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制度变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85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变革
分类号: F019.8
页数: 6
摘要: 吉安地区的经济自古以农业为主。新中国建立前,除有一部分铁、木、蔑业和粮油加工业外,现代工业几乎是零。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仅占12.83%,农业总产值占87.17% ?在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地主、富农、土豪劣绅和官僚资产阶级手中,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生活极端贫困。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实行民主改革,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1月底,各县召开农代会布置土改任务。12月初土改运动正式开始,1951年3月15日前结束。土改前,各县普遍成立了土地改革委员会,举办了农训办。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经济制度

内容

吉安地区的经济自古以农业为主。新中国建立前,除有一部分铁、木、蔑业和粮油加工业外,现代工业几乎是零。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仅占12.83%,农业总产值占87.17%。在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地主、富农、土豪劣绅和官僚资产阶级手中,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生活极端贫困。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实行民主改革,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所有制成分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相应下降。到1988年,工业总产值开始超过农业总产值。随着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以及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有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应上升。1949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是75.65%,6.34%,1&01%;2000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则变为:37.32%,31.95%,30.73%。2000年与1949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38.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5.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63个百分点。50年间,全区农业总产值增长97.7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831.25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8.4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4.53倍,财政收入与1950年比增长109298倍。在人口增长1.4倍的情况下,人均粮食、油料、肉类和水产品占有量,2000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增加242.84千克,增长91.6%;油料增加34.67千克,增长13.12倍;肉类增长41.46千克,增长6.84倍;水产品增加21.49千克,增长23.17倍。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有吉安市、井冈山市、泰和县数据),2000年与1986年(此前统计部门未设此指标)相比,吉安市增加4035.57元,增长6.04倍;井冈山市增加5150元,增长7.39倍;泰和县增加4045.32元,增长6.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与1978年(此前数据无考)相比,增加1966.4元,增长14.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000年与1970年相比,增加1202514万元,增长779.34倍。
  从1949年7月至1956年春天,吉安接管了旧政权资产,开展了农村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这几项工作,在经济制度上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政治上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解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枷锁,成了国家的主人。
  第一节接管旧政权资产1949年7月17日,吉安军事管制委员会、吉安市警备司令部成立,执行军管任务。军管会对旧政权的军、政机关和官僚资本企业实行军事管制并接管其全部资产。接管的机关单位和企业有:第三(吉安)第一章经济制度变革行政区公所、吉安县政府、吉安地方法院、吉安县监狱、吉安镇公所,师管区、团管区及其后勤部、修械所、义警、矿警、县警察局;吉安一等邮局、吉安电信局、吉安线务段、吉安机务站,江西省公路局吉安车站、吉安工务段、吉安机务段,赣安、江西、卫联、亚美4个轮船公司,吉安船民职业公会;民众日报社、省立医院、市民医院、卫生医院,6所公立中学、9所私立中学、5所公立小学、13所私立小学、省立吉安师范、省立吉安女子师范、吉安县师及其附属小学;中央银行吉安办事处、江西裕民银行吉安分行共9处,吉安盐业公司、吉安盐务局共4处,工厂、矿山营业管理部3处,粮政机构4处,税收部门2处,农林园艺场5处;吉安火力发电厂、大道印刷厂(国民党县党部的)。
  接管的物资有:长枪455支,子弹25128发,机枪、冲锋枪、驳壳枪、左轮等89支,子弹3456发,手榴弹1箱另134枚;军事仓库8座,各种房屋1574间;黄金7.22两,银圆2211元,毫洋7元,铜版732个;汽油213桶、柴油8桶、煤油551.4加仑(美制容量单位,1加仑=3.785升)、机油15加仑;汽轮2艘、煤轮1艘、小汽划1艘、汽车9辆;印刷机2台、印报机1台、圆盘机1台、收报机1台。
  第二节农村土地改革1950年春,全区各县(市)普遍开展了反霸和减租减息、退押废债运动。先进行试点,后全面铺开。在运动中,先培训骨干,成立农会,然后向地主、恶霸和豪绅进行清算斗争。据当时统计,吉安县减租减息稻谷201万斤。安福县清算地主、恶霸103户,保长98人,依法逮捕恶霸地主分子95人;全县减除租谷300.97万斤,减除息谷20.25万斤,废除债谷412.06万斤,废除债款人民币(旧版人民币,下同)150万元,银圆51元,铜币60吊;退押稻谷19.25万斤,人民币20万元,银圆72元,房屋28间,耕地62.37亩,油茶山、杉山8块,鱼塘3口。永丰县减除稻谷3590.14万斤,退押折谷126.81万斤,废债折谷598.46万斤。万安县减除租谷800.7483万斤(原资料为72975.3石);减除息谷45.661万斤(原资料为4151石),人民币13.1万元;废除债谷52.04万斤,银圆1535元,茶油233斤,其他债务折谷1.45万斤;退押稻谷2.1万斤,银圆43元;清算地主恶霸贪污者37人,清出贪污稻谷7.5万斤,银圆651元,耕牛2头,毛猪2只,黄金45钱。遂川县减租减息稻谷606万斤,人民币93655万元;退押废债稻谷424.3万斤,人民币432.4万元。其他各县(市)减租减息、废债退押数据无考。通过反霸和减租减息、废债退押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从沉重的债务负担和经济桎梏下解放出来,政治上开始站立起来,初步树立了贫雇农的阶级优势,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1950年6月冲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月29日,中共吉安地委作出《土改计划草案》,安排秋后实行土改的地区为:吉安、永新、莲花、宁冈4县的全部,泰和、万安、安福的一部分区乡。10月28日,修改土改计划,安排1950年冬土改的地区为:吉安、永新、莲花、宁冈4县的全部, 泰和4个区,万安3个区,安福3个区,还增加遂川6个区,吉水3个区,峡江2个区,永丰3个区。11月底,各县召开农代会布置土改任务。12月初土改运动正式开始,1951年3月15日前结束。地委选择吉安县横江区、值夏区,永新县石桥区进行试点;各县委试点的地区为:吉安县横江区的横江、大洲、高塘3个乡,永新县城区埠前乡、石桥区文雅乡,莲花县二区良坊乡、城区白马乡,宁冈县龙源区石陂乡,泰和县马市区白水乡,万安县一区城头乡,安福县洲湖区王屯乡,吉水县石桥乡。新干县(当时属南昌区管辖)虽未列入当年开展土改的地区,但于当年12月也开展了8个乡的土改工作。吉安市近郊菜农的土改,于1951年10月开始。土改前,各县普遍成立了土地改革委员会,举办了农训办,培训土改工作队领导骨干;工作组进入阵地后,又普遍培训了乡村干部。
  在土改运动中,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倒地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和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补充规定》,以及江西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关于划分地主与小土地出租者的几项补充规定》精神,划分阶级成分。运动中,还镇压和关押了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整个运动经历了两年:第一批1950年冬开始,1951年春结束;第二批1951年冬开始,1952年春结束。在运动中,全区划分地主(含工商业兼地主)16276户,占全区农村总农户的3.72%;富农10457户,占2.39%冲农139876户,占31.97%;贫雇农234818户,占53.67%;其他阶级(包括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小商贩、小土地出租者、工商业者、宗教职业者、游民等)36095户,占&25%。没收地主、征收富农及公堂耕地2506112亩,没收和征收耕牛23152头,农具314164件,房屋242844间,家具1028522件,稻谷6411.76万斤,黄金2435.195两,白银81669.9两,银圆237089元,还有一批衣物、布匹等生活用品 (见表8-1-1)。
  通过土改,贫苦农民分得了耕地和一批其他生产、生活资料,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户均耕地, 地主由63.63亩减至9.22亩,富农由35.10亩减至17.82亩,中农由9.68亩增至14.17亩,贫雇农由3.87亩增至10.74亩,其他阶级由5.24亩增至10.25亩。
  土地改革结束后,各县(市)立即转入了土改复查,目的是纠偏防漏。据吉安县经过复查的118个乡统计:从土改划定的2340户地主中,纠正了错划地主449户,分别改划为半地主式富农16户,富农45, 中农31户,贫农3户,手工业者4户,小量土地经营者26户,贫民2户,自由职业者2户,小商贩6户,小量土地出租者134户,游民7户,工商业者141户,宗教职业者4户,伪官吏22户,债利生活者5户,其他1户。查出漏划地主207户,查出“黑田”8万亩。
  土改前后各阶级耕地占有具体情况,请参见第九篇第二章第二节。
  表8-1-1土改中没收、征收地主、富农耕地及其他财产情况县(市)耕地耕牛农具房屋家具粮食黄金白银银圆 (亩)(头)(件)(间)(件)(万斤)(两)(两)(元)合计24948562315231416424284410285226411.762435.19581669.9237089吉安市498901156158002400吉安县4205001509209001850042970030.37653302450000吉水县46848710761212220181168.26464428831242峡江县1977568878424937092372166.46367.48575527922新干县99129520081331466589964111.77永丰县1633939431359917903739131231.99110.803156812741泰和县400000600080000遂川县17593822343643417476171587391.793373024069763万安县1647131362152014094738091541.82492.796634.942450安福县18654214381573953259235&13永新县10580078919000976001341370莲花县533744175565684865723254.39宁冈县9334961591485384522.7810.1251601601第三节城市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吉安地委和各县(市)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在吉安市城区及各县城开展民主改革。
  工业、交通企业比较集中的吉安市,于1951年初开始在码头和建筑行业进行民主改革试点。通过访贫问苦,培养“根子”,发动群众起来控诉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罪行。4月,市人民法院根据码头工人的检举揭发,收审了封建把头邵德辉、喻金水、曹文彬等,并在王家祠(今吉安市公安局所在地)举行公审大会,依法判处了几名罪大恶极的封建把头的死刑。7月,中共吉安市委抽调干部63人,组成民主改革工作队,在吉安邮电局(下田侯路今蓄电池厂内)开展交通企业民主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继续完成码头和建筑行业的试点工作。9月,试点工作基本结束。3个试点单位先后揭露和斗争了那些欺压劳动人民的封建把头、帮会头目、流氓打手和反革命分子。11月,又抽调干部80人,组成第二批民主改革工作队,分别深入工厂、企业、街道全面开展民主改革运动,至1952年9月结束。1953年3月,又在水上开展民主改革运动,至5月底结束。经历一年多的城市民主改革,严厉打击了封建帮派、反革命残余以及地痞流氓等黑社会势力,确立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新社会主人翁”的地位。在城市民主改革结束阶段,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的民主管理制度。街道和水上的民主改革,与民主建政工作结合进行。街道由W个街公所合并为5个;水上成立水上区人民政府。
  各县县城,由于当时工矿企业极少,城区居民不多,民主改革主要是结合土地改革进行。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2月起,全区各县(市)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总路线的热潮,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1年春个别地方开始组织临时互助组到1956年秋全区95%的农户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仅经历5年半的时间。改造的过程,分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几个阶段。就一个县、区而言,没有截然分开的间断期,而是一环扣着一环地向前推进。1952年春,先进的地方将临时互助组转为常年互助组,一般的地方在办临时互助组,落后的地方还在继续搞单干。1953年春,部分先进的常年互助组联合起来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其他地方有的在组建临时互助组,有的在将临时互助组转为常年互助组或直接组建常年互助组。是年春,全区共试办了初级农业社4个。是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决议》精神的指引下,全区合作化进程加快。到1954年春,全区又试办了44个初级社。自此,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试办阶段转入发展阶段。从1954年冬到1955年春,全区共建立初级社1657个,新老社一共有1705个。入社农户占全区总农户的8.3%。1955年秋,全区又建初级社1009个,连同过去建的1705个,一共有初级社2714个。11月10日,地委召开全区第三次党代会,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批评主张发展合作社要适应群众的觉悟程度、稳步前进的同志像“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犯了“右倾错误”。会后,全区很快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短短一个多月,全区新建初级社7666个。到12月25日,全区有新老初级社10380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0.5%₀是年冬,全区试办高级农业社261个。到1956年春,加入初级社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90%。到是年秋,全区已建立高级农业社3151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5%以上,已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详见第九篇第二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1月20日至12月17日,中华全国合作联合总社召开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讨论改造的计划和设想。会议确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区有个体手工业5729户,手工业工人12468人。1955年全区手工业总产值8832990元;经过组织起来的人数占手工业总人数的40%;产值占当年手工业总产值的42%;其中生产合作社101个,社员2115人,占组织起来人数的42.1%;产值121万元,占组织起来产值的32%。
  城镇手工业户和手工业工人较集中的吉安市,1954年4月以缝衣业、铁业、鞋靴业为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在缝衣业试办了1个生产合作社。5月底,召开全市手工业代表会议,进一步推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至是年底,在缝衣、铁业、皮革、纺绳、樟木箱、家具等行业中,成立了5个生产合作社,9个生产小组,共有社、组员219人,占全市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的&8%;另外,对205户手工业者实行了加工订货,产值904430万元(旧人民币),占全市手工业总产值的27.12%ₒ1955年,继续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至是年底,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组织26个,社、组员已达501人,组织面已达到21.8%。
  1956年1月11日,中共吉安地委作出《关于对资改造的初步规划》,要求到1956年底,发展手工业社、组531个,社、组员10126人,占从业人员的82.6%;产值745.65万元,占总产值的84.7%ₒ1957年再组织社、组495个,社、组员11812人,占从业人员的98%;产值1028.8万元,占总产值的99.1%。其中生产合作社461个,社员11358人,占组织起来人数的96%。计划37个社、916名社员实行半机械化。
  1956年1月24日,吉安市4000余名手工业工人、手工业个体劳动者向地、市党、政领导机关报喜,宣布全市手工业实现合作化。与此同时,其他各县县城及墟镇的手工业个体劳动者及手工业工人,也都组织起手工业合作社、组。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建立以后,全区各县(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贯彻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954年又贯彻了中央“总的踏步,着重改造”的指示。1955年又贯彻了中央“统一安排,按业改造”的方针。采取各种方式教育、鼓励私营工商业者积极经营,爱国守法,积极改造;批判资本家消极经营情绪;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违法犯罪行为。
  从1954年开始,私营工商业较多而且集中的吉安市,通过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方式上,对私营工业主要是通过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的方式。是年,接受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的企业有40户,占私营工业企业总数的54.79%;产值198.56万元,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96%。对私营商业主要是通过经销、代销的方式。由于从1953年起,国家对粮食、食油、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同时国营商业对私营工业扩大了加工、订货、收购、包销范围,私营批发商逐步被国营商业所取代。对私营零售商,则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稳步地将其改造成为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1954年底,纳入经销、代销的私营商业146户,占私营商业企业总户数的6.5%;营业额20&94万元,占私营商业营业额的34.75%。1955年,在继续对私营工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政策的同时,对太平洋纽扣厂、大达皮革厂实行了公私合营;对1954年已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146户私营商业户进行了全面整顿;对国药、棉布、百货等行业进行了全面改造;对浩记国药店实行了公私合营。至1955年10月底,全市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私营商业共161户,其中:代销95户,经销58户,批购7户,合营1户。
  1955年,全区雇有3个以上工人的私营工业103户,从业人员957人,资本额591873元。当年全区工业总产值4751997元,其中地方国营工业占20.18%,公私合营工业占3.32%,加工订货工业占72.85%,私营工业占3.65%O全区私营商业县城以上市场11个。据商业普查统计,除服务业外,共有商业户3762户,从业人员5331人,资本额210.6万元。其中纯商业2940户,从业人员4122人,资本额191.26万元。通过改造,纳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有428户,占纯商业总户数的14.55%,从业人员889人,占纯商业总从业人员的21.56%。其中公私合营1户,占428户的0.23%;代销123户,占28.73%;经销批发304户,占71.04%。已进行全行业改造的有粮食、食油、棉花、百货、屠宰、新药等行业。对822户、1209人的饮食业,除新干、泰和县城组织了几个合作饭店外,其他县城尚未开始改造。全区有大小农村初级市场177个。据商业普查统计,除服务业外,共有商业户5046户,从业人员6417人,资金150.14万元。其中纯商业3639户,从业人员4674人。经过改造,组织起来的有1539户,占纯商业总户数的42.29%;从业人员1873人,占纯商业从业人员的40.08%,其中高级形式的占改造面的16.68%冲级形式的占12.40%,低级形式的占70.92%。对1407户.1743人的饮食业也未进行改造。
  1956年1月11日,中共吉安地委作出了《关于1956年至1957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初步规划》。《规划》要求,总的任务是:到1957年底,改造面要达到95%以上,并将工业、商业的公私合营、代销的企业和合作商店(组)部分转为国营企业和供销社的商店。具体规划是:1•私营工业方面:1956年底,公私合营企业从业人员,应占98.58%,产值应占99.5%。2.私营商业方面:(1)县城以上市场,纯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私营工业中的部分副食品加工业,实有4109户,6069人,资本额227.8万元,1955年营业额149&31万元。计划在1956年内,将粮食、食油、屠宰计71户,203人直接从代销转为国营零售商店;将棉布、文具、百货、五金器材、交电器材、化工原料、新药、国药、饮食、服务、副食品、杂货、烟酒、茶叶等行业,全部纳入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合作化形式;计划从私商总户数、从业人员和营业额中,改造3886户,占总户数的94.59%;人员5801人,占总从业人员的95.58%;营业额1703.24万元,占总营业额的97.24%(其中:转国营占3.31%,公私合营占30.17%,合作商店(组)占51.09%,联营商店 (组)占7.02%,经销代销占5.65%,私营占2.67%)。1957年,除去1956年转国营的外,实有4038户,5866人,营业额1734.24万元。计划在1957年内,将棉布、五金电器、大百货、新药、烟酒等行业计614户,916人,直接从公私合营和合作商店(组)转为国营零售商店。转国营和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及合作商店(组)共为3916户,占总户数的96.98%;5714人,占总从业人员的97.41%;营业额1703.84万元,占总营业额的98.24%(其中转国营占15.88%,公私合营占24.45%,合作商店(组)占48.29%,联营商店占4.53%,代销经销占5.08%,私营占1.76%)。(2)农村初级市场,1956年纯商业和饮食服务业,实有543户,从业人员6950人,计划改造97%。其中,转为供销社的商店和摊贩计1738人,占总从业人员的25%;组织合作商店(组)3336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8%;纳入合营形式的1043人,占总从业人员的15%;经销户278人,占总从业人员的5%;继续保持私营208人,占总从业人员的3%。1957年,除去1956年转为供销合作社的和缩减人员外,尚有4865人,再转为供销合作社3406人,占总从业人员的70%;合作商店876人,占总从业人员的18%;合营38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8%;缩减人员97人,共占总从业人员的4%。 全国各大中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1月中旬完成。1月12日,中共吉安市委决定成立花纱布、百货、中药、福利、工业品、专卖、供销7个市一级专业公司,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归口改造。至17日,全市有856户私营工商企业实行了公私合营。2月4日全市5万余人集会,庆祝吉安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胜利完成。与此同时,全区其他各县县城及墟镇的私营工商企业也都陆续改造成了合作商店或合作社(组),有的已实行了公私合营。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