年,全区实际引进区外资金& 39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4 - 2000年,全区共引进区外资金30.07亿元人民币。1990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370万美元,用于吉湖农业综合开发。1984〜2000年,全区共引进境外资金17342万美元。其中1984 ~ 1990年为821 万美元,1991 ~ 1995年为4504万美元,1996 -2000年为12017万美元。
投资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为了创造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吉安地区在硬环境建设上,从如下四个方面下苦功夫: 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位优势。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京九铁路为中心,105国道、 319国道、赣江水道和正在修建的赣粤高速公路及泰和飞机场为主轴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以吉安市为中心,覆盖全区、联通全国、延伸海外的数字化、程控化通信网络;建成了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主网架的输变电网络;年发电量20多亿千瓦时、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井冈山华能电厂一期工程已竣工发电;吉安海关、吉安商品检验检疫局也相继成立。
二是打响“井冈山牌”和“庐陵文化牌”,发展旅游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打造,使井冈山集红色文化与秀丽风光于一体,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对庐陵古文化的深入调查研究和规划建设,提高了青原山、白鹭洲书院、古吉州窑等老景区的品位,加快了玉笥山、武功山、白水仙、淺陂、钓源等新景区的开发。
三是充分利用和大力开发丰富的山、水、田、林等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全区已建成优质粮油、 特种经作、特种水果、特种药材、特种畜禽、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业基地458个。
四是加速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兴工业的发展平台。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吉安河东经济开发区, 经过8年的建设,至200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千米,人口 6. 5万,已成为吉安市在河东的一个新城区。各县(市)的工业园,全部实现“四通一平”(路、电、水、电信四通,场地平整),许多外来客商已进入园区,创办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工业企业。
软环境建设在优化投资软环境方面,采取了如下五条过硬措施: 一是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优质服务,推行“三个一”管理,即:上项目,一个口子服务;检查,一个口子把关;收费,一个口子办理。地区和各县(市)均成立了“改善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对外来投资者的投诉,三日内将受理情况通知投诉者,十日内查处完毕。
二是成立地、县(市)一门式办证收费服务中心,对达成投资合作协议的项目,实行一门式办证收费制度,能在服务中心当场办妥的,当场办妥;按法定程序不能当场办妥的,五日内由专人代理办妥。
三是不定期召开客商座谈会,地、县(市)主要领导亲自倾听客商意见和建议,为客商排忧解难。
四是取消不合理收费,为客商减轻负担。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全区集中开展了一场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活动。这期间,汇总公布了近几年国家、省明令取消和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320项;公开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80项;查处了一批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
五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2000年初,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政公署发出了《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在税费收缴、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更宽松、灵活的政策,还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决定》和《关于推行收费明白卡制度的通知》,从简化办事程序、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 保护外商权益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的查处作出了严格规定。
区域经济合作八省十一地市多边经济技术协作网1985年10月,行署组团参加在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召开的六省市八地区多边经济技术协作区成立大会。该协作区是由上海南汇区和湖南湘西自治州共同发起倡议,得到浙江嘉兴市、江苏南京建邺区、四川自贡市、湖南湘潭市、吉首市和江西吉安地区的响应。1991年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湖南省邵阳市等相继加入,形成八省市十一地市多边经济技术协作网。从1986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由各成员单位轮流主办。1987年,由吉安地区主办,10月在井冈山召开了第三届年会。2000年初,四川省自贡市召开了第十五届年会。该协作区成员间,除了进行经济技术协作项目洽谈外,还开展了科技项目交流、名优特产交易、边界贸易研讨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技术、资源、劳务要素的重组,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湘赣边区经济技术协作区该协作区由吉安行署、宜春行署、萍乡市政府、株洲市政府及其所属18 个县(市)政府组成。1989年12月成立,每年召开年会一次,由成员单位轮流主持。1993年吉安行署轮值主持,3月在吉安市召开第三届年会。这次会议,就协作区成员间建立长期、稳定、有实效的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关系达成了共识,有力地推动了协作区的协调活动向前发展。90年代中后期,吉安地区在该协作区内完成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47个,引进资金500多万元,兴办合作企业10家,物资协作总额达 2580余万元。
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带该协作带于1997年4月建立。吉安地区是参与筹建的成员。 协作带包括河北衡水、霸州,河南商丘,山东荷泽、聊城,湖北麻城,安徽阜阳,江西吉安、赣州,广东惠州、 河源、东莞12个地市。协作带成立后,成员单位的政府领导互访日趋活跃,横向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1998年,到吉安地区访问交流的有河北衡水、山东荷泽、广东惠州等市政府代表团,洽谈了一批合作项目。1999年,吉安地区地、县(市)领导带团出访48次,前往协作带推介项目,达成了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2000年,协作带第四届年会在吉安市召开。与会代表对协作带的经济技术协作方面的诸多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一致意见。会议期间,还就商贸、旅游方面的合作,达成了 39项协议和5项意向协议。
大型招商活动井冈山商品交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会1990年7月由吉安行署举办。达成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2个, 引进资金1073万元,物资协作金额3817万元,劳务输出206人。
首次北京“振兴吉安经济恳谈会” 1992年6月在北京召开。有80多位在京的吉安籍老红军、老八路和160名在京的吉安籍知名人事参加。争取到1亿元的工业、能源、交通项目的投资。
深圳"振兴吉安经济恳谈会” 1992年12月在深圳召开。通过这次恳谈会,联络了很多在深圳工作的吉安乡友,结交了不少港、澳、台商界人事,与深圳的部分企业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2项,协作金额 5000多万元。
江西省利用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洽谈会1996年5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持,吉安地区行署组团参加。吉安地区引进资金首次突破2亿元,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第四。
上海“振兴井冈山经济恳谈会” 1997年7月在上海市举办。其间,邀请曾下放在吉安地区的上海知识青年200多人参加座谈。他们满怀激情支持井冈山的经济发展,两天时间,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书12份,总投资9600万元;会上还收到各界人士及单位援建希望小学捐款221万元。
江西省横向经济联合招商项目上海洽谈会1998年5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在上海举办。吉安地区组团参加。接待客商202人,签约引进省外资金项目44个,项目总投资24823万元,实际进资22358万元。洽谈合作意向项目12个,意向投资3500万元。洽谈外资意向项目1个,意向投资425万美元。
井冈山优化资本结构招商洽谈会1998年8月吉安地区行署在井冈山市举办。通过会前走访,宣传投资环境,共邀请京、沪、浙、苏、闽、粤、琼等地民营企业家254人到会。会议期间,签约合同48项,引进资金34098万元,其中合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
第二次北京“振兴吉安经济恳谈会” 1999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邀请到国家领导人、老红军、中央国家机关部委负责人、吉安籍在京知名人士等200余人参会。这次恳谈会与国家各部委、科研机构和驻京企业洽谈了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5. 2亿元,还争取到教育扶助资金460万元。
江西省横向经济联合招商项目温州洽谈会1999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在浙江温州市举办。吉安地区组团参加。会前做了充分准备:采用电脑喷绘技术制作了一套宣传展览版面;印制了各种宣传资料和项目册1500多份;邀请到60多位客商参会。洽谈会期间,通过走访、座谈,接触客商228名,召开了招商项目推介会。这次洽谈会共谈成合作项目27项,合同引进省外资金25500万元。
吉安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暨项目签约仪式2000年8月吉安撤地设市庆典活动期间在吉安举办。 这次活动,接触沿海客商近千名,共签订合作项目93个,合同引进资金13. 6亿元。
海外无偿援助与贷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安地区和各县(市)对外经济贸易机构成立后,在做好外贸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外经工作。通过地、县(市)领导和外经专职人员赴国外参观、考察、推介项目及洽谈业务,以及热情接待国外友好人士、国际组织代表和外籍华人,在争取境外无偿援助或贷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1985年,世界银行向永新县贷款14& 2468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建乡村公路。
1988年,吉安地区利用加拿大政府的第二批混合贷款136.57万美元,为地区邮电局引进MDS-100 程控电话数字交换机系统。同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安福县列为“妇幼卫生示范县”之一,无偿援助该县妇幼卫生保健所2万美元。
199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又无偿援助万安县和井冈山市57万美元,帮助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1991年,日本政府无偿援助遂川县110.6万美元,用以帮助粮食开发。
1990〜1994年,吉安地区向世界银行贷款1370万美元,用于吉湖农业综合开发。建成湿地松基地 10000亩,兴建浓缩饲料厂、林产化工厂,扩建羽绒厂、板鸭厂、地区畜禽良种场、泰和乌鸡场。累计新增产值46900万元,新增利税5000万元。
1992〜2000年,美籍华人沙•聂惠珍女士先后8次向新干县捐款共计折合人民币350万元,为中小学兴建校舍、购买图书、兴建中医院门诊大楼、扩建荷浦敬老院、修筑县城防洪堤。
1999年,吉安县接受香港红十字会援助20万美元。
1997〜2000年,吉安地区向世界银行贷款640万美元,其中260万美元为吉水、遂川两县用于森林保护;380万美元为吉安市改造、扩建五岳观水厂。
1999,2000年,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吉安六中2. 3亿日元,用于添购教学设备。
技术引进和劳务合作吉安地区的技术引进始于1984年。1985年,全区引进项目9个,成交金额25& 7万美元。至1991 年,共引进项目21个,动用外汇969.9万美元。技术引进,为企业的技术改进、增强产品出口后劲发挥了 —定作用。
1987年,选送15名服装研修生东渡日本开展劳务合作,开地区对外劳务输出的先河。1988年,又选派了 3名护士前往约旦。1991年,又选派2名养鸡研修生前往日本东京。1994 ~ 2000年,吉安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大力配合江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全区选派500人分赴新加坡、印尼和我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劳务输出。 对外援助新中国建立后,区内先后派出了多批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水利、电力、交通和医疗卫生等项建设。
1973年11月,原遂川县委副书记、农业专家温荣生,在赴塞内加尔执行外援任务期间,因公殉职。 1976年6月9日,万安县农业技术员严显烈,赴毛里塔尼亚帮助该国建设水稻基地——颇里农场。1977 年7月6日,遂川县水电局技术干部廖晓春,参加中国农业专家组,赴冈比亚外援。同年9月,遂川公路段工程队队长朱明惠,由国家派往北也门,参加公路测量设计,修建沥青公路。1978年10月,新干县医师窦大僚,受国家选派,赴突尼斯任让都巴医院大外科主刀。1984年,吉安地区人民医院选派15名医护人员,赴突尼斯执行外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