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基层社布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882
颗粒名称: 调整基层社布局
分类号: F721.2
页数: 1
摘要: 按行政区划建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适应计划、分配、调拨商品物资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随着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基层社设置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诸如管理人员多,进货批次多,各项费用多等等。1985年以后,各县(市)供销社采取撤并、托管等方式,按经济区划及商品合理流向建立中心社。至1990年,全区基层社的数量减至187 个。到2000年底全区基层供销社为178个。通过逐步调整,进一步集中了有限的物力、财力,增强了基层社的经济辐射功能和为农服务功能。
关键词: 供销社发展 供销社改革

内容

原来的基层社都是按行政区划以乡建社,即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基层供销社,全区最多的时候达到287个基层社。按行政区划建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适应计划、分配、调拨商品物资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随着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基层社设置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诸如管理人员多,进货批次多,各项费用多等等。1985年以后,各县(市)供销社采取撤并、托管等方式,按经济区划及商品合理流向建立中心社。至1990年,全区基层社的数量减至187 个(包括莲花县14个在内)。到2000年底全区基层供销社为178个(不含莲花县)。通过逐步调整,进一步集中了有限的物力、财力,增强了基层社的经济辐射功能和为农服务功能。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